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复习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文言复习学案

《屈原列传》文言复习学案

《屈原列传》文言复习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2、了解屈原和他的高尚人格,了解屈原的文化价值。

一、情景导入来自雪山之巅的小溪,在崇山峻岭的蜿蜒流淌中,写下了自己的生命赞歌。

沐浴阳光雨露滋润的常青藤,在悬崖峭壁展现青枝绿叶中,写下了自己的生命赞歌。

同学们,正值青春妙龄的你们又会怎样谱写自己的生命赞歌呢?相信你定会从吟唱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一代“爱国诗人”一屈原身上,收获很多。

现在,让我们一起复习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二、基础回顾(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谗谄.(chǎn)惨怛.(dán)B.怨诽.(fěi)帝喾.( kù)濯淖.(dào) 蝉蜕.( tuì)C.浊秽.( huì)滋垢.(gòu)皭.(jiào)然泥.(nì)而不滓.( zǐ)D.枯槁.(gǎo) 憔.(qiáo)悴汶汶..(wén)温蠖.(huò)1、选C、(A惨怛.dá B 濯淖.nào D汶汶mén)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娴.于辞令:熟悉②博闻强志.:记B.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同在朝列②争宠而心害.其能:害怕C.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造②屈平属.草稿:撰写D.①平伐.其功:炫耀,自夸②王怒而疏.屈平:疏远2、B 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病②故劳苦倦极.:极点B.①盖.自怨生也:大概②臣请往如.楚:到C.①奈何..绝秦欢:为什么②屈平既嫉.之:恨D.①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②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3、A疾:痛心极:疲困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先②厚币.委质事楚:礼物B.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做事②顾反..,谏怀王曰:回来C. ①竟.死于秦而归葬:终于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D.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于②靡.不毕见:倒下4、C (A祖:效法 B用事:当权 D属:连接靡:没有)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奈何绝秦欢.:友好关系②举类.迩而见义远:事物B.①其文约,其辞微.:微小②人穷.则反本:贫穷C.①乃令张仪佯.去秦:欺骗②厚币委.质事楚:委托D.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责备②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治理5、A ( B微:含蓄隐晦穷:困窘,处境困难 C佯:假装委:呈献 D 治:安定太平)6.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离骚者,犹离忧也人穷则反本靡不毕见B.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平既绌乃令张仪详去秦C.①齐与楚从亲亡走赵,赵不内被发行吟泽畔D.①厚币委质事楚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6、D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没有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明年:第二年B.①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诡辩:巧言争辩C.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言语举动委婉得体D.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颜色:脸色。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般认为太史公变调是由于司马迁寄寓个人政治忧愤的需要,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史记以前文献较少,无法表达屈平之伟大)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屈原列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点: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借助“预习提示”,圈点重要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作者景仰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

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和哀怨之情。

司马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赞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

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

因此,这篇课文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评传,这是不同于《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地方。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背景材料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屈原列传教案篇一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作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课文比较难懂,选文较长,教学时在多读的基础上逐段疏通,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屈原和他的高尚人格;了解司马迁对屈原的解读和情感。

时间设定:3教时第1教时要点:朗读课文,疏通段落,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一、导入《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屈原和贾谊的合传。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了《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

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朗读1、注意读音惨怛( ) 温蠖( ) 濯淖( ) 啜其醨( )( ) 帝喾( ) 皭然( ) 汶汶( ) 汨罗( ) 屈匄( ) 随属( ) 唐眛( )娴于辞令( ) 谗谄( )举类迩滋垢( ) 滓( )商於( ) 顷襄王令尹( ) 咎( ) 行吟泽畔( ) 枯槁( ) 三闾大夫( ) 怀瑾握瑜( ) 皓皓() 郢( ) 绌( ) 从亲( ) 不内( ) 汶汶( )2、指名朗读三、疏通1、2段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楚之同姓——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争宠而心害其能——属草稿——众莫不知——平伐其功2、提问交流(楚之同姓——是楚王的同姓。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

