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理科统计概率)

合集下载

2010高考理科试卷分析

2010高考理科试卷分析

2010年北京数学高考试卷分析(理科)毛春桃,章红,董立,范永春,曹光升,马晶,周俊,关闳,张鹤,白雪,张晓东2010年高考是北京市进入实施新课改实验之后的第一次高考.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所折射出来的信息对今后高考复习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这是一份格外引人关注的试卷.一、试题总体印象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延续了历年高考数学命题的经验,立足新课标教材,以教育部颁发的《2009年全国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为依据. 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均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试题的起点低,入手容易,难易适中;在考查数学传统的主干知识的同时,注意体现新课改之后新增知识的考查要求. 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对能力的考查强调探究性、应用性,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考生学习数学所具备的素养和潜力.这种命题的思路既有利于正确引导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向,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不讲解题的技巧,倡导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用数学的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又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优秀的人才,为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实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二、试题主要特点1. 传统的主干知识的考查是本套试卷的主体,落脚点在对数学思维品质的考查,对数学本质认识程度的检验.如理科解答题的15题的第二问,研究“函数(x)f 22cos 2sin 4cos x x x =+-”的最值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是:先要化简函数的解析式.化简的方向是统一函数的名称和角,最终目标是转化为熟悉的函数形式.如此,利用正余弦的平方关系将2sin x 转化为cos x 非常简单,而cos 2x 转化为2cos x 只需用一次余弦二倍角公式就能完成. 这样就得到了函数的最简单的形式:2()3cos 4cos 1f x x x =--.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研究函数就非常简单了.缺乏理性思维的学生盲目的套用公式,死记老师的“教诲”:见到二次就用降幂公式!把cos 2x 转化为22cos 1x -或212sin x -,同时21cos 2sin 2x x -=,为什么这样做不知道!最后在计算上又出现错误导致失分. 又如理科解答题的18题的第二问:“求函数2()(1)(0)2k f x In x x x k =+-+≥的单调区间”.本题对学生的思维的基本要求是:用导数工具研究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思维的焦点在于求导之后,对于导函数'(1)()1x kx k f x x+-=+符号的讨论. 由于10x +>是函数定义域的要求,可以将对'(1)()1x kx k f x x +-=+符号的讨论进一步化简为只需讨论()(1)g x x kx k =+-的符号了.而已知条件限定了0k ≥,从而决定了函数的类型是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也就决定了分类讨论标准分为两大类:0k =和0k >.当0k >时,二次函数的讨论涉及零点10x =和21k x k-=大小的比较,还需分01,1,0k k k <<=>三种情况.题目看似不难,也是在高三复习中学生经常练习的题目,但对学生数学的思维要求不低.真正理解数学问题实质的学生解答本题得心应手,对为什么要进行讨论,如何讨论始终不得要领的学生,本题就要失去一定的分数.可以看出,这道题能够把数学基础扎实,数学思维品质优秀的学生区分出来.文科18题的第二问“若32()(0)3a f x x bx cx d a =+++>在(,)-∞+∞无极值点,求a 的取值范围”思维的要点是能够把这个条件转化为“'()0f x ≥在(,)-∞+∞内恒成立”,从而进一步转化为“0,0a >∆≤”.学生一般都能先去求导,但求导之后对导函数的要求是什么?如何用导函数来刻画“函数()f x 在(,)-∞+∞无极值点”,就要难倒对数学问题理解不深刻,不到位的考生.2.多角度考查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对数学教学的导向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以研究函数问题为例.本套试题(文科、理科)以解决问题、研究问题为命制试题的出发点,全面考查学生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1) 利用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会不会利用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对于复杂的函数解析式有没有化简的意识,先化简再研究性质,是反应考生是否具备研究函数性质的基本要求.如:文科第4题:若a,b 是非零向量,且a b ⊥,a b ≠,则函数()()()f x xa b xb a =+⋅-是(A )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 (B )一次函数但不是奇函数(C )二次函数且是偶函数 (D )二次函数但不是偶函数第15题:(文科)已知函数2()2cos2sin f x x x =+ (Ⅰ)求()3f π的值;(Ⅱ)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理科)已知函数(x)f 22cos 2sin 4cos x x x =+-.(Ⅰ)求()3f π=的值;(Ⅱ)求(x)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是研究函数性质的有效载体,在已知函数解析式的基础上做出函数图象的简图,能够迅速得到函数的有关性质.如:文科的第6题:给定函数①12y x =,②12l o g (1)y x =+,③|1|y x =-,④12x y +=,期中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理科的第7题:设不等式组 110330530x y x y x y 9+-≥⎧⎪-+≥⎨⎪-+≤⎩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若指数函数y=x a 的图像上存在区域D 上的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1,3] (B )[2,3] (C ) (1,2] (D )[ 3, +∞)(3) 运用导数工具研究函数的性质.如文科、理科的18题.分析见上.3.试卷突出数学学科内部的学科特点、学科的基本思想.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各个单元的思维特点,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1)如解决函数问题就要分析自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变化的.理科的第14题: 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 沿x 轴滚动.设顶点(,)P x y 的轨迹方程是()y f x =,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本题考查学生能否从自变量x 的变化,即增加了多少个单位函数值不变来求出()f x 的最小正周期.实际上,由题意并结合图象不难得出,当自变量x 变化到4x +时,函数值不变,从而得出()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4.(2)立体几何的思维特征是确定空间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依赖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高低.新课标下的立体几何更加关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试卷也通过三视图的考点对此进行了考查.题型新颖,目的明确.如理科的第3题,文科的第4题.文理科的第8题:如图,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的棱长为2,动点E 、F 在棱11A B 上,动点P ,Q 分别在棱AD ,CD 上,若EF=1,1A E=x ,DQ=y ,D P=z(x,y,z大于零),则四面体PE FQ的体积(A)与x,y,z都有关 (B)与x有关,与y,z无关(C)与y有关,与x,z无关 (D)与z有关,与x,y无关本题通过空间运动背景下的几何图形的体积问题,来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着眼于想,去分析,而不是计算.符合学科的思维特征,考查的目的明确.(3)解析几何的思维特征就是要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思维的要点是:通过分析几何元素的几何特征进行有效的代数化,并通过代数的运算得出代数的结果,从而得到几何的结论.文科、理科的18题都是关注于解析几何基本思想的考查,学科的思维特征显著. 以理科的18题为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与点A (-1,1)关于原点O 对称,P 是动点,且直线AP 与BP 的斜率之积等于13-. (Ⅰ)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Ⅱ)设直线AP 和BP 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 ,问: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B 与△PMN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0年高考理科试题对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启示

