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参与法律程序的积极性不高,对诉讼等法律程序的认知和 了解不足。
守法自觉性
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但对于一些具体规定和 细节方面的了解和执行存在不足。
法律教育程度和需求
教育程度
农村居民的整体教育程度相对较 低,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
力有限。
教育需求
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的学 习有需求,希望能够了解更多与 生产、生活和权益保护相关的法
鼓励自我学习
通过提供学习资料、推荐阅读书籍等方式,鼓励 农村居民自主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 养。
05
调查结论与展望
调查结论
1.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
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了解较少,缺乏主动学习法律 知识的意识。
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程序和规定存在误解,对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认 识不够清晰。
展望与建议
2. 增加法律宣传和咨询渠道 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力度。
在农村设立法律咨询中心或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展望与建议
3. 培养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通过开展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 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法律活动,如旁听案件、参与 调解等,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作用。
片等手段,向农村居民传递法律信息。
建设法律宣传栏
03
在农村公共场所设置法律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方便农村居
民随时了解法律动态。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建立农村法律服务站点
在农村设立法律服务站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 农村居民解决法律问题。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篇一:农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石河子大学20XX至20XX学年第二学期《社会调查》课程结课作业班级法学二学位20XX级姓名杜佳彦学号20XX702026 成绩写作要求:写作要求:(评分标准)一、格式正确,符合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和特点;(20%)二、内容完整,真实准确,不得抄袭;(40%)三、结构安排合理,逻辑层次清晰;(20%)四、语言准确、通顺,简明; (15%)五、文面整洁、美观;(5%)命题组长签字:农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各项重大问题,把法治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提升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水平。
中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亿,在某种意义上说农民法律意识水平决定着中国法制化的进程。
会中尤其重视人民的力量,“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3篇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精选3篇(一)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 调研目的和背景:明确调研的目的和背景,说明为什么选择调研农村法律意识。
2. 调研方法和样本选择:介绍调研所采用的方法和样本选择的原则,说明调研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3. 农村法律意识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包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法律权益的保护意识、对法律规定的遵守程度等方面的情况。
4. 影响农村法律意识的因素分析:对农村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并且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村法律意识的影响程度。
5. 农村法律意识改善对策:结合调研结果,提出提高农村法律意识的具体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教育宣传、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6. 结论和建议:总结调研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农村法律意识的提升提供参考。
7. 参考文献:对调研过程中参考的相关文献进行罗列,确保调研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调研报告内容可能会因为调研的具体要求和目标而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的编写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精选3篇(二)《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法治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深入调研,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多种方法,围绕农村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开展调研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若干个典型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对村委会、农民法治意识、基层法治组织建设等进行深入了解,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座谈。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农村法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农村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健全,大部分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基层法治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居民的法律意识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权益保障,也对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居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法律观念、法律运用能力以及对法律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居民法律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了包含多个方面的问卷,涵盖法律知识、法律态度、法律行为等内容,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居民中进行广泛发放。
2、访谈调查选取了部分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以及对法律的看法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一)居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1、法律知识的了解大部分居民对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常见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如民法、刑法、劳动法等。
但对于一些较为专业和细分的法律领域,如知识产权法、金融法等,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2、法律信息获取渠道居民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次为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法律讲座等。
其中,网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法律信息来源,但网络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居民的法律观念1、守法意识绝大多数居民表示愿意遵守法律,认为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但也有部分居民存在侥幸心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选择违反法律。
2、权利意识居民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然而,仍有一部分居民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或者不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三)居民的法律运用能力1、解决纠纷的方式在遇到纠纷时,居民首选的解决方式依次为协商、调解、诉讼。
其中,协商和调解被广泛采用,而诉讼则被认为是最后的手段。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居民对协商和调解的技巧和方法掌握不足。
2、法律援助的认知大部分居民对法律援助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的申请条件和程序不太清楚。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
为了解当下居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和法律意识的形成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居民法律意识调查,以下是调查报告的详细内容。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居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法律意识的形成情况,以及居民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的应对方式。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希望能够为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群体。
问卷内容包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情况、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以及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的应对方式等。
三、调查结果1. 法律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
仅有3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法律常识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时间、《婚姻法》的适用对象等。
