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202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

202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摘要:随着我国私家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极度拥堵的情况,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社会各界也都在为解决交通现状出谋划策。
文章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方面着手,研究和设计了基于PLC的自适应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
关键词:PLC;交通灯;自适应;智能控制交通灯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随机性的复杂系统,他受到车辆、行人、天气等都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想要建立一种固定的数学模型是不大可能的,即使是用现有的数学方法也无法描述其系统特征。
目前国内交通等控制系统主要采取定时切换的控制模式。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私有汽车,到2003年私家车社会保有量达1219万辆,私家车突破千万辆仅用了20年时间,而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3年时间。
截止到2022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到达2.19亿辆,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大关,占机动车总量的46%。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以及政府拉动内需各项政策的实施,私家车的拥有量也跟着急剧上升,国内各大中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的交通系统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虽然各大城市都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汽车出行、增加公共交通设施、扩宽新修道路等措施,但依然无法缓解目前的城市交通状况。
交通信号灯定时切换这一种控制模式的局限性也就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我们急需一种智能的交通控制系统来缓解交通信号控制的缺陷给本就糟糕的交通系统带来的压力。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发达国家已采用智能方式来控制交通信号灯,其中主要运用的有GPS全球定位系统等。
出于成本、设计便捷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我们可以考虑在各路口增加传感器探测车辆数量来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时长这一设计方案。
1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基于PLC的自适应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有车流量检测系统、PLC、控制中控台三大部分组成,其控制结构图如1所示。
1.1系统控制原理车流量检测系统主要负责检查各路口单位时间(60)内通过路口的车辆数量,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PLC;PLC根据车流量检测系统记录的数据,按预先设定的控制规律来控制相应的交通信号灯;中控台主要用来对控制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控制,如自动运行模式、人工干预运行模式等。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2008~2012年国内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An a l y s i s o f D o me s t i c Ar t i c l s e o n t h e S n b j e c t o f P u b l i c h e a l h t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e d i c i n e ub P l i s h e d b y Na n j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d u r i n g 2 0 0 8~ 2 0 1 2 . / WA NG Y u . e t a L / / T h e Ch i n e s e He a l t h S e r v i c e Ma n a g e me n t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a n l a y z i n g t h e d o me s t i c a r t i c l e s o n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s u b j e c t p u b l i s h e d b y S c h o o l o f P u b l i c He lt a h o f N a n j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d u i r n g 2 0 0 8^ 2 0 1 2 h e l p s t o r e v e a l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
重视引用,提高科技论文质量——以我院近五年发表SCI论文被引用情况为例分析

第37卷第2期2021年1月Vol.37N1.2178.2021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重视引用,提高科技论文质量——以我院近五年发表SCI论文被弓I用情况为例分析肖怀远(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摘要:本研究利用引文分析法从论文总数%被引用总次数、被引用期刊%每篇论文平均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数等方面分析了2015-2019年以天津某肿瘤医院为完成单位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的SCI收录的论文的引用情况,探索重视科技论文引用,提高科技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科技论文;引用;质量中图分类号:R197.3221概述科技论文是科研活动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
而科技论文引用则反映了科学思想交流、借鉴的媒介和轨迹5,说明了科技的继承、利用和发展,了科技的饲。
因而,科技论文的引用以重视。
2020年5月7,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国242个单位的2163位学者入选叫入选单了中科研作者的学,论文被引用的价值和被认可度。
随着中科研领域的影响提高,引科技的科研作者。
本研究通过对天津某肿瘤医院近五年发表SCI论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发表论文的引用情况,探索重视引用,提高科技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
2天津某肿瘤医院年发表SCI论文被引用情况分析天津某肿瘤医院作为肿瘤学科的发,2013年入选了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7年肿瘤医学学科群也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医院科院,医学前沿,科研,恶性肿瘤的临床防治与基础研究,在肿瘤防治领域不断取得突出成绩。