明于治乱——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理解“闻”“治”“害”等25个(组)实词的意义;2、掌握“见”“靡”“诚”等12个(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实词识记1、博闻.强志学识2、明于治.乱治国的道理3、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4、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5、屈平不与.给.6、平伐.其功夸耀《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五霸之伐.也:功业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恨 8、离骚者,犹离.忧也遭遇9、举类迩.而见义远近闻名遐迩.:近10、惠王患.之担心 11、厚币委质...事楚礼物呈现通贽,见面礼12、使使如.秦受地到沛公起如.厕到1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掌权的人14、追张仪,不及.赶得上...15、顾.反还16、复之.秦到《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到17、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责备18、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希望19、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爱护 20、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2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22、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23、被.发行吟泽畔披,披散 2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25、其文约,其词微.含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解释成语“微言大义....”: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二、虚词识记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2、靡.不毕见没有3、楚诚.能绝齐果真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因.人之力而敝之凭借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呢,句末语气词.......《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呢句末语气词6、为.天下笑被7、数十年为秦.所并被8、①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的标志②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这③乃作《怀沙》之.赋这④《师说》——郯子之.徒这⑤《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1 / 4⑥《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这9、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于 10、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11、以①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来②以.一张仪而当汉中地用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因为④是以.见放因为⑤其后楚日以.削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⑥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相当于而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拿,让12、竟①而齐竟.怒不救楚终究②有志者事竟.成最终③秦王竟.酒结束④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完成⑤竟.郅都死不近雁门竟然到了郅都死了都不敢靠近雁门关。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学生能够理解《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作品中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理解文章大意,梳理屈原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总结其文学成就及历史影响。

4. 课堂展示:各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讨论心得。

5.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屈原作品在后世的影响,如《离骚》、《九歌》等。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内学习,简要概括屈原的生平事迹。

2. 分析屈原作品中的爱国情怀,谈谈你的感受。

3. 选择一首屈原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屈原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屈原作品中的爱国情怀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作品赏析、历史评价等方面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屈原作品、相关图片和视频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2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2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2高三《屈原列传》复习学案(一)熟记文化常识1、【官职的任免升降】(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

拜官授职(3)擢。

提升官职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7)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古代地理【中国】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淮左】淮水东面。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被(讲义73)、属(讲义67、78)、见(讲义75)、伐、害等2、掌握句式:被动句(讲义92)、定语后置句(讲义94)3、背诵默写课文第三段4、了解屈原精神,积累写作素材5、本文出现的成语1)、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屈原及其历史背景;2.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熟悉《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2.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2. 理解《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楚辞》的内容,以及屈原的作品有哪些。

2.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10分钟)介绍屈原的基本情况,包括屈原的生平、成就和贡献等。

同时讲解《屈原列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20分钟)第1页/共4页传授《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包括屈原的官职之变、投江自杀、楚怀王思念屈原、屈原的作品被人篡改等。

4. 《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如辞章华丽、情感深刻等。

并讨论《屈原列传》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5. 总结归纳(5分钟)回顾《屈原列传》的内容和意义,同时答疑解惑。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阅读作业。

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屈原及其历史背景;2.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理解《屈原列传》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1.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2.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屈原列传》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2. 理解《屈原列传》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楚辞》的作者是谁,他的作品有哪些。

2.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成就,特别是他作为楚国官员的经历。

同时讲解《屈原列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0分钟)逐段讲解《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包括屈原的官职之变、投江自杀、楚怀王思念屈原、屈原的作品被篡改等。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屈原生平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在楚怀王时期,他曾任左徒、三闾大夫,负责管理内政外交事务,一心期望国家强盛。 然而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导致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在流放期间,屈原深感国家沦亡之痛,最终在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他选择了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在其他艺术形式中表现
01
诗歌
后世诗人对屈原的缅怀和纪念,以诗歌形式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对其作品的解读。
戏曲
屈原的故事被改编成戏曲,如《屈原沉江》等,通过表演艺术传承和弘扬屈原精神。
02
03
绘画
以屈原及其作品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通过视觉艺术展现屈原的形象和楚辞的意境。
当代文化现象中屈原元素
端午节
端午节与屈原紧密相关,节日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都源于对屈原的纪念。
对后世文学创作启示
屈原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启示。 其爱国主义精神和独立不屈的人格魅力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 屈原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价值
屈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屈原的作品在跨文化交流中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3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师版(鲁人版必修3)

2.3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师版(鲁人版必修3)

2.3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师版(鲁人版必修3)【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

2. 能力目标:学习《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文中透露出来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知识积累】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赵不内。

