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1.1认识系统及其构成-【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3.1.1认识系统及其构成-【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一系统及其特性任务一认识系统及其构成一、教学目标1通过技术实展活动,能从技术的应用角度阐明系统的含义及基本构成。

二、教学重点、难点系统的含义及基本构成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学校开展校园节水活动,向学生征桌校园节水方案。

有同学提出,应该更换厕所洗手池的老式水龙头,解决水龙头没关或漏水而造成的浪费问题;有同学提出,应将洗手和洗拖把的水循环利用于厕所冲洗及绿化浇浓;还有同学提出可以将雨水收条和利用起来。

大家各抒已见,为更加有效地收集与利用校园水资源建言献策。

2、新课学习技术体验组装和测试按压式延时水龙头体验目的:通过组装和测试按压式延时水龙头的实践活动,能从技术的角度,知道系统的含义及基本构成。

情境展示:周华发现商场卫生间的水龙头很神奇,按下出水后,过一会儿又会自动关闭。

这种水龙头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问题分析:看懂产品的装配图并能够按图正确组装,是完成此次体验活动的关键;在组装过程中认真体会和领悟各部件的作用、价值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此次体验活动的核心。

活动准备:材料:按压式延时水龙头组装套材。

主要过程:1.阅读按压式延时水龙头装配图。

2.按照装配图的安装流程组装按压式延时水龙头。

3.对照装配图对装配好的按压式延时水龙头进行检查。

4.格查无误后将按压式延时水龙头接人水压加压试验装置。

5.按下水龙头压盖按I,测试延时效果。

讨论:安全提示1.弹的作用是在压紧弹笺时要小心2.密封网的作用是其反弹出来伤人。

3.压盖的作用是水压加压装置的压力不要太大。

分析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能会导致的后果:1.弹资弹方减弱:2.密封阿老化:3.压盖松动:拓展阅读按压式延时水龙头的工作过程按压式延时水龙头的工作过程是在水龙头阀瞭内装有可上下移动的阀芯,当压盖按钮被按下时,阀芯被推进阀腔,进水口打开,阀整进水,水龙头开始出水。

停止按压后,阀芯在弹箦的作用下开始复位。

由于此时弹符对阀芯的作用力大于阀培内水对阀芯的阻力,阀芯在这两种不同方向力的作用下缓慢复位,形成一段延时时间。

苏教版2019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控制的方式与应用 教案

苏教版2019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控制的方式与应用 教案

第四章控制及其应用4.1控制的方式与应用一、教材分析:教程通过“理解控制的含义”和“感知控制的应用”两大块内容,初步了解控制内涵,为后续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重在理解控制的含义,辨析生活中各种控制装置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案例,阐述控制的含义。

2. 通过案例分析,辩析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的特点。

3. 观察生活中的案例,概括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阐述控制的含义。

2.辩析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走进情境:思考:开学了,两星期才放一次假,家里养的花没人浇水,怎么办?2.自动浇水装置技术体验(1)自动浇水装置A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工作过程:A.将两根吸管插入接水盘,当接水盘里的水面低于进气管口时,空气进入瓶子里,瓶内气压减小,水会从出水管流人接水盘。

B.直到水面与进气管口平齐,出水管不再流水,使接水盘中的水量保持在这个高度。

讨论:分析与讨论接水盘中的水位高低与进气管位置的关系。

(2)自动浇水装置B问:还有其他的自动浇水装置吗?观看视频“自动浇水花瓶”①它与A装置的区别在哪?②其工作原理是什么?3.控制的含义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

例如,利用自动浇灌装置给植物补水,并通过改变进气管在接水盘中的位置控制水位;调节电冰箱的温度,使食物能够在低温状态下保存;使用计算机“指挥”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实现自动化生产等。

4.控制的方式或手段(1)从控制过程中人工干预的情形来分,控制可分为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按照控制信号流和执行部件的不同,自动控制可分为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动控制、机械控制、电子控制等。

(2)智能控制是具有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反馈和智能决策的控制方式,它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

智能控制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和设计2 第三章第一节 系统及其特性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和设计2 第三章第一节 系统及其特性

