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对于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看法,从而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想象力的奥秘。
-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理解课文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以及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难点,教师应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挖掘。
举例说明:
-对于生字词“变幻”,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季节树叶变化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词义,并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用“变幻”造句,加深记忆。
-在激发想象力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头,如“我变成了一棵树,树叶像...”,让学生续编故事,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造独特的情节。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增强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想象故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如“变幻”、“奇妙”等,这些词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师需通过多种方式(如词卡、游戏等)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词汇。
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一、教学内容
《我变成了一棵树》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生字词的学习,如“变幻”、“奇妙”等;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主人公变成树的奇妙经历,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3.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和语言的优美;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尝试以“我变成了一棵xx”为题,编写自己的想象故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假如你也有像孙悟空那样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英英,拥有超能力的她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1.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英英厌烦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棵大树,当她梦想成真时,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她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来。
这时,妈妈也住了进来,还和大家分享美食,英英却饿得流口水,最后英英明白了原来妈妈早就发现她就是这棵大树。
)3.小组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5.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课件出示句子)②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③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学设计(获奖教案)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学设计(获奖教案)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了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
儿童是最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涌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梦幻般的想象力。
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师要在文本与学生能力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能够完整地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大胆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以妈妈叫“我”吃饭开头,引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奇特愿望,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之后发生的一连串神奇而有趣的事情。
本文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三、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由此可知,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最后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教学目标(1)会写“零、狐、狸”3个生字,读准“希望、鳄鱼、糖醋排骨、香肠、痒痒的、丁零丁零、狐狸”等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想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并写一写。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写“零、狐、狸”3个生字,读准“希望、鳄鱼、糖醋排骨、香肠、痒痒的、丁零丁零、狐狸”。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能大胆想想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七、教学方法讲授法、想象法、讨论法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大家都认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如果你也拥有这项神奇的本领,你最想变成什么?(生自由说)2、揭示课题:一位叫英英的小朋友,他想变成一棵树,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我变成了一棵树》去看看吧!3、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和学生最喜欢的人物孙悟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训练学生说句子这两个目标较好地融为一体。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17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通过朗读,了解“我”变成大树的乐趣。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17 我变成了一棵树变成一棵树,长满鸟窝住满亲朋【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字词的教学要放手给学生,教师应该多放手,少帮扶。
【课时目标】1.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板书设计】17 我变成了一棵树变成树:痒痒的冒出来长满鸟窝:各种形状想象奇妙、有趣住满亲朋:小兔子、小松鼠、妈妈……【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出示课件图片、文字,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还能引导学生拓展想象,提出了“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很好地对接文本,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注重文本的感情朗读,每次分析一个片段,理解片段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真正融入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有效训练了学生感情朗读能力。
不足之处:教师注意问题的引导和设计,要准确找好切入点,迁移而动全身的问题。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
作者顾鹰写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出了很多形态各异的鸟窝。
鸟窝上住着很多动物朋友和“我”的妈妈。
他们在一起在树上东西,而“我”被馋得口水直流的故事。
故事中“我”率真可爱、富有奇思妙想的性格,给我们提供了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顾鹰,是目前从事幼儿教育的4位常熟女作家中的一位。
顾鹰老师爱孩子、爱文学,一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边坚持儿童文学启蒙教育。
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变成树后的兴奋、自豪、有趣,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我”为什么会有变成树的原因及变成后的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我”变成树后的兴奋、自豪、有趣的心情。
教学准备:教师:轻音乐伴奏或歌曲《白桦林》。
学生:查找有关童话故事和读童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激发情感。
1. 猜谜语导入新课: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伞把,自由自在满天跑。
(打一自然现象)是什么?对,就是云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2. 读了课文,解开你们心中的谜团了吗?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
3. 解开了疑问,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那么课文中的“我”为什么想变成树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二、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2-3自然段)1. 指名读。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 “我”为什么想变成树?用波浪线划下来。
3. 交流反馈。
(出示相应的句子)谁能把“我”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4. “我”想了什么好办法和小伙伴玩?并说出理由。
(分小组学习)然后交流。
并指导朗读。
5. “我”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部分。
6. 小结过渡:是啊!变成树是那么美好!在树上睡觉、在树上讲故事、在树上吃饭等活动是多么有趣啊!请大家继续欣赏课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4-6自然段)1.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边读边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并划出最有趣的地方。
