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浅析
初学汉碑最好学《曹全》!《曹全碑》魅力何在?怎么临习?
初学汉碑最好学《曹全》!《曹全碑》魅力何在?怎么临习?开始写文章之前,首先提问大家一个问题:我的标题是否太武断了?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请别别着急,接着往下看,马上就会发现答案并不如你所想。
一、对《曹全碑》最简要的说明《曹全碑》是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刻,明朝万历初年在陕西合阳出土,如今被收藏在陕西西安的碑林。
“草圣”林散之先生认为《曹全碑》很适宜初学汉碑的人临习,他说:“初学汉碑最好学《曹全》,结构很严谨。
又紧、又松。
”你看,标题的表态是林老先生说的!当然,不可能仅仅以一个人的话为唯一标准,还有其他理由。
二、为什么初学汉碑最好学《曹全》1.《曹全碑》的书法水平高,而且保存完好,从中能窥到隶书用笔精华。
清代康熙年间的进士万经在《分隶偶存·汉魏碑考》中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且出土不久,用笔起止锋芒纤毫毕露,虚心谛视,渐渍久之,一切凝肥方板之病,自可尽去矣,何患字学之不日进哉。
”2.《曹全碑》有自己独特的风格(1)圆润修长。
《曹全碑》圆笔较多,柔润修长,有“玉箸篆”的裹锋内偃笔法,这在方笔为主的汉碑中很特殊。
圆润修长(2)秀丽清新。
《曹全碑》出土时,只有一个字有损坏,其余字清晰如新,字口干净,秀丽可喜。
唯一损坏的字秀丽清新(3)扁方横势。
《曹全碑》的很多字非常扁,而且撇与捺画向左右极为舒展,横捺的雁尾挑笔也基本平势。
扁方横势撇捺舒展(4)疏朗有致。
《曹全碑》的结字布白均整疏朗,因笔画细,且“囗”字形中的笔画不连边框,有些笔画之间的接头处有用笔轻重的变化,似断还连,有透气感。
疏朗有致(5)亭亭玉立。
《曹全碑》多处用悬针笔法,即收笔处呈尖形,这在汉碑中很少见。
也有的字形上宽下窄,有翩翩起舞、亭亭玉立的风韵。
亭亭玉立三、怎样临习《曹全碑》1.临习《曹全碑》不可只追求其秀逸,而忘记起遒劲。
用笔要飘逸中寓劲健,忌平滑轻飘。
就像明代的王澍在《竹云题跋》中说的那样:“学《曹全》者,正当以沉痛求之,不能沉痛,但取描头画角,未有能为《曹全》者也。
东汉隶书碑帖欣赏《曹全碑》
东汉隶书碑帖欣赏《曹全碑》
《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
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内容为王敝记述曹全生平。
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
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
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
《曹全碑》的用笔以圆笔为主,藏头护尾,波磔分明,与《乙瑛碑》的方笔风格不同。
它的结字以扁平为主,字形或扁或长,或大或小,变化多端。
同时,《曹全碑》的笔画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和呼应,字与字之间也有着巧妙的呼应和连贯。
在欣赏《曹全碑》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欣赏其笔画之美:观察其笔画的特点,感受其圆润、饱满、流畅的线条之美。
2. 欣赏其结构之美:观察其字形结构的特点,感受其扁平、匀称、端庄的结构之美。
3. 欣赏其章法之美:观察其整体布局的特点,感受其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章法之美。
4. 欣赏其意境之美:感受其传达出的古朴、典雅、宁静的意境之美。
总之,《曹全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碑刻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欣赏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曹全碑》浅析
《曹全碑》浅析吴行隶书脱胎于古文字,来自于民间,源远流长。
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
《曹全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此碑属于技法型汉碑,其用笔和结构相当完美精到,具备隶书的基本规范且对后代书风影响极大,所以历代赞誉极高。
曹全碑的历史背景《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屹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碑有断裂。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今甘肃敦煌县西)。
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除中郎,转任郃阳令。
为官期间有政绩,曾随军征战,并有战功。
属吏王敞等人乃为其立碑纪功。
这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秀逸典雅风格的典型。
出土时笔画完整,惟一“因”字半缺,清康熙王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
故宫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