而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如法律的效力和法律的适用范围等,更是有很多人存在误解或者不了解的情况。
2. 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主要是通过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交往也对法律意识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不明确或者缺乏相关的教育和宣传。
3. 面临法律问题时的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的应对方式是求助于专业人士,如律师、法律顾问等。
少部分居民会主动寻找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自助解决。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在面临法律问题时常常感到无助和困惑,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寻求帮助。
四、调查分析和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居民的法律意识普及和提高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法律知识的普及仍然不够,需要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提高居民的法律素养。
其次,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需要多样化,除了媒体渠道,还可以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
农村法治意识调研报告
农村法治意识调研报告引言农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法治意识的提高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农村居民对法治的认知和态度,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法治意识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参与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71.5%。
调研结果农村居民对法治的认知根据调研结果,68%的受访者对法治的认知较为模糊,只知道法律的基本概念,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了解甚少。
仅有20%的受访者能正确区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
农村居民对法律的态度调研结果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平正义非常重要。
然而,仅有30%的受访者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自身问题,更多的受访者更倾向于通过私下交流或求助于权威人士解决问题。
农村居民面临的法治问题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普遍存在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
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与法律接触,对法律的认知停留在学校的基础教育阶段。
同时,个别农村地区存在乌龙案件频发、低效办案、司法不公等问题,这进一步加深了农村居民对法治的不信任感。
农村法治意识提升的途径对于提升农村法治意识,调研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法律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
60%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农村基层法律服务的投入,提供更便捷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农村居民对法律的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法治教育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素养。
2. 加大基层法律服务力度,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询和服务,鼓励农村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3. 完善农村地区的司法体系,加强乌龙案件的防范和处理,提高司法公正性。
4.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律维权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信任和支持法治。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推动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如何把调查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xx年6月。
调查地点:农村、乡镇、就业办事处等地方。
调查方式:采用收集材料、电话、网聊、面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的途径,深入剖析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前言: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2013年春节期间,对大通县的农民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通过调查大通县外出的农民工在外主要涉及建筑业、餐饮服务、批发零售、车辆修理、轻工业等行业。
一、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的途径调查显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这些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54.64%;通过法制宣传橱窗获取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占到了总数的25.24%;以互联网为载体获得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只占到了总数的1.6%。
在农民工认为在哪里咨询法律问题比较可靠这一问题上,有48%的人选择了政府相关部门,44%的人选择了法律服务所,33%的人选择了律师事务所,还有13.5%的人选择了熟人介绍。
在有效解决法律问题途径这一项目上,有66.51%的人选择了依法解决,另外还有9.57%的人选择了上访,这说明大部分农民工已有了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而少部分把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
在农民工是否了解法律援助具体条件的问题上,有84.07%的人选择了了解一些。
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简介农村法律意识建设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此为依据制定农村法律意识推广计划,本文报告了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设计本次调查目标人群为农村居民,随机抽取了4个省份10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中包含了以下5个问题:1.您认为个人应当遵守哪些法律?2.您是否知道相关部门会严格执法?3.您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4.您是否能够自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您对所属村委/居委会的法律服务满意度如何?共计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18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
调查结果个人应当遵守哪些法律?根据问卷结果,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认为个人应当遵守的法律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同时也有个别居民认为遵守法律是为了应付监管机构的审核,有些法律规定限制了个人权利,应当有所改善。
相关部门会严格执法大部分农村居民表示知道相关部门会严格执法,这也是他们遵守法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有不少居民认为执法机关效率低下,处理问题缓慢。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问卷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基础设施建设补偿问题•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分配问题还有少数居民遇到了劳动保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自主维护合法权益大部分农村居民认为可以自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表示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保障。
少数居民表示自身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行政或司法渠道来解决问题。
对所属村委/居委会的法律服务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所属村委/居委会的法律服务满意度较高。
但也有部分居民认为村委/居委会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有待提高。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
针对农村居民承包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法律问题,我们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社会法律宣传计划,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农村法律意识仍然相对较低。
为了解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地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背景:农村地区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农村地区也面临着新的法律问题和挑战。
了解农村居民对法律的认知和意识水平,对于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以某农村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法律意识相关问题。
调查对象通过填写问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调研结果分析:1.基本信息:调查对象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在40岁以上占比较大,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职业主要是农民。
2.对法律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低,特别是在劳动法、土地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对法律意识的认同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意识的运用不够深入。
