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早期小说创作论

合集下载

浅论莫言_檀香刑_的先锋叙事

浅论莫言_檀香刑_的先锋叙事
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 的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 以清晰地看到莫言对拉美魔幻现实 主义的借鉴。莫言也坦言: “八十年 代初,我接触了西方文学,读了福 克纳的《喧哗和骚动》、加西亚·马 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卡夫卡 的 《变形记》、川端康成的《雪国》 等 许多作品,感到如梦初醒,我想不 到小说竟然可以这样写 。”②在震惊
情 怀。正 如 他自 己 所 言,“在 《檀香刑》中写刑,是想展示人性中 的阴暗,想揭示一种不仅存在于历 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甚至存在于 人心中的酷虐文化。”⑥
二、复调模式 莫言说过:“我不愿意四平八稳 地讲一个故事,当然也不愿意搞一 些过分前卫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东西。我希望能够找到巧妙的、精 致的、自然的结构。”“结构与叙述 视角有关,人称的变化就是视角的 变化,而崭新的人称叙事视角,实 际上制造出来了一个新的叙述天 地。”这天地就是莫言所实践的多视 角的叙述方式。
敬佩、恍然大悟之余,莫言也禁不 住跃跃欲试,捉笔操练起 “魔幻现 实主义”来。他在 1985 年推出的那 批引人 注目的 小说如 《透明的红 萝 卜》、《球状闪电》、《金发婴儿》、《枯 河》、《爆炸》 等都是在马尔克斯等 外国作家的影响下所写出的,其中 《球状闪电》就带有马尔克斯作品的 印记,对此,莫言并不讳言,他曾 经说:“我在 1985 年中,写了五部 中篇和十几个短篇。它们在思想上 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 学的极大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 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 动》。”③后来,在与评论家王尧对话 时,他也曾坦言:“像我早期的中篇 《金发婴儿》、《球状闪电》,就带有 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④因而 我并不赞同莫言在这里所用的 “撤 退” 的概念,这不符合莫言的实际 创作情况。本文将从主题、叙事结 构和技巧等方面分析《檀香刑》 中 民族性呈现下先锋特征。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收稿日期]2010-09-15[作者简介]高翠英(1976-),女,山东莒南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高翠英(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山东东营257000)[摘 要]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

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0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0、/中国气派0和/民族底色0。

这种自/西0向/东0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关键词] 莫言;小说创作;转型[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35(2010)04-0042-03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鬼才0。

其作品融乡野传奇、家族演义、情色想象于一炉,语言上天马行空、磅礴瑰丽、恣肆汪洋,洋溢着浓重的色彩。

其创作中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

但莫言的创作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本文拟按照时间的变化来分析莫言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型。

莫言无疑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从开始创作到现在,莫言有百篇以上的中短篇小说和十多部长篇小说。

莫言小说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81年开始创作到1984年秋考入军艺,第二个时期是从1984年秋至2000年,第三个时期是新世纪以后。

早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军营生活和乡土社会的凡人琐事,风格柔美清新;中期作品深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后期,莫言进入新的探索期,创作风格上开始/有意识地大踏步地撤退0,在继承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将童年记忆、个人体验和现代派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诡异而绚丽的艺术风格。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在文学创作上一直都有着独特的理念和风格。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

本文将从莫言的经典作品角度出发,对其文学创作理念进行一定的解析。

一、《红高粱家族》作为1987年“文学十年”运动的重头戏,《红高粱家族》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偏僻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以五个红高粱的命运为引子,展开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家族史诗。

通过对家族发展的叙述,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缺陷。

在表现手法上,莫言采用了荒诞、寓言和神话等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形象和传奇故事。

小说的主题是人的命运,家族命运,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寄托。

莫言在小说中给予了红高粱五子极富人性的形象化描写,以此通过一个小家庭将中国人历历在目的情感状况和时代局限表达出来。

这种将小家庭、小人物与民族历史、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的写作方法在莫言后来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二、《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着重描绘了中国老百姓家庭明快生动的生活,通过对五代同堂女性丰乳肥臀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女性的命途多舛、奋斗历程和生命悲欢离合。

小说着重探讨了女性家庭地位、家族兴衰和社会变化的深刻内涵。

莫言试图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想象世界和女性命运的变化。

小说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对生命的崇敬、对女性的关注,是莫言笔下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三、《蛙》莫言最新的作品《蛙》是一部对当代中国草根年轻人生活的关注和呈现,莫言在小说中以一个小县城的所镇痛过镇出发,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和背景。

莫言以一家散居在农村的三代人为刻画主线,展示了走过一生的农民亲人的生活和命运,感情生活的沉浸和转向,这部小说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的色彩。

小说中揭示了中国社会一些最为普遍的问题,揭示了社会的界限,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增加构思难度,人物个性明显鲜明,构思丰富。

莫言早期小说创作论

莫言早期小说创作论
莫言的早期作品首先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感情, 这种感情或是爱情, 或是亲情, 或是友情, 但无论哪 种感情, 都表现得相当细腻、传神, 纯洁得令人神往, 在当时还是感情描 写的准真空地带, 接续上 了 十 七年 !小说的某些传统。 ∀春夜雨霏霏 #即是一篇感 情相当细腻的作品, 写了一个妙龄少妇在一个细雨 霏霏的春夜里对远在边疆海岛保卫国土的丈夫的思
[ 收稿日期 ] 2006- 08- 09 [ 作者简介 ]王恒升 ( 1964- ), 男, 山东潍坊学院文学 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17
东岳论丛 Jan., 2007 V o.l 28 N o. 1 2007年 1月 (第 28卷 /第 1期 )
( D ong Y ue T ribune)
念, 表达了一个农村青年妇女以祖国为重、以丈夫为 重、以丈夫 的事业为重的 美好心灵和高 贵情操。 7 年半以前, 这位少妇就与后来的丈夫产生了深厚的 感情, 就盼着能 早一天与心爱 的人结为秦晋之 好。 但丈夫却参了军, 奔赴了祖国的边疆海岛。临走前, 他对少妇许诺说: 三年之后 我就回来 !。但是, 少 妇一直等了 5年半, 才终于等来了心上人。他们举 行了一个简单实用而又浪漫满屋的婚礼, 在假期还 剩 10天、蜜月还没有度完的情况下, 丈夫就因为工 作忙而返回了部队。这一去又是两年整, 而在这两 年里, 少妇外出参加劳动, 在家侍候公婆, 过得充实 而又辛苦。平时少妇无暇他顾, 而在这个结婚两年 整又细雨霏霏的春夜里, 终于打开了心扉, 道出了对 丈夫的无尽思念。尽管这种高贵的情感里不时流露 出一个普通女性久埋于心底的哀怨情绪, 但理性战 胜情感的高贵情操依然占据了主流。应该说, 这是 这篇小说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其次, 莫言在写这篇 小说时采取的切入角度和使用的叙述方法也令人称 道。他从一个少妇强烈思念自己的丈夫入题, 一下 子就揭示出了少妇隐秘的心怀, 这比任何其他一种 角度都简洁、明快, 都有利于揭示主题。使用的第二 人称的叙述方法也比较成熟, 你 ! 我 !两个人称代 词不时交替出现, 不仅描述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两 人之间的妙趣横生的故事, 增强了故事化的阅读效 果, 而且很好地进行了二人感情上的交流, 使人觉得 丈夫虽然远在天边, 但又近在眼前。总的说来, 莫言 的处女作是一部还算成功的作品。 ∀白鸥前导在春 船 #也是一篇描写爱情的作品, 感情虽然很美, 但有 明显的公式化和模仿性的嫌疑, 读了它, 很自然地使 人联想到王汶石上世纪 50年代初写的 ∀新结识的伙 伴 #。 ∀新结识的伙伴 #写的是新一代农村妇女吴淑 兰和张腊月在劳动竞赛中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 而 ∀白鸥前导在春船 #如出一辙, 写的是田梨花和梁大 宝在改革的春风里结下姻亲的故事, 只不过多了些 有关具体劳动场景的描写。从这篇作品的故事情节 的架构、人物关系的设置、矛盾冲突的模式、人物命 运的走向等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莫言的早期创作带 有一定的模仿性。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收稿日期]2010-09-15[作者简介]高翠英(1976-),女,山东莒南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高翠英(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山东东营257000)[摘 要]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

