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选址要求
危废库建设标准

危废库建设标准
危险废物库(以下简称危废库)是指专门用于存放、管理和处理危险废物的场所。
危废库的建设标准对于确保危废库的安全运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就危废库建设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危废库的选址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远离人口密集区、水源地和地质灾害
易发区。
其次,危废库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请办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
同时,危废库建设应当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确保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危废库的场地布局应当合理,包括危废库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等,各区
域之间应当设有合适的防护设施和隔离设施。
危废库的建筑结构应当稳固耐用,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外部冲击。
此外,危废库的防火、防爆、防渗漏等设施应当完备,确保危废库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置,不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危废库的管理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废物的分类、包装、标识、运输等。
危废库应当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危废库的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够做到科学、规范、高效。
此外,危废库应当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安全评估,确保危废库的运营符合环保要求和安全标准。
总之,危废库的建设标准是确保危废库安全运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只有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建设,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能够有效防范危废库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希望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高度重视危废库建设标准,共同努力,确保危废库的安全运营和环境保护。
危险废物场所建设要求

危险废物场所建设要求
危险废物场所的建设需要遵守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危险废物的
安全储存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危险废物场所建设的要求:
1. 场所选址:选择建设危险废物场所的地点需要考虑周围环境
和社区的影响。
场所不应位于居民区、水源保护区或其他敏感区域
附近。
2. 建筑设计:危险废物场所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和标准。
建筑物应坚固耐用,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的冲击。
建筑物应具备防火和泄漏控制的设施。
3. 规格:危险废物场所需要提供符合规定的储存。
应具有防漏
和防火等特性,并能够防止危险废物的泄露或风化。
4. 排水系统:危险废物场所的排水系统应能有效地处理废物的
产生和排放。
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并且能够防止危险废物污染土
壤和水源。
5. 安全设施:危险废物场所需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以及紧急救援设备等。
这些设施应保持良好状态,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6. 员工培训:危险废物场所的员工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危险废物的特性、储存和处理方法,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
员工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7. 环境监测:危险废物场所需要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土壤和水质等指标的检测。
监测结果应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情况。
以上是危险废物场所建设的一些基本要求,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场所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危废库建设标准

危废库建设标准一、选址要求1. 危废库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地下水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2. 危废库应选址在地势较高、地质条件稳定、排水良好、交通方便的区域。
3. 危废库应避免建在易受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二、建筑要求1. 危废库应采用耐火、防水、防腐蚀等建筑材料建造,确保建筑结构安全。
2. 危废库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和通道,便于车辆和人员进出。
3. 危废库内应设置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防止有害气体积累。
4. 危废库应设置消防设施,如消防栓、灭火器等,确保消防安全。
三、安全设施1. 危废库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明确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
2. 危废库应安装防盗装置,如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确保危废物品的安全。
3. 危废库应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四、标识要求1. 危废库内应设置危险废物名称、危险特性、处置方法等标识牌,便于识别和管理。
2. 危废库应设置危险废物跟踪记录牌,记录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处置方法等信息。
3. 危废库应设置环保宣传标语,提醒人们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
五、管理要求1. 危废库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危险废物入库存放、转移、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2. 危废库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危险废物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3. 危废库应建立危险废物档案,记录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处置方法等信息。
4. 危废库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5. 危废库应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及时报告危险废物的情况和问题。
六、环保要求1. 危废库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如采用低噪音设备、减少扬尘等措施。
2. 危废库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环保设施的配置和维护,确保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3. 危废库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有效性。
4. 危废库应建立环保管理制度,明确环保责任和义务。
危废仓库建设标准

