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困境及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困境及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人群,其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
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们可能面临着信息泛滥、网络依赖、虚拟空间中的匿名性等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对其网络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加以解决。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困境1.信息泛滥导致认知混乱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泛滥给大学生的认知带来了混乱,他们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盲目相信网络上的言论,并且缺乏对信息的批判性思维。
这使得他们在网络中容易受到谣言和不良信息的影响,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辨析和抵制。
2.网络依赖导致沉迷成瘾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导致了网络沉迷成瘾的问题。
他们整天深陷于虚拟世界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交往,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这种沉迷成瘾的现象,往往是源于缺乏网络道德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3.匿名性导致缺乏责任感在虚拟空间中,大学生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匿名的形式进行言论和行为。
这种匿名性使得他们在网络中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甚至做出了一些违背伦理和法律的行为,如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
二、对策研究1.建立网络道德教育课程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困境,应当从教育入手,建立起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通过这样的课程,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网络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抵制网络诈骗和谣言,如何维护网络环境等。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宣传除了课程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网络道德教育宣传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比如举办网络道德主题讲座、举办网络道德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网络道德素质。
3.加强网络依赖问题的治理针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问题,学校和家庭应当联合起来,共同加强对大学生的关爱和引导。
可以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团队,对那些有网络依赖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摆脱网络沉迷成瘾的问题。
在学校中阻断'不良信息扩散'的工作方针
在学校中阻断'不良信息扩散'的工作方针
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在学校中阻断不良信息的扩散,并保护学生免受负面影响。
通过采取简单策略,我们将确保决策独立,并避免法律复杂性的干扰。
工作方针
1. 制定明确的政策: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明确禁止传播不良信息,并明确规定违反政策的后果。
2.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应定期组织关于不良信息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3. 建立举报机制:学校应建立一个匿名举报机制,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积极举报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
4. 监控网络活动:学校应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定期检查学生在校内网络平台上的活动,及时发现并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
5.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
在网络上的行为,及时沟通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6. 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受到不良信
息影响的学生恢复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
7. 培养正确价值观:学校应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培
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
8. 加强合作与监督:学校应与其他教育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社
会组织合作,共同努力阻断不良信息的扩散,并定期进行工作效果
评估和监督。
结论
通过遵循上述工作方针,学校可以有效地阻断不良信息的扩散,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些简单而明确的策略将帮助学校在处理不
良信息问题时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确保决策的独立性。
网络传播中虚假信息的防范对策研究
1 网站 为 了赢取 点击率 , . 用虚假新 闻欺骗读 者
在“ 眼球经 济” 的时代 , 受众 的 注意力 也 是商 品。
一
些 网络 传 媒在 选 择新 闻题 材 时 , 更加 偏 爱名 人新
闻、 会奇闻和暴力 、 社 灾难等新 闻 , 而达 到增加点击 从 率 、 大其广 告效应的 目的。某些 网站尤其 是商业 网 扩 站对 虚假新 闻的危害性认识不 足 , 了追求 所谓 的影 为
假 新 闻” 之一 。
新 闻信息 传播是 网络的主要功 能之一 。据统 计 , 我国网 民约有 2 3经 常上 网浏 览 新 闻。 目前 我 国网 /
络传播 的信息源主要有三个 : 传统媒 体和新 闻机 一是 构的网络平 台, 如新华 网、 民 网等 以新 闻传播 为主 人
的大型 网站 、 政府 网站 ; 二是新 浪、 狐 等一批 国内大 搜 型商业 门户 网站 , 还有一些不具有 新 闻登 载资质 的网
站为 了吸引人气 , 也私 自开 办新 闻业务 ; 三是 网络 论 坛 、 区 以及博客 、 社 播客 、 微博等 网络 空间。网络 的开
பைடு நூலகம்
2 网络 编辑 自身业务素 质偏 低 与海 量信 息的 出 .