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0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0、/中国气派0和/民族底色0。

这种自/西0向/东0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关键词] 莫言;小说创作;转型[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35(2010)04-0042-03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鬼才0。

其作品融乡野传奇、家族演义、情色想象于一炉,语言上天马行空、磅礴瑰丽、恣肆汪洋,洋溢着浓重的色彩。

其创作中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

但莫言的创作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本文拟按照时间的变化来分析莫言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型。

莫言无疑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从开始创作到现在,莫言有百篇以上的中短篇小说和十多部长篇小说。

莫言小说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81年开始创作到1984年秋考入军艺,第二个时期是从1984年秋至2000年,第三个时期是新世纪以后。

早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军营生活和乡土社会的凡人琐事,风格柔美清新;中期作品深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后期,莫言进入新的探索期,创作风格上开始/有意识地大踏步地撤退0,在继承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将童年记忆、个人体验和现代派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诡异而绚丽的艺术风格。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多视角叙述
莫言的小说常常采用多视角叙述的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具有更强的立体 感和真实感。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开始,描述 了“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所见所闻,然后转向第三人称视角,深入描绘了各 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种多视角叙述方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增强了故事的复 杂性和深度。
谢谢观看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的结构艺术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他通过复 杂多层次的时间结构、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魔幻与现实交织的超现实主义结 构和地方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结构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文学魅力。这些结构艺术不仅丰富了小说 的内容,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二、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
莫言小说的叙事结构往往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多角度、多视点、多 层次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不断变换的视角中体验故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檀香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小说以一个刽子手的角度展开叙述,但 同时又通过对话、回
忆录等文学手法,将不同的叙事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交错的叙事 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强的真实感和更丰富的表现力。
莫言的小说常常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超现实的 神秘感和超自然的惊奇感。例如在《红树林》中,莫言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奇 幻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魔幻的世界。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不仅 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和形式,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五、深刻的社会批判
莫言的小说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对封建礼教、权力斗争、贫困 落后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例如在《蛙》中,莫言通过一个乡村医生的视 角,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残酷和不合理性。这些社会批判不仅反映了社会的 真实面貌,也提高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对“原欲”和人生需要层次理论的文学性阐释——莫言1990年代初的创作

对“原欲”和人生需要层次理论的文学性阐释——莫言1990年代初的创作
王 恒升
( 坊学 院 , 潍 山东
潍坊
2 16 ) 6 0 1 源自摘要 : 言1 9年代初 的小说 创作 , 莫 90 自称是“ 戏 的文 字”其 实不然 。他利用 弗洛伊德精 游 ,
神分析 学说 的“ 原欲 ” 理论 和马 斯 洛 的人 生 需要层 次理 论 , 对人 性 、 生 、 类存 在作 了形 象 的 人 人 阐释 , 显示 出 了当时的思想 深度和 思考 倾 向。但 不可否认 的是 , 些作 品普遍存在 着 思想大 于 这
第 9卷 第 5期
Vo . 1 NO. 9 5
潍 坊 学院 学报
J u a o W e a gUnv r t o r l f i n ie i n f sy
20 0 9年 1 0月
o c. 0 9 t 0 2
对“ 原欲” 和人生需要层次理论 的文学性 阐释
— —
莫言1 9年代初 的创作 90
形象 的缺 陷。
关键词 :原欲”人生需要层次理论; “ ; 文学性阐释 中图分 类号 : 0 I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6 1 48(090— 0 1 0 2 A 17 — 2820)5 0 0— 4
相 比起 18 代 中期 的红 火 ,90年 代 初 90年 19 象, 导致错 乱心理 或变态行 为 的发 生 。 洛伊德 的 弗 “ 原欲 ” 理论 , 虽然是 出 自病 态 的研究 对象 , 对 于 但 揭 示人类 众多不 可理解 的行 为 , 化人类 对 自我 、 深
的莫言是沉寂的。 莫言在 20 年的一次访谈中曾 01 经 这样 说 : 18 “9 l9 93年这 一 段 是 非 常 消 沉 的 , 时期我 虽然一直 在坚持 写 , 这一 但心 态也受 到 了影 响 , 了很 多游戏 的文字 。【 观莫 言 的创 作 写 ”纵 历程 , 难发现 , 不 被莫言 称之为 “ 戏 的文字” 游 的创 作, 主要是《 白棉花》《 、 怀抱鲜花的女人》 《 、模式与 原型》 《 、红耳朵》《 、战友重逢》《 、梦境与杂种》《 、幽 默与趣味》 等几部 中篇小说 。 这几部小说虽然没有 18 年代中期《 90 透明的红萝 卜 、红高梁》 》《 影响那 样大 , 但也绝非是“ 游戏的文字” 。它们独树一帜, 分别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 原欲” 理论 和马斯洛的人生需要层次理论 , 对人性 、 人生、 人 类存在作了形象的阐释。沉寂的外表下 ,依然涌 动着火热的激情 , 跳动着思想的精灵。 《 白棉花》 《 、怀抱鲜花的女人》《 、红耳朵》《 、 模 式与原型》 是莫言从“ 原欲” 角度解读人生 、 人性的 几部作 品。 “ 原欲 ” 里 比多 ”是 精神 分析 学说 创 始人 即“ , 弗洛伊德在《 性学三论》1 中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 念, 特指无 意识层 面里 的性 的原始 驱动力 , 泛指人 的性本能、 性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 , 作为性欲冲动 , “ 原欲” 可以直接进行发泄和满足 , 但也可以经转 化升华为动力 ,成为文化与文明的创造源泉。然 而, 这种“ 原欲” 所积累的能量, 不一定都能够顺利 地满足或 升华 , 果遇到 阻力 , 如 则可 变为 畸形发展 或是倒错 ,出现性 心理发育 的反 向退 化或 停滞现

