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
2022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力量训练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范仲淹(989—1052)自登上仕途以后,不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为宋王朝尽心尽职,而且以此作为家教铭训,训练子孙。
其长子纯祐,10岁时即读诸子百家书,文章也写得格外秀丽。
他把纯祐送到州学,让他作州同学尊师勤学表率,使苏州贵族子弟尽改不尊师教的恶习。
当时,范仲淹在苏州为官,家庭训练的条件自然优越,之所以让儿子入就州学,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支持训练家胡瑗革新州学训练,另一方面期望以自己的家教来表正属官。
范仲淹的儿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都因受到良好家教而德才兼备,为众官僚所称道和效仿。
尤其是次子纯仁,范仲淹不仅自己着意栽培,而且他还请门下贤士胡瑗等人细心辅导。
纯仁常学至夜分,夏天在帐子内燃灯读书,帐顶被熏成黑色。
后来纯仁考取进士,官至丞相,终生继承父亲“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品德,为世人称誉。
范仲淹以廉洁勤俭、大公无私的品德造就仕宦家风,其影响是深远的,后来司马光等人就曾以《家范》训诫子弟,很多内容是效仿范仲淹家教的。
——摘编自陈璧《家风·中华文化的朴实沉淀》(1)依据材料,概括范仲淹训练子孙的有利条件和特点。
(2)依据材料,谈谈范仲淹的家风家教的现实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丘处机(1148—1227),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消灭的一个道教派别,主见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某日暴雷特别,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惊以警之。
高考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1.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
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
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
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
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
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
”——《贞观政要》(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
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
2.(2016·厦门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
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
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
——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
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最先和最后被灭的诸侯国是A赵国、齐国 B韩国、齐国 C赵国、燕国 D楚国、魏国2、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的措施有⑴皇帝制⑵三公九卿制⑶郡县制⑷统一度量衡A⑴⑵⑶ B⑴⑵⑶⑷ C⑴⑵ D⑴⑵⑷3、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B地方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C是否与封国制并存 D郡县长官在所辖领域内享有世袭统治权4、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5、唐太宗统一战争的先后顺序是⑴平定薛举父子⑵击溃刘武周⑶打败王世充⑷战胜窦建德A⑴⑵⑶⑷ B⑴⑵⑷⑶ C⑵⑴⑶⑷ D⑵⑴⑷⑶6、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7、康熙帝名叫A玄烨 B福临 C弘历 D胤禛8、下列各项中,属于清康熙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⑴平定三藩,扫除地方割据⑵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⑶打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⑷三征葛尔丹,举行多伦会盟A⑴⑵ B⑴⑵⑶ C⑴⑵⑶⑷ D⑴⑵⑷9、孔子的“礼”就是周礼,其主要特征是A强调尊尊 B强调亲亲C君主制与宗法制、政权组织与家族组织有机结合 D突出贵贱有序10、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⑴主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⑵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⑶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⑷维护奴隶制度,反对社会变革A⑴⑵ B⑵⑶ C⑴⑵⑶ D⑴⑶⑷11、孔子主张理想贤人的标准是A内圣外王 B舍生取义 C杀身成仁 D遵循孝悌12、雅典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希腊的学校,主要由于⑴经济繁荣⑵政治民主⑶文化繁荣⑷人才辈出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⑷ D⑴⑵⑶⑷13、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认为充当统治者应具有14、“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略和正义时,他是最坏的动物”。
中外历名人物评说测试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克已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地说过:“如果在印度发展工厂,倒不如把钱送到曼彻斯特去。
”“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则我们虽留下了流出去的金钱,却换去了我们的血肉,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
“贫穷的印度尚可得到自由,但要使一个由不道德以致富的印度再获得自由,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甘地声明他“关心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工业主义”。
又说:“纺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在纺着和平、善良和仁爱。
”“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
……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着它旋转。
”——摘编自《甘地与凯末尔的经济思想之比较》材料二尼赫鲁说过:“甘地对于机器和近代文明的旧观点,我们很少有人赞同。
我们认为就是甘地自己也认为这些观点是空想的,不大适合于近代情况的。
”又说:“甘地能够支配国大党和整个国家,并不完全因为他所主张的意见,……而是他的独特的人格。
”“甘地在处理问题时,从来不重视从理智方面去考虑问题,因而只强调品格和诚心。
他培养了印度人的品格和骨气,而且在这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摘编自《沦甘地的独特品格》(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尼赫鲁对甘地的评价?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
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8.以下不属于...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9.作为“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和凯末尔的共同点是A.创建了新型的国家B.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C.主持了民主化改革D.主张用善良制服帝国主义10.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2016年高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及答案
