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曲线拨道计算(修正版)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e331b9c0551810a6f524866f.png)
精心整理第一讲:曲线正矢计算一、曲线的分类:目前我段主要曲线类型有:1、由两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曲线,如正线曲线。
容许行车速度高。
2、由圆曲线构成的曲线。
如道岔导曲线、附带曲线。
二、圆曲线正矢的计算1、曲线头尾正好位于起终点桩上F C=L2/8RL=20M时,F C=50000/RF ZY=F YZ=F C/22、曲线头尾不在起终点桩上ZY前点:Fμ=(FC/2)*(δ/10)2ZY后点:Fη=FC-{(FC/2)*(τ/10)2}FC:圆曲线正矢δ:ZY点到后点的距离τ:ZY点到前点的距离三、缓和曲线上整点正矢的计算(起始点正好是测点)(1)缓和曲线头尾的计算:F0=F1/6(缓和曲线起点)F终=F C-F0(缓和曲线终点)(2)缓和曲线中间点正矢的计算:F1=F S=F C/N(N=L0/B:缓和曲线分段数)F2=2F1F3=3F1F I=IF1(I为中间任意点)四、半点(5米桩)正矢的计算:a)ZH点后半点正矢的计算:F后=25/48*F1因为ZH点正矢f0=f1/6,很小一般为1~2MM,其前半点很小(小于1MM)因此不作计算。
b)HY(YH)点前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F前=1/2{[L03+(L0-15)3]/6RL0+[5L0+25]/2R}-(L0-5)3/6RL0c)HY(YH)点后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F后=1/2{[(L0-5)3-L03]/6RL0+[5L0+175]/2R}d)中间点(5米桩)正矢的计算F中=(F前+F后)/2五、测点不在曲线始终点时缓和曲线计划正矢的计算a)缓和曲线始点(ZH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Fμ=αυF S(直缓点外点)αυ=1/6(δ/B)3Fη=αηF S (直缓点内点) αη=1/6[(1+δ/B)3-(δ/B)3](2)缓圆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Fφ=F C-αυF S(缓圆点外点,缓和曲线之外)Fθ=F C-αηF S(缓圆点内点,缓和曲线之内)(αυ、αη查纵距率表《曲线设备与曲线整正》附表二)(3)缓和曲线中间点各点计划正矢的计算F I=(F C/L0)L I(I为中间任意点)说明:B:半弦长δ:缓和曲线内点到ZH、HY(YH)距离L0:缓和曲线长F C:圆曲线正矢第二讲:曲线拨道一、绳正法基本原理1、基本假定:(1)假定拨道前后两端切线方向不变,或起始点位置不变,即曲线终点拨量为零。
曲线拨道计算
![曲线拨道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4223fbe960590c69ec37616.png)
曲线拨道计算以及养护第一节曲线整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基本原则1、为了保证曲线两端的直线在拨道后方向不变,既使曲线的转角不变,在整个曲线上的实量正矢之和应该与计划正矢总和相等既①实量正矢和=计划正矢和。
因此②实量正矢-计划正矢=正矢差,正矢差的总和应该等于0,由此得到的拨道最后的一点正矢差累计也应该等于0。
2、保证曲线两端的直线位置不变;即使曲线或拨道控制点的头尾半拨量和拨量通过修正等于0使正矢实量总和和计划正矢总和相等是调整以及安排计划正矢的唯一依据;使曲线的首尾拨道量等于0是计算拨道量时的基本要求二、整正曲线时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拨量要小在整正计算的过程中,要考虑现场以及劳力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拨道量和拨道点数量,一般情况下两者成反比,既调整点数越少拨量越大,调整点数越多拨量越小。
在桥梁护轨、路堤、路堑、缺碴地段、信号墩台处所应事先调查好可以的拨道量和点号作为调整和计算的依据。
在困难条件下一般不得大于40毫米,电气化铁路不得大于30毫米,超过该标准的应根据《安规》要求设置防护和慢行计划。
二、拨后的曲线要圆顺拨后的正矢应该符合《维规》中对缓和曲线正矢差、圆曲线连续差和最大最小差的要求,即拨后缓和曲线正矢要尽量的递增递减一致,圆曲线正矢尽量均匀一致。
