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诗词五首》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3《诗词曲五首》优秀课件
满目苍凉。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 生活的呢?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 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 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 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 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抒发得淋漓尽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
走近作者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 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 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送别
(15-18)送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细读感悟
朗读咏雪部分,说说诗人写雪景的顺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总写 帐外
帐内
帐外
分析边塞雪景的特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奇早 “卷”“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 势之猛。 “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 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 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 光和大风雪的背景下,送 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 生活的呢?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 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 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 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 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抒发得淋漓尽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
走近作者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 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 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送别
(15-18)送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细读感悟
朗读咏雪部分,说说诗人写雪景的顺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总写 帐外
帐内
帐外
分析边塞雪景的特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奇早 “卷”“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 势之猛。 “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 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 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 光和大风雪的背景下,送 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61张PPT)课件
b.五言律诗绝句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 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1、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2 、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c.七言律诗绝句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1、 4行2、6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 ,则相反。
2、除入声字外,所有尾韵字拖长;
3、在音长方面,非格律诗的其他诗赋,只要合符平长 仄短入更毛短和押韵字拖长的原则即可;
内容分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①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②累累③。”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 退伍回到故乡。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 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 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却)看见 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 飞去。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散套由两支以上以至数十支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首尾一韵到底。
文天祥(1236-1283), 明确:满怀希望(喜)→希望落空(悲)→彻底绝望(泣)
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也不觉得暖和,盖着丝绸的被子也显得很单薄。
指国号家兴文衰,山朝代更,替。吉州庐陵(今属 江西吉安)人。 恭帝德祐 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③中军:主帅的营帐。
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
和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①红旗冻不翻。轮 重点词语
台东门送君去,去时②雪满天山路。
①掣:拉,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③。
[译文]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 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 无法让它招展。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 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 的道路。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 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 过的脚印。
部编版九年级下《诗词曲五首》ppt课件(56页)
②岑参(约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盛唐边塞诗派的 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岑嘉州。
③《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 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 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重点字音
冢.(zhǒnɡ)狗窦.Βιβλιοθήκη dòu)第二十三课 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 2.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3.了解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 迫害,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 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代兵役制度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2.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⑧坐.断.东南战未休(占领、占据) ⑨将军角弓不得控.(拉开) ⑩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⑪瀚.海.阑干百丈冰(沙漠) ⑫风掣.红旗冻不翻(拉、扯) ⑬松柏冢累.累.(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⑭雉.从梁上飞(野鸡) ⑮舂谷持.作饭(拿) ⑯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大意。 [交流点拨]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2)说一说读了这首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交流点拨]诗中的老翁实在太可怜了,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悲 惨,由此引导学生领悟出此诗主题,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 酷,战争的残酷。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交流点拨]写辕门外的送别情景。送行酒宴一直持续到垂 暮时分,出了辕门只见大雪纷飞。在这片银白色世界中,一 面鲜红的旗帜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军帐所在的标志,也是 大唐边军屹立风雪边塞的标志。 这六句写军中的环境和送别宴会的场面。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交流点拨]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 望着越走越远的朋友。结尾两句,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课件(125张PPT)(含音频)
岑参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岑参 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他的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将二人并称为“高 岑”。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版)。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 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为其前任,这首诗就 是为送武判官归京所作的。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 ,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 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 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文人作词,要以词牌来写,所以又叫填词。
01 学习目标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久久伫立,极目远送的情态。
04 精读课文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为其前任,这首诗就是为送武判官归京所作的。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24.诗词曲五首
第1课时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卷十(中华书局2017年版)。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长期遭冷落,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绍兴府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议论部分诗人怀古伤今,情感喷发,悲愤难当。
返回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远望:松柏冢累累
十 五 从
回乡所见
狗窦:兔入
近看
