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合集下载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一、概述在探讨人类认知世界的深度与广度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关乎知识的分类和理解,更对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不断深化,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线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演变。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实质上是关于知识的本质、来源和验证方式的探讨。

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其特点在于严谨性、实证性和可重复性。

它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手段,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而非科学,则可能包含各种信仰、传统、习俗等,其知识来源和验证方式可能与科学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还存在一个特殊的领域——伪科学。

伪科学常常打着科学的旗号,但实际上却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实证性。

它可能诉诸神话、神秘主义或伪技术,误导公众,甚至对社会造成危害。

明确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对于维护科学的尊严和权威,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回顾历史演变、分析本质差异、探讨伪科学的产生和危害等。

同时,本文还将强调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呼吁广大公众增强科学素养,提高识别和防范伪科学的能力。

1. 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重要性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哲学问题,更是关系到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明确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被非科学或伪科学的信息误导。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对于维护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其特点在于其严谨性、实证性和可重复性。

与此相比,非科学则可能缺乏这些特点,其知识体系可能包含各种信仰、传统、习俗等,缺乏严格的实证验证和科学方法的指导。

(参考)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参考)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首要与基本问题,?也是贯穿自然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发展始终的问题。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

尤其到了现代,在划界标准上流派很多,他们的思想也相差很大。

本文主要对浅述了其中影响较大的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及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性标准作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第一个流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其理论核心便是所谓的“经验证实原则”。

经验证实原则是指:?任何一个命题只有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证伪)?才有意义;?反之,如果既不能为经验证实,又不能被经验证伪,即无法用经验来鉴别其真伪的话,它们就无意义,而是一些形而上学的“废话”,它们就应当从科学哲学中清除出去。

任何命题只要能被经验证实的才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

由此表明科学理论只是能被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假说。

?二、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波普尔:单凭经验不能证实理论。

? 他提出了其证伪性的划界标准:“一个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他将非科学命题或理论划分为如下六类:逻辑上已列尽可能的命题、重言式命题、数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伪科学命题、宗教神话等。

科学理论通过不断证伪而发展。

但就其划界问题理论而言,?他仍坚持以“经验”作为判别科学与非科学的唯一标准。

一方面可将数学命题、划归为非科学。

?三、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1.库恩的“范式”标准?库恩在多种意义上定义过“范式”,但就“范式”的内核而言,即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

这些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理论与方法,为他们提供共同的理论模型与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他认为范式才是一门科学成其为科学的必要条件。

即“拥有一个范式,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

怎样辨别科学和非科学

怎样辨别科学和非科学

怎样辨别科学和非科学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5.22—1744.5.30)这样纪念牛顿:Nature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God said,“letNewton be!”and all was light. Soon,everything returned back to the dark as allbe there…自然和自然的法则隐藏在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世间充满光明。

不久,一切又回到黑暗,一如既往……•科学哲学本身就未完全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科学,因此其并未有效解决什么是科学的问题。

•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近代科学的数学和测量方法就是判定科学与否的根本标准。

•未知因素唯一性、可演绎性、整体性和还原性可作为判定科学的形式标准。

•牛顿力学是近代科学之母,因科学的整体性要求,能否最终还原为牛顿力学,是判定一个理论或学科是否为完善的纯科学的还原标准。

一、科学哲学眼中的科学对于“什么是科学?”的问题,科学哲学家们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尽管获得很多极有价值的发现,但在这样的研究框架内依然认识非常模糊和不完备,其原因在于科学哲学家们所提出的问题本身就非常模糊和不完备。

科学哲学家们过多地把讨论关注点放在如何才能获得可靠的科学结论、理论与实验的关系等上面。

如: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就是其理论表述必须是“可证伪的”,从而可以用科学的“判决性实验”来对其进行检验。

而拉卡托斯认为“判决性实验”是不存在的,而且实际科学发展中,科学家们也不会只要遇到一个实验中的反例,就轻易地把一个科学理论给否决了,它会首先不断地以各种“特设性假说”而在理论内部获得消解。

因而他认为“更大的解释力”,甚至可以带来“惊人的预测能力”才是科学的标志。

科学的确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具有精确的预测能力,但如果把“惊人的预测能力”当作科学的标准是有严重问题的。

