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试题-推荐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2020年0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民间文学概论2020年0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86674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6.png)
《民间文学概论》2020年0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简答题1.简述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基本情况。
2.简要说明评书的语言特色。
3.简析《哭嫁歌》的思想内容。
附:参考答案1.简述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基本情况。
解答:《阿诗玛》是在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中间流传的一部优秀长篇叙事诗。
该长诗在撒尼人中脍炙人口,其基本情节为:给路日明家的女儿阿诗玛美丽聪慧,能歌善舞,被财主热布巴拉家看中,要娶阿诗玛给儿子做媳妇,托哥敌海热做媒人。
媒人说服了给路日明夫妇,但阿诗玛坚辞拒绝。
财主家趁阿诗玛的哥哥阿黑外出放羊时,以抢婚的方式拉”走了阿诗玛。
阿黑回来后追上抢婚队伍,与阿诗玛同到财主家,以与财主父子比赛竞技、展示自己出众的武艺、勇力的方式迫使他们放走阿诗玛。
但财主央求岩神迫害阿诗玛,阿诗玛回家的路上被岩神扣住,阿黑不能解救她,阿诗玛回不了家,变成了"回声”,在阿黑喊她吃饭的时候应答。
长诗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阿诗玛、阿黑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们执著追求自由、不为富贵所动、不屈服于强势压迫的反抗精神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2.简要说明评书的语言特色。
解答:评书是一种语言表演艺术,其语言表现力极强,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1)评书的语言是通俗易懂、口语化的,并运用许多生动传神的口头语汇,易于为广大民众接受。
(2)评书的表述常使用浅显而极形象化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拟人等。
(3)评书艺人善长拟声的表达技巧(一是人物的嗓音、说话腔调的个性化,二是善于摹拟风声雷声、车声马蹄声等各种音响。
(4)在以散说为主的叙述中,不是穿插韵文以做渲染和调节,如人物出场时常用“赞”来描写人物的相貌、穿戴等。
(5)评书语言往往庄谐并出。
艺人常用紧张情节的渲染调动听众的情绪,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又不断穿插诙谐俏皮的语句和笑料使讲述妙趣横生,让观众获得放松。
3.简析《哭嫁歌》的思想内容。
解答:哭嫁歌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新娘以向各种亲人告别和骂媒人为题进行哭诉,一部分是以婚仪中的具体项目为题哭诉。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6【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6【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eaf2b6f1aff00bfd51ee9.png)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1分)A:特指的B:泛指的C:固定的D:指定的2、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1分)A:前秦时代B:两汉时代C:三国时代D:唐宋时代3、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1分)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4、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1分)A:人类起源神话B:宇宙起源神话C:洪水再生神话D:文化文明神话5、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1分)A:《淮南子》B:《抱朴子》C:《左传》D:《山海经》6、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1分)A:《乐府诗集》B:《诗经》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D:《楚辞》7、“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1分)A:字迷B:事谜C:物谜D:动作迷8、《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1分)A:“谚,俗所传言也”B:“谚,俗语也”C:“谚,俗言也”D:“俚语曰谚”9、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1分) A:民间传说B:民间小戏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富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1分)A:信天游B:花儿C:四句头D:爬山调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民间传说的特征有()(2分)A:可信性的内容B:传奇性的情节C:箭垛式人物形象D:意境优美生动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12、民间小戏的系统主要包括()(2分)A:花灯戏系统B:花鼓戏系统C:采茶戏系统D:秧歌戏系统E:道情戏系统13、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代表性歌圩活动有()(2分)A:瑶族的“盘王节”B:布依族的“月亮歌”C:京族的“唱哼节”D: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E:彝族的“跳弓节”14、民间文学传承人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特点有()(2分)A:具有表现场景的自然属性B: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C: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D:与空间紧密联系E: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15、迁徙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2分)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C:以迁徙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提出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的是朱自清.(2分)A:正确B:错误17、19世纪编写而成的展现芬兰人民生活风尚画卷的史诗是《卡勒瓦拉》.(2分) A:正确B:错误18、能讲一千余则故事,蜚声辽河两岸的辽宁籍民间故事传承人是谭振山.(2分) A:正确B:错误19、我们今天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的《罗摩衍那》.(2分)A:正确B:错误20、民间说唱的语言朴素易懂,具有轻便性的特点.(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仙话(4分)22、田野作业(4分)23、表演情境(4分)24、民间小戏(4分)25、民间寓言(4分)26、民间抒情长诗的特点有哪些?(5分)27、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对民间文学有哪些影响?(5分)28、人物传说的特点有哪些?(5分)29、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分)30、神话的文化史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10分)31、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哪里?(10分)32、什么是歌谣?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民间歌谣的特征.(10分)1601-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艺术特征答案:B解析: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之一,即是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2、【主考点】民间笑话【副考点1】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副考点2】民间故事的界定答案:C解析:《笑林》出现在三国时代.三国魏邯郸淳撰.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3、【考点】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答案:B解析: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口头性制约.因为是集体的创作,必然要求民间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反映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情感.在形式上,也必然要求适合广大民众的艺术趣味.4、【考点】宇宙起源神话答案:B解析: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5、【考点】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答案:D解析:从古籍记载来看,以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山海经》为例,书中不仅提到许多不同的国民和族名,而且介绍了大量各地不同的神灵形象与祭祀方式,且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神话系统.6、【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文学答案:C解析:今天所能见到的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全部录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其中绝大多数归入“清商曲辞”.7、【考点】字谜答案:A解析:字谜是指谜底是“字”的谜语.文人字谜带有一定学究气,民间字谜多为常用字,谜面语言平白通俗.如:王大姐头带两朵花(美);一点一横长,一飘到南洋;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廟).8、【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D解析: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尚书·无逸》中说“俚语曰谚”.9、【考点】民间笑话答案:C解析: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我国民间笑话的主要类型:揭露与嘲讽笑话、讽刺与幽默笑话.10、【考点】花儿答案:B解析:花儿是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富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主考点】可信性的内容【副考点1】传奇性的情节【副考点2】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答案:ABCE解析:民间传说的特征:1.可信性的内容.2.传奇性的情节.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12、【考点】民间小戏的系统答案:ABCDE解析:民间小戏根据其流传情况和传统称谓分为六个系统:(1)花灯戏系统.(2)花鼓戏系统.(3)采茶戏系统.(4)秧歌戏系统.(5)道情戏系统.(6)道具戏系统.13、【考点】民间歌谣的传承答案:ACDE解析: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也称歌节.代表性歌圩活动有瑶族的“盘王节”、京族的“唱哼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彝族的“跳弓节”.14、【考点】时间答案:BCDE解析:传承人表演过程中共时态的自然时间.首先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其次,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虽然是自然时间,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不同文类、不同类型或主题的故事、歌谣,有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表演时间,表演者和听众都会自觉的沿袭传统形成的习惯,否则便是不合时宜.甚至有时有可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的产生影响.15、【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答案:ABCD解析:迁徙史诗: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徙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徙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徙业绩的壮阔画卷.以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迁徙史诗而言,其主要特征是以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以迁徙辗转的路线、沿途的迁居地为空间线索,以迁徙原因、迁徙活动、迁徙结果为叙述内容.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民间谜语的特色答案:选项B.提出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的是周作人.17、【考点】芬兰史诗《卡勒瓦拉》答案:选项A.