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课后思
教育学课件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主要观点之二: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 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教育绝不仅仅是一 种投资活动。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而教育投资 是人力投资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人力 资本的再生产不应当仅仅被视为一种消费,而 应视为一种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 益投资。
三、教育与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表现在:
文化的平等性、文化的交往性、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的内聚性等方面
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思维方式的改变、教育民主化的进展 、
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四、教育与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萌芽于 1964年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划时 代的力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的断 言。随着人类信息传播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是电子信息瞬息万里的传播,时空差别将 越来越小,全球生活将趋于同步化,全球化的 特征愈加明显
1.教育观念受制于文化观念
2.教育内容受制于文化形式
教育内容的大部分选自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 因为任何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自身特色、独特 价值和丰富内涵,生存其间的每个个体与其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不同的民族文化也会影 响到教育内容。
第三节 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新诉求
教育与社会发展是一种互相促进、互相联系、相辅相 成的关系,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也离不 开教育
五、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Labou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初,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奥利(M.Piore)、多 林格(P.Doeringer)、戈登(R.Gordon)、爱德 华兹(Edwards)、卡诺伊(M.Carnoy)等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3-4章
(三)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 展和生产的最后决定力量。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发展与社会 密切相关,受其制约。其中,社会是上位范 畴,教育是下位范畴。
一定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状 及趋势、立足于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将来 自己可能选择的发展道路。
西方古希腊的罗马时代,一些朴素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原是由物质构成的。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 推崇人的精神和理念,把理念和灵魂看做人 的本原。
中国的思想家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 主要反映在人性的善恶之争上。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所谓人的本质,简言之就是指人之所以 为人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 要理论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 主要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代表人物是我国蔡元培)
“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是: (1)教育经费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2)教育行政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筛选假设理论”的意义在于: (1)对于文凭筛选功能的重视;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就业时获得 比他人更有利的地位; (3)就职后的在职培训能提高雇员的专业 技术能力; (4)教育文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 一些不完善之处; (5)有利于缩小各群体收入差距、实现收 入均等。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社会的构成要素
社会是由自然环境、
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
物质 生活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
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
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2.有人说,过去要求教育嫁给政治是片面性的;现在要求教育嫁给经济也欠周全。
教育首先要嫁给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有人则认为这种说法抹杀教育的阶级性,是主张教育为抽象的人服务。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教育规律的定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是什么?(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1861年出版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2)1900年“实验教育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德国教育家拉伊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俄国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5)我国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教育学基础(第三章)
第 第 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的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不断强化,是一种历 三二 区别和联系 章 节 史进步的表现。当代,教育能否从发地发挥这一 区别 教育的社会 教育的社会 功能,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教 教 育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育 的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整体而言 对社会个体而言 与 社 1.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会 人作为工具 人即目的 社 功 2.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推动社会的存续、演 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境 会 能 3.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 变和发展 遇的改善 发 的分配问题。 展 联系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为其社会流动功能的产生奠 我们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定客观基础,为社会流动的实现开拓可能空间;教育 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实现程度,既是衡量社会变迁的价 值尺度,又是推动社会变迁的动力。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的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第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 二三 区别和联系 节章 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区别 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育的社会 教育的社会 教 表现: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育教 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 的育 对社会整体而言 对社会个体而言 用于社会; 社与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基于它“培养人” 会 人作为工具 人即目的 的本体功能。) 功社 推动社会的存续、演 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境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能 会 变和发展 遇的改善
第 三 章 教 育 与 社 会 发 展
第 第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 三 二 节 节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 教 育 育表现: 与 的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 我 社用于社会; 国 会(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基于它“培养人” 社 功的本体功能。) 能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会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和连续性。 主 (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义 建 设 正确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3、关于“教育产业化” (1)涵义: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以市场经济运作模 式来运行,产业经营以赢利为目的,追求利润和经济效 益。 (2)教育能不能产业化? 不同观点:教育应完全产业化;教育可以部分产业化; 教育不应该产业化。 经营目的——赢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 功能发挥——经济功能、精神陶冶功能 投入渠道——个人投入、国家投入、集体投入 收益受益——物质的、精神的;个人、集体、国家、社 会 生产产品——性质(物质、精神)、价值(直接、间接)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还是创造经济价值?这是 回答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的关键
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仔细比较中美 两国的教育后得出这样的认识与判断:中国教育更强 调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社会的价值趋向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利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体 性;美国教育更强调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兴趣、爱好, 甚至能力倾向,把被教育者培养和发展成对个人和社 会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我们在对孩 子进行教育、培养和施加影响的过程中,要牺牲 掉大 部分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和自主性,这可能在短时 间里使学生取得举世瞩目的佳绩,但就长远来说,人 的发展毕竟是个终生不懈的过程,我们用十几年学校 教育所积累的经验和近乎工艺流程的精细模式去抗衡 受教育者终生的主观愿望和主动发展能力是多么愚不 可及!那些被磨灭了个性、兴趣和自主性的孩子,其 发 展潜力和终生发展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
