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育是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
要使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必备素质。
学高,即是要有扎实的学
识和广泛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能力;身正,即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和道德观,具备良好的教育思想和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只有做到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出更多优
秀人才。
学高,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
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有
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对待教育事业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的学识和能力,才能站在教育的最前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始终保持学术热情和教育情怀。
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
的努力,需要教师有坚定的毅力和耐心。
教师要不断追求自己的学术进步,不断提高自己
的学识和教育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也需要时刻保持教育
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教育为己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期望。
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和
引路人,教育的成果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和正确引导。
只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
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还意味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教师的行为和言辞应当严肃庄重,严格要求自己,
守住道德底线。
学生会看到教师的言行和行为,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受到积极的影响。
学高为师,就是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自己的正直和高尚的品质
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学高为师还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
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只有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
和方法,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成果。
教育实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准确地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学高为师,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反思和反省自己的行为,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自己
的潜力。
师爱为魂_以德为本_学高为师_身正为范

师爱为魂、以德为本、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一、师爱为魂。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据报载:去年的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
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因此,师爱是魂。
一个班的学生,一定会有成绩的区别,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真切的体会到来自老师的关怀,我指导他们寻找最适宜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在生活和思想上给予帮助和引导。
这使不少学生摆脱了思想包袱,成绩起色不少。
二、学高为师。
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教师还应该有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板书设计和粉笔板书水准。
俗话说“善教者善言”,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学识储备。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单纯的热情和动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启发他们的思维。
作为教师,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
学高为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培养和发展。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秀的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思辨、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价值观。
学高为师要做一个榜样。
作为教师,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只有自己做到身正为范,才能教育出品学兼优、品格完善的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做到守法遵纪,遵守职业道德,积极践行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和家长形成良好的师生家庭三方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高为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
面对社会发展的变革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专业交流,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成果,与同行学习交流,互相借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校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北师大的校训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出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意思是说学识高即为老师,品行端正才能为人所示范。
《后汉书·文苑传·赵壹》有云:“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
仰高希骥,历年滋多。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云:“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师者,学生的榜样,行为的向导。
育人先正己,自身德识端正才能服理于他人。
以身作则,才能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做人的道理,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句话,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高为师”就是说呀,老师要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懂得特别多,这样才能教给小朋友们。
比如说,你们的语文老师知道好多好多的字,数学老师会做很难很难的算术题,这就是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呢,是说老师的行为要很端正,给小朋友们做个好榜样。
就像老师从来不说谎,很有礼貌,爱护环境,小朋友们就会跟着学。
“学为人师”就是要一直学习,让自己能当别人的老师,把知道的教给别人。
“行为世范”是说做的事情要能让大家都学习。
比如说,有个老师上课讲得特别好,下课还帮助同学,大家都喜欢他,都想跟他一样,这就是做到了这些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小朋友,咱们来谈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哟。
“学高为师”,就好像老师是一个大大的知识宝库,什么都知道,能回答小朋友们各种各样的问题。
“身正为范”,比如老师总是排队不插队,爱护花草树木,小朋友们看在眼里,也会跟着做。
“学为人师”,就是要不断努力学习,变得很厉害,能教给别人东西。
“行为世范”,像有个老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大家看到了,也会学着去帮助别人。
小朋友们,以后你们长大了,也要努力做到这样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来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高为师”,老师知道的知识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能教给小朋友好多好多东西。
“身正为范”,老师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小朋友们也会养成好习惯。
“学为人师”,就是要不停地学习,让自己能当别人的老师。
“行为世范”,比如老师主动给老人让座,大家都会觉得这样做很棒,也跟着学。
小朋友们,记住这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的意思是:学问高的人才能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典范。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源头水。
同时,教师的行为具有示范性,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给学生做出正向的示范。
要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在学高为师的层面来说,要积极学习丰富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
向老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向书本学习,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向网络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向学生学学习他们的创新和实践精神。
在身正为范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
这不仅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等方面,更涉及到教师的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等方面。
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学识和端正的行为,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个人学识高即为老师,身正才能为人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特指教师风范。
“身正”,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有良好的人格,道德等。
“学高”,一个老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在横向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在纵向要延伸自己的专业知识。
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有良好的人格,道德等。
【读音】xué gāo wéi shī shēn zhèng wéi fàn【释义】学识高即为老师,身正才能为人示范。
指的是教师风范。
【近义词】1.为人师表[ wéi rén shī biǎo ]【释义】师表:榜样,表率。
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例句】人民教师要~,就必须在方方面面为学生做出表率。
2.以身作则[ yǐ shēn zuò zé ]【释义】则:准则,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例句】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言行一致的。
3.率马以骥[ shuài mǎ yǐ jì ]【释义】用好马带领马群。
比喻能者居先。
【例句】刘领导真的是率马以骥,真的是有能力带领大家取得更好的收益。
【反义词】误人子弟[ wù rén zǐ dì ]【释义】误:耽误。
