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温州综合交通规划

温州综合交通规划

温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项目承担单位: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项目主持人:陆化普项目参加人:陆化普袁虹王超张鹏邹难胡明伟郑为中王建伟赖孝荣一、项目背景1.我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研究现状综合交通枢纽是全国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由若干种运输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整体,共同承担着枢纽所在区域的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交通的相关作业等运输任务。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它所依托的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因此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主要是站在联系国家级交通网,服务于区域交通网的层次,以综合交通枢纽所依托的城市为对象,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内最优的交通运输场站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并对综合交通枢纽的系统构成和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特性、工程特性、发展历程、适应范围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相互之间既有牵制又有补充,很多因素难于量化,使得综合运输体系各个层次上的规划(交通网络、枢纽、线路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加之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还要受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性质和城市格局的约束,因此要把几种交通枢纽的规划完全放在一个模型中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在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规划中,主要采取在一个宏观规划的指导下,对各种交通方式分别进行专门规划的做法。

这种规划模式容易造成不同交通方式的规划和建设缺乏统一部署,导致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乃至互相矛盾,极不利于整个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

2.温州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和进行温州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必要性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下辖2市(乐清市、瑞安市)、3区(瓯海区、鹿城区、龙湾区)、6县(平阳县、洞头县、永嘉县、文成县、泰顺县、苍南县),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718万人。

温州是浙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呼唤城镇品质提升,开启规划探索之路——以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为例

呼唤城镇品质提升,开启规划探索之路——以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为例

呼唤城镇品质提升,开启规划探索之路——以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为例山福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的西北部、温州市和丽水市交接处,为温州市鹿城区下辖14个街镇中最西端的行政单元,同时地处浙江省第二大河——瓯江上游的旅游发展带。

该镇下辖18个行政村,总面积约61.71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2万8千余人。

山福镇于2016年经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调整了藤桥镇行政区划后,新增设的镇区,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历史上的临江镇和双潮乡的管辖范围。

温州市山福镇地貌呈丘陵装分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西南部丘陵地带受长期的地质作用,山地地貌大多表现为沟谷及舒缓起伏的山坡;东北部沿瓯江地势低缓,主要由河口冲积平原和瓯江冲积平原组成。

镇域内,水源、树木、水产、矿产等自然资源较丰富,自然边坡稳定。

常驻人口及主要生活、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瓯江沿岸地带,因城镇建设和发展而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主要包括临江社区和沙头工业区范围。

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在浙江省山坡地村镇开发试点工作及浙江省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契机,山福镇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区域发展背景”、“战略发展布局”、“规划空间管制”三个层面分述山福镇的规划探索之路。

一、区域发展背景: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在未来三年里,重点培育百个特色小镇,对制造类产业、历史经典产业加大投入力度。

同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

特色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城镇发展的潮流。

同时,区域发展战略转变也为温州西部山地发展制定了新的思路。

《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努力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要求深入实施西部生态产业带发展规划,构建保护与利用结合、优势与功能互补的新兴生态格局。

随后批复的《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7年修订》,战略上提出陆海联动的构思,空间上打通横向通道、拓展中西部腹地,并提出温州与丽水的协调发展应突出旅游合作,共同保护好瓯江上游水源涵养区,合作开发水资源。