现 导致对 虚假新 闻的把 关能力较 弱
放性 、 互动性决定 了网络信息 的丰 富繁杂 、 良莠 不齐 , 其 中夹杂着的虚假信息成为影 响 网络 正常秩序 、 害 危
收 稿 日期 :0 1 1 7 2 1 —1 —0
基 金 项 目 :0 1年度 河北 省 社 会 科 学 发 展 研究 课 题 《 络传 播 中虚 假 信 息 的 防 范 对 策 研究 》 2 10 2 0 21 网 (0 13 0 ) 作 者 简 介 : 荣 欣 (9 7一)女 , 北 晋 州 人 , 孙 16 , 河 副研 究 员 , 要从 事 广 播 电视 及 网 络 传 播研 究 。 主
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对策研究作者:赵强来源:《卷宗》2018年第14期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为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提供了良好平台。
近年来,网络谣言呈现激增趋势,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充分认识网络谣言社会危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治理成为当今社会题中之义。
在治理过程中需要个人提高辨别力及抵制能力、媒体行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政府采取各项措施进行网络管理,多管齐下,多方共治。
关键词:网络谣言;成因;危害;治理对策在现今网络异军突起,互联网发展势头正好的大环境下,谣言以互联网为新的媒介依托进行传播,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新的谣言类型——网络谣言。
它往往借助于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社交平台,在互联网上传播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
因其更为快速、广泛、便捷的传播特性,使谣言的危害性也更加严重。
1 网络谣言概述1.1 网络谣言的含义“谣言”一词自古有之,最早收录于汉朝,那时的“谣言”可以理解为诽谤、诬陷的言论,含贬义。
现代的“谣言”一词承袭了其贬义色彩,指没有依据或没有经过调查就妄加猜测,在群体间流传开来的消息。
1.2 网络谣言的特点(1)扩散性强。
网络以它特有的宽范围、全覆盖,实现了将谣言广而告之。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网民的增多使得网络谣言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2)迷惑性强。
网络谣言往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多借助计算机媒体处理技术,为事实本身蒙上了灰色的外衣,使其更具有迷惑性,群体在面对这些谣言时难辨真假。
(3)破坏性强。
网络谣言就像存在于社会中的一颗毒瘤,对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网络谣言不仅危害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影响人的物质生活。
某些网络谣言的传播会形成人人自危的紧张氛围,诱发危及社会的大事件。
(4)难控性强。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谣言因其隐蔽性、虚拟性等特征很难在第一时间被相关部门发现并加以治理,若在其初始阶段未能有效治理,那么网络谣言便会迅速扩散开去,从而加大网络谣言的控制难度。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网络安全一直是个复杂的问题,针对网络安全的攻击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
为了探究网络安全现状并有效应对,本文将对网络安全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
一、网络安全现状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网络安全的攻击手段与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各种网络安全威胁都不断涌现。
以下是网络安全现状的几个主要方面:1. 数据泄露风险增大数据泄露是指个人或企业敏感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或组织获取的情况。
目前,数据泄露工具已经非常完善,攻击者可以针对各种端口、协议和应用进行攻击。
在众多的数据泄露案例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各种黑客攻击,例如攻击银行、企业等。
一旦数据泄露,将会给企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2. 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威胁日益增长恶意程序的产生就是为了攻击和破坏系统。
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程序袭击频度、攻击范围和攻击手法层出不穷,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新型威胁。
攻击者可以使用这些程序藏匿深入,以达到监控和远程操作的目的。
3. 社交网络安全问题不断上升在社交网络上,个人信息随时都有被别人窃取、利用的可能。
许多人通过社交网络上线,也许只是为了寻找娱乐,但是也存在不少人利用社交网络攻击他人、犯罪等情况。
网络钓鱼、假冒身份等方式常常让人们难以防范。
二、网络安全对策研究针对以上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以下是具体细节:1. 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和管理机制实施专业的安全控制和管理机制,包括名称、密码、权限管理等内容,以确保各种系统与网络的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2. 认知和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加强在个人身份、国家机密等方面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公民和企业工作者认识到自己和企业面对的信息安全风险,并了解如何规避和利用信息安全。
3.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能力企业和个人需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此外,如果有能力,建议联系专业机构,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能力。
网络诽谤行为刑法规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网络诽谤行为刑法规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诽谤行为也随之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虽然我国《刑法》对网络诽谤的规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困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对策。
一、网络诽谤行为刑法规制的困境1.隐匿性强,难以查证网络诽谤的行为通常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网络虚拟世界的匿名性和隐蔽性非常强,这使得网络诽谤的行为者很难被查证。
正因为网络诽谤的匿名性,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时常发生,而且受害者也无法找到真正的肇事者。
2.证据收集难度大,需要依赖技术手段网络诽谤行为的证据也较为难以收集,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手段辅助挖掘。
比如,一些造谣者会利用诸如虚拟身份、匿名IP、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安全技术来获取证据。
而且,即使获取到了证据,还需要进行真伪鉴别和验证,加重了工作难度。
3.赔偿标准低、调解难度大网络诽谤行为的赔偿标准较低,而且赔偿一般采用调解方式,这就给受害人的损失赔偿带来了很大的不公平性。
因为很多损害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受害人的名誉和心理健康,赔偿标准低就会使得受害人难以得到公正的赔偿。
二、网络诽谤行为刑法规制的对策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网络诽谤行为,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规定和实施体系。
有关部门需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网络行为的管理和获证工作。
