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七年级的地埋第三节聚落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聚落》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聚落
一、聚落的形成
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也有一定规模的工矿
企业形成的聚落。
3.城市聚落的形成:乡村人口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乡村
变为城市。
二、聚落的分布
1.聚落的分布:有的沿河流分布,有的沿公路分布,有的镶嵌在山
谷里。
2.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
三、聚落的发展变化
1.传统聚落:保留历史时期地方或民族特色的聚落。
2.传统聚落的价值:具有重要纪念或教育意义。
3.如何保护传统聚落?答:保持地方特色,合理利用开发,发挥地
区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四、聚落的分类
1.乡村聚落:人口规模较小,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城市聚落:人口规模较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五、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比较平坦的高地,以
平房或楼房为主,交通便利。
而丘陵地区则不同,往往分布在地势较为开阔的低地,交通不便。
2.气候对聚落的影响:寒冷地区聚落的房屋多采用厚墙、小窗的设
计,以抵御严寒;而在热带地区,房屋则多为通风设计,以保持通风和降温。
3.水源对聚落的影响:许多村落形成的原因与水源有关,如水边人
家多形成河谷型聚落,而沙漠地区的绿洲也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
4.自然灾害对聚落的影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会影响人
们的居住环境,进而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发展。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影响聚落的形成因素: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④气候适宜⑤交通便利⑥自然资源丰富3、落的发展演变;农村—集镇-城镇-城市4.聚落的形态:团块状(平原地区),条带状(山谷或者山麓)。
5、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6.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1)社会方面: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人均教育经费减少(2)资源方面: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减少、人均耕地减少等。
(3)环境方面:环境污染、、噪声干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7、乡村--村庄:规模较小的集聚点,主要从事农业活动;8、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点。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注意:风和日丽、狂风暴雨等是描述天气,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是描述气候)常用的天气符号: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了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被污染的越严重。
4、天气符号的识别5.风力:风的强弱;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测量仪器:温度计)。
测量时间:一天进行四次: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日平均气温:四次气温的数值相加除以4月平均气温: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本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3、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晚一个月。
4.等温线:同一水平面内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
等温线越密集,代表温差越大;越稀疏,代表温差越小。
从古到今的聚落演变教案
从古到今的聚落演变教案一、引言聚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人们共同居住、共同发展的地方。
从古至今,聚落的演变历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聚落演变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研究聚落建设和城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古代聚落的形成与演变1.原始社会的聚落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起始阶段,聚落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类开始采集、狩猎、捕捞等活动,形成了以游牧、狩猎、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阶段,人类主要是以族群为单位进行居住,住所常常是临时的帐篷、草屋等简单的建筑,没有固定的聚落。
原始社会的聚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简单的聚落形态,直到农业文明的出现,才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聚落。
2.农业聚落的形成农业文明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聚落也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农业阶段,人们通过种植、养殖等活动,形成了稳定的生产方式,开垦了土地,创造了相对富裕的生活环境。
人们开始居住在固定的聚落中,这些聚落通常是以村庄、城镇等形式存在。
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聚落形态和特征。
例如,中国古代的村落常常是均田制度的基本单位,村庄通常由若干家族组成,每个家族都有各自的祖先神庙、姓堂等重要社会组成部分,村庄内部结构呈现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等几何形态。
3.城市聚落的形成城市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代表,也是人类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的集中体现。
城市聚落的形成通常需要经过农业文明的阶段,具有相对成熟的工业、商业、文化、政治等体系。
城市聚落的形态和特点各不相同,不同的城市有各自的文化和历史遗迹。
例如,京城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市,因为地理位置、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原因,成为了中国城市文明的重要代表。
三、现代聚落的演变1.工业化城市的形成当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整个欧美地区时,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业化城市的形成,改变了传统的城市聚落模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生活、生产方式。
聚落的名词解释
聚落的名词解释聚落,这一概念源于人类组织形式的发展,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集结在一起的地方。
