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八下】 第九章 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1)以直观的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示液体压强随深度、密度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2)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
(3)针对学生在数学工具运用方面的困难,提供公式、图像等模板,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这些工具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
7.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探究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液体压强的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思考能力。
【课后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反思,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力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液体压强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探究具有以下特点: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不同深度、不同液体压强的变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压强现象,如液体为何会沿着斜面向上爬升等,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如:“如何设计一个液体压强计?”、“如何利用液体压强知识改进水泵设计?”等。
5.重视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环节,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突破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1.学生对液体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液体内部压强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具体引导和启发。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第2课时)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第2课时)

教案: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详细内容:1. 液体的压强公式:p = ρgh2.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容器形状无关3. 液体压强的应用:水坝的建造、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公式及特点,能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液体压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液体压强的特点。

重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记忆和应用,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液体、容器、压强计等)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水坝的建造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作用。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公式及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应用。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分析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水深处的压强。

6. 知识拓展:介绍其他流体的压强特点,如气体压强。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2. 液体压强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容器形状无关3. 液体压强的应用:水坝、潜水艇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深度为5米的液体容器中液体的压强。

答案:p = 1.0×10^3 kg/m^3 × 9.8 N/kg × 5 m = 4.9×10^4 Pa2. 作业题目: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说明液体压强在潜水艇中的应用。

答案: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利用液体压强原理控制潜水艇的浮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本节课,我以“液体的压强”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力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液体的压强。

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说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不同密度的液体。

2. 学具:记录表、画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讲解生活实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2. 实验观察:让孩子们使用液体压强计,观察不同深度、不同密度液体的压强变化。

3. 记录与分析:引导孩子们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4. 实践应用: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液体压强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速度的关系。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研究能力。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对孩子们的课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2课时连通器新的课程改革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特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使学生联系旧知识和生活实例来获得新的概念和原理,再用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下水道、涵洞、喷泉及船闸,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连通器这部分内容课标对其的要求并不太高,只要求会识别连通器,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和简单应用.八年级学生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有较强烈的操作兴趣,但操作技能较差.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教师需好好引导.知识与技能1.知道连通器中水面相平的原因.2.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发展学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爱科学的精神.2.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处事原则.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难点:从实践生活中找到连通器的应用.2课时(第2课时)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讲授法.连通器、铁架台、玻璃管、橡皮管、夹子、红墨水、多媒体课件.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6-P38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两个壶的图片.甲乙观察图甲所示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壶盖上为什么要留有一个小孔?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的高度有什么关系?图乙所示的茶壶在设计上有什么问题?像茶壶这样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连通器.(设计意图:问题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进行新课(一)连通器教师出示连通器.学生观察连通器的结构,说出连通器的定义,认真思考连通器的特点和原理.演示实验:连通器的特点用橡皮管把两根玻璃管连通起来,固定在铁架台上.先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向一根玻璃管里注入红墨水.然后缓慢松开夹子,水会从这根管流向另一根管,直到两根管里的水面相平.把另一根管升高、下降或倾斜,观察到两根管里的水不再流动时,水面总相平.学生通过实验认识连通器的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教师推导:连通器内的液面为什么总是相平的?在连通器中两容器连通的部分取一块很薄的“液片”AB,AB受到左边液体对它的压力F左和右边液体对它的压力F右,AB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关系知,F左=F右.根据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有p左S左=p右S右.由于AB是薄片,有S左=S右,故p左=p右,由此可以看出,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中各液体对连通器管内薄片产生的压强相等.又根据p=ρgh有ρ左gh左=ρ右gh右,当ρ左=ρ右时,则有h左=h右,即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相平.学生讨论交流归纳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中两边液体静止时,两边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认识连通器的结构特点和原理.)【对点训练】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作标记.这样做利用了________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________.【答案】连通器同一水平面上(二)连通器的应用教师提问:除了刚才提到的茶壶,连通器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图片.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锅炉和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学生讨论交流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它们各有什么功能?它们是怎样利用连通器的特点来实现自己的功能的?教师出示图片:(1)(2)教师讲解:图(1)是水塔的供水系统:水塔和自来水管道构成连通器,水塔中水位比水龙头处高,打开水龙头时由于水位要保持相平水便从水龙头处流出.图(2)是牲畜自动饮水器:两水槽构成连通器,水位不相平时水就能流动,始终使喂水槽有水.教师提出:其实,连通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那就是船闸.出示船闸的工作示意图,由学生结合教材P37“科学世界”的内容自行分析.甲乙丙丁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分别说明船从上游驶往下游和下游驶往上游时各阀门、闸门的启闭程序,说明哪个阶段、船闸的哪些部分组成了连通器.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甲图:关闭下游阀门B,打开上游阀门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了一个连通器.乙图:闸室水面上升到和上游水面相平后,打开上游闸门C,船驶入闸室.丙图:关闭上游闸门C和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了一个连通器.丁图:闸室水面下降到跟下游水面相平后,打开下游闸门D,船驶向下游.教师介绍:我国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三峡船闸总长1 621 m,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三峡船闸的闸门有3 m厚,不愧是“天下第一门”.三峡拦河坝(设计意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三、学以致用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①过路涵洞②拦河大坝③洗手间下水管④船闸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A.高于B管中的水面B.低于B管中的水面C.与B管水面相平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答案】1.C 2.C 3.C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收获和体验?1.连通器的特点;2.连通器的原理;3.连通器的应用.第2课时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2.特点:相同的液体、不流动时,液面高度相同3.原理:连通器两边液体静止时,两边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4.应用:水壶、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锅炉水位计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本节课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讲述过程中语速不要太快,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更默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9章第2节《液体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9章第2节《液体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9章第2节《液体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公式:p = ρgh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液压机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液体压强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2. 理解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原因。

