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二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选择性考试)86张
专题8 力学中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练习)(原卷版)-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A.
B.
C.
D.
02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 10
考向一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10
1 2
kx2(
x
为形变量)。
求:
(1)滑块 c第一次经过 E 点时对装置 P 的作用力;
(2)滑块 a 的初速度大小 v0 ;
(3)试通过计算判断滑块 c能否再次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若能,求出弹簧第二次压缩时最大的压缩量。
10.(202滑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和正中央分别放
A.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5 mgh 6
B.滑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4h 9
C.滑块第二次离开弧形槽后,不可能和弹簧发生作用 D.滑块沿弧形槽下滑过程中,二者构成的系统既满足动量守恒也满足机械能守恒 7.(2024·广西贵港·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壁上的 O 点,另一端自由伸长到 A 点, OA 之间、 B 右侧的水平面光滑, AB 之间的距离 l 1 m ,在其上表面铺上一种特殊材料,该材料动摩擦因数 从 A 向 B 随距离均匀变化如右图所示。质量 M 2 kg 的足够高光滑曲面在 B 处与水平面平滑连接。m 1 kg 的小物块开始时静置于水平面上的 B 点。现给小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0 9 m/s ,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 。求: (1)小物块在曲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 (2)小物块返回 B 点时小物块和曲面的速度大小; (3)弹簧被压缩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高考物理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考点一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应用[知能必备]1.过程分析: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联系不同阶段的“桥梁”.2.受力及功能分析:分析物体所经历的各个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以及做功情况的变化,选择适合的规律求解.3.规律应用:选用相应规律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列出规律性方程.[典例剖析](2020·全国卷Ⅱ)如图,一竖直圆管质量为M ,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顶端塞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圆管由静止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均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已知M =4m ,球和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1)求管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瞬间,管和球各自的加速度大小;(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在上升过程中球没有从管中滑出,求管上升的最大高度; (3)管第二次落地弹起的上升过程中,球仍没有从管中滑出,求圆管长度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的瞬间,小球仍然向下运动.设此时管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方向向下;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方向向上;球与管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由牛顿运动定律有Ma 1=Mg +f ① ma 2=f -mg 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a 1=2g ,a 2=3g ③(2)管第一次碰地前与球的速度大小相同.由运动学公式,碰地前瞬间它们的速度大小均为v 0=2gH ④方向均向下.管弹起的瞬间,管的速度反向,球的速度方向依然向下.设自弹起时经过时间t 1,管与小球的速度刚好相同.取向上为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v 0-a 1t 1=-v 0+a 2t 1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t 1=252H g⑥ 设此时管下端的高度为h 1,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h 1=v 0t 1-12a 1t 21⑦v =v 0-a 1t 1⑧由③④⑥⑧式可判断此时v >0.此后,管与小球将以加速度g 减速上升h 2,到达最高点.由运动学公式有h 2=v 22g⑨设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1, 则H 1=h 1+h 2⑩联立③④⑥⑦⑧⑨⑩式可得H 1=1325H ⑪(3)设第一次弹起过程中球相对管的位移为x 1.在管开始下落到上升H 1这一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 (H -H 1)+mg (H -H 1+x 1)-4mgx 1=0⑫ 联立⑪⑫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x 1=45H ⑬同理可推得,管与球从再次下落到第二次弹起至最高点的过程中,球与管的相对位移x 2为x 2=45H 1⑭设圆管长度为L .管第二次落地弹起后的上升过程中,球不会滑出管外的条件是x 1+x 2≤L ⑮联立⑪⑬⑭⑮式,L 应满足的条件为L ≥152125H ⑯答案:(1)2g 3g (2)1325H (3)L ≥152125H[题组精练]1.(多选)如图所示,长直杆固定放置与水平面夹角θ=30°,杆上O 点以上部分粗糙,O 点以下部分(含O 点)光滑.轻弹簧穿过长杆,下端与挡板相连,弹簧原长时上端恰好在O 点,质量为m 的带孔小球穿过长杆,与弹簧上端连接.小球与杆粗糙部分的动摩擦因数μ=3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将小球拉到图示a 位置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球振动时弹簧上端的最低位置始终在b 点,O 点与a 、b 间距均为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a 点弹簧弹性势能最大B .小球在a 点加速度大小是在b 点加速度大小的2倍C .整个运动过程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mglD .若增加小球质量,仍从a 位置静止释放,则小球最终运动的最低点仍在b 点 解析:BC 由于O 点与a 、b 间距均为l ,所以小球在a 、b 两点的弹性势能相等,则A 错误;小球从a 运动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mg sin θ2l -W f =0,解得W f =mgl ,所以C 正确;小球在a 点有mg sin 30°+kl -μmg cos 30°=ma 1,小球在b 点有kl -mg sin 30°=ma 2,由于小球最后是在O 与b 两点间做简谐振动,则在b 点与O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小球在O 点有mg sin 30°=ma 3,a 2=a 3,联立解得a 2=a 3=g 2,a 1=g ,所以小球在a 点加速度大小是在b 点加速度大小的2倍,则B 正确;若增加小球质量,仍从a 位置静止释放,设小球最终运动的最低点为c ,由于小球最后是在O 与最低点c 两点间做简谐振动,则在c 点与O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小球在c 点有kl ′-mg sin 30°=ma 2,解得l ′=mgk,所以增大小球的质量,弹簧在最低点的形变量也会增大,则最低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D 错误.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质量M =2 kg 的长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固定的竖直弧形轨道相切.一质量m =1 kg 的小滑块自A 点沿弧面由静止滑下,A 点距离长木板上表面高度h =0.6 m .滑块在木板上滑行t =1 s 后,和木板一起以速度v =1 m /s 做匀速运动,取g =10 m /s 2.求:(1)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2)滑块沿弧面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3)滑块相对木板滑行的距离. 解析:(1)对木板受力分析F f =Ma 1 由运动学公式,有v =a 1t 解得F f =2 N .(2)对滑块受力分析-F f =ma 2 设滑块滑上木板时的初速度为v 0 由公式v -v 0=a 2t 解得v 0=3 m /s滑块沿弧面下滑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 -W f =12m v 20W f =mgh -12m v 20=1.5 J .(3)t =1 s 内木板的位移x 1=12a 1t 2此过程中滑块的位移x 2=v 0t +12a 2t 2故滑块相对木板滑行距离L =x 2-x 1=1.5 m . 答案:(1)2 N (2)1.5 J (3)1.5 m3.(2020·江苏卷)如图所示,鼓形轮的半径为R ,可绕固定的光滑水平轴O 转动.在轮上沿相互垂直的直径方向固定四根直杆,杆上分别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球与O 的距离均为2R .在轮上绕有长绳,绳上悬挂着质量为M 的重物.重物由静止下落,带动鼓形轮转动.重物落地后鼓形轮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为ω.绳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忽略鼓形轮、直杆和长绳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重物落地后,小球线速度的大小v ;(2)重物落地后一小球转到水平位置A ,此时该球受到杆的作用力的大小F ; (3)重物下落的高度h . 解析:(1)线速度v =ωr 得v =2ωR .(2)向心力F 向=2m ω2R设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 F cos α=F 向;F sin α=mg解得F = (2m ω2R )2+(mg )2. (3)落地时,重物的速度v ′=ωR 由机械能守恒得12M v ′2+4×12m v 2=Mgh解得h =M +16m2Mg(ωR )2.答案:(1)2ωR (2) (2m ω2R )2+(mg )2 (3)M +16m2Mg(ωR )2考点二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知能必备]1.动量观点(1)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问题,特别对于打击一类的问题,因时间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应用动量定理求解,即Ft =m v -m v 0.(2)对于碰撞、爆炸、反冲一类的问题,若只涉及初、末速度而不涉及力、时间,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2.能量观点(1)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问题,无论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一般都利用动能定理求解.(2)如果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而又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问题,则采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3)对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若明确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距离,应考虑选用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典例剖析](2020·天津卷)长为l 的轻绳上端固定,下端系着质量为m 1的小球A ,处于静止状态.A 受到一个水平瞬时冲量后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恰好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当A 回到最低点时,质量为m 2的小球B 与之迎面正碰,碰后A 、B 粘在一起,仍做圆周运动,并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A 受到的水平瞬时冲量I 的大小; (2)碰撞前瞬间B 的动能E k 至少多大?解析:(1)A 恰好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此时轻绳的拉力刚好为零,设A 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1g =m 1v 2l①A 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取轨迹最低点处重力势能为零,设A 在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v A ,有12m 1v 2A =12m 1v 2+2m 1gl ② 由动量定理,有I =m 1v A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I =m 15gl ④(2)设两球粘在一起时的速度大小为v ′,A 、B 粘在一起后恰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需满足v ′=v A ⑤要达到上述条件,碰后两球速度方向必须与碰前B 的速度方向相同,以此方向为正方向,设B 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2v B -m 1v A =(m 1+m 2)v ′⑥ 又E k =12m 2v 2B⑦ 联立①②⑤⑥⑦式,得碰撞前瞬间B 的动能E k 至少为 E k =5gl (2m 1+m 2)22m 2⑧答案:(1)m 15gl (2)5gl (2m 1+m 2)22m 2动量和能量观点应用的四点注意(1)弄清有几个物体参与运动,并划分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 (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过程的运动特点.(3)光滑的平面或曲面,还有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4)如含摩擦生热问题,则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题组精练]1.(2021·上海浦东区二模)质量M =0.6 kg 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当t =0时,两个质量都为m =0.2 kg 的小物体A 和B ,分别从小车的左端和右端以水平速度v 1=5.0 m /s 和v 2=2.0 m /s 同时冲上小车,当它们相对于小车停止滑动时,没有相碰.已知A 、B 两物体与车面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20,g 取10 m /s 2,求:(1)A 、B 两物体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的速度. (2)车的长度至少是多少?解析:(1)设物体A 、B 相对于车停止滑动时,车速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 (v 1-v 2)=(M +2m )v v =0.6 m /s 方向向右(2)设物体A 、B 在车上相对于车滑动的距离分别为L 1、L 2,车长为L ,由功能关系 μmg (L 1+L 2)=12m v 21+12m v 22-12(M +2m )v 2解得:L 1+L 2=6.8 m L ≥L 1+L 2=6.8 m 可知L 至少为6.8 m答案:(1)0.6 m /s 方向向右 (2)6.8 m2.(2021·铜陵一模)如图所示,半径R =1.0 m 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 和圆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7°,另一端点C 为轨道的最低点.C 点右侧的光滑水平面上紧挨C 点静止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 =1 kg ,上表面与C 点等高.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 点以v 0=1.2 m /s 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 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取g =10 m /s 2.