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讲义:第三板块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讲义:第三板块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前启动真题体验——试考题·明考向1.(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答:解析: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盛年之时曾梦见他,欲行其道。

且孔子自称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周文化的重任,却因自身衰老而“不复梦见周公”。

“梦见周公”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参考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答:解析:这则材料在于说明德更重要还是才更重要,也就是德与才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华,但如果“骄且吝”,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说明孔子在德与才之间更看重德。

参考答案: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参考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论语·述而》)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假使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论语·泰伯》) 2.(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

2021届版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

2021届版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

2021届苏教版高三语文新一轮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题。

材料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材料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1.孔子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能与学生谈论《诗经》?答:答案:孔子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诗经》与礼联系起来,就可以与其谈论《诗经》了。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对《诗经》的态度及其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答:答案:孔子十分重视《诗经》在教育弟子过程中的作用。

因为《诗经》内容丰富,情感正直,具有礼乐教化功能,有助于孔子推行礼乐治国思想。

材料一:子夏问孔子说:“‘微笑的面容美好动人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啊,洁白的底子上绘有文采啊.’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产生的?”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材料二: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观察社会,了解世情民俗、政治得失,可以使人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刺评论不平的事情。

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

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①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论语·卫灵公》)②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3.分别指出孔子和老子对待“争”的态度。

孔子:老子:答案:孔子:“矜而不争”,强调不争强好胜。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1.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 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C. 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 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2.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3.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4.下列为中国传统节日所编写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组是()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A.①七夕节②重阳节③寒食节④春节B.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寒食节④元宵节C.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端午节④春节D.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④元宵节5.“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 岁B.70 岁C.100 岁D.141 岁6.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1.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 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C. 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 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2.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3.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4.下列为中国传统节日所编写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组是()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A.①七夕节②重阳节③寒食节④春节B.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寒食节④元宵节C.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端午节④春节D.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④元宵节5.“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 岁B.70 岁C.100 岁D.141 岁6.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传统文化创新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传统文化创新题 新人教版

金牌教程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八传统文化创新题新人教版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题目提示对联悬挂在“杜甫草堂”,即对联要体现杜甫的人生经历或精神特质,并表达尊敬、缅怀之情。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庐岳”即庐山,“隐”即隐居。

“别有天地”符合《桃花源记》的意境。

此联是劳鸣勋题桃花源的对联。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悲秦月”,是对杜甫在成都十年的幕府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痛心疾首、哀婉叹息的总结。

“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此联适合悬挂于杜甫草堂。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由“狂”“醉”“天子不能呼”,可知此联赞美李白,为姚恭泶所撰,显然不能用于杜甫草堂。

上下联均出自杜甫的诗句,上联“世人皆欲杀”出自《不见》,下联化用《饮中八仙歌》。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秋天一鹄先生骨”,从《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流传千古的诗篇中,提炼出“秋天”这一典型意象;“鹄”比喻先生;“骨”既指其尸骨,也言其骨气。

此联概括了杜甫的精神风骨,暗含景仰之意。

“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春水”出自杜甫《旅夜书怀》诗,“鸥”出自杜甫《野老》诗。

此联是对杜甫人生志趣的恰当概括。

把这一对联悬挂于杜甫草堂是恰当的。

2.[2017·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 D解析首先,观察漫画构图要素,把握其体现的意境;其次,分析选项,找出适合漫画意境的诗句。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十六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十六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时间:120分钟满分:127分)(67分)1.(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______”一句的注释。

(2分)(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夫以百亩之不易[注]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注】易:修治,耕种。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2015·北京卷)《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素材:传统文化专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素材:传统文化专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素材:传统文化专题阅读①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力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春节之际,催动无数人返乡脚步的,也正是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从教育部提出“书法进课堂”,到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从语文教材中加大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比例,到各种以传统文化建设乡村的实践……越来越多人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追寻文化水脉、瞩望文化复兴。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地基和屋顶,都因文化而来。

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不虚、不私、不妄”的真情;以古代典籍中的典故、名句,讲述治国理政的道理;要求“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念兹在兹,正是因为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因而视之为“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喻之为“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毋庸讳言,我们有过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困惑与犹疑。