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例句】早知道当时就不应该把儿子送这里读书,这的老师真是误人子弟。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话语,在教育活动中也会反复强调。
它阐述了教育者要为学生树立榜样的重要性,更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标准和要求。
“学高为师”,从字面理解,就是说教育者要有高深的学识,具备能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当一个好老师。
教育是知识的传承和创新,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才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帮助。
同时,一个有高学历的老师,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信任,增强对老师的信赖,而一个不断学习的好老师更能充满激情,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而如果教育者缺乏足够的学识,只是粗浅的传授一些简单的知识,或者传授的知识也停留在了讲义或教材上,那么教育者就不能真正“治学”于面前的学生,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自然也难以成为好老师。
而“身正为范”,则更强调了教育者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才能在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者应该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成为有道德、正义、有爱心的人,同时,身正也是教育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学术诚信和职业操守的保证。
一个不道德的教育者,无论再有多高的学识,都不足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自古以来,世间佳话无数,其中就有很多讲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故事,为我等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启示和经验。
如:《摩诃婆罗多》中的克奈克教授,在出轨的情况下,却给学生做起了五年级的家庭作业,这个权威教育者的行为一方面有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模仿,使得学生的道德观受到损伤;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觉得教育者没有把学生作为自己的责任,难以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又如,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小汉密尔教授的形象即是一个典范的榜样,他凭借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了一个好的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成年轻人,没有放弃的理由,只有奋斗的道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一句古训,强调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学识高深和品德高尚的双重要求。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以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品德和行为上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
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引导者,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为人处世,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果一个教师连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不能做到正面的示范,那么他就无法完成“以身作则”的教育效果。
正如孟子所言,“教无正则,学无的则,陷于道。
教正则,学正则,安诸道”,只有教师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是正正经经的,才能够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端正的行为操守,在学生面前做到言行一致,努力创造一个道德高尚的学习环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重要精神。
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工作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变革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教师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以求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学识水平,不断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种崇高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精神是教师要具备高深的学识和品德,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榜样。
这种理念对于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树立榜样,引领学生,推动学生成长。
只有我们教师自身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是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只有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受益终生。
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教师还要关注教育前沿理论和教学方法,注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做到真心爱教和爱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不断激励他们进步。
“身正为范”则是指教师要做一个身体力行的正面榜样,言传身教,以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
教师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做到言行一致,做人正直诚实,言行举止得体合乎社会公德。
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他们对师道的尊敬和崇敬。
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和引导者。
教师也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进取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做到勤奋敬业。
只有做到自己认可的样子,才能引领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们知道,“言传身教”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果我们只是空谈理论,而自己没有实践,那么我们所说的话也只是理论的空洞。
只有亲身示范,身体力行,才能引领学生朝着正面的方向成长。
所以,教师不仅要求自己,更要成为学生的优秀榜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向上动力。
事实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让以许多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要以身作则,坚守师德底线,用高尚的师德情操影响引领学生成长。
只有教育工作者理应“知之然后教之,敬之然后诲之,仁之然后使之”才能让学生树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光明健康的人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既然要求学生,就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要不断教育自己,不断学习,力争做到学高为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说要想成为老师,先要品德端正,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成为典范和榜样。
一个优秀的教师,既为师,又为范。
教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正所谓教书育人。
《左传》中有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意思就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最后再学做学问。
进入工作岗位后,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这两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工作之前,我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教书上,教师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每每说起对哪位老师印象深刻,必然是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老教授。
工作之后,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我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体的。
回想那些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老教授,无不是师德高尚的老师,原来,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这和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在这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中,德育是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
这五育,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因为,教师是曾经的学生,现在又承担教育学生的重任,要求学生做到的,先要自己做到,才算是合格的老师,才能不负众望,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然而,要做到合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老师要如何去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呢?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必须要做到的。
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总是一起出现,爱岗是前提,敬业是升华,爱岗敬业是我们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是尊重工作的体现。
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关心学生。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勤劳的蜜蜂,是蜡烛,是春蚕,是灵魂的铸造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是指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
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才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师要通过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不断开展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够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身正为范是指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教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操守,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只有做到身体力行,才能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努力奋斗。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高为师还要求教师具备善于创新的能力。