求:(1)物块经过C 点时的速度v C ;(2)若木板足够长,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解析:(1)设物块在B 点的速度为v B ,在C 点的速度为v C ,从A 到B 物块做平抛运动,有v B sin θ=v 0从B 到C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 (1+sin θ)=12m v 2C -12m v 2B解得v C =6 m /s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M )v =m v C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12(m +M )v 2+Q =12m v 2C 联立解得Q =9 J . 答案:(1)6 m /s (2)9 J考点三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知能必备]1.力学解题的三大观点分类规律 数学表达式 动力学 观点力的瞬 时作用牛顿第二定律 F 合=ma牛顿第 三定律F =-F ′ 能量 观点力的空间 积累作用动能定理 W 合=E k2-E k1 机械能守 恒定律 E k1+E p1=E k2+E p2 动量 观点力的时间积累作用动量定理 F 合t =m v ′-m v 动量守 恒定律m 1 v 1+m 2 v 2=m 1 v 1′+m 2 v 2′2.选用原则(1)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的问题,应选用动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问题,只能选用牛顿第二定律.(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应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3.系统化思维方法(1)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即把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如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比较复杂的运动.(2)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物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就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系统).[典例剖析](2021·湖南卷)如图,竖直平面内一足够长的光滑倾斜轨道与一长为L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水平轨道右下方有一段弧形轨道PQ.质量为m的小物块A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以水平轨道末端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的正方向水平向右,y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下,弧形轨道P端坐标为(2μL,μL),Q端在y轴上.重力加速度为g.(1)若A从倾斜轨道上距x轴高度为2μL的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求A经过O点时的速度大小;(2)若A从倾斜轨道上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O点落在弧形轨道PQ上的动能均相同,求PQ的曲线方程;(3)将质量为λm(λ为常数且λ≥5)的小物块B置于O点,A沿倾斜轨道由静止开始下滑,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要使A和B均能落在弧形轨道上,且A落在B落点的右侧,求A下滑的初始位置距x轴高度的取值范围.解析:(1)若A从倾斜轨道上距x轴高度为2μL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对A从静止释放到运动到O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2μL-μmgL=12m v2,解得v0=2μgL.(2)在PQ曲线上任意取一点,设坐标为(x、y),设A从O点抛出的初速度为v,由平抛运动规律有x=v t,y =12gt 2, 联立解得y =12g x 2v2,设A 落在P 点时从O 点抛出的初速度为v P , 将P 点坐标代入上式,有μL =12g (2μL )2v 2P , 解得v P =2μgL ,小物块A 从倾斜轨道上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落在曲线PQ 上的动能均相同,有12m v 2P+mg ·μL =12m v 2+mgy ,解得x 2+4y 2-8μLy =0(0≤x ≤2μL ).(3)设A 与B 碰前瞬间的速度为v 0′,A 、B 碰后瞬间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对A 、B 组成的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v 0′=m v 1+λm v 2, 12m v 0′2=12m v 21+12λm v 22, 解得v 1=1-λ1+λv 0′,v 2=21+λv 0′,又因为mgh -μmgL =12m v 0′2,要使A 、B 均能落在PQ 上且A 落在B 落点的右侧,则有12m v 2P ≥12m v 21-2μmgL >12m v 22,联立解得3μL ⎝ ⎛⎭⎪⎫1+λ1-λ2+μL ≥h >2μL (1+λ)λ-3+μL . 答案:(1)2μgL (2)x 2+4y 2-8μLy =0(0≤x ≤2μL ) (3)3μL ⎝ ⎛⎭⎪⎫1+λ1-λ2+μL ≥h >2μL (1+λ)λ-3+μL [题组精练]1.一玩具厂家设计了一款玩具,模型如下.游戏时玩家把压缩的弹簧释放后使得质量m =0.2 kg 的小弹丸A 获得动能,弹丸A 再经过半径R 0=0.1 m 的光滑半圆轨道后水平进入光滑水平平台,与静止的相同的小弹丸B 发生碰撞,并在黏性物质作用下合为一体.然后从平台O 点水平抛出,落于水平地面上设定的得分区域.已知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范围为0≤E p ≤4 J ,距离抛出点正下方O ′点右方0.4 m 处的M 点为得分最大值处,小弹丸均看作质点.(1)要使得分最大,玩家释放弹簧时的弹性势能应为多少? (2)得分最大时,小弹丸A 经过圆弧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若半圆轨道半径R 可调(平台高度随之调节),弹簧的弹性势能范围为0≤E p ≤4 J ,玩家要使得落地点离O 点最远,则半径应调为多少?最远距离多大?解析:(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 p =12m v 21+mg ·2R 0A 、B 发生碰撞的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v 1=2m v 2 2R 0=12gt 20x =v 2t 0 解得E p =2 J(2)小弹丸A 经过圆弧最高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1R解得F N =3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F 压=F N =30 N(3)根据E p =12m v 21+mg ·2Rm v 1=2m v 2 2R =12gt 2x =v 2t 联立解得 x =⎝⎛⎭⎫E p mg -2R ·2R 其中E p 最大为4 J ,得R =0.5 m 时落点离O ′点最远,为 x m =1 m答案:(1)2 J (2)30 N (3)0.5 m 1 m2.(2021·潍坊二模)如图所示,一质量M =4 kg 的小车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左侧用固定在地面上的销钉挡住.小车上表面由光滑圆弧轨道BC 和水平粗糙轨道CD 组成,BC 与CD 相切于C ,BC 所对圆心角θ=37°,CD 长L =3 m .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从某一高度处的A 点以v 0=4 m /s 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沿切线方向自B 点进入圆弧轨道,滑到D 点时刚好与小车达到共同速度v =1.2 m /s .取g =10 m /s 2,sin 37°=0.6,忽略空气阻力.(1)求A 、B 间的水平距离x ;(2)求小物块从C 滑到D 所用时间t 0;(3)若在小物块抛出时拔掉销钉,求小车向左运动到最大位移时滑块离小车左端的水平距离.解析:(1)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tan θ=gt v 0x =v 0t解得x =1.2 m .(2)物块在小车上CD 段滑动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M +m )v由功能关系得fL =12m v 21-12(M +m )v 2 对物块,由动量定理得-ft 0=m v -m v 1得t 0=1 s .(3)有销钉时mgH +12m v 20=12m v 21 由几何关系得H -12gt 2=R (1-cos θ) B 、C 间水平距离x BC =R sin θμmgL =12m v 21-12(M +m )v 2(或f =μmg ) 若拔掉销钉,小车向左运动达最大位移时,速度为0,由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知,此时物块速度为4 m /s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gH =μmg (Δx -x BC )解得Δx =3.73 m .答案:(1)1.2 m (2)1 s (3)3.73 m3.(2020·全国卷Ⅲ)如图,相距L =11.5 m 的两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v 可以由驱动系统根据需要设定.质量m =10 kg 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5.0 m /s 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重力加速度取g =10 m /s 2.(1)若v =4.0 m /s ,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2)求载物箱到达右侧平台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3)若v =6.0 m /s ,载物箱滑上传送带Δt =1312s 后,传送带速度突然变为零.求载物箱从左侧平台向右侧平台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的冲量.解析:(1)传送带的速度为v =4.0 m /s 时,载物箱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①设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为s 1,由运动学公式有v 2-v 20=-2as 1②联立①②式,代入题给数据得s 1=4.5 m ③因此,载物箱在到达右侧平台前,速度先减小至v ,然后开始做匀速运动.设载物箱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所用的时间为t 1,做匀减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1′,由运动学公式有v =v 0-at 1′④t 1=t 1′+L -s 1v ⑤联立①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t 1=2.75 s ⑥(2)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小,设为v 1;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大,设为v 2.由动能定理有-μmgL =12m v 21-12m v 20⑦ μmgL =12m v 22-12m v 20⑧ 由⑦⑧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v 1=2 m /s ,v 2=43 m /s ⑨(3)传送带的速度为v =6.0 m /s 时,由于v 0<v <v 2,载物箱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a .设载物箱做匀加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s 2,所用时间为t 2,由运动学公式有v =v 0+at 2⑩v 2-v 20=2as 2⑪联立①⑩⑪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t 2=1.0 s ⑫s 2=5.5 m ⑬因此载物箱加速运动1.0 s 、向右运动5.5 m 时,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此后载物箱与传送带共同匀速运动(Δt -t 2)的时间后,传送带突然停止.设载物箱匀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s 3,有s 3=(Δt -t 2)v ⑭由①⑫⑬⑭式可知,12m v 2>μmg (L -s 2-s 3),即载物箱运动到右侧平台时速度大于零,设为v 3.由运动学公式有v 23-v 2=-2a (L -s 2-s 3)⑮v 3=v -at 3⑯设载物箱通过传送带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摩擦力的冲量为I 1,由动量定理有I 1=m (v 3-v 0)⑰联立①⑫⑬⑭⑮⑰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I 1=0⑱传送带对它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冲量为I 2=mg (Δt +t 3)⑲联立⑮⑯⑲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I 2=6253N ·s ⑳ 由于I 1=0,所以传送带对它的冲量为I =I 2=6253N ·s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1)2.75 s (2)43 m /s 2 m /s (3)6253N ·s ,方向竖直向上 限时规范训练(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建议用时60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球a 、b (均可视为质点)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 .让球a 静止下垂,将球b 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 ,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θ=60°.忽略空气阻力.则两球a 、b 的质量之比m a m b为( )A .22B .2-1C .1-22 D .2+1 解析:B b 球下摆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 b gL =12m b v 20-0,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b v 0=(m a +m b )v ,两球向左摆动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a +m b )v 2=(m a +m b )gL (1-cos θ),解得m a m b=2-1,故ACD 错误,B 正确. 2.如图所示,质量为3m 的物块A 与质量为m 的物块B 用轻弹簧和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此时细线刚好伸直且无弹力.现使物块A 瞬间获得向右的速度v 0,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细线没有绷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细线再次伸直前,物块A 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 .细线再次伸直前,物块B 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38m v 20D .物块A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最多为32m v 20解析:C 细线再次伸直时,也就是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细线恢复原长的过程中,A 始终受到向左的弹力,即一直做减速运动,B 始终受到向右的弹力,即一直做加速运动,弹簧的弹力先变大后变小,故B 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 、B 错误;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弹簧压缩到最短,此时A 、B 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3m v 0=(3m +m )v ,解得v =34v 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弹性势能E pmax =12×3m v 20-12·(3m +m )v 2=38m v 20,故C 正确;整个过程中,物块A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D 错误.3.如图(a)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带电小球,t =0时,甲静止,乙以6 m /s 的初速度向甲运动.它们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沿同一直线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球没有接触),它们运动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b)中甲、乙两曲线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A .两带电小球的电性一定相反B .