中国历史上,有“三晚”之说——晚周、晚明、晚清,都是社会文化断裂期。

1842年,英军陈兵南京城下,中国被抛入“全球时间”。

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抗争、变法,经革命、战争,经建设、改革,不到200年时间里,中国文化经历着剧烈的变革。

及至今日,面对传统,人们往往有“雾里看花”之惑;面对世界,又难免有“乡愁何寄”之困。

在不少人那里,“中国风”不过是丝绸、水墨、大屋檐的符号堆砌,节日的行礼如仪敌不过电商促销的广告,人际的传统美德被消费社会的物质战车甩在身后。

在现代化的轨道上疾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游弋,我们急需重新定义自身。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

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借助现代技术,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填写恰当成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填写恰当成语+

语用专题训练-------填写恰当成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由此兴起的古风插画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也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风插画起步虽晚,但一直在有序前进,它的发展是一个①的过程。

一些作品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营养,以水墨淡彩表达情感,营构意境;还有一些作品则继承传统工笔画的艺术精髓,以细腻的线条和雅致的色彩逼真地描绘艺术形象,打造的艺术形象可谓②。

科技的发展也为古风插画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不少插画师都以电脑为主要工具进行插画设计。

为满足“网生代”在创作中③的需求,3D插画、VR插画等各种不同形态被引入古风插画创作,使其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近期在短视频平台吸引百万网友关注的《山海经》系列3D插画,不仅融合中国传统文人画、民间美术画的绘画风格重新诠释了神话传说,还辅以动态3D效果,带给读者全新的视觉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古风插画的受众多呈年轻化趋势,其创作者也以“90后”甚至“00后”为主。

古风插画将传统底蕴和现代表达交融,唤起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湖笔①,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笔生产逐渐恢复生机。

到上世纪90年代,湖州、杭州等地的湖笔生产厂、笔庄及个体湖笔作坊已有60余家,从业人员约1万余人,年产湖笔700万支以上。

走进位于湖州闹市区的王一品斋笔庄,四周②的湖笔让人③。

大的、小的、长的、短的、胖的、瘦的,各种类型应有尽有,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湖笔。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店员整天与湖笔相伴,似乎也沾染了湖笔身上的书卷气。

他(她)们说话轻声细语,服务面面俱到。

这里,湖笔的品名也十分庄重,“玉兰蕊”“缶庐妙颖”“鼎堂遗爱”“元白锋”等等,深受国内外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选择题,附答案)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选择题,附答案)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选择题,附答案)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和生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

因此,它就成了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2.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A.戊B.戍C.戌3.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的时候_____?(C)A. 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B.十二个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园林?(B)A.颐和园B. 圆明园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A.象形字 B .表意字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A.大都B.中都 C .上都 D. 燕都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 .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下列哪组人物?(B)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 .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 .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名家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A)A .羊大即为美B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 .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 .远方茂盛的森林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什么?(B)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 .文、行、忠、信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A .干B .戈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什么? (B)A .花旦B .青衣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 .上古B .崇尚 C. 官名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A .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 .汉高祖和汉武帝 D .周武王和周文王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B)A .天文、地理、文学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 .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哪种?(A)A . 阴文印 B.阳文印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 .家弟家妹B .舍弟舍妹C .息弟息妹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哪种乐器?(B)A .鼓 B.锣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A)A .《弟子规》 B.《三字经》 C .《千字文》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A . 挂香包B .插艾蒿C .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B.二十岁30.河姆渡遗址位于哪个流域? (B)A.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 .能B .不能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A .面部表情B .舞蹈动作C .器械表演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B)A .晚春 B.仲夏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2024年传统文化高考题汇总

2024年传统文化高考题汇总

2024年传统文化高考题汇总传统文化高考题篇一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

“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家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上山避难。

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当时全村的乡亲们正在拾掇行装,谁也没心照顾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走过去给了他一点粮食说:“快逃吧!年兽快要来了。

”老伯伯笑着说:“婆婆假设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赶走。

”老婆婆继续劝说他,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

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非常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于是,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作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假设狂的乡亲们为庆贺桔祥的降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方法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的风俗除了上面所说的外,还有很多,比方:贴窗花,贴年画,吃饺子,压岁钱等。

我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过年夜饭,就拿着鞭炮就朝门外奔去。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主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主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主题练【主题解说】中华传统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某些传统文化几近消失。

