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

合集下载

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策略

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策略

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策略网络安全是当今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中,网络安全隐患更加复杂和严重。

本文将分析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并提出一些防范策略,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网络环境的稳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进行各种活动,如社交媒体使用、在线购物、网上银行等。

然而,这也使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面临更多的风险。

以下是几个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1. 网络钓鱼(Phishing):网络钓鱼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诱骗用户点击链接并输入个人敏感信息的攻击手段。

攻击者装扮成合法机构发送伪造的通知,骗取用户信任,进而获取用户的账户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2. 恶意应用程序(Malware):恶意应用程序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恶意软件。

这些程序可能会盗取用户的敏感信息、跟踪用户的位置、控制设备或发送垃圾信息,给用户带来经济和隐私上的损失。

3. Wi-Fi安全漏洞:公共Wi-Fi网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为普及,但这些网络往往存在安全风险。

攻击者可以通过Wi-Fi网络监听用户的通信内容、截取敏感信息或伪造Wi-Fi热点来欺骗用户。

4. 社交工程:社交工程是一种通过欺骗和操纵人的思维、行为和情感等手段,获取信息或进行欺诈的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到的大量个人信息,为攻击者提供了更多机会。

面对这些网络安全隐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策略: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用户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了解,时刻保持警惕。

教育用户不轻信来自陌生人的信息,不随便点击链接或下载陌生的应用程序。

2. 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以防止恶意软件的攻击。

3. 使用加密连接:连接Wi-Fi网络时,尽量选择加密的网络,如使用WPA2加密的Wi-Fi网络。

避免在公共Wi-Fi网络上输入敏感信息,尤其是银行账户密码等。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移动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同时也面临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本文将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1. 病毒与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非常常见。

用户往往会因为不慎点击垃圾邮件或者不知名的链接,导致手机被感染。

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以导致手机运行缓慢,数据丢失,信息泄露等问题。

2. 数据泄露移动设备中存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

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财务损失和身份被盗用等问题。

3.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欺诈手段,犯罪分子通过发送伪装成银行或其他机构的电子邮件或短信,诱骗用户点击并输入个人信息。

这样的攻击很难被用户识别,往往会导致巨大的财务损失。

4. 公共Wi-Fi安全问题使用公共Wi-Fi连接网络,个人数据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在一个公共Wi-Fi网络中,攻击者很容易通过恶意代码拦截用户信息,窃取个人信息。

二、解决方案1. 使用防病毒软件在移动设备上安装与运行反病毒软件能够帮助防止用户设备被恶意软件和病毒感染。

用户可以选择一些有信誉的反病毒软件,最好是会自动更新的软件。

2. 谨慎使用未知链接用户必须谨慎使用一些未知的链接,避免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避免接收陌生人发来的邮件和短信。

此外,应当防范一些需要输入个人信息的网站。

3. 注意安全设置对于移动设备,用户应该设置安全码以及其他的安全性措施,这能够防止他们的移动设备被他人使用和访问。

密码应该设置足够复杂,避免简单或容易被猜到的密码。

在有需要时,用户应该启用双重身份验证来增加安全性。

4. 避免使用公共 Wi-Fi为了避免公共网络的风险,用户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公共 Wi-Fi,在必须使用时,持续运行完整的VPN连接,或者使用移动网络,避免使用未知安全性的无密码公共Wi-Fi。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分析
e urng c e s e u t " an ma y l w s pe vs ns i a c s s c r y i o l fo u r ie
1 移 动 互 联 网发 展 现 状 与 趋 势
移 动互 联 网是 指 采 用 移 动 终 端 通 过 移 动 / 线 网 络 无 接 入互联 网业务 。移 动互 联 网 的发展 涉及 到 移动 网络 、 移
关键 词: 动 互联 网, 移 网络 安 全 , 端 安 全 , 用 终 应
安全
机 上 网网 民 已经 达 到 1 2 , 2 0 . 亿 较 0 8年增 长 6 .%。 动 9 2 7 移
互 联 网相 关 的增 值 服务 ,作 为 现代 服 务 业 的一 项 重 要 内
Ab ta t s r c :AsCh n ' mo i n e n t a n e e ia s bl I t r e se tr d a e h p r d f a i g o t , t e e u t o mo i e o o r p d r w h h s c r y f i i bl e I tr e h s b c me i o t n f r i d sr nen t a e o mp ra t o n u t y
de eo v lpme t Cure ty t n. r n l, wo —wa a he tc to y ut n ia in
容 , 推动 经济 发展 方 面有 重要 的意 义 。 在
a d a t o z t n e h n e n r p i n s se a d n u h r ai , n a c d e c y t y tm n i o o AES r h t i t RC a e ma ny s d o a t me i n o i c 4 r i l u e fr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