“内”通“纳”,接纳。

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齐与楚从亲。

“从”通“纵”,合纵。

靡不毕见。

“见”通“现”,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通“旨”,旨趣。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屈平既绌。

“绌”通“黜”,免除官职。

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贽”,见面礼。

被发行吟泽畔。

“被”通“披”,披散。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

形容枯槁。

古义:形体和容貌。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辞娴于辞令。

(言辞,名词)其辞微。

(文字、文辞,名词)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文辞,指文学,名词)属屈平属草稿未定(zhǔ 动词,写作)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 连缀,连续不断,动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shǔ 等,辈,名词)名属教坊第一部(shǔ 隶属,动词。

)亡亡走赵(逃走,动词)亡其六郡(损失,丢失,动词)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灭亡,动词)见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jiàn 看见,动词)举类迩而见义远(xiàn 通“现”,表现,显露,动词)信而见疑(jiàn 被,介词)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屈平正道直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使……直。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名词用作动词,出于污泥。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方正的人。

)五、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判断句,格式为:……者……也。

)秦,虎狼之国(判断句,名词作谓语。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江苏四中一、文学常识:屈原,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

主要作品有《》、《》、《》、《》等。

汉代把它们合编成《楚辞》。

二、字音练习: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属()草稿惨怛()帝喾()靡不毕见()濯()淖()蝉蜕()滋垢()浊秽()皭()然泥()而不滓()既绌()商于()既咎()眷()顾被()发渔父()憔()悴()哺()育啜()泣罹()难()三、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亡走赵,赵不内9、被发行吟泽畔10厚币委质事楚四、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1、明年:2、颜色:3、形容:4、从容辞令:5、设诡辩于怀王:6、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五、解释加点的词:1、娴于辞令2、争宠而心害其能3、屈平属草稿4、平伐其功5、王怒而疏屈平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7、可谓穷矣8、其文约其辞微9、惠王患之10、大兴师伐秦11、臣请往如楚12、奈何绝秦欢13、屈平既嫉之14、人君无愚、智15、王怒而迁之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六、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2、出:出则接遇宾客3、谗:因谗之曰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方正:方正之不容也6、明:明道德之广崇7、蝉:蝉蜕于浊秽8、怒:楚使怒去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11、日:其后楚日以削七、判断文言句式: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楚诚能绝齐。

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0、此不知人之祸也。

11、“离骚”者,犹离忧也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最新3篇)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最新3篇)

《屈原列传》教案(最新3篇)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

以下是给大家分享的3篇《屈原列传》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屈原列传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屈原列传》教案篇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屈原的生*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辅助【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屈原传是人物评传,司马迁写屈原是抒愤:—个忠心耿耿的大贤,被谗而终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

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联齐抗秦的主张,变法自强的主张,力保楚国无虞,进而可以**天下,但这个主张损害了楚国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这样的悲剧。

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

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尺度,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故曰:“屈*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存在的意义也是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在与世俗的、强权的、谗佞的对抗中呈现的。

屈原的自一杀是以生命的结束来拒绝非楚国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使楚国臣君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是一种悲剧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辅助〗【通假字】离通罹遭受;反通返返回;见通现显现;指通旨主旨;濯通浊浊水;绌通黜罢黜;质通贽见面礼;内通纳接纳;被同披披散;【古今异义】明于信而见疑其文约,其辞微故死而不容泥而不滓者齐与楚从楚诚能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兴师伐秦而齐竟怒不救楚与王图议国事王甚任之屈*属草稿未定争一宠一而心害其能*伐其功屈*疾王听之不聪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秦伏兵断其后冀幸君之一悟然**破家相随属上官大夫短屈原新沐者必振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形异义】治乱悉发国中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因厚币用事者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形容枯槁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朗读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与屈原的精神〖学生朗读后谈谈自己的。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1. 教学目标:a. 理解《屈原列传》的选文内容和文化背景;b. 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c.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化品味。