03-温州市城市抗震减灾专项规划(正式)说明1

03-温州市城市抗震减灾专项规划(正式)说明1

说明目录一、规划总则 (1)(一)规划编制目的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1)(四)规划目标与原则 (2)(五)规划编制模式 (2)(六)规划工作区划分 (2)二、基本概况 (3)(一)自然条件 (3)(二)行政区划 (4)(三)经济条件 (4)(四)城市建设 (4)(五)规划情况 (5)三、设防标准与总体策略 (6)(一)抗震御防目标 (6)(二)抗震设防标准 (6)(三)抗震防灾总体策略 (6)四、城市用地抗震防灾规划 (7)(一)区域地震活动情况 (7)(二)城市工程地质条件 (9)(三)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分区 (10)(四)城市用地抗震防灾措施 (11)五、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规划 (12)(一)城市建筑抗震概况 (12)(二)主城建筑抗震分析 (12)(三)城区重要建筑及抗震薄弱区抗震分析 (14)(四)城区建筑抗震防灾措施 (14)六、次生灾害防御规划 (15)(一)主要地震次生灾害的类别及防御重点 (15)(二)次生灾害危险源 (15)(三)次生灾害防御措施 (19)七、避震疏散系统规划 (20)(一)避震疏散模式、场所分类及规划标准 (20)(二)避震疏散系统工作及责任分区 (21)(三)避震疏散人口核算 (23)(四)现状避震疏散资源概况 (24)(五)相关专项规划简介 (25)(六)避震疏散场所规划 (26)(七)避震疏散通道规划 (30)八、基础设施保障规划 (32)(一)城市基础设施抗震综述 (32)(二)供水系统抗震规划 (33)(三)供电系统抗震规划 (34)(四)道路交通系统抗震规划 (35)(五)消防系统抗震规划 (36)九、规划实施建议 (38)(一)地震监测环境保护 (38)(二)近期项目实施建议 (39)(三)抗震防灾管理建议 (41)附件一:温市规函字[2008]175号文件《关于明确温州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设计任务书的函》附件二:温市规纪要[2011]60号文件《温州市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会审纪要》一、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抗震防灾规划的总体任务是:加强温州市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工作,逐步提高建设的防灾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

温州综合交通规划.pdf

温州综合交通规划.pdf

目 录1概要 (1)第一部分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 (1)2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 (1)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4)3城市及交通发展趋势 (4)4区域及对外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6)5都市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8)6推荐都市区交通发展战略 (11)第三部分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5)7中心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5)8中心城市公交系统发展规划 (18)9中心城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21)10货运发展规划 (22)11内外交通衔接系统规划 (23)12中心城市停车发展规划 (23)第四部分交通发展实施规划 (25)13整体交通系统实施规划 (25)14旧城重点地区近期交通改善规划 (25)15中心城市近期交通建设规划 (26)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概要1.1规划范围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确定规划及研究范围:✧交通发展战略层面核心规划范围——温州都市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层面核心规划范围——中心城市;✧近期交通改善核心规划范围——旧城重点地区;✧扩展研究范围——温州市域及交通体系影响范围。

1.2规划年限综合交通规划年限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远期2020年目标年限的一致;重要交通系统规划和交通设施布局超越总体规划的年限,以适应城市远景的进一步发展需求。

为便于城市发展进程分析和交通发展推进策略制定,进行近期(2005-2010年)、中期(2010-2015年)、远期(2015-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四个阶段年限划分。

1.3规划目标从保障温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交通规划主要从三个目标层次展开:✧目标一: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宏伟目标;✧目标二:实现温州都市区一体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目标三:协调2005-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目标。

第一部分 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2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2.1城市布局及土地利用现状1)都市区范围内产业带动下的乡、镇城市化特征明显,三个主要城区尚未建立起必要的功能联系与系统组织。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章总则根据《中华⼈民共和国TRANBBS城市TRANBBS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件。

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含开发区)内的⼀切规划、TRANBBS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规划期限:近期 2003~2007年中期 2008~2012年远期 2013—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本中粗体字条⽂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为,应依法进⾏查处。

本规划⾃浙江省⼈民政府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城市发展⽬标总⽬标:将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城及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业、商贸、⾦融、港⼝、旅游城市,实施“⼀港三城”发展战略,加快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进⼀步加强⽣态城市建设,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到规划期末国内⽣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结构接近国内⼀流⼤城市的相应⽔平。

形成具有现代化⽔平的温州都市区,到规划期末温州的城市化、⼯业化⽔平达到国内先进⽔平,确⽴影响全国、辐射浙南闽东的中⼼城市地位。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形成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向资源配置市场化、合理化,经济运⾏规范化、法制化⽅向发展。

形成现代化温州都市区基础设施的构架,到规划期末,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TRANBBS 交通、公⽤设施、环境保护、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和⼈民⽣活的需要。

形成以促进⼈的全⾯发展为核⼼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与⾃然和谐共存的⽣态环境,社会风⽓良好、公共秩序井然、⽣活环境优美为重要标志的城乡⽂明程度显著提⾼。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包括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县行政辖区及瓯
北片、七里片总面积为1423.6平方公里。
都市区规模