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
此碑是其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作。
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
碑文中所记平疏勒事,与《后汉书·疏勒传》颇有出入,因碑为当时所立,故其记事为史家所重视。
碑中记载了光和七年黄巾起义时,“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的形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为汉隶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艺术风貌特点由于此碑保存较为完好,且刻工十分精良,故基本上保存了它原来的风貌。
秀丽多姿,圆转丰腴,润和飘逸的《曹全碑》,在汉隶众多的碑刻中是阴柔秀美书体的代表。
浅析隶书《曹全碑》中的艺术之美
浅析隶书《曹全碑》中的艺术之美原创2019-10-11 14:59三余书社文/彧白三余书社原创文章《曹全碑》是汉隶成熟时期最为典型的一个碑刻,其一笔一画,其间架结构,其字间排布,无不彰显着一种对美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曹全碑》当中的艺术之美。
历代学人对其评价多不胜数,清孙承泽赞誉《曹全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
《曹全碑》的艺术成就在整个汉碑当中堪称名品,其对美的追求和营造成为了后人学习临摹的经典范例。
《五凤刻石》与《曹全碑》我们将《五凤刻石》与《曹全碑》的对比,《五凤刻石》所形成的艺术之美是一种天然的风趣,其荒率之感,其朴茂之态完全是随意为之,这种不经意之间产生的艺术之美与《曹全碑》完全不同。
相比而言,《曹全碑》对美的追求是精致的,是刻意营造的,这种追求体现在许多方面。
体势延展这种平面延展的体势,呈现了一种包容性,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基因,我们看中国的建筑与隶书《曹全碑》的对比的相似之处:《曹全碑》中“且”字与中国古典建筑对比《曹全碑》当中大多数的字的体势皆是平面延展的态势,而中国的古典建筑亦同此理,其会心之处,如出一辙。
我们再来看西方的建筑,其特点是昂扬向上,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昂然之势,人们常说中国的古典建筑像水,在平面上慢慢延展开来,而西方的古典建筑像山,是一种力争上游,高耸入云的姿态。
西方建筑风格与群上对比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象,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趣,一种是平面延展,一种是高耸向上!我们再来看细节对比:《曹全碑》中的“蚕头燕尾”与传统建筑中的飞檐中国建筑当中的“飞檐”的构造与《曹全碑》中的“燕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极具装饰意味的构造方法,削弱了实用性而大大增强了艺术性,这爷是中国艺术的审美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成功范例!和而不同这种和而不同的理念,在《曹全碑》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同一种笔画的排叠当中,营造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这个字变得生机勃勃,大有意趣,尽显艺术之美。
《曹全碑》的特点
《曹全碑》的特点1.宏伟壮观:《曹全碑》为石制碑刻,长达6.75米,高3.31米,厚1.38米。
整体呈矩形,碑身庄重雄伟,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2.刚劲有力:《曹全碑》书法风格独特,墨线刚劲有力,刀法简练有力,显示了曹全笔力的魅力。
每个字的笔画粗细相间,勾勒出简洁而有力的线条。
3.俊秀细腻:尽管《曹全碑》的书写取向偏向刚劲,但在整体布局和字体设计上,仍有很多细腻之处。
比如,字框的虚实相间,轻重缓急的错落布局等,为碑刻增添了艺术气息。
4.端庄庄重:《曹全碑》的排列整齐有序,每个字的位置大小比例协调,形成整体呈现庄重和端庄的感觉。
这种庄重的气质与曹全碑所记载的内容相得益彰,使整个碑刻更加有力量和权威感。
5.形式多样:《曹全碑》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经史之文,还有文字表达出的情感和心声。
碑刻上的文字集结了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多种身份和才华,形式包括记事、诗文、题字等。
6.构图巧妙:《曹全碑》的文字构图布局巧妙,整体呈现出均衡和谐的美感。
每个字的位置、大小、角度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个碑刻的视觉效果更具吸引力。
7.传承发展:《曹全碑》作为唐代碑刻的重要代表之一,承前启后,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在书法的传承发展中,影响了后世很多名家的创作风格与技巧。
8.艺术观赏价值:《曹全碑》的书法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很高的技巧水平上,还通过其形式、构图、内容等多个方面展示出来。
