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议论文教学浅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议论文教学浅探

议论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面对议论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埋好伏笔,未雨绸缪。

我们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在通盘考虑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规律与计划的前提下,提早做好准备,帮助学生远离山重水复的窘境,走进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1.在进行描述类文章教学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许多描述性文章中不乏经典而富有哲理的议论性语句。引导学生多留心这类语句,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该文章,更有助于他们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的习惯。

2.训练“一事一议”类小文章,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学生刚进入七年级时,我们就要为他们日后的议论文学习做好铺垫。

(1)开展“每日500字”的活动。规定学生每天自主挑选阅读一篇文章,进行摘抄练习(包括精彩词句、名言俗语、名人事例等),并进行有选择的记忆。读后。就文章涉及的某一现象,某一事物,某一细节谈谈自己的看法。写几句评语。刚开始时,要求不要太高,三二句话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适当点拨指导,他们会不断进步,逐渐

形成规范的短评。

(2)写作“一事一议”类小随笔。生活中充满着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留心、多思考,随时记录下来,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更为九年级的议论文学习打好基础。

3.开展小型辩论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由于辩论话题均来自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有很强针对性,学生往往有话可说。比如“开卷是否有益”、“高分是否一定高能力”、“中学生该不该在校内带手机”等。通过这些小小辩论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搜集整理、创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更为今后的议论文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4.时常推荐优秀小论文,加深学生对议论文的印象。从七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从《杂文选刊》《启迪》《智慧背囊》《心灵鸡汤》等杂志书籍中给学生选择、推荐一些时代感强、文质兼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论文,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对议论文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选好恰当的学习材料,精心探究。

要让学生学好议论文,就要选择合适的恰当的学习材料。鉴于教材在编选议论文方面的缺陷,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课本,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我们要敢于扬弃,大胆整合,

为学生寻求学习议论文的最佳资源。

1.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议论现象”。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处处存在“议论现象”,如人与人之间闹纠纷时的争吵,围绕一个问题的产生去辩论,表扬或批评某人并申述理由等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有意识的记录下来,时时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们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议论意识”,有助于他们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2.课堂上,引领学生精研“典范”议论文。

(1)引进课外典范议论文,搭建议论文知识平台。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开发利用与教材有关的,对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材料。在学习议论文单元之前,我会找出这几篇典范议论文印给每一位学生,形成一本独特的“教材”,借助它来向学生介绍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用好课文这个例子,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议论文知识。

新课程倡导开发课程资源,但教材依旧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一味的抛开教材进行所谓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3、进行专题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议论文相关知识。

(1)学生材料来源:已学过的几篇议论文,老师课

前再准备的数篇具有代表性的议论文阅读材料,某些学生推荐的佳作。

(2)具体过程:

①老师明确一至两个专题学习目标,如议论文论点是怎样提出的,如何准确找出议论文的论点等等。②学生自读材料,围绕阅读重点和主题做圈点勾画,并比较各种材料。

③小组互助,合作探究重点疑难问题,并进行归纳梳理。④交流展示探究成果,反馈提升学习水平。

三、传授方法,训练巩固。

1、巧妙点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议论文阅读规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意识,重视议论文的整体性。(2)进行适当适量的议论文阅读题训练,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答题“规律、技巧”,从形式上给学生一些可遵循的模式,便于其准确答题。

2、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议论文表达能力。话题来源:热门话题、身边现象等。具体过程:

(1)以“说”为先导。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2)推介范文,让学生借鉴写作经验。(3)围绕话题,模仿写作。(4)交流探讨,巩固提升。

李杰,教师,现居安徽合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