它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产物,正如蜂群需要体系化的活动,人类也需要一定的组织结构来满足各种需求。
聚落的定义并非简单而一致。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聚落可以是由一群亲戚、血缘关系或民族共同体组成的小型社区。
在这个层面上,聚落的主要特征是人们之间的关联和密切互动,以及共同利益的追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聚落的定义逐渐扩大。
现代聚落通常是指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其中包含许多居民,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约定组织在一起。
这种组织可能是出于工作需要,也可能是基于地理位置、共同利益或文化背景。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中,聚落的形式和特征可以截然不同。
有些聚落是农村地区的小型村庄,居民通常以农业为生,形成相对封闭的社区。
而在城市环境中,聚落则往往是大量居民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资源和服务的中心。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塑造聚落的规模和形状。
自然资源的分布、气候条件和交通网络都会对聚落的形态产生影响。
文化和历史因素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它们可以决定居民怎样组织自己以及他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式。
除了这些外在的因素,聚落的发展还受到内在因素的制约。
社会结构、政治体系和社会经济条件都对聚落的规模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稳定的政府和健全的社会制度可以促进聚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而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动荡则可能导致聚落的衰退和瓦解。
然而,无论聚落的形式如何演变,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功能。
首先,聚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相互交流、合作和分享的场所。
它提供了与他人互动和建立社会关系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其次,聚落也是经济活动的中心。
人们组织在一起,在农业、工艺品制造、商业交易等方面合作,以满足彼此的需求。
聚落的形成促进了分工和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中,居民与聚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居民与聚落的相关知识,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首先,咱们来聊聊居民。
居民就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生活的人群。
居民的特征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述。
人口数量是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差异巨大,有的地方人口密集,比如一些大城市;而有的地方则人口稀少,像一些偏远的山区或者荒漠地区。
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有所不同。
有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则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文化观念等都密切相关。
人口的分布也不是均匀的。
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气候温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人口往往比较密集;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居民的构成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包括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职业构成等。
不同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会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接下来,咱们说说聚落。
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聚落主要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
乡村聚落通常规模较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
在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更为紧密。
乡村的房屋一般比较低矮,布局较为分散。
乡村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自然景观往往更加优美,空气也更加清新。
城市聚落则规模较大,经济活动以工业、服务业为主。
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交通便捷,各种设施齐全。
但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比如,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更容易形成聚落。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聚落的分布,如果一个地方气候过于寒冷或者炎热干旱,可能就不太适合大规模的聚落形成。
地理位置也很关键。
靠近河流、海洋或者交通要道的地方,往往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和繁荣。
资源状况也会对聚落产生影响。
拥有丰富矿产资源、水资源或者森林资源的地方,可能会吸引人们聚集并形成聚落。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爱弄PPT老范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爱弄PPT老范
聚落的两种类型
乡村
城市
田地
聚落组成
道路 房屋
设施
聚落特点
① 规模小 ② 功能简单 ③ 从事农业 ④ 对土地依赖大,流动性小 ⑤ 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聚落分布
近水的向阳高地
影响因素:水源、安全
近水的向阳高地
聚落分布 影响因素:水源、安全
天然食物仓库
聚落分布 影响因素:食物来源
聚落特点
区域的中心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聚落特点
开放的系统
人口、物资、能源、信息交流
等级划分
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划分标准差异很大
小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20万 20~50万 50~100万
特大城市 ≥100万
<2.5万 2.5~10万 10~50万 ≥50万
城镇 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富饶的平原
聚落分布 影响因素:食物来源
聚族而居的客家围楼
聚落分布 影响因素:战争、文化、自然环境
千岛湖水下古城
聚落分布 影响因素:行政、工程建设
聚落的分布形态
1. 高原、山区:条带状或散点状 2. 平原:团状 3. 沙漠:团状或条带状
聚落的两种类型
乡村
城市
聚落特点
高度的密集性
人口、建筑、资金、生产、信息
商品交易和海运 古罗马时 (古希腊、古罗马)
的发展
5世纪后
封建社会
世界城市发展缓慢 欧洲城市宗教色彩浓重
