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边城》的评价

张维洲汉语言文学一班2011221102110052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白话文的先驱之作。《边城》,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闪光点与人生的丰富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本文尝试从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角度,对其进行文学评价。

关键词:社会历史内容;地域文化;女性人物

正文: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二、故事介绍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种。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了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然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出版于1934年。

三、创作意图

读沈从文的小说可以发现,他的小说里面没有当时社会生活里尖锐的阶级斗争,究其原因,是作者没有那样的政治意识。在作品中,他只用看似轻淡的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他的目标只专注于那些经历磨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性。诚如沈从文自己所说:“我只想建造希腊小庙”,“这小庙供奉的是‘人性’”。这类人、事的表达,在《边城》中得到了极致地展现,作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小说中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就连吊脚楼妓女的性情也浸染着边民的淳厚。“边城”,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四、作品内容的理解、评析

关于思想内容,沈从文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表白可以用来概括这部小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在情感故事展开的同时,作者描绘出了湘西秀美的自然风光,静谧的田园生活。文中宁静的生活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完全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世的“世外桃源”。对于这一幅社会生活画面,汪曾祺曾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现实。”作者根据自己生于湘西、长于湘西的经历,全方位地描绘出了湘西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①,同时又加上了他“美”、“爱”、“神”三者一体的精神追求,《边城》就寄寓了沈从文“美”与“爱”的理想,因而作品给我们的感受是,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最原始、最纯真的“爱”。青年男女之间的

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都表现出了人性之美。在这里生活的茶峒人,也具有着最原始的自然淳朴的品格。例如面对无法抗拒的春水上涨的考验,茶峒人或安之若素,或从大水中救人救物,顺应自然而又勇敢义气。作者将边城写得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美,是在寄托自己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令读者向往的是边城人的仗义淳朴,比如作小说中的妓女,竟然也让人生不出一丝的鄙夷之心,而老船夫的不收钱、买烟叶、买茶叶的行为也许更让读者中喜欢斤斤计较的“世俗人”感到羞愧。在情节安排方面,小说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情节—端午相遇。这次相遇,是翠翠与傩送的初次相遇。作者凭借高超的写作技巧将男女之间无意中发生、朦胧含蓄而且纯净似水的爱情美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翠翠即将与傩送碰面之前,作者先安排她“无意”中听到两个水手关于男女之事的“鄙夷字眼”,为下文翠翠误解傩送而“骂”傩送作铺垫,更为下文翠翠得知自己“骂”的是“岳云二老”后又惊又喜的心理作铺垫。而傩送被“骂”了却安排伙计送翠翠回去,更烘托了傩送的善良和仗义。在作品的语言方面,《边城》的语言富有诗意,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上。沈从文曾说过:“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文中的写景极其有意境,如这一段描写:“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用词还含有些许童话般的色彩,这段描写,不光是在写景致,更是在写情致,写出了翠翠月夜听祖父讲述母亲的故事时内心的激情。

五、作品的文化内涵

提到沈从文其人,自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湘西秀美的自然风光、独到的人文风情。作为湘西之子,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毋庸赘言,极具地方文化色彩,展现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展示了湘西山民淳朴刚烈、浪漫率真的自然民风。在作品中,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了一道鲜亮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对于作为大自然女儿的翠翠,她的思想和性格的成长变化,极大地揭示了“边城”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社会画卷。

六、重点女性人物评析

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世,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的一面,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是一个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秀美的乡村女孩儿。

七、阅读感受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作品中那份真挚、纯洁的男女之爱。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当下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他们之间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在我感觉起来,就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或许,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累了的时候,最好的精神寄托,便是这部如同山水画卷般的小说—《边城》。

①注:沈从文所写的“边城”名叫茶峒,不是现今的凤凰古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