第四讲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第四讲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证实、证伪方法的逻辑困难
1)验证方法:假说演绎方法 (Hypothesis——Deduction),简称(H— D).即由待检假说出发,演绎得到可观察的 结果,然后进行观察实验,获得观察实验 的结果,然后分析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理 论演绎结果一致,如一致,假说在一定程 度上被证实;如不一致,假说被证伪。
艾赫尔别格《人和技术》
原始时代 58 59
60 (公里)
第四讲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科学的含义 科学哲学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一、科学的含义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 的知识体系 。(狭义科学概念) 2.科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 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实践活动。 3.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工 具)。 4.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 思考从小科学到大科学演变的意义

(二)证伪模式
普遍性 试比较下面两个命题 1)火星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2)所有行星都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 运行 如果非火星行星未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 阳运行,可证伪2),但不能证伪1)

(二)证伪模式
简单性 试比较下面两个命题 1)水星、金星、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 围 绕太阳运行 2)所有的行星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 运 行
2)公式
(1) 待检验的理论(H) 辅助性假说(A) 初始条件(I) 观察语言(O)
理论推论
(2) 辅助性假说(A) 初始条件(I) 观察语言(O) 待检验的理论(H)
实验检验
3)逻辑困难:
两种格式(1)和(2)论证是不等价的,在
(1)中,从前提到结论是一个有效的演 绎过程;但在(2)中从前提到结论不是 一个有效的演绎过程,二者是不等价的。 (2)的结论是可能真也可能假。 多个竞争理论的困难:对于一个观察事 实,逻辑上可以有无限多的理论解释它, 存在着可选择理论的难题。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分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首要问题。

近百年来西方科学哲学主要研究了四大问题:第一,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第二,科学发展的模式;第三,科学理论的评价;第四,科学发展的未来。

其中,分界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三个问题。

时至今日,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陷入困境。

有人打着科学的幌子,把科学论与宗教、文学和巫术等混为一滩。

认为凡是无法用科学证明的一些结论和理论就是伪科学。

什么是科学?前苏联《大百科全书》指出,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什么是伪科学?有人认为,伪科学就是指把没有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

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某些拥护伪科学的人纯粹是因为他们对科学或科学方法的本质有所误解;但亦有人会蓄意去杜撰、散布虚假的知识去欺骗大众,以得到金钱上或其它的利益。

例如,营养学的确是一门科学,但是许多人打营养品的广告正是利用营养学的幌子。

我们都知道人体需要诸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如果营养素缺乏身体就会出现故障。

许多科学实验都验证了这一点。

而绝大多数情况下,那些保健品的功效远没有它们的广告吹得那样神,我们的身体也并不像它们的广告宣传的那样需要这些保健品。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是个历史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科学与伪科学了。

三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第一、是否具有可检验性。

科学要求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对科学中的任何理论、假说甚至所宜称的实验结果,都持某种有理由的、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所以科学在其发展的历史中,始终是一个自我审度、自我挑剔、自我批判的过程。

科学与非科学的界定标准

科学与非科学的界定标准

科学与非科学的界定标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定标准关于“什么是科学”的问题,不仅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还涉及伪科学和非科学的问题,以及大科学的难题。

若给科学以严格而准确的定义,或正确回答并界定上述问题,需对现代科学哲学的主要观点,作些必要的介绍、说明及评判。

(1)逻辑经验主义,20世纪出,英国哲学家勃兰特•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872- 1970)等提出:以可证实性来分析科学理论;以归纳逻辑来表征科学理论。

并以这两个特征,作为对科学、非科学,及伪科学的唯一界定。

(2)批判理性主义,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年)提出,科学的可证伪性标准:认为所有理性知识或科学理论,不必经受实(经)验确证性的检验,而必须符合可证伪性的标准。

如何理解证伪理论的标准?这里有一个经典的实例:关于“羊全都是白色的”命题,不论牵来多少只白羊,也不能证明这是一个正确命题,而只要牵来一只黑羊来,就能证明这是一个错误命题。

