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中看中外交流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合集下载

从唐诗中看中外交流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从唐诗中看中外交流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从唐诗中看中外交流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当提到中国古代历史,最先想到的便是“汉唐气象”。

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尤其是在对外交往方面,由于统治者开明的政策,更是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毫无疑问,这种广泛与频繁地中外交流给唐代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被载入史册,同时也被记录在诗人的笔下。

在这些诗歌中,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看见了唐代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中外交往对唐代人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物质方面,其中影响唐代人最大的无疑是胡食。

在《全唐诗》中,题目中出现了胡食的诗歌有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刘禹锡的《葡萄歌》、《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赵鸾鸾的《酥乳》等8首;文本中出现胡食的诗歌有王绩《食后》、王维《送孙秀才》、卢绝《过楼观李尊师》、皮日休《太湖诗.雨中游包山精舍》、杜甫《太平寺泉眼》等共76首,其中初唐13首,盛唐41首,中晚唐22首。

1胡食对唐代人饮食习惯的影响体现在主食和副食两个方面。

主食的种类仍可分为很多种,但从史料记载中出现的频率看,饼为最多,也是胡化色彩最浓厚的。

胡饼传入中原后,很快便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

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一诗中有这样的描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予饥谗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同时,胡饼也盛行于民间,《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云“唐代长安盛行此饼,日本僧圆仁入唐,在长安及见之,其言日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

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传入长安的副食包括水果、蔬菜、调料等。

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水果大部分只有贵族能够享用,有葡萄、石榴、黄桃、波斯枣等,其中以葡萄传播范围最广,唐彦谦有《咏葡萄》一诗“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

”刘禹锡则有《葡萄歌》“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

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蔬菜包括胡萝卜、胡芹、波斯菜(即菠菜),调料包括糖、胡椒等。

唐朝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唐朝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唐朝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和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时期,东西方的文化意识开始相互影响和融合,这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唐朝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一、宗教与哲学的交流在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和发展。

随着佛教的传入,西方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也开始进入中国。

唐朝时期,一些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通过佛教的传播进入了中国社会。

例如,印度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学与艺术的互鉴在唐朝时期,东西方的文学与艺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互鉴。

西方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传入中国,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唐朝的文学成就也吸引了很多来自西方的文化人士,他们与中国文人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合作。

这种文学与艺术的互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进步。

三、科学技术与医学的交流唐朝时期,中国和西方在科学技术与医学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科学知识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唐朝的科学技术成就也吸引了很多来自西方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与中国的科学家进行了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四、社会制度和思想的影响唐朝社会制度和思想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通过与唐朝的交流,影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例如,唐朝在行政管理、税收制度等方面借鉴了西方文化的经验,推动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

同时,西方的思想观念也进一步拓宽了唐朝社会的思想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内涵。

结语唐朝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唐朝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不仅是单纯的东西方文化对话,更是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塑造和创新的过程。

外来文化对唐人生活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唐人生活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唐人生活的影响唐太宗曾以“提三尺剑定四海,远夷率服”,矜夸其比肩秦汉帝王的天子威权。

唐朝参与世界文明的重要行迹,迄今仍历历可见;而“远夷”们对唐代社会乃至中国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更是远逾皇帝的预料。

其实,对于“异族”和边患带来的现实问题、历史鉴戒,唐人都有很具体的经验,但他们依然拿出了丰沛的好奇心,允许各种“不同”融进日常生活领域,更新、重组旧有的思想和审美资源。

唐人的国民心态,也在这种新环境中得以滋养,呈现出今人所见的开放与包容。

正如作者所说,璀璨的唐代文化中包含的丰富外来因素,是唐人自信心的体现,拿来主义的精神,也是唐代魅力之所在。

唐代的文化特质之一就是开放包容,从不盲目抗拒外来事物,这是一种基于实力的自信。

唐朝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不仅影响了政治和经济,也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唐代对外交通的七条干道:“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

”其中所说的第五条路线,指的是由今天新疆地区前往中亚的路线,基本就相当于我们说的丝绸之路。

《隋书·裴矩传》:“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

北道从伊吾……至拂菻国,达于西海。

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至波斯,达于西海。

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唱盘佗,度葱岭……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

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功劳,一八七七年,他在《中国》一书中率先使用了这个词。

随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中将其概念进一步明确化。

丝绸之路存在的时间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久得多。

臧振《“玉石之路”初探》一文根据对原始社会时期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玉器的分析,认为这些玉器原材料极可能是新疆和田玉,所以在所谓“丝绸之路”之前,这条商路就已存在,他将其称之为“玉石之路”。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内,中外文化交流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推动。

本文将探讨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其影响。

1. 文物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也吸引了众多外国人来华。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宝物、纺织品、艺术品和书籍从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引进中国。

这些文物的引进丰富了唐代的文化,并对后来的艺术、工艺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宗教交流唐代是中国宗教多元化的时期,、和等宗教在这段时期内相互影响。