2015-2019年的五年间以天津某肿瘤医院为完成单位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表SCI收录论文1087篇。
2.1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通过医院图书馆检索及自行建立的数据库,核对分析后筛选确定2015-2019年以天津某肿瘤医院为完成单位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年)

界 总数 的 83 . %,所 占份额 比 20 0 8年 增加 1 . 7
个 百分 点 。按此 论文 数排 序 ,排在 世 界前 5位 的是 美 国 、中 国、英 国、德 国、 日本 ,中国 比 20 0 8年前 进 2位 。 2) 中 国 科 技 论 文 国 际 被 引 用 情 况 , 20- 2 1 0 0- 0 0年 ( - - 截至 2 1 0 0年 1 1月 1日) ,发
年的引用数据库按照这年的各学科论文的数量占所有论文的比例确定各学科论文的选取比例计算各篇论文的自引情况按照自引率超过20淘汰原则选取按照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文献类型热点论文论文发表的期刊水平选取本次评选选取的篇论文
中国科 技论文统计结果 (0 0 ) 21年
21 00年 1 月 2 1 6日, 国科 学技 术信 息研 中 究所 在北 京 发布 了 2 1 0 0年度 中国科 技论文 统
次 ) 澳大 利 亚 ( 1 2次 ) 意 大利 ( 1 6次 ) 、 1. 8 、 1. 6 、
2 0 年 中 国科 技 人 员发 表 国际会 议 论文 09
数 最 多 的 1 学 科是 :计 算技 术 、 电子 通信 O个
西班牙 (03 1. 2次 ) 日本 (02 、 1.3次 ) 。中 国居
第 1 , 2位 平均 每 篇论 文被 引用 58 . 7次 , 2 0 比 09
与 自动控 制 、 料科 学 、 木建 筑 、能源科 学 、 材 土 机 械 、物 理 、生物 、环 境科 学 、基础 医 学 。
5 n e Me iu /Me l e收录 中国论文 )Id x dc s di n
在 2 0 2 1 0 0 0 0年 间每篇 论文 平均 被 引用 次数 大于 1 O次 的 国家 有 1 O个 :美 国 ( 57 1. 7 次) 、荷 兰 ( 53 1 .7次 ) 、英 国 ( 46 1.9次 ) 、德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

收稿日期:2021-01-15作者简介:李润竹(1997 ㊀),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徐学友(1980 ㊀),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副研究馆员㊂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李润竹1,徐学友2(1.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济南㊀250358;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山东济南㊀250014)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论文影响力;文献计量摘㊀要:为探究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情况,将期刊载文量和被引频次作为学术影响力指标,将下载次数㊁期刊传播情况以及施引文献特点作为社会影响力指标,对比分析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㊂结果表明:智慧图书馆相关研究逐渐获得学者的认可和关注,国内期刊逐渐走向国际化和权威化,但论文质量和传播范围具有局限性㊂建议国内期刊通过增加长英文摘要㊁缩短出版周期以及开设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升期刊影响力㊂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2-0105-04㊀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9 2019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260.64万篇,比2018年统计数量增加了14.7%[1]㊂由此可见中国科研人员对国际论文的追捧㊂2020年年初,教育部㊁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文件[2],文件明确提出要破除 SCI 至上 ,旨在引导科研人员合理选择投稿期刊㊂㊀㊀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领域的融合是大势所趋[3]㊂学术界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㊂王璇[4]和李一新[5]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㊂贾丽萍[6]分析了国内图书馆机器人相关论文的刊载时间㊁作者以及机构分布情况㊂杨九龙[7]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㊁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㊂柳益君[8]提出了图书馆在服务领域的改进措施㊂笔者对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情况展开了进一步探索,将期刊载文量和被引频次作为学术影响力指标,将下载次数㊁期刊传播情况以及施引文献特点作为社会影响力指标,分析了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的影响力情况,旨在找出智慧图书馆领域中外期刊论文影响力的差异,找到促进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提升影响力的因素,帮助我国期刊改变办刊思路,引导科研人员合理选择投稿期刊㊂1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㊀数据来源㊀㊀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对核心期刊进行检索,检索式为:SU =( 人工智能 + 智能 + 智慧 + 机器人 )∗ 图书馆 ,时间范围为2010 2019年,共获得文献607篇,剔除会议㊁采访以及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567篇㊂笔者又对Web of Science 核心集进行检索,检索式为:TS =((wisdom or smart or intelligent or ubiq-uitous)and librar∗),研究方向选择INFORMATIONSCIENCE LIBRARY SCIENCE,时间范围为2010 2019年,剔除会议等与主题无关的数据后,共得到文献360篇㊂1.2㊀研究方法㊀㊀笔者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㊂CiteSpace 是陈美超教授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能够依据节点类型对合作网络㊁关键词等进行共现分析,根据聚类或时区视图研究特定领域的热点和趋势[9]㊂因此,借助CiteSpace 对论文被引频次以及施引文献特点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宏观把握,也可以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501第41卷第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年2月㊀与参考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国内外相关期刊发文量分析㊀㊀发文数量的变化是衡量某一特定领域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10]㊂笔者对检索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智慧图书馆领域,2010 