《方案的构思方法》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学段学科高中通用技术教学题目系统及其特性所选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技术与设计2第3单元第1节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能够分析判断某一事物是否是系统。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过程与方法:选取学生身边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案例,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系统的特性和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建构系统的基本思想,能对简单系统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信息刺激,激发他们对系统及其特性的理解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的讨论活动,感受系统思想对设计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思想进行设计的思维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系统思考习惯。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第三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既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伸和一定程度上的综合,又是最后一单元控制单元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为第三单元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

系统及其特性是基础知识,是后面两节内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知识铺垫,如果没有透彻理解系统本质含义与特性,将无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这一节涉及到的概念和系统特性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应从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

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并引导学生如何用系统的方法去进行设计分析。

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 1.系统的概念2.系统的几种特性以简单的小活动引出系统概念,并以自行车为主案例,辅以其他案例说明系统的特性教学难点 1.系统概念具体涵义的理解;2.应用系统特性分析身边系统问题活动为引,案例讲解,辅以讨论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系统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系统的知识没有整体的认知和理解。

高中通用技术 流程与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 流程与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授课内容为《技术与设计2》流程与设计模块中的基础内容,即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本节以时间为核心,案例为依托,从时序、环节两方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引入和揭示流程的概念(流程、时序、环节)、意义以及流程的表达方法——流程图,并且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学习生活与流程和生产与流程的内容。

旨在加深学生对流程的理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如果按照书上的内容讲,学生一定不感兴趣,因此,一切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合理的情景,见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改进,让学生积极的去思维,主动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全部引导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学会阅读和分析绘制简单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产、生活中的案例流程分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观看视频,使学生逐步构建以科学的流程来指导生活学习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对流程意义深入理解,从而认识到在人生的整个流程中应该遵循自身机理和自然的规律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我采用的学法指导是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欣赏教学法等。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案例分析法为主,结合问答法、实验法、发现法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六、教学准备图片:学生制作相框现场和成品、自行车安装修理工具、各个环节、一些书上扫描的图片等。

实物:磨刀器、军用锹、成品相框、电脑零件、机械发电手电筒等。

场地及设备: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笔记本等。

七、教学过程二流程的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主要通过一个电脑组装实验来加深同学们对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步骤地认识;学习要点: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基本理论到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到实际能力的提升。

2.3.1分析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2.3.1分析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三、流程的优化任务一分析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一、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尝试分析流程设计和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能够体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尝试分析流程设计和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能够体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孙宇发现,小组同学在做金属组合式笔筒时,有的同学忙得不亦乐乎,但有的同学却无所事事。

如何让所有同学动起来,做合适的工作,形成协作?显然需要对原来加工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

2、新课学习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对流程的改进过程,称为流程的优化。

生产和生活中的技术改进和革新,多数是对已有流程的整体改进或是对其中某-环节的改进,使其得以优化。

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流程优化包括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等优化指标。

根据需要,有的流程优化是对单个指标的优化,有的流程优化是对多个指标的优化。

对于一个特定的流程,往往是以某个指标的优化为主,综合考虑其他指标。

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指标的优化,可能会带来其他指标的下降。

因此,流程的优化应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指标的优化,综合权衡,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通过对流程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与技术手段,能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作业时间的工期优化的目的。

案例分析工期优化某厂家生产的竹凉席需要把一块块竹块申连起来。

由于申线的需要,须在竹块上钻两个孔(如图2-27所示)。

以下是竹块钻孔流程不断优化的过程:最初是用一一个钻头在竹块上钻孔,钻两个孔需要两个环节,效率低下。

后来改为用两个钻头同时钻孔,即期优化,两个钻头同时完成,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期优化后,用两个钻头同时钻孔,钻通竹块需要较长的时间,钻孔较深,容易开裂;二期优化采用四个钻头从竹块两侧同时钻孔,每侧钻孔深度减小,提高了效率。

1.1.2认识结构的受力-【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1.1.2认识结构的受力-【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任务二认识结构的受力一、教学目标1、通过技术探究活动,能从力学的角度解释结构对技术产品及其功能实现的独特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从力学的角度解释结构对技术产品及其功能实现的独特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2、新课学习从力学角度分析,结构是指可承受-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每个物体都有它特定的架构形态,这种架构形态体现着它的结构。

一个较复杂的结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

如有的自行车的车轮由辐条、轮胎、车圈等构件组成。

一个设计合理的结构应该能承受正常使用时外界的各种作用力,抵抗各种变形。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