欣赏《曹全碑》不仅能欣赏到书法本身的艺术美感,还能了解到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曹全碑》在字体、构图、内容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
它不仅展示了书法家曹全高超的技艺,也传承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伸展舒逸,收放有致——论对《曹全碑》书法风格研究与分析
伸展舒逸,收放有致——论对《曹全碑》书法风格研究与分析在浩如云烟的书法历史长河中,《曹全碑》凭借自己舒逸的风格为后世所研究与临摹。
曹全碑全称为汉郃阳令曹全碑,于东汉中平二年立,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
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
它的章法伸展舒逸通常体现在三方面,即上边缘线平齐,下边缘线如海浪一样依据文字的结构特征而作波浪状起伏;文字造型方面上紧下放,中下部伸展舒逸也收放有致,如同少女曼妙的身姿;笔画上特别著名的蚕头雁尾,同样也是上边缘基本平齐而下边缘线作有起伏的一波三折状。
由此可见,对曹全碑书法风格的研究与分析有其重要意义,故而,我将通过对曹全碑结构特点与笔法特点的分析来研究其书法风格与赏析其审美意义。
[关键词]曹全碑;风格舒逸;笔法结构;收放有致1.对《曹全碑》结构特点的共性与个性分析:曹全碑在古代书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被今人广泛认可为东汉末年隶书作品中的名篇。
无论是书法名家还是普通民众,第一眼观曹全碑都会被其规整庄严的美折服。
远观曹全碑,我们可以发现其结构清晰,庄严有度,字体沉稳,笔法刚健。
下面具体分析《曹全碑》在结构特点方面与其他作品相比有何共性与特性,这种对比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其书法风格与创作形式,让我们对书法创作的内涵与过程有一个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提高我们的书法创作水平与艺术鉴赏水平。
细观曹全碑,我们可以发现,曹全碑整体字形具有扁平化的特点,每一个字的横宽都远远大于竖高,横向取势的结构让曹全碑多了几分古朴之美,素雅大方。
这种扁平化的字形作为汉隶的一大共同点,也在曹全碑中有了直观的体现。
这种结构使得字体舒展之中见其韵,规整之中蕴之秀,符合中国主流意义上的书法审美特点,被广为赞誉与借鉴。
远观规整,近观别致,大小相间,错落有致也是曹全碑结构特点之一。
相间分布的构成使得此碑文字与字之间达到了高度的和谐,避免了因结构过分趋同而导致的审美疲劳。
这种大小相合的字形使得曹全碑形态完美,意趣万千,达到了极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曹全碑》的书法风格独特,属于成熟的汉隶,笔画形态丰富多变,情趣多端。
其点画、横波、波挑、波磔等各类笔画形态完美,表现出丰富的意趣。
碑文的笔画变化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不同的字境中,相同的笔画具有不同的变化,顺其自然,没有牵强的痕迹。
这些多变的笔画也充分展示了隶书的艺术性。
其次,从内容方面来看,《曹全碑》主要记述了曹全的生平事迹。
通过阅读碑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曹全的家族背景、成长经历、功绩以及社会背景等信息。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以及人物风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外,在用笔技巧、章法布局等方面,《曹全碑》也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用笔方圆兼备,线条粗细适中,富有弹性;章法布局严谨,字距行距适宜,整体感强。
这些特点使得《曹全碑》成为隶书中的经典之作,备受书法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推崇。
总之,《曹全碑》字帖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欣赏和学习《曹全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和隶书艺术的独特魅力。
浅析汉隶《曹全碑》的书法艺术价值
腴 的特 点 。另 外 , 不宜一味求快 , 每 一 笔 画都 应快 慢 有 致 。
隶 书始 于秦 而 兴 于 汉 , 尤 其到 了东汉 , 碑 刻最 为发 达 , 留 下
了不 少 书法 艺术 的 精 品 , 其 中的《 曹全 碑 》 可 以 说 是 隶 书 发 展 中
极 为 珍 贵 的一 通 东 汉 石 碑 。它 与 《 礼器碑 》 《 史晨碑 》 《 张迁碑 》 合
称为“ 汉 碑 四品 ” 。在 现 有 汉 碑 中 , 《 曹 全碑 》 拓法虽 不为精 善 , 但 较 之 当 时所 拓 , 神 理 浑 沦 可爱 。其 结 体 、 笔 法 都 已 达 到 十 分 完 美 的境 地 , 具 有 极 高 的艺 术 价值 。
2 0 1 4 年第啦l 期 书 法
浅 析 汉 隶《 曹全碑 》 的 书 法 艺 术 价 值
王 娟 唐 燕
7 1 0 0 6 9 ) ( . 西 北大 学艺 术 学院 , 陕西 西安
摘要 : 言, 心声也 ; 书, 心 画 也 。西 汉 著 名 的文 学 家杨 雄 , 在 他 的著 作 《 法言》 里提 出的 这 个 论 断 , 为 书 法 下 了一 个 定 义 . 以 表 多年 以 来 对 隶书情有独钟 , 尤 为《 曹全 碑 》 。此 碑 石 黑 明 如 涂 油脂 , 光可鉴人 , 文字清晰 , 结构舒 展 , 字体秀 美飞动 , 书法工整精 细, 秀丽而有骨 力 ,
