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学习目标】1、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条件与危害。
2、掌握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学习难点】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二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三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________,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________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________。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________,________。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________地震,破坏力极大。
3、地震灾害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________有着密切的联系,________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4、地震灾害的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________。
总的来说,我国________地震活动比________弱。
二、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分布与危害:我国泥石流与滑坡________、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分布与________、________有着明显的关系。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我国地震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地形图、中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3.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2.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学习,加强尊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增强人们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提纲(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3.我国的地震分布(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我国泥石流频发的原因[来2.我国泥石流的分布3.我国滑坡频发的原因[来4.我国滑坡的分布四、教学建议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考虑到地质灾害种类多并且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建议本节讲3课时,“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用2课时。
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学习PPT教案
4.避震小常识
地震发生时,因“地”而宜,迅速做出“跑”或“躲”的避震抉择。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就地来避震,方法巧又好; 躲在小开间,安全又可靠。
坡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2014上海)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 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月份:7、8、9月。原因:该地地处 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 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 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 发一生批泥地石理流工灾作害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
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 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1) 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概率较
高?为什么?(4分)
(2)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6分)
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 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 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 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 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任答一点即可)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有关地震的概念
岩石圈
内力作用
内能释放
破裂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
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
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自主学习】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2.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分布西部东部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
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跟踪训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
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
教学设计1:1.2.2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课标要求: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四大圈层中的11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了解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通过分组讨论,进一步思考各种灾害的预防措施。
2.通过观看灾害影片片断,对多种灾害进行直观感受,形成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各种自然灾害,既看到不利的方面,也看到有利的方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五、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地震【教师总结】绝大部分地震都是构造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构造地震示意【合作探究】通过读图,了解以下基本概念:(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5
专题二:地质灾害之中国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特点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3、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4、以某地质灾害为例,提出相应防御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分析,归纳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区域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并提出防御措施;联系实际生活,把握地质灾害避险小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利用图表信息,分析问题;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重点】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2、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难点】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属于地质灾害专题学习的第三课时,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理,基本把握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危害,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并根据灾害的发生条件和原因,阐述灾害防御措施,聊聊日常生活避险。
【板书设计】专题二地质灾害二、中国地质灾害1、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地震:东部和西部板块交界处,西多东少滑坡、泥石流:地形阶梯交界处,中部季风气候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分析2、防御措施工程措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修筑护坡、固坡工程;保护植被,改善地表条件;完善排水工程建设非工程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减少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等3、防灾避险小知识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2019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地震、滑坡、泥石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一、地震灾害
、华北和⑥
规律: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⑦的分布
、暴雨
基础达标练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理解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北京时间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
截至10月8
69 229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
1 500.634 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 561.276 5
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一、选择题
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1~2.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
.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
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思考”教材P33。
最新同步教案:选修 中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准备《唐山大地震》、《舟曲泥石流》视频片断,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震级、伤亡人员、经济损失的统计图表、教材图2.7~图2.12、我国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结合教学进度制作多媒体课件。
3.从地震重烈度区占全国面积、重烈度区城市分布以及重烈度区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可知我国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探究二【探究点拨】
1.泥石流与滑坡的时间发布特点不同: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2.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 重灾区。
1.表现出对我国地震灾害强度大、破坏程度高的震惊心理,并积极探究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强度和破坏这么大。
2.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和课前预习,能够初步从地理位置、板块运动等方面初步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灾情的区域差异。
多媒体课件展示《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断,展示地震在我国的多发性以及带来的灾害。
第一层级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一【探究点拨】
1.地震的分布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是受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地震灾情大小除了受地震等级大小的影响外,还受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
教学建议
对于我国的地震灾害,重点是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学生从板块构造角度讲诉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以及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指导学生复习教材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和阅读教材的“日本的地震防灾计划”,让学生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图2.7和图2.8引导学生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中人口、经济、财产有什么不同,如有同级地震,灾情有什么不同。结合教材案例1与案例2,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抗震系数、人的防震意识等);结合教材图2.11,让学生分析出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说课讲解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20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
5级以上的地震约1200多次,平均每年14次 7级以上的地震80多次,平均每年1次 8级以上的地震9次,平均每10年1次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3、我国滑坡的分布