2016年发表于我国期刊的论文增长速率低于国外期刊㊂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召开后,人工智能成功入选 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发表于我国期刊的相关论文进入高速增长期,论文增长速度远超国外期刊㊂㊀㊀普赖斯指出,每个学科都将经历萌芽㊁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当学科进入发展阶段后,科研工作者关注度增加,理论背景逐渐丰富,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严格服从指数增长[11]㊂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外期刊的载文量均呈指数增长,详见图1,说明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整体处于发展阶段㊂通过Excel绘制趋势线可知,国外期刊文献样本载文量为:y=23.057e0.0736x,方差值R2=0.4841;中国期刊文献样本载文量为:y=0.8587e0.2112x,方差值R2=0.8587㊂趋势线方差值越接近1,表明趋势线对未来发表的文献数量拟合程度越好㊂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高水平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㊂图1㊀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发文趋势2.2㊀国内外相关论文下载频次分析㊀㊀论文下载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对学者产生的吸引力,体现了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详见表1㊂在智慧图书馆领域,我国期刊发表的567篇相关论文中有480篇论文被下载507,194次,下载率为84.66%,篇均下载894.522次,单篇下载最高为39,636次;国外期刊发表的360篇相关论文中有329篇论文被下载103,831次,下载率为91.53%,篇均下载288.419次,单篇下载最高为371次㊂统计结果表明,相对于发表在国外期刊的论文,发表在我国期刊的部分论文被阅读和利用的频次更高,但是论文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论文质量低于发表在国外期刊的论文㊂表1㊀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下载频次统计文献总量被下载的文献数总下载次数篇均下载次数我国期刊567480507,194894.522国外期刊360329103,831288.4192.3㊀国内外相关论文被引频次分析2.3.1㊀篇均被引频次分析㊂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总量为567篇,论文共被引8,777次,平均每篇被引15.4797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为373次;国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总量为360篇,论文共被引2,262次,平均每篇被引6.2833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为111次㊂由此可见,我国期刊发表的有关智慧图书馆领域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高于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㊂2.3.2㊀论文被引用率分析㊂笔者将检索的样本数据根据被引频次划分区间,分别统计国内外区间内论文被引率,详见下页图2㊂统计结果显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共87篇,论文被引用频率为84.66%;国外期刊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共101篇,论文被引用频率为71.94%㊂其中,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82.21%的论文多数被引用0~10次,仅有3.9%的论文被引用30次以上;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87.12%的论文多数被引用0~30次,12.88%的论文被引用30次以上㊂由此可见,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期刊发表论文的被引用率高于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高引用率论文为国内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㊂2.4㊀期刊传播力分析㊀㊀㊀权威期刊具有较高的传播力,高传播力的期刊是承载学者科研成果的基础要素,能够进一步推广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成果[12]㊂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被引总频次排名第一的期刊为‘图书与情报“,被引1,027次㊂该期刊为双月刊,审稿时长在一个月左右㊂国外期刊中,LIBRARY HI TECH的被引总频次最高,为399次,该期刊的审601李润竹,徐学友: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稿时长在两周左右㊂图2㊀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论文被引用率统计㊀㊀笔者对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期刊传播平台进行统计,详见表2㊂由表2可知,各期刊均实施了刊网融合,而开设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期刊较少㊂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开设有利于期刊的宣传,能够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因此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应该重视与 互联网+ 的融合㊂表2㊀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被引频次Top10期刊传播平台刊网融合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图书与情报ɿɿ图书馆杂志ɿɿ中国图书馆学报ɿ图书馆建设ɿɿɿ图书馆学研究ɿ图书情报工作ɿɿɿ情报资料工作ɿ图书馆工作与研究ɿɿ大学图书馆学报ɿɿ现代情报ɿ2.5㊀施引文献特点分析2.5.1㊀刊载施引文献的期刊分析㊂笔者对检索样本的施引文献按照来源期刊进行归纳,梳理了刊载施引文献篇数排名前十的来源期刊㊂剔除重复和自引文献,我国期刊发表的智慧图书馆论文的施引文献共8,554篇,期刊以我国学者发表为主,语种为中文㊂施引文献发表最多的期刊为‘图书馆学刊“,共刊载施引文献435篇,占国内发表论文施引文献总数的5.08%,其次为‘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共刊载施引论文350篇;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的施引文献共2,169篇,语种包含英语㊁德语以及法语等㊂施引文献多数发表在SCIENTOMETRICS ,共刊载施引文献86篇,占国外发表论文施引文献总数的3.96%;E-LECTRONIC LIBRARY 