欧洲城市再次兴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亚洲、非洲发展水平高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城镇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5.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城镇的发展过程、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情境导入】模式一视频导入播放不同的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景观的差异,判断自己的居住地与哪一类景观类似,分析造成景观差异的原因,导入新课。
模式二图片导入特色民居图片导入,直入主题。
你知道图片中展示的民居的名称吗?你知道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吗?你知道不同地区民居不同的主要原因吗?通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入新课。
观察与发现一、聚落的景观特征1.聚落的分类:(提问)什么叫聚落?聚落的两种形态是哪两种?能举出例子来吗?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聚落图片,让学生将这些聚落分类,引出聚落的类型。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乡村和城镇)通过分析聚落的图片及文字部分,了解聚落的含义及分类。
续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探究与讨论2.乡村与城镇的景观差异:引导学生分别观察乡村、城镇景观图,说出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项目城镇乡村人口密集稀疏分散通过学生讨论,明确城镇聚落与乡村的主要差异。
【分组讨论】探究城镇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简单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城镇和乡村景观图,从人口、建筑特点、生产方式和交通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比,比较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最后让学生填表比较聚落形式。
项目城镇乡村人口建筑特点生产活动交通状况【说一说】阅读材料并结合生活经验,安排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代表城镇和乡村,介绍自己的“家乡美”,分别说明城镇、乡村的优点,及时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 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添加标题
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介绍聚落的形成背景、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
聚落的历史遗迹:介绍聚落中的历史遗迹,如古建筑、古村落等,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发展趋势
新型聚落形态的出现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乡村聚落的逐渐消失
聚落发展的可持续性
03
聚落的分布与特点
聚落的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
分布特点:沿河流、山麓、海岸线等分布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交通等
分布规律:不均匀分布,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乡村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聚落的特点与优势
聚落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聚落的文化特色:分析不同地区聚落的文化特色,如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
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聚落文化的影响:分析聚落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聚落文化的形成:介绍聚落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聚落文化的传承:探讨聚落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和演变
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气候、地形、水文等
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选择适合生存的地点定居
聚落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乡村城市融合型聚落:兼具乡村和城市
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知识点解析
《世界的聚落》知识点解析1.聚落的形态(1)聚落的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①城市Ⅰ定义: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Ⅱ特点:人口密集,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住状况相对拥挤,多高层住宅,城市空间利用率高,交通发达。
Ⅲ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
Ⅳ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②乡村Ⅰ定义: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分为村庄和集镇。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集镇。
Ⅱ特点:居住地相对分散,房屋不高,但经济实用;外围常有大片农田,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谈重点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从事的行业不同,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乡村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
(3)聚落的演化过程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
地理位置优越,聚落向前发展的速度越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人口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为集镇,集镇进一步发展,楼房越来越高,人们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业生产,发展成为小城市,并由小城市逐渐向大城市发展。
谈重点城市和乡村的演化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或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聚落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的形成受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影响。
谈重点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②聚落的分布状况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聚落》梯级评价(教师版)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聚落的形态1.定义: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城市与乡村比较:聚落形式人口建筑特点产业活动交通状况A城市密集密集、多高层建筑非农业发达B乡村稀疏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多低层建筑农业不便3.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4.聚落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聚落大多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2)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等。