浅谈莫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特征

浅谈莫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特征

浅谈莫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特征浅谈莫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特征摘要:在莫言众多的作品里,短篇小说可以说是他的文学世界的起步和奠基,也是莫言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追溯、解读他的短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一方面是尝试从一个小的角度来切入他的整个作品,另一方面也是试着在一个由短篇构筑的体系中拼凑作者的心灵地图。

本文以莫言的两部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和《与大师约会》中的大约七十多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写作题材、小说风格和小说的思想性三个方面来做具体探讨,以期能从中窥探莫言短篇小说体系的建构历程、作品的文学意义和时代意义,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莫言和他的作品。

关键词:莫言;短篇小说;题材;风格;思想性莫言是一位坚持长期写作而且收获颇丰的作家,迄今出版的作品已有长篇小说十一部,中篇小说集三部,短篇小说集两部,还有若干部戏剧,这里面包括了《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透明的胡萝卜》、《秋水》、《白狗秋千架》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因其辛勤写作和不断突破,不但带给了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使得他的作品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

全面研究莫言和他的文学作品,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莫言的创作历程,也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从不断蜕变到成熟的转变过程,甚至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发展和伤痕。

莫言曾称:“三匹马,长中短,拉着我,一齐走。

”除开他那些恣肆、磅礴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一直是莫言小说创作的重镇,他的短篇小说“新意迭出、变化多端”①(雷达语),也被大江健三郎称赞为“可以排进世界前五”。

仔细阅读他的短篇,我们会觉得创作短篇小说的莫言更加天马行空,而且自成体系、风格独具。

本文以莫言的两部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和《与大师约会》②为研究对象,这两部短篇小说集从1982年发表在《莲池》第五期上的《春夜雨霏霏》开始到20XX年发表在《上海文学》第一期上的《小说九段》结束,时间跨度为二十四年。

其中包括大约七十七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的集结成册,既方便我们了解、研究莫言,也寄寓了莫言对读者们的期待,正如莫言所说:“和盘托出,不避浅陋,为的是让那些对我的创作比较关注的读者,了解我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莫言是当今文坛屈指可数的一流作家,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作品极具个性。

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超越了中国所有作家同行,进入了世界文学之列。

他的作品创作不断的追求真正的的民间风格,语言上也不断追求民间口语、戏剧的特点。

他的小说运用了很多表现力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浓墨重彩的语言风格,给人以震撼力。

莫言早期的作品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表现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期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塑造神秘的超现实的对象世界,给人以先锋色彩;而后进入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充满进攻型、反叛型。

以上只是简单的概述莫言的创作特点,下面的内容将会从我个人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对莫言的创作风格的看法。

一、莫言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莫言小说的创作一直都把视线定格在农村,可以说是一直关注农村表现农村。

莫言自己认为他选择写农村好像是一种命定,因为他在农村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尽管他一直骂这个地方,恨这个地方,但他没有办法隔断与这个地方的联系。

他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他的根在那里。

只要他一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入都市,就会产生一种眷念。

因此在以后的一系列创作中,农村的生活就成了他灵感的来源。

比如说莫言十三岁时曾在一个桥梁工地上当过小工,给一个打铁的师傅拉风箱生火,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产生就与他的这段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黑孩虽不是莫言本人,但与他是一体的,心灵相通的。

他在农村二十多年的生活,就像电影胶卷一样,一部一部的储存在他的脑海中,这些内容可以写成小说,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农村题材在他的笔下还没有写完,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他去写。

莫言能一直用农村题材继续小说的创作,并不是一味的编造,而是他掌握了一种同化生活的能力。

在喧嚣的迷魅中穿行——试论莫言早期小说中的民间“神秘”书写

在喧嚣的迷魅中穿行——试论莫言早期小说中的民间“神秘”书写
当我们重新返归历史现场时,将更加客观地认识 到,莫言对民间“神秘”的特别关注,并不完全是个人旨 趣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 1980 年代以来社会文 化思潮的典型聚合反映。随着 1980 年代文化环境的改 变,文学在追求主体价值、叩问自由精神和探索艺术方 式等方面逐渐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性,深具悠久历史传统 的文学“神秘”创作也得以复苏并获得创新发展,韩少 功、郑万隆、贾平凹、莫言、余华、阿来、陈忠实、马原、格 非、阎连科、徐小斌、范小青……从我们随手列举的作家 名单来看,新时期以来的大部分作家都或多或少关注过
返归本土生活寻找“更丰富的东西”,正是新时期中 国作家摸索出的发展民族文学、沟通世界文学的最佳方 案:“于是有的作家手中便有了三大法宝,即当代人的观 念、西方文学的手法和中国古老的文化。于是模仿《百年 孤独》中马孔多镇那种具有神奇文化背景、展示几代人 命运、人物怪癖、思想深刻、具有哲学历史象征意义的 ‘寻根文学’迅速在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股热潮。”h 作 为 80 年代“寻根文学”的典型代表,莫言在既写实又荒 诞、既真切又魔幻,既充满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又具有现 代气质当代精神的文学表达中,体现了独特的思考。
另一方面,1980 年来以来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也深刻影响了新时期文学“神秘”表现的复归和发展:
*本文系福建工程学院校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当代文学‘神秘’书写的现代多元性研究”(项目批准号:GY-S21001)阶段 性成果。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2
2021年第3期 总第88期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总是不满足于现状,表现出一股 强烈的探求、扩张和更新的欲望。它骚动不安,一刻不肯 平静。”e 在那个生机勃勃的时代,西方文化如汹涌潮 水般漫涌向尘封已久的中华大地,《今天》杂志、朦胧诗 歌、星星画展、伤痕文学、探索电影……层出不穷的文化 实践伴随着尼采的“上帝已死”、萨特的存在主义和贝 克特的《等待戈多》一起,如一颗颗重磅炸弹投向了人 们的精神世界,引起了此起彼伏的雀跃欢呼。在这样的 文化格局下,拉美文学挟带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浪潮席 卷而来,很快就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热辣风潮。1979 年 10 月,“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 (SCHELEPLA)在南京市成立,积极开展拉丁美洲文学的 介绍和研究工作,为拉丁美洲文学传入中国开启了一扇 明亮之门,也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引进奠定了重要的基 础,特别是 1982 年,瑞典皇家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 哥伦比亚的小说家马尔克斯,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 震动:中国作家见识了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学后,普遍充 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正在为寻找恰当的民族文化资本 参与世界对话交流而焦虑;而其时又正值以中国传统文 化为核心的“亚洲儒家文化圈”发展的巅峰时期,学界对 此投以了热切关注。如果说马克斯·韦伯对中国儒教与 道教的研究肯定了中国宗教文明的独特价值,博尔赫斯 对中国神秘哲学的钟爱表达了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由衷欣赏,那么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 的“19 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 而 21 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f,则明确表达了世界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以至于“中国孔孟学说”在当 时一度被人们视为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有效方法,无疑为 急于跻身世界文学舞台的作家提供了莫大的启示。莫言 直言:“1984 年,我读到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很 震惊,就像马尔克斯在五十年代第一次读到卡夫卡的作 品时感觉一样,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但我除了佩服 之外,也有些不服气,我觉得我的生活有更丰富的东西, 如果我早些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说不定我早就写出 了一部《百年孤独》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大批 青年作家摹仿西方文学,学习马尔克斯、福克纳、海明 威、卡夫卡的东西,但是很快也意识到这样是不行的,这 仅仅是也只能是摹仿,是二流的。大家都想尽快地写出 有中国气派的小说。这样才能走向世界。虽然这是个很 艰难的过程。”g