4.法律纠纷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面对法律纠纷时,主要依赖村委会或相关机构的调解和解决,很少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五、存在问题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特别是在劳动法、土地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2.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意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和深入,特别是在涉及到合同、土地等方面的问题上,缺乏法律意识的引导和保护;3.对法律纠纷处理方式存在依赖性,过于依赖村委会或相关机构的调解和解决,很少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六、建议和对策:1.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特殊法律知识,如劳动法、土地法等;2.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3.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机构,提供农村居民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为他们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4.加强农村村委会和相关机构的法律职责培训,提高他们对法律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法律意识。
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对法律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深入了解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居民的法律意识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向不同社区的居民进行了调研。
问卷内容涉及居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对法律权益的维护意识、对法律服务的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研结果
1. 法律知识了解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法律知识掌握并不充分,只有少部分人对法律有较深入的了解,普遍存在对法律知识的认知欠缺情况。
2. 法律权益的维护意识
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有较多居民表示不清楚应该如何维权,也存在对维权渠道的不了解。
一些居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而非积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3. 法律服务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在民事纠纷、合同签订、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需要法律服务的比例较高。
三、调研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居民对法律意识的认知和维权意识还有待提高。
为了加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应当通过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途径,提升居民对法律的了解和维权能力,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法律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居民的法律服务,提供更便捷的法律服务渠道,满足居民的法律需求。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居民的法律意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法律服务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多方合作,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标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的问题。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应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改善法律服务条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律援助工作。
一、引言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了解、认知、遵守和维护的程度,是评估一个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对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33份,有效回答率为86.6%。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法律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农村居民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如合同法、劳动法等,而70%的人对这些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或毫不了解。
这说明农村居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较低。
2. 法律意识的实践水平仅有10%的农村居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而大部分的居民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甚至会采取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3. 法律服务需求与满足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但目前法律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的匮乏、法律援助机构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居民法律服务的满足度。
四、建议与措施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针对农村居民法律知识缺乏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利用村级广播、电视、手机APP等媒体,普及农村居民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2. 改善法律服务条件应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条件,提高法律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并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3. 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增加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站点,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服务,确保农村居民在法律权益保护方面能够获得及时支持和援助。
五、结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改善法律服务条件,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律援助工作。
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居民的法律意识,了解他们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法律问题的态度及处理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居民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1. 对法律的认识程度在调查中,大多数居民对法律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正确回答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等问题。
但同时也发现少数居民对法律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对于法律的更深层次理解有所欠缺。
2. 对法律问题的态度大部分居民对法律问题持正义、公平的态度,认为法律的制定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保护公民的权益。
但个别居民在面对法律问题时,更关注自身的利益,并有一定的逃避法律的倾向。
3. 处理法律问题的方式大部分居民表示在面对法律问题时会第一时间主动寻求法律咨询或寻求法律帮助,他们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可以增加自身的法律意识。
但也有一部分居民表示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可能选择采取默许、沉默、回避等方式,不愿意主动去解决法律问题。
四、调查分析1. 居民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一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居民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年轻人对法律的认识一般较为深刻,而中老年人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弱。
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对法律的了解也比较有限。
2. 部分居民对法律问题的态度存在问题个别居民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过于关注自身的利益,对社会公义和公平不够重视。
这种态度可能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3. 有效提高居民法律意识的建议(1)引导居民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律知识水平;(2)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居民对法律的认识程度;(3)加强社会法治建设,提高居民对法律的信任度;(4)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机制,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咨询和帮助。
五、结论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居民对法律的认识程度和法律问题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
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对法律的认同与需求
法律援助与咨询服务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于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的需求较大,仅有不足20%的 受访者表示了解相关渠道。
普法教育与培训
多数农村居民对于法律知识普及类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认为这有助于自 身维权和规避风险。
04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面临的问 题与挑战
主要问题
缺乏法律知识
