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评价
《边城》教学效果评价
《边城》教学效果评价边城教学效果评价1. 概述本文旨在对《边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边城》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经典作品,通过对该作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 教学目标通过对《边城》的教学,我们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讨论与演练:通过分组讨论、小组演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作文训练:通过指导学生撰写与《边城》相关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业成绩的综合评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能够独立理解并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
-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和意义,以及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念。
-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撰写与作品相关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5. 教学建议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边城》的教学效果:- 引入更多辅助材料和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 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鼓励他们提出更多深度观点和见解。
- 提供更多写作指导和练,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6. 结论通过对《边城》的教学,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学鉴赏、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我们将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成就。
读《边城》读后感及评价800字
读《边城》读后感及评价800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一年级作文、二年级作文、三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五年级作文、六年级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其他作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first grade compositions, second grade compositions, third grade compositions, fourth grade compositions, fifth grade compositions, sixth grade compositions, middle school compositions, high school compositions, and other compositions.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边城》读后感及评价800字读《边城》读后感及评价800字7篇读《边城》读后感及评价800字怎么写?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边城》国内和域外研究述评
《边城》国内和域外研究述评《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幅富有情感和特色的江南边界山村生活场景。
其故事情节感人至深,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国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国内研究方面,早在上世纪五六年代,就有许多文学评论家开始研究《边城》这部小说。
其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穆旭初先生发表了《浅谈《边城》的女性形象》一文,探讨出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而当时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则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边城》中人物性格的表现和小说结构的安排。
近年来,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在小说的意象、意境、构造和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使人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延伸。
除了国内,国际研究界对《边城》的研究也相当热衷。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莫普克教授认为,《边城》是一部有关文化与现代化的小说,它探讨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矛盾与融合,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李云琳教授则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对传统家庭典范的重新解读,强调了小说给人们带来的反思。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对《边城》的评价都是高度肯定的。
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现代文明的元素,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充满诗意的语言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韵味与魅力。
而小说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更是栩栩如生,细腻入微,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此外,《边城》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愈加丰富的意象也为它赢得了无尽的赞誉。
因此,可以说,《边城》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这部小说将继续被人们所喜爱、关注和研究。
它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一份历久弥新的珍贵遗产。
名人对边城的评价
名人对边城的评价
边城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受到了许多名人的高度评价。
以下是一些名人对《边城》的评价:
1. 鲁迅:鲁迅认为《边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价值的小说之一”,并将之列为自己的“必读之书”。
2. 老舍:老舍称赞《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块里程碑”,并称之为“一本勇敢的书”。
3. 钱钟书:钱钟书认为《边城》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和人生的小说”,并对其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4. 茅盾:茅盾赞扬《边城》“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称之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瑰宝”。