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具有鲜明的名族色彩和艺术特点,是19世纪编写而成的展现芬兰人民生活风尚画卷的史诗.18、【考点】传承特征答案:选项A.能讲一千余则故事,蜚声辽河两岸的辽宁籍民间故事传承人是谭振山.19、【主考点】巴比伦史诗【副考点】印度史诗答案:选项B.《吉尔伽美什》.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古老的一部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的汇集.20、【考点】民间说唱的特点答案:选项A.民间说唱的特点:(1)叙述性强,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2)轻便性,演唱简便、灵活.(3)通俗性,语言朴素易懂.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第三节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答案:(1)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种类,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2)内容较为复杂,既含有出世隐逸的消极思想,又包含积极进取精神,艺术表现手法奇特,想象别致.22、【考点】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答案:(1)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是一种可操作性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2)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23、【考点】表演情境答案:(1)即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景.(2)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由惯常的表演者,在惯常的时间地点,以惯常的表演方式,为惯常的观众表演.24、【考点】民间小戏的概念与特征答案:(1)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2)属于代言体.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25、【考点】民间寓言答案:(1)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2)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26、【考点】民间抒情长诗答案:(1)以抒情为主,没有故事情节,只有中心事件,片段叙述描写是为了抒情.(2)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抒发情感.(3)一般结构比较松散.27、【考点】变异性的形成及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答案:(1)显示了民间文学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作品与人民的生活一道发展,获得充沛的生命力.(2)由于遗忘和误传使作品某些精彩部分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残缺不全,甚至面目全非,造成对民间文学的损害.28、【考点】人物传说答案:(1)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2)包含民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民众普遍的价值判断.(3)融会讲述人的个人情感.29、【考点】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答案:(1)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2)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我们今天称之为“神话”.(3)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30、【考点】文化史价值答案:(1)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它产生于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对于认识和研究史前人类的社会形式、生产、生活、艺术、信仰以及其他情况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2)神话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解释,展示了远古先民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成果.(3)神话作为人类最早最有影响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关于生命、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的叩问和思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接近人类的类本质的独特方式.(4)还体现在对人类文化史上各种文化现象所产生的深刻影响.(5)还体现在它的现实意义方面,体现为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和维护上.31、【考点】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答案:(1)首先体现在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2)口语化的民间文学自由述说,不拘一格,而书面的民间文学往往用语规范,因而不自觉地改变了民间文学的语体特征.(3)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4)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5)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歪曲.32、【主考点】歌谣的界定【副考点】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答案:(1)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组成.(2)情真意切,袒露心声.(3)格调优美,形式多样.(4)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1分)A:马林诺夫斯基B:维柯C:汤姆斯D:丁乃通2、我们今天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1分)A:芬兰的《卡勒瓦拉》B:法国的《罗兰之歌》C:古希腊的《伊利亚特》D: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3、壮族的抒情长诗《嘹歌》产生于()(1分)A:神话B:民歌C:传说D:歌圩4、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1分)A:《诗经》B:《山海经》C:《中国民歌》D:《笑林》5、民间文艺发挥教育功能的途径往往是()(1分)A:情景烘托,声情并茂B:以歌传言,以歌育子C:铺陈夸张,情感宣泄D:追求娱乐,形式多样6、上下两节对称,结尾上双字尾与三字尾相间,形成单双交错奇偶相间的表达形式的民间歌谣是()(1分)A:洮岷花儿B:信天游C:河湟花儿D:爬山调7、最早提出“Fol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词的是()(1分)A:阿尔奈B:阿尔伯特·贝茨·洛德C:汤姆斯D:理查德·鲍曼8、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1分)A:女娲黄土造人B:夸父追日C:创世纪D:后羿射日9、中国文化部公布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共有()(1分) A:189位B:166位C:146位D:119位10、狄仁杰的传说属于()(1分)A: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B:文人的传说C:清官的传说D:宗教人物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现在()(2分)A:是文学的源头之一B: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C: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启示D: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E: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12、比较研究对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2分)A: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B:更好地揭示相关文化事象的不同特点C:有利于开展跨国、跨民族、跨学科的研究D: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E:找出不同国家民族间民间文学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13、民间说唱的特点有()(2分)A:叙述性强B:通过第一人称的身份讲故事C:叙述体的口头文学D:演唱简便、灵活E:作品短小精悍,演员少14、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有()(2分)A:纳西族的《创世纪》B:彝族的《梅葛》C: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D:壮族的《布洛陀》E:苗族的《苗族古歌》15、目前为止,花鼓戏的代表曲目有()(2分)A: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B:湖北花鼓戏《卖棉纱》C: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D:陕西花鼓戏《送樱桃》E:皖南花鼓戏《绣荷包》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的是《故事海》.(2分)A:正确B:错误17、被称为中国神话学的第一篇文章是1903年蒋观云发表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2分)A:正确B:错误18、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2分)A:正确B:错误19、一般而言,谚语不可以单独成句使用.(2分)A:正确B:错误20、民间传说中提及的事物往往是虚构的.(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AT分类法”(4分)22、相声(4分)23、民间谚语(4分)24、“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4分)25、箭垛式人物形象(4分)26、简述民间说唱的源流.(5分)27、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28、民间文学研究评论的写作要求有哪些?(5分)29、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上的特征有哪些?(5分)30、为什么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其实践意义是什么?(10分)31、什么是表演情境?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什么?(10分)32、阐述文化人类学对民间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与价值.(10分)1607-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B解析: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维柯.2、【考点】巴比伦史诗答案:D解析: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古老的一部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的汇集.3、【考点】生活抒情长诗答案:D解析:壮族的抒情长诗《嘹歌》长达一万六千多行,从头至尾采用男女一问一答的形式.嘹歌产生于歌圩.4、【考点】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答案:D解析: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笑林》5、【考点】教育与人格提升功能答案:B解析:民间文艺发挥教育功能的途径往往是以歌传言,以歌育子6、【考点】花儿答案:C解析:上下两节对称,结尾上双字尾与三字尾相间,形成单双交错奇偶相间的表达形式的民间歌谣是河湟花儿7、【考点】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答案:C解析:英国学者汤姆斯最早提出“Fol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词.8、【考点】人类起源神话答案:A解析: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女娲黄土造人 ,故选A.9、【考点】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答案:B解析:中国文化部公布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共有166位.10、【考点】人物传说答案:C解析:我国的人物传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帝王将相的传说.二是民族英雄的传说.三是清官的传说.四是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五是近代革命领袖的传说.六是文人的传说.七是工匠的传说.八是神医的传说.九是宗教人物的传说.狄仁杰的传说属于清官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考点】文学审美价值答案:ABCE解析: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现在:作为文学的源头之一,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 而且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启示, 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12、【考点】比较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答案:ABCDE解析:比较研究能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他们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13、【考点】民间说唱的特点答案:ACDE解析:特点(1)叙述性强,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民间说唱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2)轻便性,演唱简便、灵活. 