2016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藩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罗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6分)答案:(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和用人政策。
(9分)(2)维护了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6分)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名将高仙芝的功与过。
(1)依据材料,高仙芝生活在唐朝天宝年间,结合所学,这一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密切,民族政策灵活开放,允许少数民族参军,同时唐朝在西部边疆奉行积极的防御政策,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这些都为高仙芝开疆拓土的行动提供了保障。
(2)依据材料可知,高仙芝远征西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这有利于巩固唐朝的统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依据材料中“天宝八年……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可以由于高仙芝个人贪婪所带来的战争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极不利于唐朝对西域的开拓。
(15分)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变化?(3)辛亥革命后的“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段最简要的评价。
答案:(1)主要成就:挽救了民族危亡,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成为亚洲当时唯一的近代化国家。
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一是由主张改革转变为主张革命(方法)。
二是由不主张推翻清政府转变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目的)。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残酷压榨。
不同: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十六)一、选择题1.(2018年1月某某高二期末)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正确的策略。
对其中三个诸侯国分别采取引水淹城、离间计、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等策略,这三国对应的是( ) A.魏国、赵国、楚国 B.赵国、楚国、韩国C.韩国、魏国、赵国 D.楚国、魏国、韩国解析秦灭魏,引黄河水灌大梁城(今某某某某);秦灭赵时,赵孝成王赵丹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临阵换将,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名将廉颇,长平一战,赵军45万精锐部队惨遭俘虏坑杀;秦灭楚时,王翦就提出非要六十万士兵才能灭楚,就是采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的策略,最终出征大胜;故选A。
答案 A2.(2017年11月某某十五校高二期中)唐太宗主X不可将一罪作数种条目,立法不可让条目重迭,这样既有利于官吏记住,又可防止官吏在执行时徇私。
这反映出唐太宗( ) A.努力摆正礼与法的关系B.主X减轻刑罚,刑罚为末C.倡导简约的法律形式D.具有“仁义为本”的思想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礼与法关系的阐述,故A项错误;唐太宗之所以主X不可将一罪作数种条目,其目的不过是“既有利于官吏记住,又可防止官吏在执行时徇私”而非“减轻刑罚,刑罚为末”,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唐太宗主X不可将一罪作数种条目,立法不可让条目重迭,这样既有利于官吏记住,又可防止官吏在执行时徇私”可知,唐太宗这是在倡导简约的法律形式,故C项正确;唐太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最高代言人,不可能从根本上倡导“仁义为本”,故D项错误。
答案 C3.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
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了民族融合的加强B.丝绸之路推动了文化传播C.反映了盛唐文化的包容性D.外来文化冲击了汉文化的主体地位解析材料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反映出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加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传入中原地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少数民族文化出现在唐诗和唐三彩中,反映了盛唐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外来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但没有体现出冲击汉文化的主体地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人物评说练习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和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 1.(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
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
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
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2.(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
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
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起源实出于安石”。
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
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一)(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颜氏家训》全书总共八卷二十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中华“家训之祖”。
颜之推生逢乱离之世,目睹许多大家族宦海沉浮。
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以长辈身份,将自己的见闻及对人生的体悟,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其中夹叙夹议,与晚辈娓娓道来,读来倍觉亲切。
《颜氏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在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内容质朴明快,说理深刻,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
是我国古代伦理学、教育学的名著,书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颜之推与〈颜氏家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条件。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颜氏家训》的主要价值。
(9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薛福成(1838~1894),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外交家、思想家。
他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面临着全面的危机,必须“变而后能胜”。
1889年,薛福成被任命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由此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全面考察,他说:“西国致治之要,约有五大端:通民气、保民生、牗民衷、养民耻、阜民财……而世之侈谈西法者,仅曰精制造,利军火,广船械,抑末矣。
”对于西方文明的源流,薛福成提出“西学中源”,无论是器物层面的艺器制造,枪炮舟车,格致诸学,还是制度层面的议会民主,“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他痛心于“中国日失其传”“西学日求其精”,强调对待西学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
