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题西林壁》试讲稿
[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
[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题西林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横壁”等生字,了解作者简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传情达意的手法。
情感强硬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谈话导入,畅谈旅游经历,进而引出[题西林壁](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那1 介绍作者苏轼:北宋闻名的文学家,他字子瞻,与苏辙苏洵并称“三苏”。
2 解题题:题写。
西林:西林寺。
壁:墙壁——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歌。
3 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明确朗读节奏。
4 教师带领学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横”是什么意思?各不同是什么原义?(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字面:从正面看是看得出来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可看是高峻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会呈现出不同的景哲。
(3)“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呢?(出示图片)(4)在前两句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5)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组合作讨论)(1)学生汇报“识” “缘”,教师补充“真面目”。
(2)学生汇报诗意。
(3)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学习后两句的感受。
(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齐读整首诗。
5 总结汇报本节课收获,可以是手法上,可以是情感上的,可以是内容上的。
6 布置作业上写一写四季的庐山早晚的庐山晴雨的庐山。
7 板书设计略[题西林壁]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心小学语文组的... ...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题西林壁],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的故土地大物博,有许多美丽动人的名山大川。
那么,你们都想来哪里呢?来和大家分享下所你们的所有人游览经历吧。
师:哦,你说,你去过桂林,那里的水呀,非常的清亮,那里的山呀,陡峭挺拔,就像一幅美丽的人物画。
《题西林壁》试讲教案
《题西林壁》试讲教案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一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题目是《题西林壁》,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诗人,被称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你们知道他是谁么?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他就是宋朝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苏轼!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个传世名篇《题西林壁》。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释义、图片,先自行把古诗读一遍。
师: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先用笔画出来再查一下字典。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主动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古诗?师:好这位同学勇气可嘉,也读的非常好,大家鼓掌!师;现在由我给大家范读一下这篇课文,请大家注意诗歌里面字的音节和诗歌的朗读节奏!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师:(板书题西林壁),请大家想一想在这首诗的题目中“题”是什么意思?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在这里“题”指的是“题写的意思”。
师:请大家再想一想“西林”又指何地?师:大家理解的很对,“西林”指的是一座寺院叫做“西林寺”。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一遍诗歌,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在这首诗中“横看”是什么意思,是横着看的意思么?师:好,这位同学们说的真好,“横看”在这里指的是“从正面看”的意思。
师:那么“侧”呢,“侧”指的是什么意思?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侧”指的是“侧面”的意思。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各不同”是什么意思?师:同学们理解的很正确,“各不同”的意思是指“各不相同”。
师:好了,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之后,谁能给我解释一下:(板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句诗的意思?师:好理解了第一、二两句的整体意思之后,请大家继续学习古诗三、四句。
师:同学们再想一下:“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真好,“识”在这里指的是认识。
师:那么“面目”呢,“面目”是什么意思?师:好,穿紫色衣服的同学回答一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说课稿第1篇】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题西林壁》(板书课题),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对于《题西林壁》这篇课文,我是这样解读的: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这四篇课文都讲的是通过细心观察和仔细思考发现新现象的故事。
《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作者通过描写游览庐山的经历,总结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道理。
二、说学情:对于学生的情况,我是这样认为的: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对于文中描写的景物有自己的感触。
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本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除此之外,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稳定性还是较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图片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设立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题、横看、侧、缘”等词的意思;翻译全诗;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从自然景物中总结出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中所蕴含的观察问题要客观全面的道理,学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句,走进诗句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与领悟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
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配合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索。
关于《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三篇】
关于《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三篇】讲义,汉语单词,拼音是Jiǎ 天然气ǎ o。
它是指在教学前写的演讲、报告或手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横、壁等生字,了解作者简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传情达意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谈话导入,畅谈旅游经历,进而引出《题西林壁》(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那1、介绍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子瞻,与苏辙、苏洵并称三苏。
2、解题题:题写。
西林:西林寺。