另一个事例非常有趣:太阳总是随着鸡叫而升起,按照归纳逻辑推理,不是太阳升起引发鸡叫,便是鸡叫引发太阳升起,若把鸡脖子扭断来证伪,则两者都不能成立。

因而单凭实证性归纳逻辑,不能保证不出错,而可证伪性演绎逻辑,不会出现这类的问题。

(3)历史主义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涌现出诸多的历史主义学派。

它既要求可重复、可检验性;也要求符合历史的进程,以及理论的进步性;还要求比先驱理论,具有超量的经验和知识内容,以及对于未来的可预见性功能。

例如,牛顿力学理论是科学,因为它既满足可检验性,又比伽利略和开普勒的理论,具有“超量内容”及先进性。

又如,爱因斯坦相对论是科学,因为它满足可检验性,又比牛顿理论广义,并且具有先进性。

在理论和知识体系中,所述的科学的划界标准,同时也是非科学的界定标准。

也就是说,凡不满足所述的定界标准的就是非科学的定义和特征。

何为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线

何为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线

何为科学,如何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线?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号119020018姓名张健(研究生)何为科学,如何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线?对科学最早的认识应该是上小学的时候。

那时候流行一个问,是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并且流行的一个回答,是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

那时候记得做过一次梦,梦见了流星,流星停下来问我,你长大想当什么?我不假思索的回答,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

那时候觉得科学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不存在于自己现实生活中,而在是存在于自己的梦里。

后来学过一些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发现原来科学离自己也不远。

比如知道苹果熟了之后为什么会往地上掉落、鸡蛋变质之后为什么会发臭,铁为什么会生锈,包括人为什么会生小孩等等,在学习之后都知道了原委,并被告知说这就是科学。

虽然知道了科学也不是遥不可及,并不只在梦里。

但是觉得科学与自己无关或是觉得就只有一部人在从事关于科学的东西,比如教材的作者或是电视上经常表彰的科学家。

再后来上了大学之后,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渐渐发现科学并不是教材作者或是受表彰的科学家所作的事了,发现有时自己已经置身于科学之中。

而且经常在生活中发现一些“秘密”,好像值得去研究一下。

特别是有一位老师讲课时对我们说,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成为科学家,我们也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这句话让我一下揭开科学的面纱,其实科学并不是某种特别被定义的东西,而是一个泛泛的概念,也就是说科学就在我们周围。

我觉得科学是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产物。

人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了这个世界,同时科学以副产品出现并指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在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科学家。

比如,牛顿在苹果园里休息时,掉落的苹果触发了他的灵感,再加上前人的成果以及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在批判的总结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元素周期表;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后来慢慢发展成遗传学。

也探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也探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也探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

但是,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至今仍众说纷纭。

比如,中医与科学的关系已有百年的争议历史[1]。

近年来,现代医学是不是科学也成为争论问题[2-3]。

因此,什么是科学?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有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有,这个界限是什么?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拘泥于书本定义、概念或逻辑思辨,而要从科学知识的具体的产生过程去理解和判断。

1 根据目前的科学定义不能划定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一般依赖科学的定义,可是至今没有统一的科学定义。

比如,《辞海》(1999年版)认为“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百度百科认为“科学是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维基百科认为“科学是通过经验实证的方法,对现象进行归因的学科”。

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存在各种偏差,但是这种不一致会模糊我们对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认识。

2 科学哲学对科学与非科学界限的认识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科学特征的一门学科,对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是什么,科学哲学做了深入的研究。

在科学哲学史上,划界问题曾是逻辑实证主义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可证实性原则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4]。

但是,波普尔认为可证实性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它所使用的是归纳逻辑,而归纳逻辑具有不周全的特点,无论列举多少例子,都不能归纳和证明一个领域的全部。

因此,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性标准来解决划界问题,也就是举反例否证,而不是一个个举例实证,以解决逻辑实证主义的缺陷。

他认为一切知识、命题只有经得起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5]。

但是证伪主义也存在很多问题,后来库恩提出有无范式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所谓范式,即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一整套标准和规定。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一、划界问题的意义“划界”问题,即科学与非科的划界问题,始终是一个科学哲学中困扰人的举世难题。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分析清楚科学不同于其他任何非科学的观念形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或者说,是要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

由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但要引发出科学哲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科学的正常发展,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以及对于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中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自近代科学产生以来,“划界问题”就历来被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所高度关注,而各种邪恶势力,也常常利用“划界问题”上的界线不清和故意混淆界线,来提倡伪科学,打击真正的科学。

举例来说,1616年,罗马教廷在审判伽利略以后,曾宣布哥白尼学说是“伪科学”;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以后,曾宣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犹太人的科学”,是“伪科学”;1948年,斯大林领导下的苏共中央还曾正式做出“决议”,宣布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是“伪科学”,致使大批正直的科学家被投入监狱,甚至被迫害致死。