表现在说唱的作品短小精悍,演员少.(3)通俗性,语言朴素易懂.14、【考点】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答案:ABCDE解析: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有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壮族的《布洛陀》、苗族的《苗族古歌》,故选ABCDE.15、【考点】民间小戏的系统答案:ABC解析:花鼓戏系统.代表性剧目有湖南《刘海砍樵》,湖北《卖棉纱》、《绣荷包》,皖南《凤阳花鼓》.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和《佛本生故事》答案:选项A.《故事海》、《五卷书》和《佛本生故事》是印度最著名的三部故事集.《故事海》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17、【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选项A.1903年,清末留日学生蒋观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成为中国第一篇神话学论文.18、【考点】幻想故事答案:选项A.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19、【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选项B.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所以可以单独成句使用.20、【考点】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答案:选项B.民间传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它的艺术构思也依凭于客观实在物,这就决定了民间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答案:(1)“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2)阿尔奈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的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洁文字写出梗概提要,并根据一定原则进行分类编排,后人称为“AT分类法”.22、【考点】相声的定义和源流答案:相声是一种以说为主,讲究“说、学、逗、唱”的具有喜剧性的说唱艺术.以其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而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23、【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24、【考点】第二节史诗文本和史诗演唱答案:(1)美国史学家约翰·迈尔斯·弗里和芬兰民俗学者劳里·航柯等将史诗文本的来源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口头文本、来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和以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2)“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是指某一社区中那些跟口头传统有密切关联的书面文本,它们通过文字被固定下来,而文本以外的语境要素则无从考察.25、【考点】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答案:(1)是民间传说中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2)民间传说塑造人物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26、【考点】民间说唱的源流答案:(1)先秦时期的倡优(又称俳优)表演是民间说唱的最早萌芽.(2)唐代,说唱艺术正式形成,“变文”是民间说唱的直系祖先.(3)说唱艺术到宋代进入繁荣期,在“勾栏”和“瓦舍”等场所说唱艺术十分活跃.(4)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说唱以其短小灵活、深刻有趣等特色吸引广大观众.(5)新时期后,我国曲艺团体走出国门,民间说唱开始走向世界.27、【主考点】缘事而发的原生性【副考点1】天籁之音的率真性【副考点2】多元交融的复合性答案:(1)缘事而发的原生性.(2)天籁之音的率真性.(3)多元交融的复合性.28、【主考点】材料的搜集和参考书的利用【副考点1】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副考点2】培养优良学风答案:(1)要从古今中外文献中细心搜集材料,广泛利用各种类型的工具书与参考书.(2)占用相关材料后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中引申出科学结论.(3)培养优良学风.29、【主考点】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副考点1】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副考点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答案:(1)歌颂反抗斗争,指写爱情悲剧.(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3)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30、【考点】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答案:(1)民间文学必须使用国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决定的.(2)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民间资料,使民间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建立在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上.(3)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使参与者感受到鲜活的民间文学形态,了解相关的各种社会背景,进一步提高对民间文学的审美鉴赏力.(4)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使参与者采录到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抢教某些濒临失传的宝贵的民间文学遗产,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5)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进一步深化或扩展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民间文学知识,增强对民间文学的实际感受力,为今后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1、【考点】表演情境答案:(1)即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由惯常的表演者,在惯常的时间地点,以惯常的表演方式,为惯常的观众表演.(2)这种理想的表演情境即所谓的“自然语境”,不为非惯常因素所干扰.(3)表演情境既具有即时性,也具有惯常性.(4)即时性表明传承人的每一次表演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表演事件,是人际互动的特殊的、艺术的交流方式.(5)惯常性表明在一个社区文化体系的表演语境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表演体系.32、【考点】文化人类学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答案:(1)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它试图根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分支,分别研究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2)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传入我国,并影响了我国用现代人文科学方法研究神话、民俗的一代学人,如茅盾.(3)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民间口头文学研究中古有重要地位,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神话和故事,并将西方文化人类学融会贯通,开始呈现出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特色.(4)文化人类学的各种学派有关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原理,虽然有许多歧异,但从人类文化发展演进的广阔视野来考察民间文学,从中探求具有普同性的人类文化、民族文化要素,并尊重不同文化形态的价值,这些方面却是一致的.(5)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坚持“田野调查”方法,特别适合于民间。
民间文学概论习题集打印版
![民间文学概论习题集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f2116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f.png)
名词解释题1."三翻四抖"是相声艺人概括"包袱"的组织过程的传统术语."包袱"的组织要注意铺垫的严密性和抖落的突发性,常用的手法是三步铺垫,第四步抖落.过去艺人通常这样组织"包袱",后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两翻""一翻"即抖甚至随翻随抖的包袱增多.2.采茶戏主要流传于X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汲取地方戏曲成份,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3.魔法故事又叫变形故事,将现实生活内容与神魔仙妖,魔法宝物等"超自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以奇妙变化的手法展开情节,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在民间故事诸类型中,魔法故事传承历史最为悠久,艺术价值最高,会聚着许多声名卓著的经典类型.4.袍打书又称"大件袍打书""袍带书""长枪书",讲述历史上以攻伐征战事迹闻名民间的帝王,将领平定天下,抗击外侮的金戈铁马类故事,如《三国》,《杨家将》,《岳飞传》,《隋唐演义》《列国志》等.5.全面搜集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含义为:在内容上优劣兼收,新旧兼收,不能轻易断定某些作品是糟粕而放弃它们;在形式上,要注意搜集同一种作品的不同异文,兼顾口头和书面的两种形式的作品;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作品都应搜集;不仅记录文本形式,而且注意采集与作品有关的风土民情,方言土语,流传范围和影响,讲述者情况等.6.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它将民间故事划分为动物故事、一般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和未分类的故事五大类,共有2500个类型。
7.地方风物传闻是关于特定地方的景物,古迹,特产,动植物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性传闻.这类传闻是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艺术性的解释,而不是讲述科学知识.故事收尾处归结到开头提出的事物上.其内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种:山川名胜传闻,物产传闻,动植物传闻.8.时政歌是民众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出发,以歌谣形式对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社会风气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时政歌实际就是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议论时政的民谣.9.《歌谣》周刊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X大学歌谣学运动的中心刊物和舆论阵地,也是中国民俗学史上的第一本刊物.1922年12月创刊,1925年6月停刊,共出97期,其内容有作品选录,学术研究,译述等,前期注重歌谣,后期扩大范围,民间文学的其他体裁如故事,传闻,唱本,谜语,谚语,歇后语等也多有涉及.10."三套集成"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1984年5月,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合发出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工作,并编辑,出版上述三套丛书.随后这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盛大展开,现已取得显著成绩,"三套集成"正陆续出版.11.花儿花儿是流传在X,X,X局部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用汉语唱歌,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花儿可分两大流派: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12.