第二节曲线正矢的确定一、圆曲线正矢的确定根据三角函数得到1、正矢=(弦长×弦长)÷(8×半径)2、一般正线曲线采用20米弦绳故代入简化为f=50000/R3、站场附带曲线、连接曲线采用10米弦绳,代入简化为f=12500/R二、缓和曲线的正矢确定我们目前青藏铁路曲线使用的均为直线型的缓和曲线正矢分布,第一缓和曲线一般为“整桩曲线”即所有的正矢点都在10米的正点桩位上。
一第一缓和曲线的正矢1、第一缓和曲线的正矢=从始点到该点的距离×缓和曲线的递增量2、缓和曲线的递增量=圆曲线的正矢÷缓和曲线的长度(以10米的分段数)二第二缓和曲线的正矢第二缓和曲线因为各曲线实际设计的长度不同,一般不为10米的整倍数,极少有现场正矢点正好落在测量的10米点桩上,因此一般情况下均为“破桩曲线”,破桩的长度为曲线的长度的个位长度。
铁路曲线拨量计算过程详解
![铁路曲线拨量计算过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d5247da417866fb94a8e05.png)
应用软件计算曲线拨量过程详解一般的讲,计算一条曲线拨道量的过程大致是:输入现场正矢→计算拨道量→查看是否合适→确定拨量合理→确定采用→输出这样一个过程。
现以下面数据为例,说明应用本软件计算曲线拨量的详细过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算例:已知各测点现场正矢如下表,其它要素不知道。
试计算之。
测点现场正矢测点现场正矢测点现场正矢测点现场正矢测点现场正矢测点现场正矢测点现场正矢1 -12 03 -14 215 36 6 547 648 160 9 143 10 125 11 123 12 141 13 105 14 7515 152 16 192 17 132 18 160 19 130 20 77 21 10722 126 23 103 24 165 25 159 26 121 27 90 28 12729 153 30 87 31 60 32 31 33 39 34 7 35 036 5 37 -2 38 -1首先,运行软件进入开始画面,输入原始口令“000000”后,到了程序的主画面如下:第一步,把现场正矢数据填到“现场正矢.xls”文件内。
现场正矢.xls 文件位于安装目录下,如,我是把软件安装在C盘的Program Filesr内(C:\Program Files\曲线整正)。
里面的文件如下页图。
方法1:直接到这个目录下,打开这个文件输入;方法2:在程序内点击【文件】--【打开或创建现场正矢文件】输入,如下页图:方法3:在程序内点击【计算】--【输入现场正矢】输入。
填写现场正矢的Excel的画面如下,注意问题是:现场正矢.xls文件的格式、表名等不能变动,只许向里填数,现场正矢填写完毕后存盘退出Excel。
第二步,输入已知条件,选择计算方式如下页图:这时,要做的是先要确定计算方式!即你所要计算的曲线是按哪种方式计算,从图中可看出,共有四种方式,分别是:1、按三无曲线计算;2、按给出的半径来计算;3、按一头整桩一头零桩计算;4、按已知桩位计算。
曲线拨道计算理论讲解
![曲线拨道计算理论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1aa22dbc8d376eeaeaa31c3.png)
正矢
曲线正矢测量
(三)现场正矢的测量
⑵圆曲线平均正矢
L2 8R
f
p
①已知曲线半径,用下式求得:
fp
当L=20m时,
50000 R fp (mm) R
当L=10m时,
fp 125000 R (mm)
曲线半径、弦长、正矢
当实测正矢与计划正矢之间的差值超过下表 所列的数值时,应及时整正
2、计划正矢的计算 ⑴两条假定 ①假定曲线两端切线方向不变,即曲线始终点拨量为零; ②曲线上某一点拨道时,其相邻测点在长度上并不随之移 动。 ⑵四条基本原理 ①现场正矢的合计等于计划正矢的合计; ②曲线上任意点的拨动,对相邻点正矢的影响量为拨动点 拨动量的二分之一,其方向相反; ③曲线上各点正矢之和为一常数; ④曲线上各点正矢差之代数和为零,即曲线终点的拨量等 于零。
曲线正矢经常保养容许偏差规定值
曲线半径R (m) R≤250 250<R≤350 350<R≤450 450<R≤800 R>800 缓和曲线的正矢与 计算正矢差(mm) 正线及 到发线 7 6 5 4 3 其他 站线 8 7 6 5 4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 (mm) 正线及 到发线 14 12 10 8 6 其他 站线 16 14 12 10 8 圆曲线正矢最大 最小值差(mm) 正线及 到发线 21 18 15 12 9 其他 站线 24 21 18 15 12
点号差调整法
第13列偏 差没有超 出3、6、9
斜 加 平写
平加 下写
9~11列与 4~6列计算 方法相同 第4列=第2 列-第3列 第7列修正 负拨量“先 减后加”