5. 严歌苓:严歌苓认为《边城》是“一部诗意的小说”,并赞赏其对人性和爱情的深刻描绘。
这些名人的评价充分体现了《边城》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表明了它在文学创作和思想探索方面的重要性。
《边城》赏析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
写杜鹃吵闹了这一片宁静的天地,其实是刻画翠翠的内心犹如这只杜鹃无法停歇下来。“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这里的“黄昏”成一个人,就像翠翠一样,她也美丽温柔,但却是平静的。就是这样的语言让人很自然地将自然景物和人做了对比。豆蔻的少女有了自己的烦心事了,仿佛连这杜鹃也体会到了她的那种心情,可是爷爷却不理解她,这使得她伤心地哭了。这些语言都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文字语言熟练的驾驭能力,也是汪曾祺所说的“语言充满水分”。
边城的意义及评价
边城的意义及评价汉语言141 严蕊名人评语•一、汪曾祺:“《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
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
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二、边城》是一首哀婉的抒情诗。
刘西渭说《边城》是“一部idyllic(田园诗)杰作”。
苏雪林认为“大自然雄伟美丽的风景和原始民族自由敖纵的生活,原带着无穷神秘的美,无穷抒情诗的风味”。
沈从文自己也承认,从废名(冯文炳)那里受到启发,“用抒情诗的笔调写创作”,融化了唐诗的意境,形成了一种朦胧美。
•三、边城》的诗意首先来自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
作家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故事。
将茶峒的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习错综有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不加浓涂艳沫。
三个意义•一、边城中的“人性美”是中国乡土文学中的一朵突出的奇葩•二、自然健康的“人性美”灼照人性中扭曲变态的“人性恶•三、《边城》对今天构建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边城中的“人性美”是中国乡土文学中的一朵突出的奇葩人性的“痛”与“丑”•闰土,阿Q,祥林嫂,老通宝(被受阶级压迫,强者欺凌,社会冷眼,以至于挣扎至死亡)•鲁四老爷(冷酷,自私,封建卫道士),赵老太爷(贪婪,阴毒的丑恶的灵魂),假洋鬼子(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地主阶级封建思想的混血儿)人性的“美”与“真”•老船工,翠翠(衣食无忧,自己自足,邻里相依的纯朴生活)“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除了种种对立因素,既无阶级的对立,又无经济利益的冲突,更无人际关系的矛盾,有的是慈爱孝顺,恬静祥和,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因此“边城”因人性的魔力,升华到了一个非对立因素的自然和谐、返璞归真的理想境界。
边城文学短评
边城文学短评
因为这句话,《边城》值得一读再读。
这是我见过中国作家中以景托情最干净利落而又余味缭绕的,他人写不出,只有沈从文先生有这种古朴的清透之感。
这本小说有多好,无需我多言,而它的“好”确实也对得起它的文学地位——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汪曾祺先生曾评价:“《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
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
这评价很到位,小说中的一切仿佛都刚刚好:边城茶峒的月光、白雾、烟雨、虫鸣……刚刚好,边城人民的淳朴、善良、温暖……也刚刚好,就连那点来自爱情的遗憾都是那么刚刚好。
看似以景托情,以茶峒的“世外桃源”之美衬托茶峒人民的人情美与人性美。
实际上,《边城》的景与情已经浑融一气,故事情节与文字、与风景已经分不出你我。
清澈的文字,清澈的情节,如天上明月,如门前溪水。
文艺评论家对《边城》多角度评价的文章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深厚的底蕴,也在文学评论家们的角度评价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对于文艺评论家来说,他们会从多个角度对《边城》进行评价,包括文学价值、历史背景、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边城》,深度解读文艺评论家对《边城》的多角度评价。
# 1. 文学价值我们来谈谈《边城》的文学价值。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首先受到了文艺评论家们的高度关注。
文学评论家们认为,《边城》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沈从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作为一部草根文学作品,《边城》在文学评论家眼中也体现了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呈现,展现出了沈从文对人民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关怀,因而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思想价值。
# 2. 历史背景文艺评论家们也会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对《边城》进行评价。
《边城》以20世纪初我国西南边陲小镇上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文艺评论家们认为,《边城》以其丰富的历史细节和真切的历史氛围,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厚重感,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学经典之作。
# 3. 人物形象对于《边城》中的人物形象,文艺评论家们也会做出评价。
《边城》中的田老先生、湘云等人物形象,被认为是沈从文深入人心的经典之笔。
文艺评论家们指出,《边城》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沈从文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逼真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触动人心,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形象。
# 4. 语言风格文艺评论家们也会对《边城》的语言风格进行评价。
《边城》以其大气磅礴的叙事风格和别具一格的语言运用,为文学评论家们所称道。
他们认为,《边城》以其独特的西南方言描写和富有韵律感的叙事语言,营造了浓厚的地方风情和叙事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语言经典之作。
总结而言,《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受到了文艺评论家们的高度评价。
《边城》评价
《边城》评价对《边城》的评价张维洲汉语言文学一班2011221102110052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白话文的先驱之作。
《边城》,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闪光点与人生的丰富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本文尝试从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角度,对其进行文学评价。