2. 反馈交流:(1)“我”的头发长出来以后,“我”和小鸟们一起在树上唱歌跳舞是多么有趣啊!出示相关的句子,指导朗读。
“我”会和小鸟一起唱些什么歌?舞跳什么?我还想邀请谁一起来玩?(大家玩得这么开心,多有趣啊!)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部分吧!指名读,齐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2个字,会写“形状、狐狸”等16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听写词语:星空、流淌、秘密、思绪。
检查听写情况,再引导学生用这四个词语说说课文《宇宙的另一边》的主要内容。
预设:“我”看着浩瀚的星空。
当星光洒进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淌时,我发现了“宇宙的另一边”的秘密。
正当我的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老师的声音让我回到了现实,但“我”渴望着继续拜访宇宙另一边的那个“我”。
2.过渡:《宇宙的另一边》中的“我”,趴在窗台前,看着浩瀚的星空,进入了自己想象的世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中,也有一个这样的“我”,坐在一棵树下,进入了自己的想象世界……3.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板书:我变成了一棵树)设计意图:《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有相似之处:“我”处在某一情境中,突发奇想,然后顺着这条线索,进入丰富的想象世界。
通过生字词语的复习检查,回顾上篇课文内容,利用相似点,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反馈(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希(xī)望痒(yǎng)痒的椭(tuǒ)圆形菱(líng)形鳄(è)鱼嗵嗵(tōng)地跳震(zhèn)得丁零(líng)香肠(cháng)咕噜(lū)噜啃(kěn)着糖醋(cù)排骨小馋(chán)猫噢(ō)(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xī yǎng è líng cháng cù chán希痒鳄零肠醋馋预设:①我会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希”,如“希望”。
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
大胆想象,助力孩子表达——三年级下册第我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的说课题目是“大胆想象,助力孩子的表达”。
我将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四方面来展开我的叙述。
一、教材解读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胆想象”,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变成了一棵树》想作为本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语言轻松活泼,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奇妙经历,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文章以妈妈叫“我”吃饭开头,引出“我”先变成一棵树的奇特愿望,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我”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
住进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分食物,我馋的直流口水,最后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课文结构一环紧扣一环,内在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想象的大胆,学习想象作文的表达,为单元习作提供策略和方法。
关于想象其实学生并不陌生,二上第七单元,学习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下第四单元“童心”,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第八单元“世界之初”,学习了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三上第三单元“童话世界”,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又因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已经在第一篇《宇宙的另一边》感受了想象的神奇,有了以上关于想象的学习,学生学起本课已经有了良好的铺垫。
同时,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精读课文,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回顾前文学习的大胆想象,感受神奇,又要为习作单元的发挥想象写故事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想象充满了好奇,想象力也特别丰富。
因此很容易从本课神奇的想象中找到情感共鸣,又因本课想象源于生活,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容易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想象的神奇。
对于语言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也能尝试运用。
三、目标定位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自主认识“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2个字,会写“形状、狐狸”等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第【1】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及想象需根据事物特点展开。
2.能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及想象需根据事物特点展开;2. 能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想象兴趣1. 同学们,还记得二下11课中那只虫子,那只认为做虫子很快乐、很幸福的小虫子吗?他的快乐是什么?(可以用露珠梳洗打扮,可以跳到狗狗身上旅行,快乐时想唱就使劲唱的……)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也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特别好奇的?(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感知想象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文中的英英都进行了哪些想象?2.交流,完成练习:英英因为,就幻想自己,上面长满了,英英邀请许多小动物,当妈妈住进鸟窝后,英英因为肚子饿而(心情),原来妈妈知道英英的秘密。
三、深入研读,感受想象奇特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课后第1题)(一)感受起因的新奇(1-4自然段)1.“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是什么?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理由新奇)2.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痒痒的”写出了树木长枝丫的感觉;仿写描写感觉的词语、、。
(2)“冒”是什么意思?(长、生……)能换成“长”“生”吗?为什么?3.感情朗读,读出感到好玩,感到惊奇的语气。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设计
部编⼈教版三年级语⽂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棵树》教案设计17.我变成了⼀棵树⾃然段中,《我变成了⼀棵树》教学⽚段◆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拓展点)师:读了课⽂,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常奇特呢?(学⽣分⼩组交流,然后⼩组推荐代表发⾔)⽣1:作者想变成⼀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上冒出来了,真神奇!⽣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动物住进⾃⼰喜爱的窝⾥。
⽣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5:作者居然能听懂⼩动物们的语⾔,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
如果给你⼀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1:我想变成⼀栋可以容纳很多⼈的房⼦,让⼈们居住。
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母⼀起住在⼀个⼤房⼦⾥,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起玩耍,还不⽤离开爸爸妈妈。
⽣2:我想变成空⽓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清洁⼀遍,让每个⼈都在清新的环境中⽣活、⼯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活实际,变成⼈们最急需的事物,⽼师为你们的爱⼼点赞!《我变成了⼀棵树》教学设计教学⽬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壮、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3.初步引导学⽣分⾓⾊扮演,进⾏戏剧尝试。
4.拓展学⽣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语⾔⽂字训练。
教学难点:拓展学⽣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回顾复习,激趣导⼊1.同学们都被⼩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
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初读课⽂,学习⽣字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由朗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我变成了一棵树》精品说课稿2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
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播放音乐,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想变成一棵树》2.歌曲中我想变成什么?3.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4.板书课题,认识作家顾鹰.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课文一至四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2.全班交流,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①指名读,②文中“冒”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之精确.③再读,读出有意思④全班加动作齐读学习课文五至八自然段1.默读5-8自然段,画出“我”变成的这棵树的与众不同之处2.全班交流(1)第五自然段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③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想让树上长什么?(2)第六段①学习生字“状”认识偏旁“爿”字旁,并书写汉字②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③还会有什么形状?④学习文中的拟人句,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学会在习作中运用.(3)第七段树上都住了谁?有什么有趣的地方?(4)第八段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②找出连动词:“弯”“跳”“爬”并体会连动词的妙用. 学习十一至十三自然段(1)第十二自然段①妈妈把食物分给小动物们,说明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②小动物们怎么吃起了食物? 说说词语“津津有味”的意思③指导感情朗读④举例AABC式的词语(2) 第十三自然段①学习拟声词“咕噜噜......”并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声音的延长②读一读学习十五---十九自然段(1)师生分角色朗读这几自然段(2)体会语言描写的作用学习二十至二十三自然段(1)比较句子:“我真变成了一棵树”和“唉,变成了树真麻烦.”(2)学习对比写作方法的作用(3)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三、总结写法,拓展想象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