山歌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主要流传在中国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区,北方的信天游,花儿,爬山歌等也属于山歌.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搜集记录民间文学的主要成绩.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先秦时期.先秦古籍中的歌谣资料很丰富,从古朴的《弹歌》《周易》"卦爻辞",到《诗经国风》和《楚辞》,有宝贵的上古民间谣谚和民歌;《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等著作里有较多的神话资料;诸子散文里则运用,载录了大量的民间寓言.(2)两汉时期.这一时期最丰富和最有成绩的民间文学品种是乐府民歌,并有了乐府这种特意搜集民间歌谣俗曲并创制新歌乐的机构.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大量志怪小说,记录了很多民间故事,并有了中国第一部笑话专集《笑林》,魏国X淳所作.其次是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400多首,多清丽柔婉;北朝民歌存70多首,多刚健质朴.(4)唐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民间文学形式:民间词.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的主要品种是说唱文学:变文,鼓子词,诸宫调,话本等.段成式《酉阳杂俎》等笔记体集子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另有唐代参军戏,宋代的民间杂剧和南戏.(5)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最有成绩的文学形式是元杂剧.出现了许多采录民歌民谣的集子,以冯梦龙《山歌》《桂枝儿》为代表.笑话广泛流传,有很多集子.2.简述相声的"包袱"的含义,制作要领和组织艺术."包袱"就是相声里精心组织的笑料.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创作者设计好一个具有幽默效果的相对完整的叙事单元,就像铺设了一个包袱皮,然后不露声色地往里面放种种可笑的东西,包好系紧,条件成熟时再突然抖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包袱"可分为两类:"肉里噱"和"外插花"."肉里噱"指构成相声根本内容和框架的"包袱"."外插花"指在相声骨干内容的根底上生发和插入的"包袱"."包袱"的内容要符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根本规律.不管怎样夸张,滑稽,荒谬,都要符合肯定的情理逻辑,不能不着边际地胡侃;但如平淡无奇也没有幽默效果,所以还要出人意料."包袱"的组织要注意铺垫的严密性和抖落的突发性."包袱"开始后都有一个稍长的铺垫过程,这个过程叫"铺平垫稳".铺垫好以后还要临时转移观众的注意力或视线,叫做"支"或"描包袱口".最后突然抖落"包袱",要干脆,利落,明确.整个组织过程常为"三翻四抖",即有三步铺垫,第四步抖落.过去艺人通常这样组织"包袱",后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两翻""一翻"即抖甚至随翻随抖的包袱增多.6.简述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指它的文艺属性和民俗文化属性.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言语为主要载体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式样.文艺学包含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大局部.民间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民间创作的特征,性质,流传,发生,开展的规律,研究口头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与社会功能等.其次,从学科体系来说,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份,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一局部.民俗包含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言语民俗四大局部.民间文学既是文艺现象,又不同于作家文艺,它本身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研究民间文学,不能脱离民众的活动与民间文学产生的环境,要把民间文学作品放到民俗文化情境中,联系民众的生活进行立体性的考察.论述题1,论述歇后语幽默效果的主要构成方法与运作机制.歇后语最显著的语体风格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歇后语幽默效果的构成方法主要有四种:岔断型幽默,乖讹型幽默,感情释放型幽默,干预型幽默.第一,岔断型幽默.指歇后语的前后两局部之间有一个间歇或停顿,造成语意的岔断,并在后一局部出语奇巧而构成幽默.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想和期待,其目的语越是出人意外,越是新奇巧妙,就越引人发笑.人的心理期待突然扑空,转而发笑,这是幽默构成的根本原理之一.歇后语的岔断型幽默就是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造成的.歇后语两局部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都有肯定的奇巧性,含蓄性. 第二,乖讹型幽默.指歇后语引语局部的奇异设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言语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型幽默.违背常理的事情通常是滑稽可笑的.由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造成幽默,是幽默构成的重要原理之一.乖讹型幽默就是这种原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当人们突然发觉,他所联想到或听到的一件事情与某种观念之间缺少一致性,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乖讹感,这种乖讹感出乎意料,令人惊异,这种感受瞬间无以化解,就转化为笑.第三,干预型幽默.所谓干预型幽默,就是以某种巧妙的方法,将两个在人们的经验里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干预,造成违背人们一般经验的矛盾感和错讹感,并有一种因联系方法的奇巧而造成的谐趣美,从而引人发笑.以上是语义双关造成的干预型幽默,另一种干预型幽默是谐音双关造成的.谐音歇后语因多了一层谐音双关性干预关系,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第四,感情释放型幽默.指很多贬低,嘲笑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常压抑的感情巧妙释放,从而使人发笑.通过压抑的感情巧妙释放形成幽默,这是一个重要的幽默构成原理.感情郁积的释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贬低,嘲笑别人,突然发觉自己的优越而发笑.二是通过解放某种禁忌,突然获得解禁的快感而发笑.这种风格粗俗的歇后语也有较大的数量.2,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既有显著的差异,又有紧密的联系.第一,二者的区别.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得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品种.二者差异形成的根底在于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根本特征,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作者的差异.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言语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而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直接表达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有肯定差距.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有很强的有用性,往往产生于和作用于生产,婚恋,祭祀等生存活动,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的绝大局部作品不能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而要通过培养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完成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第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历代的文学高潮都同民间文学有渊源关系,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可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有影响.其次,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再次,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影响.第三,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相当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料,这些资料大局部是经过文人的采录,整理才得以流传的.其次,是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在封建社会里,一些文人为配合总揽阶级的舆论教化的需要,对民间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篡改和歪曲,"文革时期"一些文人在极左思潮,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下,也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不适当的修改和删削.1.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7f65e076c66137ef06197e.png)
一、大纲说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珍惜、热爱之情和保护民间文学的责任感、使命感。
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的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的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本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内容涉及到民间文学的含义、性质;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和原则;具体的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的鉴赏等方面。
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 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范围。
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识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的含义。
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成就和特点。
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整理身边的民间文学作品。
民间文艺学教程历年考试真题
![民间文艺学教程历年考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c065daba0d4a7302763a59.png)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民间文学概论》备考综览一、题型及卷面分数分布特点分析1、考卷试题类型及各部分所占分数比重等,请见下表:2、卷面分数分布特点分析:本课程考试的命题形式,在2001年后有所变动,即将原先每空1分的填空题和每题3分的6道名词解释题分别改为每题1分的10道判断改错题和每题10分的2道分析题,同时加大单项选择题的题量。
改动之后,考试的卷面命题形式更显简洁明晰,如上表所示。
判断改错题依考题的难度系数,其实依然可以划入选择题部分;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在难度系数方面其实也相差不是很大,只是答题时的笔答份量有所详略而已。
总的来说,考题答案比较现成,依据课材识记的成分较多。
要顺利应对本门课程考试,相信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难度应该不大。
3、考题具体实例及答题规范,请参见本课程【附录历届真题及答案】栏目。
二、笔答题命题特点及考点分布分析1、历届考试问答题题目及其考点分布举例分析如表2-4-2《民间文学概论》历届自考真题第二大部分考题及其考点分布例析表1、2所示;2、例析表2只对2002年考题形式改动后的历届命题考点进行分析;考点的分布定位依照本课程【笔记】栏目的逻辑结构进行划分。
从例析表2中可以看出,“民间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部分在卷面命题中所占的题分比重很大,并且覆盖了简答、分析、论述等所有题型,值得读者注意。
3、从本课程命题的总体特点来说,不管是笔答题还是选择题、判断改错题,卷面命题的重复性都是相对比较高的。
毕竟,课材的内容及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要求也相对有限,许多章节都未列入考纲之中。
因此,只要根据本课程【笔记】和【附录】栏目中的历届真题及其参考答案,再对照例析表,对考点的分布有所了解,认真备考,基本便可游刃有余了。
如果想要更加妥当,作为主考学校的指定课程,读者也不妨可以再参考一下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课程辅导书《民间文学概论》。
表2-4-2 《民间文学概论》历届自考真题第二大部分考题及其考点分布例析表1表2-4-2 《民间文学概论》历届自考真题第二大部分考题及其考点分布例析表2。
民间文学概论练习
