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考试重点综述
生态公益林造林技术综述
生态公益林造林技术综述黄礼祥生态公益林造林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基础,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笔者长期以来都在林业一线从事营林工作,特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对生态公益林的造林技术进行总结。
1、林地清理造林前应进行林地清理,目的是方便整地挖穴及为所造幼树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
林地清理方式常用几种。
一是采用带状清理方法,清理的杂、灌、草宜采用带状或块状堆沤,以增加土壤的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一般实行局部清理,按行距要求铲垂直带或沿等高线铲水平带,带宽1m-2.0m为宜,先将带内的灌、草、藤、针叶树等劈落并清理到带与带之间的空地,然后过铲,将草头、剩余物铲净。
采用林地带状清理的,应与等高线平行,带宽以1.5为宜。
采用小块状清理宜控制在2平方米左右。
二是采用免耕法。
根据需要在造林前进行一次全面林地的化学除草作业,作业中应用灭生性传导型除草剂,并适当添加腐烂剂,以加速植被的分解。
无论哪种清理方式,林地清理过程中要有选择性地注意保护林地中原生的乡土乔灌木幼树幼苗。
2、整地整地一般以穴垦为主,必要时也可采用带垦。
一般按照设计的株行水平距进行。
植穴整地应采用明穴方式,并且宜于造林前一年冬季完成,以让穴土有一段风化、熟化时间,有利于清除土壤中的病虫害和提高土壤肥力。
若采用带垦,以水平带为主,带宽应60 cm以上,并在所垦的带内按株距挖明穴。
一般为:(1)明穴:按株行距要求垦穴,植穴规格一般采用50×50×40cm或40×40×40cm,但不能小于40×40×40cm。
先将穴内土挖起堆放在穴旁边,风化一段时间后再回土;回土时先在穴左、右、上三方各铲67cm,将腐殖质和肥沃表土填入穴内,再回心土,回土高出穴面10cm;回土时应注意一边填土一边打碎土块,捡净石块、树根、草头等妨碍植树的杂物。
(2)暗穴:按株行距要求垦穴,长宽深一般为67×50×27cm,穴唇“鸦鹊口”,穴内土碎,石块、树根、草头捡净,穴面反倾斜。
森林培育学 复习考点
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研究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综合,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在某立地上,凡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合。
立地指数:指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平均高。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分类:将生态学上相似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叫立地类型。
主导因子:对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林业区划:按照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对林业生产进行的地域划分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3/2幂法则:密度与单株材积生长的效益,可以用一定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即密度竞争效应幂乘式:V=KN-a,当N趋于最大密度时,a接近于1.5,则V=KN-3/2,称之为3/2幂法则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合理群体结构:就是说这种群体结构能使个体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并使整个林分获得最高产量,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种植点的配置: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密集形成一个植生组,间距小,而群与群之间的距离很大。
绝对生长速率:单位时间内,林木在重量、体积和高度等方面的绝对增加量。
相对生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重量或体积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个体生长: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的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
小结(2-5章)名词解释: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的关键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时,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概念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适合度:是衡量一个个体存活和繁殖成功机会大小的尺度和指标。
基因型:是个体的遗传组成。
表型:是各个有机体,它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生态幅:生物对一种环境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称为生态幅。
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生活在相同环境中,受到某种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的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趋异适应(生态型):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期生活,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方式,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成为光合有效辐射。
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当光合产物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光周期:每天光照与黑夜交替称为一个光周期。
光周期的类型:长日照植物:较长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的植物,日照短于一定长度则不能开花或推迟开花。
又称为短夜植物。
短日照植物:较短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的植物,日照超过一定长度便不能开花或推迟开花。
又称为长夜植物。
中日照植物:花芽形成需要中等日照的植物。
日中性植物:完成开花和其他生命史阶段与日照长度无关的植物。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答案 (2)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2、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4、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5、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区域性强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生态公益林指防护林、特用林。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经济学原则、生态学原则、林学原则、可行性原则。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5、行状配置有长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品字形配置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有利(互助、促进)、有害(竞争、抑制)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等。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村旁、宅旁、水旁。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据树种特性确定、据立地条件确定、据经营条件确定、据经济条件确定。