壁:墙壁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歌。
3、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明确朗读节奏。
4、教师带领学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 横是什么意思各不同是什么意思(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高峻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会呈现出不同的景哲。
(3) 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呢(出示图片)(4)在前两句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5)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组合作讨论)(1)学生汇报识、缘,教师补充真面目。
(2)学生汇报诗意。
(3)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学习后两句的感受。
(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齐读整首诗。
5、总结汇报本节课收获,可以是手法上,可以是情感上的,可以是内容上的。
6、布置作业写一写四季的庐山、早晚的庐山、晴雨的庐山。
7、板书设计略第二篇: 《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一、温故旧知,导入课题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学过大诗人苏轼的一篇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大诗人的笔下,西湖美得自然又亲切,这样一位大诗人,他笔下的诗、词、文章均能流传千古,为人称颂。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面试试讲10分钟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面试试讲10分钟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第六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面试者,今天我抽到了《题西林壁》这个试讲题目。
接下来,我将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好,请坐。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美丽的名山大川,你们都去过哪里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游览经历。
哦,你去过桂林,那里的山水如画,真是太美了。
还有哪位同学去过其他地方吗?好的,祖国的美景数不胜数,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处新的旅游胜地——庐山。
让我们一起走进XXX的《题西林壁》。
XXX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XXX、XXX并称“三苏”。
他号称“XXX居士”,世称“XXX”。
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题目,谁能按照我们以往的研究经验,划分诗歌的节奏呢?题西林壁。
题是写的意思,西林壁指的是西林寺的墙壁。
那西林寺和庐山有什么关系呢?没错,西林寺就在庐山上。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名家的朗读,并标注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
哪位同学来挑战一下自己,为大家进行一下朗读呢?在朗读时,请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更能传情达意。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究诗歌的前两句。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指的是从正面看,各不同则是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在这个课堂上,老师教授了一首诗,让学生们研究如何分析和理解它。
首先,老师问学生们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们认为诗中描绘了起伏连绵的山岭和高峻的山峰。
老师通过图片向学生们展示了山岭和山峰的不同之处。
学生们感受到了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气势磅礴和壮阔的感觉。
接着,老师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诗的后两句,学生们学会了识别关键字,并且理解了诗的含义。
最后,学生们通过研究这首诗,领会到了看待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道理。
老师鼓励学生们在课下继续研究和写作。
尊敬的评委老师:我在此向您展示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聆听!首先,我将介绍一些关于英语研究的重要性和益处。
研究英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因为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
此外,研究英语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职业竞争力,并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和传统。
题西林壁试讲教案
题西林壁试讲教课设计【篇一:题西林壁试讲教课设计】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借助插图、睁开想象,并运用增、补、调、换四种方法理解古诗,领会诗句的境界。
3.习得察看方法,理解古诗包含的道理。
4.指导背诵《题西林壁》。
教课要点:理解诗意,让学生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
教课难点:理解古诗包含的道理。
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望庐山瀑布》引入,板书课题二、初读师:请大家自由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畅。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读好一首古诗,还要注意停留和节奏的区分,大家边听老师读,边在自己的书上区分节奏,好吗?( ppt 投影节奏区分)生依据节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三、理解(一)借助题目悟方法师:孩子们,要想看懂一首古诗,第一要理解它的意思,请大家谈谈平常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的?请看这首古诗的题目:题西林壁(指题目)(借解说小结方法)板书:补充调换(二)运用方法学诗句,感觉庐山的变化多端师:孩子们,我们一同来读读古诗的第一二句:(齐读)请大家依据方才小结的理解诗句的方法,学习小组之间议论议论这两句诗的意思,假如能把用到的详细方法跟同学谈谈就更好了!开始吧!师巡视,聆听、指导。
师:同学们议论得很仔细,谁来联合理解古诗的方法,谈谈第一句的意思?补充解说:看课文插图,理解“横看”“侧看”谁来持续联合理解诗句的方法谈谈第二句的意思请大家看看课文插图,睁开想象,谈谈你看到了如何的庐山生充足察看课文插图,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是呀,难怪诗人说庐山:(齐读)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 ppt )想再看看庐山吗?(出示一组庐山图片)能再谈谈庐山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吗?能带着你的感觉再读这两句诗吗?(个别读)师:是呀,这些都是诗人旅行庐山看到的风景。
(板书:景)只需诗人站在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角度,就会看到庐山不一样的样子,所以察看庐山的角度远远不只文中提到的六个。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旅行庐山,写下了他们的感觉,我们去看看诗人眼中的庐山,感觉庐山的变化多端:(师大概解说诗意)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
古诗《题西林壁》讲课稿(精选5篇)
古诗《题西林壁》讲课稿古诗《题西林壁》讲课稿(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题西林壁》讲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题西林壁》讲课稿篇1一、说教材内容这首诗是作者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春末夏初畅游庐山时,书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
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
尤其是后两句诗历来为人们赞赏。
因为作者在人们十分熟悉、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巧妙地说出了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
特别是这个道理一经作者用诗的形象语言说出,就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是训练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的好教材。