从教育自身发展特点看,教育具有未来性、 周期性长的特点,是为未来培养人才。教育 必须面向未来,善于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出发规划现在的教育,为社会超前培养人才, 因此,教育必须先行,树立超前教育观,教 育投资也要超前增长,还要超前建立师资培 养体系,加强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3)“教育先行”的前提条件 教育先行始终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 教育经费的投资与增长不能无视经济发展的 客观实际。
教育学(第三章)
(三)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接受教育与获 得幸福的关系上,主要体现在:首先,教育能够充 分满足人的本能需要,奠定个体幸福的基础;其次 教育提升人的认知水准,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给人 以体验和感受幸福的能力;最后,学校生活本身是 一种幸福生活,求真、像善、臻美是校园生活的主 体价值,学校生活为人们创设了一种体验幸福感知 幸福的良好氛围。
小学教育阶段的任务
在入学教育时,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 发生了重要变化 为未来作基础性的构建,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 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获得基础性、工具性的知识与能力
发展初步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对己、 对人、对集体的积极态度 培养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进行探究的欲望等
3.少年期、青年初期与中学教育
第三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与个体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进个体 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增强个体享用意识和能 力的功能。
第一节 教育与个体发展
个 体 的 发 展 社 会 的 发 展
教育
促 进
促 进
个体身心发展 的客观规律
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二、个体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话:“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考虑青少年儿童发展的 内部矛盾,要从他们身心发展的状态和水平出发,遵循 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具有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一)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基本途径:( 1 )社会教化(广义的教育,包 括学校教育和各种非正式教育形式);( 2)个 体内化(通过一定方式,接受社会教化,形成特 征行为) 社会教化与个性内化在促进个体社会化过程中 相辅相成。
教育学—教育对社会发展消极作用与反思
教育学—教育对社会发展消极作用与反思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与反思孟子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教育的价值看,现在教育主要有社会性价值、个体性价值与教育性价值三个方面,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科技等方面都有直接的联系。
然而教育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作用, 这一点已被全部教育史无可辩驳地证实。
但是, 我们很多时候只注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忽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一些反面的影响。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激发我们对教育的一些消极社会现象的认识,并分析出这些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对中国教育有更深的理解。
教育对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教育问题一直被我们所重视,教育的弊端也就被大家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教育对经济具有消极影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进步的教育对经济具有推动作用,落后的教育则对经济具有阻碍作用,教育具有超前于经济发展与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情况。
主要通过一些社会现象表现出来:一、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贫者更贫,富者越富。
我们国家实行义务教育,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的,从教育资源的角度看,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要优于中部,中部要优于西部;大城市的教育优于城镇,城镇优于农村。
发达地区与城市的学生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自然出国留学与考取国家重点高校的概率就比欠发达和农村地区的学生要大得多。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学历与个人收入之间又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就导致城乡与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国家虽然在财政税收方面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一定倾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教育占用了一定的社会资源。
虽然说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很大,但是离开经济发展谈教育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教育确实占用我国经济发展的很多资源,可是很多资源没有用到实处,真正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有限,不但出现许多的问题,还拖累了其他的发展。
教育学讲稿第三章.ppt
思考题:
1.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的发展是完全一
致的。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的发展并不是一定 完全一致的,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谢谢大家!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育能进行劳动力的培养,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①能够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为什么能进行劳动力再生产 ? “劳动力=智力+体力”: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把一般性的劳动力转
化为专门性的劳动力、把单维度的劳动力转化为多维度的劳动力、把 较低水平的劳动力转化为较高水平的劳动力。 ③教育如何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自然人 —— 一般劳动力 ;一 般劳动力 —— 特殊劳动力;一种特殊劳动力 —— 另一种特殊劳动力。 第二,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1)通过再生产科技知识,促进经济发展。 (2)通过生产新的科技知识,促进经济发展。 (3).通过人才培养,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⑴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
构。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发展与
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变革。 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⑵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可以促进年轻一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既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章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并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的任务与教育的。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当前,教育的正在进行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现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等。
因此,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教育更加公平、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育制度的是必要的。
教育制度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也是重要的。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培养和发展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
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总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变革,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前,教育的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教育更加公平、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教育制度、教师培养和发展、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求。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课后思考题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课后思量题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3.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6.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7.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11、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 ) 。
A 、生产性B 、阶级性C 、民族性 D、历史传承性12、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这说明了(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材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13、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 、生产力B 、人才C 、劳动力 D、科学知识1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 、政治B 、文化C 、经济 D、科技1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16、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平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教育学原理 3 教育与社会发展
