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与用户 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1、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信息服务的社会性不仅体现在信息的社会产生、传递与利用方面,而且体现在信息服务的社会价值和效益上,决定了信息服务的社会规范。
2)知识性。信息服务是一种知识密集性服务,不仅要求服务人员具有综合知识素质,而且要求用户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只有在用户知识与信息相匹配时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服务。3)关联性。信息、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关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组织信息服务的基本依据,这种依据客观地决定了信息服务的组织形式和用户管理与工作模式。
4)时效性。信息服务具有鲜明的时间效应,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只有在及时使用的情况下才有理想的使用价值,过时的信息提供将产生负面效应,因而在服务中存在信息的“生命期”问题。
5)指向性。任何信息服务都指向一定的用户和用户信息活动,由此决定服务中的信息定向传播、组织、获取和利用,即信息服务的定向组织模式。
6)伴随性。社会信息的产生、传递与利用伴随用户的主体活动而发生,这种伴随性决定了必须按用户主体活动的内容、目标和任务组织信息服务,辅助用户主体活动的进行。
7)共用性。初单一性的面向某一用户的专门服务外,面向大众的公共信息服务可以为多个用户(或公众)同时使用,这一特征与物质供给的惟用模式具有实质性区别。
8)控制性。信息服务的开展关系到社会的运行、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利益,因而是一种置于社会控制之下的社会化服务,服务业务的开展受着国家政策的直接导向和法律的严格约束。
第四章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1.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①信息需求归根到底是一种客观需求,由用户(主体)、社会和自然因素所决定,但
需求的主体存在对客观信息需求的主观认识、体验和表达问题。
②信息需求是在用户主体的生活、职业工作和社会化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与这
些方面相联系的特征。
③信息需求是一种与用户的思想行为存在着内在联系的需求,其需求的满足必然使用
户开展思维活动并由此产生各种行为。
④信息需求虽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然而却具有有序的层次结构。
2.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方法
①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以用户各类职业工作目标为基础,从用户实际工作和环境分析出发经过目标—功能系统研究,明确用户所需的信息范围、类型、提供方式等规范模式,然后按规范标准确定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
②战略集合转换方法
战略集合转换是一种从组织目标出发描述组织层次信息需求的方法,W.R.克因(W.R.King)在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最先应用了这种方法。
③关键因素分析方法
关键因素分析法的应用旨在确定用户对关键信息的需求。信息服务人员可以首先要求用户本人确定履行管理职责的要素,然后对诸种要素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明确对关键信息的需求。
④过程分析法
过程分析属于一种综合方法,用户的事务处理是信息保证或服务的基础,因此可以
通过对用户业务过程的系统考察和分析,将反映在过程中的常规信息需求加以提取和确认。
⑤目标—手段分析法
是一种从用户业务工作目标分析开始,研究用户实现工作目标的具体路线、方法和手段,按工作环节自上而下地推导信息需求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由于比较灵活,因而可以用于确定用户个体、组织或独立部门的多种信息需求。
⑥决策分析法
信息需求的决策分析法分为三步:找出并规定决策;确定决策算法或决策过程;确定决策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
⑦社会技术分析法
社会技术分析法包括社会分析和技术分析两个部分。社会分析确定与社会、组织或人员交互系统有关的信息需求,通过系统特征和交互规程的分析来确定需求结构。技术分析是对用户的行为和具体的交往方式的分析,要点是通过信息差异性比较,明确用户特殊的信息需求。
⑧输入—处理—输出分析法
输入—处理—输出分析是一种系统方法,其依据是系统可以定义为由输入、输出和接受输入、输出的转换过程所组成。这种方法从对目标系统的自上而下的分析开始,通过对目标子系统的分析,将其划为更小的子系统,直到信息活动被定义为一个子系统的独立活动为止。
3.穆斯(Mooers)定律
穆斯在研究用户利用信息检索系统时发现:“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取得信息比不取得信息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
穆斯的这一基本定律不仅适用于用户信息检索的行为,而且从更广的范围内表述了用户信息需求的根本原则:如果用户取得信息比不取得信息更麻烦和伤脑筋的话,他将放弃对这一信息的需求。
4.齐夫(Zipf)最小努力原则
用户的信息需求产生于他的实践活动,当他根据实践活动的需要决定其信息需求量时,必然希望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获取和吸收信息的工作量最小。可见,用户的信息行为如同广义的走路,符合齐夫最小努力原则。
受齐夫最小努力原则制约,人们力图把他们可能付出的平均工作消耗最小化。
第五章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用
1.信息交流系统:信息交流过程出现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创造者之间,在信息交流中,一方处于主导地位,是交流的“发起者”,为另一方处于被动地位,是“承受者”。“发起者”往往以向其他地方提供信息为主,一般属于信息创造者或拥有者;“承受者一般为信息的使用者或需求者。属于这种模式的信息交流称为单向交流,即信息从一方流入另一方。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交流双方可能互为“使用者”和“拥有者”,他们所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统称为信息交流。
2.信息实际使用价值与潜在使用价值的转化
信息的实际使用价值简称为实用价值,是指在目前条件下它对于用户的使用价值;用户目前不能利用的信息实体所具有的使用价值称为信息的潜在使用价值。信息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都属于信息的使用价值。如果某一信息对于用户既存在目前可以利用的部分,又存在暂时还不能利用的部分,那么该信息便同时存在实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二者的和即为使用价值:V使=V实+V潜。信息对于用户的实用价值并不是用户利用信息以后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