本着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壁、缘”两个汉字技能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本诗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其教学的难点:为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二、说教法、学法我采用了阅读感悟法,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
先引导学生融入诗境,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诗文,把握诗意。
三、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课本为学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说课稿(通用18篇)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说课稿(通用18篇)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哲理诗,编排在“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中。
《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苏轼及写这首诗的背景。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法基于自己对古诗教学的理解,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源头,采用激趣——晓意——明理——提升的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品读诗句,在读中知情,在读中悟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知识拓展、内化、深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升华情感的目的。
五、说学法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悟情悟理,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六大部分,我先来说第一大部分(一)欣赏中激趣新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都游览过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地方。
我把话题一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仔细观察,看这是那个地方的风景。
(出示课件)看完前三张图片,学生可能还不太清楚这到底是哪个地方,但当他们看到第四张图片的时候,就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庐山的风景。
(我相机板书:庐山。
)我接着说:庐山的风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北宋大诗人苏轼也写下了一首引发后人深思的诗,它就是——(板书:题西林壁)【设计意图:古诗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题西林壁》试讲教案
《题西林壁》试讲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一年级学生。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诗题等。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介绍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以及《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
2.2 诗歌逐句解析对《题西林壁》的诗句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汇和意象,阐述诗句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2.3 诗歌意境分析分析《题西林壁》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山水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活动设计3.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苏轼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课的内容。
3.2 诗歌朗读学生齐读《题西林壁》,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义和艺术特色,分享各自的感悟。
3.4 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3.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课后作业设计4.1 翻译诗句要求学生翻译《题西林壁》的诗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4.2 写心得体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题西林壁》的心得体会。
4.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创作一首以山水为题材的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的积极性等。
5.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翻译诗句的准确性、心得体会的深度等。
5.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题西林壁》的原文和相关注释版本,以及苏轼的简介资料。
6.2 教学设施准备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和教学挂图等。
6.3 教学辅助材料准备准备与《题西林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材料。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轼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有关于写景古诗的比赛,看看我们班谁的日常积累丰富,现在开始。
师∶最后一排的那位男生你来。
师∶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请坐,很有诗情画意,还有谁呢? 师∶你的眼中充满了自信,请你。
师∶他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既豪迈又壮阔,请坐。
师∶大家的古诗储备量可真丰富呐!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很多诗歌都写得非常优美,也很有韵味,今天那我们同样来学习一篇和景色有关的古诗,让我们一起将教材翻到课文《题西林壁》。
二、初读师∶那大家对于今天的作者苏轼了解多少呢?师∶都不了解呀,没关系,老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了诗人苏轼的背景资料,谁来读一下?师∶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
师∶吐字很清晰,请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师∶了解完了作者,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同学们听的时候注意停顿节奏和不会的字词。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老师读完了,大家刚才都看到了老师读的时候,是模仿的古人读书的样子。
那接下来谁愿意上台来扮演小诗人朗读一下呢?师∶看你跃跃欲试的样子,有请。
师∶大家说他表演读的怎么样?师∶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的,老师奖励你一个"诗歌小达人"的勋章!哦,我听有同学说他有一个字读错啦!师∶是的,这个字读题,二声,来跟老师一起读一读,题。
师∶除此之外呢,老师还要为大家强调一个字,山峰的峰,大家注意和蜜蜂的蜂要区别开哦!老师给大家一个记忆方法∶蜜蜂飞到山峰去采蜜,一起来读一遍吧!三、析读师∶现在就让我们正式走进这篇古诗吧,老师就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你最喜欢的诗句是哪一句?说明你的理由。
稍后老师会请小组代表来进行分享汇报,开始你们的讨论吧!师∶时间到了,哪一个小组先来分享呢?师∶好,第一组的同学自信满满的样子,那就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分享吧。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面试试讲10分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6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题西林壁》,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美丽的名山大川,那么,你们都去过哪里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游览经历吧!哦,你说,你去过桂林,那里的水非常的清澈,那里的山陡峭挺拔,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山水画”这个形容可真棒,老师给你点个赞。
还有哪位同学?哦,你说,你去过哈尔滨,在那里感受过美丽的冰雕和雪雕,从你陶醉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被美丽的冰城迷住了。