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艺术和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和也在唐代融入了中国社会,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3. 文学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和文化交流者。

唐朝皇室和贵族推崇文化艺术,诗词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许多外国游客和外国文人都前来唐朝,并与当地文人交流创作。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4. 商业交流唐代是世界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商业时期之一。

长安(现在的西安)是当时的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

各种商品和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流通,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

这种商业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影响。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国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文物交流、宗教交流、文学交流和商业交流,唐代成为了一个多元、开放和创新的时期。

唐代的文化成就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参考资料:- 杜牧《春夜喜雨》- 斯里兰卡古佛像- 罗布遗址出土的波斯漆器。

唐代文化繁荣与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文化繁荣与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文化繁荣与中外文化交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唐代文化繁荣的背景唐代文化繁荣的背后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治的相对稳定。

庞大的国土和繁荣的经济使得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唐代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教育,推行科举制度,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社会背景为唐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唐代文人与文化交流唐代文人是唐代文化繁荣的中坚力量。

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对中外文化都保持着极高的兴趣。

午夜诗社、酒肆书坊等交流平台成为文人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文人们互相启发,相互传递并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推动了唐代文化的进步。

三、中外文化交流的渠道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在唐代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先秦诸子的著作成为文人心目中的经典。

“千年一古,万年一制”,唐代文人对古代经典的研究和传承也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绘画、音乐、舞蹈艺术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

唐代绘画吸收了汉画、魏晋南北朝绘画的精华,同时又融入了外来的佛教绘画,形成了独特的唐代绘画风格。

音乐和舞蹈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

北方和南方的音乐舞蹈相互借鉴,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音乐舞蹈中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唐代音乐舞蹈艺术。

四、外国文化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外来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之一。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外国文化在唐代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佛教的兴起对唐代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带来了大量的文艺作品,佛教石窟艺术和经典翻译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唐代文化的内涵。

同时,外来文化的传播还使得唐代社会更加开放,文化更加多元。

伊斯兰教和波斯文化的传播也使得西域文化融入唐代文化。

伊斯兰教的影响还体现在唐代建筑、绘画和服饰等方面。

五、唐代文化繁荣的影响唐代文化繁荣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社会。

唐代文化的繁荣对后世文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盛世与国际交流丝绸之路的繁荣时代

唐朝的盛世与国际交流丝绸之路的繁荣时代

唐朝的盛世与国际交流丝绸之路的繁荣时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作。

在唐王朝的统治下,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进贡,同时也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实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交流。

本文将以唐朝的盛世与丝绸之路的繁荣时代为主线,探讨唐朝与世界的国际交流。

一、唐朝的盛世唐朝的盛世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政治上,唐朝实行了开元盛世的改革,建立了严密的官僚体系,加强了王朝的统治力量。

唐王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朝廷能吸纳到大量的文人士大夫,从而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同时,封建王权得到巩固,刺史、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国家政权的统一和稳定。

其次,经济上,唐朝实行了均田制和市易法等一系列经济改革,使得农业生产逐渐发展壮大。

农田的平均分配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农产品的丰富也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铸铁法和扩大纸币流通等措施,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最后,文化上,唐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人的集中爆发时期。

无论是诗歌、绘画、音乐还是舞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诗盛世,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成为了传世之作。

此外,唐朝还有“大唐文化”的风靡,出现了许多名流文人,他们的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

二、唐朝与丝绸之路的繁荣时代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世界交流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在唐朝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随着唐王朝的强盛和国力的增强,丝绸之路成为了连接东方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首先,唐朝通过丝绸之路向外输出了大量的丝绸制品。

丝织绸缎是唐朝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经由丝绸之路被输送到中亚、西亚、欧洲等地。

唐朝丝绸的优良品质和精美工艺受到各国的青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

其次,丝绸之路也为唐朝带来了各种商品的输入。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商品涌入中国,丰富了唐朝的市场供给。

唐代的对外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的巅峰

唐代的对外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的巅峰

唐代的对外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的巅峰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也是对外开放与外文化交流达到巅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政府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各种文化形式的交流与融合。

外交使节的频繁往来
唐朝时期,外交使节的频繁往来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唐朝不仅派遣使节出访周边国家,还接纳了来自各国的使节,使得各国文化在唐朝得以传播和交流。

这种外交交流不仅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文化内涵。

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唐代的文化艺术也在对外开放中迎来了巅峰。

隋唐时期,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吸引了许多外国文人士子前来学习和交流。

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不仅促进了各国文化的相互借鉴,也推动了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宗教文化的交融
在唐代,佛教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发展,也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宗教文化交流。

唐代的对外开放使得佛教文化得以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文化也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形成了宗教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这种宗教文化的交流,深刻地影响了唐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对外开放与外文化交流达到了巅峰。