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2∶1C .t 2时刻,乙球的电势能最大D .在0~t 3时间内,甲的动能一直增大,乙的动能一直减小解析:B 由题图(b)可知,乙球减速的同时,甲球正向加速,说明两球相互排斥,带有同种电荷,故A 错误;两球作用过程动量守恒m 乙Δv 乙=m 甲Δv 甲,解得m 甲m 乙=21,故B 正确;t 1时刻,两球共速,距离最近,则乙球的电势能最大,故C 错误;在0~t 3时间内,甲的动能一直增大,乙的动能先减小,t 2时刻后逐渐增大,故D 错误.4.如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分别为m 、2m ,物体B 置于水平面上,B 物体上部半圆形槽的半径为R ,将物体A 从圆槽的右侧最顶端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 ,一切摩擦均不计.则( )A .A 、B 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A 不能到达圆槽的左侧最高点C .A 运动到圆槽的最低点时A 的速率为23gR D .A 运动到圆槽的最低点时B 的速率为 gR 3解析:D A 、B 物体组成的系统只有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A 错误;运动过程不计一切摩擦,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 可以到达圆槽的左侧最高点,且A 在圆槽的左侧最高点时,A 、B 的速度都为零,故B 错误;对A 运动到圆槽的最低点的运动过程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 v A =2m v B ,对A 、B 整体由机械能守恒可得mgR =12m v 2A +12×2m v 2B ,所以A 运动到圆槽的最低点时B 的速率为v B = gR 3,v A = 4gR 3,故C 错误,D 正确. 5.(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模拟)碰碰车是大人和小孩都喜欢的娱乐活动.游乐场上,大人和小孩各驾着一辆碰碰车迎面相撞,碰撞前后两人的位移-时间图像(x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孩的质量为20 kg ,大人的质量为60 kg ,碰碰车质量相同,碰撞时间极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碰撞前后小孩的运动方向没有改变B .碰碰车的质量为50 kgC .碰撞过程中小孩和其驾驶的碰碰车受到的总冲量大小为80 N ·sD .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600 J解析:D 规定小孩初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图可知,碰后两车一起向反方向运动,故碰撞前后小孩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故A 错误;由图可知,碰前瞬间小孩的速度为2 m /s ,大人的速度为-3 m /s ,碰后两人的共同速度为-1 m /s ,设碰碰车的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20+M )×2 kg ·m /s -(60+M )×3 kg ·m /s =(2M +20+60)×(-1) kg ·m /s ,解得M =60 kg ,故B 错误;碰前小孩与其驾驶的碰碰车的总动量为p 1=160 kg ·m /s ,碰后总动量为p 1′=-80 kg ·m /s ,由动量定理可知碰撞过程中小孩和其驾驶的碰碰车受到的总冲量为I =Δp =-240 N ·s ,故其大小为240 N ·s ,故C 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12×80×22 J +12×120×(-3)2 J -12×200×(-1)2 J =600 J ,故D 正确.6.如图甲所示,一块长度为L 、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也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入木块.当子弹刚射穿木块时,木块向前移动的距离为s ,如图乙所示.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子弹可视为质点.则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为( )A .1v 0(s +L ) B .1v 0(s +2L ) C .12v 0(s +L ) D .1v 0(L +2s ) 解析:D 设子弹穿过木块的速度为v 1,木块最终速度为v 2,子弹穿过木块过程,对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外力之和为零,动量守恒,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有m v 0=m v 1+m v 2,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所受阻力为F f ,对子弹由动能定理-F f (s +L )=12m v 21-12m v 20,由动量定理-F f t =m v 1-m v 0,对木块由动能定理F f s =12m v 22,由动量定理F f t =m v 2,联立解得t =1v 0(L +2s ),故选D .7.质量为1 kg 的物体从足够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其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 /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s 末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为20 NB .在0~2 s 内,物体所受阻力随时间均匀减小C .在0~2 s 内,物体的动能增大了100 JD .在0~1 s 内,物体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为2.5 N ·s解析:D 2 s 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此时阻力等于重力,即所受阻力的大小为10 N ,选项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 ,可得f =mg -ma ,在0~2 s 内,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则所受阻力随时间均匀增大,选项B 错误;根据物体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像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知,在0~2 s 内,物体的速度增加了Δv =12×2×10 m /s =10 m /s ,即t =2 s 时速度为v =10 m /s ,则在0~2 s 内,物体的动能增大了12m v 2=12×1×102 J =50 J ,选项C 错误;在0~1 s 内,物体速度的增量Δv 1=12×(5+10)×1 m /s =7.5 m /s ,根据动量定理有mgt -I f =m Δv 1,解得I f =2.5 N ·s ,选项D 正确.8.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上表面粗糙的长木板,t =0时刻,质量m =1 kg 的滑块以速度v 0=7 m /s 滑上长木板左端,此后滑块与长木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长木板的质量为0.5 kgB .长木板的长度为0.5 mC .0~2 s 内滑块与长木板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6 JD .0~2 s 内长木板对滑块的冲量大小为4 kg ·m /s解析:C 滑块滑上长木板后,滑块受摩擦力作用做匀减速运动,长木板做匀加速运动,由图乙可知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Δv Δt =2 m /s 2,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Δv Δt=1 m /s 2,。
专题(19)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原卷版)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重点专题整合突破专题(19)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原卷版)高考题型1应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1.力学三大观点对比2.选用原则(1)当物体受到恒力作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某一方向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时间与运动细节时,一般选用动力学方法解题.(2)当涉及功、能和位移时,一般选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解题,题目中出现相对位移(摩擦生热)时,应优先选用能量守恒定律.(3)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打击类问题,因时间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第1页共6页第 2 页 共 6 页(4)对于碰撞、爆炸、反冲、地面光滑的板—块问题,若只涉及初末速度而不涉及力、时间,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例1】(2019·全国卷Ⅲ·25)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小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A =1.0 kg ,m B =4.0 kg ;两者之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簧,A 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l =1.0 m ,如图1所示.某时刻,将压缩的微型弹簧释放,使A 、B 瞬间分离,两物块获得的动能之和为E k =10.0 J .释放后,A 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A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0.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A 、B 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图1(1)求弹簧释放后瞬间A 、B 速度的大小;(2)物块A 、B 中的哪一个先停止?该物块刚停止时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A 和B 都停止后,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变式训练】1.如图2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的34圆弧轨道AP 放在竖直平面内,与足够长的粗糙水平轨道BD 通过光滑水平轨道AB 相连.在光滑水平轨道上,有a 、b 两物块和一段轻质弹簧.将弹簧压缩后用细线(未画出)将它们拴在一起,物块与弹簧不拴接.将细线烧断后,物块a 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已知物块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物块b 与BD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a 到达A 点或物块b 到达B 点前已和弹簧分离,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2(1)物块b 沿轨道BD 运动的距离x ;(2)烧断细线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2.(2020·四川泸州市质量检测)如图3所示,足够长的固定粗糙水平木板左端的D 点平滑连接半径为R =2 m、竖直放置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C、D分别是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两轨道均固定在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从C点开始,以初速度v0=3 m/s沿圆弧轨道滑动.水平木板上离D点距离为3.25 m的P点静置另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已知物块A、B与水平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物块A的质量m1=1 kg,取g=10 m/s2.图3(1)求物块A从C点滑到D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2)若物块B的质量为m2=1 kg,物块A与B碰撞后粘在一起,求它们最终停止的位置距D点多远;(3)若B的质量为m2′=5 kg,物块A与B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求物块A与B均停止后它们相距多远.3.如图4,一质量M=6 kg的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质量m=6 kg,停在木板B的左端.质量为m0=1 kg的小球用长为L=0.8 m的轻绳悬挂在固定点O上,将轻绳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在最低点与物块A发生碰撞后反弹,反弹所能达到的距最低点的最大高度为h=0.2 m,物块A与小球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物块A、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g=10 m/s2)求:图4(1)小球运动到最低点与物块A碰撞前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2)小球与物块A碰撞后瞬间,物块A的速度大小;(3)为使物块A、木板B达到共同速度前物块A不滑离木板,木板B至少多长.4.(2018·全国卷Ⅲ·24)一质量为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求:(1)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第3页共6页第 4 页 共 6 页(2)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高考题型2 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板—块模型问题1.滑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优先选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若地面不光滑或受其他外力时,需选用动力学观点解题.2.滑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时应注意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发生变化.3.应注意区分滑块、木板各自的对地位移和它们的相对位移.用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列式时位移指对地位移;求系统摩擦生热时用相对位移(或相对路程).【例2】(2019·江苏卷·15)如图5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 与B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 ,A 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 上滑动距离L 后停下.接着敲击B ,B 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 、B 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5(1)A 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A ;(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 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 B 、a B ′;(3)B 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B .【变式训练】5.(多选)(2019·江西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第一次联考)如图6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4,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木板加速度a 大小可能是( )图6第 5 页 共 6 页A .0 B.2μg 3 C.μg 2 D.F 2m -μg 46.(2020·云南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测试)如图7甲所示,质量为m =0.3 kg 的小物块B (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0.1 kg 、长度L =0.6 m 的木板A 的最左端,A 和B 一起以v 0=1 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A 与右侧一竖直固定挡板P 发生弹性碰撞.以碰撞瞬间为计时起点,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碰后0.5 s 内B 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7(1)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A 与P 第1次碰撞到第2次碰撞的时间间隔;(3)A 与P 碰撞几次,B 与A 分离.7.(2020·河南郑州市线上测试)如图8所示,长木板B 的质量为m 2=1.0 kg ,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3=1.0 kg 的物块C (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一个质量为m 1=0.5 kg 的物块A 从距离长木板B 左侧l =9.5 m 处,以初速度v 0=10 m/s 向着长木板运动.一段时间后物块A 与长木板B 发生弹性正碰(时间极短),之后三者发生相对运动,整个过程物块C 始终在长木板上.已知物块A 及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求:图8(1)A 、B 碰后瞬间物块A 和长木板B 的速度;(2)长木板B 的最小长度;(3)物块A 离长木板左侧的最终距离.8.如图9甲所示,倾角为37°足够长的传送带以4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使小物块以2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冲上传送带,小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 m/s2,sin 37°=0.6,cos 37°=0.8,试求:图9(1)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2)0~8 s内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划痕为多长.第6页共6页。