2010年高考理科试题对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启示

今年秋季,贵州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将使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以下同)教材,使得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成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新课标》教材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尽管有许多关于《新课标》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文章,但都或是从《新课标》的内容设计[2,3],或从新课程理念,或以教学内容的认识[5,6]来论述教学方法或策略。

从全国所有地区高考试题统计分析来研究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还未见文献。

本文通过2010年全国所有高考理科统计与概率试题的简要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提出个人见解,希望与同行交流。

12010全国高考理科统计与概率试题统计分析2.12010命题情况统计(见表1)2.2命题分析2.2.1主要知识点与分值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分以现行教学大纲为准的“大纲卷”和以《新课标》为准的“新课标卷”。

对表1进行统计,2010年高考理科统计与概率以全国卷为代表的“大纲卷”试题都以古典概型、独立事件、互斥事件、Bernoulli 概型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构造及数学期望为主要知识点。

有不少地区(北京、陕西、辽宁、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广东)的命题考查了分层抽样、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新课标卷”类似。

分值在17分左右。

2.2.2主要能力要求对表1的能力考查分析统计,大多数试题的主要能力要求为:理解分层抽样的原理,掌握频率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10-06-24作者简介:胡成龙,男,江苏江阴人,遵义市第二中学数学教师。

2010年高考理科试题对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启示胡成龙(遵义市第二中学,贵州遵义563000)摘要:通过对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区)高考理科统计与概率试题的统计分析,得出今后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应当以分层抽样、频率分布直方图、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独立事件、Bernoulli 概型、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其数字特征和正态分布等为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践,重视独立性检验的结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含解析版)
【专题】11:计算题;12:应用题. 【分析】首先分析题目已知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 0.9,现播种了 1000 粒,即不发芽率为
0.1,故没有发芽的种子数 ξ 服从二项分布,即 ξ~B(1000,0.1).又没发芽的补种 2 个,故补 种的种子数记为 X=2ξ,根据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播种了 1000 粒,没有发芽的种子数 ξ 服从二项分布,即 ξ~B(1000, 0.1). 而每粒需再补种 2 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 X 故 X=2ξ,则 EX=2Eξ=2×1000×0.1=200.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分布的期望以及随机变量的性质,考查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 性题目. 7.(5 分)如果执行如图的框图,输入 N=5,则输出的数等于( )
A.q1,q3
B.q2,q3
C.q1,q4
D.q2,q4
【考点】2E:复合命题及其真假;4Q: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L:简易逻辑. 【分析】先判断命题 p1 是真命题,P2 是假命题,故 p1∨p2 为真命题,(﹣p2)为真命题,p1∧
【考点】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CN:二项分布与 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 菁优网版权所有
2,…,N)的点数 N1,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案可得积分
的近似值为 .
14.(5 分)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可以是 (写出三种) 15.(5 分)过点 A(4,1)的圆 C 与直线 x﹣y=1 相切于点 B(2,1),则圆 C 的方程为 . 16.(5 分)在△ABC 中,D 为边 BC 上一点,BD= DC,∠ADB=120°,AD=2,若△ADC 的面积为



第 4 页(共 14 页)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2)解析版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2)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Ⅱ)理科综合第Ⅰ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B . 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 . 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 . 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2.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效应T 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 . T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 .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 . 一个效应B 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 .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 .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 .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4.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 和Aa 个体全部存活,aa 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 、Aa 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 和Aa 的比例是A .1:1 B. 1:2 C. 2:1 D. 3:15.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 .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 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 .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 .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 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 整合到细菌DNA 上6.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 H ++OH -=2H O 表示的是 A . 4NH Cl +NaOH 32Nacl NH H O +↑+B.()222220Mg OH Hcl Mgcl H +=+C.3232NaOH NaHCO Na CO H O +=+D. 332NaOH HNO NaNO H O +=+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41022213()()4()5()2C H g O g CO g H O l +=+ 2878/H KJ mol ∆=- ②41022213()()4()5()2C H g O g CO g H O g +=+ 2658/H KJ mol ∆=- ③4102229()()4()5()2C H g O g CO g H O l +=+ 1746/H KJ mol ∆=- ④410229()()4()5()2C H g O g CO g H O g +=+ 1526/H KJ mol ∆=-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 mol - B. 2658/KJ mol - C.1746/KJ mol - D.1526/KJ mol -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 .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2SO 的利用率9. 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0. 若424()NH SO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2SO 、2N 、3NH 和2H 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A .1:4 B. 1:2 C. 2:1 D. 4:111.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4CH 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2O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4CH 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4 B. 1:3 C. 1:2 D. 1:112. 短周期元素W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 、 Y 、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 、3、 4、 2(不考虑零族元素)。