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观察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
2. 生字词: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朗读、书写、运用。
3. 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学会生字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运用。
4.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5. 分析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6.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2. 结构:课文主题、生字词、修辞手法、小组合作等。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精选5篇)三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写小作者为了逃避妈妈让她吃饭,而发挥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有趣奇特的树,表现出来作者的想象奇妙、有趣。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的体裁特点以及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本课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3、教学重点: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4、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二、说教法这篇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的教学思路是:复习导入→边读边想→重点感悟→探究问题→交流汇报→课堂总结→课堂练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思考回答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意识。
三、说学法在教学中,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对重点内容的学习中,读懂想象,学会想象,体会想象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地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拉近距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篇课文的生字词语呢?首先让我们来对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进行一个考察,看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边读边想,探究问题,启动思维,重点感悟。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
精彩片段《我变成了一棵树》片段:边读边想象,重点感悟师: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想象多么有趣,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师: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再来和大家交流。
生:“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师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你认为那些词句有趣?生: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趣了,一个人变成树的感受竟然是“痒痒的”。
生:“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生:从身上长出枝头的“我”和大家一样的感到好玩,感到惊奇,请读出这种感情。
学生读,评价读,指名读,齐读。
师:还有哪些句子很有趣?说出来大家交流。
生:“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师: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生:我想还有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形状的鸟窝。
师:还有哪些地方?接着说。
生:“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
”师:你认为这句话想象奇特的地方在哪里?生: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
更为生:神奇的还不止这个,最神奇的是,妈妈居然也来到了树上,还住在三角形的鸟窝里!师:谁来了?生:妈妈来了,还带来了好吃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而“我”——这棵大树,又是有何反应?生:“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师:为什么“我”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生:因为正是该吃饭的时候,我很饿了。
师:但是没有人理会“我”,没人会想到变成大树的我,还要和他们一样吃东西,以至于——生:我的口水流下来了。
师:从哪里看出来?生:“唉,变成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精美教案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1.会认“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3.指导学生借助关键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化后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
▶教学重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痒、鳄、零”;借助生字组词的方法,在语境中识记“希”;识记独体字“丁”;利用字形特点识记“肠”,月字旁说明与身体有关。
写字:按照结构特点来写字。
“状、狐、狸、巧、肠、继、续、抬、烦”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和占位;“零、克”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上下部分的松紧和占位;“麻”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独体字“丁”要写舒展。
重点指导“狐、狸”两字的书写,认识反犬旁。
2.朗读教学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进行人物语言的朗读,读出层次,借助语气词、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语言运用故事情节想象有趣,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想象: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先让学生说一说,再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中想象的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吗?(2)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他最擅长什么?(七十二变)(3)说说如果你拥有这个神奇的本领,你最想变成什么。
2.板书课文题目,猜测情节。
(1)教师板书:我变成了____________(2)补充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精品教案
17.我变成了一棵树自然段中,为什么有点儿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
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拓展点)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
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
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想象的趣味。
过程与方法:1.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重点难点1.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课文,它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
文章以一颗小树的视角,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世界,展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通过对小树生长过程的描绘,文章传递了生命的力量和环保意识,让读者在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小树生长的过程,感受生命的力量。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4. 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独特的想象力。
2. 难点:体会小树生长的过程,感受生命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性;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环保知识的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进而导入新课《我变成了一棵树》。
2. 阅读理解: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读后的感受,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文的情境中来。
通过扮演小树的角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树的生长过程和作者的想象力。
4. 环保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环保知识的讲座,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学到的环保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想象力的价值。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
6
5 说教学过程
①自由朗读第15—20自然段,试着填一填: 从大树嘴巴里流出来的水是什么呢?