2021高考物理统考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复习篇 专题2 第讲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建体系·知关联][析考情·明策略]考情分析近几年高考对动量及动量守恒的考查多为简单的选择题形式;而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性问题则以计算题形式命题,难度较大,常与曲线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和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相联系。
素养呈现1。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2。
动量守恒的条件及动量守恒定律3.动力学、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素养落实1。
掌握与动量相关的概念及规律2.灵活应用解决碰撞类问题的方法3。
熟悉“三大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技巧考点1|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动量定理(1)恒力的冲量可应用I=Ft直接求解,变力的冲量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定理求解,合外力的冲量可利用I=F合·t或I合=Δp求解。
(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典例1](2020·武汉二中阶段测试)运动员在水上做飞行运动表演,如图所示,他操控喷射式悬浮飞行器将竖直送上来的水反转180°后向下喷出,令自己悬停在空中。
已知运动员与装备的总质量为90 kg,两个喷嘴的直径均为10 cm,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水的密度ρ=1。
0×103kg/m3,则喷嘴处喷水的速度大约为( )A.2.7 m/s B.5.4 m/sC.7。
6 m/s D.10。
8 m/s[题眼点拨] ①“悬停在空中”表明水向上的冲击力等于运动员与装备的总重力。
②“水反转180°”水速度变化量大小为2v。
B [两个喷嘴的横截面积均为S=错误!πd2,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每个喷嘴对水的作用力为F=错误!mg,取质量为Δm=ρSvΔt的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得FΔt=2Δmv,解得v=错误!≈5。
4 m/s,选项B正确.]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1)判断动量是否守恒时,要注意所选取的系统,注意区别系统内力与外力。
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系统动量守恒。
2021届高考物理鲁科总复习28 力学“三大”观点综合应用
课时作业28力学“三大"观点综合应用时间:45分钟1.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且静止的B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C )A.0 B.0.3vC.0.6v D.0.9v解析:本题考查碰撞结果可能性分析.A、B两球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为零,A球和B球碰撞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设A、B两球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选A原来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v1+2mv2,假设碰后A 球静止,即v1=0,可得v2=错误!v,由题意知A球被反弹,所以B 球的速度v2〉错误!v,A、B两球碰撞过程能量可能有损失,由能量关系有错误!mv2≥错误!mv错误!+错误!×2mv错误!,联立得v2≤错误!v,所以有错误!v<v2≤错误!v,符合条件的只有0。
6v。
故C正确,A、B、D错误.2.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 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为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会粘连在一起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B、C碰撞刚结束时的共同速度为3 m/sB.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3 m/s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6 JD.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A、B、C三物块速度相同解析:本题考查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B 与C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共同速度为v BC,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有m B v=(m B+m C)v BC,解得v BC=2 m/s,故A错误;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有(m A+m B)v=(m A+m B+m C)v ABC,解得v ABC=3 m/s,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 p=错误!(m B+m C)v错误!+v2-错误!(m A+m B+m C)v错误!=12 J,故B正确,C错误;三者错误!m A共速时弹簧压缩量最大,恢复原长过程中,弹力对A做负功,A的速度减小,对B、C做正功,B、C的速度增加,则恢复原长时三物块速度不同,故D错误.3.(多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Q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左端有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P、Q间接触面粗糙.现给P向右的速率v P,给Q向左的速率v Q,取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过程P、Q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BC )解析:本题结合图象考查板块模型中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开始时,木板和物块均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两者最终达到共同速度,以向右为正方向,A、B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P v P-m Q v Q=(m P+m Q)v;若m P v P=m Q v Q,则v=0,图象如图A所示;若m P v P〉m Q v Q,则v〉0,图象如图B所示;若m P v P<m Q v Q,则v〈0,图象如图C所示.故选项A、B、C正确,D错误.4。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八 考向3 与力学三大规律的综合
2
2
μcosθ),故B正确;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由B可
知,克服安培力做功:W克A=
1 2
mv2-mgs(sinθ+μcosθ)<
1 2
mv2,故C错误;上滑的
过程中导体棒的动能减小 1 mv2,重力势能增加mgssinθ,所以导体棒损失的机械
能为
1
2
mv2-mgssinθ,D错误,故选B。
3.(多选)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个发电测速装置,如图所示。自行车后 轮置于垂直车身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后轮圆形金属盘在磁场中逆时针转动 时,可等效成一导体棒绕圆盘中心O转动。已知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圆 盘半径为l,圆盘电阻不计。导线通过电刷分别与后轮外侧边缘和圆心O相连,导 线两端a、b间接一阻值为R的小灯泡。后轮匀速转动时,用电压表测得a、b间电 压为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5.如图甲所示,边长为L=2.5 m、质量为m=0.5 kg 的正方形绝缘金属线框平放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磁感应强度B=0.8 T的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上(俯视),金 属线框的一边ab与磁场的边界MN重合。在力F作用下金属线框由静止开始向左 运动,在5 s时从磁场中拉出,力F做功1.92 J,并测得金属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金属线框的总电阻为R=4 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的功为 1 mv2
2
D.上滑过程中导体棒损失的机械能为 1 mv2
2
B 导体棒开始运动时速度最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最大,所受的安
培力最大,最大安培力FA=BIl=
B2l2v , 故A错误;上滑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R
1 mv2=mgssinθ+μmgscosθ+Q,电流做功发出的热量Q= 1 mv2-mgs(sinθ+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八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含解析.doc
专题强化练(八)题组一 三大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综合应用1.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两个小球通过长度L =6 m 的轻绳连接,甲球的质量为m 1=0.2 kg ,乙球的质量为m 2=0.1 kg.将两球从距地面某一高度的同一位置先后释放,甲球释放Δt =1 s 后再释放乙球,绳子伸直后即刻绷断(细绳绷断的时间极短,可忽略),此后两球又下落t =1.2 s 同时落地.可认为两球始终在同一竖直线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从释放乙球到绳子绷直的时间t 0;(2)绳子绷断的过程中绳对甲球拉力的冲量大小. 解析:(1)细线伸直时甲球的位移为:x 甲=12g (t 0+Δt )2,乙球的位移为:x 乙=12gt 20,因为x 甲-x 乙=L , 联立解得:t 0=0.1 s.(2)细线伸直时甲、乙的速度分别是:v 甲=g (t 0+Δt )=11 m/s , v 乙=gt 0=1 m/s ,设细线绷断瞬间甲、乙球的速度分别为:v ′甲和v ′乙, 继续下落至落地时有:v ′乙t +12gt 2-(v ′甲t +12gt 2)=L .又在绳绷断的极短时间内两球动量守恒, 则有:m 1v 甲+m 2v 乙=m 1v ′甲+m 2v ′乙, 联立方程解得:v ′甲=6 m/s ,v ′乙=11 m/s. 设绳子绷断过程中绳对甲球拉力的冲量大小为I , 由动量定理得:I =m 1(v ′甲-v 甲)=1.0 N·s. 答案:(1)0.1 s (2)1.0 N·s2.如图所示,地面和半圆轨道面均光滑.质量M =1 kg 、长L =4 m 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其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s =3 m ,小车上表面与半圆轨道最低点P 的切线相平.现有一质量m =2 kg 的滑块(不计大小)以v 0=6 m/s 的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小车与墙壁碰撞时立即被粘在墙壁上,已知滑块与小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 m/s 2.求:(1)求小车与墙壁碰撞时的速度;(2)若滑块在圆轨道滑动的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半圆轨道半径R 的取值范围.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滑块有μmg =ma 1, 对小车有μmg =Ma 2.滑块相对小车静止时,两者速度相等,即v 0-a 1t =a 2t ,由以上各式解得:t =1 s ,此时小车的速度为v 2=a 2t =4 m/s.滑块的位移:x 1=v 0t -12a 1t 2,小车的位移:x 2=12a 2t 2,相对位移:L 1=x 1-x 2, 联立解得:L 1=3 m ,x 2=2 m.L 1<L ,x 2<s ,说明滑块滑离小车前已具有相同速度,且共速时小车与墙壁还未发生碰撞,故小车与墙壁碰撞时的速度为:v 2=4 m/s.(2)滑块与墙壁碰后在小车上做匀减速运动,运动L 2后滑上半圆轨道,L 2=L -L 1=1 m.若滑块恰能通过最高点,设滑至最高点的速度为v Q .则mg =m v 2QR,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L 2-mg ·2R =12mv 2Q -12mv 22,解得:R =0.24 m.若滑块恰好滑至14圆弧到达T 点时就停止,则滑块也能沿圆轨道运动而不脱离圆轨道.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L 2-mgR =0-12mv 22,解得:R =0.6 m ,所以滑块不脱离圆轨道必须满足:R ≤0.24 m 或R ≥0.6 m. 答案:(1)4 m/s (2)R ≤0.24 m 或R ≥0.6 m3.(2018·海南卷)如图,光滑轨道PQO 的水平段QO =h2,轨道在O 点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从高h 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在O 点与质量为4m 的静止小物块B 发生碰撞.A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假设A 、B 间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1)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 和B 的速度大小; (2)A 、B 均停止运动后,二者之间的距离.解析:(1)小物块A 从高h 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12mv 20,解得滑至O 点时速度为:v 0=2gh .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mv 0=mv 1+4mv 2,12mv 20=12mv 21+12×4mv 22, 联立解得:v 1=-352gh ,负号表示A 碰撞后速度方向向左,v 2=252gh ,B 碰撞后速度方向向右. (2)碰撞后,B 向右运动,设B 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 B , 由动能定理,-μ4mgx B =0-12×4mv 22,解得:x B =825h .碰撞后,A 先向左运动,后又向右运动,A 从O 点开始向右运动x B 的距离后速度为v A 1, 由动能定理,-μmgx B =12mv 2A 1-12mv 21,解得:v A 1=2gh 5. A 、B 再次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mv A 1=mv A 2+4mv B 2,12mv 2A 1=12mv 2A 2+12×4mv 2B 2, 联立解得:v A 2=-352gh5,负号表示A 碰撞后速度方向向左, v B 2=252gh5,B 碰撞后速度方向向右. 设B 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 B 2,由动能定理得 -μ4mgx B 2=0-124mv 2B 2,解得x B 2=8125h .设A 向左运动的距离为x A 2,由动能定理得 -μmgx A 2=0-12mv 2A 2,解得x A 2=18125h ,A 、B 均停止运动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x =8125h +18125h =26125h . 