梁上:雉飞 中庭:生旅谷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版)。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 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为其前任,这首诗就 是为送武判官归京所作的。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 ,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 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 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文人作词,要以词牌来写,所以又叫填词。
01 学习目标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久久伫立,极目远送的情态。
04 精读课文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为其前任,这首诗就是为送武判官归京所作的。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24.诗词曲五首
第1课时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卷十(中华书局2017年版)。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长期遭冷落,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绍兴府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议论部分诗人怀古伤今,情感喷发,悲愤难当。
返回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远望:松柏冢累累
十 五 从
回乡所见
狗窦:兔入
近看
梁上:雉飞 中庭:生旅谷
第23课-《诗词曲五首》-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课件
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
26
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 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 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 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 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
22
二、新课讲解
名句赏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
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 “不见” 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 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之情。
23
二、新课讲解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 后八句写送别。 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 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
九年级人教版 ·下册
23 诗词曲五首
1
一、新课引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 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 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学习的五首诗词曲, 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 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作者 复杂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漫步于 古诗苑,含英咀华, 来品味我国 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接受一次
作者简介
岑参,江陵人,天宝三年进士,天 宝十三年被封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 庭节度判官。后入朝任右补缺,官至嘉 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者两次出塞, 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 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 象, 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 险的乐观精神。 诗歌想象丰富,气势磅 礴,风格瑰丽雄奇,语言变化自如,擅 长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唐代著 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 “高岑
11
二、新课讲解
26
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 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 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 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 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
22
二、新课讲解
名句赏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
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 “不见” 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 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之情。
23
二、新课讲解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 后八句写送别。 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 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
九年级人教版 ·下册
23 诗词曲五首
1
一、新课引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 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 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学习的五首诗词曲, 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 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作者 复杂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漫步于 古诗苑,含英咀华, 来品味我国 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接受一次
作者简介
岑参,江陵人,天宝三年进士,天 宝十三年被封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 庭节度判官。后入朝任右补缺,官至嘉 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者两次出塞, 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 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 象, 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 险的乐观精神。 诗歌想象丰富,气势磅 礴,风格瑰丽雄奇,语言变化自如,擅 长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唐代著 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 “高岑
11
二、新课讲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精品课件
诗意疏通
中原地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指孙权年 轻时就统率千 军万马。兜鍪, 古代作战时兵 士所戴的头盔。 这里指代士兵。
何 处 望 神 州 ? 满 眼 风 光 北 固 楼 。 占据。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指曹操与刘备。
滚滚流。
曹操率大军南下,
年 少 万 兜 鍪 , 坐 断 东 南 战 未 休 。 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肃,感叹道:“生子 当如孙仲谋。”见
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
主传》注引《吴历》。
仲谋,孙权的字。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5/10组,每1/2大组选定一篇作品进行解读。 2.组内全员反复诵读全篇,整体感知内容。 3.交流讨论,逐句疏通大意,遇到有阻碍的字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4.疏通大意后,将大意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5.选一位代表,将小组成果朗诵给大家听,要做到语句优美,情感充沛。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诗词曲五首》课件PPT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
词
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
讲
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枯草被吹断了,塞北的天 空八月份就下起了大雪。
这句诗点明了风雪的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描绘雪飘之状。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4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学
习 目
1. 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诗
标
句含,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重点)
2. 结合古典诗歌的文体知识与艺术手法,感悟
诗意,品味艺术魅力。(难点)
3. 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热爱
幸福、和平生活的情感。(重点)
作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是自秦代以
这四句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 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 渲染了悲凉气氛。
指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暗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译文:沙漠上纵横交错地结着百丈厚的冰层,万 里长空凝聚着暗淡阴森的云。
思考: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 由雪景过渡到送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写法。 为送别酝酿了“愁”的气氛。
背
景
链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
接 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
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
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
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八十始归 “悠悠”者,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 “悠悠”者,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 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
词
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
讲
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枯草被吹断了,塞北的天 空八月份就下起了大雪。