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1. 数据安全问题移动互联网应用往往需要用户提供敏感信息,例如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这些信息的泄漏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如何保护用户的敏感信息是移动互联网应用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移动互联网应用通常采用数据加密、SSL加密等技术。

2. 权限管理问题移动互联网应用往往需要获取用户的一些权限,例如访问手机通讯录、使用相机等。

如果应用的权限管理不严格,那么有可能会导致应用获取到了用户的敏感信息。

因此,严格的权限管理是确保用户数据安全的关键之一。

3. 恶意程序问题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存在大量的恶意程序,例如木马、病毒等。

这些恶意程序可能会占用设备的资源、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是实施其他恶意行为。

因此,在下载和安装移动互联网应用时,用户需要注意下载渠道的可靠性,避免安装来自不可信的应用。

4. 网络安全问题移动互联网应用一般需要连接网络才能正常运行,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例如,网络抓包、恶意热点等都可能会导致用户的信息泄露。

因此,在使用公共WIFI网络时,用户需要注意加密性,以免遭受攻击。

5. 漏洞问题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也可能源自应用本身的漏洞。

例如,应用的后台代码不安全、数据库未加密等都会导致应用的数据泄露、用户信息被盗用等问题。

因此,在应用开发和测试阶段,需要严格进行漏洞测试,以保障应用的安全性。

三、解决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问题的措施1. 数据加密移动互联网应用需要使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用户的敏感数据。

例如,在保存用户密码时,需要使用加盐存储的方式进行保护;在传输数据时,需要使用SSL加密。

2. 严格的权限管理移动互联网应用需要使用严格的权限管理来控制应用对用户设备的访问权限。

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

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

1移动互联 网的安全发展趋 势
2 0 1 3年 5 月 7日到 8日,在全 球移动互联 网大会 北京站 ,中国网络界 的权 威人物纷纷表 示对移动互联 网安 全 的关注 。移动 互联 网的安全 问题愈 演愈烈 】 。其发展趋 势表现如— F 。
1 . 1终端 智能化发展 带来的安全威胁
终端智能化 发展给移动互联网带来 安全威胁,出现 以往电脑和传统 互联 网才会出现 的安全 问题 。 2 0 1 3年最 新统计,中国智能手机用户 已经突破 4亿 。这 些移动智能终端具 备上 网、办公 、通信 、游戏 、娱乐 等功能 ,逐 步 发 展为用户 的咨询 中心 、办公 中心 、交易 中心和娱乐 中心。移动智能终端 日 趋智 能化 、开放化 ,其用户终端属性更加贴近个人 。
I n t e me t i n c u r r e n t . F i n a l l y , p u t f o r wa r d he t i d e a s o f s e c u r i t y me a s re u f r o m t h e f o r u a s p e c t s o f t e r mi n a l s e c ri u y, t c o r e
安 全 的 具体 措 施 。
关键 词 : 移动 互联 网 : 安全 : 措 施
中图分 类 号 : T P 3 0 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1 1 2 2( 2 0 1 3)1 0 — 0 0 9 1 — 0 4
A na l ys i s o f Mo bi l e I nt e r ne t S e c ur i t y
A bs t r a c t : As a n e w k i nd o f t e c h no l og y i nd us t r y ,t h e p o we r f ul e f f e c t s o f t he mo bi l e i nt e r n e t i s i n c r e a s i n gl y a pp a r e n t .Th e a r t i c l e , i n t he ba c k g r o u n d of t he de v e l op me n t o f mo bi l e i n t e me t i n 201 0 — 2 01 3 ,a na l y z e d t h e s e c u r i t y d e v e l o pme n t ie f nd o f t h e mo b i l e I nt e r ne t ,e l a b o r a t e d t h e s e c u r i t y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t e c h ni c a l d i ic f ul t i e s of t h e mo bi l e

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分析

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分析

立具有更深刻的战略意义和实际价值。匝
如 对 本 文 内 容 有 任 何 观 点 或 评 论 ,请 发 E— a I m i至
e t @ t c n n di or t or c m
WW t 11 o c 4 3 W. 1. m.n t 1c 1
系 ,从技术流程上可 以分为信息内容采 集 、信息 内容检测 、信息取证 、网络控
制 与 阻断 ;从 协 议层 次 上 ,贯 穿 数 据链
网络爬 虫和网络旁路镜像的实施效
果对 比见 表 i 。 现 有 的 DPI 件 设 备 产 品 已 支 持 硬 千 兆 级 别 的应 用协 议 识 别 ,可 以在 此 基
网络 安全 与运营
刘 东鑫
刘 国荣