危废仓库建设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因其化学性质、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等特性,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储存、处理和处置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危废仓库作为危险废物的临时储存地点,其建设标准尤为重要。
一、选址和环境要求。
危废仓库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且应位于易于清洁和监控的区域。
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无明显的气味、噪音和粉尘污染。
同时,应有足够的通风条件,以确保仓库内空气质量。
二、建筑结构和设施要求。
危废仓库的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能够承受危险废物的重量和压力。
仓库内部应设置防火墙和防火门,以防止火灾蔓延。
此外,仓库应配备紧急洗眼器、紧急淋浴设施等应急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三、防护措施和管理要求。
危废仓库应建立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对进入仓库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登记。
同时,应配备专业的危险废物处理人员,确保危废的储存、分类和包装符合相关要求。
仓库内应设置警示标识,明确标识危险废物的种类、储存位置和处理方法,以便于管理和应急处理。
四、环境监测和应急预案。
危废仓库应配备环境监测设备,定期对仓库内部空气、水质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泄漏等突发情况进行预先演练和应急处置培训,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五、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危废仓库的建设和运营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包括《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请表》等文件的规定。
仓库应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六、总结。
危废仓库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和管理。
只有做好了危废仓库的建设标准,才能有效地防范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规范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规范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作为处理危险废物的重要场所,其规范建设和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要科学合理。
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文地质等。
设施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生态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潜在影响。
同时,要便于危险废物的运输和处理,交通条件应便利。
在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面,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处理处置设施应具备完善的功能分区,包括废物接收区、储存区、处理区和处置区等。
各个区域要相互独立,又要有机衔接,以保证处理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对于废物的接收环节,要有严格的检验和登记制度。
接收的危险废物必须进行详细的分类、称重和记录,确保其来源、种类、数量和特性等信息准确无误。
这是后续处理处置工作的基础。
储存区的建设要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要分区存放,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火、防爆、防渗漏等。
储存设施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有害气体的积聚。
处理区是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核心区域。
这里应配备先进的处理设备和技术,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例如,物理处理可以通过压实、破碎、分选等方式减少废物的体积和危害性;化学处理则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
在处置环节,常见的处置方式有焚烧、填埋和固化等。
焚烧处置要求焚烧炉具备高效的燃烧性能和完善的尾气处理系统,以确保危险废物能够彻底燃烧,并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达标排放。
填埋处置则需要建设符合标准的填埋场,做好防渗、排水和气体收集等工作,防止填埋废物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固化处置是将危险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化体,降低其迁移性和危害性。
危废仓库建设参考标准

危废仓库建设参考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因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生物性质而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废物。
由于危险废物的特殊性质,对其储存、处置和运输有特殊的要求。
为保护人类和环境安全,建设合规的危废仓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废仓库建设的参考标准,以确保危废的安全储存和处理。
一、危废仓库建设的必要性危险废物如果不得到妥善处理和储存,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危险废物中的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和易燃易爆物质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旦泄漏或暴露,会对生命和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因此,建设合规的危废仓库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二、危废仓库建设的基本要求1. 地理位置:危废仓库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灵敏地带。
选址应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和地表径流等因素,确保仓库稳定、安全。
2. 建筑设计:危废仓库应建设坚固、耐久的建筑物,以保护储存的危险废物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仓库内部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排水设施。
3. 安全设备:危废仓库应安装消防系统、泄漏报警系统、紧急照明等安全设备,以应对火灾、泄漏等突发事件。
4. 容器储存:危险废物应储存在特定的容器中,以防止泄漏和扩散。
储存容器应符合相关标准,并配备标识和密封装置,确保危废的安全存储。
5. 分类储存:将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性质的废物相互反应,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6. 出入管理:危废仓库应采取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确保未经许可的人员无法进入仓库,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7. 员工培训:仓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危废的储存、处理和运输知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三、危废仓库建设的监测和管理为确保危废仓库的正常运行和废物储存的安全,应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管理。
监测和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库存管理:记录和管理危险废物的数量、种类和储存时间,及时进行废物的处置和更新。
2. 检测监测:定期对危废仓库内的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企业危废库应如何选址、建设及运行管理