——摘编自王冬《薛福成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会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薛福成西学观的主要内容。
高考历史最后冲刺热身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冲刺卷一、选择题(5*2=10分)1、《旧唐书·吐蕃传上》记载: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弃宗弄赞(松赞干布别名),令李道宗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弄赞率其部兵亲迎于河源。
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吐蕃与唐朝确立了“翁婿”关系B。
体现了唐太宗开放的对外政策C、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吐蕃的风俗习惯D、所建城邑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答案】B2。
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A。
《高祖、太宗实录》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B、《旧唐书》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昫、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C。
《资治通鉴》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D、温大雅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他是亲历者,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答案】D3、法学家勒内•达维徳认为,“在19世纪,民法典在法国一直被视为核心,是法律的真正心脏。
”这是因为《拿破仑法典》A、摧毁了欧洲各国封建制度B、确立了法国民主政治制度C、巩固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D、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答案】D4、1843年,恩格斯在《德法年鉴》发表文章,批判历史学家卡莱尔“崇拜英雄”的历史观,指出无产阶级是从事伟大民族事业的唯一有前途的阶级。
这篇文章A、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B、表明恩格斯向共产主义者转变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D、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答案】B5、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A。
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练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练习考点1 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
杜甫的作品被后世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圣”典范地位是在宋明时期形成的,当时的文人弘扬杜诗“绪密而思深”的创作特点,褒扬他在困境仍坚守“忠君爱国,感事忧时”的君子之心。
在东亚汉文学区域内,杜诗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各区域成为不同类型的文学典范。
杜诗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较早,但地位大体在13世纪以后才上升。
朝鲜王室着重于其“忠义感慨,忧世愤激”的一面;日本在学者、僧人的宣传下而有了短暂繁荣。
日、朝对杜甫、杜诗的评价,总体是“拾宋人之余唾”。
——摘编自张伯伟《典范之形成:东亚文学中的杜诗》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甫和杜诗在中日朝三国地位变化的异同。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杜甫和杜诗地位形成的原因。
(9分)答案(1)同:地位逐渐上升。
异:在中日由民间推动;在朝由政府主导。
(6分)(2)文学水平较高;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儒学思想;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政府和士大夫的推崇。
(9分)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杜佑(诗人杜牧的祖父),自幼读书勤奋,经传之外,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
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乃至宰相。
杜佑虽位及将相,仍常手不释卷,孜孜以读。
杜佑少时亲眼看到过开元、天宝的盛世,但他一生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因此,他专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施政的张本。
杜佑历经36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典》。
《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竟委穷源,可以收会通之效,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通典》中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他的注文大致可分为释音义、举故典、补史事、明互见、考史料五类。
在一定程度上,杜佑还冲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的桎梏,表现出历史进化的观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卷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卷一1.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
乃诏丞相状、绾,法气宇那么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
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转变,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事变以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议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假设将要务分任于人,那么断不可行。
因此不管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请回答:(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依照图片写出材料一中空缺的文字。
(2分)(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公布了什么经济方法?有何意义?(2分)(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阻碍。
结合所学知识,评判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分)(4)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置政务的一起点。
(2分)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贞观之治”的显著特色确实是“创新”、“和谐”、“有节”。
贞观之治的“创新”特点体此刻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思维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贞观时期进步民族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也植根于唐太宗在民族观念上的“创新”。
——《贞观之治的三大特点》材料二“和谐”是“贞观之治”的理想境遇。
——《贞观之治的三大特点》材料三经历从马背到龙庭的转变,唐太宗开始改变统治策略。
唐太宗即位后就宣布说:“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
文武之道,各随其时。
”这确实是很识时务的观点!——《是什么成绩了唐太宗》(1)依照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在民族观念上的‘创新’”是指什么。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50讲 近现代中外的革命家精练高效作业
第50讲近现代中外的革命家(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史学界普遍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某某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