中国电信股 份有 限公 司广州研 究院
对移 动 互联 网信 息 内容 安全 的定 义、 目标 和 需求 做 了深 入 探讨 ,分析 其 与传 统业 务 安全 的异 同点 ,并提 出移 动 互联 网信 息 内容 安全 的 技术 体 系。 该技 术 体 系 分别从 技 术流 程 与协 议 层 次对 各种 技 术做 了归 类与 划 分 ,具 有较 强 的可 扩 展性 。最 后 ,结合 对 运 营商 “ 能 管道 ”的能 力 分析 ,阐述 移动 互 联 网信 息 内容 智 安 全工 作 的重大 意义 。
和 可控制 ;在此基础上 ,可以根据不同
用 户所 定 制 的服 务要 求 ,对 其 实现 不 同
度 ,但是 由于其高度复杂 } 生,难以实现 高速和实时检测 ,目前常常被用于信息
内容的深度检测和挖掘。
等 级的网络服务体验 。因此 , “ 智能管 道 ”为运营商提供 了开创崭新 商业模式

移动设备客户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

移动设备客户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

移动设备客户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

移动设备客户端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一,其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移动设备客户端安全风险的分析入手,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移动设备客户端安全风险分析1.信息泄露风险由于移动设备客户端的安全性较低,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易被攻击者窃取。

攻击者可通过恶意程序、网络钓鱼等手段获取用户数据,例如登录信息、通讯录、密码等,造成用户的数据泄露。

2.恶意软件风险恶意软件主要指那些具有恶意攻击功能的软件,例如病毒、木马、间谍软件等。

这些软件可以侵入用户的移动设备,控制或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导致用户的设备受到破坏。

3.网络攻击风险网络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网络对用户的设备进行攻击,通过软件漏洞或网络协议漏洞等方式侵入用户的设备。

攻击者可通过此方式攻击用户的设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多的攻击,例如恶意软件攻击、网页钓鱼等。

4.社交工程风险社交工程是指利用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来达到骗取用户信息的目的。

攻击者可通过伪装成正常应用程序或伪装成熟悉的人来诱骗用户获取信息。

以上是移动设备客户端安全风险的分析,对于这些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有效的防范。

二、移动设备客户端安全防范措施1.安装安全软件安全软件可以检测和清除恶意软件、保护设备免受攻击。

对于用户来说,安装一款安全软件并保持其更新是至关重要的。

2.使用密码保护设备使用密码是基本的设备保护措施。

确保移动设备上的敏感数据被保护于密码之下,并选择较强的密码以确保安全性。

3.下载应用程序时要小心请谨慎下载应用程序,只从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程序,不要下载来路不明的应用程序。

在下载应用程序之前,了解应用程序的评价和评论,以确保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4.不要随便连接无线网络连接不安全的公共无线网络是一个安全隐患。

公共无线网络易受黑客攻击,并且会导致设备易受攻击。

因此,请尽可能在有安全措施的网络上连接,或使用VPN等加密方式进行连接。

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智能终端用户基数大 、 应用商店平台访 问量大 , 一旦恶意
软件借助这样 的平台迅速转播 , 传播范围及影响将难 以控
制, 于是 移 动互联 网应 用安 全 的问题也 愈发 严重 。
p ef ns r t o n bod 黟 se g e - h a o t ea hmeadara . i o tnt n r h
程 序 商店 发展 迅速 ,以苹 果 A pS r p t e和谷 歌 A do o nr d i M re 为代表的各类应用程序商店 目前 已经有总计数十 a t k
万个 应用 程序 , 下载 量突 破数 百亿 次 。


. !墼曼 1 曼曼~ 曼 墨

技术 专题 … … … … … … … … … 。
h v o r l n l s , p i ai n S c rt a u a a y i Ap l t e u i i a s c o y
众用户提供软件应用检索 、 下载等服务的交易服务平台。 移动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 , 智能手机凭借着强大的硬
件性 能和 出色 的业务 扩 展能 力 , 市 场规模 迅 速提 升 。而 其 作 为 当前智 能手 机连 接 到移 动互 联 网最 主要 的入 口, 用 应
用 者 , 过 WA 通 P门户 、 b门户 、 We 客户 端 软件 等 多 种方 式提 供软件 应用 展现 下载 、 网银 交易结 算 、 论坛
动互联 网业 务蓬勃 发展 的同时 ,也带来 _ 『一些 潜在
的安全 隐患 。最 常见 的 问题 是不 法分子 利 用这 个 渠 道 传播 包含 “ 费陷 阱” 僵尸 病 毒 、 木 马 等恶 意 吸 、 手机
a d sa c d s s e l e h q e s me s g e t n n t t ia s mb y tc n u , o u g s o s i i i a e p o o e b u o o b n f ilt h - r r p s d a o t w t e b e c a t e mo h e i o bl tme p lc t n s u t . i i e ta p ia o e r y en i c i

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与防护策略

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与防护策略
个网络的安全完整性 ;
服务主机是指移动互联网中用于承载 D S a is N 、R du 和
其它网络服务的主机。其所面临的威胁如下。 ()攻击者利用服务器的漏洞 ,获取管理员权限、访 1
()利用被控制的 D S服务器 ,绕过防火墙等其它安 4 N