10、水平结构主要由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d. 。
a. 降水量b. 土壤理化性质c. 地质地貌d. 地形2、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d. 。
林业工程师考试复习资料专业3森林营造
第三章森林营造1、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叫人工林,;在各种林地上用人工恢复森林叫人工更新;凡是人工造林或是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统称为人工林,2、造林的特点:1造林地域广阔,立地条件多样,;2林木需要长期管护;3需要在群体状态中培育林木;4林木生长与环境关系密切;5采伐与更新有机联系。
3、森林立地主要是研究森林立地因子,分类和评价内容,它是实现科学育林十分重要的应用基础。
4、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5、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即是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其高低与具体树种关联。
6、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7、立地分类与立地类型:立地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
广义来说,立地分类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8、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剌断或预测,其目的地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能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9、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10、森林立地因子三大类: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壤;森林植被因子主要指植物的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等。
11、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水热条件,即被告定义为区域气候的太阳辐射和降水12、地形因子: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
13、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14、土壤因子特性:1不直接作用于林木生长的因子,但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具有控制作用;2与林木生均有高度相关性;3比较容易测定;4综合性强,它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二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二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营造技术: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
3、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4、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5、幼林抚育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研究比较成熟的专著是1989年詹昭宁为首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和1990年 张万儒和蒋有绪为首《中国森林立地》。
2、用材林树种选择要具有的性质是 速生 、 丰产 、 优质 。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 、 生态学原则 、 林学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4、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5、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6、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7、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 、 据树种特性确定 、 据立地条件确定 、据经营条件确定 、 据经济条件确定 。
8、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 等级性 。
9、在山地容易施工,保持水土效果好的配置方式是 品字形配置 。
10、裸根苗的栽植方法有 穴植法 、 小坑靠壁栽植 、 缝植法 。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水源涵养林属 b 。
林业工程师专业复习资料-森林营造
重庆市林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专业知识部分第四章森林营造第四章森林营造第一节造林概述1. 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
(从无到有)2. 人工更新:在各种森林迹地上用人工的方法恢复森林。
(从少到多)3. 造林: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以及对某些低价值林分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进行改造的措施都属于造林的范畴。
4. 森林分类:人工林、天然林。
第二节森林立地1.森林立地:主要是研究森林立地条件、立地分类、立地质量评价等内容,是实现科学育林的技术基础。
(1)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其高低与具体树种相关联。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3)立地分类和立地类型:每一立地有其自身的特性,大面积的造林并非存在充分一致的立地条件。
狭义上,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元称为立地类型(又称植物条件类型)。
(4)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5)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2. 森林立地因子:在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时,主要包括三大类:(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水文因子;(2)森林植被因子;(3)人为活动因子。
3.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对林木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1)主导因子的确定: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是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光、热、水、养、气)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程度最大的环境因子;二是找出处于极端状态,有可能成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那些环境因子。
(2)分析主导因子需要注意:一是避免只凭主观分析,需要客观调查分析总结;二是主导因子的地位离不开它所处的具体场合,场合改变,主要因子也会变化。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