同时,应当加大对网络诽谤的打击力度,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高压打击,降低其危害性。
2.加强证据收集技术的研发为了有效打击网络诽谤行为,需要加强证据收集技术研发,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究网络数据挖掘、信息安全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收集证据及证明网络诽谤行为的真实情况。
3.加强受害者的维权保护为了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和利益,应当加强受害者的维权保护。
既要提高受害者维权的门槛,又要完善赔偿制度,让受害人有一个安心的环境。
三、案例分析1.某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关于某知名企业造谣的消息,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2024年中职生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范文
《中职生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中职生而言,过度依赖手机、沉迷手机的问题逐渐凸显,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职生沉迷手机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二、中职生沉迷手机的原因1. 娱乐消遣需求: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手机中的游戏、短视频、社交软件等娱乐内容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他们往往在课余时间沉迷于手机,以消遣时光。
2. 社交需求:手机中的社交软件为中职生提供了便捷的社交渠道。
他们通过手机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参与网络社交活动。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社交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
3. 缺乏自律:部分中职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到手机中各种信息的干扰,无法抵挡手机的诱惑,导致沉迷其中。
4. 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家庭和学校在引导中职生正确使用手机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措施。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家长可以与孩子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和参与其他活动。
同时,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孩子。
2. 学校教育措施:学校应加强对中职生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手机的利与弊,培养自律意识。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此外,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室,为沉迷手机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3.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中职生沉迷手机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限制手机游戏和短视频的时长,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场所。
此外,媒体应积极宣传健康使用手机的理念,引导公众正确看待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
4.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中职生应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抵制手机的诱惑。
他们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
网络黑产治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网络黑产治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网络黑产指的是利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非法活动,包括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犯罪等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黑产变得越来越猖獗,给社会治安和网络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面对网络黑产的困扰,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加大打击力度,但是网络黑产仍然存在着复杂的治理难题。
网络黑产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还损害了互联网的良性发展环境。
对网络黑产进行有效治理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旨在分析网络黑产的产生原因和发展现状,探讨网络黑产治理的现有难点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网络黑产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对网络黑产的治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网络黑产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研究网络黑产治理的现状,探讨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网络黑产是当前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一大隐患,它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网络黑产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包括网络诈骗、网络欺诈、网络赌博等,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针对网络黑产的治理成为当今互联网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
研究网络黑产治理的意义在于提高网络安全水平,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网络黑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找出其发展规律和特点,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黑产,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措施,有效阻止和打击网络黑产活动的发生,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网络黑产治理的意义在于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动网络安全产业的繁荣与壮大,提升国家网络安全防护和反击能力,确保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1.3 研究目的网络黑产治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网络黑产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网络不良信息的应对策略
网络不良信息的应对策略范文1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对策研究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使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对策之一:净化网络资源环境。