4.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揭示了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它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
3.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是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基础上的经济;以知识作为最直接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劳动主体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有知识的人;内在动力是提升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创造力,价值取向是崇尚能力本位的;与教育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育对知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知识经济是发展也促进了教育的变革
多元文化教育旨在保证弱势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平等与尊重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不仅能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还能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体现在①教育能够传播真理,启迪人的民主意识; ②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3.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决定受教育权; ③政治体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影响教育目的; 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 ③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 ★教育的正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 展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 ★教育的负功能:指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 反的客观效果,是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 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3、教育的显性功能与教育的隐性功能
• ★教育的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 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 ★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 的非预期操作者的 培养。
• 以上可见,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手段的功 能必须强化。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①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再生产
②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
•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等。 • 高校优越的科研条件:高水平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云集; 丰富的信息资料和先进的实验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 空气浓厚以及教学于科研的互补等。
2.社会政治通过政治机构制约受教育的权利 • 奴隶社会:奴隶主子弟 • 封建社会:教育等级差别 • 资本主义社会:双轨制
3.社会政治制约教育性质、目的
• 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最基本的决 定因素,它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 育阶级属性的基本表现,它集中地概括了 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超阶级、 超社会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 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由于各自追求的政治 和经济利益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
(三)经济(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制约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经济发展水平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
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形式和
手段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性质 目的)
• 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当时的教育 • 只能与生产合于一体。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为己任,必然要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发展与社会密切相关,相互制约。
其中,社会是上位范畴,教育是下位范畴。
为此,一定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对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可能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发展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因素制约,大体包括三层含义。
其一,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能够为教育活动提供多少剩余劳动产品和自由劳动时间,进而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数量。
其二,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及相应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对劳动力的规格、质量有着特定的要求,这就决定着教育的结构、内容以及它的目标。
其三,社会生产力及其政治经济制度还规定着教育的社会阶级性质、发展方向等。
辩证唯物论认为,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是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三大因素,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可以分别从人口、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来审视。
一、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人类生产分为物质的再生产和人的再生产两类。
前者是指处于一定世界关系的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借助于生产工具不断地从自然获得其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后者则是指以前者为前提和基础,通过一定形式的婚姻制度所进行的人类自身的繁衍。
而就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来看,它是生活在一定时间、地点内的社会总人口的繁衍、代代延续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有数量的再生产,也有质量的再生产,进而对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
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区内或一个单位内的人的总称。
” 其具体状况通常包括人口的数量、人口的质量。
而人口的质量一般又由人口的年龄结构、就业结构、文化结构等来反映。
一定的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首先,一定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构成教育事业及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学龄人口数量直接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课件
和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03
加强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速,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教育应加强与产业的联系,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构建
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们不断学习的需求。
03
教育与政治关系
政治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不同的阶级或集团手中,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 等都会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政治制度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教育可以培养具有政治素养、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才,为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动力。
教育传播政治意识
教育通过传播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态度,影响人们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
80%
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更加注重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 教育的变革。
02
教育与经济关系
经济发展对教育推动作用
提高教育投入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和家庭对 教育的投入能力增强,可以提 供更多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 件。
促进教育普及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 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促 进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教育与文化关系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教育中体现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 径
通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式方 法,教育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 会习俗等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促进文化创新
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教育也通过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 互动关系