(3)在河流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5.聚落的建筑:(1)特色民居。
(2)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
地区民居特点墙体窗户屋顶寒冷地区厚小尖顶湿热地区薄大尖顶干热地区厚小平顶【知识回顾】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稠密,相应的聚落规模也大。
【质疑判断】1.聚落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
(√)2.城市发展越快越好,人口规模越大越好。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更容易形成聚落。
(√)4.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完整地、丝毫不变地保护下来。
(×) 【名师点睛】(1)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
一般情况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降水决定屋顶的平尖。
②气温决定墙体的厚薄与窗户的大小。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世界文化遗产的种类: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以及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和陵墓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聚落形成的条件
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不过聚落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呢?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
按经济活动可分为农业聚落、林业聚落、牧村、渔村以及具有两种以上经济活动的村落等。
按平面形态可分为团聚型(集村),即块状聚落(团村)、条状聚落(路村、街村)、环状聚落(环村);散漫型,即点状聚落(散村)。
②城市聚落。
按形态可分为集中形态(单城)、群组形态(双子城、三联城、条带状群组、团块状群组)。
按职能划分有许多方案,其中有代表性的3个方案是:哈里斯的分类(1943):以城市中各行业从业人数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一种行业从业人数占各行各业全部从业人数的百分比为主要依据,把美国城市分为9类:加工工业城市,零售商业中心,多种职能城市,批发商业中心,运输中心,矿业城,学府城,娱乐休养城,州首府及其他。
G.施瓦茨的分类(1959):首先把城市分为普通职能的城市、特殊职能的城市和似城聚落3类。
然后把特殊职能的城市分成5类:由政治职能产生的,由文化职能影响的,由经济和交通职能决定的,国都,大都市和世界性都市;把似城聚落分成8类:传统的工艺和工业聚落,现代工业引起或改造的聚落,交通聚落,旅游聚落,居住聚落,军事聚落,宗教聚落,文教聚落。
Ю.Г.绍什金的分类(1960):根据城市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分成3类:参加区内劳动分工的城市,在区际劳动分工中具有较大作用的城市,同国际市场联系密切的城市。
再根据生产性质分成5类:原料、燃料、动力生产的城市,中间产品生产的城市,制成品生产的城市,交通职能的城市,非生产性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
一
二
三
四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特点 18 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注入了 工业革命 新的活力,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城 以后 市数目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用地规模迅 速扩大,很快便形成了一大批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图表导读教材图1.12 美索不达米亚灌溉平原上出现的古代城市 城市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农业剩余产品的供应,而灌溉等农业生 产技术的发展是农业增产的保障,中低纬大河流经的平原地区有利 于实施灌溉。本图片则说明了古代城市的形成与河流和灌溉农业 之间的密切联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拓展延伸如何区分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聚落特点也不同,突出反映在以下几点: (1)北方多平顶房,住宅有院落;南方房屋多斜顶、无院落,房前屋 后都是农田、菜地。(2)聚落规模及密度不同。北方多为大型聚落, 密度较小;南方多以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较大;西部多散居,密度较 小。(3)聚落形式不同。北方多团状聚落;南方分散型聚落和带状 聚落各占一定比例;西部多散居、流动性村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一
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哪些?不同地理 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1.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条件 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 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 水源、地形 用水,防范洪涝灾害的 地或台地 侵袭 气候、地形、土壤、水 自然 气候、 地形、 原始采集、 渔猎时期,分布 源条件良好,成为天然 因素 水源、土壤 在山林、河湖、海滨等地 的“食物仓库” 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平 地形、 土壤、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 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 水源 的食物 良好的平原地区 乡村聚落的区位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各种村庄
形 形 色 色 的 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聚 落
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因素 周围自然环境 水 足够的食物来源 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
平 原 上 的 乡 村 聚 落
分布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耕地面积大。
带 状 分 布 的 乡 村 聚 落
分布原因:接近水源,并能防止洪 涝灾害的侵袭。
沙 漠 边 缘 的 乡 村 聚 落 分布原因:聚落分布在泉水和河流附近。
华北平原上的聚落
活动
观察下面两组乡村聚落图片并讨论:
流动聚落
单户型聚落
1.它们的分布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第一个图是一个流动型的牧村牧民 的住宅是一个个拆装方便的蒙古包(帐篷、毡 房)第二个图是美国中西部平原地区的大农场, 村落稀疏而分散。
2.这两种聚落的形成,与他们所处的 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社会文化环境有 什么关系?