人口规模 规划确定温州近期(2007年)城市人口为200万人左 右;中期(2012年)城市人口为225万人左右;远期 (2020年)城市人口不超过260万人。

用地规模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为179.26km2(人均89.63m2), 中期用地为206.5km2(人均91.78m2),远期用地为 259.71 km2 (人均99.89 m2)。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一、区位介绍 二、现状分析 三、规划目标
温州,沿海港 口城市,位于中国 东南部,瓯江下游 南岸,为中国浙江 省辖市,简称 “瓯”。

城市性质:我国东南 沿海重要的商贸、工 业、港口、旅游城市。

目标:将温州建设成 为国际性轻工城及我 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 业、商贸、金融、港 口、旅游城市
经济情况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925.57亿元。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37366元,增长10.0%,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520美元。

主城区(3个):鹿城区、 龙湾区、瓯海区 县级市(2个):瑞安市、 乐清市 重点县镇(6个):永嘉、 洞头、平阳、苍南、文成、 泰顺
中心城市对外交通
中心城市道路交通
中心城市中期规划图
•用地发展方向 •开发原则 •住宅建设 •绿地建设
中心城市远景市布局结构

发展目标 远景温州成为更高一级区域的次中心,进 入国内一流城市行列,城市的可居性增加, 金融商贸业发达,在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方 面成为国内的典范,创造“新的温州模 式”。

杨府山——七都岛分区规划说明书

杨府山——七都岛分区规划说明书

序言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温州人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自强不息,大胆探索,不断突破。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经过十五年的第一次创业,又经过五年的第二次创业,温州的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按照市委、市政府二次创业的总体部署,温州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相继竣工,一批优雅别致的城市住宅小区先后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的城市配套工程陆续落成,整个城市形象已经大为改观,现代化都市气息日益浓厚。

今年8月,根据国务院批复,温州市对全市实施了新一轮的辖区行政区划。

鹿城区新的行政区划将七都镇等若干乡、镇、居委会并入,使之拥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社会经济基础。

鹿城区新的行政辖区面积294.0平方公里,是温州市发展最早、建成度最高的地区,是温州市多年来城市建设在探索中飞速发展的缩影。

随着该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膨胀,不断突破规划的控制规模,土地过度开发、道路拥挤、公共设施短缺、市政设施不堪负荷,已给城市的正常运转造成负面影响。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辐射浙南、闽北的区域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新温州的战略目标,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转向新区的集约开发及已建成区的整理工作。

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温州市总体规划又将中心城区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对杨府山·七都岛片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这些新的情况,使杨府山·七都岛片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将发生重大变化。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编制杨府山·七都岛片区分区规划,需要尽快在分区规划这样一个中观层面上对杨府山·七都岛片区的整体发展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控制总量、疏解人口、缓解交通、完善配套,提高整体环境质量水平,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温州城市发展的需求,并有效地指导下层次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此,温州市规划局于2001年9月下旬委托我院与温州市规划院合作编制杨府山·七都岛片区分区规划。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目录第一章前言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1)进入WTO后,传统“温州经济”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1)区划调整后瓯海区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2)瓯海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结论:强化中心、扩展两翼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1年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12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075)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2001.026)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057)《温州市统计年鉴(2000)》,温州市统计局8)《瓯海区统计年鉴(2001)》,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9)《瑞安市统计年鉴(2000)》,瑞安市统计局10)瓯海区梧埏片各乡镇(无仙岩镇、丽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梧埏片原有的梧埏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和新并入的仙岩镇、丽岙镇的区划界限,总计3各居委会和90行政村,此外还包括鹿城区的牛桥底村、龙湾区的大岙村等,总面积约160km2,其中平原总面积(包括水域面积)约80.1km2。

温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温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T5
机场用地
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包括飞行区和航站区等用地,不包括净空控制范围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高架路、地面轨道交通、广场、停车场等用地
S1
道路用地
高架路、地面轨道交通、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和道路绿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
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C51
医院用地
综合医院和各类专科医院等用地,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精神病院、肿瘤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等
C52
卫生防疫用地
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急救中心和血库等用地
C53
休疗养用地
休养所和疗养院等用地,不包括以居住为主的各类休养所用地,该类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
以库房建筑为主的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
W2
危险品仓库用地
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
W3
堆场用地
露天堆放货物为主的仓库用地
T
对外交通设施用地
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
T1
铁路用地
铁路站场、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
T2
公路用地
高速公路和其它各级公路、长途客运站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不包括村镇公路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它用地(E)
新闻出版用地
各种通讯社、报社和出版社等用地
C32
文化艺术团体用地
各种文艺团体等行业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
C33
广播电视用地
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转播台和差转台等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全周期管理的若干意见-温政办〔2020〕53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全周期管理的若干意见-温政办〔2020〕53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全周期管理的若干意见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全周期管理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工业用地(含用海、创新型产业用地M0)是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重要支撑要素。