2 l年 第2 - O0 期
全设备的控制。
网相关设备、认证服务器等。
2 安全域划分和安全防护策 略
21移动互联网安全域划分 .
安全域是指同系统内有相同的安全保护需求和安全等 级 ,相互信任,并具有相同的安全访问控制和边界控制策
省 网业务安全域主要包括 WA 、MMS B P 、L S等数据
业务。
省网 MD N安全域主要包括网管系统、计费系统、办 C 公系统等支撑系统。 省 网P s安全域主要包括 G n域、G p域、G 域、G m i o 域和计费接 口 域等。 省 网D S安全域主要包括负载均衡设备、D S服务 N N
安全防护策略主要从上述安全域的网络边界控制、网 络设备 自身安全加固和安全技术手段等 3 个方面展开。 221骨干网安全防护策略 ..
2211边界控制 ...
城域网安全域、 业务安全域、 C MD N安全域、 s域安全域、 P
D S安全域。 N
骨干网层面的边界主要是与其他运营商互联边界、与
国外运营商互联边界、各省网的互联边界等,为保证全网 正常的业务流量骨干网边界仅对典型蠕虫端口进行控制。
2212网络设备自身安全加固 . .. 骨干网安全域的设备主要包括有路由器、防
移动互联网骨干网安全域主要包含核心骨干节点负责 骨干数据转接和互联互通数据转接 ; 汇接骨干节点,负责 各 区域转接业务 ; 以及其它节点作为一般骨干节点,负责

浅谈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论文

浅谈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论文

浅谈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论文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全文如下: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通信、存储等能力飞速提高,网络使用覆盖率的增加也为移动互联网融入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冲击了传统行业领域的工作方式,推动了互联网格局的进一步完善,带动了与互联网行业相关联的行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刺激了科学技术的水平的提高。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内涵移动互联网是建立在基本互联网技术上诞生的,主要是采用移动终端技术。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内容主要有三点。

第一,移动终端。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业务操作平台移动终端平台交融合作成为了重中之重,为相关业务的拓展创造了机会。

第二,移动网络。

移动互联网中主要采用3G 技术作为主导接入技术,互联网的核心系统正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整体朝着IP 化演进。

第三,移动业务。

移动互联网涉及到了基本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两部分,在业务推出中逐渐将“移动”优势放在重要位置,令人耳目一新的应用方式层出不穷,如移动位置类业务。

二、影响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的因素及诱因分析1、因素分析。

第一,移动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

网络使用中存在一些不正当的连接方式,对于非法连接的移动网络,一旦开始使用就会受到各类网络攻击,使网络超负荷运行,发生系统和程序方面的漏洞,完成网络数据的丢失、紊乱。

第二,移动终端中的不安全因素。

移动设备与网络安全性分析

移动设备与网络安全性分析

移动设备与网络安全性分析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性问题的日益严重。

本文将对移动设备与网络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风险移动设备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购物、社交等。

然而,移动设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首先,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能存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入侵我们的设备并窃取我们的个人信息。

其次,我们使用移动设备时往往会连接到公共Wi-Fi网络,这种网络很容易被黑客攻击,他们可以监听我们的网络流量并窃取我们的敏感信息。

此外,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也可能存在恶意代码,这些代码可以窃取我们的个人信息或控制我们的设备。

二、保护移动设备的网络安全性为了保护我们的移动设备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及时更新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这样可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并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其次,我们应该下载应用程序时要从可信的应用商店下载,并仔细检查应用程序的权限,避免下载恶意应用。

此外,我们还应该使用强密码来保护我们的设备和应用程序,同时启用设备的自动锁屏功能,以防止他人非法使用我们的设备。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避免连接到不安全的Wi-Fi网络,尽量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来加密我们的网络流量。

三、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安全除了保护移动设备的网络安全性,我们还需要关注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安全。

首先,我们应该谨慎地处理我们的个人信息,避免将敏感信息存储在设备上,尽量使用加密的方式存储和传输信息。

其次,我们应该定期清理设备上的无用文件和应用程序,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避免发布过多的个人信息,以免被他人利用。