答案:(1)352gh 252gh (2)26125h4.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 =2 kg 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有质量均为m =1 kg 的小物块A 和B (均可视为质点),由车上P 处开始,A 以初速度v 1=2 m/s 向左运动,B 同时以v 2=4 m/s 向右运动.最终A 、B 两物块恰好停在小车两端没有脱离小车.两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g 取10 m/s 2.求:(1)求小车总长L ;(2)物块B 在小车上滑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B ;(3)从物块A 、B 开始运动计时,经6 s 小车离原位置的距离x .解析:(1)设最后达到共同速度v ,取向右为正方向,整个系统动量守恒、能量守恒:mv 2-mv 1=(2m +M )v ,μmgL =12mv 21+12mv 22-12(2m +M )v 2,解得v =0.5 m/s ,L =9.5 m.(2)设物块A 离小车左端的距离为x 1,从A 开始运动至左端历时t 1,在A 运动至左端前,小车是静止的.v 1=a A t 1, x 1=12a A t 21,联立可得t 1=2 s ,x 1=2 m ,所以物块B 离小车右端的距离x 2=L -x 1=7.5 m , 所以Q B =μmgx 2=7.5 J.(3)设从开始到达到共同速度历时t 2,则v =v 2-a B t 2, μmg =ma B ,联立可得t 2=3.5 s.小车在t 1前静止,在t 1至t 2之间以加速度a 向右加速:μmg =(M +m )a , 此时小车向右运动的位移x 3=12a (t 2-t 1)2,接下去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以v 共同匀速运动了x 4=v (6 s -t 2),联立各式,解得小车在6 s 内向右运动的总距离x =x 3+x 4=1.625 m. 答案:(1)9.5 m (2)7.5 J (3)1.625 m 题组二 三大力学观点在电、磁学中的综合应用5.如图所示,轨道ABCDP 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中圆弧段CD 与水平段AC 及倾斜段DP 分别相切于C 点和D 点,水平段BC 粗糙,其余都光滑,DP 段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D 、C 两点的高度差h =0.1 m ,整个轨道绝缘,处于方向水平向左、电场强度大小未知的匀强电场中,一个质量m 1=0.4 kg 、带正电、电荷量未知的小物块Ⅰ在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时间t =1 s ,与静止在B 点的不带电、质量m 2=0.6 kg 的小物块Ⅱ碰撞并粘在一起后,在BC 段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倾斜段DP 上某位置,物块Ⅰ和Ⅱ与轨道BC 段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物块Ⅰ和Ⅱ在BC 段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2)物块Ⅰ和Ⅱ第一次经过圆弧段C 点时,物块Ⅰ和Ⅱ对轨道压力的大小.解析:(1)物块Ⅰ和Ⅱ粘在一起在BC 段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 ,物块Ⅰ带电荷量大小为q ,与物块Ⅱ碰撞前物块Ⅰ速度为v 1,碰撞后共同速度为v 2,以向左为正方向,则qE =μ(m 1+m 2)g ,m 1v 1=(m 1+m 2)v 2,联立解得v 2=2 m/s.(2)设圆弧段CD 的半径为R ,物块Ⅰ和Ⅱ经过C 点时圆弧段轨道对物块支持力的大小为F N则R (1-cos θ)=h ,F N -(m 1+m 2)g =(m 1+m 2)v 22R,解得:F N =18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物块Ⅰ和Ⅱ对轨道压力的大小为18 N. 答案:(1)2 m/s (2)18 N6.如图所示,平行倾斜光滑导轨与足够长的平行水平光滑导轨平滑连接,导轨电阻不计.质量分别为m 和12m 的金属棒b 和c 静止放在水平导轨上,b 、c 两棒均与导轨垂直.图中de 虚线往右有范围足够大、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 的绝缘棒a 垂直于倾斜导轨由静止释放,释放位置与水平导轨的高度差为h .已知绝缘棒a 滑到水平导轨上与金属棒b 发生弹性正碰,金属棒b 进入磁场后始终未与金属棒c 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绝缘棒a 与金属棒b 发生弹性正碰后分离时两棒的速度大小; (2)金属棒b 进入磁场后,其加速度为其最大加速度的一半时的速度大小; (3)两金属棒b 、c 上最终产生的总焦耳热.解析:(1)设a 棒滑到水平导轨时速度为v 0,下滑过程中a 棒机械能守恒12mv 20=mgh ,a 棒与b 棒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mv 0=mv 1+m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12mv 20=12mv 21+12mv 22,解得v 1=0,v 2=v 0=2gh . (2)b 棒刚进磁场时的加速度最大.b 、c 两棒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mv 2=mv ′2+m2v ′3.设b 棒进入磁场后某时刻,b 棒的速度为v b ,c 棒的速度为v c ,则b 、c 组成的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BL (v b -v c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ER 总,由安培力公式得F =BIL =ma ,联立得a =B 2L 2(v b -v c )mR 总.故当b 棒加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有v 2=2(v ′2-v ′3), 联立得v ′2=56v 2=562gh .(3)最终b 、c 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 由动量守恒定律:mv 2=(m +m2)v ,由能量守恒定律:12mv 22=12(m +m 2)v 2+Q ,解得Q =13mgh .答案:(1)02gh (2)562gh (3)13mgh7.足够长的平行金属轨道M 、N ,相距L =0.5 m ,且水平放置;M 、N 左端与半径R =0.4 m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相连,与轨道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的金属棒b 和c 可在轨道上无摩擦地滑动,两金属棒的质量m b =m c =0.1 kg ,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R b =R c =1 Ω,轨道的电阻不计.平行水平金属轨道M 、N 处于磁感应强度B =1 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在磁场外,如图所示,若使b 棒以初速度v 0=10 m/s 开始向左运动,运动过程中b 、c 不相撞,g 取10 m/s 2,求:(1)c 棒的最大速度;(2)c 棒达最大速度时,此棒产生的焦耳热;(3)若c 棒达最大速度后沿半圆轨道上滑,金属棒c 到达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解析:(1)在磁场力作用下,b 棒做减速运动,c 棒做加速运动,当两棒速度相等时,c 棒达最大速度.取两棒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b v 0=(m b +m c )v ,解得c 棒的最大速度为v =m bm b +m cv 0=12v 0=5 m/s.(2)从b 棒开始运动到两棒速度相等的过程中,系统减少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两棒中产生的总热量为Q =12m b v 20-12(m b +m c )v 2=2.5 J ,因为R b =R c ,所以c 棒达最大速度时此棒产生的焦耳热为Q c =Q2=1.25 J ,(3)设c 棒沿半圆轨道滑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 ′,从半圆轨道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可得12m c v 2-12m c v ′2=m c g ·2R , 解得v ′=3 m/s.在最高点,设轨道对c 棒的弹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c g +F =m c v ′2R,解得F =1.25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在最高点c 棒对轨道的压力为1.25 N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1)5 m/s (2)1.25 J (3)1.25 N8.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的两物块A 、B 用劲度系数为k 的水平绝缘轻质弹簧连接,物块B 、C 用跨过轻质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A 靠在竖直墙边,C 在倾角为θ的长斜面上,滑轮两侧的轻绳分别与水平面和斜面平行.A 、B 、C 的质量分别是m 、2m 、2m ,A 、C 均不带电,B 带正电,滑轮左侧存在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整个系统不计一切摩擦,B 与滑轮足够远.B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6mg sin θ,开始时系统静止.现让C 在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 作用下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弹簧的压缩长度x 1;(2)求A 刚要离开墙壁时C 的速度大小v 1及拉力F 的大小;(3)若A 刚要离开墙壁时,撤去拉力F ,同时电场力大小突然减为2mg sin θ,方向不变,求在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 .解析:(1)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对C 受力平衡有F T 1=2mg sin θ, 对B 受力平衡有F T 1+kx 1=6mg sin θ , 解得x 1=4mg sin θk.(2)A 刚要离开墙壁时墙壁对A 的弹力为零,弹簧刚好不发生形变,则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为x 1时有v 21=2ax 1,解得v 1=22mga sin θk.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 有:F T 2-6mg sin θ=2ma , 对C 有:F +2mg sin θ-F T 2=2ma , 解得F =4m (g sin θ+a ).(3)A 离开墙壁后,A 、B 、C 系统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当三个物块的速度相等时(设为v 2),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有(2m +2m )v 1 =(m +2m +2m )v 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2(2m +2m )v 21=12(m +2m +2m )v 22+E pm , 解得:E pm =16m 2ga sin θ5k .答案:(1)4mg sin θk(2)22mga sin θk 4m (g sin θ+a ) (3)16m 2ga sin θ5k。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专题二功能与动量第讲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课件.ppt
CDE 平滑连接,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两直杆与水平
方向夹角均为 θ=37°,质量分别为 m1=0.3 kg、m2=
0.1 kg 的小环套在直杆上相距为 L1 的 A、B 两处,m1、
m2 与两直杆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μ1=0.5 和 μ2=1.0。
将 m1 在 A 点无初速释放后,在 B 点与 m2 发生碰撞(碰
2019-9-11
感谢你的聆听
17
m1、m2 碰撞时间极短,碰前瞬间 m1 的速度 v1,由 动量守恒,有
m1v1=(m1+m2)v 得 v1=8 m/s 从 A 到 B,对 m1 由动能定理,有(m1gsin θ-f1)L1 =12m1v21 得 L1=16 m
2019-9-11
感谢你的聆听
18
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作是由两个斜面 AB、CD 和一段光滑圆
弧组成,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5,且不随温度变
化。两斜面倾角均为 θ=37°,AB=CD=2R,A、D 等高,
D 端固定一小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滑块的运动始终在
包括锅底最低点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 g。
2019-9-11
感谢你的聆听
2019-9-11
感谢你的聆听
6
[例 1] 在被誉为“中国轿车第一撞”的碰撞试验 中,让汽车以 50 km/h 的碰撞速度驶向质量为 80 t 的碰 撞试验台,由于障碍物的质量足够大可视为固定的,所 以撞击使汽车的速度在碰撞的极短时间内变为零,如果 让同样的汽车以 100 km/h 的速度撞向未固定的与汽车 同质量的物体,设想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且碰撞完成所 需的时间是“第一撞”试验的两倍,求两种碰撞过程中 汽车受到的平均冲击力之比。
过程中甲动量的变化量为 Δ p 甲=0-m 甲 v 甲=-4.0
2021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8 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综合问题 含解析
专题分层突破练8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综合问题A组1.(2020湖北高三月考)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其质量M=2 kg,车上放置有质量m A=2 kg的木板A,木板上有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其质量m B=4 kg。
已知木板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3。
A、B紧靠车厢前壁,A的左端与小车后壁间的距离为x=2 m。
现对小车施加水平方向的恒力F,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 s木板A与车厢后壁发生碰撞,该过程中A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求恒力F的大小;(3)木板A与小车后壁碰撞后粘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立即撤去恒力F,若要使物体B不与小车后壁发生碰撞,则小车车厢前、后壁间距L至少为多少?2.(2020辽宁高三模拟)跑步健身可以增强体质,增强人的意志和毅力。
跑步涉及很多物理现象,如图所示,长L=24 m的木板右端固定一立柱,板和立柱的总质量M=60 kg,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5。
质量m=60 kg的人(视为质点)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均静止。
若人以大小为a1=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跑至木板的右端,并立即抱住立柱,g取10 m/s2,求:(1)从人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t;(2)人抱住立柱的瞬间损失的机械能ΔE;(3)从人开始运动到最终木板静止,木板发生的位移大小x。
3.(2020山东高三模拟)若物体做机械振动的回复力F回与振动物体的位移x满足关系式F回=-kx,那么机械振动的周期为T=2π√m,其中k为常数。
如图是多米诺骨牌中滚球触发机关的一段示k意图,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质量为0.2 kg的小球放在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最上端B 点,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0=5π2 N/m。
2024届高考物理复习讲义:专题强化十二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强化十二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学习目标 1.掌握解决力学综合问题常用的三大观点。
2.会灵活选用三大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问题。
1.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可处理匀变速运动问题。
(2)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3)动量观点: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2.规律选用原则(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
(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去解决问题。