正负相 加为零 第 7 列点号差为 10 (点号14-点号4)
轨道线路养护维修作业—拨道作业
![轨道线路养护维修作业—拨道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6574ab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3.png)
• ( C) • (4)桥梁上一侧拨道量年度累计不得大于
( )mm且应满足线路中心与桥梁中心的偏 差。 • A.50 B.60 C.70
•( B )
18
• (5)钢梁桥梁上一侧拨道量年度累计不大于( )mm,圬工 梁不得大于70 mm,线路允许速度120 km/h<V<200 km/h 时,钢梁、圬工梁不得大于50 mm。
mm,间距2~3空,每撬相隔( )枕空,拨正方向 一侧设2台,另一侧设1台,成“V”形。油缸与 轨面夹角不大于450。
• A.2~3 B.4~5 C.5~7 • ( C)
17
• (3)直线拨道后用10m弦量最大矢度测量, 轨向容许误差在160 km/h<V≤200 km/h区 段不超过3mm。120 km/h<v~≤160 km/h 和V≤120 km/h区段不超过( )mm。
温计。起拨道机操作手检查起拨道机状态,严禁机械带病 上道。 ⑵调查准备 首先测量轨温,确认是否符合作业条件,做到超温不作业; 若曲线两端直线方向不直、曲线头尾有反弯或“鹅头”应 先行拨正。目视曲线方向明显不良时,应进行粗拨道,由 曲线头尾往圆曲线挑压,达到目视基本圆顺。 明确正矢测点位置,如果测点不准确或难以辨认,应进行现 场正矢测设,用钢尺从曲线中央点沿外股钢轨,按10m一 个测点丈量或校核,若曲线方向不易保持的可按5m间隔 设置,若测点不落在曲线头尾上,应按实设测点位置量取 和计算正矢。
⑷电气化区段拨道量超出线路中心位移规定值时,必须先通
知接触网工区配合。
21
三、曲线拨道作业
⑶量取现场正矢 在无风天或风力较小时,拉绳用小钢尺在钢轨踏面下16mm
处、有飞边时为飞边处量取各测点现场正矢,测量3次取 平均值。 ⑷拨道计算
改曲线绳正法拨道
![改曲线绳正法拨道](https://img.taocdn.com/s3/m/58ee95df580216fc710afd50.png)
如何曲线绳正法拨道一、曲线绳正法概述曲线圆度通常是用半径来表达,如果一处曲线,其圆曲线部分各点半径完全相等,而缓和曲线部分从起点开始按照同一规律从无限大逐渐减少,到终点时和圆曲线半径相等,那就说明这处曲线是圆顺的。
但是铁路曲线半径都是很大的。
现场无法用实测半径的方法来检查曲线圆度,通常以曲线半径(R)、弦长(L)、正矢(f)的几何关系来检验,如图1一1。
图1-1以弦线测量正矢的方法,即用绳正法来检查曲线的圆度,用调整正矢的方法,使曲线达到圆顺。
测量现场正矢时,应用2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正矢,其偏差不得超过《修规》规定的限度。
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表1—1曲线半径R 缓和曲线的正圆曲线正矢圆曲线正矢最R≤250 6 12 18250<R≤350 5 10 15350<R≤450 4 8 12450<R≤800 3 6 9注:曲线正矢用20m 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 处测量。
《修规》绳正法拨正曲线的基本要求一、曲线两端直线轨向不良,应事先拨正;两曲线间直线段较短时,可与两曲线同时拨正。
二、在外股钢轨上用钢尺丈量,每10m 设置1个测点(曲线头尾是否在测点上不限)。
三、在风力较小条件下,拉绳测量每个测点的正矢,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四、按绳正法计算拨道量,计算时不宜为减少拨道量而大量调整计划正矢。
五、设置拨道桩,按桩拨道。
二、曲线整正的基本原理 (一)两条假定1、假定曲线两端切线方向不变,即曲线始终点拨量为零。
切线方向不变,也就是曲线的转角不变。
即∑f 现=∑f 计 式中:∑f 现——现场正矢总和 ∑f 计——计划正矢总和同时还要保证曲线两端直线不发生平行移动,即始终点拨量为零,即 e 始=e 终=∑∑--=101002n n df式中:e 始——曲线始点处拨量 e 终——曲线终点处拨量df ——正矢差,等于现场正矢减计划正矢∑∑--10102n n df —-全拨量。
半拨距绳正法曲线拨道计算(朱文兵)
![半拨距绳正法曲线拨道计算(朱文兵)](https://img.taocdn.com/s3/m/64742e8fd4d8d15abe234e83.png)
半拨距绳正法曲线拨道计算公式
1.曲线中点计算(点位数)=实量正失倒累计合计÷实量正失合计