![民间文学概论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fa40d4d7e21af45b207a80d.png)
民间文学作业1.第4题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
A.专项调查B.专题调查C.专访调查D.随机调查答案:B2.第5题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A.史诗B.民间故事C.神话D.歌谣答案:C3.第6题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答案:A4.第7题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所决定的。
A.展演性B.传统性C.创造性D.即时性答案:A5.第8题()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A.民歌B.歌谣C.史诗D.神话答案:C6.第20题在《圣经·创世纪》中,()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A.亚当和夏娃B.俄狄普斯和海伦C.大禹和西王母D.女娲和盘古答案:A7.第21题“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体现的是民间文艺的()的审美特征。
A.文本形态的多元性B.天籁之音的率真性C.缘事而发的原生性D.多元交融的复合性答案:C8.第22题“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
”属于()。
A.时政歌B.情歌C.生活歌D.仪式歌答案:D9.第23题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B.《勒俄》C.《伊利亚特》D.《俄索折怒王》答案:A10.第34题()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
A.柁子B.扣子C.梁子D.悬念答案:C11.第35题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A.先秦B.两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答案:B12.第37题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进行创作。
A.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C.民间语言D.方言答案:A13.第43题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5cd0b5c4028915f814dc293.png)
1.第11题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B.《论语》C.《诗经》D.《逍遥游》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12题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A.史诗B.民间故事C.神话D.歌谣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13题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A.女娲神话B.盘古神话C.洪水神话D.射日神话答案:D标准答案:D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第14题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15题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先秦时期A. 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A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1.0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题236.第)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屈原在吸收(《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B. 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C.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24题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B.树木C.空气D.血液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25题“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A.西藏B.新疆C.四川D.云南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26题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9e4526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8.png)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民间文学的特性?A.口头性B.传承性C.变异性和民俗性D.书面性答案:D.书面性。
解释: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和民俗性,但并不是书面性的。
2、“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传说,它属于哪一类别的民间文学?A.神话B.传说C.民间故事D.民间歌谣答案:C.民间故事。
解释: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体裁,它以叙述人物及其命运为主要内容,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
3、下列哪一项不是民间歌谣的功能?A.娱乐功能B.教育功能C.讽刺功能D.记载历史功能答案:D.记载历史功能。
解释:虽然民间歌谣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教育和讽刺,而不是记载历史。
二、简答题1、简述民间文学的定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它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多种形式,它不仅是人们娱乐、教育的方式,还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2、分析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和变异性。
答案: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它依靠人们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由于传承人的不同和历史变迁,它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这种传承性和变异性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3、举例说明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
答案:民间文学和民俗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讲述一些有关春节由来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与春节这个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在一些婚礼仪式中,人们也会讲述一些有关婚礼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与婚礼这个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说民间文学和民俗是相互依存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民间文学的定义?A.民间文学是由民间口头传统传承下来的。
B.民间文学是由普通民众创作的。
C.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文学。
D.民间文学是由专业作家创作的。
民间文学概论作 业
![民间文学概论作 业](https://img.taocdn.com/s3/m/be061533bb68a98270fefa31.png)
作业1.第17题()主要回答了一个文化中的特定民俗形式如何与别的形式相关联的问题。
A.社会基础B.情境性语境C.风俗制度语境D.交流系统语境答案:D2.第18题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B.《论语》C.《诗经》D.《逍遥游》答案:C3.第21题水浒故事在()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A.明末清初B.唐初C.魏晋南北朝D.宋末元初答案:D4.第22题《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答案:D5.第24题在()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A.故事B.神话C.传说D.史诗答案:A6.第25题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进行创作。
A.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C.民间语言D.方言答案:A7.第28题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A.鬼话B.仙话C.神话D.道教故事答案:B8.第29题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答案:C9.第31题()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A.民歌B.歌谣C.史诗D.神话答案:C10.第36题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答案:A11.第37题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A.LiteratureB.AnthropologyC.HistoryD.Folklore答案:D12.第38题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自考《民间文学概论》资料
![自考《民间文学概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1dd7c39ec3d5bbfd0a7418.png)
《民间文学概论》资料1.第1题( B ),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B.傩戏C.采茶戏D.道情戏2.第2题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 C )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3.第21题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 A )。
A.第三人称叙述体B.第一人称叙述体C.第二人称叙述体?D.自传体4.第22题盘古神话是一个( A )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5.第23题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 C )。
A.典型人物形象B.平面人物形象C.箭垛人物形象D.历史人物形象6.第24题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 D )。
A.女娲B.伏羲C.黄帝D.神农7.第29题“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D )。
A.西藏B.新疆C.四川D.云南8.第30题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 D )。
A.《楚辞》B.《庄子》C.《尚书》D.《山海经》9.第32题《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D )。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10.第33题“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 C )。
A.仪式歌B.生活歌C.儿歌D.劳动歌11.第34题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A )。
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12.第35题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 A )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B.《勒俄》C.《伊利亚特》D.《俄索折怒王》13.第41题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 B )。
《民间文学概论》汇总
![《民间文学概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bf877a7daef5ef7ba0d3c3a.png)
民间文学概论一、单选题1.(B),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B.傩戏C.采茶戏D.道情戏2.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C)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3. 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A)。
A.第三人称叙述体B.第一人称叙述体C.第二人称叙述体?D.自传体4. 盘古神话是一个(A)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C)。
A.典型人物形象B.平面人物形象C.箭垛人物形象D.历史人物形象6. 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D)。
A.女娲B.伏羲C.黄帝D.神农7. “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D)。
A.西藏B.新C.四川D.云南8.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D)。