最后,我们应该定期备份我们的设备和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恶意攻击。

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

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

其 中 ,网络攻 击 、失窃 密等 问题尤 为
突 出 。例 如 ,通 过 破 解 空 中 接 口接 入 协 议 非 法 访 问 网 络 ,对 空 中 接 口传 递
网 不 仅 融 合 了 互 联 网 和 移 动 通 信 网 技 术 , 而 且 衍 生 出 新 的 产 业 链 、 业 务 形 态和 商业模 式 。许 多传 统通 信企业 、 互 联 网 企 业 、 消 费 电 子 制 造 业 等 企 业 纷 纷 结 合 自 身 优 势 ,积 极 向 移 动 互 联
中 国 网 民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移 动 互 联
漏洞 、攻击技术 的普及等因素的影响 ,
传 统 互 联 网环 境 中 的 安 全 问 题 依 然 存
在 ,同 时 ,还体 现 出一 些 新 的 安 全 问题
增加 了空 中接入 ,并 将大 量 电信设 备
) W AP [ 3 网关 、I S 备 等 引 入 I 承 载 M 设 P 网 ,给 互 联 网 产 生 了 新 的 安 全 威 胁 。
和 需 求 。在 网 络 安 全 方 面 , 以L + TE 、 P P 术 等 为 代表 的 网 络 扁 平 化 、分 布 2技 式 网络 架 构 的 发 展 ,对 建 立 基 于 分布 式 架 构 的 可 信 网 络 提 出 了要 求 — — 在 复 杂 的异 构 网络 环 境 下 ,需 要 基 于 统 一 的 鉴 权 控 制 体 系 确 保 用 户 的严 格 接 入 控 制 , 实现 可 靠 的 行 为 溯 源 能 力 。随 着 带 宽 的
人 信 息 保 护 法 ,建 立 移 动 互 联 网 络 安
会的和谐健康 。
( 4)手 机 病 毒 和 恶 意 软 件 呈 多 发趋 势

移动网络安全漏洞与对策分析

移动网络安全漏洞与对策分析

移动网络安全漏洞与对策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移动网络安全漏洞的存在给用户个人隐私、财产和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本文将以分析移动网络安全漏洞与对策为主题,深入探讨移动网络安全漏洞的类型以及相对应的对策,旨在提升公众对移动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移动网络安全漏洞的类型1. 蓝牙安全漏洞蓝牙技术在移动设备间的无线数据传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蓝牙协议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非法侵入、信息窃取和传播恶意软件等活动。

对策:用户在使用蓝牙功能时,应确保设备处于可见性限制模式下,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打开蓝牙,以减少受到攻击的风险。

此外,厂商应及时发布补丁程序,修复蓝牙协议的安全漏洞。

2. 恶意应用程序随着移动应用的快速发展,恶意应用程序也有所出现。

这些恶意应用可能通过植入恶意代码,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并进行各种非法活动。

对策:用户应仅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并在安装应用前仔细审查应用的权限需求。

此外,安装杀毒软件可以增加对恶意应用的识别和阻止能力,及时发现并删除恶意软件。

3. 短信和电话诈骗短信和电话诈骗是当前移动网络安全领域中最为普遍的威胁之一。

黑客通过发送虚假短信和拨打虚假电话,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透露个人信息或转账等,从而实施诈骗活动。

对策:用户应警惕接收到的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和电话,并避免轻易相信或透露个人信息。

此外,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加强对垃圾短信和诈骗电话的拦截和过滤能力,减少用户受到诈骗的可能性。

二、移动网络安全漏洞的对策1. 强化认证和授权机制移动设备应加强认证和授权机制,以确保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受到有效的保护。

可以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提高用户的身份认证安全性。

同时,应强制应用程序获得用户授权,避免应用程序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2. 数据加密与传输防护移动设备中的敏感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防止非法获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保护措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保护措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保护措施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工作、生活和娱乐。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网络数据传输和存储,使得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数据容易受到威胁。

网络黑客攻击、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的出现,给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1. 用户隐私泄露问题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的普及,促使了许多个人隐私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然而,许多应用程序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措施不足,导致个人隐私数据容易遭到黑客窃取。

2. 网络黑客攻击网络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入侵用户计算机或手机,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账户密码等敏感数据。

这种攻击可能导致金融损失、个人声誉损坏等问题。

3. 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通过植入用户设备中,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者被用于发动网络攻击。

这些恶意软件包含了病毒、木马、蠕虫等,给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1.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保护用户个人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即使被黑客窃取,也难以进行解密。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密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2. 身份认证技术为了防止网络黑客窃取用户账户并进行非法操作,身份认证技术被广泛应用。

如使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用户的身份认证难度,从而增加黑客的入侵门槛。

3. 安全防护软件和硬件为了应对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的威胁,用户可以安装和使用安全防护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

此外,手机和计算机的生产厂商也可以在硬件层面上设置安全防护机制,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

4. 用户教育与培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知识非常重要。

用户应该接受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网络黑客的攻击手段和防范方法,增强自身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分析

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分析

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分析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网络终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对移动网络终端安全的态势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见解和建议。

一、威胁分析移动网络终端面临多种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恶意软件和病毒攻击:恶意软件和病毒通过短信、社交媒体等途径传播,造成设备系统不稳定、数据丢失等问题。

2. 网络钓鱼和欺诈:攻击者冒充合法机构发送虚假短信、邮件等手段,诱导用户点击链接或输入敏感信息,造成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问题。

3. 系统漏洞利用: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常常存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入侵和控制,进而获取用户隐私或控制设备。