2.圆曲线平均值正失(mm)=圆曲线实量正失合计÷圆曲线测点数
3.曲线长(m)=实两正失合计÷圆曲线平均正失×10
4.曲线长分段数=曲线长÷10
=实量正失合计÷圆曲线平均正失
5.曲线头、尾计算:
曲线头(点位数)=曲线中点-曲线长分段数÷2
曲线尾(点位数)=曲线中点+曲线长分段数÷2
6.缓和曲线长=超过(mm)÷10=超过(mm)×1000
直缓点=曲线头-缓和曲线长分段数÷2
缓圆点=曲线头+缓和曲线长分段数÷2
圆缓点=曲线尾-缓和曲线长分段数÷2
缓直点=曲线尾+缓和曲线长分段数÷2
7.圆曲线计划正失(mm)=实量正失合计÷(圆曲线点数+缓和曲
线总点数的一半)
8.缓和曲线正失地增量=圆曲线正失÷缓和曲线分段数
9.各点的计算比较容易就不在此排列。
曲线拨道量修正新方法
![曲线拨道量修正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6a004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2.png)
曲线拨道量修正新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这个超厉害的“曲线拨道量修正新方法”!这可真是个宝贝啊!
你想想看,平常咱在面对那些弯弯绕绕的铁路曲线时,是不是经常为拨道量的问题头疼啊!就好像我们在走一条崎岖的小路,总是不知道该怎么跨出那准确的一步。
比如说,在某次施工中,大家都对着复杂的曲线束手无策(这里就是当时大家一脸懵圈的样子啊),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修正拨道量。
但现在有了这个新方法,就完全不一样啦!它就像是给我们开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这可不是我夸张哦!它能让我们精准地把握拨道量,就像我们知道自己兜里有几块糖一样清楚。
有一回啊,我们用了这个新方法,那效果,简直绝了!原本让人焦头烂额的曲线拨道,瞬间变得轻松加愉快,大家都兴奋得不行(哈哈,那场面,真的是太让人开心啦)!
这个新方法啊,操作起来也不难。
就像是学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有点摇晃,但一旦掌握了技巧,那就是风驰电掣啦!它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轻松驾驭。
你再想想,以前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多累啊!现在有了这个利器,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
咱就是说,这个曲线拨道量修正新方法,真的是太好用啦!它是我们的得力助手,能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让我们面对曲线拨道时不再害怕,而是充满信心!所以啊,大家一定要好好去了解、去运用这个神奇的新方法,它肯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06e2d8b6a76e58fafab003c7.png)
第一讲:曲线正矢计算一、曲线的分类:目前我段主要曲线类型有:1、由两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曲线,如正线曲线。
容许行车速度高。
2、由圆曲线构成的曲线。
如道岔导曲线、附带曲线。
二、圆曲线正矢的计算1、曲线头尾正好位于起终点桩上F C=L2/8RL=20M时,F C=50000/RF ZY=F YZ= F C/22、曲线头尾不在起终点桩上ZY前点:Fμ=(FC/2)*(δ/10)2ZY后点:Fη=FC-{(FC/2)*(τ/10)2}FC:圆曲线正矢δ:ZY点到后点的距离τ:ZY点到前点的距离三、缓和曲线上整点正矢的计算(起始点正好是测点)(1)缓和曲线头尾的计算:F0=F1/6(缓和曲线起点)F终= F C-F0(缓和曲线终点)(2)缓和曲线中间点正矢的计算:F1=F S= F C/N (N=L0/B:缓和曲线分段数)F2=2 F1 F3=3F1 F I=IF1(I为中间任意点)四、半点(5米桩)正矢的计算:a)ZH点后半点正矢的计算:F后=25/48*F1因为ZH点正矢f0=f1/6,很小一般为1~2MM,其前半点很小(小于1MM)因此不作计算。