如何看待这种传统与现代既融合又矛盾的现象,如何保持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弘扬这种文化,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文学作品需要表现和阐释的重大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豆腐阿城孙福九十多岁去世,去世时略有不满,不过这不满在孙福的曾孙辈看来是老糊涂了,他老人家要吃豆腐渣。

做豆腐是先将黄豆,大豆,或黑豆磨成浆。

你如果说,老孙,这黄豆和大豆不是一种豆子吗?孙福就先生一下气,然后不生气,嘟囔着说:懂个什么。

豆子磨成浆后,盛在锅里掺水煮,之后用布过滤,漏下的汁放在瓦器里等着点卤,布里剩下的就是豆腐渣。

豆渣是白的,放久发黄,而且发酸变臭,刚滤好时,则有一股子熟豆子的腥香味儿。

豆渣没有人吃,偶有人尝,说,磨老了,或者磨嫩了。

磨老了,就是磨过头了,细豆渣漏过布缝儿,混在豆浆里,这样子做出的豆腐里纤维多,不好吃。

磨嫩了,就是豆子磨得粗,该成浆的没成浆,留在豆渣里,点浆成豆腐,豆腐当然就少。

磨嫩了就需要查查磨。

掀开上磨扇,看看是不是磨沟儿磨浅了,或有残。

磨沟儿磨浅了,就要剔沟儿。

残了不好办,要把磨扇削下去一层,再剔出沟儿来。

做豆腐最难的是点卤。

人常说,画龙难点睛。

孙福说,那又什么难?画坏了,重画就是了,豆腐点坏了,重来不了,糟蹋一锅。

点卤前,豆浆可以喝,做豆腐的师傅常常喝豆浆,却不一定吃豆腐,道理在豆浆养人。

浆点好卤,凝起来,颤颤的,就是豆腐脑儿。

凝起来的豆腐脑儿也在布里,系好,放重物压,水慢慢被挤出布外,布里就是豆腐了。

压久了,布里的是豆腐干儿。

打开布豆腐还是热的,用刀划成一块一块。

最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传统文化复习及提升练习

最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传统文化复习及提升练习

往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一致之处,须根据语境仔细推断。
3.考查趋势
随着高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高考命题的不断成熟,以
往在文言文阅读中随文考查的类型,有可能被真正体现语文素
养的创新型古文化常识题所取代,独立于文言文文体之外、考
法更灵活的命题趋势日益明显。
返回
二 单点机添拨加标解题 题技法——方法要通
返回
判断选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返回
[误区警示] 1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了解不清,造成理解错误。 2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不当,识记不准。 3不能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来识记。 4解答问题时不考虑词语出现的语境所表达的具体意思。 5对近似的文化知识的细微差别不能很好辨析。如“太牢”与“少
牢”都涉及古代祭祀的知识,但前者是用牛、羊、豕(猪)三牲;后 者则只有羊、豕,没有牛。表明二者祭祀的规格有所区别。
返回
[考情分析] 1.命题原则 熟悉的文化常识是命题人出题的重点,四个选项中至少
有两个选项为熟悉的。生僻的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中某些文 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文内容密切相关,表面上生僻, 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
[考情分析]
返回
2.考查重点
文化常识在教材中明确了10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
B.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C.①古琴 ②木偶戏 ③昆曲 ④评书
D.①昆曲 ②木偶戏 ③古琴 ④评书
返回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①“假笑啼 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意思是说戏曲演员们借助表演揭露 人性,借前人旧事来展现今朝面貌。“假笑啼”对应昆曲演员们 的表演。②“关节”“绘声绘影”“连环”体现了评书说书人的 高超技巧和评书章节回合的特点。③“白雪阳春”“雅曲” “高山流水”符合古琴的特点。④“傀儡”“舞台”“机关”符 合木偶戏的特点。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试题:专题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试题:专题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Word版含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外阅读(2018·江西省赣中南五校高三联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4 专题四 传统文化(含得体)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语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4 专题四 传统文化(含得体)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语

专题四传统文化(含得体)——淡妆浓抹总相宜,举止言谈讲礼仪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成语、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故事(典故)、射覆、酒令、歇后语、文学常识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包括传统历法(节气)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等。

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明确提出高考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依据这个要求, 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材料的选取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