关键词:社会历史内容;地域文化;女性人物正文: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二、故事介绍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种。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了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然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出版于1934年。
三、创作意图读沈从文的小说可以发现,他的小说里面没有当时社会生活里尖锐的阶级斗争,究其原因,是作者没有那样的政治意识。
对边城的评价
对边城的评价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描写爱情悲剧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以湘西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风情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善良、质朴和真挚。
《边城》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以及湘西人民的高尚行为和美好的灵魂。
《边城》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深刻而感人,通过自然的风光和人文的情怀,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
名人对边城的书评
名人对边城的书评
边城一书是中国当代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南方文学的一座丰碑”。
许多名人都对这部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
首先是鲁迅,他曾在《朝花夕拾》一文中称赞边城是“一部可爱的小说”,认为它“把人们的柔情和热爱描写得坦率而深刻”。
另外还有钱钟书,他曾在《谈艺录》中对边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称赞它“表现了人的情感的高度,人的心灵的深度,以及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
同时,著名诗人徐志摩也对边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沉沦》问世前夕写了一篇《边城小记》,称赞它“像一支悲凉的乐曲,使读者在离愁的氛围里沉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学家、学者和读者对边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以细腻的笔触、深邃的思考和感人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南方山水与人文的美丽和深情。
- 1 -。
边城的淳朴民风
边城的淳朴民风《边城》作为沈从文的文学代表作,是享誉世界的名篇。
接下来请欣赏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边城的淳朴民风。
边城的淳朴民风赏析一《边城》给我的总体感觉,就一个字:淡。
他所描写的湘西茶峒,民风淳朴,风景秀丽,世俗生活亦是朴实美好。
所有的描述,用的都是淡淡的口气,没有什么大的起伏或是轰轰烈烈的情节。
故事的发展自然而然,平淡得几乎有平铺直叙之嫌。
读来却只觉一种淡淡的美,即便后来并不算美好的结局,也带种淡淡的哀伤。
甚至觉得,爱情只不过是一种必需的存在,而不是作者真正的着重点。
他所要表现的,是湘西边城淳朴的民风,是在这个国家的一隅生活着的一个人群,是另外的一种生活。
而翠翠等人,既是一个平淡故事中的亮点,亦起到了表现湘西茶峒民风民俗的作用。
之前学过沈从文的《边城》,似乎有说到这部作品所描绘的那种纯真。
是的。
在《边城》中,并没有什么尔虞我诈,亦没有什么处心积虑。
这个地方的人坦率、善良,按着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办事过日子。
其实,这样平淡美好的日子,在当时的中国是多么难得。
沈从文在此书的题记中说道:“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地写下去。
但因此一来,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
”在当时的文学界,沈从文的作品无疑会被视为异类。
“无益”,在今日看来却也未必。
他说,“照目前风气说来,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及大多数读者,对于这种作品是极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国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
我仔细思量了一下,其实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虽算不上一朵奇葩,却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沈先生自己坦承这部作品不是为多数人而写的。
他也明白《边城》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与当时的时代主流不符合,这部作品也并不为时代所需,不入流,是为“落伍”。
浅析《边城》的人性美
摘要《边城》是以湘西一带茶峒乡以及附近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景象为背景,写了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还有掌水头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翠翠之间的甜美爱情故事,讴歌了人性的美好,揭示了人性的意义。
表达了作者沈从文的人生理想和迫切追求人性美的愿望。
关键词:《边城》;人性美;意义;前言《边城》以湘西边境茶峒乡和附近的农村景象为背景,写了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之间相依为命的生活,还有掌水头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翠翠之间甜美的爱情故事。
整篇小说都围绕这个故事,对边城富有特色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作了诗情画意的描述,充分,全面地展示了边城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讴歌了边城百姓淳朴的人性美。
《边城》中的每个人都热情而诚实,他们均有君子遗风,他们过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生活。
边城中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有老船夫,翠翠,船总顺顺,天保,傩送,过渡的客商,吊脚楼上的妓女等人物,,他们都真真实实地活着,构成了近似完整的社会。
在这里,虽然有贫富差距,但人人都享受着平等的待遇。
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生活,与人为善,没有都市文明的虚伪,污浊,狡诈,自私,只有专属普通大众的淳朴与真诚。
沈从文关于《边城》的写作动机,他说:“我是一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
”他认为生命高于一切,我们应该尊重生命,一切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在他的许多文章中,都表现出对生命力的肯定和对无意义生命过程的批判。
在他一生的写作历程中,不断的追寻与探索他的信仰和他所挚爱的生命。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渐渐地发现,只有湘西人民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属于人民的、才是豪爽大气的,没有那些令人厌恶的世故,没有人情的冷漠。
这正是他在《边城》中所追寻的人生理想的终极目标和指向,这一切的一切都由湘西人民的生活本色来体现。