外交使节的频繁往来、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宗教文化的交融等形式,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丰富了唐代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世的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唐代的对外开放与外文化交流,不仅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对中国文化多元化的认识与包容。

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对于推动文化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唐代诗词在中外文学交流中的影响与价值

唐代诗词在中外文学交流中的影响与价值

唐代诗词在中外文学交流中的影响与价值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唐诗、唐词广为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唐代诗词也在中外文学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与价值。

一、唐代诗词在中外文学交流中的影响1. 对世界诗歌的影响唐诗的翻译和传播,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唐诗被译成多种语言,如英、法、德、日等,为国外诗人们提供了新的创作风格和灵感来源。

例如,法国诗人维克多·雨果、英国诗人济慈、美国诗人艾略特等,都曾深受唐诗的影响。

维克多·雨果曾说:“我所知道的中国,一切都是从李白开始的。

”这体现了唐诗对世界诗歌的巨大影响。

2. 对日韩文学的影响唐诗对日韩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在唐代,日本学者大伴旅人曾到中国留学,学习了唐诗,在回国后写作了许多诗歌。

同时,唐诗还影响了日本俳句的发展,俳句即为日本诗歌的一种形式,它以传达感受为主,并强调情景的描写,这与唐诗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韩国,唐诗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韩国建立了大量的中唐研究机构和学术平台,收集和研究唐代文学作品。

同时,韩国的文学刊物也经常刊登唐诗作品,表明了唐诗在韩国文学界的巨大影响。

3. 对中国民间文学的影响唐诗不仅影响了外国文学,对中国的民间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唐诗成为了民歌、民间曲艺和杂剧等另一种表现形式,同样传承于民间。

唐代的《长恨歌》、《木兰花慢》、《满江红》等,成为了民歌和民间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唐代诗词在中外文学交流中的价值1. 丰富中国文化内涵,保护民族文化唐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文学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将进酒》等,都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唐代文学的传播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丰富中国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2. 培育国际化人才,增强中外文化交流通过唐代诗词的翻译和传播,在国际上培育出了大量中外文化交流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精通中文、英语等多种语言,而且还对中外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唐代的文化交流与外来文化影响

唐代的文化交流与外来文化影响

唐代的文化交流与外来文化影响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交流与外来文化影响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在唐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其他地区之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接受并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的影响,这对唐代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唐代是丝绸之路交流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经济贸易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通过丝绸之路,唐代的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商品交流上,更深入到了文化和思想的交流领域。

1. 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在唐代,中国接纳了大量来自西方的文化影响。

例如,佛教的传入对于唐代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佛教的艺术、宗教信仰以及思想观念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也进入了中国,中土壁画艺术在唐代达到了巅峰,将中亚、西亚和印度的艺术风格融合于一体。

2. 文化交流的推动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促进了商品和贸易的交流,也带动了知识和文化的交流。

唐代中国的文化精英通过丝绸之路与外国文化交流,并带回了许多新的思想和学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隋唐两代派遣使者前往日本和朝鲜半岛,带去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推动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二、唐代与中亚文化交流1. 大宝法王的到来大宝法王是唐朝时期来自于波斯的僧侣,他在唐代传播了许多波斯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对于中国的医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宝法王对唐代中国文化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学术文化,也增进了中亚与中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2. 中国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吐蕃是唐代中亚地区最强大的政权之一,与唐王朝保持了长时间的联系。

中国与吐蕃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佛教艺术和宗教信仰方面。

唐代中国的佛教艺术对吐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吐蕃的佛教文化也对中国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唐代与东亚文化交流在唐代,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唐代的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

唐代的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

唐代的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灿烂的文化时期之一。

其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成就,不仅令后世继承发扬,更使得现代国际文化界对唐代文化抱有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但是,唐代的文化成就并非自成一体,而离不开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影响,下面就来探讨唐代的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

一、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的一个朝代。

唐朝建立前一个多世纪,中原地区已经相对稳定,南北统一。

吐蕃等各少数民族也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体系下形成了政治上的统一。

这时,唐朝获得了辽阔的领土,极大地拓宽了其与外国交往的范围,也进一步促进了华夏文化与外部文化的融合。

二、唐朝文化的本土传承与创新唐朝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联系和交流的基础。

唐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是对前代文学成就的发展和继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

唐代诗坛备受瞩目,凭借这曲婉转、真情实感的表达方式,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唐人的散文更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韩愈、柳宗元、魏征等人的作品为代表,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可读性极高。

唐代也出现了长篇小说《大唐西域记》、李渔小说《世说新语》等,充分展现了唐代小说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在戏曲方面,《汉钟离》、《长恨歌》、《梅花烙》等都曾经一度风靡全国。

三、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朝代之一,其文化发展,对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朝的外交及贸易活动,使得中国文化正式融入了东南亚地区,日本等国家,从而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唐代的文化,也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扩充,包括北魏、西域的佛教文化、波斯的成功文化、印度的直布罗陀文化和天竺文化、中亚的万众文化等等。