(3)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决,但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
(4)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即转变为系统内能的量。
(5)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需注意到这些过程一般均含有系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
作用时间都极短,因此用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
例1(2023·山东潍坊模拟)如图1甲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光滑水平面与倾角为37°的传送带通过一段半径R=2.25m的光滑圆轨道连接,圆轨道两端分别与水平面及传送带相切于P、Q点,开始时滑块B静止,滑块A以速度v0向B运动,A与B发生弹性碰撞,B通过圆轨道滑上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
已知滑块B 滑上传送带后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t=7.5s时B离开传送带的上端H点,滑块A的质量M=2kg,滑块B的质量m=1k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
求:甲乙图1(1)碰撞后滑块B 的速度;(2)滑块B 经Q 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3)滑块A 的速度v 0;(4)若传送带的动力系统机械效率为80%,则因运送滑块B 需要多消耗的能量。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1.做好以下几步:(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2)分析物理过程,按特点划分阶段;(3)选用相应规律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列出规律性方程.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的问题)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的问题)去解决问题.(3)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决问题,但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4)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需注意到这些过程一般均隐含有系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这种问题由于作用时间都极短,因此用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1.(2019·山东潍坊市二模)如图1所示,一质量M=4 kg的小车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左侧用固定在地面上的销钉挡住.小车上表面由光滑圆弧轨道BC和水平粗糙轨道CD组成,BC与CD相切于C, BC所对应圆心角θ=37°,CD长L=3 m.质量m=1 kg的小物块从某一高度处的A点以v0=4 m/s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沿切线方向自B点进入圆弧轨道,滑到D点时刚好与小车达到共同速度v=1.2 m/s.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忽略空气阻力.图1(1)求A、B间的水平距离x;(2)求小物块从C滑到D所用时间t0;(3)若在小物块抛出时拔掉销钉,求小车向左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小物块离小车左端的水平距离.2.(2019·福建泉州市5月第二次质检)如图2,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匀质平板车,平板车右端固定有质量不计的竖直挡板,左端靠在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一个小滑块从离斜面底端h 高处无初速度释放,滑上平板车后恰好不会落地.已知滑块与平板车的质量相等,滑块与斜面及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滑块从斜面滑上平板车的过程速度大小不变,滑块与挡板撞击过程时间极短且无动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其他摩擦,取sin 37°=0.6,cos 37°=0.8.。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三大观点的应用第1讲三大观点在力学综合问题中的应用学案
第1讲 三大观点在力学综合问题中的应用真题再现考情分析(2021·高考全国卷Ⅱ)为提高冰球运发动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s 0和s 1(s 1<s 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下图.训练时,让运发动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 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发动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发动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发动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发动的最小加速度.解析:(1)设冰球的质量为m ,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动能定理得-μmgs 0=12mv 21-12mv 20①解得μ=v 20-v212gs 0.② (2)冰球到达挡板时,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发动中,刚好到达小旗处的运发动的加速度最小.设这种情况下,冰球和运发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所用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0-v 21=2a 1s 0③v 0-v 1=a 1t ④s 1=12a 2t 2⑤联立③④⑤式得a 2=s 1〔v 1+v 0〕22s 20. 答案:见解析[命题点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 [思路方法]时间是解决两个运动问题的桥梁,把握住冰球到挡板的时间与运发动到旗的时间是相等的,各自利用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2021·高考全国卷Ⅰ)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 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 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 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 );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命题点分析] 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思路方法] 由玩具在空中悬停g .求:(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解析:(1)设Δt 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体积为ΔV ,质量为Δm ,那么Δm =ρΔV ①ΔV =v 0S Δt ②由①②式得,单位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质量为Δm Δt=ρv 0S .③(2)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 ,水从喷口喷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对于Δt 时间内喷出的水,由能量守恒得12(Δm )v 2+(Δm )gh =12(Δm )v 20④在h 高度处,Δt 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向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Δp =(Δm )v ⑤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 ,根据动量定理有F Δt =Δp ⑥ 由于玩具在空中悬停,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 =Mg ⑦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h=v 202g -M 2g 2ρ2v 20S2.⑧ 答案:(1)ρv 0S (2)v 202g -M 2g 2ρ2v 20S2知其受力平衡,而此题的难点在于求水对玩具的冲力,而冲力的关键是单位时间内水的质量.注意空中的水柱并非圆柱体,要根据初时速度乘以时间后再乘以喷泉出口面积S 求出流量,从而求质量命题规律研究及预测近几年高考中对力学综合知识的考察一般表达在计算中,尤其在动量成为必考内容后,其考核更加多样化.对于一般的力学问题要涉及以下知识点:①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处理有规律的运动;②动能定理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处理变力及曲线运动问题;③动量定理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处理碰撞、爆炸、反冲类问题.此局部在复习中要有效地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用动力学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高分快攻]某电视台有一幼儿园小朋友参加的闯关节目——上下滑梯.如下图,高滑梯的平台到水平地面的距离为h ,其右侧与一个曲面滑梯PA 相连,参赛者小帅(可视为质点)从P 点由静止下滑,经过平台上的A 点后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B 、C 两点后落在地面上的D 点(有保护措施,不会摔伤).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等于从B 运动到C 的时间,且B 到C 的距离为l ,A 到B 的距离为2l .低滑梯在水平地面上,其右侧与一个曲面滑梯QA ′相连,QA ′与PA 完全一样,参赛者小唐(也可视为质点)从Q 点由静止下滑,经过平台上的A ′点后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B ′、C ′两点后最终恰好停在D 点.A 与A ′、B 与B ′、C 与C ′都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上下滑梯都是由一样材料制成的.求:(1)C 到D 的水平距离x ;(2)参赛者与滑梯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 (1)设小唐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离开C ′点时的速度为v (小帅经过C 点的速度也为v ),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时间为t ,那么小唐从B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也为t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l =vt +12at 2,l +2l =v ·2t +12a (2t )2C 到D 的水平距离x 即C ′到D 的水平距离,由运动学公式得v 2=2ax解得x =l8.(2)小帅离开C 点之后做平抛运动,设小帅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有h =12gt ′2,x =vt ′设参赛者小唐的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联立解得μ=l32h .[答案] 见解析[突破训练](2021·合肥高三质检)足够长光滑斜面BC 的倾角α=53°,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水平面与斜面之间在B 点有一小段弧形连接,一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静止于A 点.现用与水平方向成α=53°的恒力F 拉小物块,如下图,小物块经t 1=4 s 到达B 点,并迅速撤去拉力F ,A 、B 两点相距x 1=4 m(sin 53°,cos 53°,g 取10 m/s 2).求: (1)恒力F 的大小;(2)小物块从B 点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x 2; (3)小物块停顿运动时到B 点的距离x 3. 解析:(1)AB 段加速度a 1=2x 1t 21=0.5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α-μ(mg -F sin α)=ma 1解得:F =ma 1+μmg cos α+μsin α=2×+0.5×2×100.6+0.5×0.8N =11 N.(2)到达B 点时,小物块的速度v =a 1t 1=2 m/s在BC 段的加速度:a 2=g sin 53°=8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由v 2=2a 2x 2得:x 2=v 22a 2=222×8m =0.25 m.(3)小物块从B 向A 运动过程中,由μmg =ma 3 解得:a 3=μg =5 m/s 2滑行的位移x 3=v 22a 3=222×5m =0.4 m ,小物块停顿运动时,离B 点的距离为0.4 m.答案:(1)11 N (2)0.25 m (3)0.4 m用功能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问题[高分快攻]假设过程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应首先考虑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假设过程涉及摩擦力做功,一般应考虑应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 假设过程涉及电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应考虑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2021·高考全国卷Ⅰ)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 ,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 的底端A 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 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56R 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 点,AC=7R ,A 、B 、C 、D 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 的小物块P 自C 点由静止开场下滑,最低到达E 点(未画出).随后P 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 点,AF =4R .P 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1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取sin 37°=35,cos 37°=45)(1)求P 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 运动到E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3)改变物块P 的质量,将P 推至E 点,从静止开场释放.P 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 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 点.G 点在C 点左下方,与C 点水平相距72R 、竖直相距R .求P 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 的质量. [解析] (1)根据题意知,B 、C 之间的距离为l =7R -2R ①设P 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v B ,由动能定理得mgl sin θ-μmgl cos θ=12mv 2B ②式中θ=37°联立①②式并由题给条件得v B =2gR .③(2)设BE =x .P 到达E 点时速度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P 由B 点运动到E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x sin θ-μmgx cos θ-E p =0-12mv 2B ④ E 、F 之间的距离为l 1=4R -2R +x ⑤P 到达E 点后反弹,从E 点运动到F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E p -mgl 1sin θ-μmgl 1cos θ=0⑥联立③④⑤⑥式并由题给条件得x =R ⑦E p =125mgR .⑧(3)设改变后P 的质量为m 1.D 点与G 点的水平距离x 1和竖直距离y 1分别为x 1=72R -56R sin θ⑨y 1=R +56R +56R cos θ⑩式中,已应用了过C 点的圆轨道半径与竖直方向夹角仍为θ的事实.