通过对《边城》的认识与体会,本篇文章将从傩送与翠翠:健康纯洁的自然之子;老船夫与顺顺:重义轻利、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爷爷与翠翠:相依为命的祖孙之情;其他人物:独特、健康的人性美;《边城》中人性美的意义等五个方面来论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一带的人情、人性美。
七十年来域外学者《边城》研究述评
七十年来域外学者《边城》研究述评《边城》是中国作家鲁迅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短篇小说集,发表于1918年,该作品以其突出的社会主义特点,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边城》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20世纪以来,就有大量的国内外学者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重新揭示了这部作品本身独特的文学特征及其对中国当时社会的重要影响。
这篇文章将以此为背景,系统地回顾了过去70年来,域外学者对《边城》的研究述评,并对其中的不同角度和观点进行评价。
第二段: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A.R. Orage以《鲁迅:边城研究》一书开启了对《边城》的研究,他深入分析了作者的思想构成,并提出了“以下六种原则:以鲁迅自己的立场作为基础;研究作品本身及其思想观念;比较鲁迅与中国历史;比较鲁迅与外国文学;重视鲁迅的文学体裁;以及重视鲁迅自己所撰写的书籍”。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个框架,指导今后对《边城》的深入研究,也为外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应用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参考。
第三段:19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松本定次的《鲁迅文学哲学论》一书,对《边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松本定次认为,《边城》不仅提出了中国文学的新方向,而且表达了鲁迅用创造性的实验性思维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这本书从更广泛的角度,分析了《边城》所呈现出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相互交织的现实状况,还指出了作品中主题观念和文学语言的独特性。
第四段:19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冯和《鲁迅的边城》一书,反思了《边城》的几个外国评论家所提出的话题,如“鲁迅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关于边城作为对现代文明影响的反映”等,并对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做了深入剖析,指出了鲁迅准确把握了社会现实问题的新颖创新性,并展示了他文学成就的本质原因。
第五段:21世纪初,日本学者伊藤英司的《边城:新时代的记忆》一书研究了《边城》作者对国家现实的反映,他认为《边城》的作者鲁迅,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文学语言,把每个人的生活故事,表现成一种有着思想价值的精神形态。
《边城》的生态意识解析
《边城》的生态意识解析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被评价为"生态小说的鼻祖",在
表现剧情的同时,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微观美,娓娓道出了生态与人
类的融合,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从小说开始,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为主角、自然景观描绘的一幅幅美丽
的图画。
沈从文描写了小镇上花朵开放、鸟儿欢快鸣唱、绿草茵茵、
野菊多姿等,这些场景是极具描写意义的,展示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
的亲密关系。
此外,作者还传达出当自然被破坏时,就等于摧毁了人
类的繁荣昌盛。
比如,小说中主人公安迪做出了毁掉盐场的决定,演
示了一种自然与人类平衡的理念,强调了再造自然的重要性,提倡理
性对待环境资源。
而安迪具有的热忱和愤慨心情,表明了作者对破坏自然的反对和警惕;他用放荡的语言描绘的湾里的美景;他夺回了苗圃的挣扎,反映出环
境保护的顽强斗争;他抗击了外来的伤害,表达了捍卫自然的决心。
这一切,都在不同的小语言中表达了沈从文对环保的强烈的生态意识。
总之,沈从文的《边城》反映了一种自然之美、自然贡献的微妙、及
以平衡为前提下与自然相融相结合的心态,在深刻引导我们思考环境
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以其独特思想,影响着后来的
环保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读书笔记---沈从文《边城》赏析及书评
沈从文《边城》赏析“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的概念,同时还是一个时间与文化的概念。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是一部超越现实的浪漫佳作,直指人性中的美与善,如汪曾祺说的:“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一方面,它是浪漫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其生活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在这里生死自然,爱恨自然。
没有一个角色被塑造成权威。
物欲在这里是微不足道的。
连山水渡船都成了作品里真正的主角,不仅是衬托或点缀,更是有心魂的大自然。
作者“心中似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它通过抒写男女情爱、祖孙亲爱、邻里互爱,来表现人性美。
“想留驻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常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小兽物”翠翠,最难写,写得又最成功。
她年龄太小了,是一个完美的化身和这个故事里的灵魂。
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过着无忧无虑的清平生活。
“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碧玉般的眸子;碧溪瞭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绝不世故的赤心。
”慢慢长大后,她性格里有了微妙的变化,多了沉思和羞涩;面对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不知是乐是愁。
后来,她路遇英俊、勇敢、热情的傩送,萌发了朦胧的爱意,从此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她受着冲击:“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心头上的爱憎移到另一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
她从这分隐秘里,常常得到又惊又喜的兴奋。
一点儿不可知的未来,摇撼她的情感极厉害,她无从完全把那种痴处不让祖父知道。
多角度赏析沈从文的《边城》
多角度赏析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的《边城》无不透着一种美好、宁静、纯朴的气息,有着桃花源牧歌式的纯美生活图景。