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时,首先要清范组成结构的构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其次要清楚在这些力的作用下,构件能否安全、可靠地工作,也就是对构件进行承载能力的分析。

根据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的形式,我们可以将构件分为受拉、受压、受剪切、受弯曲、受扭转这五种基本形式,如图1-9所示。

构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构件受拉。

构件受压构件受剪切构件受弯曲构件受扭转马上行动请将受力和变形形式、受力特点、具体案例进行连线。

技术探究吊兰盆裁支撑架的受力探究探究目的:通过吊兰盆栽支撑架的受力探究,解释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情境展示:为了给家庭环境增加一些绿色,孙宇的爸爸想在阳台安装几个支撑架,用来悬挂他最喜欢的吊兰盆裁。

问题分析:对吊兰盆裁支撑架进行设计与制作,首先要明确选用什么材料制作支撑架才既美观又结实,可以对现有材料进行力学特征分析。

其次要依据材料的力学特征设计相应的结构。

活动准备:材料:1根规格为2.5mmx2.5mmx200mm的桐木条、1根细绳、1根直径为0.8mm 的铁丝、胶带纸、1块规格为400mmx150mmx10mm的木板等。

工具:手电钻、钩码、剪刀、尖嘴钳、美工刀等。

主要过程:1.用手电铭在距木板上边5 mn处钻一直径3 mm的通孔,在上孔正下方距上边100 mm处钻--直径3mm的孔(孔不要钻通)。

2.1.2绘制流程图-【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2.1.2绘制流程图-【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一、流程的探析任务二绘制流程图一、教学目标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并根据流程的特点绘制简单的流程图。

二、教学重点、难点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并根据流程的特点绘制简单的流程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为了使流程的描述清晰可见,我们一-般采用流程图来表达流程.2、新课学习产品的设计过程就是-个流程,如图2- -6 所示。

在这个流程图中,方框表示某个事项或活动,单向箭头表示事项或活动的顺序关系。

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订设计方案③制作模型或原型④测试评估优化方案,⑤编制产品说明书依据流程的性质以及人们的表达习惯,流程可以通过文字、表格、图示等方式表达,有些场合还可利用模型、动画等方式表达。

从以上流程图中可以看出,有的用时间表达时序,有的用数字序号表达时序,还有的用箭头表达时序。

流程图中的序号或方框反映了环节、工序的具体情况。

在编制计算机程序时,经常要用程序流程图来表示算法,流程图中的方框、菱形框表示一-定的环节,箭头表示程序流动的方向。

例如,计算S=1 +2+3+-.+ 100的算法,可用如图2- 8所示程序流程图表示。

马上行动请分析如图2-9所示的手摇钻零部件图,确定组装手播钻的环节与时序。

安装调试手摇钻.并用恰当的方式记录安装流程。

讨论:对照说明书提供的手摇估安装流程图,分析自己安装手播钻的流程是否合理。

不同的流程因其不同的类型及表达用途,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

案例分析自发电旅行箱的开发过程出门在外的旅客为了给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充电,常常在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公共场所四处“抢”电源捕座。

虽然很多公共场所都已经提供了名种充电设备,但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旅行途中,旅行箱是人们的必备品。

旅行箱一般由箱体、伸缩拉杆和万向轮组成。

那么,是否可以将万向轮转动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让旅行箱实现照明、充电等功能?高中生赵卫决定购买一些万向轮,并对其发电功能进行开发,制作出能发电的旅行箱。

【公开课教案】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与设计2 第二章第三节 流程的优化

【公开课教案】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与设计2 第二章第三节 流程的优化

技术与设计2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的内容。

在本节内容之前教材先介绍了“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接着让学生尝试了“流程的设计”。

依照第一册中已经学习的设计的一般步骤,“流程的优化”正是对已有的流程设计的评估优化的过程。

本章内容层层铺开,逐级深化的安排方式,也是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与应用,也为第四章《控制与设计》中用方框图表达控制过程奠定了流程的思想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把想法转化为方案的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生产和生活中流程的学习,多数的学生对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描述并设计生活中一些简单事物的流程。

但学生对如何优化流程还不清楚,优化流程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更不了解。

通过流程优化的学习,正是解决了学生想要完善自己的设计却无从下手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较高的积极性。