b)H Y(YH)点前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F前=1/2{[L03+(L0-15)3]/6R L0+[5L0+25]/2R}-(L0-5)3/6R L0c)HY(YH)点后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F后=1/2{[ (L0-5)3 -L03]/6R L0+[5L0+175]/2R}d)中间点(5米桩)正矢的计算F中=(F前+F后)/2五、测点不在曲线始终点时缓和曲线计划正矢的计算a)缓和曲线始点(ZH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Fμ=αυF S(直缓点外点) αυ=1/6(δ/B)3Fη=αηF S(直缓点内点) αη=1/6[(1+δ/B)3-(δ/B)3](2) 缓圆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Fφ=F C-αυF S (缓圆点外点,缓和曲线之外)Fθ= F C-αηF S (缓圆点内点,缓和曲线之内)(αυ、αη查纵距率表《曲线设备与曲线整正》附表二)(3)缓和曲线中间点各点计划正矢的计算F I=(F C/L0)L I(I为中间任意点)说明:B:半弦长δ:缓和曲线内点到ZH、HY(YH)距离L0:缓和曲线长F C:圆曲线正矢第二讲:曲线拨道一、绳正法基本原理1、基本假定:(1)假定拨道前后两端切线方向不变,或起始点位置不变,即曲线终点拨量为零。
铁路曲线拨道简易计算
![铁路曲线拨道简易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7dcee1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7.png)
铁路曲线拨道简易计算
铁路曲线拨道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以下为其中一种简易计算方法:
1. 确定曲线的半径(r):曲线的半径是指曲线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单位为米。
可以根据曲线设计图纸上的数据来确定,或者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
2. 确定曲线长度(L):曲线长度是指曲线的实际长度,单位为米。
曲线长度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数据来确定,或者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
3. 计算曲线拨道长度(P):曲线拨道长度是指在曲线上需要额
外延长的轨道长度,以保证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的稳定性。
曲线拨道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P = (L - 2r) × α
其中,α为曲线的圆心角,单位为弧度。
4. 计算拨道增量(E):拨道增量是指曲线上需要通过降低轨道
高度来补偿过分斜率的部分。
拨道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E = r × (1 - cos(α/2))
5. 计算曲线起点高程(H1)和终点高程(H2):曲线起点高程和终
点高程是指曲线上轨道的高程值。
可以通过测量确定。
请注意,以上计算方法仅供参考,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复杂的曲线设计,建议咨询专业的铁路设计师或工程师。
曲线绳正法拨道拨量调整详解
![曲线绳正法拨道拨量调整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189681bfab069dc512201cd.png)
曲线绳正法拨道拨量调整详解一、点号差法----修正计划正矢计算拨量应首先计算正矢差,再计算差累计。
1、计算各测点的正矢差曲线上各测点的正矢差等于现场正矢减去计划正矢,df = f 一f',因此将各测点第三栏的值减去第四栏的值,把差值填入第五栏中即可。
2、计算正矢差累计某测点的正矢差累计等于到该测点为此的以前各测点正矢差的合计。
因此,可按表1 —1中第五、六栏箭头所示,用“斜加平写”的方法累计。
曲线整正计算表(点号差法)表1 —1第六栏最后一测点的正矢差累计必为零,否则说明计算有误。
3、计算半拨量某点的半拨量等于该点前所有测点正矢差累计的合计(不包括该测点)因此,可按表1 —1中第七栏箭头所示,用“平加下写”的方法计算。
半拨量的符号为正时,表示该测点应向外拨(上挑),半拨量的符号为负时,表示该测点应向内拨(下压)。
为了不使曲线两端直线发生平移,应使en =2—• df =0,亦即必须使0 0最后一测点的半拨量为零。
