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 《鱼》 教学设计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鱼》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鱼的概述、鱼的生理特征、鱼的生活习性、鱼的分类及保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鱼的生理特征,理解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
2. 掌握鱼的分类方法,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鱼。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鱼的生理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原理。
重点:鱼的分类方法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生物笔记本、彩色笔、鱼类分类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的生活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鱼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鱼的生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
a. 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b. 鱼的呼吸器官c. 鱼的感觉器官3. 分类方法学习:讲解鱼类分类原则,展示鱼类分类图,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方法。
4. 实践活动:分发鱼类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练习。
5. 例题讲解:分析鱼类分类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设计鱼类分类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7. 生态环境保护:介绍鱼类资源的保护,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鱼的生理特征a. 体型和运动器官b. 呼吸器官c. 感觉器官2. 鱼的分类方法3. 鱼类资源的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
b. 请举例说明鱼类分类的方法。
2. 答案:a. 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体型流线型,运动器官为鳍,呼吸器官为鳃,感觉器官为侧线等。
b. 鱼类分类方法:根据鱼的生活环境、体型、鳃耙数等特征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鱼类生理特征和分类方法的理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拓展延伸:a. 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及其保护措施。
b. 探讨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鱼的生理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原理。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鱼类的特征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2. 掌握鱼类的分类方法;3. 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鱼。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特征;2. 鱼类的分类。
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种类的鱼。
教学准备:1. 准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鱼;2. 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鱼类的特征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鳞片、呼吸等;2. 介绍鱼类的分类方法,如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等;3. 讨论不同种类的鱼,如金鱼、鲨鱼、鲤鱼等。
三、实践与体验(20分钟)1. 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或实物,尝试区分不同种类的鱼;2. 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鱼的特征。
四、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一种鱼类的资料并写下总结。
反思范本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鱼类的特征和分类方法还存在一些混淆和模糊的地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同时,我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去了解更多关于鱼类的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鱼类的特征和分类。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对生物学科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鱼类,通过模拟鱼类的生活习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类的特征。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鱼类观察实验,如观察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究鱼类特征。
(3)游戏:设计“鱼类知识大比拼”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鱼的主要特征”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鱼的主要特征”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鱼类的主要特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勇于质疑,养成严谨治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动物的分类、细胞结构、生态系统等基础知识,对生物学有一定的认识。此外,他们可能还了解一些关于鱼类的基本信息,如鱼类的生活在水中、有鳍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较为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习惯于通过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2.例题2:请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鱼》教案(通用16篇)
《鱼》教案(通用16篇)《鱼》教案(1)教学设计目标: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2、能大胆的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鱼的课件、图画纸、水彩笔和油画棒。
2、知识准备:鱼类的知识。
活动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孩子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并充满画面的大鱼。
活动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的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猜谜引入,激发兴趣: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它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好,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听谜语,边听边想,听完了以后再回答问题。
从不离水,摇头摆尾,鳞光闪闪,满身珠翠2、你真聪明!你怎么猜出来是鱼呢?出示课题:《谁画的鱼最大》3、欣赏:美丽的海洋世界教师:小朋友们,就让我们跟随小鱼胖胖一起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吧。
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放课件:欣赏海底世界)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像小鱼一样玩一玩。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的家,让我们每个小朋友爱护鱼类的同时,也爱护它的家。
4、教师:鱼之所以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玩,就因为它有着特殊的身体,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
(1)小朋友说,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2)认识不同形状的鱼的特点。
教师小结:鱼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啊。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3)比较:认识大小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从大海的深处请来了两条鱼,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不同?(小朋友:一大一小)好,现在我将这两条鱼放在一样大的纸上,你们仔细比较,哪条鱼放在画面上更合适?更好看? (出示两条鱼)请你们举起你们的小手,在你的纸上试着画一条充满画面的大鱼,并研究一下如何将鱼画大,最后将你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八年级生物鱼教案5篇
八年级生物鱼教案5篇八年级生物鱼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生物与环境两个个单元,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
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继续抓好实验过程,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135”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体系。