2、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4、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5、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 、 实践性强 、 专业性强 、 区域性强 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特用林 。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 、 生态学原则 、 林学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 大 、直径生长越 小 。
5、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有利(互助、促进) 、 有害(竞争、抑制) 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星状混交等 。
8、四旁地指的是 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 、 据树种特性确定 、 据立地条件确定 、 据经营条件确定 、 据经济条件确定 。
10、水平结构主要由 造林密度 、 种植点配置 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 等级性 。
森林营造技术考试重点综述
1、森林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2、造林是在造林地上新建或育苗森林的生产活动。
3、人工造林是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人工更新是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林是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4、人工林的种类:(1)防护林;(2 )用材林;( 3)经济林;(4)薪炭林;( 5)特种用途林。
5、防护林可细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用防护林、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海防林、环境保护林等。
6、经济林:经济林是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的林木及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8、影响我国森林现实生产力偏低的原因:(1)气候;(2)土壤;(3)不适地适树;(4)人工林年龄偏低;(5)培育管理措施。
9、某林场计划明年造油茶林60 公顷,采用正三角形配置,株与株之间相距 3 米,需培育多少合格苗?解:正三角形植苗株数=造林地面积×1.155株距 2=60×10000×1.1553×3=77000 株10、营造混交林有何意义(优势)(1)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单位面积产量高,不同林学特征的树种适当混交,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2)更好地维持和提高地力:经营针叶树纯林,造成林地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土壤结构变差,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性下降,养分含量减少,而且经营代数越多,状况越差。
(3)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当前生态效益已成为森林的主要功能,而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更为显著。
(4)抗各种灾害能力强: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系统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利于各种动物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有众多的物种相互制约,因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大发生。
森林建筑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森林建筑的定义及特点森林建筑(Forest architecture)是一种结合自然环境、生态与建筑的创新设计理念。
它起源于对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需求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其核心理念是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森林建筑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在森林中建造的建筑、以森林为设计灵感的建筑、以及用森林材料建造的建筑。
森林建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1. 生态与环保:森林建筑注重环保理念,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采用生态材料、节能技术,最大程度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2. 与自然融合:森林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设计、材料和建筑结构等方面实现与自然的融合,创造舒适的自然居住环境。
3. 可持续发展:森林建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利用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健康与舒适:森林建筑强调建筑内部的健康环境和舒适度,通过自然采光、通风、绿色植物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二、森林建筑的设计原则1. 自然环境融合:森林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尊重自然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以便更好地融入周围的自然景观。
2. 生态材料应用:在森林建筑的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天然环保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竹材、再生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节能减排:在森林建筑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减排等环保要素,采取合理的建筑结构和设备布局,减少能源消耗。
4. 自然通风采光:森林建筑的设计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光照充足,减少对空调和人造照明灯的使用。
5. 绿色植物的应用:在森林建筑的设计中应合理布置绿地、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室内绿植等,以改善室内外环境。
6. 节水利用:在森林建筑的设计中应考虑合理利用雨水、灰水回收等技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7. 可持续发展:森林建筑应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建筑设计、施工、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答:
合理密度指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首先可据林种(经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条件、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和确定造林密度,在初植密度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林分生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抚育措施科学调节各生长发育阶段的林分密度,使林分始终有一个合理密度,确保单株个体生长发育健壮,而群体数量最大。
12、以实训为例,说明划分森林立地类型及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步骤。