小狐狸认为这是_______,小鳄鱼以为这是 ______,小白兔却说这是______,实际上 是_______。 ②分角色朗读第15—20自然段。
《我变成了一棵树》
1 说教材分析 2 说学情
3 说教学目标 4 说教法学法 5 说教学过程 6 说板书设计
1 说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第17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妈妈 叫“我”吃饭开头,引出“我”想变成一棵树 的奇特愿望,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我” 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课文想象大胆有趣, 紧扣单元主题“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 神奇”,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整个单元 板块都在为学生的习作铺路,聚焦表达方法的 学习,体会作者如何把想象内容写得有意思非
(2)过程与方法: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 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及有趣。(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
成什么及会发生6什么奇妙的事。(难点)
4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①朗读体会法:简化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从 而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与有趣。 ②启发想象法:有利于培养创新的思维,也有 利于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6
4 说教法学法
(2)说学法
①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 解主要内容。 ②勾画圈点法: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标 出关键词、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 良好阅读习惯。 ③品味联想法: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 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自己觉得想象特别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一、说教材。
《我变成了一棵树》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围绕想象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描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以后的情景:“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有各种形状的鸟窝”“水珠从我嘴巴里流出来”……十分有意思。
同时,文中也深深地透露着“爱”与“童心”。
“我”有一颗纯净的童心,所以变成树、还和好多动物交上了朋友,而妈妈到底是发现了“我”的秘密,令人感受到幸福的母子之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傍晚”“丁零”“秘密”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妙趣横生的情节。
3.在阅读中感受文中丰富而新奇的想象,并能仿照课文展开想
象,说说“我”想变成什么,发生了什么新趣的事。
重点:在阅读中感受文中丰富而新奇的想象。
难点: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说说“我”想变成什么,发生了什么新趣的事。
二、说学法。
三年级的学习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想象丰富,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尤其强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而本课想象新奇、有趣,更能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联想。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朗读感悟、思维启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加深对学生文本的理解。
除了“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读思议结合,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情语言,体验情感。
三、说教法。
1.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在上课开始,让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引发大家的疑问:“我”为什么会变成一棵树,“我”变成一棵树后会发生哪些事情?先让学生自由畅想、自由交流。
然后再导入课文:当“我”变成一颗小树之后,到底会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样引发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丁零、失望、继续、麻烦。
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
3.默读课文,感受想象。
围绕“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自行品悟、勾画相关语句,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
感悟想象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所以先将问题抛出,引导学习。
在交流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要尽量让学生从文本出发,读出自己的感受。
如:
(1)“我”变成了树就十分有意思:“我”心里想着变成树,结果立刻就有许多小树枝从“我”身上冒出来。
多有趣呀!
(2)“我”变成树后,树上长的不是各种果实,而是长满了鸟窝;更有意思的是,鸟窝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3)鸟窝一般是小鸟的家,但是“我”长出的鸟窝能住各种小动物,它们只需要轻轻一爬、一跳就住进了鸟窝,连“我”妈妈都可以来住,多么神奇。
(4)当“我”紧张得心嗵嗵跳时,“我”的鸟窝也会丁零丁零响。
(5)虽然“我”变成了小树,但是“我”的肚子还是跟以前一样会饿,也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6)小树也会流口水,并且小动物还以为是下雨呢。
……
4.再次朗读,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这篇课文不仅有新奇、有趣的想象,对“我”的心理描写也十分直白,充满了童真童趣。
那么怎么让学生感受这份童趣?关键点也是以问促思,以读识情。
让学生读,找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语句读一读,可以尝试批注。
如:
(1)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烦恼)
(2)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惊喜)
(3)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紧张)
(4)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高兴、失望)
从“我”的心理变化中,继而探讨重点问题:“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我”高兴是因为妈妈没有发现这棵树就是她的孩子,“我”失望也是因为妈妈没有发现这棵树是“我”,因为“我”觉得妈妈是最亲的人、最了解“我”的人,所以在心中暗暗期待她能发现“我”的秘密。
(5)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欣喜、得意)
5.朗读最后一段,感受韵味。
朗读最后一段: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让学生思考: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秘密的?妈妈为什么会知道“我”的秘密。
从而提示主题,感受浓浓的母子深情。
5.思绪飞扬,拓展想象。
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感受想象,进而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思维发散: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相信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思路已被打开,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进而再下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