据此标准,克伦威尔“基本否定”之处是( )A.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B.远征爱尔兰未能满足英国的殖民需要C.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D.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解析:选A。
某某国后期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逐渐走向专制独裁,从而破坏了某某,故应“基本否定”,故选A项。
“远征爱尔兰”为爱尔兰人民带来巨大损失,但这并非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B项;“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推动了某某国的建立,排除C 项;“击溃保皇党人”有利于巩固革命成果,排除D项。
2.马克思用自己一生大部分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确切作用。
但他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和写作上。
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
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 )A.推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发表《共产党宣言》C.领导法国巴黎公社革命D.指导建立第一国际解析:选D。
据题干可知考查马克思的实践活动,从“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的信息可知,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活动,故选D项。
3.1927年8月,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某某而应上山。
”该思想( ) A.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B.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C.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D.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可知,该思想体现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上山”也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故选D项。
题干材料中“武装”“土地革命”体现了八七会议的决定, A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X放弃城市中心道路,而当时党中央坚持城市中心道路,B项错误;1931年中华苏维埃某某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形成,C项错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训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训练1.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三位杰出封建帝王。
回答下列问题:(1)“百代皆行秦政法”,列举秦始皇在制度创建方面的主要贡献。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则是另一类历史人物的典型。
他开创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更以其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简述唐太宗在改善民生、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唐太宗为后人所称道的优秀的个人品质。
(3)康熙在位60年(一说61年),最主要的贡献是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试以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材料二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材料四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
第16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45分钟满分:75分1.(15分)(2017·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义净(635—713年),七岁入土窟寺修习佛教内典。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式出家为僧,先后来到佛教中心洛阳、长安,修习佛经。
此时,佛教各派纷争,观点歧异,典籍记载与解释亦互不统一。
高宗咸亨二年(671年),义净从广州出发搭乘商船远赴印度取经求法。
在印度十几年间,义净向当地名僧学习经典,研究瑜伽、中观、因明、俱舍论等学,并进行佛教经典的翻译,同时考察印度佛教教规和社会习俗。
大约在垂拱元年(685年),义净乘船离开印度东归。
归国途中,义净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书中记述了许多有关印度和中国南海各地的资料。
武周证圣元年(695年),义净回国,并带回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佛经、一铺金刚座真容和三百粒舍利。
武则天对义净的归来十分重视,亲自率众人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诏命义净住在洛阳佛授寺。
此后,义净先后在洛阳、长安的寺院翻译佛经。
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义净圆寂,享年七十九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净取经求法的时代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义净的贡献。
(9分)答案:(1)时代背景:唐朝前期,佛教流行、佛学研究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海路交通便利。
(2)述:西行取经求法,研究和翻译印度佛经;著书记述沿途见闻。
评:增进了唐朝与东南亚国家、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丰富了我国的佛学典籍,促进了佛学的发展;保留了研究中国南海各地和古印度的历史、地理资料。
2.(15分)(2017·江西省南昌市高三模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玛格丽特·撒切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并且连续三次赢得大选,是现代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之一;196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担任工党内阁的教育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于二世三年而亡。
凡十五年,时亦促矣。
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材料2: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1)材料1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材料3: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东)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材料4: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请回答:(1)据材料1,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
(2)从材料1到材料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有何变化(3)据材料3,指出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措施。
此外,还采取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4)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影响。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
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2)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3)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