2010年高考试题——数学理(全国卷1)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数学理(全国卷1)解析版
zmax 1 2 ( 1) 3 .
O
2
x
Ax y 2 0 2
【 解 析 2】 z x 2 y zMax 1 2 1
y
1x 2
1 2
z






1, 1 是 最 大 ,
(4)已知各项均为3正数的等比数列{ an }, a1a2a3 =5, a7a8a9 =10,则 a4a5a6 =
(A) 5 2 (B) 7 (C) 6
PA PB x1 x0 , y1 x1 x0 , y1 x12 2x1x0 x02 y12
AO PA x1, y1 x1 x0 , y1 0 x12 x1x0 y2 0 x1x0 1
PA PB x12 2x1x0 x02 y12 x12 2 x02 1 x12 1
2 x02
(12)已知在半径为
2
的球面上有
D1
C1
【解析 1】因为 BB1//DD1,所以 B B1 与平面 ACD 1所成角和 DD 1与平 A1
面 ACD1所 成 角 相 等 ,设 DO⊥ 平 面 ACD 1, 由 等 体 积 法 得
DO
B1 C
V V D ACD 1
D1 ACD ,
即1S 3
ACD1
DO
1S 3
ACD
DD1 .设 DD1=a,
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 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 a+2b a 2 2 2 ,从而错选 a
A,这也是命题者的用苦良心之处.
【解析 1】因为 f(a)=f(b),所以|lga|=|lgb|,所以 a=b(舍去),或b
1 a
,所以
a+2b=
a

2010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解析版(全国卷II)

2010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解析版(全国卷II)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 )(数学理)【教师简评】按照“保持整体稳定,推动改革创新,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命题指导思想,本套试卷的总体印象是:题目以常规题为主,难度较前两年困难,得高分需要扎扎实实的数学功底.1.纵观试题,小题起步较低,难度缓缓上升,除了选择题11、12、16题有一定的难度之外,其他题目难度都比较平和.2.解答题中三角函数题较去年容易,立体几何难度和去年持平,数列题的难度较去年有所提升,由去年常见的递推数列题型转变为今年的数列求极限、数列不等式的证明,不易拿满分,概率题由去年背景是“人员调配”问题,转变为今年的与物理相关的电路问题,更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两道压轴题以解析几何和导数知识命制,和去年比较更有利于分步得分.3.要求考生有比较强的计算能力,例如立体几何问题,题目不难,但需要一定的计算技巧和能力.不管题目难度如何变化,“夯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硬道理.(1)复数231i i -⎛⎫= ⎪+⎝⎭(A )34i -- (B )34i -+ (C )34i - (D )34i + 【答案】A【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解析】231i i -⎛⎫= ⎪+⎝⎭22(3)(1)(12)342i i i i --⎡⎤=-=--⎢⎥⎣⎦. (2).函数1ln(1)(1)2x y x +-=>的反函数是(A ) 211(0)x y e x +=-> (B )211(0)x y e x +=+>(C )211(R )x y e x +=-∈ (D )211(R )x y ex +=+∈【答案】D【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反函数的求法及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化。