答:
⑴应做好划分森林立地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业务培训、人员组织、工具材料准备、资料收集、踏查调查地等);⑵进行外业调查工作:
调查小班的土壤、植被、地貌各项因子,其中应重点调查土壤各因子;⑶进行内业统计整理:
整理汇总各类外业资料、数据,并根据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标准划分小班立地类型;⑷据小班立地类型和立地质量等级表评价小班立地质量等级。
20、如何评定造林质量?
答:
评定造林质量应据造林检查验收所调查的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施工质量、未成林健康质量、混交林比例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据人工造林评定指标评定造林合格面积和合格率,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并据评定结果提出造林整改措施,及时进行造林整改。
21、适地适树的方法步骤?
了解造林地特性;了解造林树种特性;分析地树关系,确定适生树种;确定适地适树方案
答:
适地适树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三条:
(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即根据某种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如在干旱地选择耐旱树种;或者是确定了某一个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如给喜水肥的树种选水肥条件好的造林地。
(2)改树适地: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十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十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3、树种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范围。
4、幼林抚育管理:在幼林郁闭之前,对林地及林木进行的各项管理措施。
5、工程造林:指的是把普通的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规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植树造林。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
2、成材的数量指标有 平均材积生长量 和 某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 。
3、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 、 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
4、《中国森林立地分类》提出的立地分类系统有 立地区域 、 立地区 、立地亚区 、 立地类型小区 、 立地类型组 和立地类型 。
5、确定造林密度应综合考虑 树种特性 、 经营目的 、 立地条件 、 造林技术 和 经济因素 等因素。
6、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要求: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宜 、 根土密接 。
7、山地带状整地的方法包括 水平阶 、 水平沟 、 水平带状 、 反坡梯田、撩壕整地。
8、幼林生物灾害控制,必须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 , 综合治理 ”的方针。
9、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点 复合性 、 系统性 、 集约性 、 等级性 。
10、造林规划设计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顺序可分为 造林规划 、 造林调查设计 及造林作业 (施工)设计,。
11、速生丰产林的两项重要指标是 时间指标 、 产量指标 。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护路林是 A 。
A .防护林 B. 特种用途林C. 用材林 D. 经济林2、灌木地是指造林地上灌木的覆盖度占总盖度的 D %以上的荒山坡地。
森林种植技术员考试参考资料
森林种植技术员考试参考资料
一、考试大纲
1.1 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森林种植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确保森林种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2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森林植被知识、森林种植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1.3 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笔试占总分的60%,实际操作占总分的40%。
二、复习指南
2.1 复习重点
考生应重点复习森林植被的分类、生长特性、种植环境的选择、种子处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可持
续发展等内容。
2.2 复习建议
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 深入理解森林植被的生长特性和种植技术,掌握不同树种的
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习森林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了解最新的防治技术和
研究成果。
4. 关注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家相关
政策法规。
三、考试注意事项
1. 考生需携带身份证、准考证参加考试。
2. 笔试部分请按照题目要求答题,注意审题,避免失分。
3. 实际操作部分,考生需按照要求完成种植、防治等操作,确保操作规范,达到考核标准。
4. 考试过程中,考生需遵守考场纪律,严禁作弊。
四、参考资料
以下资料可供考生参考:
1. 《森林植被学》
2. 《森林种植技术》
3. 《森林病虫害防治》
4. 《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一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0%1、立地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2、林种:据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不同而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种类称之。
3、合理密度:合理密度是一个最适密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林分群体结构合理,净第一性生产量最大,林木个体健壮,生长稳定,干形良好。
4、植苗造林:也称植树造林或栽植造林,即将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使其生长成林的方法。
5、幼林抚育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二、填空题20%(每空0.5分)1、森林立地的物理环境因子是 气候 、 地形 、 土壤 、 水文 。
2、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依据 环境条件 、 植被条件 、 林木生长状况 。
3、树种选择的基础是 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特性 、 林学特性 。
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 成活 、 成林 、 发挥一定的防护效益 、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5、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在量上通常可用__立地指数_和 _单位面积蓄积量__来衡量,在质上要求_成活__ , _成林__ ,具有一定的效益__ 和 _具有一定稳定性___。
6、林分结构包括 组成结构 、 水平结构 、 垂直结构 、 年龄结构 。