教育心理学三章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三章心得体会教育心理学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孩子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生理、认知、社会和情感等层面。
通过学习这一章内容,我对孩子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意识到教育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生理发展对孩子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孩子在生理上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体活动和感官发展。
比如,幼儿时期的大脑发育迅速,这意味着他们对于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大的潜力。
另外,孩子的身体和运动发展也与他们的认知发展紧密相关。
通过学习孩子的生理发展,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认知发展是孩子发展中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孩子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
例如,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处于操作性阶段,他们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在进入学龄期后,孩子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的能力,开始能够进行抽象和推理。
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采用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此外,社会和情感发展对于孩子成长同样重要。
孩子处于家庭和学校等社会环境中,他们与家长、老师和同伴的交往对于塑造他们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孩子的情感发展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和表达的发展。
教育者应该注重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教育心理学的第三章内容让我认识到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
了解孩子的生理、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对于教育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教育学讲座-第三讲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PPT课件
去,无法办好有成效的教育,所以教
育应当摆脱政党的控制。
教育要求尊重人的个性,而宗教教
B
人盲从;教育追求前进,而宗教趋 于保守,尤其是教会学校借办学之
名诱使青年信奉基督教,更是害人
不浅,所以教育要摆脱宗教的控制。
01.教育独立论
蔡元培
Hale Waihona Puke 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 区内各项教育都由大学办理。大学事务都 由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 学校长也由委员会选出。教育部不得干涉 大学区事务。大学不得设神科。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 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迁移和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 些投资都会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提 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理论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 消费,也是一种生产投资活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促 进经济发展,带来社会效益。
劳动力市场由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组成,不同 背景的人将进入不同的市场从而享受不同的待遇。
P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受到社会的制约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 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方式无一不受到社会生产 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胡适提出“五鬼闹中华”,认为中国落后的根 源在于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要消 灭这五个敌人,只有靠教育。
陶行知早年主张兴办乡村学校,以改造中国, 振兴中华,视教育为中国劳动人民摆脱苦难 生活的主要手段。
03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教育经济思潮形 成过程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增 长理论。
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学习要求:1.关于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理解,理清各知识点背后之间的关联;2.教育学原理部门的知识点比较多,也较为零散,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梳理,理清其思路;3.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知识进行记忆。
教育学原理的逻辑框架图: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八章教学第六章教育制度第十章教师与学生第九章德育第七章课程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科学地揭示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能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原因:(1)教育学的创立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主要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发展奠定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的独立同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也密不分可;(4)教育知识的丰富沉淀。
2.内容:(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的《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二、辨析题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正确。
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3.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6.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7.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
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2、()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4、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5、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6、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7、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9、杜威所讲的对文化的简化、净化、平衡作用,就是教育对文化()。
A、传递功能
B、传播功能
C、交流功能
D、选择功能
10、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11、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
A、生产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历史传承性
12、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这说明了()。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13、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1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1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16、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这说明教育具有()。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1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18、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这说明()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
三、判断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
3.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
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
5.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3.为什么教育不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起决定的作用?
4.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五、材料分析题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
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
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生产力水平
2.基础教育
3.政治经济制度
4.需求
5.政治经济制度
6.生产力水平
7.学校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C
6.B
7.D
8.C
9.D 10.D 11.D 12.B 13.C 14.A 15.B 16.C 17.C 18.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途径(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答:(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3.为什么教育不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起决定的作用?
答:首先,教育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它只能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规定的轨迹上发挥作用,不可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所以,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之前,试图从教育人手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教育救国论”是行不通的。
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进程,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答:(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
五、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晏阳初等仁人志士的“教育救国论”,出于良好的愿望,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