但是流程的优化也需要学生具有开放性思维和一定的生活经验。

如果学生对某个流程完全不了解,思维就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案例的选用上教师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流程,或者通过简单介绍学生就能有大概了解的事物的流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2、掌握流程优化的定义及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流程优化的目的与内容2、通过对课本中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指标是怎样优化的。

3、通过小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流程的优化方法,并用文字或图表表达流程设计的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让学生领会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流程优化的内容难点: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的流程进行改进,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案例分析(1)工期优化:展示机械设备修理工期优化的案例让学生试着改进,并判断属于那种优化,然后思考这种优化需要考虑什么?教师总结:在这个优化过程中,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工期,但是只考虑缩短时间也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到并行工作需要的人力和物力的增加还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要求。

1.1.1感知丰富的结构-【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1.1.1感知丰富的结构-【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任务一感知丰富的结构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鲍建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构的一般含义,结构是普遍存在的,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事物存在的性质,这些知识作为结构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单元中。

另外,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结构、技术领域中的结构和社会领域中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感受结构的丰富性及其魅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1. 技术意识:通过案例感受结构的丰富性及其魅力。

2. 创新设计:通过技术体验和案例分析,归纳并解释结构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结构的含义。

2. 难点:结构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200毫米×15毫米×15毫米的松木条,泡沫海绵块,螺栓及配套螺母若干,螺丝刀,羊角锤,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小明发现,很多老师都在计算机显示器下面垫厚厚的书,还有些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把作业本堆得很高。

他想要是有一种可以实现高度调节的办公桌该多好啊!2.新课学习(1)结构认识探究活动1:让木条“动”起来。

让学生根据书本里的方案制作甲、乙两种结构,并体验这两种结构的异同。

问题1:分析和比较甲、乙两种结构,并分别指出其优缺点?问题2:列举这两种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3:列举你知道的其他奇妙结构。

欣赏体验:图片展示各种奇妙的结构问题4:生活还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分别属于什么领域?活动2:分析魁北克大桥的坍塌案例。

问题5:从该案例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归纳总结: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卓越的结构是设计者和制造者的共同追求。

活动3:办公桌“升”起来的简易模型制作。

问题6:分析桌子和木条之间的结构差异。

问题7:通过草图展示设计方案。

行动:根据设计方案,利用甲、乙两种结构和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办公桌模型。

3.课堂小结(1)结构的含义。

(2)不同领域中的丰富结构。

(3)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结构的含义,感知在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丰富结构,通过魁北克大桥的坍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结构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 流程及其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二单元 流程及其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及其设计》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基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核心是认识流程、设计流程和优化流程。

本单元作为《技术与设计2》的第二单元,研究的是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其中流程图的绘制和流程的优化思想为后面学习“系统”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根据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本单元设计了“流程的探析”、“流程的设计”和“流程的优化”三节内容,围绕着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案例和“制作和改进智能感应灯”的情境安排了七个任务。

“流程的探析”一节以“学生现场体验人工洗衣步骤”为情境引入来设计了“感知生活、生产中的流程”、“绘制流程图”和“探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三个任务,让学生画出简单地方框流程图,并通过医院就诊案例来体验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熟知流程图在日常生产从生活中的意义。

“流程的设计”一节选择“感应灯的设计与制作”,由单人制作变成小组合作,由此制作流程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情境设计了两个任务“分析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和“设计感应灯加工流程”;“流程的优化”一节以“改进前面两节课设计的感应灯”为情境引入设计了“物流配送路线方案选择”和“木质模具设计与制作”等三个任务来讲解“分析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和“进行简单的流程优化”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流程与设计》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什么是流程,如何设计流程,同时流程的设计具有不唯一性,已经设计的流程还可以进行改进、优化。

2.本单元重点知识和相互联系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

第一部分《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告诉学生流程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第二部分《流程的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要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特点考虑其基本因素,遵循流程的内在规律。