而在表1 一1第七栏中,最后第23测点的半拨量为—27,这表示曲线终端直线要向内拨移(下压)2x27mm,显然,此方案是违背整正曲线的基本原理,必须重新修正计划正矢,以使最后一测点的半拨量为零,来满足曲线两端直线位置不变的要求。
4、使终点半拨量调整为零终点半拨量不为零且数值不大时,通常采用点号差法对计划正矢进行修正。
从半拨量的计算过程可知,如果在某测点上,将计划正矢减少lmm,同时在其下边相距为M个点号的测点上,将计划正矢增加lmm(计划正矢在上一测点减lmm,在下一测点加lmm,简称“上减下加”),其结果,将使下一测点以后的各测点的半拨量增加1 x Mmm。
反之,如果在相距为M个点号的一对测点上,对其计划正矢进行“上加下减”的修正,其结果将使下一测点以后各测点的半拨量减少1 x Mmm。
由于计划正矢的修正是在一对测点上进行的,修正值为lmm,且符号相反,故不会影响曲线整正的原则,即a df = O这一条件,仍能保证使曲线两端直线方向不变的要求。
(--改)曲线绳正法拨道
![(--改)曲线绳正法拨道](https://img.taocdn.com/s3/m/854dc91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9.png)
(--改)曲线绳正法拨道如何曲线绳正法拨道一、曲线绳正法概述曲线圆度通常是用半径来表达,如果一处曲线,其圆曲线部分各点半径完全相等,而缓和曲线部分从起点开始按照同一规律从无限大逐渐减少,到终点时和圆曲线半径相等,那就说明这处曲线是圆顺的。
但是铁路曲线半径都是很大的。
现场无法用实测半径的方法来检查曲线圆度,通常以曲线半径(R)、弦长(L)、正矢(f)的几何关系来检验,如图1一1。
图1-1以弦线测量正矢的方法,即用绳正法来检查曲线的圆度,用调整正矢的方法,使曲线达到圆顺。
测量现场正矢时,应用2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正矢,其偏差不得超过《修规》规定的限度。
曲线半径R(m) 缓和曲线的正矢与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圆曲线正矢最大R≤250 6 12 18 250<R≤350 5 10 15 350<R≤450 4 8 12 450<R≤800 3 6 9R>8 00 υmax≤120 km/h3 6 9υmax>120km/h 2 4 6《修规》绳正法拨正曲线的基本要求一、曲线两端直线轨向不良,应事先拨正;两曲线间直线段较短时,可与两曲线同时拨正。
二、在外股钢轨上用钢尺丈量,每10m设置1个测点(曲线头尾是否在测点上不限)。
三、在风力较小条件下,拉绳测量每个测点的正矢,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四、按绳正法计算拨道量,计算时不宜为减少拨道量而大量调整计划正矢。
五、设置拨道桩,按桩拨道。
二、曲线整正的基本原理(一)两条假定1、假定曲线两端切线方向不变,即曲线始终点拨量为零。
切线方向不变,也就是曲线的转角不变。
即∑f现=∑f计式中:∑f现——现场正矢总和∑f计——计划正矢总和同时还要保证曲线两端直线不发生平行移动,即始终点拨量为零,即图1-3例:已知某曲线R=500m ,测点距为10m ,各测点位置如图1-4所示,求17、18、19测点的矢距值。
图1-4解:第17、18(移桩)、19测点正矢分别如下:mm f 401000500241017=⨯⨯⨯=mm f 641000500216418=⨯⨯⨯=(移桩)mm f 16010005002101619=⨯⨯⨯=圆曲线的计划正矢也可按现场圆曲线平均正矢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绳正法曲线拨道计算一、基本原则1. 为了保证曲线两端的直线在拨道后方向不变,既使曲线的转角不变,在整个曲线上的实量正矢之和应该与计划正矢总和相等。
既: ① 实量正矢和=计划正矢和。
②实量正矢-计划正矢=正矢差,正矢差的总和应该等于0,由此得到的拨道最后的一点正矢差累计也应该等于0。
2. 保证曲线两端的直线位置不变,即:使曲线或拨道控制点的头尾半拨量和拨量通过修正等于0。
使正矢实量总和与计划正矢总和相等是调整以及安排计划正矢的唯一依据;使曲线的首尾拨道量等于0是计算拨道量时的基本要求。
二、整正曲线时的两个基本要求 1. 拨量要小在整正计算的过程中,要考虑现场以及劳力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拨道量和拨道点数量,一般情况下两者成反比,既调整点数越少拨量越大,调整点数越多拨量越小。
在桥梁护轨、路堤、路堑、缺碴地段、信号墩台处所应事先调查好可以的拨道量和点号作为调整和计算的依据。
在困难条件下一般不得大于40毫米,电气化铁路不得大于30毫米,超过该标准的应根据《安规》要求设置防护和慢行计划。