为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保护和利用机制,提升工业用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促进我市工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8〕57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全周期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为基本指向,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按照“总量只增不减、存量有效盘活、质量逐步提升”的要求,创新与完善同步,严控与激励并举,统筹实施工业区块线制度,确保与工业经济增长相匹配的用地规模总量;引导激励存量工业用地内涵式挖潜、集约化利用,提升我市低效工业用地产出效益,为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土地要素支撑。

二、发展目标——总量锁定。

摸清全市存量工业用地总量,科学测算未来与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总量规模,并保持10年内总量只增不减。

——存量激活。

开展工业用地综合整治,强化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着力提升各类工业园区土地开发利用率。

3年盘活“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工业用地3万亩以上。

——增量保障。

优化资源配置,严格落实新增建设用地、建设用海和转而未供土地优先保障工业用地项目,近三年全市每年新增工业用地(用海)供地1万亩以上。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39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温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南部门户型都市区、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温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7.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6.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53.21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964.2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49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强化沿海发展走廊节点功能,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

严格保护温瑞平原等耕地集中片区,深入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合理布局农业、渔业生产空间。

锚定“山-江-海”整体保护基底,守护东部海洋和西部山林生态屏障,贯通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加强海岸带保护和修复。

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总体规划讨论稿

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总体规划讨论稿

问题: 1、规划深度 2、能否用航拍图做底图。 3、蓝线是否调整。
212
348 417 481 489 6369
规划
社区名称
社区类型
西岸社区
山区X集聚点 历史文化名村
林垟社区
山区X集聚点 景区服务点
五凤垟社区 山区X集聚点
林岙社区
景区服务点 景区服务点
平原X集聚点
户数
(户)
500 500 100 200 1300 300 500 700 100 200
1000
社区建设 用地
顷。
4 、1+X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现状镇区为1,新设置11个X点,包括6个集聚点、3个旅游服务X点
和2个历史文化名村保留X点。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泽雅镇城乡建设用地总量239.48公顷。可建设区域包括镇区、周岙、林岙、 垟坑、唐宅、五凤垟等。
6、用地布局
近期泽雅镇规划乡镇建设用地面积为351.75公顷,其中以居住用地为主,占 163.29公顷;容积率按1.8,人均5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能解决3.53万人住房 需求。

藤泽组团的发展将注重资源共享以及产业功能协作。

2、泽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9年-2020年)
3、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区建设规划
4、瓯海大道西延工程
泽雅镇与藤桥镇在区域交通系统中联系紧密,泽雅经瓯海大道至 藤桥镇仅3公里,规划中的瓯海大道西延工程将更加拉近藤桥镇中心 区的距离。
5、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
住人口3480人。
3、村庄分布 泽雅镇域下辖81个行政村,80%以上人口处于海拔200m以上的高 山村庄。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有序推进温州市区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实施方案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有序推进温州市区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实施方案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有序推进温州市区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9.14•【字号】温政办函〔2020〕26号•【施行日期】2020.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有序推进温州市区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关于有序推进温州市区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9月14日关于有序推进温州市区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实施方案为有效整合城市空间资源,促进中心城区204平方公里内老旧工业区存量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位和活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围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目标,以产城融合、复合化开发和土地利用最优化为更新导向,以差别化实施为更新路径,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完善公共配套为重要视角,以工业遗存保护为必要补充,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工业片区功能转变和产业提升。

市区中心城区204平方公里以外的工业用地应保持工业生产功能,按《关于印发温州市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的通知》(温政办〔2020〕72号)实施。

二、主要举措(一)科学编制更新改造规划方案,推动高质量发展。

1.明确实施范围。

对接工业区块线相关要求,除保留的工业区块和纳入做地计划的区块外,划定实施功能转变的老旧工业区块(详见附件1)。

2.编制片区(单元)更新规划方案。

各属地政府牵头组织编制更新规划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后作为后续实施计划制定的依据。