比如,文言文阅读、名句默写等。

尤其是第19题通过语言得体的考查,意在引导考生对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和传统文化礼仪的关注。

作为高考语文的实验田,语言应用题部分会是考查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要平台!本专题全面突破语言表达题中表达出的传统文化的七种类型,以得体为主,从“四看一用一转述〞入手突破语句得体题,注重积累,提供知识清单,供同学们识记、运用。

1.(2017·高考全国卷Ⅰ)以下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解析:选A。

A项,舍弟:谦辞,称自己的弟弟。

B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传统文化创题课件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传统文化创题课件

12/8/2021
第四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 题目提示对联悬挂在“杜甫草堂”,即对联要体 现杜甫的人生经历或精神特质,并表达尊敬、缅怀之情。① 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庐岳”即庐山, “隐”即隐居。“别有天地”符合《桃花源记》的意境。此 联是劳鸣勋题桃花源的对联。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 补蜀风:“十年幕府悲秦月”,是对杜甫在成都十年的幕府 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痛心疾首、 哀婉叹息的总结。“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2/8/2021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 首先,观察漫画构图要素,把握其体现的意境; 其次,分析选项,找出适合漫画意境的诗句。漫画内容:画 面上有一艘小船,船家拿着长篙等待来人上船,准备开船。 向远处走去的二人,走向小船,背后留下串串脚印。二人上 方是一棵垂柳,柳枝上立着一只黄莺,黄莺脖颈向前伸出, 张嘴啼鸣,仿佛与行人相识,似是在问询行人去处。A.漫画 中并无“白马嘶”。B.漫画中并无“平桥”,且“归来”与 漫画不符。C.“飞未稳”“斜坠”与漫画不符。D.“浑相 识”“欲别频啼”契合漫画意境。
12/8/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考向二 诗歌
例 2 [2016·江苏高考]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 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 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 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 的古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3.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4.下列为中国传统节日所编写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组是()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A.①七夕节②重阳节③寒食节④春节B.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寒食节④元宵节C.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端午节④春节D.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④元宵节5.“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 岁B.70 岁C.100 岁D.141 岁6.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7.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 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 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 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 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8.下列地名“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 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 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 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9.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A. 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B. 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C. 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D. 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10.清代张鹏翮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A. 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B.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C. 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D.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11.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②“庆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12.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

”“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

”“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 ①③④B. ②⑤⑥C. ③④⑦D. ③⑤⑦13.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14.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其中“三教”通常是指()A. 儒教、道教、佛教B.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C. 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D. 儒教、基督教、佛教15.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面关于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A.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B.上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C.清明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

D.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16.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 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B. 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C. 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D. 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17.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18.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 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 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C. 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 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19.用典,也就是用事,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下面诗句运用的典故理解恰当的是()①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 杨得意、钟子期、周公、刘裕、五丁开山、曹操B. 杨得意、钟子期、刘裕、周公、五丁开山、曹操C. 杨得意、钟子期、刘裕、曹操、五丁开山、周公D. 杨得意、钟子期、曹操、刘裕、五丁开山、周公20.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除:免除授职。

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拜:改任官职。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D.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出:出任京官。

21.下列诗词描写的内容与江苏地域无关的一项是()A.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22.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 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B. 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C. 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D. 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23.对《欧阳文忠公文集》、《诚意伯文集》、《杜工部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惜抱轩诗文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理解正确的是()A. 谥号式、封号式、官爵式、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B. 封号式、官爵式、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谥号式C. 官爵式、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谥号式、封号式D. 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谥号式、封号式、官爵式1.C(各诗分别为:①(唐)王缙《九日作》;②(唐) 罗隐《七夕》;③(宋)梅尧臣《五月五日》;④(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2.D(D项是元宵习俗)3.A4.C5.D (花甲,即 60,花甲重逢就是 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 141;古稀,即 70,古稀双庆就是 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 141。

)6.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7.D(《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

《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

《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8.C(“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江阴:处于长江南岸。

汉阳:汉水的北边。

过去的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在《明史》中说到,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

大约十五世纪初,汉水在郭茨口改道。

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所以,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

衡阳:处于南岳衡山的南边。

华阴:西岳华山的北边。

)9.B(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邓州人一带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著有《兰亭集序》。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