A.《楚辞》B.《庄子》C.《尚书》D.《山海经》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D)。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10.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C)。
A.仪式歌B.生活歌C.儿歌D.劳动歌11.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A)。
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12. 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A)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B.《勒俄》C.《伊利亚特》D.《俄索折怒王》13. 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B)。
A.专项调查B.专题调查C.专访调查D.随机调查14. 水浒故事在(D)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1342《民间文学概论》 2022年1月真题含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1342《民间文学概论》 2022年1月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ecdb3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1.png)
绝密★启用前2022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1134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券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额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故事是随心草”反映的民间文学特性是A.集体性B.口头性C.变异性D.传承性2.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是A.民间故事B.神话C.史诗D.民间谚语3.标志着人类对秩序异常的恐惧,希望恢复正常宇宙秩序的神话是A.战争神话B.盘古神话C.洪水神话D.射日神话4.起源于民间巫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具有驱逐疫鬼功能的表演是A.秧歌戏B.傩戏C.采茶戏D.道情戏5.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是A.俗讲B.变文C.传奇D.话本小说6.被誉为“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的是A.云南B.贵州C.青海D.西藏7.研究民间文学的历史地理学拍的方法是发明出来的。
A.瑞典人B.芬兰人C.美国人D.英国人8.女娲造人的神话,最先见于A.《楚辞·天问》B.《淮南子》C.《三五历记》D.《风俗通》9.在世界各国神话中,最丰富、最美丽、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A.中国神话B.希腊神话C.埃及神话D.巴比伦神话10.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小戏是A.信天游B.二人转C.花儿D.爬山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代表人物除了汤姆斯,还有A.劳里航柯B.泰勒C.弗雷泽D.马林诺夫斯基E.安德列·兰12.与作家文学相比较而言,民间文学的特征有A.个人性B.集体性C.口头性D.变异性E.传承性13.与民间故事、神话相比较,民间传说的特征有A.可信性的内容B.传奇性的情节C.箭垛式的任务形象D.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E.《六祖史诗》14.唱故事中无乐器伴奏,只击节吟诵并具有一定音乐性的成为韵诵体,如A.山东快书B.金钱板C.弹词D.天津快板E.渔鼓15.表演情境具有的特点有A.即时性B.不变性C.社会性D.民族性E.惯常性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民间文学概论练习题
![民间文学概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b8ccf708a1284ac850439a.png)
民间文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生活故事。
B3、(C)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4、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D5、在()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A8、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D9、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
C10、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A多项选择题11、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
ACDE12、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ABCDE13、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各民族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
CDE14、在汉乐府民歌中,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有:()。
ABC DE15、属于生活谚语的有()。
ACD16、属于幻想故事的有()。
ABD17、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
ABCDE18、世界寓言三大发祥地为()。
ACD19、属于花鼓戏的剧目有()。
ADE20、与作家文学相比较而言,民间文学的特征有()。
BCDE填空题21、包袱是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由、解、结、抖等过程组成。
系22、明代李开先说,“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
”以其真也23、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双壁”的是。
木兰辞24、“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具有相当意义的学术工具书,它是百多年来西方学者所撰写的一部比较有价值的中国民俗力作”指的是《》一书。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25、文化英雄,属于,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
传说人物26、民间文艺以为主要的创作和传播途径。
口传心授27、民间故事有头有尾,顺序展开,很少有违反常规的现象,中间有固定的结构,如“对称式”、“三叠式”等,这种艺术形式上代代相袭的现象体现了民间文学的特征。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08民间文学新编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08民间文学新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e900dc80eb6294dc886c0f.png)
《民间文学概论新编00508》自考复习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选选择试题1、高尔基说,民间文学是和(C )绝缘的。
A.乐观主义B.悲观主义C.唯物主义D.理想主义2、信天游是流传于( C )地区的民间歌谣。
A.内蒙B.甘肃C.陕北D.东北3、( )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A.信天游B.二人转C.花儿(西北)D.爬山调4、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A )。
A.《奥德赛》B.《伊利亚特》C.《新约全书》D.《可兰经》5、《召树屯》是( D )的作品。
A.撒尼族B.蒙古族C.汉族D.傣族6、我国民俗发韧时期,中山大学主办的最有影响的刊物是(C )。
A.《歌谣》周刊B.《民俗学刊》C.《民俗周刊》D.《民俗丛刊》7、《柳毅传》是在传说( A)上加工创作的。
A.《龙女牧羊》B.《一枝花》C.《东海孝妇》D.《白蛇传》8、“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一( C )。
A.民间传说B.民间故事C.原始歌谣D.谚语9、“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 A )提出的。
A.汤姆斯B.阿尔奈C.凡尔纳D.格林兄弟10、毛泽东在( A )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A.《从古田会议决议》B.《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三湾改编》D.《遵义会议》11、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C )的特征。
A.口头性B.秘密性C.匿名性D.人民性12、流传学派以(C )为代表。
A.格林兄弟B.本菲C.库伦D.泰勒13、“童话”这个名称由日本学者(A )第一次使用。
A.山东京传B.柳田国男C.阿尔奈D.川端康成14、植物故事的产生,最早要追溯到( D)时代初期。
A.石器B.铁器C.渔猎D.农耕15、据考究,我国古代寓言早在(D )己初具雏形。
A.夏商B.殷周C.春秋D.战国16、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祖等的歌谣是(A )。
A.仪式歌B.劳动歌C.政治歌谣D.生活歌谣17、( C)是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广东202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广东202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49d10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2.png)
202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1134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券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额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A.《蛇郎》B.《灰姑娘》C.《一千零一夜》D.《田螺姑娘》2.从时间来说,相声的渊源可以追溯到A.宋B.唐C.秦汉D.先秦3.杨家将的传说属于A.人物传说B.史事传说C.地方风物传说D.风俗传说4.我国古代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A.先秦时期B.秦代C.汉代D.魏晋时期A.时政B.生活C.风土D.农业6.民间小戏中,属于道具戏系统的是A.皮影戏B.秧歌戏C.花灯戏D.采茶戏7.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提出“情景语境”概念的是A.马林诺夫斯基B.泰勒C.沃·爱德哈德D.阿尔奈8.19世纪编写而成的作为芬兰人民的生活风尚画卷的芬兰史诗是A.《伊利亚特》B.《卡勒瓦拉》C.《故事海》D.《奥德赛》9.民间叙事长诗在结构上的特征是A.叙事性结构B.叙事性与抒情性相结合C.抒情性结构D.以简约叙事为主10.在民间故事分类方法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是A.“民族志学”方法B.“类型索引法”C.“丁氏索引法”D.“AT分类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关键环节,应注意A.忠实记录全部活动B.准确记录方言土语C.完整记录语气语调D.精确记录语法特点E.同步记录演唱过程12.下列歌谣属于儿歌的有A.《萤火虫》B.《小白菜》C.《后来娘》D.《不平歌》E.《十二月田歌》13.中国的四大传说分别是A.《牛郎织女》B.《孟姜女》C.《聊斋志异》D.《白蛇传》E.《梁山伯与祝英台》14.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表现在A.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B.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借鉴C.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C.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E.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15.评书、评话的文化内涵体现在A.深刻而生动地反映社会万象B.歌颂真善美,体现传统美德C.体现说书人的思想倾向性D.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E.见微知著,发人深省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2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真题
![2022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59f8c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7.png)