他把自己主观的情感用客观景物具体地表达出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在看沈从文的《边城》时,我总会流露出对生活在湘西的那群可爱的人民的倾慕,因为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了《边城》景物、人物身上,所以我们在作品中看到的景物、人物不在是死的、静的,而是活跃的、跳动的,是可以让人感受到生命律动的生命之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沈从文在小说中追求一种意境美。
沈从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方法来达到营造美好意境的目的。
记得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情景想和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
”因而,沈从文在作品中描写的就是本身富有牧歌因素的爱情,而不是“一摊血一把眼泪”,他喜欢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的痛苦。
而且,在描写这类题材时,他又从“人与自然的契合”的泛神论思想出发,故意淡化情节,以清淡的散文笔法去抒写自然美。
如《边城》对酉水岸边的吊脚楼,茶峒的码头、绳渡,碧溪的竹篁、白塔等都作了细致的描绘,精心地勾画出了一幅湘西风景图;对湘西乡下的婚礼嫁娶、端午节的赛龙舟、捉鸭子、吃粽子,求亲方式等都作了一番介绍,细心地描绘了一幅湘西的风俗画。
加上沈从文在描写时又喜欢用一种温柔的笔调出之,这就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意境,酿就了他的小说的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
但是这种牧歌情调是对应于理想的人生形式的,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朴素的人性美正在日渐泯灭,因此在歌唱这些牧歌的同时,又渗进了一丝沉郁、一缕隐痛,致使其温柔平和的牧歌中又混合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与悲伤。
意境是虚实结合,生于象外的产物,蕴含着令人咀嚼不进的韵味,可让读者通过意象去领略作者更深层的情思意蕴。
对此宗白华有过这样的阐述:“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管的生命情调与的管得自然景物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艺术特色
沈从文《边城》语言的审美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郭娟指导教师李彦苓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沈从文的艺术创作成就,尤其是小说的语言艺术成就。
《边城》以恬静平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歌曲令的意境,描写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创造了一个温暖的梦境。
小说的语言独特、鲜明,具有唐宋气质、魏晋风骨,吸取了湘西口语方言,吸取了书面语,吸取了文言文的特长,并且又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的锤炼,使《边城》通篇语言的典雅性和现代性充分体现。
从语言方面来分析沈从文的《边城》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情结;语言运用;典雅性;现代性On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Language in The Remote Cityby Shen Congwen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o JuanTutor Li YanlingAbstract:The Remote City, the masterpiece of Shen Congwen, represents his achievements in art, especially his language achievements of novel. In The Remote City, Shen Congwen describes a “Xiangxi World” which belongs to himself and creates a mild dream with the help of his quite and common style, prosaic melody, a creative concept full of poetry and lyrics. The language of The Remote City is unique and vivi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ang and Wei Jin dynasty, Xiangxi dialect and written language, ancient prose and skillful figure of speech. All of these show the novel’s elegance and modernity.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analysis Shen’s The Remote City from the point view of language.Key words: Shen Congwen; Xiangxi sentiment;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language; elegance; modernity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最纯净的中篇小说,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边城评价作文
边城评价作文《边城》中的诗意,首先表现在地方特点上。
边城偏于中国西南一隅,四周环有武陵山、雪峰山与云贵高原。
其中水酉水等河流也汇集于此。
青山,绿水,如此自然环境,本身便是诗意盎然。
与世隔绝,更增添了几分诗意的神秘。
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边城》有“牧歌情调”,“不仅如废名之具有陶渊明式的闲适冲淡,而且具有屈原《九歌》式的凄艳幽眇。
”的确,《边城》虽是现代文学作品,可字里行间又无一不显露着古典的诗歌美。
文中“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些”,难道不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吗?“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的明明白白”,又何尝逊于“池塘生春草”的精巧?边城是与都市相对的乡村社会,这里拥有的是淳朴、自然、宁静的生活,每个人都安于现状,满足自己的生活,正如《诗经》中的“适彼乐土”。
沈从文自己也说“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这点纯粹的诗即是《边城》中表现出来的诗意——和平,自然与宁静。
其次,诗意还体现在人物性格上。
地方有了诗意,如何表达出来,这时需要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人物了。
假若地方充满诗意,人物却肮脏卑鄙,那么这些诗意也会显得单薄甚至多此一举。
沈从文当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不能容忍自己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有一丝龌龊与硝烟,于是《边城》中的人物便就此感染着诗意,共同创造着边城这一诗意的神话世界。
翠翠这个人物是最完美的诗意结晶,她依水而生,傍山成长,“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她明慧温柔,体贴乖顺,“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些淳朴性格轻盈纯洁,像一首不忍凌辱的诗。
就连她心中的爱也无不充满诗意,自从见到二老之后,便让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甚至摆渡也不时想起遇见二老的场景,挂念着,如桨下的水流哗哗而动,似“不见君子,忧心忡忡”;见到二老之后,故意装作不在意,其实心中怦然而动,又似“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边城》的评价