空间分布:
以大兴安岭、太 行山、巫山、雪 峰山为界
东部:稀疏 西部:密集
时间分布: 6-8月
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一)成因上的关联性
我国川、滇、黔地区
位于板块 交界处
地壳活 动强烈
多地震
断裂发 季风气候 滑坡、
育、岩
泥石流
石破碎 暴雨集中 多发
(二)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探究问题:
区藏②① 地、从我 质华板国 灾北块地 害和构震 的台造分 成湾角布 因四度的
个分特 多析点 发青
? ?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 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 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类型:
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冰川泥石流:102°E 以西的高原
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自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然 岩石 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条 件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人 为
植被破坏
条 件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4、泥石流分布地区
(完整word版)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教案
(完整word版)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教案2.3我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三河市第二中学景红梅【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所以在讲解中最好配以视频或图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滑坡和泥石流的控制因素【导入】设置情境,以身边的自然灾害为导入,提高学习欲望。
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地震或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吗?如果没有经历也没关系,老师希望你们一生平安幸福,远离任何灾害的伤害,当然也不要有遗憾,我们可以在地理课上共同来了解我们国家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讲授】用康定地震视频来让学生注意地震的相关知识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我们需要了解的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全在这段视频中,所以大家要仔细把握有关信息,然后我会请同学们回答你从这段视频中所了解的知识。
播放康定地震视频,展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及灾区的地形、人口密度、主要经济活动、受灾程度等相关信息。
视频主要内容如下:2022年11月24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8千米,震中距成都220公里。
由于地震灾区地处高寒山区和民族地区,是纯畜业乡,人口稀少,经济水平较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很少,灾区房屋损毁程度不严重。
高二地理《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表格式教案
高二地理《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表格式教案课题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探讨探究法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我国的地震灾难,二是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难。
教材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这三种灾难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灾难特点与成灾缘由;二讲我国时空的分布。
地质灾难的成因与分布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地质灾难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
特殊须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缘由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削减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解并描述。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与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难特殊是地质灾难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难的形成缘由、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学问缺乏系统性。
学法指导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互动实力和合作实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点和难点重点:1. 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 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难点:1. 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2. 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缘由。
三维目标学问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难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2.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难的形成缘由(产朝气制);1.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难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3.通过读地质灾难分布图,培育学生读图、析图获得信息的实力。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增加学生忧患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问题导入学生探讨发言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而产生驱动力并使学生参加到课堂学习中。
出示目标1.了解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难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2.学会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难的形成缘由(产朝气制)。
高中地理教案-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全国获奖
我国的地震灾害【教材分析】本节作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第二节,阐述了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
地震作为我国的第二大自然灾害,虽然没有洪涝和干旱常见,但造成的损失却不亚于洪涝和干旱。
而且地震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危害大。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章学习了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在对地震这种地质灾害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本节结构明确、主要阐述了三部分内容:一是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二是地震的成因,三是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学生对地震及地震带来的危害有了相对的了解,但还很不全面而且仅限于认识和能力水平。
而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不仅限于对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的学习,而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合作讨论,典型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深层次的地理问题,帮助他们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方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了解我国地震带的具体分布,掌握减震防灾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四川地震人员伤亡的报道》感受地震对我们的危害,并思考不同地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伤亡情况。
2、通过学生讨论、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沟通,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典型事例、和实际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地震带来的灾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地震灾害基本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2、通过地震频发原因的分析和地震带分布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及地震灾害频发的原因教学难点:我国地震带的分布【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我国的地震一、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1、分布范围广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二、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1、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2、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学案
大课堂 三核心 整体化 周循环 教学模式工具 高二地理设计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1页(共2页)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设计人:魏杰 审核人:魏杰 序号 005班级: 组名: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掌握我国地震灾害的成因与分布。
2. 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及时空分布。
2. 过程与方法. 自学辅导 小组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尊重自然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地震的成因与分布、 泥石流、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学习难点】地震的成因与分布、 泥石流、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问题发现我国的地震灾害1..特点____ _____ _______2.我国地震发生频率高的原因:①位于_______板块 _______ 板块和 _______板块的交汇处②地处_______地震带和 _______ 地震带之间。
3.地震带分布;①我国西部主要地震带有_______地震带、_______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阿尔泰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和红河地震带等。
②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为_______地震带,其次是_______地震带、郯城---庐江地震带、_______地震带、汾渭地震带、_______地震带和秦岭地震带。
总的来说,大陆东部东地震活动比西部_______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1. 形成原因:我国是一个多_______的国家,_______集中,_______覆盖率低,加之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
2. 泥石流的种类①_______泥石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在这些地区,干旱季节的_______提供了大量的_______,湿润季节的_______成为泥石流爆发的主要激发分子。
②_______泥石流:主要发生在102°E 以西的高原上。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讲 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讲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之小船创作一、地震1.地震的基本特点(1)分布范围广。
(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地震的成因(1)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地震的分布(1)我国的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
(2)总的来说,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二、泥石流灾害1.主要类型⎩⎪⎨⎪⎧ 暴雨泥石流:发生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东经102°以西的高 原上 2.形成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 暴雨决定性因素等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 积等3.分布界线界线以西 界线以东 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一线为界 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呈零星分布三、滑坡1.成因⎩⎪⎨⎪⎧ 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 以及外表形态等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主要外部因素、 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2.主要活动期:每年的6~8月。