3. 掌握液压机等应用液体压强原理的设备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潜水艇模型、液压机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为p = ρgh。

3.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 应用实例讲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液压机的工作原理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不同深度下的液体压强,并解释相关现象。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液体压强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液体压强2. 板书内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液压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不同深度下的液体压强,并解释相关现象。

分析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解释液压机的工作原理。

2. 答案:液体压强计算结果: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别计算不同深度下的液体压强,并解释相关现象。

潜水艇浮沉原理: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当潜水艇充满水时,自身重力减小,浮力不变,所以浮起来;当潜水艇排放水时,自身重力增大,浮力减小,所以沉下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精心设计了这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旨在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演示器、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液体压强演示器,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液体压强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结合演示器,详细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让幼儿理解液体压强的基本原理。

3.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讨论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4. 随堂练习(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幼儿回答有关液体压强的问题,巩固他们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2.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在团队协作方面的引导还不够到位。

下一节课,我将加强对幼儿团队协作的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

同时,我也会关注幼儿在课后对液体压强现象的观察和创作,以便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液体的压强。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的压强是指液体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的压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液体容器、物体(如木块、铁块等)、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液体容器、一张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液体容器中的液体,引导他们思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液体的压强。

3. 实验一: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让孩子们使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并记录数据。

4. 实验二: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让孩子们将不同密度的液体放入容器中,使用液体压强计测量相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并记录数据。

5. 实验三:液体压强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之间的关系。

让孩子们将不同物体放入液体中,测量相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并记录数据。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帮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观察孩子们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浮沉、潜水员潜水和上升等,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实际意义。
3.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因素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学生能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4.知识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液体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船舶浮沉、潜水员潜水和上升等。通过知识应用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实际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和感受,并讨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因素的关系。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人教版8下物理9.2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9.2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 9.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以及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计、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内部的压强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液体的压强概念: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即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3.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包括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等。

4.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讲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5.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的浮力、水坝的设计等。

6. 例题讲解:出示液体压强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液体压强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填写实验报告单。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4.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计算题:计算一个液体柱在不同深度时的压强;2. 生活应用题:分析船的浮力原理,解释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引导他们思考液体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石油开采、潜水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公式为P=ρgh,其中P表示液体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液体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强,记录数据并计算。

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探讨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活动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水坝的承受能力、分析船舶浮力原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境引入的细节我选择液体压强计的实验作为实践情境引入,因为这个实验现象直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难点解析:针对学生可能对公式中物理量关系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教师可通过举例、图示等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2)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关系的理解: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难以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难点解析:通过实验、动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规律。
(3)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数据分析不准确等问题。
难点解析:教师应在实验前进行详细指导,强调操作规范,并在实验后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学生在解决液体压强相关问题时,可能难以将其与数学、工程等学科知识相结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液体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p = ρgh,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要求学生能理解并熟练运用该公式计算液体压强。
举例:讲解液体压强定义时,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潜水员所承受的水压)来说明液体压强的意义。
(2)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随液体密度增大而增大的规律。
举例: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规律。
(3)液体压强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介绍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液压机、水坝等,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4.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玻璃管、U型管、压力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装、笔记本、尺子、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液体压强的概念,举例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2.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演示实验: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深度水的压强,引导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解释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记录数据,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公式。

5. 例题讲解:分析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体浮力、水坝设计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概念2. 液体压强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 = ρgh4. 液体压强在实际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5米,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立方米,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技能。
4.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特别是涉及到液体压强计算和应用的问题,以巩固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课后习题,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液体压强公式的记忆,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预习提纲或指导,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5.家长辅助作业: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并记录下来。
-这个作业可以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尚不够熟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逐渐浓厚,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方面: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
2.技能方面:运用控制量法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液体压强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结果和讨论等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下册 第九章 9.2 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下册 第九章 9.2 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连通器指2.连通器的特点:3.连通器的应用: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连通器原理1.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下端都是连通的),像这三幅图,上端开口而下端连通的容器叫作连通器。