2. 教学重点:a. 《屈原列传》的选文内容和文化背景;b. 《屈原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 教学难点:a. 对《屈原列传》中的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解读;b. 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a. 创设情境:教师引入古代文学作品《屈原列传》,介绍屈原的身份和重要地位。

b.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屈原列传》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导读课文a. 教师给学生分发《屈原列传》的选文,让学生阅读文本并标注重点。

b.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解读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第三步:讨论学习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屈原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

b. 教师适时给出必要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第四步:学习延伸a. 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屈原列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b.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对《屈原列传》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五步:总结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和学习收获。

b. 学生可以就本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提问和反思。

5. 教学辅助手段:a. 《屈原列传》选文;b. 相关资料和互联网搜索工具。

6. 教学评估方法:a.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b. 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学习心得。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上课)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上课)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被动句常见的几种格式 1、没有标志词 。 兵措地削,亡其六郡。 2、以介词“于”为标志 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以介词“见” 为标志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 4、“见……于”为标志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以介词“为” 为标志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6、以“为……所” 为标志 其后楚日益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以介词“被”为标志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8、以“为所”为标志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一个国家的君王无论他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也无论 他是有才能的还是没有才能的,没有一个不想任用忠臣来 侍奉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 连发生,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 就是因为所说的忠诚的臣子并不忠诚,所说的贤明的大臣 并不贤明啊。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
6.文言翻译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秦惠王畏惧齐楚两个大国联合,于是就命张仪假装背离 秦国,并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张仪听说了,就说:“拿我一个张仪就能抵上汉中的 大片土地,我请求您允许我到楚国去。”
(3)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 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 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 宠姬郑袖。
到了楚国,张仪又用丰厚的礼物收买了当权的大臣靳 尚,并在怀王宠爱的妃子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言。
1.C(意:心情 ) 2.A (以:凭借/用) 3.C (⑤⑥ 明显不是) 4.D(无中生有,无勾通谋反之迹。) 5、 (1)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从前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被征召为廷尉。 (2)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 太中大夫。 各位老先生于是就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非 常喜欢他,破格提拔他,一年之内(贾谊)就升任了太中大夫。 (3)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绛侯、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 (4)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鹗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 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鹗鸟飞进他的住宅, 停在了座位旁边。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说,其中《屈原列传》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品,也是国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需要特别设计复习学案以及教学计划。

学生应该首先通过阅读背景资料来更好地了解《屈原列传》的起源和作者背景,以及描写的是什么时代的历史背景,都包含哪些文化元素等等。

接下来,学生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并学习其中涉及的经典诗句和古文互文。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进行分段朗读,提高朗读口语和语音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掌握主要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以及屈原和节令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除了阅读和个人理解外,还应该设置多种互动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

例如,设计学生小组讨论、辩论活动等等,让他们思考《屈原列传》探讨的主题,例如人性、伦理、政治和历史等等。

学生也可以通过节令文化体验、诗歌创作等形式,深刻了解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实例来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其中蕴含的思想深度和具体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交流,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表达方式。

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如科学的朗读技巧、文本分析、思维借鉴,观点表达等。

而在考试前,则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例如分析原文、短文写作等,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语文素养。

总之,《屈原列传》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综上所述,对于《屈原列传》这一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屈原列传》复习学案编号37复习目标:牢记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其它文言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案要求:用20分钟的时间复习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所列内容B 层学生必做,A层学生还需自我补充。

)1、争宠而害.其能2、屈平属.草稿未定3、平伐.其功4、人穷.则反本5、其文约,其辞微.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7、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9、然亡国破家相随属.10、顷襄王怒而迁.之11、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1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13、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15、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16、使使如.秦受地17、及见贾生吊.之18、厚币委.贽事楚补充:课堂学习案一、一词多义1、属屈平属草稿未定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予作文以记之(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乃以秦王属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吾属今为之虏矣2、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数典而忘其祖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3、伐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此五霸之伐也孔子迁于蔡三年,吾伐陈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摐金伐鼓下榆关4、当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犯法当死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安步当车锐不可当螳臂当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争曲直,屡当死北邀当国者相见二、虚词何何不杀张仪?大王来何操然则何时而乐耶徐公何能及君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词类活用1、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2、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4、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四、古今异义词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奈何绝秦欢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屈原至于江滨五、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靡不毕见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4、屈平既绌5、乃令张仪详去秦6、厚币委质事楚7、亡走赵,赵不内8、被发行吟泽畔六、翻译句子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2、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课堂巩固案1、下列词语书写与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疾痛惨恒(dá)濯淖污泥(zhuó)哺糟啜醨(bǔ)从容淡静(cōng)B. 搏闻强志(qiáng)谗谄蔽明(xiàn)靡不毕见(xiàn)眷顾楚国(hüàn)C. 怀瑾握瑜(yú)旧事填膺(yīng)弹冠相庆(guān)积年不徙(xǐ)D. 蝉蜕(tuì)不觉莞尔(wán)膛视而笑(táng)怀瑾握瑜(yú)2、下列各句中的“为”字,按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②又前而为歌③而自令见放为④王使屈平为令⑤竟为秦所设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⑦何辞为⑧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⑨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屈原列传》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屈原列传》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一、划读文章1、介绍屈原的基本情况姓名:屈平家庭背景:楚之同姓也最初任职:左徒才识:博闻强识,明于之乱,娴于辞令。