7、混交林中种间关系随 时间 、 立地 、 混交技术等 而发展变化。
8、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 割除清理 、 烧除清理 、 堆积清理 、 化学清理 。
9、马尾松植苗造林要求 根系舒展 、 深浅适度、 敲紧打实 、 方向正确 。
10、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 41-80% 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不足 40% 时重造。
11、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 三不伤 、 二净 、 一培土 。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 1、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主要树种是 b 。
a.树冠大 b.抗风能力强 c.根蘖能力强 d.材质好 2、下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属于有利的是 b 。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七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七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营造技术: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林种:据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不同而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种类称之。
3、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4、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5、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
广义地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
二、填空题20%(每空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 综合性强 、实践性强 、 专业性强 、区域性强 的特点。
2、林业两大体系指 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
3、树种选择的基础是 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特性 、 林学特性 。
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成活 、 成林 、 发挥一定的防护效益 、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7、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8、四旁地指的是 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9、杉木植苗造林要求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度 、 根土密接 、 不反山 。
10、常见的造林地清理的方式有 全面清理 、 带状清理 、 块状清理 。
辽东山区红松营造技术要点
园艺园林 452023.5辽东山区红松营造技术要点赵胜明(凤城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边沟林场,辽宁 凤城 118100)红松这一树种不仅材质优良,还具有非常多的用途。
由于红松具有非常多的特点,在我国属于较为稀罕而且非常珍贵的树种,其中它的最主要的特点为材质轻软,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本文重点分析辽东山区红松营造技术要点,使其能更好地指导该地区营造红松林。
1 合理选择造林地不管是红松自身的苗木品种还是红松生长的外界环境条件,营造红松速生产林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果不具备外界环境条件,虽然是良种状苗,也能够进行造林,但难以实现速生丰产。
基于此,应按照适地适树这一原则,合理地选择造林地,并注重红松生长,在这基础之上结合土壤和地形等。
红松造林地应把山坡地选择好,所选择的还应是排水良好的。
坡地应以缓坡最佳。
如果有的地方排水良好,在进行造林完以后,很有可能受相关因素的影响,还会关系到林木生长。
在选择造林地的过程中,可参考植被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为这具有指示的作用。
2 整地在进行红松造林中,整地是最主要的工序之一。
整地还起着非常的作用,不仅能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改良,还能调整土壤水分的状况,实现杂草控制,使得幼树的生长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
为更好地整地,在具体整地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不松土整地。
这种整地适用于保水性非常强和杂草比较少的地段。
也就是在造林的前期,对于粗腐殖质只是需要按带状将其去除,不用进行松动土层,做到随整随造。
其次,块状整地。
在土壤较为干燥,具体整地的过程中,应注重块状整地方法的应用。
先把草皮挖去,打碎土块,而且不管是树根杂物,还是石块杂物,应将其清除好,当整地完之后,不能够进行穴面低洼。
再次,带状整地。
在杂草比较多,土壤黏重,具有火烧迹地应注重对带状整地方法的应用,而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最好沿着高线这一方向。
3 造林方式和方法当前,全面造林和局部造林已经成为红松造林最重要的方式。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六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六答案一、名词解释:10%1、防护林:以发挥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2、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
或森林立地生产力的高低。
3、工程造林:指的是把普通的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规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植树造林。
4、人工林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5、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二、填空题20%(每空0.5分)1、造林地类型有荒山荒地 、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和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四大类。
2、适地适树的途径有 选树适地、 选地适树 、 改树适地 、 改地适树 。
3、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在量上通常可用__立地指数_和 _平均材积生长量 来衡量,在质上要求__成活 , _成林_ ,_成材_ 和 _具有一定稳定性__.4、混交林的类型有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和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四种。
5、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 单轴散生型 、 合轴丛生型 、 混生型 等三种类型.6、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要求是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度 、 根土密接 、 方向正确 。
7、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___30%____(不含)以下时,综合造林合格率为零.8、马尾松植苗造林要求 根系舒展 、 深浅适度、 敲紧打实 、 方向正确 。