【解析】由原函数解得,即,又;∴在反函数中,故选D.(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325x y x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A )1 (B )2 (C )3 (D )4 【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解析】可行域是由A (1,1),B(1,4),C(1,1)---构成的三角形,可知目标函数过C 时最大,最大值为3,故选C.(4).如果等差数列{}n a 中,34512a a a ++=,那么127...a a a +++= (A )14 (B )21 (C )28 (D )35 【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和性质. 【解析】173454412747()312,4,7282a a a a a a a a a a a +++===∴+++===(5)不等式2601x x x --->的解集为(A ){}2,3x x x -<或> (B ){}213x x x -<,或<< (C ) {}213x x x -<<,或> (D ){}2113x x x -<<,或<<【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分式不等式与高次不等式的解法.【解析】利用数轴穿根法解得-2<x <1或x >3,故选C(6)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A )12种 (B )18种 (C )36种 (D )54种【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排列组合知识,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标号1,2的卡片放入同一封信有种方法;其他四封信放入两个信封,每个信封两个有种方法,共有种,故选B.(7)为了得到函数sin(2)3y x π=-的图像,只需把函数sin(2)6y x π=+的图像(A )向左平移4π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4π个长度单位(C )向左平移2π个长度单位 (D )向右平移2π个长度单位【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解析】s i n (2)6y x π=+=sin 2()12x π+,sin(2)3y x π=-=sin 2()6x π=-,所以将s i n (2)6y x π=+的图像向右平移4π个长度单位得到sin(2)3y x π=-的图像,故选B.(8)A B C V 中,点D 在A B 上,C D 平方A C B ∠.若CB a =u u r,C A b =uur ,1a =,2b =,则C D =uuu r(A )1233a b +(B )2133a b +(C )3455a b +(D )4355a b +【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考查角平分线定理. 【解析】因为C D 平分A C B ∠,由角平分线定理得A D C A 2=D BC B1=,所以D 为AB 的三等分点,且22A D A B (C B C A )33==- ,所以2121C D C A +A D C B C A a b 3333==+=+,故选B.(9)已知正四棱锥S A B C D -中,SA =,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A )1 (B (C )2 (D )3【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椎体的体积,考察告辞函数的最值问题.【解析】设底面边长为a ,则高所以体积,设,则,当y 取最值时,,解得a=0或a=4时,体积最大,此时,故选C.(10)若曲线12y x -=在点12,a a -⎛⎫⎪⎝⎭处的切线与两个坐标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8,则a = (A )64 (B )32 (C )16 (D )8 【答案】A【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求导法则、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求法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 【解析】332211',22y xk a--=-∴=-,切线方程是13221()2y aax a ---=--,令0x =,1232y a-=,令0y =,3x a =,∴三角形的面积是121331822s a a -=⋅⋅=,解得64a =.故选A.(11)与正方体1111ABC D A B C D -的三条棱A B 、1C C 、11A D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 )有且只有1个 (B )有且只有2个 (C )有且只有3个 (D )有无数个【答案】D【解析】直线上取一点,分别作垂直于于则分别作,垂足分别为M ,N ,Q ,连PM ,PN ,PQ ,由三垂线定理可得,PN ⊥PM ⊥;PQ ⊥AB ,由于正方体中各个表面、对等角全等,所以,∴PM=PN=PQ ,即P 到三条棱AB 、CC 1、A 1D 1.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有无穷多点满足条件,故选D.(12)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b+=>>的离心率为2,过右焦点F 且斜率为(0)k k >的直线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3AF FB =,则k =(A )1 (B (C (D )2【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椭圆的性质与第二定义.【解析】设直线l 为椭圆的有准线,e 为离心率,过A ,B 分别作AA 1,BB 1垂直于l ,A 1,B 为垂足,过B 作BE 垂直于AA 1与E ,由第二定义得,,由,得,∴即k=,故选B.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

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

A.①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② .
【答案】B 答案】
正答率:50.58%;53.70% 正答率
加成, 加成, 【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与HX加成,与H2O加成,双键 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 加成 加成 被氧化剂氧化,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被氧化剂氧化,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的条件及 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 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 本题确有超纲之嫌,不可盲目扩展复习的范围 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在已有知识基 本题确有超纲之嫌 不可盲目扩展复习的范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在已有知识基 不可盲目扩展复习的范围 础上处理新问题! 础上处理新问题
− I3 +2e − 3I − → − 2TiO 2 /S+ + 3I − 2TiO 2 /S+I3 →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 . 示意图。 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 料(S)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 )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 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 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 的反应为: 的反应为:
2010年河北省高考理综成绩分布情况 年河北省高考理综成绩分布情况
2010年河北高考理综成绩分布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1 0 -3 41 0 -5 61 0 -7 81 0 10 -90 112 110 114 130 116 150 118 170 120 190 122 210 124 230 126 250 128 270 029 0 0-
Si B.熔点: 3 N 4>NaCl>SiI 4
HClO 4>H 2SO 4>H3 PO 4 D.碱性: C.酸性: NaOH>Mg ( OH )2 >Al ( OH )3

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复数)

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复数)

任务分配表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一、试题特点分析根据课标的要求,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立意、考查方向如下:1.以复数的运算为主,特别是除法运算,结合复数的概念,几何意义,以选择和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例如2010年的北京卷和陕西卷等。

(2010北京理科9)在复平面内,复数21ii-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

(2010北京文科2)在复平面内,复数6+5i, -2+3i 对应的点分别为A,B.若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点C 对应的复数是(A )4+8i (B)8+2i (C )2+4i (D)4+i (2010陕西理科2)复数1iz i=+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A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2010年全国(课标版)理科数学)已知复数1z=,z 是z 的共轭复数,则z z ⋅(A )14 (B )12(C )1 (D )2 (2010江西理科1)已知()(1)x i i y +-=,则实数,x y 分别为 A .1,1x y =-= B .1,2x y =-= C .1,1x y == D .1,2x y ==(2010年全国(课标版)文科数学)(3)已知复数z =,则i = (A)14 (B )12(C )1 (D )22.个别省份将复数的运算与其他知识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如2009年湖北卷理科选择第六题,把复数与概率融在了一起。

……二、与考试大纲考查规律的比较:1.课标要求:(1)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数的运算规则、方程求根)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4)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2.考纲要求:文科考纲: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复数的概念①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②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③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2)复数的四则运算①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②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理科考纲: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复数的概念①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②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③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2)复数的四则运算①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②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3.通过对考纲和课标的比较,二者各层次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2010年高考数学全国_卷分析及高三数学备考建议

2010年高考数学全国_卷分析及高三数学备考建议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掌握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设计整体的复习计划,运用高效的复习策略是我们每位高三教师必备的工作和要求。

笔者作为教研员也想通过自己对试卷的感知和对教学的理解谈一下自己对2010年全国Ⅰ卷数学试卷和高三复习的想法。

2010年高考数学试卷(全国Ⅰ卷)延续了全国卷多年的命题风格,题型结构、分值没有太大的变化。

试卷遵循《考试大纲》的指导思想:在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了重点和主干知识;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角度设计试题,注重了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试题朴实无华,没有偏题怪题,注重了对常规思想方法、理性思维的考查。