4. 数据泄露和隐私问题:移动设备上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容易受到泄露、篡改或盗取,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二、态势分析根据当前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移动网络终端的安全态势进行分析如下:1. 攻击频率和手段不断增加:恶意软件和病毒攻击频率越来越高,攻击手段也日趋复杂和隐蔽,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2. 移动设备成为攻击目标:由于移动设备具有较弱的安全性和较高的用户使用频率,攻击者倾向于以移动设备为目标进行攻击和渗透。

3. 数据隐私风险加大:移动应用收集用户隐私数据的行为较为普遍,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用户对数据使用方式的监管意识不足。

4. 公共Wi-Fi网络薄弱:公共Wi-Fi网络存在安全隐患,黑客可以通过破解手段窃取用户信息,公共场所成为攻击者的主要作案区域。

三、应对策略针对移动网络终端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态势,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1. 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加强对移动设备安全设置的认识,避免点击未知链接和下载不明应用。

2. 安全软件安装:安装可信的安全软件,包括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和流量监测工具,及时发现和清除恶意程序。

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信息科技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金融也应运而生。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既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也带来了风险和安全问题。

本文将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风险特点和对策入手,分析并探讨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移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相较于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其特点是信息化、高速度、高风险、高匿名性,因此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类型复杂。

由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投资和融资方式多样性,包括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基金理财等多种方式,因此存在大量的不同类型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

2. 风险防范措施滞后。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还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安全防范方面,仍存在缺乏完善的措施和标准。

此外,很多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时,缺乏正确的风险认识,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

3. 风险扩散效应强。

由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网络化和全球化,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波及效应,不仅影响到单个用户和企业,还有可能导致市场和金融系统的风险扩散。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传递速度快。

由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速度快,当风险出现时,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传递到整个市场,影响更加普遍和深远。

2. 风险难以控制。

由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投融资主体众多,且交易方式不同,因此当风险出现时,难以控制和化解,往往会对更多的用户和企业产生影响。

3. 风险责任难以界定。

由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流程比较复杂,同时存在网络攻击等多种风险,因此当出现风险时,可能很难确定责任方。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对策为了保障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方面(1)优化技术架构,提高金融安全性,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分析与研究

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分析与研究
{ ∞溉 i tn/ ota n eveCr rtnLd .e) 02 0Ci) V /a Sf r adS i o o / t.B6T 12 0 .ha ab we rc p ao , ) g n
Ab ta t H w t es r te s rc : o o nue h mo i i ent emi l e sc r i a i c aln e e a s te be n re t r n b eue s bg hl g b c ue h moi it re h s te ol n f a ue : l t a e bl nen t a h f lwig e t rs e o
ly r cmmu i t n evc maa e n ly r nt r ly r s se a e ad pl ain a e a e, o nc i srie ao n g me t a e , e wok a e , y tm ly r n a pi to ly r. c
Key o d w r s: Mo i it re ; Mo i emi l I e rto o sc r y rt cin bl nen t e be t r n ; n g ain f eui poe to l a t t
来 威胁 。 目前 ,移动 终 端 相关 的安 全 威胁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个方 面 :
() 机 丢 失 手 机具 有体 积 小 、便 携 性 强的 优 1手 势 ,同时 也带 有 易丢 失 的缺点 。 而手机 中的 信息 相 对 于 普通 的 PC机 中 的信 息 ,隐 私性 更强 ,因手机
I te rhtcu e a eis f euiy rbe s o te e mn l r sle b ma a e n a d rt cin n i ee t a es sc a d vc n h a ciet r , sr o sc r po lm f r h t r ia ae ov d y e t n g met n poe t o df rn lg r , u h s e i o f e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分析

电子信息65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分析杨 洋(安徽省烟草公司马鞍山市公司,安徽 马鞍山 2430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

虽然移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它也有一些安全风险和缺点。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对策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应用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总称。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9亿,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达到了7亿,占总数的80%以上的互联网用户,标志着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整个人时代。

移动互联网可以分为设备层、网络层和业务层。

相应的媒体和服务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反映了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但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对公众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绿色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方法。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特点 1.1 智能终端、多元化平台 相关研究表明,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而且还在逐年增长。

智能手机用户执行互联网接入、办公、终端通信等功能。

随着办公、商务、娱乐等智能终端功能的实现,移动互联网正逐渐变得智能化和个性化。

然而,最终的智能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这些危险使得移动网络不那么安全,允许个人信息泄露,从而为一些罪犯提供了机会。

1.2 无线接入和IP 终端 在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中,终端接入主要包括GPRS、EDGE 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终端接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Wi-fi、LTE 等基于IP 的方式正逐渐与终端融合。