2022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真题1、“白雪公主”中的人物形象属于(C)A、扁平人物B、圆形人物C、表意型人物D、典型人物、2、“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雪菜的这句话属于文学观念中的(C)A、客观说B、模仿说C、休现说D、独立说3、提出作家体验“出入说”的是(A)A、王国维B、叶變c、李贽D、梁启超4、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性是(A)A、独创性B、稳定性C、多样性D、审美性5、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是(D)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左拉D、布瓦洛6、波德菜尔提出的理论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这种理论是(A)A、交感论、B、移情论C、投射论D、宣泄论7、中国老式的风格理论来源于(A)A、魏晋B、汉代C、隋唐D、秦代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昀是(D)A、润色与修改B、艺术传达C、材料储藏D、艺术构思9、觉得文学白身是一种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措施是(B)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构造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10、“立即、枕上、厕上”说的提出者是(D)A、白居易B、苏轼C、王昌龄D、欧阳修11、“召唤构造”的提出者是(A)A、伊萨尔B、姚斯C、英加登D、加缪12、西方对文艺理论的奉献是(C)A、意象B、意境C、典型D、性格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B)A、雨果B、别林斯基、C、歌德D、康德。
民间文学自学考试直播冲刺卷(2)
![民间文学自学考试直播冲刺卷(2)](https://img.taocdn.com/s3/m/fe4c80d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5.png)
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202410考期冲刺卷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下哪位人物开创了以民间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先河()A.冯梦龙B.孔子C.屈原D.司马相如答案:C解析:屈原开创了以民间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先河。
2.在四川、云南与西藏交界地区杂居的纳西、彝、藏,普米、德昂、独龙、拉祜﹑蒙古等族,流传的洪水神话类型是()A.“寻天女型”B.“青蛙骑手型”C.“求好运型”D.“雷公报仇型”答案:A解析:在四川、云南与西藏交界地区杂居的纳西、彝、藏,普米、德昂、独龙、拉祜﹑蒙古等族,流传的洪水神话类型是“寻天女型”。
3.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A.物理时间B.生物时间C.空间时间D.自然时间答案:D解析: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
4.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的是()A.《佛本生故事》B.《卡勒瓦拉》C.《吉尔伽美什》D.《故事海》答案:D解析: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的是《故事海》。
5.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A.三国时代B.先秦时期C.唐朝D.宋朝答案:A解析: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三国时代。
6.北朝乐府民歌虽只存70多首,在反映现实生活上却比南朝民歌广泛而深刻,主要保存在()A.《乐府诗集》B.《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D.《诗经》答案:B解析:北朝乐府民歌虽只存70多首,在反映现实生活上却比南朝民歌广泛而深刻,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
7.蒙古族的《嘎达梅林》是著名的()A.民间叙事长诗B.民间歌谣C.民间抒情长诗D.民间故事答案:A解析:蒙古族的《嘎达梅林》是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
8.纵观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后,中国文学较多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
A.新文化运动B.明治维新C.五四运动D.延安文艺座谈会答案:C解析:纵观中国文学史,五四运动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011-08-01 14:17:37)分类:学习资料汇编标签:文化一、单选题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A、农民起义传说B、起义英雄传说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B )、A、阿兰•邓迪斯B、威廉•汤姆斯C、马林诺夫斯基D、斯密斯•汤普森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B )A、10多万行B、50万行以上C、20余万行D、30万行以上4、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D、其它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A、精神民俗B、社会民俗C、物质民俗D、语言民俗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该书出现于( A )、A、唐代B、先秦时期C、魏晋时期D、明代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的种类名称为( D )、A、世情书B、袍打书C、神魔书D、短打书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A、岔断型幽默B、情感释放型幽默C、干涉型幽默D、含蓄型幽默10、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A、法术歌B、情歌C、节令歌D、礼俗歌12、蒙古族讲述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民间叙事长诗是( B )A、《钟九闹漕》B、《嘎达梅林》C、《召树屯》D、《十五从军行》13、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1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 A )的演变过程、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D、从"学像生"到"乔像声",再到"相声"15、中国的狗耕田型(两兄弟型)故事首见于( B )、A、《山海经》B、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C、晋代干宝《搜神记》D、晋代陶潜《搜神后记》二、多选题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 B、C、E)等A、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C、主人公方面,有神灵,仙女,妖怪,有法力非凡的人物,还有人兽一体的人物如蛇郎,怪孩子等D、虽然有虚构或夸张,但是没有用超现实的幻想营造神奇的形象和离奇的情节E、事物往往有神奇的,超自然的属性,如各种神奇的宝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的动物等2、歇后语是一种幽默效果强烈的语言形式,从总体上看,歇后语的幽默效果构成的方式有(A,B,C,D,E)A、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所讲的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而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然后其目的语新奇巧妙,出人意外,造成岔断型幽默B、许多贬低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形成情感释放型幽默C、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干涉型幽默D、谐音歇后语因为比喻意歇后语多了一层谐音关系,也就是多了一层双关结构,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E、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式幽默3、后世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传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又同(A,B,D)故事结合、A、两兄弟型B、难婿型C、怪孩子型D、毛衣女型E、蛇郎型4、关于传说与神话的联系,正确的说法有(A,C,D)、A、神话的内容是超现实的,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B、二者的情节整体上都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C、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D、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E、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相同的属性,都以神格为中心5、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类型有(B,C,D)等、A、大众耳熟能详而缺点很少的英雄人物,崇高形象B、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C、大众耳熟能详但缺点明显的文学作品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D、常遭人嘲笑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E、德高望重的长辈与领导6、对天地开辟神话的文化意蕴可以分析为(A,C)、A、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B、对洪水灾害起因的解释,是原始初民崇拜自然力的反映C、主要情节表现了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讴歌人创造世界的伟大"D、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E、结婚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是后世人们出于道德规范对兄妹婚做的解释7、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B,C,E)等、A、越剧B、云南花灯戏C、湖南花鼓戏D、豫剧E、道情戏8、民间文学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所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其科学价值有(C,D,E)、A、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B、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C、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口头语言的真实体现,故民间文学作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D、民间文学记载着民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个人文学科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E、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个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9、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A,D,E)、A、类型化B、传奇性C、虚构性D、贴近生活E、泛指性10、山歌的特征有(A,B,E)、A、歌词可即兴创作,根据现场情况和感受现编现唱B、音乐节奏较为自由,句式,章法等也可灵活调整,便于感情的抒发和群体的社交C、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D、词句一般不是即兴创作,其章法与曲调也是较为规整和固定的E、以独唱形式为多,也有一些对唱的形式11、关于史诗的基本特点,正确的理解有(A,D)、A、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所以近代以来产生的歌唱历史内容或英雄人物的长篇叙事长诗即使内容上符合史诗的特点,因产生时间不对,也不能看作史诗B、史诗具有风格崇高,叙述庄严的特点,但在后世的传唱中,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讲述的庄严感逐渐减弱了,这些史诗就不再具有庄严性C、史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逐渐增强,加入了很多后世的内容,这时的史诗也可以看作历史传说D、早期的史诗,就是用诗的形式表述的神话和历史传说E、一些早期的创世史诗,与神话的内容基本相同,所以被看作史诗是不恰当的12、关于地方风物传说的含义,正确的说法有(A,B,C,E)、A、其内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B、这类传说关于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的解释不是科学知识C、有些地方风物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D、这类传说常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科学的解释,因而有较强的可信性E、这类传说在旅游业有很强的实用价值1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神话的论述,解释了神话的本质:“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段话可以理解为(A,B,D)、A、神话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B、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这就形成神话的艺术构思C、原始人类借助神话就可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D、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然的艺术加工"、他们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他们所幻想的那个样子E、神话的内容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