一
清 万经评此碑 : “ 秀美生 动 , 不束 缚 , 不 驰骤 , 洵 神 品也 。 ” 隶 书也 叫“ 隶字” “ 左 书” , 是 由篆 书 简 化 演 变 而 成 的 一 种 字 体 , 把 篆 书 圆转 的笔画变 成方折 , 在 结构上 , 改 象形 为笔画 化 , 目的 是 为
硬笔隶书字帖 《曹全碑》
硬笔隶书字帖《曹全碑》
《曹全碑》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硬笔隶书字帖,它是北魏时期书法家曹全所书。
这部字帖以其遒劲有力的笔触、端庄大气的风格而闻名。
《曹全碑》共有七十二字,每个字都非常工整,章法严谨,结构严谨,给人以庄重大气之感。
这部字帖对于学习隶书书法的人来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范本。
从艺术角度来看,《曹全碑》展现了北魏隶书的独特风采,其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章法规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曹全的书法风格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被誉为北魏隶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隶书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来看,《曹全碑》是学习隶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通过临习《曹全碑》,可以帮助书法爱好者提高笔法功底,加深对隶书结构、章法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曹全碑》作为北魏时期的隶书代表作,承载着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的特定背景和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研习《曹全碑》,可以了解北魏时期的书法艺术风貌,感受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曹全碑》作为硬笔隶书字帖,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也在书法学习和历史文化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对于推动隶书艺术的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全碑讲解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
此碑由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碑文记述了曹全的生平事迹。
碑文字体为隶书,共计1165字。
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曹全碑》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它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被誉为隶书中的经典之作。
其字形扁平匀整,点画清丽多姿,运笔以圆笔为主,圆润秀丽,委婉多姿,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
在临习此碑时,要注意其用笔特征,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捺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
此外,其笔画粗细大致匀称,且能于统一中求变化,无论横、竖、点、撇、捺、钩、挑、折、提等笔画均善变化。
总的来说,《曹全碑》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曹全碑解读
曹全碑解读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聊聊那神奇的《曹全碑》!你知道吗,《曹全碑》就像是一座隐藏在书法世界里的宝库!
想象一下,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小精灵,在石碑上欢快地跳跃。
比如说那个“人”字,多像一个人挺直了腰板站立着呀!你再看看那笔画的走势,是不是像小河流淌一样自然优美?这可不是普通的字呀,这是历史的沉淀,是艺术的结晶!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欣赏《曹全碑》的拓片,朋友惊叹道:“哇,这字也太好看了吧!”我说是啊,你看这线条,多细腻,多有韵味!我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探讨着每一个字的美妙之处。
《曹全碑》它的魅力可不止于此呢!它的结构严谨却又不失灵动,就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
那蚕头雁尾的笔法,不就像是鸟儿展开的翅膀吗?这不就是书法艺术的神奇之处吗!很多人学习书法都从《曹全碑》开始,为啥呀?还不是因为它容易上手,又能让人快速领略到隶书的独特魅力!你难道不想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吗?