在平稳中有创新,有利于选拔人才,又兼顾了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当然它的特点也非常明显。

一、由浅入深,突出重点从试卷的设计结构而言,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突出主干,遵循了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的原则,彰显了时代精神。

比如选择题的前七题,填空题的前三道题,属于基础题,比较容易得分,稳定了考生的情绪,使其能迅速地进入考试状态。

以理科为例,理数解答题第17题仍为三角函数问题,18题概率统计,19题立体几何,20题导数问题,第21题解析几何和平面向量结合,第22题数列、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二、注重对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几乎贯穿于整个试卷,尤其是对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理科第1题的分母的实数化,第2题的切化弦,13题的去根式,20题和22题整个解题过程均渗透着转化的思想。

另外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运动与变换思想均在试题中得到了很好地考查,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试卷的每道试题均是一个能力的考查点,对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了很好地考查。

比如选择题的11题、12题,填空题16题,理科22题,都考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性水平和学习潜能,为高水平学生展示数学能力提供了机会,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数学试题 (理科)(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数学试题 (理科)(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 卷第(22)-(24)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参考公式:样本数据n x x x ,,21的标准差锥体体积公式s =13V Sh=其中x 为样本平均数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柱体体积公式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V Sh=24S R π=343V R π=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其中R 为球的半径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R A x x x =≤∈,{}4,Z B x =≤∈,则A B = ()(A)()0,2(B)[]0,2(C){}0,2(D){}0,1,2【答案】D【解析】{22},{0,1,2,3,4}A B={0,1,2}A x x B =-≤≤=∴⋂,,选D 命题意图:考察集合的基本运算(2)已知复数z =,z 是z 的共轭复数,则z z ⋅=()(A)14(B)12(C)1(D)2【答案】A 命题意图:考察复数的四则运算【解析】2323244i iz ===-⨯4z =,14z z ⋅=(3)曲线2xy x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A)21y x =+(B)21y x =-(C)23y x =--(D)22y x =--【答案】A【解析】''122,|2(2)x y k y x =-=∴==+ ,切线方程为[](1)2(1)y x --=--,即21y x =+.命题意图:考察导数的几何意义(4)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0P ,角速度为1,那么点P 到x 轴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像大致为()【答案】C【解析】当点P 在0P ,即0t =,P 到x。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科试题(全国卷I)测验题精品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科试题(全国卷I)测验题精品解析

2010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数学( 必修 +选修 II)本试卷分第 I 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第 I 卷 1 至 2 页。

第Ⅱ卷 3 至 4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 M黑色墨水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仔细批准条形码上的准考据号、姓名和科目。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在试卷卷上作答无效。