14、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B,C)、A、《罗兰之歌》B、《罗摩衍那》C、《摩珂婆罗多》D、《格萨尔》E、《贝尔武夫》15、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的形成原因有(B,C,D)、A、现代社会民众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传播媒体也越来越丰富和先进B、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的动作自然而然地进行C、在传统社会,信息传播媒体相比于今天很单调和贫乏D、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这样他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接触书本,也不能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其创作E、民众认为口头创作比书面作品更为生动形象三、名词解释1、劳动歌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多用于体力负荷很重或者动作重复单调的劳动,而且多为集体劳动,如打夯号子,装卸号子,行船号子等、2、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3、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含义为:要忠实于现场的全部讲唱,包括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各方面,搜集者不加任何改变、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必须现场做好记录,可用录音,摄影,录像等手段,并会使用相关设备、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姓名,采录时间和地点等、4、白蛇传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白蛇化身的女子与许仙相爱的传说、其基本情节为:(1)白蛇成仙,带青蛇来到人间;(2)白娘子与许仙邂逅相恋成婚;(3)白娘子被法海施计而现原形,吓死许仙,盗仙草救夫;(4)许仙被禁金山寺,白娘子一斗法海,水漫金山;(5)二斗法海,白娘子被困雷锋塔; (6)三斗法海,小青毁掉雷锋塔,救出白娘子、关于该传说的最早文字记载为明编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是一个妖精迷害人并被镇压的故事,其中已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明代冯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有了完整的故事和细节,但仍然是"妖精缠人"的故事,不过白娘子已经人格化、到清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白娘子已由蛇妖转变为蛇仙,成为民众理想中的妇女形象、到近现代,该传说突出了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5、牛郎织女传说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该传说的基本情节为:(1)织女洗澡,牛郎拿去衣裳,牛郎织女相恋成婚;(2)王母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挑担追到天上;(3)王母划出银河,牛织隔河相望,雀桥相会、牛郎,织女本是星名,先秦时期二者只是神话中的形象,没有爱情关系、已有文献表明,该传说在东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其时牛郎,织女已有明确的爱情关系,而且有天河相隔,喜鹊搭桥,七夕相会的情节、后来传说又同"两兄弟型""毛衣女型""难婿型"故事结合、6、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其故事内容一般是讲述英雄如何率领本民族的民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并征服分散部落,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它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7、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上古时期的节令歌大都在祭祀仪式上唱诵,是巫术与宗教活动的组成部份,也就是法术歌的一种、后来人们在节庆活动中仍然有巫术与祭祀活动,但许多活动法术色彩已很淡,已经演变为节日里举行的一般习俗行为或文艺活动,此时念诵歌诀只是习俗行为的一种,歌诀已不再被当作咒语、8、自然崇拜指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该种信仰认为某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具有生命,意志和神奇的能力,因而将自然事物本身如太阳,大地,石头等作为崇拜的对象,祈求它们的保佑和关照、它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9、山东快书山东快书源于鲁西南一带,传说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统上主要讲述英雄武松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侠义,武艺过人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山东快书也有其它题材,但以说武松为主,故原名"说武老二的"(因武松行二)或"说大个子的"(因武松个子大),也叫"竹板快书""滑稽快书"、建国后,评书家高元钧在上海用山东语音演唱,录制快书,定名为"山东快书",后沿用至今、10、山川名胜传说是解释特定地方的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由来,命名与特征的传说、这类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看起来是在解说山水名胜的形成和特征,实际上表现的是当地人们对家乡景物的喜爱,和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愿望、这种传说使自然风光平添了人文情趣,因而更富于魅力、11、爬山歌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当地叫“爬山调”或“山曲”、它一首只有两行,有时可以将许多首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诗篇,表达更为丰富的意思、12、谐音歇后语是歇后语里较特殊的一类,就是后一部分在意思上能解释前一部分,同时利用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作者的真意、13、《江格尔》是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14、采茶戏主要流传于江西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吸收地方戏曲成份,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15、类型类型是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常用术语,1910年由芬兰的阿尔奈提出该概念(英文为“type”)、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民间故事学家将许多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数量有限的故事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6、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Aarne)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17、童话童话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以前者为主、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1)贴近生活、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与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2)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表述时间时,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3)类型化、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生发出许多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同一母题会表现为多种异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简述传说的主要价值、传说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1)娱乐价值、一方面民众在勤苦劳作之后,可以通过传说的生动离奇的情节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充实,另一方面,民众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困苦和压抑之中,那些传奇性情节实现了他们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2)教育价值、传说往往寄寓着民众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理想等,在传播中以"可信"的讲述方式和传奇性的情节对一代代的民众起着观念培育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当然也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具负面影响、(3)文化资料价值、传说承载着民众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史,包含着民众的生活习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料、(4)文艺借鉴价值、一方面传说的素材被借用到民歌,史诗等体裁中,对民间文学的其它文体而言有借鉴价值、3、民歌的功能有哪些民歌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抒情娱乐功能、民众可借助民歌抒发,渲泄自己的感情,使平日常处于劳苦,忧虑的内心得到补偿和平衡、(二)教化规范功能、有些民歌传达着民众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教诲性的儿歌,对孩子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三)实用功能、许多民歌有着更为直接的实用功能、劳动歌可以指挥,协调,鼓舞劳作;祝酒歌是一些地方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有些地方的情歌是恋爱求偶的工具;有些民歌还被用在政治斗争中起舆论宣传作用、(四)文化资料价值、民歌记载着民众的生活与观念,从中可以见到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有些资料是文字记载中见不到的、4、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1)表述紧凑,叙事精炼、快板书的讲述是随着快板击打的节奏吟诵的,节奏较快,语速匀称,不能有较大的停顿,因而快板书的表述显然比有唱腔的鼓词,曲词等节奏快,也比散说体的评书紧凑,在同样长的表演时间里,快板书所传达的内容含量要大得多、快板书艺人一般口齿特别伶俐,舌如利剑,话似连珠,语言明快酣畅,造成快板书表述的"快"、相应地,快板书的叙事也很精炼、每句话的意思都是相对完足的,一个意思不多作演绎、但叙事精炼的同时快板书也有较多的细节描写、(2)情节紧张,冲突激烈、快板书的主要魅力除了其语言的明快动听以外,就在于其情节的生动精彩、它所讲的故事都有一个完整,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起承转合的几个阶段,高潮过后迅即煞尾,显示出快板书干净利落的特点、(3)张弛有致,庄谐并出、快板书讲故事比其它文体更注重紧张的情节,但也不能自始至终都紧绷着,也要有较轻松的内容和节奏来调节,所以优秀的艺人编创和表演快板书都讲究急速与舒缓相搭配,使张弛有致,说到紧张时如同疾风骤雨,说到舒缓处仿佛流水潺潺、5、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6、举例说明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哪些人物形象类型、以人物形象作为逗引素材的歇后语占有很大比例、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因为这种人物形象不因表意鲜明,而且适于作为大众话题,能够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名人,包括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歇后语中经常出现文学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和传统评书等,其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人物在歇后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另一类是无名无姓的类型化人物,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他们是最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也有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人物类型、7、简述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仪式是民众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举行的具有法术,通神,转折,过渡等功能的程序化的隆重活动、在仪式中有一些有特定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1)法术歌,是在巫术或祭神仪式上唱诵的被民众认为具有超自然魔力的歌诀、(2)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3)礼俗歌,是在婚礼,祝寿,待客,送葬等隆重场合唱诵的表示祝福,礼节等意义的歌谣、8、分析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