6、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7、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要求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
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快乐的教育工。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
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八年级生物5.1.4鱼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5.1.4鱼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生物5.1.4鱼教案新人教版《鱼》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章第4节《鱼》,教材在学生学习了几大类无无脊椎动物的基础上,给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继续让学生了解脊椎动物,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结构较为简单的一类,《鱼》主要以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鳃的介绍为主,重点带出鱼类的基本特征。
同时,通过其它鱼类等动物的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鱼类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
通过对常见淡水鱼类、海洋鱼类的了解,说明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鱼类资源的方法。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1.知道水产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立保护合理利用水产资源的意识。
2.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说明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完成过程,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给予较多的帮助,以保证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顺利完成。
◆ 教学过程【教师】吃鱼时常会不小心被鱼刺(鱼骨)卡住,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体内有没有骨?【学生】没有。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内容。
内容上,鱼作为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也是第一个学习的类群,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非常重要。
教材在编排上从鲫鱼的骨骼图引入,引导学生对脊柱的概念有个初步的基本认识,再通过一幅对开页的大彩图,图文结合,介绍了鱼的多样性,使学生获得对鱼适于水中生活这一点有了直观、具体而形象的认识。
而对于重点“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构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教材同时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通过提示用有颜色的蔬菜汁或果汁代替墨汁,巧妙地向学生灌输了“实验应尽可能减少对实验对象的伤害”这一理念;通过年画,从人类文化等精神层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更加立体地看待其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介绍过度捕捞与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顺德号称“鱼米之乡”,鱼对于顺德人来说是最熟悉的生物,但大部分学生懂吃懂烹饪,却从未仔细观察。
所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美食入手,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及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而同时,通过一年多的生物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慢慢构建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细致研读,发现本节内容较多,而考虑到顺德学生对鱼比较熟悉,所以对“多种多样的鱼”这一内容进行了简单处理,而把重点放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鱼的运动和呼吸方式,从而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上。
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让学生在任务和问题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鱼》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鱼类的世界”,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鱼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鱼的形态结构特征,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鱼的生理特点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独特之处。
3. 培养学生保护鱼类资源,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鱼的生理特点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机制。
教学重点:鱼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图片、视频、投影仪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鱼类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鱼类标本、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1)鱼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分类。
(2)鱼的生理特点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机制。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鱼类观察记录表,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鱼的形态结构特征身体呈梭形有鳞片有鳍有鳔2. 鱼的生理特点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3. 鱼的分类冷水鱼温水鱼热带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的形态结构特征。
(2)举例说明鱼的生理特点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机制。
2. 答案:(1)鱼的形态结构特征:身体呈梭形,有鳞片、鳍和鳔等。
(2)鱼的生理特点: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鱼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点掌握较好,但对鱼类分类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特有的鱼类资源及其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鱼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分类。
2. 鱼的生理特点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机制。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
鱼(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
5.1.4 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学习了无脊椎动物之后的第一类脊椎动物,利用八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的特点,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探究比较复杂的生物体结构,从而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后续学习其他种类的脊椎动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高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状况及其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鱼的主要特征。
(重点)鱼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难点)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检测,暴露问题,激发热情展示各种无脊椎的动物类群,对比其特征,让学生进行完善,温故知新。
(二)鱼——明确教学目标1.从无脊椎动物过度到脊椎动物(PPT 展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它们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身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 展示多种多样的鱼(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件出示鱼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鱼之所以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带鱼三文鱼比目鱼青鱼鳙鱼草鱼石斑鱼鲨鱼答: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答: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