在我看来,《曹全碑》是书法世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去研究。
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默默地向我们传递着艺术的真谛和文化的内涵。
不管你是书法爱好者,还是对艺术稍有兴趣的人,都一定不要错过与《曹全碑》亲密接触的机会呀!。
浅析《曹全碑》的艺术特色
浅析《曹全碑》的艺术特色作者:林伟萍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在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很多人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寻找、发掘、创造出了很多情调高雅的“慢生活”方式,书法便是其一。
工作之余,在这喧嚣的世间,执一支毛笔,书写心中的世界,获取宁静、充实,美哉!学习书法,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
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曹全碑》是学习隶书的经典碑帖之一。
该碑笔划细劲有力,圆转自如,气息醇和,温润秀丽。
很多大家都对此碑给予了高度评价。
关键词:书法;曹全碑;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64-01在接触了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之后,我觉得自己在隶书方面的感悟较深,现在便就《曹全碑》的艺术特色阐述下我的个人体会。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
学习书法要勤奋,需花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贵在坚持练习。
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需要提到的是,我们平时应该培养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书法有较大的兴趣,我们才能更好地练就一笔好的书法。
临习曹全碑要下真功夫,练真本事。
书法学习没有止境。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只有孜孜不倦才能有所成就。
一、《曹全碑》的艺术特色概述经典碑帖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飘逸秀气便是《曹全碑》最重要显著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笔划、结构、章法中来细细体会。
我反复读帖、临帖,对碑帖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认真地体会。
从中寻找曹全碑的典型特征,进行分析。
从用笔、结字、章法进行揣摩,用心领悟,寻找规律特点。
二、《曹全碑》的表现形式《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属于典雅秀美的一种。
书法启蒙教育中《曹全碑》价值论析
书法启蒙教育中《曹全碑》价值论析好笔记 2019-12-30 10:19:38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紧接着在201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一时大量的青少年选择课余时间参加兴趣班学习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如火如荼,书法启蒙的理论与实践五彩纷呈,书法启蒙教育传统观点和当前书法实践大都倾向于楷书。
当下隶书时风盛行,很多书家主张将隶书作为书法启蒙教育的书体,其理由概括如下:“一是隶书相对于篆书,今人较易辨识;二是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行,融会贯通;三是隶书技法简单易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1] 。
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来看,学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效果会更好。
《曹全碑》作为隶书精品,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充分展现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值得初学者尝试。
一、《曹全碑》艺术特色及其影响(一)《曹全碑》的艺术特色正如清王澍所说,“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
汉隶,是我国历代隶书的典范,是书法史上第一座高峰,从传世的隶书来看,有的风貌雄强、雄浑高古,有的飘逸秀丽、秀美多姿,有的方正劲挺、劲秀雅……《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生平、功绩以及世系,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于汉灵帝中平二年(185)所立,碑文规整秀逸。
在众多的隶书品类中,《曹全碑》典雅秀美,秀丽而有骨力,艺术特征鲜明,具体呈现在:其一,《曹全碑》其点画形态完美,波磔分明。
例如碑文中的“心”三点各具姿态,圆润中透露着一种弹性美,心字的主笔画之间极尽对比,飘逸舒展;另外例如“室”“世”等主笔画为横画的字,一唱三叹,从蚕头到雁尾提按明显。
其二,其结体横宽取势,上合下开,主次分明。
《曹全碑》在字形上更显扁平,例如“纲”“西”“官”等字,极尽扁平,使字的重心达到了最大平衡。
《曹全碑》中的独体字强化了主次,例如“之”“长”“也”等字;“史”“父”等字上面极力收合,下面伸展放纵,呈现舞蹈的动态美。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隶书篇)16——《曹全碑》一《曹全碑》简介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送鱼给人,不如教人怎样捕鱼。
汉碑数量不少,全部讲解不可能,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上一课讲读帖方法,今天再以《曹全碑》为例来读帖。
一,《曹全碑》简介,先大致了解这碑的基本情况。
我们读《三国演义》,一开始就是汉室衰微,外戚专权,光和七年(184)黄巾事件爆发,各处州郡同时并动,于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登上历史舞台,这故事大家很熟悉。
当时西北也有一个人受命平定乱局,这人就是合阳令曹全。
合阳「合阳」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合阳县,在黄河边上,从省会西安到合阳大约是一百五十公里。
古合阳县治,在今天合阳县东南约四十里处,曹全在此政绩很好,于是部属和乡绅出资为他立碑,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捐钱人名单刻在碑阴。