2. 简述城市的主要特征。
答案:(1) 以人为主体。人、物、空间是 构成城市的三要素。
(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人口、人类开 展的社会活动和各项设施都高度集中。
(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3.简述世界城市的发展阶段。
答案: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 段:城市发展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中世 纪时期:出现了规模较大,内部结构清晰的城市。 工业革命后:城市与周围乡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城市成为生产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了解世界城市的发展和我国城市的发展。
能力目标
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 和成因,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过 程中各自的特点,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历程
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历程一、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历程聚落是土地上由人们所建造的住所,形成聚落的初期活动主要是农耕和畜牧。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聚落发展成为一种文明。
从古至今,聚落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史前聚落、石器时代聚落和文明化聚落。
史前聚落是指历时最早的聚落,主要活动是狩猎、采集以及畜牧,人们以节日表达渴望自由的心情。
石器时代的聚落,人类开始实施农耕活动,从而形成了以农耕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形态。
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进,农耕活动得到大量的推广,形成了一种以农耕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形态。
此时,聚落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有居民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的聚落。
而文明化的聚落,是以农耕业为主的聚落,但也发现其他产业,包括工艺制作或服务,这时,聚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文明化。
文明化的聚落增加了对聚落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沟通和行动的能力,这种形式的聚落最终发展成为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的城市。
二、从城市到都市的发展历程城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凝聚、城市发展和都市化。
城市凝聚是指初步形成的城市过程,在此阶段,城市开始吸引着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有着不同的宗教、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等,除了建造宗教建筑之外,还会在城市中建立经济活动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开始凸显出城市的各种特色,此时城市开始朝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发展。
在此阶段,城市会发展先进的交通系统、开办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城市空间和发展经济等活动,以便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
当城市的规模更大,功能更加完善,服务面更广时,城市就变成了都市。
都市不仅拥有着完善的各种基础设施,还拥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形态,如贸易、金融、文化、科技、教育等,都市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完善。
聚落社会的形成与演变
聚落社会的形成与演变自人类出现以来,社会作为人们生活的载体,一直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在最初的时期,人们生活在小规模的氏族之中,通过亲属关系和紧密的联系来维持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化,人类逐渐走上了聚落社会这一阶段。
本文将从聚落社会的定义、形成、演变等方面作一论述。
一、聚落社会的定义聚落社会是指人类在农业文明时期,由于生活需要,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相互之间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现象。
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选择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形成聚居区域,并在这些区域中建造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聚落,如农村、城镇等。
聚落社会的形成是农业文明的必然结果,它不仅代表了人类逐渐走向稳定和集中的生活状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二、聚落社会的形成聚落社会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逐步的过程。
首先,是人类慢慢地离开狩猎采集方式,采用种植和畜牧方法获取食物。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长期地稳定地获得养分,也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开始有了定居的想法,过着定居生活。
其次,是人类在定居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这一时期,人类逐渐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并且开始专门从事手工艺、贸易和其他某些特定职业。
这些交流使得人们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增加了聚落之间的互动。
最后,是在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的形成的过程中,聚落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人类逐渐开始生产和使用货币,并发展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文化和法律体系。
三、聚落社会的演变在聚落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它经历了很多变化。
随着经济、文化、技术的进步,人们产生了更多的需求。