唐代的文化交流,不仅使得中国与周边各国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四、文化交流的宝贵财富唐代的文化交流、融合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为当代国际文化吸收和借鉴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论唐代对外交往诗歌文化意义

论唐代对外交往诗歌文化意义


{清)1;定求等{全后咐,北京中华书局.阳}年,第四页。桩,下引唐代诗歌未有特别说明者均引自拔书,不再t" #tllit u
⑦梭,此诗之"和西蕃侠 "猪家均永确认克为何人,唯向敏等系张说《和戎易逆松侍郎Jf H 长安三年四月,据张房,似有集
体送刑,拉审言当时或躬逢其会,暂定于此。参见,见陶敏、11 现琼《磨五代文学篇年史以初盛 R曹志) ,第 4曲页。
例,此诗作于武后圣历二年 (699) ,当时唐王朝
国力正盛,在唐蕃之间的角力中,也尚处优骨。 但是郭,,:A~上且武后,何力主两国和好。⑥在
果摊开实际的政治军事考虑不盐,而站在史广
阔的时空背景下加旧观照,则唐代外立时于唐
ω{ 宋)歇阳修、末;f~:(侨居书},北京中华书局, 1975 年,第 6咀3 页。
论唐代对外交往诗歌的文化意义
郑传锐,王树森,余恕诚

要作为唐王朝与四邻交往的直接产物,房代对外交往诗歌具有多万面的文化意义,反映了唐
王朝所开展的积极主动的外交在有效维护边防安全、密切与周边诸邻的友好往来及扩大对外部世界的
认知方面所发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折射出当时东亚各族和租主动学习先进唐丈化的历史现实,特别是
点。早管其中不£屈辱成分,但若从避免穷兵
黯武、生灵浩皮的角度出堤,又丰为不可。毕 竟,在当时任何一方都无法占据地对优势的政
外主往志势给整个唐代社会带来了诸多积扭哥
响。在唐代对外主往诗歌中,也有克分体现。
考事唐代外主蚌于唐代社会产生的和扭哥
治军事格局中,相互作出一定安排,还是必要
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持久和平,后王朝还通过 和幸的方式与四邻建立在好是草。对于这种和
鹊 H 盛章先后为止,在夷、西域又次之,边用兵

中外交往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中外交往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中外交往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中外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交流,中国古代社会不仅吸取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还推动了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就中外交往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促进文化传播和交融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传播和交融。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往来,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使得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得到了传播和普及。

此外,中外交往还促进了文化交流,如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融入中国自身的文化体系当中。

二、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古代,外国使团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航海技术、冶炼技术等,这些先进技术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同时,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也带动了中国的经济繁荣,通过增加商品流通和资本积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推动政治制度改革和社会变革中外交往还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改革和社会变革。

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思想的交流,使得中国社会逐渐意识到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问题,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生。

例如,借鉴外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在唐宋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推动了封建社会向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的转变,从而带动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四、拓宽视野和促进思想进步中外交往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还表现在拓宽视野和促进思想进步方面。

通过与外国人的交往,中国古代社会能够接触到外来的思想观念和学问,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优点和特点,从而使得中国古代社会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进步。

综上所述,中外交往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文化传播、科技进步到政治制度改革和社会变革等方面,中外交往对中国古代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些影响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今天的世界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外交往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和珍视。

唐朝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影响

唐朝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影响

唐朝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巅峰,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唐朝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不仅对中国自身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与东亚邻国的文化交流唐朝的文化交流,在东亚地区尤其活跃。

与当时的周围诸国,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之间的交流,主要是政治、经济上的联系,同时也伴随着文化上的交流。

在唐代,汉字、儒家思想、诗词等传入周边各国,极大地影响了东亚文化的发展。

朝鲜半岛在唐朝时期,曾是中国的附庸,唐朝与新罗、高句丽、百济等国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跃。

唐代诗词、曲艺、投壶等文化,不仅深入朝鲜半岛民间,且先进文化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学习,如书法、渔业技术、手工艺制作等,也为朝鲜的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带来了重要的贡献。

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早在唐代末期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唐代文化学习和传承。

唐代汉字和儒家思想的传入,使得日本的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体制、诗词、绘画等都受到了唐朝的影响,唐风唐曲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越南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与唐朝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密切联系。

唐代经济和文化的传入,对于越南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秦淮派诗歌、唐城书法等文化,以及汉文化与越南的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得越南文化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促进。

二、与西亚、中亚等地的文化交流唐朝的文化交流不仅仅局限在东亚地区,与西亚、中亚诸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非常密切。

唐代与波斯、阿拉伯等西亚地区及中亚地区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文化的发展。

唐朝与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在丝绸之路上进行。

唐代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中国的贸易和文化在整个中亚、西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得到了各国的接纳。