立碑时曹全出任合阳令仅一年,我觉得太快了一点,清代王澍认为,这是曹全下属「王敞、王毕等为谀词以媚官长」,就是拍曹全马屁。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埋入地下,到明万历初在合阳旧城出土。
这碑的石材很好,出土时碑面字迹清晰如新,无额。
西安碑林的曹全碑出土后搬入县城内孔庙,移动时右下角撞坏了一个「因」字。
在城内,有一次大风毁树,树倒下来把碑压断了,成了两截,请注意碑面上这条线。
这一来拓本分为三种,城外本最早,城内未断本其次,断裂后的拓本是较后的。
但拓本的好坏,跟拓工水平有关,并非只看早晚。
曹全碑现况1956年,曹全碑移入西安碑林,现有铁架和玻璃柜加以保护。
我到碑林看曹全碑,前前后后看得很仔细,拍了好多照片,有铁架和玻璃柜当然是好事,但这铁架子实在很粗糙,对于这样的国宝,应该有好一点的设计。
去年碑林方面消息说要造新的展览馆,条件会好很多,但网民一片声说不要移动,恐怕再出事。
这确实是两难问题,出一点事都无法交代,最终碑林管理当局放弃了移动计划,一动不如一静吧。
《曹全碑》的风格,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秀丽」。
《曹全碑》鉴赏
摘要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历经了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一直到最后的楷书。
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朝代优秀的书法作品真可谓数不胜数。
在此,我仅结合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来谈谈对汉隶代表作——《曹全碑》的一些见解,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指出。
隶书始于秦而兴于汉,尤其到了东汉,碑刻最为发达,留下了不少书法艺术的精品,其中的《曹全碑》可以说是隶书发展中技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
碑阳凡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五行,四列十七行,五列四行。
就其拓法而言虽不为精善,但较之当时所拓,神理浑沦可爱。
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中除记述曹全之生平、功绩,以及世系外,并记载了汉代以张角为首发动的农民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作为订正历史之参考。
清代孙承泽赞誉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宝也”。
万经平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此外,康有为先生则认为其与《孔宙碑》为“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
从前人诸多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全碑》最显著的审美特征是典雅逸静。
与其同时代粗拙的汉碑相比,《曹全碑》若一位翩翩君子,具有极高的修养,其个性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与《张迁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题目:以汉隶代表作——《曹全碑》为例谈谈我对中国书法的理解。
根据我前面的摘要大家可以初步地了解到,《曹全碑》是秀美典雅的。
然而它的典雅逸静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别急,我们慢慢分析。
《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审美特征,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纯用圆笔,内含蕴藉。
书法的用笔方法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为方笔,碑刻中较多见。
因为镌刻的原因,其笔画起讫处大多呈方形,后人写字则有以刀痕的方角为美者,就是追求因之而成的坚劲刚狠的审美效果。
浅析《曹全碑》艺术特色
浅析《曹全碑》艺术特色前言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优秀书法碑刻作品,不同时代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时代风格、不同的艺术特色。
东汉书法艺术走向繁荣,各书体具备,但东汉仍是以隶书为轴心的时代,隶书大大发展并达到顶峰。
《曹全碑》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作品,每个人在临习之前,会仔细观察原帖,感受其风格特色,分析用笔特征、结构特征、章法特征,逐一确认后开始书写。
《曹全碑》的艺术特色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认真的研习原帖,借鉴有关文献,并与其它碑刻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帖中的特点、规律,梳理书法知识,得出结论,认真总结。
一、《曹全碑》概况《曹全碑》是为纪念曹全功绩而立的碑。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
东汉灵帝时推举"孝廉";,即孝顺廉洁的活动,曹全任"郎中";,后来在右扶风当官。
曹全的弟弟去世之后,为了给弟弟分忧,弃官归家。
灵帝光和六年,再举孝廉。
光和七年,县百姓郭家响应黄巾起义,关中形势危机。
曹全由酒泉福禄长调任合阳县令,镇压郭家起义,并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修治房屋,排列市场,招抚流亡,慰问老人,出钱买米面,赈济贫民。
曹全长女制药膏,治愈了不少病人,后来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禄福长。
灵帝中平二年,曹全门下王敞等人为纪念曹全的功德善事立《曹全碑》,《曹全碑》在当时就享有盛名。
碑文刻辞三行,三个字为一句,空三行书年月一行,在碑阳正文末。
碑的背面刻立碑题名的题名,有隐士、县三老、乡三老、门下祭酒、门下议掾、督邮、将军令史等【2】。
碑头没有额,出土在明万历初年年陕西省阳县旧城华里村,清康熙十一年后,《曹全碑》碑身出现裂痕。
曾经埋在渭河水沙沙漠中,未经风雨的剥蚀,虽然不免稍有风损,但字形状轮廓和笔画的起止用笔都仍然清晰。
从拓本看,《曹全碑》上的字迹保存比较完好,1957年移存在西安石碑林。
《曹全碑》可以说是众多隶书中的代表作品,极具艺术特色。
碑文中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的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及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3】。
如何欣赏《曹全碑》?
如何欣赏《曹全碑》?