.........3.第 I 卷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参照公式:假如事件 A、 B互斥,那么球的表面积公式P(A B) P(A) P(B) S 4 R2假如事件 A、 B互相独立,那么此中 R 表示球的半径P( A B) P( A) P(B) 球的体积公式假如事件 A 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V3R3n 次独立重复实验中事件 A 恰巧发生 k 次的概率4此中 R 表示球的半径P n (k ) C n k p k (1 p)n k (k0,1,2, n)一.选择题(1)复数3 2i2 3i(A)i(B)i(C)12-13i(D) 12+13i【答案】 A【命题企图】本小题主要考察复数的基本运算, 要点考察分母实数化的转变技巧 .【解读】32i(32i )(23i ) 69i 4i 6i .23i(23i)(23i )13(2) 记cos( 80 )k ,那么 tan1001k 2 1 k2k kA. C.k k 1 k 2 1 k2【答案】 B【命题企图】本小题主要考察引诱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等三角函数知识,并突出了弦切互化这一转变思想的应用 .【解读】 sin 80 1 cos2 80 1 cos2 ( 80 ) 1 k 2,所以 tan100tan80sin801k 2.cos80ky1,(3) 若变量x, y知足拘束条件x y0,则 z x 2 y 的最大值为x y20,(A)4(B)3(C)2(D)1( 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a n } ,a1a2a3 =5,a7a8a9 =10,则aaa45 6 =(A) 5 2 (B) 7 (C) 6 (D) 4 2【答案】 A【命题企图】本小题主要考察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侧重考察了转变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解读】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 a1a2 a3(a1a3 ) a2 a23 5 ,1a a a(a a ) a a310, 所以a a8503,789798821所以 a4a5a6(a4 a6 ) a5a53( a2 a8 )3(506 )3 5 2(5)(1 2 x )3 (1 3 x)5的睁开式中x的系数是(A) -4 (B) -2 (C) 2 (D) 4(6) 某校开设 A 类选修课 3 门, B 类选择课 4 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 3 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起码选一门,则不一样的选法共有(A) 30种(B)35种(C)42种(D)48种(7)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 B B1与平面 AC 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2B3C2D63333D1C1【答案】 D【命题企图】本小题主要考察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A B11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变求出 D 到平面 AC D1的距离是解OD决此题的要点所在 , 这也是转变思想的详细表现 .CA B1(8)设 a= log 3 2,b=In2,c=5 2 , 则A a<b<c Bb<c<a C c<a<b D c<b<a【答案】 C【命题企图】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察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例的应用 .【解读】 a= log 3 2=113 log 2 e 1, 所以 a<b,, b=In2=, 而 log 2log 2 3log 2 e1c= 5 2 =1,而 52 log 2 4 log 2 3, 所以 c<a, 综上 c<a<b.5(9) 已知 F 1 、 F 2 为双曲线 C: x 2y 2 1的左、右焦点,点 p 在 C 上,∠ F 1 p F 2 = 600 ,则 P到 x 轴的距离为(A)3 6 3(D)6(B)(C)22【答案】 B【命题企图】本小题主要考察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第二定义、 余弦定理,考察转变的数学思想,经过此题能够有效地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 解 读 】 不 妨 设 点 P ( x 0 , y 0 ) 在 双 曲 线 的 右 支 , 由 双 曲 线 的 第 二 定 义 得| PF 1 | e[ x 0 (a 2)] a ex 01 2 x 0 ,| PF 2 | e[ x 0a 2)] ex 0 a2x 0 1. 由余cc弦定理得cos ∠ F P F =| PF 1 |2| PF 2 |2 | F 1F 2 |2 0(1 2x 0 )2 ( 2x 0 1)2 (2 2) 2, 即 cos 60,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科试题(全国卷I)测验题精品解析解得 x025, 所以y02x0213,故 P 到 x 轴的距离为| y0 |6222(10)已知函数 F(x)=|lgx|,若 0<a<b, 且 f(a)=f(b),则 a+2b 的取值范围是(A) (2 2,) (B)[2 2,)(C) (3,) (D)[3,)(11)已知圆O的半径为1, 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A)42(B) 3 2(C)422(D) 322【答案】 D【命题企图】本小题主要考察向量的数目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侧重考察最值的求法——鉴别式法 , 同时也考察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解读】如下图:设PA=PB=x ( x0),∠APO= ,则∠2,AAPB=PO= 1x2,sin12,OP1xPA PB| PA | | PB | cos2= x2(12sin2)= x2 (x21)= x4x2Bx21x21,令 PA PB y ,则y x4x2,即x4(1y)x2y0 ,由x2是实数,所以x21[ (1 y)]2 4 1(y)0 , y26y10 ,解得 y3 2 2 或 y 3 2 2 .故 (PA PB) min322 .此时 x21.(12)已知在半径为 2 的球面上有 A、 B、 C、 D 四点,若 AB=CD=2,则四周体 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2 34 3(C)2383 (A)3 (B)3(D)3【答案】 B【命题企图】本小题主要考察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 , 经过球这个载体考察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解读】过CD 作平面 PCD ,使 AB ⊥平面 PCD,交 AB 与 P, 设点 P 到 CD 的距离为 h , 则有V四周体ABCD1 2 12h 2h , 当直径经过 AB 与 CD 的中点时 ,h max222 12 2 3,故323V max4 33.绝密★启用前2010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数学 ( 必修 +选修 II)第Ⅱ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 M 黑色墨水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清楚,而后贴好条形码。

对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_河北等省使用_卷实验试题的分析与启示

对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_河北等省使用_卷实验试题的分析与启示
檸檸殠
檸檸殠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殠
实验 考核 评估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殠
对 2010 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 ( 河北等省使用) Ⅱ卷实验试题的分析与启示
□ 刘庆杰1 张英锋1 马子川2
1.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066000; 2.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050016
2010 年全国高考理 综 ( 河 北 等 省使 用) Ⅱ 卷实验试题,一如既往地秉承能力立意的命题理 念,并逐渐向问题立意推进。试卷的整体结构稳 中有变,试题创新性尝试令人欣喜。试卷难度与 2009 年相 比 有 所 增 加,各 题 难 度 控 制 较 好, 是 一份成 功 的 选 拔 性 试 卷。 我 们 在 高 考 阅 卷 过 程 中,结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采用质性和 量化评价相结合、总体状况概括和典型案例分析 相统一等方式,对 2010 理综 Ⅱ 卷实 验 试 题进行 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新课程在本套试题中的渗透主要限于理念层 面,内容方面基本没有涉及。在要求学生掌握基 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深度上没有更多涉及。 从整体上看,2010 年高 考理综 Ⅱ 卷实 验 试题 继 续坚持了 “3 + X ” 高 考 改 革 的 方 向, 试 卷 通 过 不同的试题,明确表达了不同的要求。试题体现 出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根据具体条件 和要求在新情境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不同试 题中分别表现出关注考生理科综合各学科主干知 识掌握的水平、阅读理解题叙内容的水平、规范 表达解题过程的能力水平等。这些关注点的综合 体现就是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体 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从教学实际和高考 成绩来看,各地教育水平发展还很不平衡,在校 生的发 展 水 平 差 距 也 十 分 明 显, 但 师 生 共 同 努 力,指望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这个愿望却 是十分一致的。因此,如何改进教和学,能让考 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成绩,就成了经久不衰的热 点话题。根据我们的分析提出高三理科综合Ⅱ卷 实验复习备考建议供参考。

201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一(理科)分析

201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一(理科)分析

201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一(理科)分析一、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保持不变,试题有梯度试卷结构与往年一样,分三大部分:(1) 12道选择题(60分);(2)4道填空题(20分);(3)6道解答题(70分)。

试题难度适中,梯度合理,与往年考题的难度分布大同小异。

选择题中,(1)一(10)题都比较简单,考查的知识点明显,比较容易人手。

但(11)、(12)题对思维的要求较高,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11)已知圆0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PA- PB的最小值为()(12)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填空题中,(13)-( 15)题难度比较低、很常规,主要考查基本知识,解题思路清晰。