波斯和阿拉伯等国家,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先后出现了大量反映唐朝文化影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如著名的波斯诗人鲁米的作品《诗经》,以及波斯丝绸制品上的中国风格的绘画等。

唐朝的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

唐朝的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

唐朝的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和外来影响持续深化的时期。

在唐朝的统治下,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发生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探讨唐朝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的重要性以及带来的影响。

首先,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与西亚、中亚以及欧洲进行了广泛的贸易,这导致了文化和思想的交流。

随着经济的繁荣,来自各个地方的商人、学者、外国使节纷纷来到中国,带来了各自地区的文化和知识。

这些外来文化和知识渗透到了中国社会中,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内涵。

其次,唐朝还积极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

作为一个兼容并蓄的时代,唐朝吸纳了佛教、波斯文化以及各地的艺术和音乐。

佛教在唐朝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并成为了影响深远的宗教。

波斯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唐朝的艺术和建筑中,如火焰风格的建筑壁画以及泥塑工艺等。

此外,外来音乐和舞蹈也被融入到中国的艺术形式中,丰富了唐代的娱乐文化。

此外,唐朝的外交使得外来文化和思想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唐朝与日本、朝鲜和西藏等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许多外国学者和文人主动来到唐朝,向中国学习和交流。

这种交流双向互动,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影响了外来文化。

唐代文化交流和外来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还影响了政治和社会制度。

唐朝时期,中国政府吸取了外国文化的优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创新。

例如,唐代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改革。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外来文化和制度的影响。

此外,唐朝的社会制度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引导,如佛教在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方面的影响。

最后,唐朝的文化交流和外来影响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文化辐射和对外交流促进了汉字、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唐朝的文化交流对于东亚文化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朝鲜、日本以及其他周边国家。

这些东亚国家后来又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总之,唐朝的文化交流与外来影响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唐朝民族交往中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

唐朝民族交往中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

唐朝民族交往中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唐朝,那可是个风光无限的时代,简直像是一场历史的盛宴。

想象一下,长安城里车水马龙,街道两旁的小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香气扑鼻的美食让人直流口水。

那时候的唐朝可不仅仅是中国的繁华,还像个国际大舞台,五湖四海的人都来这里凑热闹。

不同的民族,文化,语言交汇在一起,真是热闹得很!这让我想起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句话,哎呀,谁说交流就一定要严肃呢?欢乐和热情才是最好的语言。

说到外交,那也是个热血沸腾的话题。

唐朝的使者们走南闯北,真的是为了国家的荣光而奋斗。

他们不仅是去签协议,更多的是在传递友谊。

就像朋友间互相走动串门,增进感情。

比如说,唐朝跟西域的联系,简直是如鱼得水。

那里的丝绸、香料,简直让人垂涎欲滴。

想想看,那时候的丝绸之路就像是一条大河,把东西方的文化都串了起来。

今天的人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跨越文化的鸿沟,互相学习,互相理解,岂不是很好嘛!说到交往,有时候也会出现误解。

这就像朋友之间打打闹闹,一不小心就吵起来了。

唐朝和周边民族也是如此。

某些小摩擦,常常因为缺乏沟通而发生。

大家有时候就像是没带眼镜,视力模糊,看不清对方的意图。

这时候,双方坐下来聊聊,就能发现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多一点包容,少一点猜疑,往往能化解很多矛盾。

用个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心平气和”最重要,别让小事变大事。

再说说那些大使们,他们可是能说会道的好手。

面对不同的民族,他们不仅要会说话,还得会听,得懂得尊重别人的文化和习俗。

就像是学会了“尊重多元”,才能赢得人心。

试想,如果一个大使到别人家做客,结果在饭桌上大声抱怨食物难以下咽,那可就太尴尬了。

唐朝的外交官们明白这一点,他们懂得礼仪,懂得分享。

外交不仅仅是谈生意,更是交朋友,结缘分。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那么简单,真诚相待,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唐朝在对外交往中特别注重文化的交流。

这就像是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拿手好戏。

想象一下,唐朝的诗歌、音乐、绘画都被传遍了四方,而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回流过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

白居易的文化交流诗词中的东西方对话

白居易的文化交流诗词中的东西方对话

白居易的文化交流诗词中的东西方对话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尤以其诗词精致细腻、对人情物理的洞察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其创作中经常涉及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尤其是与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对话。

本文将从白居易的文化背景、作品内容和传播影响等方面,探讨白居易的文化交流诗词中的东西方对话。

一、白居易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点白居易生活在唐代中期,当时唐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流的时代,汉文化、佛教文化、西域文化等互相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明。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的诗词作品自然受到了各种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东西方对话。

二、东方文化与白居易的诗词对话1. 儒家文化对话白居易的诗词中经常体现出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吸收。