隶书它作为一种最为灵动且高古的字体,很多人选择由隶入门。
01、《曹全碑》碑文保持极为完整,极少残缺,拓本清晰,尤其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
清代万经评价《曹全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用笔起止锋芒纤毫毕露。
”
02、《曹全碑》笔画收放自如,高低穿插,宽窄错落,顾盼得体,静中寓动,对比强烈,生动灵活,将汉隶的韵致发挥到了极致。
图/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
03、《曹全碑》字结体扁平舒展,虽然是汉隶的共性,但是《曹全碑》更偏向取横式,极为舒展,左右逸荡,神韵飘逸。
04、《曹全碑》,笔画粗细均匀,行笔温润,软笔、硬笔书法均可学习,两全其美。
05、字势萧散自适,大者不野,小者不黠,相辅相成。
06、笔断意连,意韵盎然。
左断右连,相映成趣,尤显空灵。
07、上紧下松,亭亭玉立。
《曹全碑》中用到不少悬针笔法,这
是汉碑中极少见的,因此曹字有翩翩起舞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质朴自然。
08、字数较大,字库丰富。
《曹全碑》属于多字碑帖,近千字的字库,满足丰富的学习需要,学好《曹全碑》,集字创作轻而易举。
美人婵娟,明月流艳——汉隶《曹全碑》赏析(附明拓高清碑帖)
美人婵娟,明月流艳——汉隶《曹全碑》赏析(附明拓高清碑
帖)
作者:韩清波
正文
《曹全碑》刻于汉灵帝二年,明代出土,现存西安碑林。
据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中说:“碑初出时正缺一'因’字,惟篆额佚不存。
其字势俊秀,雅致,笔墨濡和清逸,行笔悠然轻松,是汉代分书圆笔代表作之一。
”
看《曹全》,形象一点说,倘《张迁》是敦厚粗莽、率直可爱的黑旋风;《曹全》便是典雅艳丽、体瘦神腴的赵飞燕。
同是圆笔,《石门颂》如野泽草逸,纵横雄放;而《曹全》则为大家闺秀,窈窕羞涩。
故人称汉碑秀者无过于《曹全》。
因其“娟秀特甚”(祝嘉语),故有人认为其“薄”。
诚然,初学此碑方法不当,易流入浮滑之道,然深究其运笔,便可发现其多圆劲如篆势,丰而不空,实而不怯,点划沉着有力,齐而润,清而健,虽无明显粗细变化,却显得十分丰美,并无单薄之感。
其转折撇捺皆裹锋写出,骨隐于肉中,势从内出,如锥画沙,因而点划虽极长也能质实灵活,有行云流水之意,无纤弱胆怯之气。
短划更是蕴藉风流,神态超迈,有笔短意长之趣,达到了瘦而腴的神奇境界。
在结体上,多为匀整,略有攲侧,外张内敛,端正平和,偶有放笔出现,却有打破板滞拘谨之势。
《曹全碑》的紧密和疏朗,有若风云变幻,婀娜多姿,神采怡人。
故祝嘉先生赞其如“华茂青松”般可爱,并誉“其体则肥而瘦,其神则美而艳”。
清人万经亦推崇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
《曹全碑》高清碑帖欣赏
(明拓未断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全碑》浅析吴行隶书脱胎于古文字,来自于民间,源远流长。
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
《曹全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此碑属于技法型汉碑,其用笔和结构相当完美精到,具备隶书的基本规范且对后代书风影响极大,所以历代赞誉极高。
曹全碑的历史背景《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屹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碑有断裂。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今甘肃敦煌县西)。
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除中郎,转任郃阳令。
为官期间有政绩,曾随军征战,并有战功。
属吏王敞等人乃为其立碑纪功。
这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秀逸典雅风格的典型。
出土时笔画完整,惟一“因”字半缺,清康熙王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
故宫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
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
此碑是其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作。
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
碑文中所记平疏勒事,与《后汉书·疏勒传》颇有出入,因碑为当时所立,故其记事为史家所重视。
碑中记载了光和七年黄巾起义时,“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的形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为汉隶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艺术风貌特点由于此碑保存较为完好,且刻工十分精良,故基本上保存了它原来的风貌。
秀丽多姿,圆转丰腴,润和飘逸的《曹全碑》,在汉隶众多的碑刻中是阴柔秀美书体的代表。
其书风秀逸而不媚俗,丰润而有骨力,神采奕奕,飘飘欲仙。
其笔法外拓,行笔流畅放纵,起笔、收笔方圆兼备,柔和滋润,提按顿挫,起伏生动。
取势左右顾盼,笔长意远,具有较强的流动感,落笔似昆刀切玉,凝重有力。
《曹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自明代万历初年出土以来,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历来为书家所重,直倍受书界推崇。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
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
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清方朔称:“此碑波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正文与阴恻为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
《曹全碑》的潇洒是一种开放的典型。
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以次递增的寻求解脱的渴望。
与直接衔接的秦篆相比,规行矩步、一丝不苟的恭谨变成了轻松活泼、流畅自如的抒泻。
在审美多元化的现代,《曹全碑》秀丽中的精致与运动感在众多的汉碑中,论线条之理性,论节奏之舒展.论主动的美的追求。
《曹全碑》难道不能首屈一指吗?曹全碑的临习举要1.临习《曹全碑》时,应选用二兼毫、或者小一号羊毛笔,用墨不宜太干,以免涩滞。
行笔注意提按、笔画应圆熟潇洒,表现其挺拔、变化的特点。
结体线条不可骤粗骤细,坚画少作悬针。
2.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1)《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
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
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
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