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见到混淆科学与伪科学,以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冒充科学,或者以科学的名义支持伪科学的情况;相反,也出现了拿“伪科学”的帽子乱打棍子的情况。

划界问题,目前正成为我国科学界、哲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关注的重点。

由于在科学的实际运行中,科学与诗歌、小说、戏剧、宗教、神话等等意识形式容易区别清楚,困难的是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而且形而上学家也常常为自己的形而上学理论打出“科学的”旗号。

科学家也常常因在研究工作中未能区别清楚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界线而犯错误,所以,历史上的科学家与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和研究,其着重点都是要划清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界线。

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搞清楚了,科学与其他非科学的界线也就清楚了。

确实,划清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界线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又是一个科学家所关心的、对科学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浅析科学与非科学的三种划界标准

浅析科学与非科学的三种划界标准

浅析科学与非科学的三种划界标准
科学与非科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是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析科学与非科学的三种划界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看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客观事实的问题。

科学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实践,以及实验和观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它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结果,以便在将来的实验中使用。

其次,我们来看看非科学的定义。

非科学是一种以理论或情感为基础,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知识体系。

它不依赖于实验,而是依赖于主观的认识,以及古老的传统和信仰。

它的目的是给人以某种意义上的解释,而不是客观的事实。

最后,我们来看看三种划界标准。

首先,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界限可以用实践和理论的区别来表示。

科学是实践的,而非科学是理论的。

它们之间的界限是由实验和观察所界定的。

其次,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界限可以用定性和定量的区别来表示。

科学是定量的,而非科学是定性的。

它们之间的界限是由准确度和精确度所界定的。

最后,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界限可以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区别来表示。

科学是直接观察的,而非科学是间接观察的。

它们之间的界限是由可观测性和可衡量性所界定的。

以上就是科学与非科学的三种划界标准的浅析。

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界限可以通过实践和理论、定性和定量、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区别来界定。

科学和非科学在当今社会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理解和划分它们之间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问题,并进一步阐明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其边界的确定对于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线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界线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将首先回顾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历史演变,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对科学与非科学界定的不同观点。

接着,文章将分析科学与非科学在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观等方面的本质差异,揭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根本区别。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分析伪科学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识别和防范伪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文章将强调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指出只有明确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文章也呼吁广大公众增强科学素养,提高识别和防范伪科学的能力,共同维护科学的尊严和权威。

二、科学与非科学的定义与特点在讨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两者的定义与特点。

科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探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科学的特点在于其严谨性、实证性和可重复性。

严谨性体现在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和规范,确保研究的逻辑严密和数据的准确性;实证性则强调科学研究必须以可观测和可验证的事实为基础,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可重复性则要求科学研究的结果能够在相同条件下被其他研究者重复验证。

相比之下,非科学则缺乏这些特点。

非科学知识体系可能包含各种信仰、传统、习俗等,它们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实证验证,或者其验证过程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

非科学并不排斥主观性和个体经验,其知识来源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传统、信仰或权威。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科学划界问题。

虽然人们认为这个问题不可能有完美的形而上学解答,但是瑞典科学哲学家图奥梅拉在其代表作《科学、行动和实在》的第十章中,还是力图尝试找到一些标准,来刻画科学的本性或科学研究活动及科学方法的特征,把科学与伪科学加以区分。

首先,科学的客观性标准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研究领域的客观性:科学审查实在的事物,它们是石头、动物、电子和历史文献。

其二在于科学至少在主体间性方面是客观的,科学探索的行为者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探索的促动背景是由它们的共同态度(或共同意向、共同需要和共同信念)形成的,而不是由个人的特异希望和想法形成的;科学研究的过程至少必须原则上是彻底开放的,这个特征也包括(至少在原则上)可重复性的要求,例如科学实验的结果必须是可重复的,尽管可重复性的严格内容是有争议的,但是一些有关的可重复性依然应该加以坚持。

科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批判性。

科学的批判本性并没有对所有的预设放任不管,而是对它们采取批判的、怀疑的态度。

在科学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逃脱批判的武器,预设、概念、理论和假设、理论推导、实验装置和实验设施、从数据引出的结论等等都要受到无情的批判和严格的审查。