2. 拨后的曲线要圆顺拨后的正矢应该符合《维规》中对缓和曲线正矢差、圆曲线连续差和最大最小差的要求,即拨后缓和曲线正矢要尽量的递增递减一致,圆曲线正矢尽量均匀一致。
三、曲线整正计算⑴曲线中央点位置(QZ ):⎪⎪⎪⎪⎭⎫⎝⎛∙=+==∑∑∑∑=-ini i i i f f i f f f QZ 11)(现场正矢合计现场正矢到累计合计,i 为测点号,n 为总测点数⑵圆曲线平均正矢(p f ): 已知曲线半径,R f p 50000=(20米弦)或Rf p 12500=(10米弦) 不知曲线半径,nff ip ∑==测量正矢的测点数现场正矢合计式中,n 为相对应的正矢测点数。
⑶圆曲线分段数M :pif fM ∑==圆曲线平均正矢现场正矢合计⑷圆曲线长度(y L ):m M L y 10⨯= ⑸圆曲线头尾位置(ZY ,YZ ):2M QZ ZY -= 2M QZ YZ += ⑹缓和曲线的分段数(m ):1010hL m ==缓和曲线长度如不知缓和曲线的长度,可根据公式max 9Hv L h =先求缓和曲线长度。
式中 h L -------缓和曲线长度H -------曲线超高值m ax v ------线路容许速度⑺缓和曲线始终点位置(ZH ,HY ,YH ,HZ )2m ZY ZH -=,2mZY HY += 2m YZ YH -=,2mYZ HZ +=说明:在圆曲线上设缓和曲线,是将缓和曲线长度的一半放在圆曲线上,另一半放在直线上。
所以,圆曲线的直圆点和圆直点分别是两个缓和曲线的中央点。
⑻无缓和曲线时,整桩上圆曲线始终点正矢:22)(p YH HY f f ==圆曲线平均正矢,⑼无缓和曲线时,圆曲线始终点不在测量点上的正矢: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1,2测点和第5,6测点分别与直圆点、圆直点相邻,其正矢可按下式计算:p f f f ⨯=2)(261乙或p f f f ⨯-=)21()(252甲或图 1⑽有缓和曲线,其始终点在测量点上的正矢计算:始点正矢 d HZ ZH f f f ⨯=61)(或, 终点正矢 d p YH HY f f f f ⨯-=61)(或,mf f p d ==缓和曲线分段数圆曲线平均正矢式中 d f -----缓和曲线相邻各点的正矢递变率(‰)缓和曲线任意点正矢 d i i f i f ⨯=,式中i i ----任意点的序号数 ⑾有缓和曲线,但始终点不在测点上的正矢(见图2):d f f ⨯=)6(32乙,d f f ⨯+=)6(33乙甲,d p f f f ⨯+=)6(-35丙丁,d p f f f ⨯-=636丙图 2⑿E 表示曲线上相应的各点对始切线的渐伸线长度,is E 为某点的实际渐伸线长度,ij E 为某点的设计渐伸线长度,则该点的全拨量为:∑∑∑∑∑∑∑∑∑---------+=-=-=-=∆20201101101101)(2)(222i i i i i j s i i ji i s ijis i df df f f f f E E E若i E ∆为正时,说明拨量应向外拨,i E ∆为负时,说明拨量应向内拨。
所以半拨量计算公式为∑∑∑∑-----+∆=+=∆11202012121i i i i i i df E df df E即任意点的半拨量等于前一测点的半拨量加上前一测点的正矢差累计值。
例 某曲线现场测得40点正矢值(见表一中加粗列),计算拨量。
解:1.计算现场正矢倒累计。
2计算曲中点位置:5689.20148030442===现场正矢合计现场正矢到累计合计QZ3以第16到25测点计算平均正矢)(1.601060626062605760606060mm f p =+++++++++==测量正矢的测点数现场正矢合计4圆曲线分段数6256.241.601480===圆曲线平均正矢现场正矢合计M5计算圆曲线长度256.246106256.2410=⨯=⨯=m m M L y6由现场正矢变化情况确定1~15、26~40为缓和曲线,则)(1401014m L h =⨯=7计算缓和曲线递变率:3.4141.60===缓和曲线分段数圆曲线平均正矢d f (‰)8主要桩点的位置2561.826256.245689.202=-=-=M QZ ZY 8817.3226256.245689.202+=+=M QZ YZ2561.12142561.82=-=-=m ZY ZH ,2561.152142561.82=+=+=m ZY HY8817.252148817.322=-=-=m YZ YH ,8817.392148817.322=+=+=m YZ HZ结果列入表1.9 根据⑽有缓和曲线的计算公式计算得:0,2950.03.46)2561.01(31取≈⨯-=f32108.33.42561.0162561.032,取)(≈⨯⎥⎦⎤⎢⎣⎡-+=f4987.73.47439.13=⨯=f ,取779877.113.47439.24=⨯=f ,取12 09877.163.47439.35=⨯=f ,取16……79877.543.47439.1214=⨯=f ,去557037.583.4)2561.06)2561.01((-1.60315≈⨯+-=f ,取590880.603.462561.0-1.60316≈⨯=f ,取60 1.602617==→p f f f ,取601,5912.03.468817.0340取≈⨯=f7925.33.48817.061183.0339≈⨯⎥⎦⎤⎢⎣⎡+=f ,取4 09131.83.48817.138=⨯=f ,取8 39131.123.48817.237=⨯=f ,取12 69131.163.48817.336=⨯=f ,取17……3913.553.48817.1227=⨯=f ,取551001.593.4)1183.060.8817(-1.60326≈⨯+=f ,取590988.603.461183.0-1.60325≈⨯=f ,取60 将结果填入表1。
10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全拨量:j s f f df 计划正矢现场正矢正矢差-=i i i df df df +=+=∑∑-1正矢差上一个测点的差累计差累计∑--+∆=+='∆112121i i i df E E 前点的半拨量前点正矢差累计半拨量由于正矢差累计为+16,需对其进行修正。
可采用阶梯型,如“-1,-1,-1,-2,-2,-2,-2,-2,-1,-1,-1”,其和为-16,用以抵消正矢差累计。
前点半拨量前点修正量前点正矢差累计修正后的半拨量++=∆i E 212⨯=∆修正后的半拨量全拨量i E)(-后点半拨量前点半拨量全拨量现场正矢拨后正矢++=经计算,拨后正矢与计划正矢相等,计算结果详见表1。
表1 计算拨量表测点现场正矢倒累计现场正矢计划正矢正矢差差累计半拨量修正量修正后半拨量全拨量拨后正矢备注1 1480 1 0 1 1 0 0 0 0 ZH 1.25612 1479 7345 1 1 2 33 1472 9 7 2 7 6 6 12 74 1463 10 12 -25 13 -1 12 24 125 1453 17 16 1 6 18 -1 17 34 166 1436 20 20 0 6 24 -1 23 46 207 1416 26 25 1 7 30 -2 28 56 258 1390 30 29 1 8 37 -2 35 70 299 1360 32 33 -1 7 45 -2 43 86 3310 1328 38 38 0 7 52 -2 50 100 3811 1290 44 42 2 9 59 -2 57 114 4212 1246 44 46 -2 7 68 -1 67 134 4613 1202 48 51 -3 4 75 -1 74 148 5114 1154 53 55 -2 2 79 -1 78 156 5515 1101 58 59 -1 1 81 81 162 59 HY 15.256116 1043 60 60 0 1 82 82 164 6017 983 60 60 0 1 83 83 166 6018 923 60 60 0 1 84 84 168 6019 863 60 60 0 1 85 85 170 6020 803 57 60 -3 -2 86 86 172 60 QZ 20.568921 746 60 60 0 -2 84 84 168 6022 686 62 60 2 0 82 82 164 6023 624 60 60 0 0 82 82 164 6024 564 62 60 2 2 82 82 164 6025 502 60 60 0 2 84 84 168 60 YH 25.881726 442 56 59 -3 -1 86 86 172 5927 386 53 55 -2 -3 85 85 170 5528 333 49 51 -2 -5 82 82 164 5129 284 45 47 -2 -7 77 77 154 4730 239 42 42 0 -7 70 70 140 4231 197 37 38 -1 -8 63 63 126 3832 160 34 34 0 -8 55 55 110 3433 126 31 30 1 -7 47 47 94 3034 95 25 25 0 -7 40 40 80 2535 70 22 21 1 -6 33 33 66 2136 48 18 17 1 -5 27 27 54 1737 30 14 12 2 -3 22 22 44 1238 16 9 8 1 -2 19 19 38 839 7 5 4 1 -1 17 17 34 4 HZ 39.881740 2 2 1 1 0 16 16 32 1合计30442 1480 1480 16 -16 1480注:表中加粗表示为测量值,其它为计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