许多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难以维护自 身合法权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 查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调查概述 • 农村居民法律知识状况 •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状况 •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提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01
调查概述
调查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意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普及变 得尤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本次调查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农村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法律知识。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建立法律服务机构
在农村地区建立法律服务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帮 助他们解决涉及法律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 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
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农村居民对法律持怀疑态度,缺乏对法律价 值的认同。
法律教育不足
农村地区缺乏法律教育资源,居民难以获得法律 知识。
面临的挑战
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农 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
完善法律服务
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村 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
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
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
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
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1 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A 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B.不太了解——65.3%C不了解——21.9%2 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A 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B 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C 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1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成立了“__”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
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
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精选5篇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精选5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结束一段工作时。
都会使用到报告,写报告时,要明确的讲清楚自己的逻辑,层次方面要分明,逻辑要严谨。
以下是为您收集的“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供您参考,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好就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篇1在目前全国上下进入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态又如何呢?为了解现今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更好地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们选择几个乡镇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农民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多年的普法教育,全县农民法律知识贫乏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总体来看全县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相对淡薄,传统意识较浓,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法律素养低,害怕打官司,对法律缺乏信任,薄情优先于法。
从走访的人员和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来看,在一部分农民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或者想寻求法律保护,确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也有一些像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朋友,不会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法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
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
有关当地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关于居民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调查报告为了进一步抓好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2011年3月至5月,我们组织了调查组,深入到家乡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家乡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居民的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基本情况。
一、现状及特点由于该村地处边僻,交通闭塞、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众淡薄,生活还比较困难。
该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以下特点:(一)基层政权组织机构健全。
该村有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两委组织都经民主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分别由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各5人组成,班子工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二)村干部和群众在强烈渴望上级给予项目扶贫的同时,更希望能知法懂法用法和依法治理,渴求社会治安状况好转,社会稳定、安居乐业。
在调查和座谈的过程中,从干部和群众的语言中流露出了因不懂法而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常过程中经常吃亏甚至在不知不觉中造成违法犯罪,遇到纠纷不知如何打官司等不懂依法维权的苦处。
因此,村民在渴求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更迫切希望法律知识在农村得到普及。
(三)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上升,群众收入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该村长期以来很少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治安案件时有发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让群众加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民主制度尚未健全,村民自治氛围没有形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村的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很少召开,村民参政议政、民主决策和议事程序不规范。
干群之间缺乏经常性沟通交流,现有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另外,该村无依法治村规划,《村规民约》中一些规定也流于形式。
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及时,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相差甚远。
(二)村民法律意识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维权村委会没有成立普法领导组织,普法工作尚未纳入班子的议事日程,无农民普法学校,未建立学法“中心户”、“培养知法懂法明白人,学法用法新户主”制度,村民只是单纯地通过日常身边发生的一些案例和电视里播放的节目一知半解地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实习的机会,在我县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
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
调查对象分别是黎川县日峰镇、湖坊乡、潭溪乡在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
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不过仍
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
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1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
B.不太了解——65.3%
C不了解——21.9%
2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
B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
——18.3%
c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31.7%
D.说不好——40%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40%
B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7.5%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10%
D拿钱私了——32.5%
4您党得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A很强——20%
一般——72%
C. 不强——18%
S您觉得法律和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关系密切——55.8%
B关系不大——35.82%
C没关系——8.33%
6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吗?