不用说,一切批判和怀疑也以它自己的背景假定为基础,但是这些假定能够修改和变更。

与科学的批判本性相关,科学也具有可检验性。

所谓可检验性,特别指的是经验可检验性(该性质依赖于探索领域)科学方法相对于进入理论形成的思想而言是极其宽松的,容许大胆的、可能靠不住的思想存在是合理的。

重要的是不要压制科学的创造性,容许所有的花都开放,但是,必须把理论和假设是可以检验的(和可以证伪的)要求加于其上。

可检验性仅仅是间接的,它建立在大量辅助假设的基础上。

但是理论容许的检验越严格,则理论越好。

如果科学不满足可检验性的要求,它就不会再生产和发展,就会变得僵化,乃至转化为伪科学。

批判性和可检验性与自我矫正性密切相关。

自我矫正性是科学方法的一个主要特征。

04 第四讲 科学划界问题——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之分

04  第四讲 科学划界问题——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之分
进化论和神创论首次在法 庭上的交锋 ; 中世纪以来科学与宗教、 启蒙与愚昧大冲突的延续;
进化论创建者——达尔文
《承受清风》(《风的传人》)
《圣经》:“扰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风。愚 昧人必作慧心人的仆人。”
1960年好莱坞电影《风的传人》中的 达罗与布莱恩
香港戏剧协会舞台剧《承受 清风》(2007年)


“进化科学”的科学模型

“进化科学”是指进化的科学证据以及从这些科学 证据中得出的推论。 (1)宇宙从无序的物质中通过自然过程产生,生命从 非生命中通过自然过程产生; (2)变异和自然选择足以使较早时期的低级生命种类 发展出现有的所有生命类别;



(3)现有的生命类别是通过变异和自然选择从较早时 期的低级的生命种类发展而来的。 (4)人与猿来自共同的祖先;
1988年2月,《气功与科学》增刊本刊发了 《严新报告》。严新在这次报告中宣布了气 功阻挡原子弹和大兴安岭灭火实验的新闻。 该刊还同时发表了严新与其他人合作实验的 一组论文:《气功治疗的生物物理学基础的 研究》。
1987年2月,‚特异功能高医‛张维祥在北京开办特 医门诊。他自称和宇宙间的高级生命有联系,能听 到宇宙人对他下达的指令。 1987年3月,张香玉从青海到北京,并开始传授她的 ‚大自然中心功‛。1988年底,张香玉在北京成立 了‚自然中心功研究所‛。她自称会说‚宇宙语‛、 会唱‚宇宙歌‛、会写‚宇宙文字‛,能与鬼神相 通,受命于天,传功于世人,准备拯救本世纪末的 ‚世界大劫难‛。 张香玉在北京6天授功收入竟达42万余元,造成数人 死亡。 80年代末,张香玉被捕,她老老实实地承认了自己 的罪责:"我不能看穿地球,也不能看穿人体,以上 这些都是假的,是我自己编造的……"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

自近代科学以来,常常出现利用划界问题来提倡伪科学打击真正的科学。 比如1616年,罗马教廷在审判伽利略后,曾宣布哥白尼学说是“伪科学”;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曾宣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犹太人 的科学”,是“伪科学”;1948年,斯大林领导下的苏共中央还曾正式提出决 议,宣布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是“伪科学”,迫使大批科学家入狱。 “伪科学”
非科学特点
非科学按其完备程度及其与科学密切的程度可分为系统性非科学和非系统 性非科学。 前者如形而上学和宗教具有较完备或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具有科学的部分特 征如理性和逻辑性,与科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既对立又统一,既有促进科学 的一面,又有阻碍科学的一面。 后者如神学、灵学、占星术和迷信等几乎没有任何科学的特征,其体系一般 也不完善,远离科学而靠近愚昧,与科学完全对立。因而有必要作区分。但需澄 清的是,非科学还不是伪科学,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伪科学,当且仅当它冒充 科学时。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
动科学院B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问题的意义
划界问题的实质是要分析科学不同于其他非科学的观念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或者说是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思考会引发许多相 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科学的实际运行中,科学与诗歌、小说、戏剧、宗教、神话等意识形式 更容易区别,困难的是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总结
显而易见,知识体系论从静态对自然科学进行描述,不足以反映自然科学的本 质。探索活动论从动态对自然科学进行考察,关注的仅是其认识过程,而忽视其 作为知识的一面。 工具论将自然科学当作应付环境的工具,仅注意到其功利的一面,是典型的实 用主义。约定论强调科学共同体的作用,突出了其主观性、非理性和社会性的 一面,而忽视了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 信念论关注人的精神方面,将自然科学归结为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这与宗 教的信仰方式没有多少区别,因而不可取。 概言之,科学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一种探索性活动,是人类的 一种特殊实践活动,它有其共同体、结构和建制,具有实验性、探索性、理性和 逻辑性等特征,并通过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不断发展的由定理、 定律和理论等构成的实证知识体系