设P 在D 点的速度为v D ,由D 点运动到G 点的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公式有y 1=12gt 2⑪x 1=v D t ⑫联立⑨⑩⑪⑫式得v D =355gR ⑬设P 在C 点速度的大小为v C .在P 由C 点运动到D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12m 1v 2C =12m 1v 2D +m 1g ⎝ ⎛⎭⎪⎫56R +56R cos θ⑭ P 由E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E p -m 1g (x +5R )sin θ-μm 1g (x +5R )cos θ=12m 1v 2C ⑮联立⑦⑧⑬⑭⑮式得m 1=13m .答案:(1)2gR (2)125mgR (3)355gR 13m[突破训练] 光滑的同心圆轨道圆心为O ,半径分别为R 、2R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 、B 两个小球用长为3R 的轻杆连接后分别套在圆轨道上.开场时使连接A 、B 两小球的轻杆在两圆轨道左半边且竖直,现由静止释放,轻杆恰好能滑到水平位置,如下图.不计空气阻力. (1)求A 、B 两小球的质量之比;(2)为了使A 小球能到达O 点正上方,在开场位置释放A 小球时,应至少使A 小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v 0?(3)求A 、B 两小球组成的系统在开场位置由静止释放后,A 小球的最大速度. 解析:(1)轻杆恰好能滑到水平位置.由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 B g |Δh B |-m A g |Δh A |=0 由几何关系|Δh A |=(3-1)R ,|Δh B |=R 联立以上式子可得m A m B =3+12. (2)从开场释放到A 小球刚好到达O 点正上方,如图1所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A g |Δh ′A|+m B g |Δh ′B |=12m A v 20由几何关系|Δh ′A |=(3+2)R |Δh ′B |=12R联立以上两式可得v 0=〔3+33〕gR .(3)如图2所示,设从开场释放到B 与O 连线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A 的速度最大,由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 B gR sin θ+m A gR [2sin ⎝⎛⎭⎪⎫2π3-θ-3]=12m A v 2A +12m B v 2B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得v A sin π6=v B整理得v 2A =4(3-1)gR (sin θ+cos θ-1)=4(3-1)gR ·[2sin(φ+θ)-1]其中φ=π4,当θ=π4时,v 2A 最大解得v A max =2〔3-1〕〔2-1〕gR . 答案:见解析动量与能量观点解决综合力学问题[高分快攻]动量与能量综合的题目往往物理过程较多,情境复杂,把复杂的情境与过程划分为多个单一情境,并恰当地选择相应的动量或能量知识解答.当物体受到恒力作用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而且又涉及时间时,一般选择用动力学方法解题.当涉及功、能和位移时,一般选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解题,题目中出现相对位移时,应优先选择能量守恒定律. 当涉及多个物体及时间时,一般考虑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当涉及细节并要求分析力时,一般选择牛顿运动定律,对某一时刻的问题选择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复杂问题的分析一般需选择能量的观点、运动与力的观点综合解题.如下图,在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一小车质量为M 2,它下面用长为L 的轻绳系一质量为M 1的砂袋.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水平射击砂袋,且子弹射入砂袋后并未穿出,而是与砂袋一起摆过一定角度θ,试求子弹射入砂袋时的速度v 0的大小.[解析] 子弹射入砂袋前后动量守恒,设子弹射入砂袋后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 0=(M 1+m )v 1此后在绳摆动过程中,砂袋(含子弹)在水平方向做减速运动,而小车在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当砂袋(含子弹)与小车具有共同的水平速度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到达最大,砂袋(含子弹)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在这一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设子弹、砂袋、小车三者的共同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1+m )v 21=(M 1+m )gL (1-cos θ)+12(M 1+M 2+m )v 22 从子弹入射前到砂袋摆动至最高点,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在水平方向上系统动量守恒,有mv 0=(M 1+M 2+m )v 2联立解得v 0=M 1+m m2〔M 1+M 2+m 〕M 2gL 〔1-cos θ〕.[答案] 见解析不少同学简单地将此类问题看成“冲击摆〞,还是没有很好地分析物理过程,盲目模仿,没有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事实上,此题情境设置与“冲击摆〞的区别在于悬点并不固定,而是随着小车往前移动的.当摆摆到最高点时,砂袋(含子弹)只是竖直方向的速度为零,而水平方向依然具有一定的速度,即在最高点处砂袋(含子弹)仍具有动能.[突破训练] 如下图,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 R =0.8 m 的固定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PM ,P 为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圆弧轨道最底端M 处平滑连接一长 s =4.8 m 的固定粗糙水平轨道MN ,N 端为一个竖直弹性挡板,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1 kg 的物块A 、B 静止于M 点,它们中间夹有少量炸药,炸药突然爆炸,A 恰好不能从 P 端滑出,B 与挡板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A 、B 与水平轨道MN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 、B 均可视为质点,g 取 10 m/s 2,问:(1)A 刚滑上圆弧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大? (2)炸药爆炸时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A 、B 的机械能?(3)适当改变PM 的轨道半径,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炸药爆炸后,A 与B 刚好能同时回到M 处发生碰撞,碰撞后粘在一起,A 、B 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位置距离M 点多远?(结果保存 2 位有效数字)解析:(1)设A 刚滑上圆弧轨道的速度为 v A ,因为A 刚好滑到P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m A v 2A =m A gR ① 设A 在M 点受到的支持力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A g =m A v 2AR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F =60 N ③由牛顿第三定律知,A 物块在M 点对轨道压力的大小为60 N . (2)设刚爆炸时B 物块的速度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 -m B v B =0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炸药爆炸时转化为A 和B 的机械能为E =12m A v 2A +12m B v 2B ⑤联立①④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E =48 J .⑥ (3)设B 返回M 点时的速度为v 1,根据动能定理有: -2μm B g s =12m B v 21-12m B v 2B ⑦设A 、B 在M 点碰撞后共同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 -m B v 1=(m A +m B )v ⑧ 设A 、B 静止时离M 点距离为L ,由动能定理有: -μ(m A +m B )gL =0-12(m A +m B )v 2⑨联立①④⑦⑧⑨式并代入数据,解得L =0.36 m. 答案:(1)60 N (2)48 J (3)0.36 m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选取原那么(1)动量观点①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问题,特别对于打击一类的问题,因时间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应用动量定理求解,即Ft =mv -mv 0.②对于碰撞、爆炸、反冲一类的问题,假设只涉及初、末速度而不涉及力、时间,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2)能量观点①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问题,无论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一般都利用动能定理求解.②如果物体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而又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问题,那么采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③对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假设明确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距离,应考虑选用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用三大观点解决滑块——滑板模型[高分快攻]应用三大观点解决滑块——滑板问题的关键是分析运动过程,要特别注意“二者共速〞这个临界点,“共速〞时往往会发生摩擦力突变(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运动状态突变(相对滑动变为相对静止)等情况.处理这类问题时要善于借助v -t 图象进展分析,借助图象中围成的面积很容易求出二者间的位移差.如下图为某工地一传输工件的装置,AB 为一段足够大且固定的14圆弧轨道,圆弧半径R =5.6 m ,B C 为一段足够长的水平轨道,CD 为一段固定的14圆弧轨道,圆弧半径r =1 m ,三段轨道均光滑.一长为L =2 m 、质量为M =1 kg 的平板小车最初停在B C 轨道的最左端,小车上外表刚好与AB 轨道相切,且与CD 轨道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 =2 kg 的工件从距AB 轨道最低点的高度为h 处沿轨道自由滑下,滑上小车后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小车与CD 轨道左端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后即被粘在C 处.工件只有从CD 轨道最高点飞出,才能被站在台面DE 上的工人接住.工件与小车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取g =10 m/s 2,求:(1)假设h 为2.8 m ,那么工件滑到圆弧底端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大? (2)要使工件能被站在台面DE 上的工人接住,那么h 的取值范围为多少?[解析] (1)工件从起点滑到圆弧轨道底端B 点,设到B 点时的速度为v B ,根据动能定理有mg h =12mv 2B工件做圆周运动,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 v 2BR联立解得N =4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工件滑到圆弧底端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N ′=N =40 N.(2)由于B C 轨道足够长,要使工件能到达CD 轨道,工件与小车必须能够到达共速,设工件刚滑上小车时的速度为v 0,工件与小车到达共速时的速度为v 1,假设工件到达小车最右端才与其共速,规定向右为正方向,那么对于工件与小车组成的系统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 +M )v 1 由动能定理得μmgL =12mv 20-12(m +M )v 21对于工件从AB 轨道滑下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h 1=12mv 20代入数据解得h 1=3 m要使工件能从CD 轨道最高点飞出,h 1=3 m 时物块有从AB 轨道滑下且不脱离小车的最大速度,设其从轨道下滑的最小高度为h′,刚滑上小车的速度为v ′0,与小车到达共速时的速度为v ′1,刚滑上CD 轨道的速度为v ′2,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 +M )v ′1由动能定理得μmgL =12mv ′20-12Mv ′21-12mv ′22工件恰好滑到CD 轨道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22=mgr 工件在AB 轨道滑动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h ′=12mv ′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h′=187m 综上所述,要使工件能到达CD 轨道最高点,应使h 满足187 m<h ≤3 m.[答案] 见解析[突破训练] 质量为M =3.0 kg 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a )所示.当t =0时,两个质量都是m =1.0 kg 的小物体A 和B (均可看做质点),分别从左端和右端以大小为v 1=4.0 m/s 和v 2=2.0 m/s 的水平速度冲上小车C ,当它们在车上停顿滑动时,没有相碰.A 、B 与车面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g 取10 m/s 2.(1)求A 、B 在车上停顿滑动时车的速度. (2)车的长度至少是多少?(3)在图(b )所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0~4.0 s 内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解析:(1)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设A 、B 在车上停顿滑动时,车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v 1-v 2)=(M +2m )v解得v =0.40 m/s ,方向水平向右.(2)设A 、B 在车上相对于车滑动的距离分别为l 1和l 2,由功能关系可得μmgl 1+μmgl 2=12mv 21+12mv 22-12(2m +M )v 2解得l 1+l 2=4.8 m ,即车长至少为4.8 m. (3)车的运动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 、B 同时在车上滑行时,小物体对车的摩擦力大小均为μmg ,方向相反,车受力平衡而保持不动.当B 的速度减为0时,此过程完毕.设这段时间内小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得小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μg设B 到t 1时刻停顿滑动,那么t 1-0=v 2a=1.0 s第二阶段:B 停顿运动后,A 继续在车上滑动.设到t 2时刻物体A 与车有共同速度v ,那么有v =(v 1-v 2)-a (t 2-t 1) 解得t 2=1.8 s第三阶段:t 2时刻之后,车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图.答案:见解析, (建议用时:40分钟)1.(2021·高考天津卷)如下图,物块A 和B 通过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跨放在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两侧,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1 kg.初始时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B 悬于空中.现将B 竖直向上再举高h =1.8 m(未触及滑轮),然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细绳绷直,A 、B 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运动,之后B 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取g =10 m/s 2,空气阻力不计.求: (1)B 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时的运动时间t ; (2)A 的最大速度v 的大小; (3)初始时B 离地面的高度H .解析:(1)B 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h =12gt 2①代入数据解得t =0.6 s .