A严格遵守——47.5%
B大部分遵守——28.3%
C有时会——14.12%
对法律规定不了解——10%
7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
A知道,并且十分清楚——9%
B大体知道——48.8%
C我只是知道什么不犯法——26.7%
不知道,做人靠的是良心,别的无所谓——16.4% 8您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主要原因是
A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11%
B执法机关执法不严——18%
C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65%
D)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6%
9公交车上您刚好看到有两个小偷合伙正在从一老人
家挎包里偷东西,您会:
A马上制止——4.82%
B如果别人出面制止里,我也会帮忙——16.9%
C做暗示提醒,引起别人或者被偷者的注意——56.7%
D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 32%
10对于一个跟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向您借700块钱,
答应两个月后还,您会要求他写借条给您吗?
A关系那么好,不用写——58. 6%
B应当写——16. 48%
C写不写都无所谓——21.8%
D说不清——5.2%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就一些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村民交流,回来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大概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总的来说,法律,现代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律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十分有限,权利意识非常淡薄。
(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联系近年来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都可了解到不少人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
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去报案;也有一些像有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是朋友,不会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委会的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因为法律的普及逐渐深入农村,大部分村民一般都还是能肯定法律的价值的。
可是,还有许多村民对相当部分的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的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地去了解法律,从而用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的检举权、控告权还不甚了解。
(3)妇女的法律意识更为淡薄,且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广大农村,应该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里,多数的妇女经济上还不能够独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家庭暴力也时有发生,妇女受歧视、受虐待、受摧残的事时有发生,但她们却忍气吞声,不会拿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以上现象的分析:在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知识面窄,谈不上什么系统有条理的学习法律法规,广大农民获得的法律方面的信息量非常少。
所以,法律在广大农民的头脑中所占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触犯刑事的行凶、抢劫、盗窃等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人也并非无知到杀人是否
偿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们仍然铤而走险,这纯粹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了。
虽然,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犯法的自然是法律意识不高,但很多懂法的也依旧如此。
在农村里,一些普法教育单单靠形式化、表面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散发些传单,而这些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我觉得针对以上的现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
现在的传媒的力量是巨大的。
各类传媒应该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其。
通过电视、电影或是其他的文艺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入手,来吸引村民的注意力。
在这个方面,宣传机构、普法机构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应让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
广大的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偏低,像枯燥的法学理论肯定不适应他们,所以要编写出适合广大农民的法律学习资料。
在我们的农村里,各类案件时有发生,法律宣传的素材应该并不缺乏,只是说没有下大力气、下功夫去收集整理他们。
编写宣传材料,最好是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
多拍摄农村生产生活与法律相关的短片电视剧,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
首先,这支队伍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水平,熟悉基本的法学理论。
同时,他们也应该要熟悉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知道农村
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农民经常发生的纠纷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在每逢普法的宣传日,搞好法律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
普法队伍得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促进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4、有关部门在普法教育,上还应适当投入
因为像编写教材、发行书籍,建立专业的普法队伍、定期下乡,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而且,我国的农村地域广阔、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
首先,在村委会里,就应该设立专项资金,订一些相关书籍、报刊杂志,一来可以供村干部学习,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
其次,还可以用村里的传统办法,比如办壁报,做一些宣传的栏,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
5、一些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应做好表率工作
因为目前,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触目惊心的违法现象在报刊、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误解,对法律权威性的误解。
所以,领导机关、执法机关应该要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广大的农村居民做出表率!通过这次实地的社会调研,让我从中学习了很多。
也要特别的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会我怎样去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
也是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从中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在读本科生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决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的知识,更要把从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通过这次关于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研,也让我深刻认
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我坚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会在广大农村结出累累硕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