探析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

探析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

探析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作者:任前丰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36期摘要: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用来判别某种知识类型是不是科学知识。

波普尔、库恩和拉卡托斯的划界标准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

从他们对科学划界的纷争可以看出,科学划界的标准是没有确定性,而要绝对的区分科学与非科学,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本文指出对他们划界问题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辩证地看待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关系,但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才是最可取的。

关键词:划界标准;科学;非科学;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张力;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领域长期研究的问题,李醒民先生在《划界问题和科学划界》中指出“划界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哲学中一个意义深远的学术问题划界的实际意义即划界在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中的实践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

这说明明确科学划界的标准和意义对促进社会生活科学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分析清楚科学不同于其他任何非科学的观念形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或者说,是要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引发出科学哲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这一问题对科学的正常发展,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对于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中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又是一个科学家所关心的、对科学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所以科学家和哲学家历来关心这个问题。

但是,应当承认,只有在进入20世纪以后,划界问题才获得了真正深入的研究。

划界问题成了20世纪的科学哲学发展中首先被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中,对划界问题做出了深入研究的,主要是两个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学派,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和波普尔学派。

往后的历史主义学派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主要是对以往的划界理论进行解构,对于如何正面解决这个问题却无多大的建树。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浅析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库恩、费耶阿本德等均对这一问题提出过不同的划界标准。

划界问题对科学进行界定,强调科学思维,但也容易形成对科学的非理性崇拜,因此要合理的看待非科学中的合理成分,不能盲目排斥非科学,要树立争取的科学思维方式。

一、科学、非科学的定义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科学启蒙大师福泽谕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也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后来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次便在中国广泛使用。

1999年版《辞海》中将科学定义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家和哲学家经常试图给科学下一个本质主义的定义。

尼采认为,“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爱因斯坦则定义为:“科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对象尽可能彻底的联系起来。

”[1]法国《百科全书》中认为“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

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而英国科学委员会则将科学定义为“以日程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

”关于什么是科学,学术界大体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科学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性的知识积累,即作为“分科之学”的成果体系;二是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研究活动,包含从事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三是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组织机构,包括科学研究活动的管理、服务和保障机制。

[2]由此对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学术界也达成了共识,即科学研究一要强调逻辑分析,二要强调实证检验,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哲学思想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划界标准:
1. 实证性:科学必须是基于实证证据的,而非科学则可能是基于信仰、主观感受或者完全没有证据的。

2.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能够经由重复实验而得到验证,而非科学则可能是没有办法或者无法重复的。

3. 可证伪性:科学研究必须是可以被证伪的,也就是说,必须存在某些测试或者数据可以证明其是错误的。

而非科学则可能是无法被证伪或者没有明确定义的测试方法。

4. 理论框架:科学通常会有某种理论框架或者理论体系,可以解释现象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而非科学则可能是没有这样的理论框架或者其理论框架无法被证伪。

5. 社会认可:科学通常会被学术界和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而非科学则可能只是个别人或特定社群所接受。