人们需要更多的资源,需要更多的土地,于是乎,人类逐渐开拓了新的地域,建造起了更有规模和分工的城市,这时聚落社会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城市化阶段。
城市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很多便利,正是城市的存在,使得各种职业交流得以更为频繁。
但城市化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如资源的竞争、利益的纷争、政治的不稳定等。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优秀版)
思考 3.世界早期城市多形成于中纬度地区河流下游 的平原地区,这是为什么? 【提示】 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水源 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可为城市提供大量农 产品。
四、中国城市的发展 1.分布: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城市主要分布 在_黄__河___流域和__长__江__流域。 2.特点 (1)受政治环境影响大:政治稳定时期,城市繁荣 兴盛;社会动荡时期,城市屡遭破坏而衰退。
三、世界城市的发展
时间
主要特点
公元前 城市数量_少__,规模小;四周多建有城墙,形态
3000年~ 比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主要职能.分别诞 公元前 生在_美__索__不__达__米__亚__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 1500年 __印__度__河_平原和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
1000 年以后
总体上城市发展缓慢,在欧洲__地__中__海__沿岸 地区随着商品交易范围的扩大和海上运输 的兴起,产生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出现了 __规__模__较大、内部结构清晰的城市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古代:我国古代的大中城市在形态结构方面政治色彩浓 厚,表现为__尊__卑__有__别___、中规中矩
近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我国的城市呈畸
思考 1.平原旱作农业的聚落与丘陵地区的聚落形态上 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平原旱作农业区聚落多形成团状,这是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乡村可向各个方向发展; 而丘陵地区,聚落多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业
经济
人类社会 人类文明进步
乡村
集市
思考 2.所有的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吗? 【提示】 商品经济导致集市贸易,集市的扩大和 发展形成城市,即集市说.早期城市大多是集市发展 而来的,但结合教材图1.11知道,城市的形成至少还 有其他三种可能,即防御说、地利说(靠有利的自然 条件和自然资源)和阶级说(阶级社会的产物).
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含答案)
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学案(含答案)第一节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基本概念。
2.理解聚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概念乡村聚落是____________中的居民聚集地。
2类型1集镇____________.一般集镇。
2村落中心村.自然村。
3特点1规模________.功能简单。
2居民多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流动性较小。
4影响形成.分布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________.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5形态与分布类型分布地区影响因素密集型旱作农业的________地区农耕条件优越,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带状________地区;平原沿河地区聚落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接近水源沿河发展点状________地区泉水和河流附近的绿洲地区分散型______生产区便于水稻生产,分散在稻田中间地面较高处思考1平原旱作农业的聚落与丘陵地区的聚落形态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规模,并以________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2城市的特点1高度的________人口.建筑.生产.物资.信息以及经济活动.文化活动高度集中。
2区域的中心性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
3系统的开放性城乡之间.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人口.物资.能源.信息交流。
3城市等级划分依据______________与经济发展状况。
4城市的形成过程相对稳定的聚落________的出现集市城市的萌芽形态商品生产繁荣和商业聚集区军事.政治.宗教等目的具有职能.职能的城市思考2所有的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吗三.世界城市的发展发展阶段典型地区主要特征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________________.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流域城市__________,规模小;四周建有城墙,形态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主要职能公元前1000年以后________沿岸地区规模较大;内部结构清晰封建社会欧洲.中国.土耳其.埃及等城市发展缓慢;多分布于有利于商品集散的地方;城市人口规模较小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城市__________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____________迅速扩大点睛提示世界城市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地理总结聚落知识点
地理总结聚落知识点一、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一定范围内集中居住的人群和建筑物,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
聚落一般由若干户组成,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
聚落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村庄、城市、部落、棚户区等。