第三部分《流程的优化》有两类,一是流程设计过程中的优化,一是已有流程的改进。

3.学科核心素养工程思维:能运用流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技术设计活动,尝试解决技术问题。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和设计2 第二章第一节 生活生产中的流程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和设计2 第二章第一节 生活生产中的流程
(2)、指出:任何流程反映了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
(3)、时序:时序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时序有可颠倒的,不可颠倒的和同时进行的。
(4)、环节:环节是把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过程的若干阶段或小的过程称为环节。环节的划分是相对的,环节本身又可以是一个流程,即流程具有层次性。
分析自行车前轮装圈的流程巩固对流程、环节、时序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39页和P40页上的马上行动内容。
通过课本P41页上的案例分析,指出时序有时不仅有先后顺序,还存在间隔时间长短的问题,为下一节授课内容埋下伏笔。
阅读课本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参与互动。
请学生列举时序的三种情况。
分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39页和P40页上的马上行动内容。
让学生尝试画出装配螺钉的流程,思考问题。
从理论上对流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点评、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通过马上行动的小组活动来巩固新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
2、流程的表达
为了使流程的描述清晰可见,我们一般采用流程图来表达流程。流程图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最简方框流程图、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结合具体事例图片作简要的分析。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第一课时)
科目:通用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是《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中《流程与设计》主题的第一节内容(共两课时,这里针对的是第一课时)。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流程的表达方法。本节内容是学习《流程与设计》专题的导入与基础,所以本单元第一节认识流程部分从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入手,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事例,从时序和环节两个角度,引入和揭示了流程的概念、意义及流程的表述方法-----流程图。

高二通用技术第二学期《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

高二通用技术第二学期《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

高二通用技术第二学期《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高二通用技术第二学期《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设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与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本模块由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组成,侧重于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生活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

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1、理解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简单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3、能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形成设计方案并初步实施;4、学会从技术、环境、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评价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的结果,增强革新意识。

三、实施措施1、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2、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3、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能否反映时代的发展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对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5、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后全面进行复习。

四、课时计划本学期是第二学期,每学期每周1课时。

五、《技术与设计2》教学内容安排表章节课时学习目标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 系统的分析(1)1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配套K12】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

【配套K12】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

【配套K12】苏教版通⽤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苏教版通⽤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通⽤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录第⼀单元结构与设计第⼀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单元流程与设计第⼀节⽣活和⽣产中的流程第⼆节流程的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结构第⼀节系统的结构第⼆节系统的分析第三节系统的设计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节控制的⼿段及应⽤第⼆节控制系统的⼯作过程与⽅式- 1 -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扰与反馈第四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2 -通⽤技术—技术与设计2 教案第⼀单元结构与设计第⼀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材版本】本课程采⽤苏州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引导学⽣通过⽣活观察和技术试验,对简单结构进⾏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的强度⾼或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

引导学⽣进⾏实验,也可以让学⽣⾃⼰根据⽣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已有条件,⾃⾏设计和制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指导学⽣对技术实验与观察的过程进⾏记录,并按照⽐较规范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从⽽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展⽰⾃然界中形形⾊⾊的结构图以及对这些结构分析和研究,使学⽣明⽩“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然界中形形⾊⾊的结构给了⼈们⽆限的创造灵感和启⽰。

⼈们将其成果应⽤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形式: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讲解应⼒概念。

当⼀个结构受到外⼒作⽤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会发⽣改变, 产⽣⼀种抵抗的⼒,称为内⼒。

应⼒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经典结构欣赏》参考教案2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经典结构欣赏》参考教案2

经典结构的欣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欣赏经典结构要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

2、过程与方法: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经典结构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设计的欣赏,增强爱国热情和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热情。

从经典结构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经典结构的欣赏》是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就指出了应当如何欣赏一个结构。

不仅要欣赏其功能,也要欣赏其形式,欣赏其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欣赏结构设计要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通过对赵州桥、飞檐、蛋形椅的欣赏,让学生学会欣赏分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使学生深化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结构2、难点:对文化内涵的体会四、教学策略设计:在课前收集“安平桥”、“廊桥”、“明清家具”等更丰富的结构设计作品,结合课本的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指导学生分析。

教学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师生共同欣赏的方式进行。

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注意启示学生探讨“结构与受力”问题的解决和结构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安平桥”全景图,引导学生的观察,教师讲解安平桥的历史:安平桥位于我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 (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

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1961年该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设问】我们应当如何赏析一个结构?【归纳】赏析一个结构,不仅要欣赏其功能,也要欣赏其形式,欣赏其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赏析结构设计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和设计2 第二章第三节 流程的优化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和设计2 第二章第三节 流程的优化