企业危废库应如何选址、建设及运行管理一、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选址原则1、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2、设施基础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3、厂界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地表水150以外。
4、应避免建在溶洞区域或易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潮汐等影响区域内。
5、应在易燃易爆物品仓库、高压输送电路区域以外6、应位于居民区域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仓库式)的设计原则1、地面与裙角要用坚固、防渗材料建造,建造材料要与危废物相容。
2、必须有防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要有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3、设施要有安全照明和观察窗口。
4、用以存放液体、半固体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5、应设计堵截泄露的裙角,地面与裙角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的最大容器的最大容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
6、不相容的危废物必须隔离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断。
三、危险废物的堆放1、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至少1米厚粘土层(防渗系数次10Tcm∕s),或2mm 后高密度聚乙烯膜或至少2mm后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中10CiTI/s。
2、危废物堆放高度应根据地面承载能力确定。
3、衬里应放在一个基础或底座上。
4、衬里要能够覆盖危废物或其溶出物可能涉及到的范围内。
5、衬里材料要与堆放的危废物相容。
6、在衬里上设计、建造浸出液收集系统。
7、应设计建造径流疏导系统,保证能防止25年一遇的暴雨不会流到为废物堆里。
8、危废物堆里应设计雨水收集池,保证能收集25年一遇的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
9、危废物堆要防风、防雨、防晒。
四、危废物贮存设施的运行及管理1、从事危废物贮存的单位,必须得到有资质单位的出具的改危废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报告,认定可以贮存后,方可贮存。
2、危废物贮存前应进行检验,确保同预定接收危废物一致。
3、不得接收未粘贴符合标准国标18597要求的标签。
4、盛装在容器内的同类危废物可以堆叠存放。
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废物是指由于物质的性质或者因物质的浓度、量的多寡等原因,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感染性等特性,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危险废物的储存、处理必须在专门的场地进行,以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因此,建立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制度对于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建设1.选址:选择距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一定距离,并且便于交通车辆进出的合适地点作为危险废物专用场地。
2.规划设计:在场地内部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分区、仓库设置、各类设备摆放等,确保场地的整体功能性和安全性。
3.建设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场地建设,包括场地平整度、废物储存容器的选用等。
三、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机构1.设立管理机构:在危险废物专用场地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危险废物的接收、储存和处理等工作。
2.人员配置: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包括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
四、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安全管理1.危险废物进出场的登记:进入和离开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车辆和人员必须进行登记,记录相关信息,确保安全可追溯性。
2.危险废物的储存容器:对于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采取相应的储存容器,确保其容器具有抗腐蚀、密封性好等特点,防止泄漏和污染。
3.防火措施:危险废物专用场地应设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和消防通道,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检查,确保防火安全。
4.保护设施:场地内应配置相应的环境监测设备、事故处理设备和人身防护设备,以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五、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运营管理1.日常巡检:定期对场地内的危险废物和相关设施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事故发生。
2.废物运输:对于危险废物的运输,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监督检查:卫生、环保和安全行政部门可以对危险废物专用场地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以确保场地的合规运营。
危废间选址、设计、建设、检查及日常管理要求

危废间选址、设计、建设、检查及日常管理要求一、危废间相关标准规范标准:危废间的建设标准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国标18597)(20××年修订)。
规范:危废收集、贮存涉及的规范:《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
指南:涉及危险废物的环评内容评价指南《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危废转移管理要求:《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产生危废企业管理要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环办〔20××〕99号)二、危废间选址要求危废间选址要求(来自《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国标18597)(20××年修订):6.1.1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6.1.2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6.1.3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在对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考虑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泄漏、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的产生与扩散以及可能的事故风险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
6.1.4应避免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6.1.5应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6.1.6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6.1.7集中贮存的废物堆选址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6.3.1款要求。
三、危废间建设和检查要点①危废间应满足四防(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②危废间应有完善的防渗措施和渗漏收集措施,防渗措施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国标18597)(20××年修订)6.3.1防渗要求,防渗要求:6.3.1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厘米/秒),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厘米/秒;渗漏收集措施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国标18597)(20××年修订)要求:6.3.6在衬里上设计、建造浸出液收集清除系统。
危废仓库基本要求