他对儒家的“仁爱”、“礼法”、“君臣”等观念有着深入的思考。

例如《东坡词》中的《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展现出对忠诚、义气和道德观念的赞美。

这些作品体现了白居易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与追求。

2. 佛教文化对话佛教是白居易诗词中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

他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对生死、人性、人生追求等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

例如《问刘十九》中的《白日依山尽》,通过对忧伤、离别和人生无常的描绘,表达出对佛教中“无常”概念的体悟和对世俗追求的冷静观察。

三、西方文化与白居易的诗词对话1. 对外交流与文化融合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西域文化、波斯文化等对当时的唐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居易的诗词中常常可以看到与西方文化的对话。

例如《琵琶行》中的《闻笛》,以波斯的音乐和文化为题材,将东方与西方的文化融合,展现出唐代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包容。

2. 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与创新白居易的诗词也受到了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他钻研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诗词创作中。

唐朝的文化交流与对外影响研究

唐朝的文化交流与对外影响研究

唐朝的文化交流与对外影响研究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交流和对外影响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对外影响。

一、背景介绍唐朝是中国古代的黄金时代之一,国力强盛,政治稳定,为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唐朝时期,中国的疆域辽阔,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频繁,尤其是与中亚、西亚的文化交流,对唐朝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亚文化对唐朝的影响1. 然突厥帝国的建立唐朝与突厥的关系由敌对逐渐转化为友好。

随着然突厥帝国的建立,它成为了唐朝重要的盟友和贸易伙伴。

这也使得中亚文化逐渐渗透到唐朝社会,让中国人对于中亚的披肩、香水以及中亚烤肉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大食文化与伊斯兰教的传入唐朝与大食的贸易逐渐加强,大食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

伊斯兰教的传播也对唐朝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仅使得中国的工艺品、丝绸等商品流入西亚,也让唐朝吸收了阿拉伯数学、医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唐代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三、交通枢纽对文化交流的促进1.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唐朝时期,中亚的贸易通道成为了汇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汇点。

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对经济交流的推动,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中亚的独特文化与唐朝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使得唐朝的文化更加多元化丰富。

2. 琉球与唐朝文化交流唐朝与琉球的文化交流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与唐朝的联系日益紧密。

唐朝文化的影响使琉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如琉璃器的传入、唐琴的演奏等。

四、唐朝文化对外影响1. 书法艺术的传播唐朝的书法艺术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楷书、草书等书法风格,对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书法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是东亚书法今天的基础之一。

2. 文学艺术的传承唐朝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等形式,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文化与外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唐代文化与外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唐代文化与外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影响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影响达到巅峰的时期。

唐代文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纳了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文化交流的起源唐代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提倡“以和为贵”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欢迎各国使节前来朝见,这使得唐朝成为东亚的文化交流中心。

自六七世纪以后,唐朝与外国的交流更加频繁,包括了中亚、东亚以及西亚地区的文化。

这些交流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交流,更是思想、艺术和科学的交流。

二、外国文化对唐代文化的影响1. 中亚文化对唐代文化的影响来自中亚地区的回鹘、突厥、吐蕃等各族人民,给唐朝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冲击。

他们的文化传统对唐代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回鹘族人传入了各种技艺,包括纺织、制陶等。

同时,回鹘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对唐代的舞蹈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回鹘的礼仪、宗教以及政治制度的传入也对唐代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 东亚文化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高丽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

日本学者鉴真和尚在唐朝取经,将佛教、建筑、文化等方面的东亚文化传入日本。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使得唐代文化在东亚得到了广泛传播,也为唐代的东亚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

三、唐代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1. 宋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唐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十分活跃,特别是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进行了频繁的商贸往来,使得唐代的文化进入到阿拉伯国家。

同时,阿拉伯国家也将自己的文化传入中国,如科学、医药等方面的知识。

2. 唐代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唐代丝绸、瓷器以及印刷术等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欧洲的文化。

唐代的文化艺术对欧洲的绘画、音乐和书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同时,文人墨客的创作思想和人文关怀也影响了欧洲的文学与思想。

四、总结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影响达到巅峰的时期,它对于外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影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朝的文化交流外国使节与外国文化影响

唐朝的文化交流外国使节与外国文化影响

唐朝的文化交流外国使节与外国文化影响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唐朝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尤其是通过与外国使节的接触,唐朝接受了多元的外国文化影响,这对唐朝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外国使节对唐朝文化的影响1.文化交流的动机外国使节访唐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外交活动,寻求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然而,他们不仅仅是外交使节,更多的是文化传播者。

他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宗教、科学、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和理念,这使得唐朝能够与众多文化相融合。

2.艺术文化的交流外国使节为唐朝带来了各种艺术品和技艺。

例如,波斯使节带来了丝绸和陶器,印度使节带来了佛教艺术品和药物,日本使节带来了园林艺术和建筑技术。

这些艺术品和技艺的引进促进了唐朝艺术的繁荣和多元化。

3.宗教信仰的传播外国使节还带来了各种宗教信仰。

特别是佛教,它是由印度传入中国,并在唐朝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佛教艺术的影响可以从唐朝的石窟寺庙和佛塔上看出。