个体家庭的电脑上网,可通过专用杀毒软件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选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街上随处可见的规模大小不一的各式“网吧” ,要想使之净化就较为复杂:首先,“网吧”业主要有理性的认识,不仅要看重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到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机构,规范管理网络技术的正确应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如文化,城管等单位要加大管理力度,使“网吧”管治规范化、文明化。
对策之二:增强学校家庭防范。
学校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觉悟,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侵蚀,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的精神污染;要对学生讲清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复杂性,讲清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让学生对网络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要以适当的性教育、道德教育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沟通,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办法,使他们能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欲望,提高个人修养;要办好家长学校,专门讲解网上不良信息的严重影响,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学校要和家庭联合管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有条件上网的家庭通过家访或其他方式进行联系,联合家长一起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控制学生到不规范、不健康的“网吧”上网,严格限制学生访问网站站名,正确引导学生游览有利于学习、生活的健康向上的优秀网站。
对策之三:加强自我心理教育。
由于一部分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混乱,是非、善恶不分,盲目崇拜影视作品中的“大侠”、“英雄”、甚至反面人物,带着心理误区和好奇心理来看待网络世界中出现的种种不良信息。
这样就难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鉴于以上原因,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显得甚为必要。
网络舆情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网络舆情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网络舆情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舆论和情绪,对个人、组织、社会等产生影响和影响力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网络舆情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比如网络谣言的泛滥、网络言论的负面影响等。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实困境和对策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越来越广,给舆情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有效监测、预警和引导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不仅是提升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的关键,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
本文旨在对网络舆情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社会治理的进步。
2. 正文2.1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分析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引发热议、争议和舆论波动的事件或言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网络舆情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网络舆情事件频发。
随着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一些热点事件往往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引发广泛关注。
网络谣言泛滥。
在网络空间中,谣言往往比真相传播更快更广。
一些不实信息在网络上被频繁传播,导致舆论倒挂,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言论偏激。
一些网络用户缺乏理性思考,往往用极端、暴力的言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辩论气氛恶化。
网络舆情监管不到位。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往往难以监管,给网络舆情带来一定困扰。
网络舆情发展现状虽然呈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有效化解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保障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2.2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应对策略网络谣言的传播与应对策略是当前网络舆情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防治的对策
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防治的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尤其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电信诈骗不断增加。
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到电信诈骗的影响。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防范电信诈骗,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识骗能力针对大学生群体,应当加大对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大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举办宣传活动、发布宣传海报等方式,向大学生宣传电信诈骗的危害性,教育他们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社交软件信息等,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需要加强对电信诈骗案例的通报和警示,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电信诈骗的危害,增强他们的识骗意识和抵制诈骗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
制定相关规定,要求学生在校园网上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信任来历不明的链接和信息,不参与非法网络活动等。
建立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三、提升网络技能和安全意识在大学生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网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网络安全的工具和技巧,学会通过一些软件和手段辨别虚假信息、防范电信诈骗。
学校可以举办网络安全知识培训班,邀请网络安全专家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学生在网络安全防范方面的能力。
四、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安全防范意识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教育他们在面对陌生电话、网络信息时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及时向家长或者学校相关部门汇报遇到的可疑情况。