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鱼鳃有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会死亡,原因是什么?答:鱼鳃是鲜红的,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
初中生物《鱼》的教案
初中生物《鱼》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生活习性、营养需求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
教学难点:1. 了解鱼类的生殖繁殖方式。
2. 探究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物或图片展示鱼类的不同种类。
2.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用于展示鱼类的生态环境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鱼类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鱼类的分类及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多样性。
2. 教师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鱼类的适应性和生存技能。
三、实验与探究(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鱼类的行为,让学生发现鱼类的特殊特征和习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鱼类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探究鱼类在生存过程中的生理需求。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对鱼类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养的鱼类,记录鱼类的行为和生活习性,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鱼类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学生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鱼类的生态系统作用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篇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梦想的效果。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理解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教学任务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我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进取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三、学生情景分析: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经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必须的实验本事,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知识: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明白动物的行为大多是经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本事:1)增强动手本事和实验设计本事。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丰富的鱼类图片和实例围。
2.知识传授,引导探究:
a.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鱼类的身体结构,探究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b.通过比较、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鱼类的分类方法,认识我国常见的鱼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鱼类的身体结构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2.鱼类的分类及我国常见的鱼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鱼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
2.掌握鱼类的分类方法,正确区分不同类群的鱼类;
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b.学生通过观察鱼类图片,实践分类方法,掌握不同类群的鱼类;
c.教师着重介绍我国常见的鱼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鱼类,讨论其特点、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和功能;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鱼类知识;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课堂练习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鱼类知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种鱼类,从身体结构、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分类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完成一篇关于该鱼类的科普短文,不少于500字。
初中八年级生物鱼教案
初中八年级生物鱼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2. 掌握鱼类的生理特点和生殖方式;
3. 能够描述鱼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2. 鱼类的生理特点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 鱼类的生殖方式;
2. 鱼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教学准备】
幻灯片、视频资料、鱼模型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入鱼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1. 解释鱼类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分类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如硬骨鱼类、软鳍鱼类等。
三、讲解鱼类的生理特点和生殖方式
1. 介绍鱼类的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
2. 讲解鱼类的生殖方式,包括外育、内育和复眼产卵等。
四、讲解鱼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1. 讲解鱼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探讨鱼类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讲解示范实验
教师展示鱼类生理特点的实验,如观察鱼类的呼吸方式和运动特点。
六、练习与讨论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鱼类的特点和分类;
2. 带领学生探究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引导
1. 总结鱼类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积极保护水域环境,保护鱼类资源。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题目,要求学生回答鱼类的生物学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分类,掌握鱼类的生理特点和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资源的责任感。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鱼》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鱼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生态意义以及鱼类的分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鱼的生理结构特点,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2. 使学生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鱼的生理结构特点、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鱼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生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鱼的照片,引发学生对鱼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让学生观察照片,说出鱼的特点。
2. 新课讲解:(1)鱼的生理结构特点1) 鱼的体型及体表特点2) 鱼的呼吸器官3) 鱼的运动器官(2)鱼类的生活习性1) 鱼类的食性2) 鱼类的繁殖3) 鱼类的迁徙(3)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鱼类生存现状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鱼类面临的问题。
(2)讨论如何保护鱼类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例题讲解:(1)分析鱼类生理结构的特点,解释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原因。
(2)举例说明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鱼的结构图。
(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鱼类的生活习性。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倡导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
六、板书设计1. 鱼的生理结构特点2. 鱼类的生活习性3.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的生理结构特点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意义。