然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危险也在增加,网络容易受到非法人员的攻击,这逐渐增加了信息安全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互联网安全热点分析 2011年3月30日09:21 通信世界网作者:杨光华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一直以来,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问题都是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而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也是移动互联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由TCP/IP协议族脆弱性、终端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攻击技术普及等缺陷所导致的传统互联网环境中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还体现出一些新的安全问题和需求。

在网络安全方面,以LTE+、P2P技术等为代表的网络扁平化、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发展,对建立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可信网络提出了要求;在复杂的异构网络环境下,需要基于统一的鉴权控制体系确保用户的严格接入控制、实现可靠的行为溯源能力;随着带宽的迅猛增长和协议类型的极大丰富,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流量管控能力,包括网络、业务语义监控和安全监控机制与能力。

在终端与业务安全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中用户可以永久在线,加之智能终端日益普及,手机病毒、木马等对终端的攻击将更加显著;在内容安全方面,非法、有害和垃圾信息的大量传播严重污染了信息环境,干扰和妨碍了人们的信息利用。

对于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安全,笔者认为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热点技术问题:一手机病毒将呈多发趋势,需预先准备防护手段日前,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监测发现,手机病毒Spy.Flexispy出现新变种即“X卧底”,不但可以监控用户收发短信和通话记录,还可远程开启手机听筒,监听手机周围声音,实时监听部分用户的通话,并且利用GPS功能监测到手机用户所在位置,给用户安全隐私造成极大威胁。

手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恶意手机程序,一般利用短信、彩信、电子邮件、浏览网站等方式在移动通信网内传播;同时可利用红外、蓝牙等方式在手机终端间传播。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操作系统的统一,手机病毒的影响面将逐步扩大。

手机病毒的传播和爆发可能会造成用户隐私泄露、信息丢失、设备损坏、话费损失等危害,并对通信网的运行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由于手机病毒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问题,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手机病毒防治的责任主体、防治要求;手机病毒界定范围、判定标准也尚未发布,现有防治工作尚无标准可以遵循。

据Gartner预计,到2013年,全球PC保有量将达到16.2亿部,而智能手机和具备浏览器的传统手机的保有量将达到16.9亿部。

手机将超越PC而成为人们的主要上网工具。

随着终端操作系统统一手机病毒将呈现多发趋势。

手机存量市场上Symbian 已经超过70%的市场,在此操作系统上能够感染的手机病毒占病毒总数的九成以上。

随着基于Adroid开放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快速发展,基于此种操作系统的手机也日渐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为保证网络和业务正常运营,保护用户合法权益,需预先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手机病毒的泛滥,手机病毒防护技术成为安全领域热点。

通过建立检测、研判、控制、预警以及应急响应等一系列的防护流程促使手机病毒不在泛滥。

二数据泄露将成为热点安全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和应用,数据资产已经成为各部门、团体和企业的核心资产,敏感数据的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关键问题,敏感信息防泄露技术已经成为一项提高运营安全、确保竞争力的重要安全技术。

自2007年以来,赛门铁克、麦咖啡、趋势科技等跨国信息安全巨头,纷纷收购数据泄露防护(DLP)公司、技术和产品,在全球推出以内容检测为核心技术、辅以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日志审计等技术的DLP产品。

而国内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国外的同类产品还比较落后,产业化水平较低,目前DLP尚无成熟标准可遵循。

当前主流的敏感信息防泄露技术主要有三类:控制类技术,通过权限的设置,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事后审计,实现对关键数据的传输进行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外泄;加密类技术,主要包含:文件级加密技术、磁盘级加密技术、硬件级加密技术和网络级加密技术;过滤类技术,在内网的出口,即网关处安装内容过滤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分析HTTP、POP3、FTP、即时通讯等常见网络协议,并且对协议的内容进行分析及过滤。

三 WLAN安全运营需注重可控可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移动全国的WiFi热点已经达到12万个,中国联通有近5万个,而中国电信的WiFi热点数已经超过了10万个。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将WiFi建设提到重要3G时期发展的议程。

WLAN作为蜂窝网络的重要补充,是移动运管商进入宽带市场的重要基础和切入点,在WLAN推广建设过程中,WLAN网络存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WLAN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在认证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存在多项安全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伪AP钓鱼攻击风险;利用DNS端口绕开计费问题;Web Portal安全问题。

目前在WLAN领域的安全标准主要是IEEE制定的802.11i标准和国内自主制定的WAPI 标准。

802.11i采用基于共享密钥的方式实现认证,并定义了WPA2/TKIP加密算法,WAPI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机制实现认证,并定义了国内自主的SMS4加密算法。

两项标准主要都是解决无线接入段(用户到AP)的认证和加密问题,目前运营商WLAN网络是在用户接入AP 后访问网络时进行Web认证,同时用户Internet访问的加密需求不强,因此并未实施上述标准。

四云计算安全风险应重点防护云计算对传统计算模式和商业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但却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云安全也成为云计算领域的热点。