腾挪跌宕的灵魂——莫言创作论

腾挪跌宕的灵魂——莫言创作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腾挪跌宕的灵魂——莫言创作论姓名:张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李掖平20030428腾挪跌宕的灵魂——莫言创作论中文摘要从86年《红高粱家族》至今,莫言的创造力旺盛而持久,更为可贵而值得研究的是:他的作品以一种“天马行空”的艺术才华满足多重领域,不是在同一层面上重复自己,而是积极探索,既是“寻根派”的中间力量,又是先锋小说家;既是军旅作家,又是民间化写作的代言人。

莫言在每个领域的创作都独辟蹊径,既体现为主题意蕴的深刻上,又体现为叙事手法上的创新,同时又是一个天生的先锋小说家,其作品或多或少或明或暗遍布着活跃的潜意识、无禁忌的联想,充满野性的个人化而又联接着种族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由于文化空间本身的多维结构与多向放射而导致的叙述的‘爆炸h眭、多层性、‘漫游式’风格。

《檀香刑》可称为相当纯粹的民间化写作,它的形式、语言及内在精神都是真正民间意识的勃发。

本文从三个层面来分析莫言创作。

第一部分:性爱・生命力・国民劣根性着重从主题意向入手,追溯莫言的创作之源。

纵观莫言的作品,其主题意向从两个维度上展开:对激狂性爱和狂热生命力的赞美与弘扬,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鞭鞑,而这两者的关系又是不言而喻的,是一个物体的两面,它们共同体现了莫言重铸民族魂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部分:感觉・激情・叙事着重分析莫言创作的审美品格。

1、鲜活丰盈的艺术感觉从语言上说,莫言的小说是感觉的艺术,他那些鲜活丰盈、充满想象力和爆炸性的艺术感觉使其小说创造出一个崭新而独特的空间世界,其中又内含了时间的变幻不定。

2、热烈酣畅的主观激情莫言不同于内省、思辩、智性写作型作家,他恣肆张扬的宣泄内在的激情,更多的体现为非理性的情感宣泄,是个释放主观激情的歌者,尤其对审丑领域的开拓,对象征、隐喻世界的着意构建,在完整和丰富现代审美艺术形式的同时,更是对传统审美风范的叛逆与挑战。

3、自由开放的叙事方式莫言作品的叙述视角、叙述手段多变,其在叙事方式的变化与试验,对同时期文坛和作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谈莫言的创作历程

浅谈莫言的创作历程

浅谈莫言的创作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下子称为普通大众所熟知的名人。

他自80年代开始创作,,因为充满着怀乡的色彩,所以被归类于寻根文学作家。

其实莫言的很多作品都为大家所熟悉,只不过不是以文字的形式,而是通过电影这种大众传媒方式,如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则是根据莫言的作品所拍的。

而作家在叙述一个个故事的同时,也是像你娓娓道来自己的心路历程。

“蝌蚪身上确实有很多我的影子,这可能也是我自己心里的想法。

这种想法很偏激,文学哪里都有,未必回到乡下文学就离你近。

在都市高楼大厦写字楼里照样产生文学,这是写蝌蚪一个人的感受,跟他的出生和经历有关系。

假如一个从小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有很多作品的文学灵感也是产生在豪华的大厦里。

”——莫言真正使莫言为文学界所关注是因为1985年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故事的内容是12岁的外号叫“黑孩”的失去父亲跟在继母生活经常手继母虐待的可怜孩子,被安排在在运河工地里干活,因饥饿难耐,到旁边的菜地里拔了一根红萝卜充饥,被看田人当场捕获,押送到工地,工地负责人专门为此召开一次可怕的批斗大会。

上百人围着一个12岁的小孩子,高呼口号,必欲灭之而后快。

“黑孩”后来钻进麻地里,像一条鱼一样游走了。

这是莫言早期的作品,在语言叙事上,莫言还保持着克制,故事的结构和线索也都很传统,但作品所透露出明显的魔幻主义色彩。

莫言曾说过,一个人无论写了多少作品,他的作品都是对童年的记忆,他所有的作品就是一个个人的自传。

因此童年记忆在作家的创作中是很重要的。

黑孩的身上有着莫言童年的印记,一定程度上,黑孩是童年莫言的一个象征。

那透明的红萝卜有什么意义呢?我理解的是作为一种希望,一种对生活,它作为小黑孩奇特感觉的创造物,使小黑孩显得更加充满灵性,但更主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意蕴丰富的象征物,体现了小黑孩在不幸的生活中对纯洁、幸福或者另一种世界的憧憬。

莫言大胆地将魔幻现实主义、复调小说、意识流和狂欢化的语言揉为一体,以不羁的想象,汪洋自已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辉煌瑰丽的小说世界。