共刊载施引论文60篇,位居第二位㊂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受语言的限制,收录和传播范围小,审稿周期长㊂同时,我国期刊发表论文的施引文献多数发表于普通刊物,表明该领域国外期刊刊载的论文质量整体高于我国期刊刊载的论文质量㊂2.5.2㊀施引文献地域分布分析㊂施引文献的地域分布情况是衡量文献传播范围的重要指标[13]㊂笔者选取样本数据中排名前二十的高被引论文,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施引文献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详见图3和下页图4㊂中国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的施引作者主要分布在国内高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对国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关注度较高㊂国外该领域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受到各国关注,施引作者主要分布在美国㊁加拿大㊁德国和法国,施引作者分布国家之间形成一定的合作网络㊂我国与其他国家尚未形成合作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使图3㊀国内智慧图书馆施引作者分布701李润竹,徐学友: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㊀图4㊀国外智慧图书馆施引作者分布该领域的发展受限,不利于学术交流和论文传播㊂语言障碍使国内外期刊产出论文传播范围不同,国外期刊多以英语发表为主,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㊂3㊀结语㊀㊀首先,我国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㊁下载量以及被引频次明显高于国外期刊,说明发表该领域期刊的传播率相对高于国外期刊㊂发表在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的论文对科研成果的传播和知识的交流有促进作用,但语言障碍使传播范围较为狭窄㊂其次,图书馆领域期刊的传播能力逐渐增强㊂在融媒体时代,期刊努力通过传播平台转型升级[14],如:增加微博㊁微信公众号㊁Twitter 和Facebook 等新媒体传播媒介㊂再次,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发表于我国期刊的论文,其质量和传播范围均落后于国外㊂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增加长英文摘要或双语发表的形式减少语言对传播力造成的不利影响,或缩短出版周期,为作者抢占成果首发权奠定基础㊂最后,科研人员应响应国家号召,将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破除 SCI 论文至上 的观念,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期刊,同时加强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㊂参考文献:[1]㊀王洋.2019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从求数量到重质量评价指标变化显著[EB /OL ].[2020-06-02].http :// /shuju /2019-11/20/content_5453698.htm.[2]㊀李佩.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EB /OL ].[2020-06-04].http :// /srcsite /A16/moe_784/202002/t20200223_423334.html.[3]㊀李立睿.人工智能视角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重构与创新发展:基于英国‘人工智能:未来决策的机遇与影响“报告的解析[J ].图书与情报,2017(6):30-36.[4]㊀王璇,王晓文,沈思.国内外 人工智能与图书馆 研究的知识网络及演化态势分析[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5):77-82.[5]㊀李一新,黄案敏.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图书馆学刊,2017(10):124-130.[6]㊀贾丽萍.我国图书馆机器人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 的计量分析[J ].图书情报导刊,2018(11):55-61.[7]㊀杨九龙,阳玉堃,徐碧涵.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㊁现实困境与路途展望[J ].图书情报工作,2019(4):32-38.[8]㊀柳益君,李仁璞,罗烨,等.人工智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和创新模式[J ].图书馆学研究,2018(10):61-65.[9]㊀王思茗,魏玉梅,孙熊兰,等.学科交叉对领域知识研究的影响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2019(4):26-33.[10]㊀李杰.Citespace 中文指南[EB /OL ].[2020-06-02].ht-tp // /blog -554179-1066981.html.[11]㊀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43.[12]㊀陈升,唐云,何增华.基于Citespace 的精准扶贫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7):226-233.[13]㊀邱均平,余厚强.论推动替代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4-12.[14]㊀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4):467-474.(编校:周雪芹)801李润竹,徐学友: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
光明日报: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

光明日报: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光明日报 11月20日作者:曹建文◆量化的学术评价方式,曾对推动学术发展起过重大历史性作用,但目前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重量轻质现象,量化评价方式正在成为学术浮夸的“催化剂”。
◆虽然目前我国SCI论文总数居世界前列,但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单篇论文平均引文数却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
论文数量增长与质量下降并存。
◆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应确保学术评价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重视同行评议,排除非学术因素干扰。
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曹卫东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我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推进量化考核,在这一考核体系下,学者的研究成果被量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数字,表面上看,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合理甚至公平的学术评价机制;但事实上,这样做是把复杂的智力劳动简化为单一的机器生产,抹杀了个人创造潜能的多样性。
曹卫东认为,这种过度量化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学术界出现畸形的恶性竞争,严重阻碍着学术的繁荣发展。
当务之急要积极寻求学术评价的制度创新,尽快驱除数字化的幽灵,营造自由、自信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宽容的社会氛围。