这句诗点明了风雪的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描绘雪飘之状。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4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学
习 目
1. 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诗
标
句含,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重点)
2. 结合古典诗歌的文体知识与艺术手法,感悟
诗意,品味艺术魅力。(难点)
3. 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热爱
幸福、和平生活的情感。(重点)
作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是自秦代以
这四句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 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 渲染了悲凉气氛。
指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暗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译文:沙漠上纵横交错地结着百丈厚的冰层,万 里长空凝聚着暗淡阴森的云。
思考: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 由雪景过渡到送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写法。 为送别酝酿了“愁”的气氛。
背
景
链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
接 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
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
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
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八十始归 “悠悠”者,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 “悠悠”者,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 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课件
三、合作探究 1.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交流点拨]一位八十岁的老兵退伍回来,看到曾经熟悉的 家园沦为一片荒野,家人都已不在人世了,老人凄凉地站 在家门口,悲伤流泪。 2.如果请你用几个词来描述老兵的情感变化,你会用哪 个词? [交流点拨](迫切—希望破灭—彻底绝望—茫然)
第1课时 《十五从军征》
激情导入
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 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 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当作一天的话,一天中 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百姓带来巨 大的灾难。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十五岁从军到头发 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的老人的故事,这又是一 个怎样的悲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 诗《十五从军征》。
舂.谷(chōnɡ) 羹.(ɡēnɡ)
狐裘.(qiú)
锦衾.薄(qīn)
辕.门(yuán) 风掣.(chè)
万兜鍪.(móu) 寥.落(liáo)
惶.恐(huánɡ) 潼.关(tónɡ)
干戈.(ɡē)
峰峦.(luán)
雉.(zhì) 饴.(yí) 阑.干.(lán ɡān) 瀚.海(hàn) 飘絮.(xù) 踌躇.(chú)
3.词语积累 ①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②望西都,意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中指史册) ④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⑤干戈寥.落.四周星(荒凉冷落) ⑥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⑦年少万兜.鍪. (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2.重点字音。 岑.参.(cén shēn) 锦衾.薄.(qīn báo) 羌.笛(qiān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117张PPT)
最大的特点: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字词检查zhǒnɡ松 Nhomakorabea冢chōnɡ
舂谷
lěi lěi
累累
ɡēnɡ
羹饭
dòu
zhì
狗窦
雉
yí
饴
整体感知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精读细研
5.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自己的家变成了什么样子?
远望: 松柏冢累累
近看
狗窦——兔入 梁上——雉飞 中庭——旅谷
井上——旅葵
精读细研
6.在这样的一个家中,从军归来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 靠的内心的痛苦。
精读细研
1.由诗歌的标题猜想此诗的内容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一部分是咏雪;一部分是写送别。
2.哪一句诗在文章中起到过渡作用?(从雪景过渡到送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精读细研
3、概括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
奇丽雪景、军中苦寒、冰天雪地、 帐中饯行、东门送别。
精读细研
4.诗句探究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字词检查
zhū lían
珠帘
jǐn qīn
锦衾
lán gān
阑干
luó mù
罗幕
dū hù
都护
qiāng dí
羌笛
hú qiú 狐裘
hàn hǎi
字词检查zhǒnɡ松 Nhomakorabea冢chōnɡ
舂谷
lěi lěi
累累
ɡēnɡ
羹饭
dòu
zhì
狗窦
雉
yí
饴
整体感知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精读细研
5.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自己的家变成了什么样子?
远望: 松柏冢累累
近看
狗窦——兔入 梁上——雉飞 中庭——旅谷
井上——旅葵
精读细研
6.在这样的一个家中,从军归来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 靠的内心的痛苦。
精读细研
1.由诗歌的标题猜想此诗的内容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一部分是咏雪;一部分是写送别。
2.哪一句诗在文章中起到过渡作用?(从雪景过渡到送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精读细研
3、概括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
奇丽雪景、军中苦寒、冰天雪地、 帐中饯行、东门送别。
精读细研
4.诗句探究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字词检查
zhū lían
珠帘
jǐn qīn
锦衾
lán gān
阑干
luó mù
罗幕
dū hù
都护
qiāng dí
羌笛
hú qiú 狐裘
hàn hǎi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诗词五首》课件(共91张PPT)(优质版推荐)
Fra bibliotek提升进阶
➢ 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 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整体感知
品析《月夜》 《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
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猛烈地吹刮着,月光明亮地照着,霜风寒 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 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现状 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 诗的象征意义和主旨的理解。
背景链接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 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 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 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 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 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排立(pái )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 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总计四句。一、二句均为七字, 白话对偶句,但其节拍是“二三二” 形式,明显不同于旧体诗七言句的 “二二三”模式。第三句较长,大 致可分为五个(或六个)节拍,笔 者觉得此句可于“树”与“并排” 之间分行。第四句五字,是“一二 二”的音节停顿,明显不同于五言 旧体诗的“二三(细分为二二一或 二一二)”常规。
➢ 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 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整体感知
品析《月夜》 《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
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猛烈地吹刮着,月光明亮地照着,霜风寒 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 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现状 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 诗的象征意义和主旨的理解。
背景链接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 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 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 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 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 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排立(pái )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 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总计四句。一、二句均为七字, 白话对偶句,但其节拍是“二三二” 形式,明显不同于旧体诗七言句的 “二二三”模式。第三句较长,大 致可分为五个(或六个)节拍,笔 者觉得此句可于“树”与“并排” 之间分行。第四句五字,是“一二 二”的音节停顿,明显不同于五言 旧体诗的“二三(细分为二二一或 二一二)”常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公开课 课件
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写作特色
《月夜》 1. 白话写成,精粹凝练。 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 话写成,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灵活变化,但精粹而凝练, 具有新诗之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公开课 课件
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月夜》 2. 意境清新,含而不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 含而不露。四行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 的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 境氛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公开课 课件
