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及其病理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潜伏期 潜伏期长短不一,5日至19年或
更长, 一般1~3个月。
典型临床经过分为3期。
临床表现
前驱期 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继
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 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 具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在愈合的伤口及
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 觉。见于80%的病例。 本期持续2~4天。
机会多;
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Baidu Nhomakorabea大者发病率高;
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 会较少;
④衣着厚受染机会少;
⑤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低;
⑥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 多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排出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狂犬病及其病理机制
:C104
概念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 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 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简史
(鲁)襄公十七年十一月甲午,国人逐瘈狗
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传》上已有记载。
公元前322年,认识到人狂犬病与动物狂犬 病的关系。
1804年,第一次证明狂犬唾液有传染性。
病毒沿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 以每小时3速度(5),复制缓慢,至脊髓的背根神经 节后,再大量繁殖,然后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 部,波及整个。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 细胞,一般不侵入血流
发病机制
③向各器官扩散期:
随后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器 官组织。
由于迷走、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 肌痉挛,可出现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 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入 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
感染。 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
道传播。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被犬咬伤后 的发生率为15%~20%,被病 狼咬伤后为50%~60%
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 ①咬有伤关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
病原学
狂犬病毒属棒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 )。呈子弹 状或试管状,直径75~80,长180,病毒中心为单 股负链病毒,有核衣壳和包膜,
狂犬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100℃2被灭活; 易为紫外线、新洁尔灭、碘酒、高锰酸钾、乙醇、 甲醛等灭话。病毒在冰冻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神经细胞中的狂犬病毒(绿色荧光)
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常呈亢进,表现为 大量流涎,乱吐唾液,大汗淋漓,心 率加快,血压上升。
病人神志多清晰,可出现精神失常, 幻视幻听等。
本期约1~3天。
临床表现
麻痹期 (狂躁型)
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 痪,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 吸、循环衰竭死亡。
该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6~18小时。
小体
脑细胞中狂犬 病病毒电镜照 片,放大 64000倍。
环绕在光滑灰 色圆圈周围的 子弹样颗粒就 是狂犬病病毒
圆圈是尼氏小 体
临床表现
狂犬表现:发病初期行为异常可有两种:1.多表 现为恐惧,对主人异常友好,但轻微刺激即会咬 人,多咬陌生人。2.另一些离群孤僻,对主人淡 漠无情。约2周进入兴奋状态,叫声改变,乱窜。 走路时夹尾巴直走,常突然咬人和乱咬其他动物, 吞食异常,不认熟人,大量流涎后发展为麻痹, 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从发病至死亡约3-7天。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原,家畜 中以犬为主,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
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一些貌 似健康的犬的唾液中可带病毒,带毒率可 达22.4%,也能传播狂犬病。 一般来讲,病人不是传染源,不形成人与人 之间的传播.因其唾液中含的病毒量较少。
狂犬病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兴奋期 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恐怖表情,多动,易激
惹。恐水、怕风为突出表现。 体温常升高(38℃~40℃)。 恐水为本病的特征。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
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 严重痉挛。 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常因 声带痉挛伴声嘶、说话吐词不清,严重发作时可出 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 和发绀。
临床表现
麻痹型(静型) 少见。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 常见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
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呈横断性脊髓炎 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
狂犬病毒于1962年 首次在电镜下被发 现。
A. . 尼氏小体 B. .包涵体内大量核糖核蛋白 C. .排出狂犬病病毒
1、病原学
糖蛋狂白犬病能毒与乙酰 胆碱含 5受种体主结要 蛋合白,: 糖 决蛋定白了(狂G )犬、病核毒蛋 白 的(嗜N)神、经转性录。酶大能蛋白 刺(激L )机、体磷产蛋生白抗( P ) 体和,质保蛋白护(性M免)。疫 反应。 核蛋白是荧光免 疫法检测的把抗 原有助于临床诊 断。
19世纪80年代,等研制出狂犬疫苗。
1903年,发现小体,使该病的快速镜检诊断 成为可能。
简史
全世界均有狂犬病的报道。据估计, 每年全世界死于狂犬病的有5万多人。
亚洲为狂犬病严重流行区,其中印度 为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狂犬病流行已久。死亡人数仅次 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
病原学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发病机制
①神经外小量增殖期:
病毒先在局部伤口附近的横纹肌细胞内小量增殖, 通过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侵入 附近的末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不 短于72小时,最长可达1—2周。
发病机制
②侵入中枢神经期:
交感神经受累时可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
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 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可导致心脏骤停,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地面 海马回和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和延髓)及 小脑损害最为明显。
小体,为狂犬病毒的集落,最常见于海马的 大锥体细胞和小脑的浦肯野()细胞中。该 小体位于细胞浆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3~10μm,染色后呈樱桃红色,具有诊断意 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