二、聚落的形成1. 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聚落形成的重要条件。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聚落的形成。
例如,山区多石多林,适合聚落的形成;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聚落也容易形成。
2. 经济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经济因素也会影响聚落的形成。
通常情况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聚落形成的可能性较大。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聚落形成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宗教信仰、传统风俗、居住习惯等会影响聚落的形成。
有些聚落是因为某种宗教信仰而形成的,有些聚落则是因为世代相传的家族关系而形成的。
三、聚落的分类1. 村庄村庄是一种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聚落形式。
村庄通常位于郊区或乡村,由一定数量的农户组成,人口较少,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2. 城市城市是规模较大的聚落形式,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
城市的形成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是一个地区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产、居住、娱乐等的集中地。
3. 部落部落是一种原始群体形式的聚落。
部落多见于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由若干家族或氏族组成,是亲族关系和部落首领的统治关系共同维系的一种聚落形式。
4. 棚户区棚户区是指城市中一些低收入者或流动人口居住的地方。
这些地方常常是由于经济条件差或缺乏合法居住证明,无法享受城市基本服务保障的人们自行搭建而成的。
四、聚落的特点1. 人口密集聚落是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人口密集是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在聚落中,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合作,共同生活。
2. 社会分工明确在聚落中,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分工,合作生产。
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
3. 生活方式多样不同类型的聚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述材料表明 上述材料表明________等因素也可以影响村落 等因素也可以影响村落 上述材料表明 的形态特征。 的形态特征。 (2)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受 自然环境 因素影响,建 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受________因素影响 因素影响, 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受 建筑技术水平 筑方式又与________因素有关。 因素有关。 筑方式又与 因素有关 (3)试分析说明该种建筑具有什么样突出的功能? 试分析说明该种建筑具有什么样突出的功能? 试分析说明该种建筑具有什么样突出的功能
读图15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 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和材料 材料: 材料:2010年10月,有烟雾从岛屿的火山口开始冒出 年 月
A C B
在图中A、 、 中选出可供居民临时安置的村 在图中 、B、C中选出可供居民临时安置的村 并说明原因。 镇,并说明原因。 A地,地形较平坦(与火山口之间有坡地阻 地 地形较平坦( 处于风向垂直方向),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 挡,处于风向垂直方向),交通便利。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阿拉伯村庄
傣家竹楼 非洲的农村
新疆土坯房 极地地区的冰屋
毡房
蒙古包
什么是聚落? 什么是聚落
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汕头市一角
越南的SAPA
下图分属哪类聚落,两类聚落有什么差异 下图分属哪类聚落,
人口主体 乡村 城市 农业人口为主 非农业人口为主
规模大小 较小 较大
诸葛八卦村
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部, 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部 , 诸葛八卦村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是迄 诸葛八卦村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 四周渐 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 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并不大, 高。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并不大, 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 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 但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 但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 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 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 的太极,奇妙无比。 的太极,奇妙无比。 落。
四、房地产开发选址的基本原则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住宅小区由商业小区、 该住宅小区由商业小区、 该住宅小区由商业小区 学校、 学校、医院和成片的 ________、________组成。 组成。 、 组成 该住宅小区位于________和 该住宅小区位于 和 郊区之间。 郊区之间。 (2)图中两商业小区布局的 图中两商业小区布局的 共同点是_______, 共同点是 ,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 。 (3)小区内学校 和学校 相 小区内学校A和学校 小区内学校 和学校B相 学校________选址不恰 比,学校 选址不恰 当,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形成早晚 较早 较晚
二、影响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聚落的形成、 探讨; 四处, 探讨;在A、B、C、D四处,你希望在 、 、 、 四处 哪里建造你的家园,为什么? 哪里建造你的家园,为什么?说明哪些 自然要素对聚落产生影响? 自然要素对聚落产生影响?
请说说诸葛八卦村的空间形态及其与地理环境有什 么关系? 么关系?