背景链接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一号 《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 的“月夜”一样。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 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 标志。
字词检查 霜风(shuāng)
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板书设计
月夜
霜风——吹(寒冷) 月光——照(明朗)
性格独立不倚与坚强果敢
我、树——并排立(思想独立) 追求独立自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公开课 课件
随堂检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公开课 课件
提升进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 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 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写作特色
《月夜》 1. 白话写成,精粹凝练。 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 话写成,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灵活变化,但精粹而凝练, 具有新诗之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公开课 课件
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月夜》 2. 意境清新,含而不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 含而不露。四行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 的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 境氛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公开课 课件
背景链接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一号 《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 的“月夜”一样。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 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 标志。
字词检查 霜风(shuāng)
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板书设计
月夜
霜风——吹(寒冷) 月光——照(明朗)
性格独立不倚与坚强果敢
我、树——并排立(思想独立) 追求独立自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公开课 课件
随堂检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公开课 课件
提升进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 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 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57张ppt)
题解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
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 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 雪中送别诗。
本诗的体裁:歌行体诗、送别诗、边塞诗
规范 清晰 停顿 语速 节奏
诗歌的朗读
整体感知
1、将诗歌分为两层,并各用两个字归纳层意。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 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 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 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
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请说出一句以送别为主题的岑古参诗
zhé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 sàn
qiú
qīn
歌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送 武 判
•
•
•zhu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hàn海阑lán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 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 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 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18部编版)23《诗词曲五首》课件(共53张PPT)
孤独悲伤
重点词语解释
1.通假字 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 2.一词多义 从 十五从军征(动词,跟随) 兔从狗窦入(介词,自,由)
问题探究
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 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的悲惨情状, 控诉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用丝织成 的帐幕 用兽角装 饰的硬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 吏
这里形 容雪花
指西域的天气 阴云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 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 时盛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不觉得暖和, 织锦的被子也显得太单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 寒冷得无法披戴。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阴云暗 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
遍大 愁沙 云漠 惨冰 淡封
寄设 寓宴 感饯 慨别
无依 限依 惆惜 怅别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热爱 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 志,
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充满奇思妙想。 本诗紧扣“雪”字生发奇思妙想。诗中虽只有四处写到
“雪”字,但诗句中处处含“雪”。雪是写景的中心,雪景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词 人之一。其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多抒写力图恢 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 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进行揭露和批判。著 有《稼轩长短句》。
24《诗词曲五首》课件(共8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指战争。干和戈本 是两种兵器。
稀少。指宋朝抗元 战事逐渐消歇。
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抗元战争已进行了四年,战事逐渐消歇。
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 代指国家。 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 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
远景
写出了庭院因无人居住而荒芜破败的 景象,同时选取象征死亡的坟墓暗示亲人 的离去。
近 景
侧面 荒凉破败的景象
从军时间之久 回乡已物是人非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白描:以哀景写哀情,表达老兵心中的悲哀凄凉。 照应: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
进一步突出老翁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情,令人对不合理的
履善,又 字 字宋瑞
介
号
吉州庐陵
文山 籍贯(今江西吉安)朝代 南宋
政治家,文学家。与陆秀夫、张世杰并 评价
称“宋末三杰”
代表 《过零丁洋》《正气歌》等,有《文山
作品 先生全集》
背
景
链
本诗作于1279年。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
接 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被俘。次年囚禁文天祥的
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招
三问三答
报为 国国 无效 门力 的的 感信 慨念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学
习 1. 了解诗人的生平,理解诗句的具体含义。
目 标
(重点)
2. 把握主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感受诗
人大义凛然的情操。(难点)
3. 感悟诗人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培养爱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资料助读
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
读准字音
zhé
sàn hàn
lán yìn
ch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新知讲解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 谷,井上生旅葵。
屋舍空寂,人亡园荒,倍伤 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 人,站在曾经其乐融融、温 馨整洁的“家”的面前,竟 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 百 倍……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回家所见
新知讲解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举目无亲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整体把握
从诗的题目来看,
此诗内容由哪
两部分组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
送别
整体把握
试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整体把握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咏
雪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下册
23《诗词曲五首》
新知导入
关于“乐府”
1、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 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也简 称乐府。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2、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3、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4、《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 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 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 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 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字词检查
装饰( shì )
风景( jǐng )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提升进阶