3.分布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 差异 东西差异 东部 稀疏 西部 较为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省际差异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考点|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考点整合]1.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成因、特点与分布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特点分布地震灾害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分布不均,震中呈条带状分布。
西部主要的地震带有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和红河地震带,东部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郯城—庐江、河北平原、汾渭、燕山和秦岭地震带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山的地形、雨量集中、森林覆盖率低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范围广、危害大泥石流的分布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以西为主要发育区;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较为密集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的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岳阳市十四中学秦为胜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5学时数: 1.5课时二、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与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知识缺乏系统性。
2、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材分析: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从课时容量考虑,我们选择讲述地震、火山(本课增加)、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
教材对这三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灾害特点与成灾原因;二讲我国时空的分布,三讲通过阅读教材介绍其危害及预防,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分布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件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
这段内容在选修五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虽然没有,但适当讲解有助于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本课件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
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
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由地震诱发的其他灾害,不局限于地质灾害,这更说明了灾害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
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
现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或诱发地质灾害的事件越来越多。
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3、关于四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法建议: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四类地质灾害。
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这几类灾害现象,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
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各类灾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些灾害在空间的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为什么那些地区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质灾害大部分都不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而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是无法回避的。
但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些灾害的研究,并积极防御,减少由于人为原因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介绍火山喷发产生的灾害时,应该引导学生从正负两方面来考虑。
即火山是强烈地质作用的表现,火山既摧毁了旧的土地,也创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动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内部运动规律的窗口。
许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独特的旅游景点。
4、课件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课件采用Powerpoint进行制作,内部分成四大板块:地震板块、火山板块、泥石流板块、滑坡板块;每一个板块均包含一个视频,主要知识介绍和相应例题,通过第一页的入口超接链四大板块,四个视频文件内容是:地震介绍、夏威夷火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滑坡预防。
此外,还有一个防震小游戏。
该课件介绍四种地质灾害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还通过小游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防震避灾,进行防灾减灾等相关知识教育,同时配有近年高考题,各地月考题进行知识的检测,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不失为一个进行地质灾害教育的良好课件。
三、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四、教学重点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五、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与投影仪、【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
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火山、泥石流与滑坡(板书)一、我国主要地质灾害(板书)(一).我国的地震灾害(板书)(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地震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2)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3)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教师补充)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从图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
1、地震分类与分布:按成因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三类按震源深浅分:浅源地震(0~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60千米)我国常见的是构造地震,浅源地震。
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是主要的地震带。
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并易引发火灾、海啸、滑坡、饥荒、瘟疫等其他灾害。
2、地震的震级与烈度:(联系汶川地震)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
烈度是表示地面和建筑物等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烈度。
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给学生作解释,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离,震区地质构造、建筑物的抗震度、防震意识等,两者关系: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
3、世界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让学生观察世界地震、火山的分布图,总结地震分布规律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也就是地壳较活跃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和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引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之国。
4、我国是一个多地震之国,看图总结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介绍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相关情况,地震,特别是震级较高的(一般达6级以上)大地震,其破坏程度是很大的1976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使整个唐山市变为一片废墟。
总结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5、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习题精练:见课件略最后防震常识小游戏,试试看你的选择是否正确?(二)、我国的火山(板书)(承转)下面我们继续观看录像,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播放夏威夷火山爆发的录像片)(教师板书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1)火山是如何喷发的?(2)火山分为哪几类?(3)火山的分布与地震有何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地下深处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的现象。
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带来有毒气体、熔岩流、火山灰、泥石流等危害。
火山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一致。
我国活火山很少,主要在台湾、新疆及云南等地,著名的休眠火山有五大连池、白头山天池等。
火山的分布与地震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也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
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像日本、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就多火山、地震。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但火山大多是死火山,只有少数活火山,如台湾的七星屯火山。
火山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图4.27所示。
又如,1987年1月,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爆发,烟柱高达4000多米,火山灰飘落在危地马拉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大量牲畜死亡,无数咖啡园和房屋被毁。
据统计,在过去2000多年中,全世界已有100多万人死于火山爆发之中。
习题精练:见课件略(承转)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
(三)、我国的泥石流灾害(板书)(播放录像)“甘肃舟曲泥石流”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泥石流?(2)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3)泥石流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1、泥石流定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多发生在多暴雨的山区。
由于地表层岩石松散、土质疏松,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在多暴雨的季节,就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2.泥石流的分类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冰川泥石流,暴雨泥石流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东经1020以西的高原上3.泥石流的成因:学生总结泥石流发生山区在地形、岩石、植被、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条件是什么?(1)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2)人为因素如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扩大和加快了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发生区可分哪三个部分?各部分地形有何特点?上游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地形。
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峡谷。
下游堆积区:地形多为平坦开阔的山前平原。
4.泥石流的分布【点拨】界线: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该线以东的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总结】泥石流的分布和我国的地形有密切关系,从分布图上还可以看出,泥石流的分布区也是暴雨频发的地区,当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泥石流的形成水源是冰川融化。
习题精练:见课件略(四).我国的滑坡灾害(板书)(播放录像)“滑坡前兆”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滑坡?(2) 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滑坡有什么危害?(3)说出我国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