2、快速公交(brt)运营模式
面对日趋严重的公路压力,优化公共交通势在必行,快速公交(brt)在全国大中城市逐
渐普及
快速公交特点:建立独立的通行道路,统一调度,工作效率高
常态公交
快速公交
站台位置
公路两旁
道路使用状况 和其他车辆共享道路资源
公路中间
独享道路资源,使公交车能够 统一、有序地进行管理
安全状况
小型音乐会、话剧表演、卡拉 OK 大赛 诗歌朗诵
(四)流程优化的条件: 流程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它建立在设备和工艺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流程内在机理
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 (五)小结与练习:
床-吃饭-学习-吃饭-休息-学习-睡觉),这些流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日常规律形成出来的流 程,那同学们觉得这些流程有没有更好的去设计,如何优化它们呢?
引课 老师提问:请看下面几张图片,请问这几张图片是什么活动时拍摄的? 学生回答:校园文化艺术节 老师提问:请看看这个活动的流程安排,请问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接下来就来学习如何分析 流程,以及对流程的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
能耗,在流程的优化过程中,就是建立在对流程内在机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 4、法兰的制造工艺
在制造工艺上,不断优化流程是永不停息的一个过程,不断提高生产力,提高认识和改造世 界的能力
工艺优化——节约材料 案例:工件制造的工艺优化
1)切削法:将圆钢直接在车床上切削成型,然后再钻孔而成 2)少切削法:原料断料,放在加热炉内加热变软,然后用模具锻压成型,再经过热处理, 按照尺寸要求进行少量切削加工,检查质量
安全性不本高
工作效率


老师总结:对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流程优化的目的

2.2.1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2.2.1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二、流程的设计任务-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一、教学目标1.结合流程设计的活动体验,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结合实际器求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并用流程图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结合实际器求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并用流程图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孙宇觉得用木材制作组合式笔筒比较简单,于是,他利用废旧钢管设计制作了一个组合式全属笔筒。

制作组合式金属笔筒,工艺较为复杂,环节较多。

孙宇单人制作,费时费力。

如果让一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参加,操作的流程应该怎祥设计呢?2、新课学习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靠人们研究和设计出来的。

流程设计对于指导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有效地组织生产起者关键作用。

同时,流程设计又是-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考虑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和相关因素,遵循事物的内在性质、规律进行设计。

设计一个流程首先应明确流程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对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流程设计,主要应考虑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提高质最等目标。

对于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主要应从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节省资源、安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明确设计的目标。

马上行动请按照金属笔简的设计方案,根据制作流程的目标,把要考虑的内容填人下表中。

技术体验简易手机架的制作流程设计体验目的:通过简易手机架的制作流程设计,分析流程设计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情境展示:孙宇妈妈平时在家没有固定摆放手机的地方,随意乱放,所以她总是不停地找手机。

孙宇决定送给妈妈一个亲手制作的手机架,方便妈妈摆放手机。

问题分析:在手机架制作的流程设计中,需要对手机架的结构、制作工艺、安装步骤,以及使用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活动准备:材料:三合板、手机支架的设计图纸。

工具:关工刀、线切、手电话、尺子、铅笔、剪刀等。

主要过程:1.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同学独立制作,另一部分同学小组合作完成。

苏教版(2019)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苏教版(2019)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苏教版(2019)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任务一感知丰富的结构
任务二认识结构的受力
任务三辨析结构的类型
本课综合与测试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任务一探析结构稳定性
任务二探析结构强度
本课综合与测试
三结构功能的实现
任务一感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任务二欣賞经典结构的案例
本课综合与测试
四简单结构的设计
任务一分析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四素
任务二设计并制作站立式办公桌
本课综合与测试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二单元流程及其设计
一流程的探析
任务一感知生活、生产中的流程
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任务一解析闭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任务二辨析反馈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本课综合与测试
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任务一探究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素
任务二设计与实施雨水收集池水位控制系统本课综合与测试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本册综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与设计》实践课(教案)——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连堂)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王涤生430100一.教材内容分析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的《技术与设计1》前三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第七章让学生学习设计,体验实践,从而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由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学生了解技术、学习技术、体验技术、感受技术的入门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与创造”氛围中,顺利地“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中,选取“简易相片架”作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了“结构与设计”,熟悉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此刻,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特意增加2—3个课时,选取《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载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及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制作“鲁班锁”,是激起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探究技术、崇尚技术的最佳课程资源配置。