2、新人名:上官大夫事件内容:(1)“王怒而疏屈平”的经过(2)揭示楚国黑暗现实:上有昏君,下有佞臣、、、、、、、、、、、、、、、、、、、、、、、、、、、、、、、事件①3、新人物(对象):《离骚》事件内容:(1)写作缘由、内容介绍及对其评价(2)赞美屈原的品德修养、、、、、、、、、、、、、、、、、、、、、、、、、、、、、、、事件②4、时间:屈平既绌新人名:秦惠王、张仪事件内容:楚第一次被秦国欺骗、、、、、、、、、、、、、、、、、、、、、、、、、、、、、、、事件③5、时间:明年新人名:靳尚、郑袖事件内容:楚第二次被秦国欺骗、、、、、、、、、、、、、、、、、、、、、、、、、、、、、、、事件④6、时间:其后诸侯共击楚新人名:唐眛事件内容:楚大败,大将被杀、、、、、、、、、、、、、、、、、、、、、、、、、、、、、、、事件⑤7、时间:实秦昭王与楚婚新人名:秦昭王、子兰事件内容:楚第三次被秦国欺骗,怀王身死于秦事件③--⑤可归纳为:(1)楚国三次被骗,一步步走向衰落(2)突出屈原的个人遭遇与国家息息相关8、新人名:顷襄王事件内容:迁之、、、、、、、、、、、、、、、、、、、、、、、、、、、、、、、事件⑥6、地点:江滨新人名:渔父事件内容:沉江经过、、、、、、、、、、、、、、、、、、、、、、、、、、、、、、、事件⑦7、时间:屈原既死之后新人名:宋玉、唐勒、景差之徒事件内容:死后影响(1)楚辞后继有人(2)无人敢于直谏、、、、、、、、、、、、、、、、、、、、、、、、、、、、、、、事件⑧二、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列传(教学案)

屈原列传(教学案)

屈原列传(教学案)高2012级文言复习之教材篇《屈原列传》(学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二、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古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今义:无理狡辩,动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颜色憔悴古义: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形容枯槁古义: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如成语“从容不迫”。

三、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活用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厚币委质事.楚2.其后楚日.以削3.内.惑于郑袖4.短.屈原于顷襄王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6.明.道德之广崇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9.然亡.国破.家相随属10.于是怀.石投汨罗以死11.蝉蜕..于浊秽..12.时秦昭王与楚婚.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志:1、博闻强志2、聊斋志异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寻向所志5、其志洁,其行廉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8、项脊轩志闻:1、博闻强志2、忽闻门外虫鸣3、初闻涕泪满衣裳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无何,宰以卓异闻8、以勇气闻于诸侯害:1、争宠而心害其能2、邪曲之害公也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疏:1、王怒而疏屈平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4、谏太宗十思疏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后秦欲伐齐3、此五霸之伐也4、坎坎伐檀兮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2、今背本而趋末3、此之谓失其本心4、本在冀州之南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3、有情人终成眷属4、属予作文以记之5、举酒属客为: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竟为秦所灭3、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闻秦王善为秦声6、我为赵将7、为刎颈之交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4、其后楚日以削5、传以示美人6、皆以美于徐公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8、无以,则王乎9、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今君乃亡赵走燕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家祭无忘告乃翁7、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2、姜氏欲之,焉辟害3、而惴惴焉摩玩不已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高2012级文言复习之教材篇《屈原列传》(教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范文】高三语文《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范文】高三语文《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复习学案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唿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唿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复习
《屈原列传》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理解性默写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
是:,。

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
释:,。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
是:,。

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
是:,。

14.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15.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6.屈原“穷”“怨”的原由是“,,,,
;,,?”
17.《离骚》的内容是“,,。


18.《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