(2)谈谈你对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看法。
2. 答案:(1)鱼的生理结构特点:体型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呼吸器官为鳃,运动器官为鳍等。
适应水中生活的意义:减小游泳时的阻力,保护身体;便于呼吸和运动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课设计5.1.4 《鱼》教【篇一: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案】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鱼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师寄语: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惟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学习目标:1、鱼的主要特色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课环节:当前已知的动物大概有 150 万种。
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把他们分为和两大类像蚯蚓、珊瑚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像鱼这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一、多种多样的鱼察看 p20-21 思虑:⑴我国主要的优秀淡水鱼品种有哪些?⑵我国常有的大海鱼有哪些?二、鱼的主要特色:1、鱼适于水中生活两个至关重要的特色:2、察看与思虑(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色?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说说你的见解。
(3)察看鱼的运动。
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类说法全面吗?(4)察看鱼的呼吸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5)察看鳃和鳃片的形态、数量、颜色。
为何鰓丝多而细?(6)鱼鳃的哪些特色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剖析鱼儿离不开水的原由。
3 、你知道吗?鱼到了生殖季的时候,雌鱼会向水中排出卵子,雄鱼会在卵上排上精子,精卵在水中联合为受精卵,而后受精卵会在水中发育成新的个体。
【篇二: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课设计】第四节鱼教材剖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平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色、生理特色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 (水中 )受精。
鱼为人类供给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亲密有关的动物质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单为学习各种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领会到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教法指导一、讲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议论、概括总结法。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学》第七章第一节《鱼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生理结构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详细内容涉及鱼类的体型、鳍的特征与功能、呼吸方式、繁殖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理结构,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理结构。
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及其生物学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类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生物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鱼类的共同特征。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结合模型和挂图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如体型、呼吸方式等。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2.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3. 知识拓展:鱼类的生理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
(2)解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3)列举三种鱼类,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2)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结合课堂讲解。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掌握较好,但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鱼类资源的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可组织学生参观水族馆或开展鱼类调查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点、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1. 鱼类的特点
2. 鱼类的分类
3. 鱼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鱼类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鱼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讨论(15分钟)
1. 讲解鱼类的特点,如有鳞、呼吸器官等。
2. 简要介绍鱼类的分类,如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鱼类的生活习性,如生活环境、食性等。
三、实验活动(20分钟)
1. 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并根据观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和描述。
2. 带领学生进行鱼类的尸体解剖实验,让学生观察鱼类内部结构。
四、总结(5分钟)
请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作业(10分钟)
1. 查找一些鱼类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鱼类的相关知识。
2. 准备一份鱼类的分类表格,记录常见鱼类的特点和分类。
板书设计:鱼类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鱼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后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更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对鱼类有更多的认识。
《鱼》教学设计.doc
《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简述鱼类外部形态特征。
2.简述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二、重、难点重点:鱼的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鱼类1、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引导学生观看。
2、质疑: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最了解、最常见的水生动物是什么?过渡:鱼有哪些主要特征?它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与人类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來学习有关鱼的知识。
【讲授】(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展示:鲫角的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
2、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
3、归纳总结:除鱼类外,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身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我们之前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脊椎动物中的第一个代表一一鱼类。
【讲授】二)多种多样的鱼1、展示:淡水鱼和海水鱼图片。
讲授: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占脊椎动物一半以上,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中。
2.质疑: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又有什么主要特征?【活动】(三)鱼的主要特征1、质疑:如果我们人类来到水屮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Z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2.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1)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外部形态。
思考: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屮的阻力?(2)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这对鱼的运动有什么好处?(3)将鱼放进盛有清水的玻璃缸屮,观察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请结合教材20页“鱼的结构标注图”,辨认各鱼鳍名称。