编制更新规划方案应科学定位片区主导功能,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更新改造理念,结合片区发展现状和需求,依托片区已有的路网、各类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停车配套等有序开展,以提升片区活力、补齐公共配套短板、营造更多环境优良的公共空间为导向,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做好衔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9•【字号】温政办[2006]154号•【施行日期】2006.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温政办[2006]154号二○○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目录引言第一章发展现状一、主要优势1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主要目标1.近期目标2.中期目标3.远期展望第三章“十一五”主要发展任务一、农产品二、工业产品三、高新技术产业四、建筑工程五、服务业第四章主要措施一、政府推动二、政策引导三、企业主动四、部门联动五、行业自律六、品质提升七、技术支撑八、人才保障引言《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品牌大省”战略,依据《温州市质量振兴计划(1999年-2010年)》、《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品牌立市战略的若干意见》和《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行编制,规划期为2006-2010年,展望期到2020年,是未来5年及今后15年我市质量与品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我市深化实施“质量立市”和“品牌立市”战略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现状一、主要优势1.工业经济规模迅速壮大。

温州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规模迅速壮大。

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达14094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545.12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加2.5倍和18.3倍。

其中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19家,实现工业产值1242.37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加10.3倍和93.5倍。

温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

温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

温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滩涂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温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东经120°00'~121°13',北纬27°06'~28°34’,北起乐清湾内跃进水闸,南至浙闽交界的苍南县虎头鼻之间沿海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及瓯江、飞云江等河口的滩涂。

分属乐清、永嘉、鹿城、龙湾、瑞安、平阳、苍南、洞头8个县(市、区)的围垦项目。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近期为2006~2010年;中期为2011~2020年;远期展望为2021~2050年。

第四条本《规划》是编制区域滩涂围垦活动、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基本依据。

第五条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变更本《规划》。

确需对本《规划》的规划方案或规划工程措施做出重大变更的,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审查批准。

第二章滩涂资源评价第六条滩涂资源动态变化。

温州沿岸年泥沙补充量约为2000~3000万吨。

温州市滩涂处于不断的淤涨状态,自然条件下岸滩平均每年向外淤涨10-20m,最大可达30-40m,岸滩宽而越缓。

经研究论证,我市滩涂有较强的再生性,且具有动态平衡的功能与规律。

第七条滩涂开发现状。

温州市沿海、沿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截止2005年底共围垦滩涂面积19.50万亩,其中乐清市5.95万亩,永嘉到0.32万亩,鹿城区0.48万亩,龙湾区5.10万亩,瑞安市2.73万亩,苍南县2.31万亩,平阳县0.65万亩,洞头县1.97万亩。

这些新增土地为缓解我市人多地少矛盾、实现土地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八条滩涂资源。