危废仓库基本要求危险废物仓库是指专门存放危险废物的设施,具有保护环境、防止危险废物泄漏和污染的功能。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危险废物仓库有一系列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址要求危险废物仓库的选址应遵循环境保护和防灾安全原则。
首先,应尽量选择远离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区、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区等特殊区域的地点。
其次,应考虑地质地形条件,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土质坚实、地下水位相对较低的地区建设。
2.建筑物要求危险废物仓库的建筑物需要保证结构稳定、防止火灾和爆炸,并能有效避免废物泄露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物采用耐火材料,具备良好的防火功能,同时还要设置防雷、防爆设备,确保危险废物仓库在极端条件下(如雷电、火灾等)的安全性。
3.环境保护要求危险废物仓库需要配备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包括废气处理系统、污水处理设备和固废处理设施等。
废气处理系统可采用吸附、洗涤等方法,有效防止有害气体扩散。
污水处理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废水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固废处理设施包括废物收集装置、收集槽、喷淋装置等,以防止污染物渗漏或泄漏。
4.消防安全要求危险废物仓库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防火门、防火墙等。
危险废物仓库的防火设施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及时扑灭,并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
5.标识要求危险废物仓库内外部应进行明显的标识,以便区分不同类别的危险废物,并提供相应的应急处置信息。
标识包括标志牌、标示线、警示灯等,应根据不同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危害级别进行设置,并定期检查维护。
6.安全管理要求危险废物仓库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安全教育培训等。
所有进入危险废物仓库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熟悉仓库的工作流程、危险源和应急处置措施,并经定期考核。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仓库基本要求涉及选址要求、建筑物要求、环境保护要求、消防安全要求、标识要求以及安全管理要求等多个方面,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止事故发生,并保障从业人员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工厂危废间建设标准

工厂危废间建设标准工厂危废间是指用于存储、处理和处置工厂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场所。
危险废物是指因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的废物。
建设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工厂危废间的安全运营,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一、危废间的选址要求工厂危废间的选址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农田等敏感区域,以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2. 地势较高,避免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 具备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方便运输危险废物的进出。
二、危废间的建筑规划要求危废间建筑的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建筑面积:危废间的建筑面积需要根据处理工艺和工厂产生的废物量进行合理的规划。
2. 空间布局:危废间需要按照物品的性质分类,严格进行分区,并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确保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不会交叉混合,降低事故风险。
3. 通风系统:危废间应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确保废物的有害气体排放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4. 照明设备:危废间应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控。
5. 防火设施:危废间需要安装相应的火灾报警器、防火墙、灭火设备等,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扑灭,并防止火势蔓延。
6. 排水系统:危废间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合理处理和处理液化废物。
三、危废间的设备要求为保障危废间正常运作,需要配备一系列设备,包括:1. 废物贮存设备:危废间需要有适当的容器和储存设备,用于存放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并确保废物不会泄漏和扩散。
2. 废物处理设备:根据不同类型的废物,需要配置相应的处理设备,如焚烧炉、物化处理设备等。
3. 检测设备:危废间需要配备与废物有关的检测设备,用于监测废物的组成、浓度和排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防护设备:危废间内工作人员需要配备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呼吸器等,确保其安全操作。
5. 废弃物收集设备:危废间需要有废弃物收集系统,将处理后的废物收集起来,以便进行妥善的处置。
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场址比选论证