这些划界标准都不是绝对的,也存在交叉和互相矛盾的情况。

因此,判断某个研究是否属于科学范畴需要考虑多个因素,而不是单一的标准。

科学的划界

科学的划界

历史主义学派对以往划界标准的批判
• 科学发展是积累的还是更替、革命的? • 正是强调科学的积累,(归纳主义的科学 观)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 波普尔对科学发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强 调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科学理论的更 替。 • 这两种看法都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 。
• 归纳主义看不到科学史中非积累的发展阶 段(科学革命阶段);证伪主义忽视了科 学发展中受到传统束缚的常规活动。用科 学发展中间断出现的破坏传统的活动,即 科学革命,来代替整个科学活动。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
• 拉卡托斯提出,科学划界的单元应该是科 学研究纲领,而不是孤立的假说。一个科 学研究纲领由硬核和保护带所组成。硬核 是指核心的理论和概念。保护带主要指围 绕在硬核周围的辅助假说。保护带有正面 启发法和反面启发法,促使科学研究纲领 的发展壮大。
• 不存在判决性实验,科学假说不是被观察 实验所直接证伪。科学检验有一定的韧性 ,需要长时间、全局性地考验。科学的发 展其实是进步的研究纲领取代退步纲领。 因此,拉卡托斯将科学划界标准问题归约 为科学评价问题:我们如何区分进步纲领 和退步纲领。
• 进步的科学研究纲领能够不断回应反常的 挑战,而且预测新的事实;而退步纲领只 能被动地应付反常,往往不能预测新事实 。这里所涉及的“进步”、“退步”概念 ,不再有逻辑的绝对标准,而是涉及人的 主观判断,有历史的维度。所以拉卡托斯 的划界标准保留了一定的历史性和相对性 。
• 拉卡托斯仍主张,区分进步纲领和退步纲 领的关键,不在于它被证实或证伪,而在 于它是否真正做出过了成功的预测。例如 ,哈雷用牛顿力学在1705年就预测了哈雷 彗星1758年回归,这一预测在53年后应验 了。所以拉卡托斯的区分有逻辑的、经验 的标准,有一定的绝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首要与基本问题,也是贯穿自然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发展始终的问题。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

尤其到了现代,在划界标准上流派很多,他们的思想也相差很大。

本文主要对浅述了其中影响较大的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及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性标准
作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第一个流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其理论核心便是所谓的“经验证实原则”。

经验证实原则是指:任何一个命题只有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证伪)才有意义;反之,如果既不能为经验证实,又不能被经验证伪,即无法用经验来鉴别其真伪的话,它们就无意义,而是一些形而上学的“废话”,它们就应当从科学哲学中清除出去。

任何命题只要能被经验证实的才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

由此表明科学理论只是能被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假说。

二、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
波普尔:单凭经验不能证实理论。

他提出了其证伪性的划界标准:“一个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他将非科学命题或理论划分为如下六类:逻辑上已列尽可能的命题、重言式命题、数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伪科学命题、宗教神话等。

科学理论通过不断证伪而发展。

但就其划界问题理论而言,他仍坚持以“经验”作为判别科学与非科学的唯一标准。

一方面可将数学命题、划归为非科学。

三、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
1.库恩的“范式”标准
库恩在多种意义上定义过“范式”,但就“范式”的内核而言,即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

这些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理论与方法,为他们提供共同的理论模型与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他认为范式才是一门科学成其为科学的必要条件。

即“拥有一个范式,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

”这样“范式”便理所当然地充当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2.拉卡托斯的理论进步标准
拉卡托斯:单凭经验不能证伪理论。

要区分科学与非科学,首先要依据实际的历史发展过程将一个研究纲领或理论系列辨别出来,只有当这个理论构成了进步的问题转移的时候,它才是科学的;如果该理论系列体现了退化的问题转移,它就是非科学的。

由此看来他的分界标准已不是波普尔和逻辑经验主义者原先所要解决的那个分界问题了。

其次,判定一个研究纲领合理与否的标准就是在理论之间进行比较。

当一个理论系列确证其经验内容已超过了其前者(即其竞争者),即导致新的发现时,这个理论系列就是理论上进步的,因而才
是“可接受的”或“科学的”。

这也就是说,拉卡托斯划界标准在于理论是否产生新的事实或是否具备预见能力。

3.费耶阿本德的虚无标准
费耶阿本德的划界标准:无标准反对方法论:怎么都行科学的地位:反对科学沙文主义非理性的作用:保护新理论,战胜旧理论非科学的作用:科学的来源和组成部分在他看来,由于科学与宗教迷信,理性与非理性都对认识起重要作用,因而两者根本无需划界。

科学“只是人所发展出来的许多思想形式之一”,还有“神话、神学教条、形而上学,以及其它许多构造世界的方法”“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不仅是人为的,而且对于知识的进步也是有害的。

四、结论
首先,不同学派(或思想家)在划界问题上的研究视野与背景不同,立足点各异,从而必然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者以及波普尔等立足于探讨自然科学与宗教、巫术、伪科学等非科学之间的关系,并因此得出了各种绝对主义的结论;而新、老历史主义者及后现代主义者则侧重于将科学置于宗教、巫术等伪科学以及艺术、文学、神话等人文文化组成的这一综合“大文化”背景下去考察,且得出了各种相对主义的结论。

显然两大阵营对于非科学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内涵上的一窄一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