“鲁班锁”的特殊结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技术上的瑰宝。

学生通过对“鲁班锁”的探究,重现了我国古代技术的智慧,让他们体验了“结构与设计”及“流程与设计”的关系,使他们不仅对“模型及其结构的自然统一关系”有了实质性认识,增加了对《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技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设置《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能强化《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又可为后续课程《系统与设计》作好铺垫,凸现了《通用技术》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原则,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究”设置在《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之中。

二.教学活动的重点1.让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体验“模型的制作”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了解木工加工技术与工艺,感受传统木质榫结构的独特魅力。

3.让学生感受工艺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4.让学生熟悉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5.让学生准确的识读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的特点制作鲁班锁。

6.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流程,为学习后续知识《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B.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制作工具。

C.学会木料的常用加工方法,掌握锯条的安装方法,起锯的方法,凿子的使用,以及凿子、锉刀、砂纸的使用(为安全起见,我们选Φ2.5mm×150mm小型平口起子为代用品)。

D.掌握三视图的绘制、识读及其在木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A.以观察实物和ppt三视图分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组讨论、课堂展示;B.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对工艺概念的理解,了解鲁班锁的加工流程。

C.了解并掌握鲁班锁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认识羊角锤子、手钢锯、锉刀、台虎钳、凿子(小平口起子代)、木工铅笔、钢直尺、角尺及砂纸等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在鲁班锁制作的教学中:①让学生理解工艺含义,确信工艺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生活中;②让学生知道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即: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生产出不同的产品,工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让学生树立“工艺优产品才能优,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的理念,促进他们对“技术与设计”的正确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技术理念和技术素养。

B.在鲁班锁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技术活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感受技术活动快乐,培养崇尚技术的思想和情感;C.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克服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磨练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1.教学对象剖析A.处在高二年级的学生,尽管已认识结构,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对结构设计的思考和技术实践,对工业生产一无所知,基本上没条件去工厂,更不了解工业生产的状况。

动手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以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B.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使现今中学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受到很大的制约,大多数学生对常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方法都缺乏经验。

因此,我们根据学生在《技术与设计1》所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在《技术与设计2》的“结构与设计”知识结构中,让学生通过“鲁班锁的制作”,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规范技术操作,掌握一定的工艺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前面所学模型和工艺知识的理解。

2.教学策略与方法采用A.①运用经验感受、实践体验、分析启迪、逐步建构法进行教学。

②分析鲁班锁的内容,展示三视图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感知、逐步认识等方法进行学习。

③将难以理解的工艺概念转化到简单的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来感受书本知识。

B.为学生提供工具和材料,创设技术氛围来体验实践,让他们学会基本工具的使用。

C.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按3—4人自愿组合,各组长负责组内具体分工与协调。

每组根据所给的三视图样认真讨论,确定方案自行取材、自行设计制作鲁班锁。

3.教学资源收集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体现通用技术“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育人理念,我们特意制作了展示“鲁班锁三视图结构”的ppt课件,着力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思考,小组讨论,互相切磋,全班交流,从而形成一个课堂大交流的“动态课程资源库”。

4.实验器材准备(每3人一组)操作台及台钳20套(固定设备)手工钢锯20只钢锯条 若干市售方木料 若干米(需要在课前先用刨床加工成正方形截面备用)凿子 20把(小起子代替)钢制直尺、木工铅笔 各20把平锉刀 20把羊角锤子 20把砂纸若干学生直尺自带五.教学流程 (2个课时连堂教案)☆☆ 教学实施 ☆☆(一).导入新课鲁班锁是中国古代木工技术的结晶,目前也是人们深受喜爱传统的智力玩具,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十分巧妙。

鲁班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

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才能获得成功。

同学,想不想做鲁班锁?这节课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并制作一个鲁班锁。

这将是我们学习技术研究技术的一个极好机会。

(二).讲授与实践1.展示ppt 三视图课件,并回顾绘制和识读三视图的知识2.鲁班锁制作技术图样与材料说明A .鲁班锁的制作图图1是鲁班锁3根部件的划线图。

图2、3、4分别是鲁班锁部件的三视图和实体图。

(所示经图纸放大后,分发给所有学生)B .加工鲁班锁所需材料的截取(下料)材料:市售装饰用方木材每根的长度为4M ,事先采用电刨将材料刨成越30mm ×30mm 规格的正方截面;每小组分到一根长度为500mm 左右的木条,可裁锯成长度为160mm 的3小根。