好了,同学们,祖国的美景数不胜数,那今天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处新的旅游胜地,那就是庐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题西林壁》说到苏轼,有哪位同学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呢?哦,你说,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字子瞻,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你的文学知识储备可真丰富,好,请坐。
还有哪位同学想为他补充一下吗?哦,你说,他号称“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你们俩可真是黄金搭档那我们再来看看诗歌的题目,谁能按照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划分诗歌的节奏呢?你已经跃跃欲试了,勇敢的站起来吧题/西林壁大家觉得有问题吗?非常正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诗歌的题目吧题/西林壁先别着急坐下,老师再考考你题是什么意思啊?哎,没错,就是题写的意思那西林壁呢?对就是西林寺的墙壁那你能连贯的解释一下题目吗?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歌回答的简洁明了,声音洪亮,好,请坐。
那西林寺和庐山有什么关系啊?啊,大家说西林寺就在我们的庐山上。
非常好,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吧。
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一个名家范读,在他朗读的过程中啊,请大家注意听朗读的节奏,并标注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
好,范读结束了,哪位同学来挑战一下自己,为大家进行一下朗读呢?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
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哎,是啊,如果再注意一下语言的抑扬顿挫就更能传情达意了。
哪位同学再来试一试?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你吧。
《题西林壁》说课稿7篇
《题西林壁》说课稿《题西林壁》说课稿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西林壁》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西林壁》说课稿1一、说目标我根据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注释,画、演等手段理解诗意。
2.想象诗中的画面,领悟诗文大意,体会诗人情感,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
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第二学段的学生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标强调的是在这一学段中要引导学生粗知文章大意。
能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凝练的语言。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古诗《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文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题西林壁》是诗人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他的哲理用原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题西林壁》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欣赏和诵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同时,背诵、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把握:四年级学生思维形式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但是对诗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上,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古诗独有的意境和韵味。
小学科学《题西林壁》面试试讲10分钟
小学科学《题西林壁》面试试讲10分钟小学科学《题西林壁》面试试讲
概述
本次面试试讲的主题是小学科学中的《题西林壁》。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10分钟的试讲大纲,帮助面试者准备并进行试讲。
试讲大纲
1. 引言(约1分钟)
- 简要介绍自己,感谢评委们的到场。
- 简要介绍《题西林壁》的内容和意义。
2. 《题西林壁》的背景介绍(约2分钟)
- 介绍西林壁的背景和历史。
- 解释《题西林壁》的意义和作用。
3. 西林壁的作用(约2分钟)
- 解释西林壁在古代的重要作用。
- 举例说明西林壁在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应用。
4. 西林壁的构造和材料(约2分钟)
- 介绍西林壁的常见构造形式。
- 简要解释不同材料的优缺点。
5. 西林壁的保护(约2分钟)
- 分析西林壁面临的保护问题和挑战。
- 提出保护西林壁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6. 总结(约1分钟)
- 简要回顾本次试讲的重点。
- 感谢评委们的聆听和支持。
结语
本次试讲大纲提供了一个简要的10分钟试讲计划,以帮助面试者在面试中表现出色。
请面试者根据大纲进行准备,同时注意把握时间,让每个部分的内容都简明扼要地呈现给评委们。
祝面试成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题目为《题西林壁》。
该课文是一首宋代文人黄庭坚所作的七绝诗,通过描绘古时名将伍子胥所画的《西林壁》和文人墨客的诗文评论,展现了古人对风云变幻的辩才之士的赞誉和敬仰之情,以及对千年之后读者的激励和启发。
该课文的背景是古代中国,涉及到古代名将伍子胥和文人墨客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通过对古代诗文的欣赏和评论,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情趣。
在语言运用方面,该课文使用了诗歌形式的表达,给学生带来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通过学习该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书法艺术和文人墨客的文化背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名将伍子胥和他所画的《西林壁》;•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对《西林壁》的评论和赞美;•理解《题西林壁》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掌握词汇:北方、黄河、篆刻、卧龙、风雨、庙堂、胸臆。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朗读《题西林壁》诗歌;•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能够表达对诗歌的个人感受和观点;•能够运用课文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的写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题西林壁》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使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我将通过问答方式导入课文内容,提问学生对伍子胥和文人墨客的认识,并简要介绍《西林壁》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学习诗歌1) 朗读诗歌请学生齐读《题西林壁》诗歌,注意锻炼韵律感和节奏感。
2) 分析诗歌的意境请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诗歌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和意境?•诗人通过哪些词语和形象来表达这种情感?•你对诗歌的意境有什么感受?3. 理解诗歌1) 注重词语理解请学生仔细阅读诗歌,解析其中的词语和意象:•解释并讨论北方、黄河、篆刻、卧龙、风雨、庙堂、胸臆等生僻词语的意思;•诗歌中的这些词语有什么寓意和象征意义?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请学生讨论诗歌的艺术特点:•诗歌属于什么体裁?有哪些特点?•诗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让诗歌更具艺术感?4. 想象创作请学生试着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想象创作:•如果你是伍子胥,你会如何用画笔描绘《西林壁》?请写下你的想法;•如果你是文人墨客,你会如何评论《西林壁》?请写下你的观点。
题西林壁试讲稿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简介,能正确朗读古诗,在理解诗句以及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诗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同学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的习惯。
二、导入课题步骤:同学们大家都见过山和爬过山吗?山是怎样的?雄伟壮观,还是千奇百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著名诗人苏轼看到庐山所写下的诗篇。