张维洲汉语言文学一班2011221102110052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白话文的先驱之作。
《边城》,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闪光点与人生的丰富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本文尝试从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角度,对其进行文学评价。
关键词:社会历史内容;地域文化;女性人物
正文: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二、故事介绍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种。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了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然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出版于1934年。
三、创作意图
读沈从文的小说可以发现,他的小说里面没有当时社会生活里尖锐的阶级斗争,究其原因,是作者没有那样的政治意识。
在作品中,他只用看似轻淡的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他的目标只专注于那些经历磨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性。
诚如沈从文自己所说:“我只想建造希腊小庙”,“这小庙供奉的是‘人性’”。
这类人、事的表达,在《边城》中得到了极致地展现,作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小说中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就连吊脚楼妓女的性情也浸染着边民的淳厚。
“边城”,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四、作品内容的理解、评析
关于思想内容,沈从文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表白可以用来概括这部小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在情感故事展开的同时,作者描绘出了湘西秀美的自然风光,静谧的田园生活。
文中宁静的生活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完全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世的“世外桃源”。
对于这一幅社会生活画面,汪曾祺曾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现实。
”作者根据自己生于湘西、长于湘西的经历,全方位地描绘出了湘西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①,同时又加上了他“美”、“爱”、“神”三者一体的精神追求,《边城》就寄寓了沈从文“美”与“爱”的理想,因而作品给我们的感受是,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最原始、最纯真的“爱”。
青年男女之间的
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都表现出了人性之美。
在这里生活的茶峒人,也具有着最原始的自然淳朴的品格。
例如面对无法抗拒的春水上涨的考验,茶峒人或安之若素,或从大水中救人救物,顺应自然而又勇敢义气。
作者将边城写得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美,是在寄托自己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
令读者向往的是边城人的仗义淳朴,比如作小说中的妓女,竟然也让人生不出一丝的鄙夷之心,而老船夫的不收钱、买烟叶、买茶叶的行为也许更让读者中喜欢斤斤计较的“世俗人”感到羞愧。
在情节安排方面,小说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情节—端午相遇。
这次相遇,是翠翠与傩送的初次相遇。
作者凭借高超的写作技巧将男女之间无意中发生、朦胧含蓄而且纯净似水的爱情美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翠翠即将与傩送碰面之前,作者先安排她“无意”中听到两个水手关于男女之事的“鄙夷字眼”,为下文翠翠误解傩送而“骂”傩送作铺垫,更为下文翠翠得知自己“骂”的是“岳云二老”后又惊又喜的心理作铺垫。
而傩送被“骂”了却安排伙计送翠翠回去,更烘托了傩送的善良和仗义。
在作品的语言方面,《边城》的语言富有诗意,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上。
沈从文曾说过:“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
”文中的写景极其有意境,如这一段描写:“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
身边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用词还含有些许童话般的色彩,这段描写,不光是在写景致,更是在写情致,写出了翠翠月夜听祖父讲述母亲的故事时内心的激情。
五、作品的文化内涵
提到沈从文其人,自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湘西秀美的自然风光、独到的人文风情。
作为湘西之子,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毋庸赘言,极具地方文化色彩,展现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展示了湘西山民淳朴刚烈、浪漫率真的自然民风。
在作品中,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了一道鲜亮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
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对于作为大自然女儿的翠翠,她的思想和性格的成长变化,极大地揭示了“边城”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社会画卷。
六、重点女性人物评析
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
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世,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的一面,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是一个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秀美的乡村女孩儿。
七、阅读感受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作品中那份真挚、纯洁的男女之爱。
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当下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他们之间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在我感觉起来,就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
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或许,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累了的时候,最好的精神寄托,便是这部如同山水画卷般的小说—《边城》。
①注:沈从文所写的“边城”名叫茶峒,不是现今的凤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