2.演示连通器如图所示,在连通器内装入红水,平放在讲桌上,在水不流动时,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几个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教师可用尺子平放在几个容器的水面处,启发学生回答出上面观察到的现象。

用黑板擦把连通器的底座垫成倾斜的(即连通器斜放置在讲桌上),再观察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是否相平(仍用尺子比一比),让学生回答(水面仍然相平)。

3.小结实验结果: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

4.如图所示,将图中右面的玻璃管上提和下放,观察其现象跟上面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验证上面所得结论,加深学生对连通器这一特点的认识。

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5.讲述:如图所示,设液片AB的面积为S,左、右两管内水深分别为h左和h右,由于水不流动,即液片AB左、右两面所受的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同时作用于液片AB上,则左、右两管中的水对液片AB的压强相等;因为两管中同是水(即液体密度相同),只有两管水深相等,压强才能相等。

即h左=h右,所以左、右两管水面总保持相平。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应用公式p=ρhg,证明h左=h右。

目标导学二:液体压强的应用看课本相关部分,组内讨论,解决下面问题。

(1)什么是连通器?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例如:自来水的供水系统、茶壶、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锅炉水位计、船闸等。

(2)连通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什么?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认识连通器的应用,解释船闸的工作过程。

明确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连通器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希望大家课后认真思考与总结。

人教八下教案:第九章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

人教八下教案:第九章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能利用液体的压强特点来解释简单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为三局部,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液体压强的具体应用。

本节从液体的流动性和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和特点,又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

利用物理模型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液体压强的定性计算。

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通过三峡船闸的实例可以使学生明白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热情。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是压强,他有什么物理意义?〔2〕影响固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3〕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2、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压强主要是固体的压强,那液体有无压强呢?3、推进新课〔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演示实验〕仪器介绍:塑料瓶。

现象描述: 液体沉着器的侧面流出,越往下液体喷的越远。

现象分析:有水珠从侧面喷出。

教师:液体喷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其流动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教师:我请一些同学来举例生活中可以说明液体有压强的例子。

学生:塑料袋中装水,瘪了的矿泉水瓶中装水会鼓起。

学生:压入水底的木块会浮起来。

〔2〕液体压强的特征教师: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还看到一个现象,底端的液体喷的比较远,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一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第二节,主要涉及液体的压强的概念、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的压强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3.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液体压强的计算实例:计算液体容器中某一点的压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的压强定义,掌握液体压强公式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容器,尺子。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

2. 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和公式,解释液体压强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计算液体容器中某一点的压强。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液体压强计算的练习题。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

六、板书设计1. 液体的压强定义2.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3. 液体压强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液体容器中某一点的压强。

容器内装有水,水面高度为1米,水的密度为1000 kg/m³,重力加速度为9.8 m/s²,求水面上方0.5米处的压强。

2. 答案:p = ρgh = 1000 kg/m³ × 9.8 m/s² × 0.5 m =4900 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特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液体压强的应用;
3.教学内容: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及实际应用。
2.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内容:
-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消化吸收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善于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通过学习液体压强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液体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的关系。
3.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2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通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还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为了保证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水、杯子、尺子、气球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1.情境引入:通过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坝、潜水员等,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实验探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概念。

在活动重难点方面,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还是比较成功的。

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通过实践活动,他们对液体压强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于一些实验操作还不太熟练,对于一些实验现象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解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加强对孩子们的实验操作指导和思维引导。

我还会通过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概念,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
学生回答
师: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
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
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二、连通器的特点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总相平.
分析: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液体静止-----液片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
----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液面相平
三、连通器的应用
师: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
教师演示实验
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
师:为什么?用刚才的方法分析.
师: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生:这时液面不相平.
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
二、船闸
师: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
师:猜想一下,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会不会平?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
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
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
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
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
教学目标
(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
仪器材料
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教学方法
讲授、探索试验、讨论相结合
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连通器?
茶壶、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装置、船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很亲切,引起学生兴趣和热情
引入:
一、连通器
师:观察9.2-5,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回答
师:做一做:逐步提升U形管的右管,观察U形管中水位变化情况,并描述管中水位的变化情况。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自带一茶壶
2.教学器材:U形管、关于船闸录像带、 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茶壶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课题
连通器
放船闸的录像带,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叙述,教师补充
观察、讨论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猜想
观察
讨论、分析、推理
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源自生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学生猜想、观察、思考、分析,层层深入,逐步得出结论.
本节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