全市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的滩涂资源面积为97.19万亩,其中海涂资源95.42万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1)发展方向 东拓、西优、南连、北接、中提升, 由“沿江城市”逐步向“滨海城市” 发展。
(2)空间结构 构建“双轴双心四片”的城市结构。
“双轴”指沿瓯江城市拓展轴和 沿海功能联系轴。
“双心”分别指中部复合中心与 东部复合中心。 “四片”指以自然山水为界,将 中心城区分为西片、中片、东片、瓯 洞片,各片区均为综合发展区,功能 各有侧重并突出特色。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3)分片发展重点 西片规划重点为:依托 区域交通,利用低效土地及山坡 地资源,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发展 和产业提升,整合提高人居环境。 中片规划重点为:依托 现有城市服务基础,挖掘优越的 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为能够承载 高端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的城市 核心区。 东片规划重点为:依托 国际空港和区域大通道,利用新 增土地资源,发展新兴工业和新 兴服务业,培育温州的国际化功 能。
组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由三条线路组成,解决中心城
区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出行。
综合交通规划
(6)交通枢纽 整合对外交通、市域轨道、城乡客运、城市公交等功 能,构建“四主八辅”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加强多种运输 方式与产业布局的协调,规划布局五大综合货运枢纽。 (7)城市道路 规划布局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骨干路网,相互协调、 级配合理的方格网状主次干路系统,完善支路系统建设, 形成系统完善、衔接便捷、组织合理、运输高效的道路网 络。 道路网采用分区组织模式,西片加强东西向多通道的 骨干道路规划;中片在既有路网格局基础上,加强与副中 心区域贯通的快速路布局;东片和瓯洞片采用方格网布局 形式。
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划定历史城区范围,北到瓯江, 南至小南门河,东至环城东路,西至 九山外河的区域,总面积398.64公顷。 保护“倚江、 负山、通水”的山水格 局和城址环境特征。 保护“东庙、南市、西居、北埠、 中子城”的历史功能格局,保护四大 历史文化街区,一个历史地段,11条 视线通廊,160处文保单位以及非物 质遗产,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中心城区规划确定重点保护“四纵三横”的 水系作为城市开敞空间,三垟水网作为城市的重 要生态湿地,按照国家湿地公园标准进行保护。
综合交通规划
(1)公路 加密干线公路布局,改善市域对外联系通达性, 提升干线公路网络化效益。形成以“两纵两横三连一 绕”高速公路为骨干,“三纵二横”国道为辅助, “四纵四横”省道为补充的公路网格局。
(4)港口 把温州港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的我国主枢纽港口之一,实 现温州港由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战略性转移。
综合交通规划
(5)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由市域铁路系统(S线)和城市快速轨道交 通系统(M线)组成。 市域铁路形成以环大罗山放射的网络,由铁路温州南 站至洞头、瑞安至乐清、中心城区至平阳-苍南三条线路
规划的主要内容
• • • • • • • • • • 规划范围 规划期限 城市性质 发展目标 城市规模 市域(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绿地及水系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 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规划范围
市域:温州市行政辖区范围(该范围又称为温州大都市区),包括鹿城、龙湾、瓯海三 个市辖区,瑞安、乐清两个县级市,以及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个县,总 面积22784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县行政辖区和瓯北片(即永嘉县东瓯街 道、江北街道、黄田街道、三江街道行政辖区),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为 1414平方公里市户籍总人口813.6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52.45万人。 温州2020年末市域总人口预计为980-1050万人,城市化水平75%左右。 温州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不宜超过3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48平方公里。
市域(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构建“一核两翼三极多点”的大都市 区空间结构。 “一核”是指以温瑞平原为大都市区 主中心,形成环大罗山一体化发展的大都 市核心区。为全市国际化和高端服务业集 聚的核心,全市对外综合交通枢纽。 “两翼”是指以乐清和平阳苍南为大 都市区副中心,形成围绕大都市核心的都 市功能提升区,承担重要产业和区域服务 功能,支撑温州城市化和经济社会转型发 展。 “三极”是指三个带动山区城市化和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分别是永 嘉、文成和泰顺的县城。 “多点”是指多个支撑全市城市化发 展的中心镇,主要位于山区、海岛区以及 城镇密集区,为全市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公 共服务和就业岗位。
规划期限
修订后的期限为2013-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城市性质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金融、港口、旅游城市,长三角南翼和海西北翼的区 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目标
以“全球温商家园、对台合作示范、 民营经济先锋、民资汇聚之都、时尚文化 高地、靓丽山水智城”为城市发展目标。 由“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发展,走 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促进经济、社会、 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温州 建设成为生态型、组团型、智慧型的现代 化大都市。
瓯洞片规划重点为:依 托海港,利用新增土地资源和海 岛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的临 港产业和休闲旅游业。
绿地及水系规划
市域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构建 “三区三廊七核一带”,形成山海相连、 生态多样的总体生态结构。
中心城区构建“一芯半环多楔”的 绿地系 统结构,打造“城外山环水绕、城间山水相 连、城中见山通水”景观层次丰富的城市空 间。
温州市总体规划
(2003-2020年)(2013年修订)
温州简介
温州,沿海港口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 少,湿度蒸发较小。它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 游南岸,为中国浙江省辖市,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 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 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 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全市陆 域面积117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 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2)铁路
构建“两纵两横一支”的铁路网布局。纵向形成 双通道格局,西侧沿海客运专线解决长距离跨区域客 流,东侧杭台温城际铁路解决中长距离城镇间客流。 横向双通道指新老金温铁路、温武铁路。货运支线为 乐清湾港区支线。
综合交通规划
(3)民用航空 扩建龙湾国际机场为4E级国家一级民用航空机场,完善国内航线网络、 积极开辟国际航线。远期建设成为大型国际机场、通用航空基地机场。近期 对现有机场进行改扩建,在现有跑道东侧扩建为通用航空服务的第二跑道及 配套设施。远景在东侧规划预留服务通用航空的第三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