该文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同时也使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这一话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以量化考核为主的学术评价体系到底需不需要改革?如果需要,应该怎样改才符合学术运行的基本规律?才能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就这些问题,十多位专家发表了意见。
目前论文数量多寡与职称、经费、升迁紧密相联从今年年初北京大学中文系试点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引发热烈讨论,到10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提出“论文数量规定影响学术创新”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再到日前曹卫东教授“积极寻求学术评价的制度创新,尽快驱除数字化的幽灵”的呼吁引发学界认同,与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相关的任何信息几乎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显然,许多人认同这些做法和提法,反映了他们一定程度上对目前过度量化的学术评价标准的不满。
什么是SCI、SSCI、EI、ISTP、CPCI、CSCD和核心期刊?一文搞懂

什么是SCI、SSCI、EI、ISTP、CPCI、CSCD和核⼼期刊?⼀⽂搞懂这些都是检索系统,⼀个收录很多论⽂的数据库。
SCI、EI和中⽂核⼼期刊没有任何关系,三个都是不同的收录系统。
点击观看视频版SCI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
SSCI是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EI偏⼯程应⽤。
CSCD和核⼼期刊都是中国的数据库。
ISTP是会议论⽂数据库,以上都是期刊论⽂。
在基础学科领域,SCI期刊在国内的认可度最⾼,⽽在⼯程技术领域EI认可度相对较⾼。
相对中⽂核⼼期刊看,SCI、EI国际认可度更⾼⼀些。
SCI、EI、ISTP是世界三⼤重要检索系统,其收录⽂章的状况是评价国家、单位和科研⼈员的成绩、⽔平以及进⾏奖励的重要依据之⼀。
我国被三⼤系统收录的论⽂数量逐年增长。
SCISCI即《科学引⽂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于1957年。
收录⽂献的作者、题⽬、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献引证的⾓度评估⽂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献⽹络。
经过⼏⼗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的电⼦化、集成化、⽹络化的⼤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
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进⾏检索。
SCI是⼀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然科学、⽣物、医学、农业、技术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
所选⽤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O多种⽂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本、加拿⼤等,也收录⼀定数量的中国刊物。
2013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

( 收 稿日 期2 0 1 3 — 0 5 — 1 6 改回日 期2 0 1 3 - 0 9 - 0 9 责任编辑 黄小娟)
I 二 I
2 0 1 3年 中 国科 技 论 文统 计 结 果 发 布 会
2 0 1 3年 9月 2 7 日在 北 京 国 际会 议 中 心 召 开 了“ 中 国科 技 论 文 统 计 结 果 发 布 会 ” 。 中 国科 学技 术 信 息研 究 所 发 布 了 ( ( 2 0 1 3年 版 中 国科 技 期 刊 引证 报 告 》 ( 核 心版 ) 、 《 2 0 1 3年 版 中 国科 技 期 刊 引 证报 告 》 ( 扩刊版) 、 《 2 0 1 3中 国科 技 期 刊 相 关 指 标》 、 《 2 0 1 3中国 国际 科 技 论 文 产 出状 况 》 和《 2 0 1 3中 国 国 内科 技 论 文 产 出状 况》 等 统 计 结 果 。 中 国 科 学技 术 信 息 研 究 所
[ 1 5 ]
Hu e r t a M , Ot e r o C, Ri c o A, e t a 1 . Un d e r s t a n d i n g f o a my o i l me e h a —
n i s ms f o r h e a v 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d u r i n g p r i ma r y p r o d u c t i o n [ R] . S P E
杨立 民, 秦积舜 , 陈兴隆. Or i n o c o泡 沫 油 的 油 气 相 对 渗 透 率 测 试
方法 [ J ]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 版 , 2 0 0 8 , 3 2 ( 4 ) : 6 8 — 7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 Papers2008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8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发表趋势和状况。
本统计报告包括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国际论文被引用情况、国内发表论文数量、国内论文被引用情况、我国各学科领域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各地区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重要机构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国际合著论文情况、我国高影响科技论文情况和我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目录第一部分:中国科技论文概况.................................................................................... - 4 -第二部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 7 -1.《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8 -2. 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被引用情况 .............................................................................. - 9 -3. 《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0 -4.《科学技术会议录》(ISTP)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0 -5.国际科技论文总数 ................................................................................................... - 11 -6. 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12 -7. 国际合著论文情况 .................................................................................................... - 12 -8.《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4 -9.