但也配备了难度适当的题,例如:(16)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BF=2FD,则c的离心率为____.本题主要通过建立相似三角形,再运用椭圆第二定义求解,注重对学生化归能力的考查.解答题中,(17)-(20)题与往年的难度相当。

总体来说,今年的考题没有偏题怪题,解答题的难度比选择题和填空题都大,梯度和区分度较明显。

难题、简单题、中档题的分值分别为24、35、91,有明显的梯度。

2.题型稳定,合理性强今年的试卷灵活性强的题目较少,试题起点低.但计算中会遇到一些障碍,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较高。

例如:(17)已知△ABC的内角A、B及其对边a、b满足a+b=acotA +bcotB,求内角C.本题在三角形中考查三角函数,是比较典型的边角互换问题,通常运用正弦定理,把所有边换成角,人手很简单。

2009年(17)题也考查了同样的定理及方法: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6,c.已知sinA sinC=3cosA sinC,求6.又如,2009年(18)题:如下图,四棱柱S-A BCD,底面ABCD为矩形,SDI底面ABCD,AD=、2,DC-SD-2,点M在侧棱SC上,LA BM - 600.(1)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2)求二面角S-A M-B的大小.2010年(19)题:如下图,四棱锥S-A BCD中.SD上底面ABCD,A B//DC,ADIDC,A B=A D=l,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I平面SBC.(I)证明:SE=2EB;(Ⅱ)求二面角A -DE-C的大小。

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

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

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化学试题的特点是有继承有创新,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引领课改。

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整卷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基础实验、有机化学基础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Ⅰ卷客观题主要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选择题9、11、13、14题相对简单,10、12题属中等难度,15题题图结合,思维容量较大,相对较难。

化学必做题10个题,涉及了生活中的化学、化学思想方法、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酸碱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电化学、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化学基本计算、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一个题一个主题思想,多面设点,每一空、每一选项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增加了整份试卷的覆盖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试题分析第9题以氧元素为主线,涉及到核素、同分异构体概念,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N A 的计算等9.16O 和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O 与182O 互为同分异构体B. 16O 与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 162O 和1.12L 182O 均含有0.1 N A 个氧原子第10题,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为主题,四个选项分别涉及到了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反应热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盖斯定律的应用、焓变的影响因素等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不同第11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第12题,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CO 3溶液除去第13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课标1)真题精品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课标1)真题精品解析

2010高考真题精品解析—理综(课标1)【名师简评】本套试卷体现了“稳中求新,平稳过渡”的思想,对已实行新课改的地区,如宁夏试题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新实行课改的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则实现了命题的平稳过渡。

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综合能力的考查,如第26、30、40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2题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C135.5 K39 Ca40 Ni59 Cu64 Bal37 Lal39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O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与成份及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水稻胚乳不能观察到壁分离,A、B项错误;天竺葵叶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观察到RNA,D项错误;正确选项应为C。

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 B.乙C.丙 D.丁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概率与统计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概率与统计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概率与统计(理科)(2010浙江理数)19。

(本题满分l4分)如图,一个小球从M处投入,通过管道自上而下落A或B或C。

已知小球从每个叉口落入左右两个管道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某商家按上述投球方式进行促销活动,若投入的小球落到A,B,C,则分别设为l,2,3等奖.(I)已知获得l,2,3等奖的折扣率分别为50%,70%,90%.记随变量ξ为获得k(k=1,2,3)等奖的折扣率,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及期望ξE;(II)若有3人次(投入l球为l人次)参加促销活动,记随机变量η为获得1等奖或2等奖的人次,求)2(=ηP.(2010全国卷2理数)(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由M到N的电路中有4个元件,分别标为T1,T2,T3,T4,电流能通过T1,T2,T3的概率都是p,电流能通过T4的概率是0。

9.电流能否通过各元件相互独立.已知T1,T2,T3中至少有一个能通过电流的概率为0。

999.(Ⅰ)求p;(Ⅱ)求电流能在M与N之间通过的概率;(Ⅲ)ξ表示T1,T2,T3,T4中能通过电流的元件个数,求ξ的期望.(2010辽宁理数)(18)(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比较注射A,B两种药物后产生的皮肤疱疹的面积,选200只家兔做试验,将这200只家兔随机地分成两组,每组100只,其中一组注射药物A,另一组注射药物B.(Ⅰ)甲、乙是200只家兔中的2只,求甲、乙分在不同组的概率;(Ⅱ)下表1和表2分别是注射药物A和B后的试验结果。

(疱疹面积单位:mm2)表1:注射药物A后皮肤疱疹面积的频数分布表(ⅰ)完成下面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比较注射两种药物后疱疹面积的中位数大小;(ⅱ)完成下面2×2列联表,并回答能否有99.9%的把握认为“注射药物A后的疱疹面积与注射药物B后的疱疹面积有差异”.表3:(2010江西理数)18。

(本小题满分12分)某迷宫有三个通道,进入迷宫的每个人都要经过一扇智能门.首次到达此门,系统会随机(即等可能)为你打开一个通道,若是1号通道,则需要1小时走出迷宫;若是2号、3号通道,则分别需要2小时、3小时返回智能门。

从2010年高考全国统考试卷谈概率教学

从2010年高考全国统考试卷谈概率教学

从2010年高考全国统考试卷谈概率教学于宁阳(贵州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14)摘 要:2010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试卷理科卷II 第20题概率,考查的知识点多,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以往高。