莫言小说研究综述

莫言小说研究综述

莫言小说研究综述莫言,八十年代涉入文坛。

他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在当时文坛刮起了一股旋风,引起了颇为广泛的瞩目。

其后,莫言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力,不断有新作品问世。

当然既有震撼人心的佳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作品,但这并不妨碍评论界对其的关注。

从最初的惊异、惊叹乃至交口称赞(当然也有少数不和谐的声音)到后来的多层次开掘,评论界对莫言的研究日渐深入。

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对莫言艺术感觉的研究读莫言的作品,往往可以感受到一种自由,心灵、感觉和生命的自由。

这种奇异的独特的艺术感觉强烈地触动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

因而,很多研究者将视点投向莫言的艺术感觉。

张志忠《论莫言的艺术感觉》(1)、朱向前《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艺术评点》(2)等文都认为,莫言的小说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于他有着奇特的艺术感觉,它能化熟识为陌生,化熟视无睹为拍案惊奇。

王慧在《莫言小说评点》(3)中说:“莫言大胆地以富有张力的感觉描写取代了对对象的描写刻画,以感觉的奇异超常取代了描画的逼真酷似,甚至以感觉的变异夸张来组织故事的文本形态。

”正如评论者所指出的,莫言的艺术感觉具有产生通感的能力,能够容纳荒诞事物并产生荒谬的感受,从而制造一种透明的幻觉、荒诞的真实、全方位全感知的艺术氛围。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把握了莫言艺术感觉的特点,阐明莫言在外部形态上所具有的特征,但还未能作深入底蕴的分析。

钟本康在《感觉的超越、意象的编织——莫言<罪过>的语言分析》(4)一文中认为,莫言的感觉世界是通过超常的变态的感觉建立起来的,具有超越阀限的、同幻觉杂糅的、心理变态下的感觉的特点。

研究已逐渐深入莫言小说的艺术内核和深层机制,来探讨其艺术感觉背后的支撑物。

当然,关于莫言小说的艺术感觉,评论界在指出其优点的同时,也分析了其缺陷。

朱向前《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艺术评点》一文中曾明确指出:“他(指莫言)的艺术感觉固然颇为特异,但缺乏节制,任其泛滥,有时反而会淹没更为重要的东西,并且造成重复与冗长。

莫言作品的语言创新-精选资料

莫言作品的语言创新-精选资料

莫言作品的语言创新-精选资料莫言作品的语言创新莫言的早期小说创作,其语言的创新性就已显露,《红高梁》的出现更是到达一个顶峰。

纵观莫言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在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他笔下的想象世界神灵鬼气、扑朔迷离,读来只觉刺激和新奇,使读者充分将自己的感官情绪调动起来,去探寻、领悟作者笔下的另一个世界。

一传统语言观念的变革语言是用来反映并表现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媒介,只有基于对语言的认知,才能将感觉和思维具化为认识;同时,语言又是具有创造性的,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表现,构造了另一个世界。

基于感受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不同的作家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受到同一语言体系的束缚,造成作家对语言创造性的忽视,往往陷入一种“无法言语”的境地,其结果必然造成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逐渐流失,对作家独特的个性与灵气产生影响。

纵观西方的文学创作,语言创新起始于欧美现代派文学,特别是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流派,更是将语言的表现力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但是在中国文坛,创作语言的变化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是中国的文学创作受限于单一的创作方式,语言主要用于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而对于作家独特情感世界的挖掘没有得到重视。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更新和突破了过去的语言观念,也成就了一批在语言探索上形成独特风格的作家,例如,张承志的凝重饱满和阿城的新奇简约,语言也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被人们所重视。

莫言是一位在语言上进行不断探索的作家,并且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挖掘,他并不囿于语言表现功能,对于语言的创造功能更为注重。

莫言打破语言的藩篱,跳出语词意义范畴的窠臼,着力表现朦胧抑或清晰的难以说清道明的思绪,并在其中表达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莫言对于语言的使用有自己的要求和规范,这不仅仅是新时期对于语言意识的一种觉醒,其实更是对文学语言在表现层面以及表达手法、功能的拓展,推动文学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在新的语言意识的引领下,莫言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不同于以前的创新精神。

莫言的“审美初心”——以莫言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例

莫言的“审美初心”——以莫言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例

一对中国文坛、当代文学史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学科而言,2012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在这一年,首位中国本土的小说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到所谓国际文学界最权威“认证机构”的加持。

之后,莫言研究与评论一时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界的“显学”。

在“中国知网”搜索“莫言”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到,在他获奖之前的2011年并向前追溯,每年与莫言相关的研究文献不超过200篇。

①在2012年获奖之后,研究文献数量激增,2012年达到1073篇,2013年1431篇,2014年1160篇。

此后即使热度有所下降,但与“莫言”相关的文献,也始终保持着远远高于2011年之前的数量。

“莫言研究”俨然成为当代文学的关键词之一。

对此,我们或许该有所反思:莫言创作的“高产期”是2011年之前,为何此前对他的研究却相对地遭到忽视?而在他获得“诺奖”之后,为何立即如此趋之若鹜?因此,我们会发出质疑,我们评判文学优劣的“认识装置”里,占据着多少“先入为主”的成分?在此,我们并非否认“诺奖”的权威性,正如陈晓明所言:“对一个奖项固然不宜过度高估,但过分低估亦不明智。

无论如何,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给予的最高评价,特别是中国文学,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变革的成果……只有肯定中国文学,才能让中国人找到对当代文化的信心。

”②但是,我们还是应清醒地意识到,莫言研究“热度”的形成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莫言的“审美初心”——以莫言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例◎张博实摘要:本文主要重读、聚焦莫言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试图抛开外在光环对莫言的影响和遮蔽,发掘他在1980年代“向内转”和注重“文体创新”的主潮下,如何使其作品“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以独特的语言和文风在当时的小说界独树一帜。

进而关注、探索莫言在逐渐褪去借鉴“他者”的痕迹之后,如何将小说审美艺术的“新思维”,内化为自己的文学内核而显示出“大气象”和“中国精神”,并呈现出“中国经验”的独特性。

莫言及其作品小论ppt

莫言及其作品小论ppt

作品特色
•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 ”作家。莫言的作品 深受魔幻现实主义 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 东 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 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 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 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他的作 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 者大江健三郎曾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 尔文学奖的人选。