➢ 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 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萧红墓畔口占》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 谒萧红墓的经历和感想,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 怀念之情。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语言质朴,含义深刻。
本诗虽曰“口占”,却是精心构思的。语言朴 素、洗练,明白如话,却又把“我”“你”的 形象勾画得清楚明白,另外结合当时身处敌占 区的黑暗中的背景,诗句中又充满了各种复杂 的内蕴和暗示意义。
精读细研
“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 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 最主要的感情色调。
精读细研
②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头 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 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 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 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精读细研
③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 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 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精读细研
冬夜的“霜风”“月光”代表着环境的萧森,象征着中国半 封建半殖民地的处境,“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 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 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 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现象。
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 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 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 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断章
排立(pái )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 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总计四句。一、二句均为七字, 白话对偶句,但其节拍是“二三二” 形式,明显不同于旧体诗七言句的 “二二三”模式。第三句较长,大 致可分为五个(或六个)节拍,笔 者觉得此句可于“树”与“并排” 之间分行。第四句五字,是“一二 二”的音节停顿,明显不同于五言 旧体诗的“二三(细分为二二一或 二一二)”常规。
精读细研
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人天永 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 免寂寞,而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 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精读细研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 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 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一生中最优秀的诗篇之 一。
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
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答案:(2)①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②不耻下问 请教
新课导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 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 代女性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之 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 学洛神”。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 死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 传》。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长途 放一束红山茶 在漫漫里等待 卧听海涛闲话
思念亡友
随堂检测
寂寞( jì )
卧听( wò)
闲话(xián )
口占: 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提升进阶
➢ 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 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 看你”, 表面看来似乎互不 相关,“桥上”“楼上”这两 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 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精读细研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 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 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 寻味。
作者名片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诗人、书法 家,中国现代新诗的开拓者之一。早年留学日本 ,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但后来长期写作 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其部分新诗 收入《秋明集》,《月夜》《三弦》一直是人们 称道的好诗。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 画面剪合,构思巧妙。
意象交叠组合成了四幅画面,四幅画面之间又产生了微 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 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 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 透明清晰,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
课堂小结
2. 含蓄蕴藉,哲理丰富。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月夜》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 缩,这首诗表现了表现了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 追求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 与人格。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月夜》 1. 白话写成,精粹凝练。 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 话写成,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灵活变化,但精粹而凝练, 具有新诗之美。
短 诗 五 首
新课导入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 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 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 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 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 起来读一读吧。
精读细研
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 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 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 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精读细研
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诗,你说呢?
哲理一: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 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背景链接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一号 《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 的“月夜”一样。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 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 标志。
字词检查 霜风(shuāng)
课堂小结
《月夜》 2. 意境清新,含而不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 含而不露。四行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 的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 境氛围。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月夜
霜风——吹(寒冷) 月光——照(明朗)
性格独立不倚与坚强果敢
我、树——并排立(思想独立) 追求独立自由
整体感知
品析《月夜》 《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
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猛烈地吹刮着,月光明亮地照着,霜风寒 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 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现状 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 诗的象征意义和主旨的理解。
随堂检测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A.一二两句通过写霜风、月光,创设了一个凄冷的恶劣环境。 B.三四两句是写“我”要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决不依附别人而生存。 C.全诗暗示出面对黑暗的社会、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我”要不屈不 挠,保持独立的个性。 D.本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作者名片
戴望舒 (1905—1950),原名 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 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 的岁月》等。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 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 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 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 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 系。
精读细研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具 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 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
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 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 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 现。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