一方面是云计算平台和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云计算的虚拟化、多租户和动态性不仅加重了传统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信息安全保护、虚拟化安全环境、动态安全防护服务等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基于云安全概念,业界安全厂商纷纷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传统的病毒查杀等安全服务和能力,从而提供分布、高效和低成本的安全服务。

云计算应用环境下,安全问题在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新的特点:•客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由于云计算模式下数据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客户对数据资产安全的担忧成为云计算推广普及的重要障碍。

对于敏感数据的保护,通过单一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一个完备的体系,涉及用户认证、数据完整性保护、对象访问控制、资源访问审计等多个层面。

•虚拟化运行环境安全:虚拟机间通过硬件的背板而不是网络进行通信,因此,这些通信流量对标准的网络安全控制来说是不可见的,无法对它们进行监测、在线封堵,类似这些安全控制功能在虚拟化环境中都需要采用新的形式。

需重点关注虚拟机隔离、监控、安全迁移及镜像文件的安全存储,以及虚拟对象存储、块对象存储等云计算存储服务的安全。

•云安全服务:一方面,是指业界流行的基于分布式收集安全信息、集中云节点进行安全检测的基于云模式的安全服务,如病毒查杀服务、Web信誉服务等;同时,也要求在提供云计算服务时要考虑到不同企业、不同应用的差异化的安全需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动态差异化的云安全服务。

目前,国内外有不少标准化组织开展云计算标准研究工作,国外杀毒软件厂商如赛门铁克正在与云安全联盟合作,积极加入到云安全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中。

迈克菲云安全计划融合了一流认证机构提供的云安全认证服务以及迈克菲提供的自动审核、修复和报告功能。

国内如:CCSA、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I服务标准工作组、SOA标准共组,国外如:TMF、ITUT-T FG Cloud、DMTF等。

五物联网的群组认证成为重要的安全需求目前,现有网络认证体系是针对单个对象的一对一的认证方式,通过1-2轮的用户和归属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完成对用户的认证。

但是对于拥有大量用户且这些用户的属性基本一致的某些业务,尤其是M2M的一些具体业务,很可能业务的用户终端会按照一定的原则(同属一个应用/在同一个区域/有相同的行为特征)形成组,各组内终端设备的数量可能不等,但业务都是基于组来提供的,例如智能抄表业务。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

在这些应用场景下,当组内用户和终端同时接入网络时,若采用现有的一对一的认证方式,不仅会增加网络信令,容易导致网络拥塞,且会占用大量宝贵的网络资源,因此现有网络认证体系则不再适用。

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认证资源消耗,减少网络拥塞,需要一次针对组内多个或所有用户进行认证。

这种认证被称为群组认证。

而群组认证是一种网络一次认证多个用户或终端的认证技术。

这种认证技术能够将一个组内的用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证,这个整体将具有唯一的标识。

群组认证可以通过借助认证代理或网关或主设备来完成。

用户设备和网络侧实体可以根据组认证来共享某些密钥,同时在需要的情况下,单个用户设备也能与网络侧实体产生独立的密钥。

此外,群组认证与传统计算机网络中的群认证有所不同。

计算机网络中的群认证是为了验证某一个用户是否属于特定群,而群组认证则是网络将一组用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证。

目前,群组认证的标准化工作尚在进行中,大多数标准化组织中只体现了群组认证对应的安全威胁和需求,群组认证的具体机制和流程尚未得以体现。

六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需求将日益凸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安全问题逐渐突出,入侵、攻击和病毒行为正向分布化、规模化、趋利化、复杂化和间接化等方向发展。

因此,在网络中依靠传统孤立的采用一种安全产品或技术,部署在局部范围内,来识别和发现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已经非常困难或有失准确性,迫切需要一种新技术实现大规模网络的安全事态监控。

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是目前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

态势感知(Situation wareness)这个概念源于航天飞行研究,此后在军事战场、核反应控制和空中交通及医疗应急调度等方面被广泛研究。

要实现大规模网络的安全事态监控就要解决态势获取要素、态势理解和态势预测三个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实现对上述态势获取要素发现事件的数据融合和关联分析,进入到态势理解阶段。

目前,安全态势感知包括安全事件的收集、安全事件分析和预测两个层面:安全事件收集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收集,安全事件分析和预测主要包括数据挖掘,数据融合和态势可视化等部分。

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正是将业务系统和脆弱性分布与其受攻击的状态有效的结合,分析和预测全网的安全态势和安全事件下一步发展的状态,提供给安全管理者进行准确及时的决策。

可以说,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未在标准化组织中进行探讨,但在学术界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法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层分析、基于数据流和数据包分析等技术,围绕安全态势的主动实时评估和感知开展研究。

小结随着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网络开放化、业务多样化、终端智能化的特点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将体现的日趋明显,伴随这些技术特点的变化,安全问题也会出现新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