国际论文的学科分布 ............................................................................................... - 16 -10.国际论文的地区分布 ............................................................................................. - 18 -11.国际论文作者单位的机构类型分布 ..................................................................... - 20 -12.国际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情况 ..................................................................... - 20 -13.国际高影响论文及作者 ......................................................................................... - 21 -第三部分: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 26 -1.《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PTCD)收录论文情况............................... - 27 -2.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 ........................................................................................... - 27 -3.国内论文地区分布状况 ........................................................................................... - 28 -4.各类机构发表国内论文状况 ................................................................................... - 28 -5.国际合著情况 ........................................................................................................... - 29 -6.中国国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论文分析 ............................................... - 30 -第四部分:专利产出相关统计.................................................................................. - 32 -1.各类机构申请与获得专利情况统计 ....................................................................... - 34 -2.申请和获得专利较多的领域 ................................................................................... - 35 -3. 各地区2007年论文数、专利数与2005和2006年R&D经费对照..................... - 36 -第五部分:各类机构产出论文与影响状况 ............................................................... - 40 -(一)高等学校 ............................................................................................................. - 41 -(二)科研机构 ............................................................................................................. - 46 -(三)医疗机构 ............................................................................................................. - 51 -(四)各学科2007年SCI论文高产机构 .................................................................... - 53 -第六部分: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省和中国澳门特区科技论文发表情况............ - 59 -1. SCI收录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省以及中国澳门特区科技论文情况 ............... - 60 -2. ISTP收录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省以及中国澳门特区科技论文情况.............. - 61 -3. EI收录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省以及中国澳门特区科技论文情况.................. - 62 -第七部分:中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 .......................................................................... - 63 -1.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 64 -2.2007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 - 65 -第八部分: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 ..................................................... - 66 -附件1: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目录附件2:2007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附件3: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附件4:2007年Nature、Science、Cell收录中国论文第一部分:中国科技论文概况第一部分:中国科技论文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对中国科研工作者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统计内容包括我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和国内论文情况。
国际部分的统计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ISTP)、《医学索引》(MEDLIN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国内部分的统计采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收录中国1700余种中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即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以SCI数据库统计,2007年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科技论文9.4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7.5%,排在世界第3位,处于美国和英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