综合近几年高考命题对本部分知识多以下列问题 考查较多: 考查较多: 1.以某区域为切入点考查当地的聚落形态及其变化。 以某区域为切入点考查当地的聚落形态及其变化。 以某区域为切入点考查当地的聚落形态及其变化 2.以某些典型城市的规划设计为切入点考查城市的形成 以某些典型城市的规划设计为切入点考查城市的形成 以某些典型城市的规划设计为切入点 条件、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条件、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保护特色景观和传 统文化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布局等。 统文化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布局等 3.以第三届人居会议、开发新区、探究性材料等材料 以第三届人居会议、开发新区、 以第三届人居会议 为切入点, 价内容, 为切入点,考查人居环境的基本评 价内容,房地产开 发的地理区位及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发的地理区位及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 4. 通过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考查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 通过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考查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 特点与功能。 特点与功能。
思考:原始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 思考:原始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布有什么优点? 布有什么优点? 布局在河谷阶地上 靠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靠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云南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 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 2400米 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丽 江行政公署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所在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 江行政公署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所在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 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 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高原姑苏”等称号。 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称号。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世界主要聚落密集区
城乡密集区
1、世界聚落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世界聚落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2、地球上有哪些地方聚落稀疏,其原因是什么? 、地球上有哪些地方聚落稀疏,其原因是什么?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世界主要聚落密集区
(提示:从分布、规模、形态等方面考虑) 提示: 规模、形态等方面考虑)
A
B
团块状
带状
地区
地形
规模
分布
人口
多呈团聚 北方平原 聚居的人口 平坦广阔 一般较大 型、棋盘 地区 较多 式格局 空间分布 南方丘陵区 地形复杂 一般较小 相对分散 聚居的人口 较少
例1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我国某省县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我国某省县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C
(1)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B两 )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两 聚落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什么? 聚落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什么? (2)图示区域聚落的布局形态多呈_______状, )图示区域聚落的布局形态多呈 状 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
城乡密集区
1、世界聚落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2、、世界聚落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地球上有哪些地方聚落稀疏,其原因是什么? 地球上有哪些地方聚落稀疏,其原因是什么? 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灌溉便利, 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灌溉便利,便 地球上稀疏的地区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热带雨林 地球上稀疏的地区是干旱的沙漠地区、 。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于农耕,交通便利,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 于农耕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交通便利,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 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地区。 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地区
城乡规划
一、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读韶关某地区集市分布示意图, 读韶关某地区集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列问题。
(1)影响农村集市 ) 分布的因素有: 分布的因素有: _______、 _______、 、 、 _______、 _______、 、 、 _______;甲乙丙三 ; 地中, 地中,规模最大的集 市可能位于_______ 市可能位于 原因是什么? 地,原因是什么?
聚 落 的 影 响 因 素
社会经济 因 素 自然因素
地 气 河
形 候 流 位置 分布 形态 规模
聚 落 的 特 征
自然资源 交 通
政治、 政治 、 军事等
图A、B哪个是南方丘陵的聚落,哪个是 哪个是南方丘陵的聚落, 北方平原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北方平原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三、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完成下列问题。
(1)甲功能区是 甲功能区是________, 甲功能区是 , 乙功能区是________,其 乙功能区是 , 布局特点是_________。 布局特点是 。 (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 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 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批发市场 等 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 是__________、________。 、 。 (3)在a、b、c、d四地中, 四地中, 在 、 、 、 四地中 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A.a B.b . . C.c D.d . .
极地地区的冰屋
竹楼
思考: 思考:导致图中聚落形态不同的主要自然原 非洲的农村 蒙古包 因是什么? 因是什么?
思考: 思考:嘉裕关成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什么?
思考:拉萨成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思考:拉萨成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株洲的城市发展
“火车拉来的城市” 火车拉来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市” 火车拉来的城市
二、城市化过程的问题和治理对策 读上海市城市扩展示意图, 读上海市城市扩展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 问题。 问题。
(1)图中上海城市规模扩展 图中上海城市规模扩展 的主要方式有: 的主要方式有: ①________;②________; ; ; ③________;④________。 ; 。 (2)浦东开发区的建设属于 浦东开发区的建设属于 城市扩展类型中的 ________。 。 (3)浦东开发区的建设,在 浦东开发区的建设, 浦东开发区的建设 保护和改善上海城市环境 方面有何作用? 方面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