五、社会协助,加强监督和打击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电信诈骗防治工作中来,包括警方、网络安全部门、社区组织等。
大学生遇到电信诈骗时,需要有一个快速有效的举报渠道,可以报警求助,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减少损失。
网络环境下的治安问题与治理对策
网络环境下的治安问题与治理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治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治安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的治安问题(一)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当前网络治安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通过各种手段骗取他人的财物。
常见的网络诈骗方式包括虚假购物网站、网络钓鱼、中奖诈骗、网络贷款诈骗等。
这些诈骗手段花样繁多,让人防不胜防,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网络盗窃网络盗窃主要表现为盗窃他人的网络账号、密码、虚拟财产等。
例如,黑客通过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用户的银行账号和密码,从而盗取用户的资金。
此外,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装备、虚拟货币等也成为了犯罪分子盗窃的对象。
(三)网络色情网络色情内容的传播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建立色情网站、发布色情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谋取非法利益。
(四)网络谣言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极快,影响范围广。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秩序。
例如,在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网络上往往会出现大量未经证实的谣言,干扰了正常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和精神伤害。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还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心理问题。
(六)网络赌博网络赌博活动日益猖獗,参与者众多。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开设赌场,吸引赌徒参与赌博,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流失和家庭破裂。
二、网络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技术漏洞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着诸多安全漏洞。
犯罪分子利用这些漏洞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相对滞后,使得防范和打击难度加大。
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网络,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
作为青少年,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
但网络的确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青少年由于其自主能力有限,可能难以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吸引。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
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18岁以下网民占我国上网总人数的15.1%,而在对网民职业分布的调查中,学生的比例达23%,是所有职业中最多的一个。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对重庆部分青少年(以学生为主)网络媒介的接触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网络不良信息的种类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青少年接触的不良信息主要有暴力、色情、恐怖内容,这占其接触的不良信息的57%。
此外网络赌博、语音室骂聊现象也在青少年中有蔓延之势。
同时,不良信息中也包括青少年的网恋现象。
1.暴力信息网络暴力往往通过枪战、暗杀、绑架、帮派行会等方式表现出来。
数据统计显示在网络上流动的非教育信息,70%涉及到暴力。
在调查中,当问及“玩游戏时,有无被人恶意打杀或恶意打杀别人”时,49.2%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及相关网站存在暴力内容,这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肯定的。
比如你杀了对方,作为一种奖励你就可以占有他的财产,这对他的价值观有影响。
青少年如果大量地接触这类游戏和网站,他会对游戏中的暴力场面和暴力行为习以为常,觉得打人、杀人如家常便饭,不必大惊小怪[2]。
这就容易产生误导,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些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就会用暴力手段解决。
2.色情信息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以中文为主的黄色网站有5万多个,每天浏览过黄色网站的人数占上网人数的3.8%左右,而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上网者占45.2%[3]。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网络低俗文化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些低俗、低级、色情、暴力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兴趣,但同时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的观念。
网络低俗文化中常常出现色情、暴力等内容,这些内容容易引发青少年的兴趣,导致他们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行为上的偏差。
二是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网络低俗文化中的内容往往充斥着负能量,暴力、恐怖、血腥等内容容易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三是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低俗文化中,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无法专心学习,丧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甚至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
一是提高家长监管意识。
家长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监管,避免他们接触低俗内容,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价值观。
二是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低俗文化,增强抵制不良内容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是加强网络监管。
社会各界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减少低俗文化的传播,使网络成为一个清朗的空间。
四是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让青少年远离网络低俗文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青少年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网络低俗文化的危害,主动抵制不良内容,远离不良影响。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通过加强家长监管、加强学校教育、加强网络监管、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意识形态已成为全球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互联网无疑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同时也为网络犯罪、网络攻击等难题带来了新的威胁。