9、常见的造林地清理的方式有 全面清理 、 带状清理 、 块状清理 。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答:
马尾松在立春前后气温达12℃左右时开始萌发,高径生长始于3月上旬,因此宜适时早栽。适时早栽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能抗旱等优点。一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马尾松一锄法造林应做到“一锄、二插、三打紧”,即穴缝应挖得够深,确保根系舒展,插苗木时应使苗木深度比原土印深1~3厘米,做到深浅适度,种好苗后应压紧缝壁,敲紧打实,做到根土密接。
这时气温回升,土温增高,土壤湿润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期长。
(2)种子生理:
早春苗木地上部分还未生长,而根系已开始活动,所以早栽的苗木早扎根后发芽,蒸腾小,易成活。所以说春季是最佳造林季节,而春季造林为了延长植物生长期,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强其生长势,宜早春造林。
11、分析怎样科学选择马尾松造林地?5%
问答题参考答案
1、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答: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等,其中植被因子途径可以林木生长效果的地位级、地位指数,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植被演替等进行划分;环境因子途径则以气候与林木生长、地形与林木生长、土壤与林木生长等方面进行划分;综合多因子途径则综合环境条件、植被条件和林木生长状况等多因子为依据,对立地条件进行分类,如詹昭宁等人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17、营造林工程监理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8、简述以主导因子法怎样正确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答:
对林木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的立地因子为主导因子,利用主导因子法划分立地类型首先应进行外业调查,根据地形变化、地类和一定的面积划分林班和小班,在每一个小班中开展土壤、植被和地形调查,摸清其性状;其次逐个分析海拔高度、坡向、坡形、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等立地因子与生活因子的关系,找出对生活因子影响面广、作用大、本身差别也大的主导因子;最后据调查结果和选出的主导因子,将系统各级的主导因子进行分级,再组合起来,划分出立地类型。立地类型名称通常根据系统各级中所依据的主导因子连接起来+土壤种类来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森林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2、造林是在造林地上新建或育苗森林的生产活动。
3、人工造林是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人工更新是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林是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4、人工林的种类:(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5、防护林可细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用防护林、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海防林、环境保护林等。
6、经济林:经济林是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的林木及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8、影响我国森林现实生产力偏低的原因:(1)气候;(2)土壤;(3)不适地适树;(4)人工林年龄偏低;(5)培育管理措施。
9、某林场计划明年造油茶林60公顷,采用正三角形配置,株与株之间相距3米,需培育多少合格苗?解:正三角形植苗株数 = 造林地面积 株距2= 60×100003×3=77000株10、营造混交林有何意义(优势)(1)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单位面积产量高,不同林学特征的树种适当混交,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1.155×1.155(2)更好地维持和提高地力:经营针叶树纯林,造成林地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土壤结构变差,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性下降,养分含量减少,而且经营代数越多,状况越差。
(3)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当前生态效益已成为森林的主要功能,而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更为显著。
(4)抗各种灾害能力强: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系统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利于各种动物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有众多的物种相互制约,因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大发生。
(5)提高造林成效:由于混交林树种之间的相互辅佐和防护作用,一些营造纯林生长差的树种通过混交能获得成功。
11、造林地种类有哪四类?简述每一类的特点。
(1)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森林植被在多年前遭破坏,已被荒山植被更替,土壤失去了森林土壤的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的造林地称荒山荒地。
根据植被的不同荒山荒地又可划分为草坡、灌丛地、竹从地和荒地。
(2)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
①农耕地:农耕地是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农间作地的造林地。
农耕地一般平坦、裸露、土厚、条件较好。
但农耕地耕作层下往往存在较为坚实的犁底层,对林木根系的生长不利,如不采取适当措施,易使林木形成浅根系,容易发病及风倒。
造林时最好采用深耕及大穴深耕。
②四旁地:四旁是指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
③撂荒地:指停止农业用地一定时期的土地。
一般植被稀少,草根盘结度不大,有水土流失现象。
撂荒多年的造林地,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大,与荒山荒地相接近,但造林的条件较好。
(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①采伐迹地:指采伐森林(指皆伐)后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光照充足,土壤中腐殖质较厚,疏松湿润,原有林下植被衰退,而且喜光杂草尚未侵入,此时人工更新条件好,应当争取时间及时清理林地。
火烧迹地:它是森林被火烧后的林地。
与采伐迹地相比,火烧迹地上往往有较多的站杆、倒木需要进行清理。
(4)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这类造林地共同的特点是造林地上已长有树木,但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或树已衰老,需要补充或更替造林。
12、造林地的立地因子(1)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2)地形、海拔、坡向(阳坡→西坡、南坡、西南坡;阴坡→北坡、西北坡、东坡、东南坡、东北坡)、坡形、坡位、坡度、小地形等;(3)土壤(土壤剖面调查、深> 1m):土壤种类、土层厚度。
腐殖质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各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
(4)生物:植物群落名称、结构、盖度及其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分布状况、病虫、兽害的状况、有益动物及微生物的存在状况等。