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场址比选论证3.1场址选择依据及选址原则3.1.1 场址选择原则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最终过程是安全填埋,即把危险废物贮存在一个永久安全的场所。
因而场址的选择主要是从安全填埋要求的角度出发,首先考虑其安全可靠性,以尽量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为准则。
其次,安全填埋也是一种投资大且运行成本较高的处置方法,所以,选择场址时经济因素也需同时加以考虑,以尽量增大单位资金投入的填埋容量为准则。
危险废物的焚烧和预处理场所尽量与安全填埋场合建在一处。
3.1.2 场址选择要求(1)场址不应选在城镇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地带、矿产资源远景储备区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2)所选场址应避开下列区域:山体滑坡、泥石流或地面塌陷发生的区域;地震、火山可能发生的地区;地下有灰岩或溶岩岩洞区;地下断层尤其是活动的断层区域;尚未稳定的冲击扇及冲击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等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3)所选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的要求;2、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3、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面积广、厚度大、渗透率低;4、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断裂及裂缝不发育地区;5、地形坡度起伏变化不大。
(4)为保护地表水及地下水不受污染,所选场址应满足以下要求:1、填埋场不应设在100a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下;2、填埋场不应设在分洪河道地区;3、填埋场不应设在沿海的高危险区;4、填埋场严禁建在专用水源蓄水层及其补给区内。
并应尽可能地远离公共、私人或家畜饮用水供应站。
(5)从经济方面来考虑,填埋场选址还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1、填埋场尽可能靠近废物产生集中区,缩短收集运输的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有可利用的进入填埋场的道路,减少道路基本建设;2、选择汇水面积小、地面宽敞的丘陵地区,尽可能减少土方施工,降低基建投资费用;3、所选场址尽量靠近有充足的优质粘土土源地区,以减少或节省粘土购置、运输及加工处理费用;4、场址选择时应尽可能不占农田,减少征地费用;5、所选场址应比较容易得到水源、电源并易于解决排水问题;6、填埋场拥有足够的容量,其服务年限不小于10a。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建设规范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建设规范一、引言危险废物是指对人类安全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废物,其处理和处置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建设规范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建设规范,包括选址、设计和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二、选址要求选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区和水源地。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应该位于远离居民区的区域,并且距离任何水源地不能过近,以确保废物处理过程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选址应考虑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选址应考虑地质条件,避免在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建设。
同时,应对选址地区的地下水位进行评估,确保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选址应考虑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选址应避免处在容易受到气象灾害影响的区域,如洪水、台风等。
三、设计要求设计应满足容量需求。
根据当地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预测,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应合理确定容量,并确保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能够满足处理需求。
设计应考虑安全措施。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措施,包括防火、防爆、通风等,以避免事故发生并最大限度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
设计应考虑废物分类和分隔。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废物的分类和分隔,以避免不同种类的废物混合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
四、建设要求建设应符合环保要求。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建设应符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建设应符合安全要求。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建设应符合安全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设备和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建设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仪器。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建设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仪器,以实现废物的接收、储存和处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设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的建设完成后,应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建设符合规范和标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管理,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活动,以及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安全环保、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环保部门负责全国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环保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建设和选址第五条危险废物专用场地建设应符合国家环保、安全和卫生等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危险废物专用场地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尽量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二)交通便利,便于危险废物的运输;(三)具备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危险废物泄漏和污染;(四)满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七条危险废物专用场地建设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包括:(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要求的专用仓库或者贮存池;(二)危险废物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设施;(三)应急事故处理设施和设备;(四)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和设备;(五)其他与危险废物管理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第三章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的管理第八条危险废物专用场地应实行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危险废物专用场地应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一)危险废物出入库管理制度;(二)危险废物台账管理制度;(三)危险废物分类、包装、标识管理制度;(四)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管理制度;(五)危险废物应急事故处理制度;(六)危险废物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条危险废物专用场地应定期对危险废物进行安全检查和环境保护检查,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
第十一条危险废物专用场地应做好危险废物的记录和报告工作,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
危废场所建设要求

危废场所建设要求危险废物是指因其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或其他特性,以及可能存在的致病因子,而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的废物。
鉴于危险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因此,在建设危险废物场所时,有一系列的要求和标准需要遵循。
下面将重点介绍危险废物场所建设的要求。
首先,在危险废物场所的选址上,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废物场所的布局进行严格的规定。
一般来说,危险废物场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特殊保护区等人群集中和特殊保护区域,以减少环境和人体的威胁。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危险废物场所的各项设施符合相关标准。
例如,危险废物场所的周界围护设施应牢固可靠,能够防止危险废物的泄漏、外界人员的进入等。
此外,应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废物可能造成的事故和泄漏。
危险废物场所的主要建筑物和设施也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例如,危险废物储存区应有防火、防漏、防爆的措施,储存装置应能抵御化学腐蚀、高温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对于危险废物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废物转移、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有害物质,需要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此外,危险废物场所建设还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危险废物场所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和管理的活动。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危险废物场所建设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在危险废物场所的运行管理方面,也有一系列的要求。
例如,危险废物场所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确保危险废物的储存、转移、处理、处置等环节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此外,危险废物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测,保证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总之,危险废物场所的建设要求包括选址、施工、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建设,才能确保危险废物场所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选址要求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选址要求1.离城市和人口密集区较远: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应该尽可能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区,避免危险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和风险。
2.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应该选址在交通便利且通达的位置,以便于危险废物的运输和处理过程。
同时,交通便利也能提供紧急救援的便利性。
3.具备足够的土地面积: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需要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存放、分类、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
因此,选址时需要考虑土地面积的充足性,以满足日常危险废物处理的需求。
4.土地的地质条件: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应该选址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地区,避免地质灾害或污染扩散的风险。
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稳定性、地下水位和地质构造等因素。
5.邻近水资源要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应该选址在距离水源较远的地方,避免危险废物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和水源污染对处置中心造成的威胁。
同时,也应该确保处置中心的排水系统不会对周边水体产生负面影响。
6.空气质量要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应该选址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地区,避免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和人群的影响。
7.考虑风险评估:选址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包括分析周边环境的特征、气象条件以及潜在风险,以确定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选址是否安全可靠。
8.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应该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降低噪音、振动和光污染等。
选址时需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9.考虑社区接受度: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应该选址在社区接受度较高的地区,并与当地社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他们对处置中心的建设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
10.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选址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规划法规等,确保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选址合法合规。
总结起来,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选址要求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与城市和人口密集区的距离、交通条件、土地面积、地质条件、邻近水资源要求、空气质量要求、风险评估、环境影响、社区接受度以及遵循法规等。
危废仓库建设标准