笔者在此对今后的概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考概率试题;概率教学中图分类号:O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5-0301-0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于宁阳(5),男,贵州贵阳人,从事高等数学教育方向的研究。

今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试卷理科卷II 第20题概率有如下几个特点:1.考查的知识点多,涉及了对立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等。

2.提高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3.分值高达12分。

4.学生得分率低。

以上信息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今后概率教学的思考和重视。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使学生受益。

一、试题回顾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试卷理科卷II 第20题:如图,由到的电路中有4个元件,分别标为,电流能通过的概率都是,电流能通过的概率是0.9。

电流能否通过各元件相互独立。

已知中至少有一个能通过电流的概率为0.999。

(I)求;(II)求电流能在与之间通过的概率;(III)表示中能通过电流的元件个数,求的数学期望。

二、解读试题试题提供了以下信息:1.电流能否通过各元件相互独立——独立事件的概率;2.电流能通过各元件与不能通过各元件——对立事件的概率;3.电流能在与之间通过(如图)——事件与事件间的关系,和事件,积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

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三、解题思路及步骤1.用字母表示各相关事件:记表示事件:电流通过元件,;表示事件:元件中至少有一个能通过电流;表示事件:电流能在与之间通过。

2.根据对立事件及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求依题意,由相互独立知,也相互独立。

从而有又故,即3.据事件与事件间的关系,和事件,积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以及对立事件的概率求分析:电流能在与之间通过有三条路径,1)电流通过元件,即事件发生;2)电流通过元件,即事件发生;3).电流通过元件,即事件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
——以统计概率试题为例
概述:
转眼我省新课改试验两年过去了,即将进入高三的总复习,虽然我们对新教材的体例已经熟悉,但是如何从旧教材的阴影中过渡到新教材上来,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验区的考题做一个粗浅的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试题特点分析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理科统计概率试题以一大一小的方式出现。

其特点如下:
1.以实际生产、生活作为命题的背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2.通过统计概率结合,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运用数据决策的能力。

例如1(2009—宁夏、海南)
某工厂有工人1000名,其中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A类工人),另外750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B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A类、B类分二层)从该工厂的工人中共抽查100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此处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

(I)求甲、乙两工人都被抽到的概率,其中甲为A类
工人,乙为B类工人;(I)考查独立事件的概率;
(II)从A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和从B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分别如下表1和表2.
表1:
生产能力分组[)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人数 4 8 x 5 3 表2:
生产能力分组[)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人数 6 y 36 18
分析:(i)先确定x,y,再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

就生产能力而言,A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与B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哪个更小?(不用计算,可通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结论)
(通过分析数据表格,先确定x,y,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并通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
(ii)分别估计A类工人和B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并估计该工厂工人的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例如2(2008·宁夏、海南)
从甲、乙两品种的棉花中各抽测了25根棉花的纤维长度(单位:mm),结果如下:
甲品种:271273280285285 287292294 295301303303307 308310314319323 325325 328331334337352
乙品种:284292295304306307312313 315315316318318 320322322324327 329331333336337343356
由以上数据设计了如下茎叶图
甲乙
3 1 27
7 5 5 0 28 4
5 4 2 29 2 5
8 7 3 3 1 30 4 6 7
9 4 0 31 2 3 5 5 6 8 8
8 5 5 3 32 0 2 2 4 7 9
7 4 1 33 1 3 6 7
34 3
2 35 6
根据以上茎叶图,对甲、乙两品种棉花的纤维长度作比较,写出两个统计结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②.
二、与大纲考查规律的比较
大纲版考题侧重概率计算的考查,题目大多以“摸球”、“抽取”等背景命题,解答呈现一定的模式。

新课标考题侧重统计思想的考查,题目多以贴近生活的实例为载体。

通过具体生活问题、生活情景,呈现题目,应用统计概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2010全国Ⅰ卷(18):
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

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

各专家独立评审。

(Ⅰ)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
(Ⅱ)记X表示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被录用的篇数,求X的分布列及期望。

(以实际生活情景为背景,问题以计算概率、求分布列、期望的模式呈现,其解答呈现一定的模式)
例2.2010全国课标卷(19)
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下:
(Ⅰ)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
(Ⅱ)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
(Ⅲ)根据(Ⅱ)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
分析:侧重统计思想的理解应用
(Ⅰ)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
(Ⅱ)估计中误差的确定
(Ⅲ)考察学生对统计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设计与统计决策。

本题充分突出了统计思想的整体考察与应用,体现了新教材的变化,即先学统计(抽样、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紧接着学习概率的意义、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其它实验区大部分对统计概率考查也体现了这一点,有的地区也在逐步地向这个思想靠近,在大题考查中加入了统计图表,打破了大纲考查中的先计算概率后求分布列、期望、方差的模式,而是融入了统计知识、统计概率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对高三复习的建议
基本思想:
1.联系生活实际,从统计思想角度进行概率运算;
2.重视规范解答的训练(从几年考试看计算题为中档题);
3.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4.注重培养学生用图表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淡化排列组合在计算中的繁琐计算;
2.注重古典概型的同时,注意几何概型和独立性事件概率的计算;(如2007·宁夏理20)
3. 注重统计思想与概率、频率的整合,体现统计应用;
让学生经历从抽样,到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最后到检验的统计的全过程。

善于从数据转化成图表,从图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

4.借助正态曲线的性质,进行概率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