(4)仔细观察鱼的运动,小组讨论:鱼的运动只靠鳍就能完成吗?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确:⑴鱼的体形和体表黏液等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的阻力;(2)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以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教案
《鱼》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动物的生活》第二节《鱼》。
内容包括鱼类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以及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掌握鱼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能力。
2. 学习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主要特征、身体结构、生理特点。
难点:鱼如何适应水中生活,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图片、视频、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鱼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鱼类标本,引导学生发现鱼的主要特征。
(2)讲解鱼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鱼如何适应水中生活。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实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鱼鳃的结构,了解鱼如何呼吸。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鱼类知识的掌握。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鱼的主要特征2. 鱼的身体结构3. 鱼的生理特点4.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鱼类的主要特征。
(2)简述鱼如何适应水中生活。
(3)分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鲨鱼、鲤鱼、鲫鱼。
(2)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鳞片保护;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方向。
(3)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担任消费者,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它们也是水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对水质有重要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鱼类知识,但部分学生对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第一篇: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鱼》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某某授课年级:八年级(12)班授课时间:2018年9月12日星期三第三节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教学方法】知识讲授、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法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料。
【学法指导】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已探索,看视频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以旧知新、自主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设计思路】本节课与生活比较贴近,因此,在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获得鱼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相关知识为知识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学为主”这一教学宗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鱼的图片和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通过观看视频与阅读自主学习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作用是什么?3、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4、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为什么?5、鱼是怎么进行呼吸的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归纳出主要知识点设计目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活动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1、分析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2、有些动物如“带鱼”“鱿鱼”,名称里面都有一个鱼字,它们都是鱼吗?活动三:简述鱼对生活的作用设计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的重要性三、课堂练习:用学过的知识做练习,强化知识点四、本节小结:1、鱼的主要特征2、鱼对生活的作用第二篇:吴慧萍生物教学设计《鱼》第四节鱼教材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
之前,学生在对无脊椎动物中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学习过程中,有了“观察蚯蚓”、“观察蝗虫”两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和经验,所以,对于“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实验活动应该可以顺利完成,并总结归纳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3、关注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合理利用和保护。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课时]1课时
[教学辅助材料]鱼的骨骼标本,6条鲫鱼及保鲜盒,黑墨水及注射器,有关课程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年年有余”的剪纸图片
导入:年年有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不陌生,几乎所有和传统习俗有关的节日都会提到年年有余,取的就是鱼字的谐音。
2、展示“女子饭团吞鱼刺,食道化脓丢了命”新闻
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应注意细节,那么鱼刺属于鱼的什么结构?
总结:鱼刺是鱼骨骼的一部分。
二、教学引导及点拨
1、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及鱼的骨骼图片
引导:在骨骼之中有一条纵穿全身的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在图片中用红色箭头指示)
总结:除鱼类外,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身体内都有脊柱称之为脊椎动物。
(板书脊椎动物)
提示:还有一类动物,如蚯蚓,体内无脊柱,称之为无脊椎动物。
(板书无脊椎动物)
2、应用指导:生活中,肉中有骨头的动物都具有骨骼,一般都为脊椎动物。
提问:鸡是不是脊椎动物?鱿鱼是不是脊椎动物?
3、总结:我们之前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脊椎动物中的第一个代表--鱼类。
板书“鱼”
老师讲解: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因此,鱼的种类十分丰富。
4、图片展示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
概括:鱼的主要特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5、观察与思考:指导实验
展示实验要求
①观察鲫鱼游动时的运动部位(当鱼前进时,哪些部位在摆动?当鱼转向时,哪些部位在摆动?)
②观察鲫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的张合(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③尝试在鱼口前滴黑墨水,观察水流方向。
讨论: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这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3)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引导回答。
⑷指导学生观察口和鳃盖的张合及黑墨水的流动。
板书“水流→口→鳃盖后缘”
⑸、展示鳃盖下的鳃图片
指出:水流经过了鳃盖下的鳃。
⑹提问: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引导回答。
归纳总结鱼的结构特征适合水中生活。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了解鱼鳃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自主阅读
阅读教材20、21页,了解主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阅读教材23页,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
三、课堂小结
PPT展示鱼的主要特征:①生活在水中;②身体一般呈流线型,能减少阻力;③体表常有鳞片覆盖,起保护作用;④用鳃呼吸;⑤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当堂检测
1.提问:
(1)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2)什么样的动物是鱼?
(3)什么样的动物不是鱼?
2.讲解:我们知道了鱼的共同特征,就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某种动物是不是鱼。
一般来说,在判断某种动物是不是鱼的时候,主要看它们身体的特征,即是不是有鳞、鳃和鳍。
五、作业设计配练P7-8页练习题1-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