鼎钧双年文学奖:“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莫言的创作一直保持了旺盛 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应该归诸于莫言的感觉方式有着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 源。《檀香刑》是这样一个标志:民间渊源首次被放到文源论的高度来认识, 也被有意识地作为对近二三十年中国小说创作宗从西方话语的大格局寻求超 越和突破的手段加以运用;同时,作者关于民间渊源的视界进一步开拓,开 始从抽象精神层面而转化到具体的语言形式层面,从个别意象的植入发展到 整体文本的借鉴。义和团现象本身就是民间文化所孕育所造就,是山东古老 民间文化的一次狂欢。借这个题材来激活一种以民间文化为底蕴的小说叙述, 使本事与形式之间的天衣无缝,形成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回声”。民间戏曲、 说唱,既被移植到小说的语言风格中,也构成和参与了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 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浑然一体,使得《檀香刑》比以往任何高扬‘民 间性’的小说实践,走得更远,也更内在化。神奇化、暴力倾向,仍旧是莫 言给人的突出印象。作者把他的这一奇特兴趣,用于表现或映衬一种桀骜不 驯,一种野性,一种英雄主义气概。重要的不在于人们是否接受他的观点, 而在于他的这种心理倾向已经铸成了鲜明的小说个性。这部小说尚须探讨的 问题包括:一、其艺术表现中的某些粗疏之处多少伤及小说的整体肌理;二、 其对人性品质的表现及所持价值观,在不同读者中间,可能不是没有异议 的。”

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莫言论之一

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莫言论之一

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莫言论之一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莫言论之一【标题注释】作者注:本论文是我在撰写中的《莫言论》的第一部分,许多观点还未及展开,将会在以后的系列论文里论述。

2001年6月24日于黑水斋这篇论文是我在两年前着手研究的题目。

当时呈现在我面前的莫言新发表的作品主要有三部中篇:《拇指铐》、《牛》和《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分别发表于1998年的《钟山》《东海》《收获》三份杂志,因为莫言发表小说时从来不标记创作日期,很难判断其创作时间的先后。

但在《拇指铐》的附录《胡扯蛋》里莫言把他的创作比作母鸡下蛋,声称这篇作品是他“歇了两年后憋出的第一个蛋”。

(注:引自莫言《胡扯蛋》,载《钟山》2000年第1期。

)这里所谓的“两年”当是指《丰乳肥臀》引发的风波后莫言转业和停笔的时间,于是《拇指铐》似可以看作是他近年创作的第一部作品,一个界限。

在以后两年里,莫言的小说创作进入了又一个高潮,仍然是以他的磅礴的语言气势制造了泥沙俱下的高产量,几乎让读者喘不过气来,直到今年长篇小说《檀香刑》问世,评论界对莫言创作的关注热情达到了当年《丰乳肥臀》的沸点,我想借此机会暂作一了断,把《檀香刑》的发表作为本文所考察的“近年”的下限。

莫言自己对《檀香刑》的创作风格也寄托了变法求新、继往开来的意思,他明确地说《檀香刑》是他的“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即比较自觉地弃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而走上土生土长的民间创作道路。

(注:引自莫言《檀香刑》,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518页。

)我想说的是我并不赞成莫言所用的“撤退”的概念,这不符合莫言的实际创作情况。

在199 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的后记中,莫言这样解释他近年来的创作:“从去年开始,我写作时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我写得很努力,就像一个刚刚出师的工匠,铁匠或是木匠,动作夸张,炫耀技巧,活儿其实干得一般但架子端得很足。

新近的创作中我比较轻松,似乎只使了八分劲,所以新近的作品看起来会不会像轻描淡写呢?”(注:引自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347页。

莫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

莫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

莫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是《春夜雨霏霏》。

1987年,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小说反响强烈,后被导演张艺谋改编搬上大荧幕。

此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和长篇小说。

1997年,莫言的作品《丰乳肥臀》夺中国“大家文学奖”,获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在这部作品中,莫言将一位无私而伟大的母亲塑造成了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

对现实带有魔幻色彩的描写,也正是此次诺贝尔文学奖青睐于他的原因之一。

2011年,莫言反映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矛盾和现实的作品《蛙》,获矛盾文学奖。

除此之外,《酒国》、《生死疲劳》等作品也饱受好评。

莫言的很多作品都是他在家乡高密生活的一种写照,字里行间都饱含了“怀乡”“怨乡”的情感,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所以曾被归类为“寻根作家”。

莫言早前在香港某大学演讲: 莫言:文学创作要跟西方著名作家区分开来,就是要从民间来……
不仅如此,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出版。

《红高粱家族》和《丰乳肥臀》都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等语言,这也为其获得西方世界的认可打下了基础。

浅谈莫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特征

浅谈莫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特征
形成。
作忙完之后为了打发时光,会有能讲故事的“小轱辘子”、 “老于”等每人说一个“段子”,于是便有了晚上在墙上乱跑 的“话皮子”、成了精的扫帚、还有老于几千里外的风流韵 事……这时莫言已熟练地以“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写他熟 知的、听到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形成了他作品特 有的风格:以“说书”的风格讲着自己或者从别人那里听来 的“故事”,离奇但却又吸引人。《奇遇》里写自己回乡时碰 到赵三大爷,回家父母却说三大爷几天前已经去世了。《夜 渔》里自己小时候在一天夜里跟着九叔去沼子里捉螃蟹,但 是到了一个地方发现九叔已经不是九叔了,任凭他怎么叫 喊都不理他,然后他便碰到一个类似“狐仙”的女子,告诉 他几十年后他们还会相见。天亮后,家里人和九叔终于寻 找到了他,而几十年后他也碰到了那个女子。相较于前面 的小说,这几篇更是显得有些“志怪”的风格。但一直执着 于这种风格,难免让小说显得有点“只为离奇而离奇”的荒 诞不经,像后面的《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便是写北京 喧闹的长安街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骑着毛驴的女子,后面还 有一个穿着铠甲保护的武士,一路走过去最后莫名奇妙消 失的故事。整篇小说只是拿一个莫名的“怪事”吸引人,可 读性变得小了。可贵的是,他没有在那种“离奇风”上逗留 太久,莫言的小说风格接着再一次突破,他将前面这些奇怪 的、甚至魔幻的故事连接在了现实生活和历史记忆里,这便 是他作品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出现:在《铁孩》里,出 生在“大炼钢铁”年代的孩子,被参加集体劳动的父母遗 忘,他跟一个喜欢吃铁的孩子结识后,跟着他吃铁轨、吃铁 锅而不吃饭,隐藏在铁块中,但是最后还是被大人们抓获擦 去铁锈。故事风格虽然荒诞不经,但是联想当时癫狂的环 境和集体大运动中孩子们的孤独心灵,真是让人震撼不已。 《翱翔》里面不想嫁给相貌丑陋男人的燕燕,在村子里那些 依“宗法”行事之人的追捕下竟然学会了飞翔,飞上了一棵 树,但是最后还是被人射下来。这种故事虽然我们很难相 信其中的“奇迹”,但是读完后却不难体会到那种社会现实 对人的压迫和扭曲。 可以看出莫言从刚开始的完全模仿和探索的“大众” 风格开始写作,这一风格写实、平自、清新;再到自己讲故事 的“说书人”风格的形成,这一风格充满奇幻、志怪的特征; 再到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 程。这些风格跟他小说题材领域的扩展是密切相关的,而 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也是有他独特的来源和自己 的书写方式的,笔者这里借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说法, 侧重于“魔幻是创作风格,反映现实是其目的”④这一解说, 即把最终研究意义指向莫言短篇成熟风格后面的思想寄托 和现实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和人性美, 带有当时文学观念的严重烙印。
[中图分类号 ] I206.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8353( 2007) 01- 011集中到了他 的那些感觉发达、手法怪异的小说上, 集中到了 红 高粱系列 !及众多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家族历史 小说上, 而对他的早期小说创作却关注甚少。如此 极易造成一种错觉, 仿佛莫言是横空出世, 突然爆炸 在当代文坛上, 很突兀地制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 术世界。其实不然, 莫言如同常人一样, 也有自己的 奋斗史、成长史, 他的早期小说创作, 也同样流露出 稚嫩、模仿的痕迹, 烙印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考察莫 言的早期创作, 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他初登文坛时 的心路历程。