危废仓库建设标准危废仓库是指专门用于存放危险废物的场所,其建设标准对于保障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危废仓库建设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建设。
下面将从危废仓库的选址、建筑结构、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危废仓库的选址应当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农田等敏感区域,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地质稳定等因素,以确保危废仓库的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在选址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危废仓库的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其次,危废仓库的建筑结构应当符合相关的建筑标准,具备良好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
建筑材料应当符合环保要求,不得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危废仓库的通风、排水等设施,以确保危废的存放环境符合相关要求。
第三,危废仓库的设施设备应当齐全,包括防火设施、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安全警示标识等。
在危废仓库内部,应当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扩散。
此外,危废仓库还应当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最后,危废仓库的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进行危废的分类、存放和管理。
危废仓库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综上所述,危废仓库的建设标准涉及到选址、建筑结构、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危废仓库的建设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减少危废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设计标准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设计标准一、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是啥呢?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啊,就像是危险废物的一个超级大管家。
你想啊,那些危险废物就像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如果不好好管着,那可就会闯出大祸来呢。
它得把各种各样的危险废物都收纳起来,然后按照合适的办法处理掉,就像把那些小怪兽都收服一样。
二、为啥要有设计标准呢?这设计标准可太重要啦!要是没有标准,那处置中心就乱套了。
比如说,危险废物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是有毒的,有的是易燃的,要是都混在一起,那可就像把火药和汽油放在一起,一点就炸啦。
有了设计标准,就可以确保不同的危险废物有不同的存放和处理区域,这样就安全多啦。
而且,标准还能保证处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不会过高,就像我们过日子一样,得合理安排钱,不能乱花呀。
三、选址的标准。
1. 远离人群密集区。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可不能建在人多的地方。
想象一下,如果建在小区旁边,那多吓人呀。
每天人们都要担心会不会有危险的东西泄漏出来。
所以呢,要离居民区、学校、医院这些人多的地方远远的。
这就好比是在人和危险废物之间画了一条大大的安全线。
2. 交通便利。
虽然要远离人群密集区,但也不能太偏僻啦。
得交通方便才行呢。
为啥呢?因为危险废物得运进来呀,如果交通不方便,运输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车辆在路上晃悠太久,万一发生泄漏就糟了。
而且交通便利也方便处置中心的设备和物资运输呢。
四、建筑设计的标准。
1. 坚固性。
处置中心的建筑得特别坚固。
那些危险废物有时候就像一群大力士,要是建筑不结实,很可能就被它们给破坏了。
就像盖房子给一个调皮的孩子住,房子得足够牢固才能经得住他折腾。
建筑的墙壁、屋顶这些地方都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来建造,保证在遇到各种情况,像地震啦、大风啦,都不会轻易损坏。
2. 分区明确。
建筑里面的分区可讲究啦。
有专门存放危险废物的区域,这个区域又要根据废物的种类再细分。
还有处理废物的区域,工作人员工作的区域。
每个区域都要有明确的界限,就像在一个大蛋糕上切成不同的小块,每块都有自己的用处,不能混着来。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选址要求