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
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2)观察字要准。
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3)运笔要稳。
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
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
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图一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
图二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图三2.大小相间。
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
图四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曹全碑》局部3.布白匀称。
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
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
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幺”,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
类似这样的结构安排,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图五4.收放自如。
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
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
图六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
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
《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5.笔断意连。
如图七“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写,使充实又不迫塞,中“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
又如“禄”字的左旁,其上部的第二平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该是相连的,现在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反而相映成趣。
图七6.上紧下松。
《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
它除了较一般汉碑扁平外,又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
如图八“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笔画颀长,或直立或分展。
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
这种上紧下松的结构是形成妍媚秀丽艺术风格的要素之一,它与质朴自然的古拙之美,都是美的化境,不可偏斥。
图八结束语《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
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
该碑书体的线条质感具有柔婉缠绵、力量内敛的特点,与汉《张迁碑》风格截然相反。
《张迁碑》局部《曹全碑》局部过去许多文章对笔法:字法及章法均有论述,这里无须言。
而需要指出的是,临习任何一通碑帖,首先应当对该碑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它就如同接触人一样,不仅看其外表,还要了解其性格、气质、学养、生平等内在的和相关的东西,这样方能对一个人有一个全面正确的把握。
而事实上在“外”和“内”的表现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表里如一”,如有的是“外刚内柔”,有的则可能是“外柔内刚”等等。
在对待《曹全碑》这一类“表里不一”的碑帖上,尤其应当多加“警惕”,否则,便很容易误认为该碑“外秀内柔”而落入“俗眼”。
必须掌握正确的临帖方法,避免“做秀”。
书法的写实性临摹,其实不在于从形的方面要把所临之字所谓写“象”,乃至“准确无误”“不差毫厘”。
如仅仅于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字随“意”放大,然后通过“摹”写及其它多种辅助性手段,达到完全“象”的目的,而这恰恰做的是一种“表面文章”。
倘如此,便把“临帖”搞成了“复制”,把其本质涵义和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搞错了。
而所谓“临摹”,关键还在于通过对照临习,从该碑呈现出来的“线形”、“线质”去发现和掌握该碑用笔的技术技巧,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笔毫在纸上的运动过程,并从中体悟出该碑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提取技法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临贴的“象”不是目的,而实质在于摸索和掌握与该碑合拍的正确的用笔方法。
只要方法对头,出之以“象”,是自然而然:出之“不象”,也在情理之中。
但这时的“象”与“不象”是我在主宰,听我处置。
即或不象,也精神惧在。
但这是的“不象”与没有掌握该碑笔法而写来不象应当是两回事。
如一味求表面之“象”,则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谓被动处之。
倘若再按已意加以“华饰”,则必然将《曹全碑》的临习带入俗套。
加深对该碑的全面理解。
临《曹全碑》一般人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线条轻飘浮滑,疲软无力。
但怎样才能把该碑写来遒劲浑厚、气韵生动呢?我以为除按临贴要求认真对待外,还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该碑加以审视和理解。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碑帖,他都无摆脱时代和传统对它的影响和制约,都必然定位在由历史编织的纵横交错的网的某个点上并和周边的“点”发生一定的联系。
《曹全碑》同样如此。
从横的方面来看,尽管众多汉碑风格各异,如有的方整平正、有的奇纵姿肆、有的质朴雄浑,但它们互相间的影响仍然是显而易见的,而不能将他们截然分开,孤立看待,也就是说它们既有独立点,又有相通处。
由此,我们未尝又不可以说在《曹全碑》的身上能够找到《张迁碑》的影子。
从纵的方面看,《曹全碑》虽属隶书,但它仍然是“传统链”上的一环,也明显地带有先辈遗传的基因“染色体”,由此,我们又未尝不可以说在其身上同样可以找到篆书的影子。
因此,我以为临习《曹全碑》,还应当把眼光放远一些,读一读中国书法史及相关参考资料,注意观察、分析每个阶段的书体在用笔、结构及章法上的基本规律和艺术风貌,并将它们加以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对《曹全碑》的认识步入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