网络意识形态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观念、思想、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非常之大,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则是指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护网络利益和国家主权。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不法分子,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国内外舆论环境的不利影响。
其中,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实施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经济犯罪,同时也利用网络传播假新闻、恶意谣言、黄赌毒淫等内容。
这些活动严重干扰了社会稳定,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此外,国内外舆论环境的不利影响也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些境外势力通过网络散播各种虚假信息,煽动分裂、颠覆,甚至干扰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稳定。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加强技术手段的防范,网络技术安全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支撑,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尽量减少网络攻击、黑客侵入等威胁。
其次,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加强对媒体行业的规范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监测预警工作,切实监控谣言、虚假信息、违法暴力内容的传播,及时予以有效处理。
第三,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引导,推广正确的网络观念,倡导文明、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坚决抵制网络传播的低俗、暴力、不良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建设来提高网民的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法律和规范,推动各国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积极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治理网络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只有通过开展有效的工作,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健康、可靠、安全的网络环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抵制网络低俗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题 的重 中之重 。
据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 中心 ( N I 于 20 C N C) 0 8年 7 月 2 在京发布的《 2 次 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 4日 第 2
堆 , 网上 浪费 大量 的 时 间 与精 力 。这 完全 违 背 了 网 在
络诞生 是 为了带 给人类 方便 和快捷 的最初 目的。
() 3 网络暴 力 问题 。网 络暴 力不 同于 现实 生 活 中 的暴力 , 由于 网络 法律不 健全 , 网络 暴力具 有更 多的无 法 控制 性 , 而且 网络暴 力 还 可 以引 发 和 导致 现 实 中 的 暴力 。 当前 国 内的游戏 运营 商 , 以谋 求利 益为 目的 , 绞 尽 脑汁 地开发 新游 戏 , 中许 多不乏 暴力倾 向的游戏 。 其 例如 , 在游戏 中把 对手 打得晃来 晃 去不能 还手 了 , 脑浆
第 6卷第 2期
2 01 0年 4月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unl fS ey n ntueo n ier g S c ̄ S i c s o ra o hn agIstt f gnei ( o i ce e ) i E n n
Vo16 N 2 .
Ap . 2 0 r 01
和社会共 同关注的问题 。论 文从 当今 网络低俗化的表征和现象入 手 , 以构建和谐 网络社会为研 究 目的 , 对抵制 网络低 俗
化 问题 提 出 了相 关 建议 和 对 策 。 关 键 词 :网络 ; 网络 伦 理 ; 网络 低俗 化 中图 分 类 号 : 9 . C0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2—9 1 ( 00 0 0 8 0 17 67 2 1 )2— 10— 3
短视频网络舆情治理对策研究
短视频网络舆情治理对策研究短视频网络舆情治理对策研究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短视频网络舆情频繁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公众表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探讨和研究短视频网络舆情治理对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了解和分析短视频网络舆情的特点至关重要。
短视频网络舆情具有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和情绪激烈等特点。
相比传统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更加迅速,甚至可以瞬间引起全民关注。
短视频的特殊性质使得网络舆情的防控更加困难,因此需要精准地定位和准确地判断网络舆情的本质。
其次,建立健全短视频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是治理的关键一步。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监测、识别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网络舆情,防止其恶化和扩散。
监测体系应包括人工和技术手段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以确定网络舆情的来源、规模和影响力,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信息。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明确短视频网络舆情的管理责任和权益保护。
一方面,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短视频平台的自动化监测能力,加强对虚假信息、低俗内容和侵权行为的管控,实现舆情信息自动化流转和分析。
另一方面,要完善诚信管理机制,建立公众隐私保护制度和侵权追责机制,以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此外,加强用户教育和培训也是短视频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环节。
用户应具备正确的信息辨别和传播意识,学会理性思考和客观表达。
短视频平台应加强用户教育,普及信息判断和传播伦理,提高用户素质和行为规范,减少网络舆情的发生。
最后,建立和谐、积极的网络氛围对于短视频网络舆情治理至关重要。
短视频平台要积极引导用户发表正能量的内容,增加用户关注和参与积极向上的话题,激发社会正能量。
此外,要加强用户互动和社群共建,建立用户值得信赖的社区,形成共同抵制网络谣言、低俗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力量。
总之,短视频网络舆情治理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和用户共同努力。
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的挑战与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对社会稳定构成巨大挑战的问题之一。