②(2)设细绳绷直前瞬间B 速度大小为v B ,有v B =gt ③细绳绷直瞬间,细绳张力远大于A 、B 的重力,A 、B 相互作用,由动量守恒得m B v B =(m A +m B )v ④ 之后A 做匀减速运动,所以细绳绷直后瞬间的速度v 即为A 的最大速度,联立②③④式,代入数据解得v =2 m/s.⑤(3)细绳绷直后,A 、B 一起运动,B 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说明此时A 、B 的速度为零,这一过程中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12(m A +m B )v 2+m B gH =m A gH ⑥ 代入数据解得H =0.6 m. 答案:见解析2.如图是阿毛同学的漫画中出现的装置,描述了一个“吃货〞用来做“糖炒栗子〞的“萌〞事儿:将板栗在地面小平台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衔接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P 飞出进入炒锅内,利用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代替栗子,借用这套装置来研究一些物理问题.设大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半径分别为2R 、R ,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做是由两个斜面AB 、C D ,而且不随温度变化.两斜面倾角均为θ=37°,AB =C D =2R ,A 、D 等高,D 端固定一小挡板,小滑块碰撞它不损失机械能.滑块的运动始终在包括锅底最低点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g .(1)如果滑块恰好能经P 点飞出,为了使滑块恰好沿AB 斜面进入锅内,应调节锅底支架高度使斜面的A 、D 点离地高为多少?(2)接(1)问,求滑块在锅内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3)对滑块的不同初速度,求其通过最高点P 和小圆弧最低点Q 时受压力之差的最小值.解析:(1)设滑块恰好经P 点飞出时速度为v P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v 2P2R得v P =2gR到达A 点时速度方向要沿着斜面AB ,那么v y =v P tan θ=342gR 所以A 、D 点离地高度为h =3R -v 2y2g =3916R .(2)进入A 点时滑块的速度为v =v P cos θ=542gR假设经过一个来回能够回到A 点,设回来时动能为E k ,那么E k =12mv 2-4μmg cos θ·2R <0,所以滑块不会滑到A 而飞出.因mg sin θ>μmg cos θ,那么根据动能定理得mg ·2R sin θ-μmg cos θ·s =0-12mv 2得滑块在锅内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s =221R16.(3)设滑块的初速度和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由牛顿第二定律,在Q 点F 1-mg =mv 21R在P 点F 2+mg =mv 222R所以F 1-F 2=2mg +m 〔2v 21-v 22〕2R由机械能守恒有12mv 21=12mv 22+mg ·3R得v 21-v 22=6gR 为定值代入v 2的最小值(v 2=v P =2gR )得压力差的最小值为9mg .答案:(1)3916R (2)221R16(3)9mg3.(2021·高考全国卷Ⅱ)轻质弹簧原长为2l ,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 .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与物块P 接触但不连接.AB 是长度为5l 的水平轨道,B 端与半径为l 的光滑半圆轨道B C D 相切,半圆的直径B D 竖直,如下图.物块P 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P ,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 ,然后放开,P 开场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假设P 的质量为m ,求P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2)假设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解析:(1)依题意,当弹簧竖直放置,长度被压缩至l 时,质量为5m 的物体的动能为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弹簧长度为l 时的弹性势能 E p =5mg l①设P 的质量为M ,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12Mv 2B +μMg ·4l ②联立①②式,取M =m 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B =6g l ③假设P 能沿圆轨道运动到D 点,其到达D 点时的向心力不能小于重力,即P 此时的速度大小v 应满足 mv 2l-mg ≥0④ 设P 滑到D 点时的速度为v D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2B =12mv 2D +mg ·2l⑤ 联立③⑤式得v D =2g l ⑥v D 满足④式要求,故P 能运动到D 点,并从D 点以速度v D 水平射出.设P 落回到轨道AB 所需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2l =12gt 2⑦P 落回到轨道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为s =v D t ⑧联立⑥⑦⑧式得s =22l .⑨(2)为使P 能滑上圆轨道,它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不能小于零.由①②式可知5mgl >μMg ·4l ⑩ 要使P 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 在圆轨道上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 2B ≤Mgl ⑪ 联立①②⑩⑪式得53m ≤M <52m .答案:见解析4.如下图,长L =5.5 m 、质量M =2 kg 的滑板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滑板右端放一质量m =1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滑板A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滑块B 与A 的动摩擦因数μ2,可认为A 与地面、A 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试求:(1)要将滑板从滑块下抽出,施加在滑板上的水平拉力至少要大于多少? (2)假设施加的水平拉力F =11 N ,要使滑板从滑块下抽出,F 作用的最短时间. 解析:(1)B 在A 上的最大加速度:a B =μ2mg m=1 m/s 2要使A 从B 下抽出,必须满足:a A >a B ①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1(M +m )g -μ2mg =Ma A ②联立①②代入数据解得:F >9 N . (2)当F =11 N ,代入②式解得: 滑板加速度大小a A 1=2 m/s 2此时B 的加速度大小a B =1 m/s 2F 作用t 秒时相对滑动的距离Δx 1=12a A 1t 2-12a B t 2③此时A 、B 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a A 1t ④ v B =a B t ⑤撤去F 后,B 的加速度大小仍为:a B =1 m/s 2A 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 A 2=μ1〔m +M 〕g +μ2mg M=3.5 m/s 2假设滑到滑板左端时,两者相对静止,相对滑动的距离为Δx 2 由相对运动得:(v A -v B )2=2(a A 2+a B )Δx 2⑥ 由题意得:Δx 1+Δx 2=L ⑦联立③④⑤⑥⑦代入数据,解得:t =3 s. 答案:(1)9 N (2)3 s, (建议用时:40分钟)1.(2021·福建龙岩质量检查)一长木板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物块无初速度轻放到木板上,此后长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图.长木板的质量M =2 kg ,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g =10 m/s 2,求: (1)物块的质量m ;(2)这一过程中长木板和物块的内能增加了多少?解析:(1)长木板和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Mv =(M +m )v 共 将M =2 kg ,v =6.0 m/s ,v 共=2.0 m/s ,代入解得:m =4 kg.(2)设这一过程中长木板和物块的内能增加量为Q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Q =12Mv 2-12(M +m )v 2共=24 J.答案:(1)4 kg (2)24 J2.如下图,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A 、B 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A 、B 相距为2d ,MN 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另有一个穿过细杆的带电小球P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可视为点电荷,不影响电场的分布),现将小球P 从与点电荷A 等高的C 处由静止开场释放,小球P 向下运动到距C 点距离为d 的O 点时,速度为v ,MN 与AB 之间的距离为d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C 、O 间的电势差U CO ; (2)O 点处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解析:(1)小球由C 运动到O 时,由动能定理得 mgd +qU C O =12mv 2-0,解得U C O =mv 2-2mgd2q.(2)小球经过O 点时所受电场力如下图,由库仑定律得F 1=F 2=k Qq〔2d 〕2它们的合力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1)求 P 与 Q 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各自的速度大小 vP1、vQ1; (2)求第 n 次碰撞使物块 Q 上升的高度 hn; (3)求物块 Q 从 A 点上升的总高度 H; (4)为保证在 Q 的速度减为零之前 P 不会与之发生碰撞, 求 A 点与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 s. 解析:(1)P 与 Q 的第一次碰撞,取 P 的初速度方向 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P1+4mvQ1,①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3)当 P、Q 达到 H 时,两物块到此处的速度可视为 零,对两物块运动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0-12mv20=-(m+4m)gH-tan θ·4mgcos θ·siHn θ,○24 解得 H=1v820g.○25 (4)设 Q 第一次碰撞至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为 t1, 由运动学公式得 vQ1=2gt1sin θ. ○26
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解决力学问题有三大解题途径:动力学观点、动量观
点和能量观点,很多问题往往不是用一个观点分析,要求
三种观点综合使用,相互补充,采用最为有效的方法解
题.三个观点所针对的问题各有侧重,解题过程各有优势.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0-v2Q2=2·(-2gsin θ)·sihn2θ,⑬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式得 h2=275·2v520g.⑭
设 P 运动至与 Q 刚要发生第三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 度为 v03,第二次碰后至第三次碰前,对 P 由动能定理得
12mv203-12mv2P2=-mgh2,⑮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式得 v03= 572v0.⑯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mv02=mvP2+4mvQ2,⑨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202=12mv2P2+12·4mv2Q2,⑩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式得 vP2=-35× 57v0,⑪ vQ2=25× 57v0.⑫ 设第二次碰撞后 Q 上升的高度为 h2,对 Q 由运动学 公式得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P 与 Q 的第三次碰撞,设碰后 P 与 Q 的速度分别为 vP3、 vQ3,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3=mvP3+4mvQ3,⑰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203=12mv2P3+12·4mv2Q3,⑱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⑰⑱式得 vP3=-35× 572v0,⑲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1.[2020·新 高 考 卷 Ⅰ ( 山 东 卷 )] 如 图 所示,一倾角为 θ 的固定斜面的底端安 装一弹性挡板,P、Q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4m,Q 静止于斜面上 A 处.某时刻,P 以沿斜面向上的速度 v0 与 Q 发生弹性碰撞.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tan θ,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P 与斜面间无摩擦,与 挡板之间的碰撞无动能损失.两物块均可以看作质点,斜 面足够长,Q 的速度减为零之前 P 不会与之发生碰撞.重 力加速度大小为 g.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2)在组合过程中应用力学三大观点. 这类运动由多个过程组成,要求对各阶段的运动分别 应用不同规律,两个相邻过程连接点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 物理量. 3.在电、磁学中应用力学三大观点. 在电、磁学中应用力学三大观点,除了方法迁移,还 要涉及“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的特点,注意“电 场力做功、电势能”“安培力做功、产生的电能”之间的 关系.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12mv20=12mv2P1+12·4mv2Q1,②
联立①②式得 vP1=-35v0,③
vQ1=25v0,④
故第一次碰撞后 P 的速度大小为35v0,Q 的速度大小为25v0.
(2)设第一次碰撞后 Q 上升的高度为 h1,对 Q 由运动 学公式得
0-v2Q1=2·(-2gsin θ)·sihn1θ,⑤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联立①②⑤式得 h1=2v520g.⑥ 设 P 运动至与 Q 刚要发生第二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 度为 v02,第一次碰后至第二次碰前,对 P 由动能定理得 12mv202-12mv2P1=-mgh1,⑦
联立①②⑤⑦式得 v02= 57v0.⑧ P 与 Q 的第二次碰撞,设碰后 P 与 Q 的速度分别为 vP2、vQ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1.力学三大观点比较.
基本观点 基本规律
解题优势
牛顿运动 动力学观 定律
点 匀变速运 动公式
(1)研究瞬时作用分析运 动过程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3)研究平抛、圆周运动 (4)求解加速度、归纳 感悟真题
动能定理 (1)只涉及运动始末状态
机械能守恒 (2)研究曲线运动 能量观点
定律能量守 (3)研究多个运动过程
恒定律
(4)求解功、能、位移、速度
(1)只涉及运动始末状态
动量定理动
动量观点
(2)研究相互作用系统的运动
量守恒定律
(3)求解动量、冲量、速度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2.力学三大观点综合应用类型. (1)在同一过程中应用力学三大观点. 在同一运动过程中,不能局限一种观点解题,要三种 观点相互结合,如:“碰撞、爆炸、反冲”“滑块—弹簧” “滑块—平板”“小球—凹槽”“滑块—摆球”等运动模型, 通常要综合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传送带模型”“滑块— 平板”“圆形轨道”等,通常要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 点.
第8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归纳 感悟真题
vQ3=25× 572v0.⑳ 设第三次碰撞后 Q 上升的高度为 h3,对 Q 由运动学公式得
0-v2Q3=2·(-2gsin θ)·sihn3θ,○21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⑰⑱○21 式得 h3=2752·2v520g.○22 总结可知,第 n 次碰撞后,物块 Q 上升的高度为 hn=275n-1·2v520g(n=1,2,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