形式:谈话、图片三、新授----初读(一)题目解析1、看题思考:理解题目中“题”的意思?2、交流资料:介绍“西林”是什么地方?3、串联题目意思:在庐州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4、讲述背景: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来至庐山?图片(二)读准诗文1、教师范读,指名读随机正音,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
2、听录音范读,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
3、课件出示,指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4、男女生赛读,读出不同风格。
(三)初读1、回顾以前学习诗歌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资料等。
2、自主选用方法同桌互说大意,全班交流。
3、初步交流:诗文大意---诗人借景说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四)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横看:理解在诗中的意思和庐山的走向。
2、看图理解“成岭”和“成峰”的景象。
3、学习诗人从不同角度描写庐山千姿万态的景象。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5、指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句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不识:是什么意思?2、真面目:在诗中表达的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手法?3、只缘:能不能把“只缘”换成“只因”?4、想象假如你是作者,此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5、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后两句的意思。
6、指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题西林壁》试讲教案
《题西林壁》试讲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一年级学生。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题西林壁》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诗歌鉴赏方法。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轼的生平介绍,引出《题西林壁》这首诗。
2.2 诗文朗读学生齐读《题西林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3 诗文解析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语,解读诗句的含义,分析诗的意境。
2.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题西林壁》的艺术特色。
2.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题西林壁》的诗意和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审美情趣。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苏轼的生平介绍、诗文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题西林壁》,并写一篇关于诗中意境的感受。
4.2 评价以课堂表现为主要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2 调整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题西林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6.2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题西林壁》为题材,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绝句。
6.3 活动步骤步骤一:讲解绝句的创作规则。
步骤二: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步骤三:学生展示作品,共同欣赏、讨论。
第七章:家校互动建议7.1 建议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诗歌学习,共同欣赏《题西林壁》,讨论诗中的意境。
7.2 实施方式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题西林壁》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试讲稿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试讲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题西林壁》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 ...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题西林壁》,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美丽的名山大川。
那么,你们都去过哪里呢?来和大家分享下你们的游览经历吧。
师:哦,你说,你去过,那里的水呀,非常的清澈,那里的山呀,陡峭挺拔,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山水画”这个形容可真棒,老师给你点个赞。
师:还有哪位同学?哦,你说,你去过,在那里感受过美丽的冰雕和雪雕。
从你醉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呀,也被美丽的冰城迷住了。
师:好了,同学们,祖国的美景数不胜数,那今天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处新的旅游佳境,它就是庐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轼的《题西林壁》。
二、作者简介师:说道轼,哪位同学先来给大家介绍下诗人。
哦,你说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子瞻,与辙、洵并称“三”,你的文学储备可真丰富,好,请坐!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补充下,哦,你说,他号东坡居士,世称“东坡”。
你们呀,可真是黄金搭档。
三、解题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诗歌的题目,谁能按照我们以往的学习经历,来划分下朗读的节奏呢?师:你已经跃跃欲试了,勇敢的站起来吧。
师:题/西林壁,大家有觉得有问题吗?哦,完全正确。
那让我们齐读一遍题目——题/西林壁。
师:先别着急坐下,老师再考考你,“题”是什么意思?没错,就是题写。
那“西林壁”呢?哦,西林寺的墙壁。
那你能连贯的解释下题目的意思吗?“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歌”。
回答的简洁明了,声音洪亮,好,请坐。
师:诶?那西林寺和庐山有什么关系呀?哦,大家说西林寺就在我们的庐山上,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的风光吧。
四、朗读师: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个名家读,在他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并标记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
师:好,读结束了,哪位同学来挑战下自己?为大家进行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试讲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题西林壁》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题西林壁》,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美丽的名山大川。
那么,你们都去过哪里呢?来和大家分享下你们的游览经历吧。
师:哦,你说,你去过桂林,那里的水呀,非常的清澈,那里的山呀,陡峭挺拔,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山水画”这个形容可真棒,老师给你点个赞。
师:还有哪位同学?哦,你说,你去过哈尔滨,在那里感受过美丽的冰雕和精
雪雕。
从你陶醉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呀,也被美丽的冰城迷住了。
师:好了,同学们,祖国的美景数不胜数,那今天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处新的旅游佳境,它就是庐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作者简介
师:说道苏轼,哪位同学先来给大家介绍下诗人。
哦,你说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子瞻,与苏辙、苏洵并称三苏”你的文学储备可真丰富,好,请坐!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补充下,哦, 你说,他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你们呀,可真是黄金搭档。
三、解题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诗歌的题目,谁能按照我们以往的学习经历,来划分下朗读的节奏呢?