此外,拜占庭使节还传授了基督教的知识,使得基督教在唐朝也有一定的影响。

4.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引进外国使节还带来了外国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

例如,波斯的行宫建筑和罗马式行政体系对唐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影响。

此外,外国使节还介绍了天文学、算术和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得唐朝的科学技术进步。

二、唐朝对外国文化的接受与融合1.外国艺术的融合唐朝在接受外国艺术的同时,还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例如,波斯的丝绸和陶器影响了唐朝的绘画和陶瓷艺术,在技术和题材上有所借鉴,但仍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唐朝的舞蹈和音乐也受到外国舞蹈和音乐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2.外国宗教的融合尽管佛教在唐朝盛行,但唐朝并没有完全取代本土宗教。

佛教和道教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唐代宗教文化。

在接受外国宗教的同时,唐朝也保持了自己的宗教传统,并通过宗教艺术的创作展示了独特的审美观念。

浅谈唐文学的中外文化交流

浅谈唐文学的中外文化交流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浅谈唐文学之中外文化交流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的自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作为唐代文学之典范,其地位不仅是后世莫能继,而且前世也无与伦比,也更加反映出那个政治经济鼎盛的朝代所具有的无比繁荣的文化成就,它永久的艺术魅力留给了历史那无法企及的高峰。

一、历史背景综观历史,文学繁荣与整个大时代的强大是分不开的。

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全国空前统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

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对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唐朝开放的文化文化政策更是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自由的发展空间,文禁松驰,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整个唐代,更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文学艺术到生活趣味、风俗习惯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什么是外来文化,外来的范畴又是如何,有必要对此下一界定,更有利于我们清晰地展开讨论。

唐代载籍中对汉族以外的人们多笼统称作“胡”,如胡人、胡雏、胡儿、胡兵、胡贾、胡僧、胡客等等,不一而足。

这是一种很含糊的称谓,它既包含了生活在历史上的中国之外的几乎所有的外国人;也包括了生活在历史上的中国之内,与唐朝从属关系不确定,或属于不同政权的中国周边地区的民族;在很多情况下,还指称生活在唐朝境内,已经归属唐朝,但人种与汉族不同的各民族的人群;甚至有时还指前代就已移居唐朝境内,已经完全汉化的非汉族人群。

这些人群拥有的文化内涵即为本文所指的“外来文化”。

二、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一个具有开放精神的社会,其文化必然兼收并蓄、构成多元,而多元的文化也往往发生于具有开放精神的社会。

唐代的文化发展鲜明地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张广达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有着既善于继承,又做到了兼收并蓄的朝代。

”唐代文化之所以富有生气,“一是唐代的社会和文化能条贯、折衷前此数百年的遗产,二是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唐诗中看中外交流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当提到中国古代历史,最先想到的便是“汉唐气象”。

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尤其是在对外交往方面,由于统治者开明的政策,更是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毫无疑问,这种广泛与频繁地中外交流给唐代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被载入史册,同时也被记录在诗人的笔下。

在这些诗歌中,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看见了唐代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中外交往对唐代人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物质方面,其中影响唐代人最大的无疑是胡食。

在《全唐诗》中,题目中出现了胡食的诗歌有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刘禹锡的《葡萄歌》、《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赵鸾鸾的《酥乳》等8首;文本中出现胡食的诗歌有王绩《食后》、王维《送孙秀才》、卢绝《过楼观李尊师》、皮日休《太湖诗.雨中游包山精舍》、杜甫《太平寺泉眼》等共76首,其中初唐13首,盛唐41首,中晚唐22首。

1
胡食对唐代人饮食习惯的影响体现在主食和副食两个方面。

主食的种类仍可分为很多种,但从史料记载中出现的频率看,饼为最多,也是胡化色彩最浓厚的。

胡饼传入中原后,很快便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

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一诗中有这样的描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予饥谗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同时,胡饼也盛行于民间,《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云“唐代长安盛行此饼,日本僧圆仁入唐,在长安及见之,其言日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

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传入长安的副食包括水果、蔬菜、调料等。

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水果大部分只有贵族能够享用,有葡萄、石榴、黄桃、波斯枣等,其中以葡萄传播范围最广,唐彦谦有《咏葡萄》一诗“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

”刘禹锡则有《葡萄歌》“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

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蔬菜包括胡萝卜、胡芹、波斯菜(即菠菜),调料包括糖、胡椒等。

这些胡食的传入大大丰富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二、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唐代女性服饰大气而开放,追求身形美好而飘逸,多采用轻薄的纱制成,尤1乔乔《<全唐诗>中的胡食》[D],西北大学2015,第14页
其突出女性的胸部,表现出女子的胆略与气魄。