如果说, 由爱情、亲情和友情所构成的人情只是 人性中的浅表地带的话, 那么, 人性中的美与丑、善 与恶和真与假才是人性中的核心地带。对人性美的 主要外在表现善与真及灵魂美的挖掘与歌颂是莫言 早期小说创作的第二个致力的方向。
在早期的几篇作 品中, 莫言直笔 描绘了善 良。 ∀售棉大路 #是莫言第一篇歌颂善良的作品, 为了突 出善良的人性之美, 他不惜冒着主题先行的嫌疑, 编 造了一个恐怕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优雅的 童话 !。 杜秋妹、腊梅嫂、车把式和拖拉机手原本是 售棉大 路 !上的竞争者, 而凡竞争, 势必 都是残酷的, 但在 作品中, 我们却丝毫看不出竞争的残酷, 看到的只是 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凭藉着 人之初, 性本善 ! 的原始天性, 战胜了来自天气等方面的困难, 度过了 两天两夜的艰难时光。这四个青年人, 除了拖拉机 手一开始表现得略微差强人意外, 其他三人都像天 使一样圣洁完美, 尤其是外表并不起眼的车把式, 更 是毫无瑕疵, 他不仅具有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高尚 情操, 而且还具有男人宽广而细腻的胸怀。他的表 现, 完全是人性美的艺术展示。莫言对这篇作品一 直非常看重, 但看重的原因并不是他在其中写出了 令人向往的人性之善, 而是找到了恰当的艺术表达 方式。他曾说: ∀售棉大路 # 在我的创作道路上意 义重大, 它使我明白了, 找到叙述的腔调, 就像乐师 演奏前的定弦一样重要, 腔调找到之后, 小说就是流 出来的, 找不到腔调, 小说只能是 挤出来的。![ 2] 由 此可见, 对 ∀售棉大路 #中的人之善良的描写, 莫言 自己未必都是信服的。
莫言的早期作品首先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感情, 这种感情或是爱情, 或是亲情, 或是友情, 但无论哪 种感情, 都表现得相当细腻、传神, 纯洁得令人神往, 在当时还是感情描 写的准真空地带, 接续上 了 十 七年 !小说的某些传统。 ∀春夜雨霏霏 #即是一篇感 情相当细腻的作品, 写了一个妙龄少妇在一个细雨 霏霏的春夜里对远在边疆海岛保卫国土的丈夫的思
火如荼的文学环境中, 莫言并没有像有些初登文坛 的青年作者那样直插文坛的中心地带, 以不成熟或 半成熟的笔锋胡编乱造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 直接 宣泄过去的岁月对人性的无情践踏, 表达人们对改 革生活的无限畅想, 而是循着自己的心灵轨迹, 释放 自己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激情。那时, 莫言还是一个 年轻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思想观念里还充斥着善与 美的传 统 意识, 认 为 ∃善 % 能改 造人 类, ∃善 % 是 ∃美 % 的灵魂, ! ∃美 % 的火花 !能 照耀 ! 小说中人 物圣婴般纯洁的脸庞 !, 因此, 为了体现他的这种文 学思 想, 他 就 在 小 说 中 拼 命 地 制 造 ∃美 % 的 火 花 ![ 1] , 于是, 不经意中为我们留下了一串挂在清风 中的优美的风铃。尽管后来莫言认为这些小说 感 情是虚假的, 算不上艺术 !, 小说样式也 是 八十 年 代初期的流行样式 !, 羞于拿出来示人, 但是他也不 得不承认写这些作品, 而又这样写, 与人生的阅历 有直接的关系 ![ 1] 。
东岳论丛
Jan., 2007 V o.l 28 N o. 1 2007年 1月 (第 28卷 /第 1期 )
( D ong Y ue T ribune)
莫言早期小说创作论
王恒升
(山东潍坊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关键词 ]莫言; 早期小说; 人情美; 人性美
[摘 要 ]相对于莫言后期的新潮小说 , 他的早期小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盲点。莫言的早期小说 主要表现 人情
很简单, 但很传神, 流畅的叙述和简练的对话为作品 增色不少。
爱情、亲情和友 情, 是 人类的三 种最美好 的感 情, 从远古开始, 就一直是文学作品歌咏的对象。莫 言把自己最初的小说创作放在这些传统题材上, 充 分说明早期的莫言还是中规中矩的, 在还没有接触 到西方现代派文学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之前, 他继 承并延续的依然是一种大一统的创作局面。
念, 表达了一个农村青年妇女以祖国为重、以丈夫为 重、以丈夫 的事业为重的 美好心灵和高 贵情操。 7 年半以前, 这位少妇就与后来的丈夫产生了深厚的 感情, 就盼着能 早一天与心爱 的人结为秦晋之 好。 但丈夫却参了军, 奔赴了祖国的边疆海岛。临走前, 他对少妇许诺说: 三年之后 我就回来 !。但是, 少 妇一直等了 5年半, 才终于等来了心上人。他们举 行了一个简单实用而又浪漫满屋的婚礼, 在假期还 剩 10天、蜜月还没有度完的情况下, 丈夫就因为工 作忙而返回了部队。这一去又是两年整, 而在这两 年里, 少妇外出参加劳动, 在家侍候公婆, 过得充实 而又辛苦。平时少妇无暇他顾, 而在这个结婚两年 整又细雨霏霏的春夜里, 终于打开了心扉, 道出了对 丈夫的无尽思念。尽管这种高贵的情感里不时流露 出一个普通女性久埋于心底的哀怨情绪, 但理性战 胜情感的高贵情操依然占据了主流。应该说, 这是 这篇小说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其次, 莫言在写这篇 小说时采取的切入角度和使用的叙述方法也令人称 道。他从一个少妇强烈思念自己的丈夫入题, 一下 子就揭示出了少妇隐秘的心怀, 这比任何其他一种 角度都简洁、明快, 都有利于揭示主题。