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影响力不容忽视,可能导致社会动荡、舆论失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网络舆情给社会稳定带来的挑战。
首先,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对网络上出现的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舆情发展的动态。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跟踪和研判网络舆情的走势,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要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团队的建设。
网络舆情处理需要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团队来进行。
建立网络舆情应对中心,汇集舆情处理专家、社会心理学专家等多领域专业人员,形成一支实力强大、经验丰富的队伍。
这样的团队能够迅速响应舆情事件,减少负面影响的扩散。
此外,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的法律法规体系。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因此需要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制度。
加强对网络舆情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修订,明确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加大对网络造谣、恶意攻击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跨境网络舆情问题。
另外,要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公民网络文明素养,普及正确的信息获取和辨别途径,增强公众的辨别是非能力,减少误导和虚假信息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同时,引导公众自觉抵制网络暴力和恶意攻击,形成共同抵制网络恶劣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后,要加强网络舆情应对的国际合作。
网络舆情无国界,需要全球共同应对。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互联网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网络舆情问题。
共享信息、共同制定应对策略,共同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攻击等不法行为,保护全球社会稳定。
总之,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应对。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公众信息素养,并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所带来的挑战。
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防范措施
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防范措施【摘要】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对网络的迷恋现象愈发普遍。
这种迷恋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网络过度使用会让学生分心,影响学习效果;在身心健康方面,长时间沉迷网络可能导致睡眠不足、情绪波动等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建立家庭监管机制是一种重要的防范措施,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网络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
中学生自身也需要进行自律管理,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中学生需要理性使用网络,才能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时代背景, 中学生, 迷恋网络, 负面影响, 学习, 生活, 身心健康, 防范措施, 家庭监管机制, 学校网络教育, 自律管理, 双刃剑, 理性使用网络.1. 引言1.1 网络时代背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中学生更加容易接触和沉迷于网络世界。
网络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传播快速,互动性强,青少年在网络上既可以获取海量的知识,拓展视野,也可能受到虚假信息的侵扰,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虚拟世界。
在这个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日常学习和娱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了解网络时代的背景,认识网络对中学生的重要意义和潜在风险,对于引导他们健康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1.2 中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在当今网络时代,中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短视频平台等各种网络应用,往往不自觉地花费大量时间在虚拟世界中。
对网络的迷恋往往会导致中学生疏忽学习和生活。
他们会沉溺于网络世界中,花费大量时间在刷抖音、玩游戏等活动上,而忽略了学习和课业。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还会使他们逐渐远离现实生活,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网络梗的社会影响及治理对策研究
网络梗的社会影响及治理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梗(meme)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表达形式,逐渐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
网络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梗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治理对策。
一、网络梗的社会影响1.社交媒体话题引导网络梗的传播速度快、形式生动、内容吸引人,常常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病毒式的传播使得用户们不禁纷纷转发、评论,并对其内容展开讨论,进一步推动社交媒体的活跃度。
2.社会情绪引导网络梗还常常带有一定的情绪倾向,可以引导社会上的情绪表达。
例如,一些搞笑的网络梗可以缓解压力、减轻社会紧张氛围,而一些恶搞的梗则可能引起争议和负面情绪。
网络梗的社会情绪引导作用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价值观传播与塑造网络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通过幽默、夸张、讽刺等手法呈现内容。
这些内容有时会传达出一些价值观,如公平正义、务实乐观等。
网络梗的传播和塑造对于社会的价值观念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网络梗的治理对策1.加强网络梗的内容审查对于网络梗的内容,需要加强审查和管理。
公众用户在发布网络梗时,应当自觉遵循相关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不传播不良信息和负能量,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鼓励搞笑梗的传播搞笑的网络梗可以缓解社会压力、改善个人情绪,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
因此,应当鼓励有趣的、幽默的网络梗的传播,以提升社会的幸福感。
3.加强个人媒体素养教育个人应当自觉提升网络素养及媒体素养,明辨是非,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同时,也需要学会正确地使用网络梗,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4.建立网络梗传播监管机制针对网络梗的传播特点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政府和社交媒体平台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梗的监测和管理,确保网络梗传播的健康有序。