(稍长无妨)3.制作工具的使用要领介绍工具:手工钢锯—选择钢锯,而不选择正规的木工锯的原因是木工锯的齿较大,锯子本身也比较大,而钢锯体积较小,学生容易操作,并且手工操作的安全性也比较高。

A.凿——另备有磨刀石,发现凿的口不锋利的时候,应该在磨刀石上打磨几下,确保刀口平齐。

(此处,我们选平口起子为代用品,必要时也可以在磨刀石上打磨几下)B.锤子——使用锤子的时候应掌握正确的使用锤子的方法,注意安全。

C.其它工具:直尺、角尺—直尺和角尺在使用的时候读取的角度要正常,使用的方法要得当,课本上有详细的介绍。

4.加工步骤的流程图5.制作过程A.步骤一:划线(划下料线)在所给的约50CM长的原材料上,用钢直尺在原材料上画出下料线,每段的长度为16CM,共3段(用钢直尺划线)B.步骤二:锯割下料将划线划好的木材(棒)沿着所划的线锯割成三节,每节的长度是16CM,在锯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锯子要正,力度适当,速度稍缓,以确保得到较为精确的木棒尺寸。

(提示:在《技术与设计1》“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中曾涉及下料一词,此刻让学生由本课联系到(必修1),自己体验木材下料,能感悟到《通用技术》课程知识的连贯性。

)C.步骤三:划线(划锯槽线和凿槽位线)此处划线比较起第一步来说,难度上要大了很多,精确度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所给的材料的尺寸,准确的定位,强调划线的精度对后续工艺的影响,对最终产品的影响,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让槽线的宽度正好等于木棒的厚度)D.步骤四:锯槽位首先,向学生阐述为什么要锯槽位,若用凿子直接在木棒上凿切的话,木棒很容易开裂,被凿坏,用锯子沿所划的线,先将木纤维锯开再凿,就不会出现开裂的情况。

(提示:在使用锯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左右晃动锯子,不然很容易把锯条弄断;再如锯条被木棒夹紧,锯不动的时候,应该从竖直方向缓慢拔出后,重新下锯。

)E.步骤五:凿槽凿槽需要用凿子和锤子两种工具,当锤子击打凿子的时候,应集中注意力,小心地沿着线条,慢慢尝试轻敲细凿,凿出槽位。

若无把握,则可预留出较多的空间,待下一步修整。

(提示:用凿子凿槽时,离所划的线大概有0.5CM,因为凿下去的时候,木质的材料肯定会往两边有所收缩,造成实际尺寸偏大,只有慢慢凿槽就容易达到我们需要的精确度。

)F.步骤六:修整把1,2,3号部件用锉刀,凿子,和钢锯修平。

G.步骤七:装配与调试。

①.将1,2,3号部件进行组装过程中,肯定会发现有的部件加工不够精确,此刻就需要有“再加工”的过程,这就是“调试”。

让学生学会“调试”,以达到作品的吻合度最佳。

②.学生动手实践中,教师除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外,也加强个别指导。

③.教师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同时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活跃课堂。

6.木条加工中应该考虑到的细节A.除木条要求“方正”外,还要求划线条、下锯、凿槽等加工方法一定的精度。

B.凿槽线应避开划线及加工交点(又称之为“节点”)。

C.凿槽位应先锯后凿切(靠中部下凿),预留木锉加工的余量。

7.完整作品(优秀作品)展示让各组组员拿出自己已完成的或最好作品到讲台上去给大家示范,或者派一名代表谈谈自己组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收获及感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强化对完成的不理想的小组的激励,极力形成大家研究,共同的探讨学习氛围。

)8.认真填写实践报告单(附后)9.课堂实践讨论与研究(部分)A.“鲁班锁”的制作大致有那些主要制作流程?制作流程是否可以优化?试分析说明!B.如果所选用材料的横截面为非正方形,其制作结构如何?C.“鲁班锁”能不能算是一个“系统”?“鲁班锁”的连接方式能用到哪些地方?D.日常生活中物品是否有可采用“鲁班锁”的连接方式?请举例说明!10.下课(实践活动结束)(下课前约5分钟,提醒学生最后组装作品、清理场地、清点工具、填写记录准备下课;下课铃响,安排学生有序地离开场地)今天的制作活动到此结束,请大家课后预习“下一节课《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