随着唐王朝的强盛,大量胡人涌入京城,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原女性也开始着胡服,显现出女性英气勃勃的一面。

关于胡服的样式在众多的唐诗中皆有所记载,如白居易《拓枝词》“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刘禹锡《观拓枝舞二首》“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许浑《赠萧炼师(并序)》“红珠络绣帽,翠钿束罗襟”等句。

诗人元稹《法曲》中对唐代女子盛行胡服胡妆的现象有一段描写“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虽是于安史之乱后慨叹世风不古,但其中所描述的女子嫁胡人、着胡装的现象表现初唐代女子不受封建思想的羁绊努力追求自身幸福的美好愿望。

除了着胡服之外,受北朝胡风影响,唐代女性还流行着男装,表现出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思想。

三、胡旋女,胡旋女。

心应弦,手应鼓。

中国的舞乐艺术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唐代时期由于开放和兼容并包的思想尤为大放异彩。

除了传统的汉舞、汉乐等,唐代时周边各民族的特色舞蹈和音乐也逐渐传入中原,使得中原的一些舞蹈和音乐也带着浓厚的异域色彩。

唐朝的宫廷十部乐中,有6部来自西域诸国,它们分别为《西凉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其中《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都来自西域,因此被列入胡部。

而《西凉乐》也被列为胡乐,是因为它是从胡乐演化而来,带有浓重的异域色彩。

2白居易新乐府诗《骠国乐》记写了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骠国(古缅甸的前身)乐舞到大唐来表演的情景:“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一作千)击文身踊。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

可见这种乐舞的乐器是螺号和铜鼓,舞者顶髻文身,舞姿耸动跳踊,有时摇摆旋转。

唐代时期原汁原味的西域歌舞以《胡旋舞》和《胡腾舞》最为出名,其中《胡旋舞》出自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其舞最大的特点便是连续急速地旋转,热烈而奔放。

白居易有一首诗专门写《胡旋女》,其中对胡旋舞有这样的描述:“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在唐玄宗时期,胡旋舞甚是流行,更有“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惑君心”之说。

《胡腾舞》是中亚粟特的胡人舞蹈,于北朝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2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雕塑为中心进行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大学2012,第75页
由于唐朝时期从西域通往中原的道路畅通无阻,这就使胡腾舞大规模地涌入唐朝,这种现象在唐诗中也可体现。

如李端的《胡腾儿》和刘言史的《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

前者曰:“扬眉动目踏花桂,红汗交流朱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后者曰:“石国胡儿人见少,縛舞尊前急如鸟。

织成蕃帽虚顶尖,载细胡衫双袖小。

手中抛下蒲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

跳身转毂宝带鸣,弄却续纷锦靴软。

”这两首诗都生动描绘了胡腾舞的特点,即步态迅速敏捷、腾踏跳跃,舞姿轻巧快速、弦目多变,情感如醉如痴、热烈奔放,具有显著的西域舞蹈特色。

3
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笛戍楼间。

唐代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地理视野,让唐代人了解了中原之外各国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这些带有异域色彩的景观在唐边塞诗人们的诗歌中体现最为明显。

其中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的浩渺,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开阔,有“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的苍茫,更有“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带给人的豪壮情怀。

唐诗中描写西域文化景观的主要是服饰、饮食和建筑。

关于服饰,有岑参“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胡歌》);刘商“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

羊脂沐发长不梳,羔子皮裘领仍左。

狐襟貉袖腥复肢,昼披行兮夜披卧”(《胡笳十八拍.第五拍》)。

关于饮食,则有岑参的“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巨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灯前侍牌泻玉壶,金挡乱点野酡酥”(《玉门关盖将军歌》),描述了北方游牧民族以牛、羊、驼等肉食及奶酪、酡酥等为食。

在建筑上,不同于中原的是胡人之居处多为弯庐毡帐4,在此方面,岑参、王昌龄等人的边塞诗在诗歌中有
所提及,如岑参写道“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首秋轮台》),王昌龄则有“碧毛毡帐河曲游,囊驼五万部落稠,救赐飞凤金兜黎”(《箜篌引》)之句。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人的地理和文化视野已经由中原扩大到北方各民族和西域诸国。

“寓史于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唐诗对后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社会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唐诗中,
3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雕塑为中心进行考察》[D],陕西师范大
学大学2012,第76页
4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第238页
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频繁而广阔的对外交往给唐代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文化等带来的影响,不仅丰富了唐代人的社会生活,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2]牛抒真.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3]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 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4]乔乔.《<全唐诗>中的胡食》[D].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5
[5]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雕塑为中心进行考察》
[D].博士学位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2012
[6]方亚光.《从唐诗看唐代的中外交往》[J].《学海》1993年第4期
[7]马豫鄂.《<全唐诗>中的服饰文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