结论网络梗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表达形式,已经深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它们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对策研究
作者:苏乔明
单位: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使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对策之一:净化网络资源环境。
个体家庭的电脑上网,可通过专用杀毒软件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选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街上随处可见的规模大小不一的各式“网吧”,要想使之净化就较为复杂:首先,“网吧”业主要有理性的认识,不仅要看重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到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机构,规范管理网络技术的正确应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如文化,城管等单位要加大管理力度,使“网吧”管治规范化、文明化。
对策之二:增强学校家庭防范。
学校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觉悟,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侵蚀,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的精神污染;要对学生讲清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复杂性,讲清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让学生对网络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要以适当的性教育、道德教育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沟通,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办法,使他们能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欲望,提高个人修养;要办好家长学校,专门讲解网上不良信息的严重影响,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学校要和家庭联合管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有条件上网的家庭通过家访或其他方式进行联系,联合家长一起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控制学生到不规范、不健康的“网吧”上网,严格限制学生访问网站站名,正确引导学生游览有利于学习、生活的健康向上的优秀网站。
对策之三:加强自我心理教育。
由于一部分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混乱,是非、善恶不分,盲目崇拜影视作品中的“大侠”、“英雄”、甚至反面人物,带着心理误区和好奇心理来看待网络世界中出现的种种不良信息。
这样就难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鉴于以上原因,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显得甚为必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是中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强大内驱力。
中学生在网络遨游时要掌握上网的道德标准和要求,以此来检查、分析、评判自我,以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的自尊心、健康的求知欲来克服不良思想倾向,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以增强自我“免疫力”。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良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在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免疫力”,使中学生迅速成长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时代骄子。
运用电教手段做好物理实验
建湖县建阳镇
袁高文
近年来,我为上好物理课并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设想并实践了一些电教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利用录音
录音传输信息有着特殊的效果,它可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上初二物理课讲解什么是乐音和噪声时,我设置了这样两段录音:首先播放一段潺潺
的溪声、小鸟的欢唱声、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和优美动听的乐曲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告诉大家这就是乐音,它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然后再播放一段喧哗、吵闹、高音喇叭的尖叫声,使大家感到厌烦,同学们自然很快就明白了这就是噪声,它无疑有害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这样同学们通过自身的感受很快就掌握了乐音和噪声概念。
录音的播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激励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巧用投影
投影仪的使用具有生动、活泼、明快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教学中除了正常使用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投影片之外,还结合教学的需要,自己精心设计制作了一些投影片。
例如有些仪器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把同学们容易出问题、比较难掌握的地方制成了投影片,比如天平的游标、电表的刻度盘等,上课时通过投影放大进行讲解,使同学们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除此之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进行实物投影,例如在讲温度计、体温计、比重计、比轻计的构造时,我就把它们直接放在投影仪的载物玻璃上,通过投影放大进行讲解。
在演示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验证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时,我设法把投影侧过来放在讲台上,调好焦距后,让教者或学生在投影仪的载物玻璃前进行操作。
同学们可以通过投影清楚地看到操作过程或观察到有关的物理现象,这样既直观、又方便,效果甚佳。
三、借助录像
录像能将图片、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现出来,将学生带进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同时进行实验仿真的教学,构成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每次上实验课时,我总是将预先准备好的有关实验操作过程的录像带通过电视机让学生边听讲解、边观察规范的操作过程,对重点、难点的地方,再通过慢放或重复播放,使同学们看得一清二楚。
这样同学们便很快掌握了实验操作的要领,做起实验来得心应手。
在此基础上我还注意教学反馈的使用,将部分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用摄像机录下来,在总结时放给大家看,教者同时进行讲解指导,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发动大家共同纠正,这样能使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
同时这样做也可使自己手中多一批活生生的实验教学教材,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实验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