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排中律在历史与生活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排中律的浅要分析
摘要: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的逻辑思维规律。排中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在逻辑思维过程中一直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在历史与生活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排中律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思想的确定性,它是进行正确推理和论证的基础。
关键词:排中律;逻辑思维;作用
民主德国逻辑学家格・克劳斯说过,“排中律自古以来就是逻辑争论的主要对象。”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任何一种思想和对这种思想的否定,二者必有一真。由此,二者不可同假,不可即非前者又非后者,也即不可对二者均持否定的态度。因此,排中律要求不能无可无不可,要求排除含含糊糊的思想,要求正确思维必须具备明确性的特性。排中律的运用在现实中十分广泛,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规定性和明确性,排除思维中的模糊性、两不可性。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一)排中律的内容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传统逻辑首先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还是关于认识活动的规范性规律,意为任何人不应同时否认一个命题(A)及其否定(并非A),即对一个命题及其否定不能持两不可之说。排中律还被当作逻辑语义的规律,即任一语词或语句在同一上下文中应表达某一思想或不表达这一思想。作为后两种规律,也叫做排中律的要求。排中律并不排除具体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环节以及有多种状态和各种可能性。
排中律用公式表示为“A或者非A”,即“A∨┐A”。“A”即某种思想,“┐A”表示与“A”相矛盾的思想。整个公式的意思即“A”与“┐A”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二)排中律的要求
排中律的一般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现象所做出的两个判断不得同时加以否定,其中必有一真,如果违反这一逻辑要求,在思维活动中对具有不可同假关系的判断同时加以否定,就会犯“模凌两不可”的逻辑错误。具体要求如下:
1、在词项方面,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用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指
称同一对象的情况下,必须承认其中的一种情况是真的,而不能对两者都加以否定。如不能否定某人的行为属于“偷窃罪”,同时又否定该行为是“非偷窃罪”。
2、在判断方面,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具有矛盾关系
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真的。如:甲问:“英国物理学家依撤克•牛顿认为:一切行星由静止到运动的‘第一推动’是上帝。你对此观点如何看?”“这个观点,不能说是正确的,”乙说,“但是,在没有科学证明前,也不能说是不正确的。乙的说法即违背了排中律的这一要求。
二、排中律的作用
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排中律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它是揭露“骑墙居中”、“模凌两可”逻辑错误的有力武器。
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贝尔蒙特城的富家少女鲍西娅,不仅姿容绝世,而且德性完美。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鲍西娅并没有择婚的自由,她的亡父在遗嘱中规定要“猜匣为婚”,否则,家族要取消她的遗产继承权。鲍西娅家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在这三只匣子中,只有一个匣子里放着一张鲍西娅的肖像。三只匣子上分别刻着一句话:金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在三个匣子旁边的一张大纸上写着:“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鲍西娅父亲的遗言是:如果有哪一个求婚者能通过以上四句话,猜中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鲍西娅就嫁给谁。许多男子慕名而来,但见到求婚条件后望而却步,只留下少数痴心汉子。他们高兴而来,扫兴而归,一个接着一个猜错了,整个威尼斯城没有一个人猜对。几天之后有一位威尼斯的青年来到贝尔蒙特,他被鲍西娅的德行和容貌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鲍西娅。他看了看三个匣子上面的话和旁边纸上的规定,稍作思考,就来到鲍西娅面前,非常自信地对她说:“您的肖像在铅匣子中。”鲍西娅微微点了点头。年轻人打开铅匣子一看,鲍西娅的肖像果然在里面,肖像上的鲍西娅正对着他微笑呢!鲍西娅十分佩服年轻人的智慧问:“亲爱的,您是怎么猜中的?”年轻人微微一一笑说:“金匣子上面的话与银匣子上面的话是互相矛盾的,不可能都是假话,其中必有一句真话;而旁边的纸上告诉我,‘三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这样,这句唯一的真话必在金匣子和银匣子上这两句话中。由此可见,铅匣子上刻的话只能是一句假话。而铅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既然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肖像一定在此匣中。”后来历经磨难,年轻人与鲍西娅终于喜结良缘。
《威尼斯商人》中的年轻人在猜测的过程中运用了排中律。金、银匣子上两句互相矛盾的话中必有一真,这是根据排中律得出的;从铅匣子上刻的话“肖像不在此匣中”是假话,从而得出与此矛盾的话“肖像在此匣(铅匣子)中”是真话,也是依据排中律。所以,排中律在思维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排中律的运用及违反排中律的错误分析
排中律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排中律要求人们在思维中,在是非之间不能含糊其辞,不能模棱两不可,而应该旗帜鲜明。因此,遵守排中律可以帮助和促进人们办事坚决果断,克服优柔寡断的毛病。
l948年6月,我华东野战军开始攻打济南。当我军向内城发起攻击时,遇到守敌的顽固抵抗,我攻城部队受阻,并遭受重大伤亡。更为糟糕的是,突破口又被敌人夺回。在这紧急的关头,是坚持打下去还是中途停下来,就成了当时战役指挥的关键问题。我攻城兵团指挥员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下定决心,重新组织火力兵力再次发动猛攻,终于突破内城,全歼守敌,取得了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试想,如果该兵团指挥员在“坚持打下去”与“中途停下来”这互相矛盾的问题上,含糊其辞,拖拖拉拉,模棱两不可,犹豫不决.那么就不会有战斗的胜利,弄不好还要加大损失。所以,在战争中,遵守排中律往往与指挥果断相联系,优柔寡断、迟疑不决与违反排中律同在。
而研究中东战争史,人们就会发现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在战争指导思想上长期游移不定。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采取突然袭击,取得了辉煌战绩,占领了阿拉伯大片土地。战争结束后,以色列深知阿拉伯人不肯罢休,肯定要伺机报复,收复失地。以军参谋部在如何防止阿方为收复失地而可能发起进攻的问题上,展开激烈争论。陆军参谋部的将领提出以阵地坚守防御为主,“充分利用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