——《论语》材料2: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
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材料3: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1)依据材料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人思想差异的原因。
(3)为了传播他们的思想,他们采取的共同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我们对他们的思想应该如何评价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材料三自从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
卷帙浩繁的著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彰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和无情的背弃。
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
”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
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
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
用克拉兰敦的典型的话来说:克伦威尔是一个“勇敢的坏人”。
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1)材料一中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为什么自17世纪以来,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分歧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美国第一个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第一个实行联邦制度,用宪法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第一个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第一个完成了政教分离,把宗教信仰划入私人自主范围。
这四个史无前例的“第一”为美国二百多年的发展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对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影响巨大,世所公认。
那么这四个第一是怎样被创造的虽然答案多多,但大都绕不过华盛顿的美德。
——郝铁川《国家拐点》材料二第二届总统选举时(1793年),华盛顿又一次得到全体选民的支持。
然而他的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或许部分原因是他想在英法战争中保持中立。
这些危机在与英国签署条约的时候激化到了极点。
约翰·杰伊在此之前曾与英国就条约事宜进行了磋商。
虽然与英国边贸事务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处理,但却无法阻止英国拦阻美国的商船和扣留美方海员。
……也有一些关于华盛顿的不足的言论,但是从未有人能够动摇华盛顿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约翰·鲍曼《美国总统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制度有哪些开创性建设美国是如何纪念华盛顿的(要求:各回答出其中两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
7.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材料二拿破仑严重地破坏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各民族自决的原则、公民平等的原则等。
他的称帝可能是出于某种需要,但……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欧洲帝国的宫廷一样,则纯属历史的倒退。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梯也尔对拿破仑的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史实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综上所述,你认为评价拿破仑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耳其独立后,掀起了“字母革命”运动,对土耳其的文字进行了改革。
1926年,在土耳其的《晚报》上,就字母拉丁化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读者调查,结果是多数人表示反对。
1928年6月,凯末尔命令成立一个“语言委员会”,在很短时间里,就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黼出了29个新字母。
1928年8月9日凯末尔亲自到全国教授土耳其新文字,被称为“首席教师”。
1928年10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土耳其字母采用和实施法》,规定自1929年1月1日起,国家机关、公司、银行、协会以及社团在其工作文件中必须使用土耳其字母。
——摘编自昝涛《“字母革命”与土耳其现代化》材料二不过正如亨廷顿所指出,最重要的改革莫过于规定土耳其语的书写必须用拉丁字母,而不准用传统的阿拉伯字母书写,这一语言文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导致日后受教育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具有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的效果。
——甘阳《如何避免“自宫式”的现代化》(1)据材料一,概括土耳其“字母革命”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评价凯末尔的“字母革命”。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
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
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
后加位尚方令。
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厦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二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撰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这恐怕得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
哈特是这么阐述他的观点的——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
但到公元100年左右,中国文化却把西方文化甩在后面。
从多种角度考察,中国文化在那时达到鼎盛时期……我认为蔡伦发明纸张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
——王洪江《大家感悟》(1)根据材料一说明范晔认为蔡伦是一个怎样的人(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哈特特别推崇蔡伦的原因。
10.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
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
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曾国藩家书》材料二朝廷以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
若以明德兴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曾国藩家书》材料三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
粤匪窃外夷之序,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之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本部堂奉天子之命,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
——曾国藩《讨粤匪檄》(1)根据材料一分析,曾国藩提出哪些处理家庭关系的理念或原则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本质相同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的伦理观。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傅兰雅(John Fr yer)是晚清来华的著名翻译家之一。
他于1863年到达北京,成了京师同文馆的第二任英文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