师:你已经跃跃欲试了,勇敢的站起来吧。
师:题/西林壁,大家有觉得有问题
---------- 精选公文范文------------
吗?哦,完全正确。
那让我们齐读一遍题目题/西林壁。
师:先别着急坐下,老师再考考你,题”是什么意思?没错,就是题写。
那西林壁”呢?哦,西林寺的墙壁。
那你能连贯的解释下题目的意思吗?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歌”。
回答的简洁明了,声音洪亮,好,请坐。
师:诶?那西林寺和庐山有什么关系呀?哦,大家说西林寺就在我们的庐山上,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的风光吧。
四、朗读
师: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个名家范读,在他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并标记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C 师:好,范读结束了,哪位同学来挑战下自己?为大家进行朗读。
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师:大家说他读的怎样啊?师:是啊,如果再注意下语言上的抑扬顿挫,就更能传情达意了。
------------------------ 精
师:哪位同学再来试试。
师: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你吧。
嗯,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感情拿捏的也是非常到位,好,现在让我们一起齐读古诗——《题西林壁》,1、2、起......................
五、示范
师:朗读结束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前两句一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带着感情范读)
师:诶?横看”是什么意思?哦,从正面看。
那各不同”呢?,非常好,就是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师:那扫除了这些疑难字词,哪位同学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师:你可真有想象力,老师,仿佛都看到了那个气势磅礴,壮阔无比的景象。
师:没错,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一- 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咼峻的山峰,从远处、近处、咼处、低处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板书:横---------- 精选公文范文------------
――岭侧一一峰远近高低一一不同)师:那同学们,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啊?
师:大家的眼神充满了疑惑,别着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幅图片。
师:这一幅就是从正面看呈现岀的连绵起伏的山岭,这一幅就是从侧面看呈现出的险峻的山峰。
师:现在山岭”和山峰”你们能分清了吗?我从你们的姿态中感受到,你们听明白了。
师:那同学们,在前两句诗中你们读出怎样的感受呢?哦,壮阔,哦,气势磅礴,哦,惊叹。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一起来齐读诗歌的前两句。
嗯,可真有气势。
六、小组合作讨论
师:前两句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我们分析前两句的方式,来自学诗歌的后两句一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精
山中(教师范读)
师:十分钟后,老师请小组代表来进行汇报。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师:第一组,哦,你们想给大家强调这两句中重点字词。
那都是哪些呢?
师:他说,识”是认识、辨别,真
面目”是说庐山的本来面目,你们找到非常的准确,在这里呢,老师要再给大家补充一个字。
就是缘”哦,大家已经异口同声的说出是因为”的意思,比如缘故、缘由。
看来大家的自学都是很有成效的,老师很欣慰。
师:第三组,你们想汇报的是?哦,你们想汇报的诗歌的意思。
大家说他们总结的怎么样?非常的准确的到位。
没错,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就是因为我自己处在庐山之中啊。
师:第四组,你们想汇报自己通过学习后两句的体会。
那你们有什么体会-- 精
--------------------- 精选公文范文------------------- 呢?
师:哦,他们说通过整首诗的学习, 他们明白了,看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就是,要一一客观全面(板书:客观全面)
师:就像一颗糖果,它是美味的,甜蜜的,但也是会带来蛀牙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客观全面的去对待它。
师:现在,再让我们带着感情,来齐读诗歌,注意要读出停顿的节奏。
七、总结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的感受了诗歌大意,同时领会了诗歌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其他有关名山大川的优美诗句。
同时,拿起笔描绘一下其他角度的庐山,比如:早晚的庐山、四季的庐山、晴雨的庐山等等。
师:好,同学们,下课。
师: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现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 精
精选公文范文
稿》
八、板书设计
略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试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