(5)水纹: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有无季节性积水及持续期、地表水侧方侵蚀状况、被水淹没的可能性,持续期和季节。
(6)人为活动:土地利用的历史及现状,各项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13、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一般是地形和土壤,以植被作为参考。
14、用主导因子法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容易表达和掌握、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广泛。
15、造林地种类:(1)荒山荒地;(2)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4)以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
16、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
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17、适地适树的途径:(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2)改树适地;(3)改地适树。
三者的关系: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是基础,改树适地、改地适树是补充,只有在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的基础上,辅以改树适地或改地适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8、人工林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类。
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决定林分水平结构,树种组成和年龄决定林分垂直结构。
19、纯林: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80%(不含80)以上的森林称为纯林。
2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80)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21、混交林的特点混交林的优势:(1)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2)更好的维持和提高地力;(3)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4)抗各种灾害能力强;(5)提高造林成效。
混交林的局限性:(1)造林技术复杂;(2)要求立地条件较好。
22、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1)树种特性;(2)经营目的;(3)立地条件;(4)造林技术;(5)经济因素。
立地条件好造林稀,立地条件差造林密。
23、混交类型:乔木混交、主伴混交、乔灌混交、综合性混交。
(p40—p43)24、混交方法: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行带混交、块状混交、植生组混交。
25、造林地清理的方式:全面清理(割除、火烧以及化学方法);块状清理(割除和化学方法);带状清理(割除和化学方法)。
26、造林地清理方法:割除清理法、火烧清理法、堆积清理法、化学药剂清理法。
27、按造林时间确定整地季节:(1)随整随造:用于土壤肥沃的熟土地;风蚀严重的沙地;土壤湿润的采伐迹地。
(2)提前整地:合理安排劳力,一般提前一到两个季节或3个月至一年。
28、局部造林整地:环山水平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反坡梯田整地;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
(p59—p61)29、植树造林适用条件:不挑树种,不挑立地条件。
(1)干旱的盐碱地;(2)干旱和水土流水严重的造林地;(3)极易滋生杂草的造林地;(4)容易发生冻拔害的造林地;(5)鸟兽危害严重,播种造林受限制的地区;(6)种子来源困难,价格昂贵的树种。
30、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是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
31、植苗造林季节选择:春季造林、雨季造林、秋季造林、冬季造林。
(p66)32、穴植法(p68)(1)操作过程:划线定点→开穴→植苗(2)技术要求:根系舒展、深浅适宜、根土密接33、播种造林适宜条件:挑树种,挑立地条件。
(1)大粒种子的树种,或者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的树种;(2)种子来源丰富,价格较低的树种,幼苗生长快而且适应性能力强的树种;(3)立地条件较好,土壤湿润疏松,杂草不过于繁茂的造林地以及土层薄,岩石多或高山陡坡采用植苗造林有困难的地区;(4)鸟兽危害不严重或虽较严重,但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的造林地;(5)适宜边远而且人烟稀少,造林地面积大的地区(适宜飞机播种造林)。
34、播种造林技术要点(1)覆土厚度:覆土厚度随种子粒径大小、播种季节、以及土壤质地和湿度的不同而异。
大粒种子覆土可为5—8cm;中粒种子2—5cm;小粒种子1—2cm。
秋播,土质黏重、土壤湿度较大,覆土厚度应稍大;反之,则宜稍小。
一般覆土厚度以大体上相当于种子短径的2—3倍为宜。
(2)放置方式:一般认为核桃、核桃楸等应使缝合线垂直于地面;而栎类、板栗等则可以横放使之平行于地面。
覆土后须轻轻镇压。
(3)播种均匀,防治重播或漏播。
35、飞机播种造林的意义:飞机播种造林,简称为飞播造林或飞播,是利用飞机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的播种方法。
飞机播种具有活动范围大,造林速度快,投资少,成本低,节省劳力,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
36、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如枝、干、根、地下茎等)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在造林地上进行的造林方法。
37、分殖造林因所用的营养器官和栽植方法不同而分为插条(干)造林、埋条(干)造林、分根造林、分蘖造林及地下茎造林等多种方法。
38、大树:胸径在15cn—20cm以上,或树高4m—6m以上,或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木。
(大树一般是指胸径在20cm以上的落叶乔木,和胸径在15cm 以上的常绿乔木)。
39、确定挖掘大树土球的范围:土球直径为大树胸径的7—10倍,土球的厚度为直径的2/3,一般以根系密集层以下为主。
40、幼苗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和幼林管理。
41、幼苗管理修枝作用:(1)增强幼树树势,特别是促进树高生长旺盛,增加主干高度和通直度,减少节疤,提高干材质量;(2)培养良好的冠形,使粗大侧枝分布均匀,形成主次分明的枝序;(3)对减少病虫害及火灾的发生也有重要的作用,并可满足一些地区对薪材的需要。
42、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顺序可分为三个逐级控制而又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造林规划、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
在这三项工作中,造林调查设计是最艰巨、最重要的工作。
43、造林规划的内容以造林和现有林经营有关的林业项目为主,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林中树种规划,现有林经营规划,必要时可包括与造林有关的其他专项规划。
44、速生丰产林的标准,培育用材林总的目标是速生、丰产和优质。
(1)速生是缩短培育规定材种的年限。
(2)丰产指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木材蓄积量和生长量。
(3)优质主要对干形(通直度,尖削度),节疤(数量、大小)及材性等方面的要求。
45、农田防护林林带结构以及适用条件:(1)紧密结构:不利于保护农田,但可在牧场周围设置,也可做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