使用的第二 人称的叙述方法也比较成熟, 你 ! 我 !两个人称代 词不时交替出现, 不仅描述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两 人之间的妙趣横生的故事, 增强了故事化的阅读效 果, 而且很好地进行了二人感情上的交流, 使人觉得 丈夫虽然远在天边, 但又近在眼前。总的说来, 莫言 的处女作是一部还算成功的作品。 ∀白鸥前导在春 船 #也是一篇描写爱情的作品, 感情虽然很美, 但有 明显的公式化和模仿性的嫌疑, 读了它, 很自然地使 人联想到王汶石上世纪 50年代初写的 ∀新结识的伙 伴 #。 ∀新结识的伙伴 #写的是新一代农村妇女吴淑 兰和张腊月在劳动竞赛中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 而 ∀白鸥前导在春船 #如出一辙, 写的是田梨花和梁大 宝在改革的春风里结下姻亲的故事, 只不过多了些 有关具体劳动场景的描写。从这篇作品的故事情节 的架构、人物关系的设置、矛盾冲突的模式、人物命 运的走向等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莫言的早期创作带 有一定的模仿性。
远亲不如近邻, !这是人们对亲情关系最经典 的概括, 莫言的 ∀因为孩子 #就形象地阐释了这个亘 古未变的道理。它通过孩子之间闹矛盾引起两家大 人闹纠纷再到后来两家人化干戈为玉帛的转变, 歌 颂了自古以来维持社会和睦相处的亲情关系。秋生 和大胖原本是一对好朋友, 但因为玩冰爬犁打了架, 从而引发了两家大人的争吵, 先是两家的女主人隔 墙对吵, 后是男主人又加 入其中, 局部战争逐渐 升 级, 转眼间演变成了一场全面战争。后来, 经过乡亲 们的劝说, 家庭战争才平息下来。晚上, 两家大人都 反复告诫各自的孩 子不要再和对 方家的孩子玩 耍 了, 孩子们也郑重其事地承诺了。但到了第二天, 孩 子们就将昨天的纠葛遗忘了, 他们仍然不亦乐乎地 在一起玩冰爬犁。一不小心, 秋生掉进了冰窟窿, 大 胖哭着喊来了爸爸二毛, 二毛飞跑着来到湖边, 二话 没说就跳进了冰窟窿, 将秋生救了上来。然后又利 用学过的急救法, 对秋生做人工呼吸, 秋生终于复活 了。直到这时, 人们才 注意到, 二毛满 脸青紫, 浑 身哆嗦成 了一个蛋 !。这篇小说篇幅很 短, 故事 也
为参军而变得英俊起来, 在军营里, 也许如同作品中 的 丑兵 !一样受到过战友的奚落, 而这种奚落一定 会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里。虽然在作品中, 叙述者
我 !摇身一变成了全团有名的 美男子 !, 但实际上 真正能够传达出作者心声的应该是 丑兵 !, 我 !只 不过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丑兵对理想中的美男子的 幻想化产物。丑兵确实很丑, 从身材到面孔, 从嘴 巴到眼睛 !, 都很丑, 为此战友们叫他 卡西莫多 !。 正是因为他丑, 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不公正地对 待。当新兵的时候没人愿意要他; 出公差接待慰问 团时没他的份; 甚至因为丑, 他还被公然地剥夺了爱 美的权利, 当着众人的面屈辱地撕下了老母亲辛苦 编织的脖领; 最后, 为了逃避充满虚荣心的环境, 他 不得不自动申请到生产组去喂猪。然而, 就是这样 一个相貌丑陋无比的士兵, 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 爆发出了最美丽的火花。 1979年, 在中越边境关系 紧张到白热化的时候, 他毅然报名参加, 并为了救助 身负重伤的战友, 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按理 说, 这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 但莫言却写出了新意, 其新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写出了耐人寻味 的哲理意味, 二是自始至终充满了批判精神。对虚 荣心的批判, 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的批判, 对看不起 丑的 我 !的讽刺与批判, 都让人浮想联翩, 感慨 万 千。也许, 正是从这篇作品开始, 莫言埋下了他以后 小说创作中的批判基因。
∀民间音乐 #也是一篇歌颂善良的作品。它写 了一个善恶报应的传统故事, 其中羼杂着爱情的惆 怅与迷茫。在一个槐花盛开的夜晚, 马桑镇来了一 个瞎子, 他想借一间空房住一宿。马桑镇的其他三 个买卖人都相互推诿, 百般拒绝, 唯有妩媚而佻薄的
莫言早期小说创作论
镇中心茉莉花酒店老板花茉莉收留了他。然而, 谁 也没想到, 瞎子有一手绝活, 那就是会吹箫, 他吹的 萧婉转悠扬慷慨激昂, 摄人心魄, 为花茉莉的酒店招 来了众多的客人。一时间, 花茉莉酒店成了全镇人 消闲吃饭的中心, 营业额激增。在花茉莉大赚利润 的同时, 镇上其他三个做相同买卖的商人却每况愈 下, 于是他们把愤怒全部泄在了花茉莉和瞎子身上, 开始造他们的生活谣言。但花茉莉不为所动, 照常 经营。最后, 那三个人不得不低下头来央求花茉莉 照顾一下他们的生意。在花茉莉生意走涨的同时, 她对瞎子的爱情也与日俱增。终于在一天晚上, 她 向瞎子挑明了自己的心境, 但没想到遭到了瞎子斩 钉截铁的拒绝。当天晚上, 瞎子就出走了。花茉莉 醒来后, 沿着瞎子的方向追去了。但追没追上, 谁也 不知道。由于这篇作品语言清新, 意境优美, 所以发 表后曾经受到文坛老前辈孙犁的高度赞扬。但显而 易见, 这篇作品不是写爱情的, 它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是, 善良是最宝贵最崇高的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