安全填埋场库容
——
50万m3左右
25
距离地表水距离在150m以上
60m左右
表1-1-2集中焚烧处置工程选址要求及该项目场址条件可达性
序号
选址要求
拟建址是否达到
1
厂址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专业规划,符合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保护要求,并应通过环境影响和风险评价。
4
焚烧厂内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距离主要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应不小于800米。
5
应具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建在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受条件限制,必须建在上述地区时,应具备抵御1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排涝措施。
6
厂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焚烧产生的炉渣及飞灰的处理与处置,并宜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序号
选址要求
拟建址
是否达到
7
地质/水文条件
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
8
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
9
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10
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
11
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面积广、厚度大、渗透率低;
危险废物处置选址要求
表1-1-1场址选址因素
序号
环境
选址要求
因素划分
1
社会
环境
1.1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
A
符合
2
1.2减少因缺乏联系而使公众产生过度担忧,得到公众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在使用期内能充分接纳所产生的危险废物。
15
填埋场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序号
选址要求
拟建址
是否达到
7
地质/水文条件
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
8
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
9
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10
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
11
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面积广、厚度大、渗透率低;
7
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
8
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污水处理及排放系统。
表1-1-3填埋场选址要求及该项目场址条件可达性
序号
选址要求
拟建址
是否达到
1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
2
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远景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危险废物处置选址要求
表1-1-1场址选址因素
序号
环境
选址要求
因素划分
1
社会
环境
1.1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
A
符合
2
1.2减少因缺乏联系而使公众产生过度担忧,得到公众支持
A
——
3
1.3确保城市市区和规划区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得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
A
符合
4
1.4确保与重要目标(包括重要的军事设施、大型水利电力设施、交通通讯主要干线、核电站、飞机场、重要桥梁、易燃易爆危险设施等)的安全距离
2
厂址选择应综合考虑危险废物焚烧厂的服务区域、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运输距离及公众意见等因素。
3
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A
符合
5
1.5社会安定、治安良好地区,避开人口密集区、宗教圣地等敏感区。
A
500m内有居民,27户
6
自然
环境
2.1不属于河流溯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
A
符合
7
2.2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度假区
A
符合
8
2.3不属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文物保护区
A
符合
9
2.4不属于重要资源丰富区
A
符合
10
3
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4
填埋场场界应满足安全防护距离,应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点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5
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6
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续表1--1-3
场地
环境
3.1避开现有和规划中的地下设施
A
符合
11
3.2地形开阔,避免大规模平整土地、砍伐森林、占用基本保护农田
B
符合
12
3.3减少设施用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公用设施或居民的大规模拆迁
B
拆迁量较多
13
3.4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水、电、交通、通讯、医疗等)
C
有
14
3.5可以常年获得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供应
B
符合
18
4.3最高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以下3.0米
B
基本符合
19
4.4土壤不具有强烈腐蚀性
BHale Waihona Puke 符合20气候
5.1有明显的主导风向,静风频率低
B
符合
21
5.2暴雨、暴雪、雷暴、尘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几率小
B
符合
22
5.3冬季冻土层厚度低
B
符合
23
应急
救援
6.1有实施应急救援的水、电、通讯、交通、医疗条件
A
有
24
补充考虑
安全填埋场库容
——
50万m3左右
25
距离地表水距离在150m以上
60m左右
表1-1-2集中焚烧处置工程选址要求及该项目场址条件可达性
序号
选址要求
拟建址是否达到
1
厂址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专业规划,符合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保护要求,并应通过环境影响和风险评价。
A
符合
15
3.6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风险
B
风险相对较小
16
工程
地质/水文
地质
4.1避免自然灾害多发区和地质条件不稳定地区(废弃矿区、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泥石流多发区、活动断层、其他危及设施安全的地质不稳定区),设施选址应在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
A
地表水距选址仅60m
17
4.2地震裂度在 度以下
12
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
13
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4
焚烧厂内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距离主要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应不小于800米。
5
应具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建在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受条件限制,必须建在上述地区时,应具备抵御1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排涝措施。
6
厂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焚烧产生的炉渣及飞灰的处理与处置,并宜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