教育是一个不停进步的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教师要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敢于创新,积极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学高为师需要教师具备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育是一项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事业。
教师要具备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耐心面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教师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尽心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具备优秀的学术素养,做学生的榜样,具备创新能力,坚定信念和责任感。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时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楷模。
只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谈谈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

谈谈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
“学高为师”的理解:其一:作为老师一定掌握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就好比说教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就必须拥有一通水。
要有比较专业和比较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
其次就是说老师一定要知识渊博,不仅仅在学科专业范畴掌握较多知识,在其他学科领域也应该掌握一些知识,要知识面广。
最后,学高为师还要求老师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掌握一些社会出现新知识,适中走在社会的前沿。
“身正为范”的理解。
其一: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老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
其二: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
因此,教师就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身正就是言行一致,语言文明,仪表大方,态度和蔼可亲,教态大方。
作为老师首先要热爱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不但复习就知识,掌握新知识,才能做到“学高为师”,同时,不断修炼自己,注提高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新时代教师应备的条件

新时代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
它的意思为只有学识渊博的人才能老师,只有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典范。
这句修身养性的名言,时刻提醒教师只有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学高为师,不仅要求我们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而且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角色的转换,即从知识的灌输者真正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
身正为范,不仅要求我们做到为人师表,而且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做到角色的转换,即从长辈的角色转换为朋友的角色。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对教师而言,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师要读书,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
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的学习形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型向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习的引导者角色转变。
它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
陈述型知识即简单的死记硬背知识,不是我们课堂传授的重点,而程序性知识与策略型知识才是我们传授的重点。
通过程序性知识的传授,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学习的方式方法,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使动用法与被动用法的讲授;通过策略性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课本联系到实践。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阜城小学杨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它如一面大大的镜子竖立在世人面前,特别是教师们面前,检验和警示着每一个教育者。
中华民族理解教育的一个深刻之处,正在于将“学高”和“身正”、知识和道义、做人和做学问,把知识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融为一体;而教师首先要成为融合两者的典范。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广义上说,也是社会大众的教师,而并非简单地传播知识和科学;他们十分重视“道”和“义”,用“道义”来驾驭知识和科学。
李大钊先生为其创办的《晨钟报》写下一副著名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真切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也明显传承了中国学人优秀的精神传统。
重道义追求的教育精神,造就了中国一代伟大的知识分子,使他们成为时代的先驱,真正的大众教师,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拓荒者。
教师节之际纪念先贤,审视自己,我们的眼光应该聚焦何处?当代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承担使命?我认为,恐怕还是“学高”和“身正”的追求和融合。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前不久批评一些大学存在的丑陋现象,将之归纳为三个字:乱、脏、臭。
一些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总在想用什么办法赚钱,教授和导师中也存在肮脏的“潜规则”,学术腐败之臭、衙门气之臭弥漫,等等。
虽然这只是某种程度或某些地方存在的问题,但值得警醒,这恰恰反映了重道义追求的中华民族优秀教育精神的丢失,如此,也就丢失了我们教育的优势。
“身正”并不是“学高”的辅助之物或华美装饰,它是教育的关键性因素。
传播知识的教师,与市场上售卖商品的人不同,商贩的人品不至于影响他人对商品本身的评价,而知识的传递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师人格和品德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德高望重的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特别是传授的道理,能很顺畅地流入学生心田,其传播效率可以说同老师的道德水准有正向相关的关系。
无论在启蒙教育阶段,还是在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阶段,都是如此;只不过在初级教育阶段的儿童,是通过对老师形成的喜不喜欢的总体情感体验发生作用,而高级教育阶段的大学生、研究生,则通过对老师人品的价值评价而发生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心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心得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指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外,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楷模和引领者。
这一理念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核心价值。
二、学习上要做到“学高为师”1.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跟随时代发展,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以身作则。
在学习上,要有始有终,勤奋钻研,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3.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做到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
三、身正为范的要求1.遵纪守法。
作为教师,要做到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规定,以正直的品格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2.言行一致。
身正为范首先体现在言行一致,要求教师言行得体,言传身教,做到言行一致,言行相符。
3.正直诚实。
教师要有正直的品格,做事诚实守信,不说谎言,不做弄虚作假之事,做一个守信用、值得信赖的教育者。
四、师德师风的内涵及要求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风范的具体体现,具体要求如下:1.爱岗敬业。
教师应当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以学生为本。
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3.严守职业操守。
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杜绝任何钻营、搞变通,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4.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关键,教师要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学校的作用和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要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断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记得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为教师要力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处世要树好榜样。
”我有幸考入张家口师专,学校门口大大的几个字,铭刻在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学校的校训,更是每个将要做老师的大学生一生的座右铭。
自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后,这八个字时时鼓励着我,鞭策着我。
教师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它用吹绿小草、融化坚冰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希望。
身为教师的我也常为自己能从事这一伟大的职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
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
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
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
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无声
的语言往往却达到了有声的要求无法比拟的效果。
不知不觉中,我和同学们已经有了一种默契。
动情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打开心灵沟通的渠道,爱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要使学生懂得主动给予爱,教师就首先要善于发现、利用、创设良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上有一名长得矮小并有口吃的男孩,由于有语言障碍常被同学取笑,因而变得自卑和内向起来。
那堂课上,我发现他犹犹豫豫想举手答题,我抓住机会,毫不犹豫地叫了他。
他胆怯地站起来,不知所措。
我把问题轻声重复一遍并鼓励他说:“今天你能勇敢地举起手,老师为你感到兴奋,别紧张,好好思考,老师等你做答。
”他抬起头:“丑……小鸭美……美……”学生们发出嗤嗤的笑声,小男孩脸红了,低下了头。
“丑小鸭其实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再说一遍,好吗”在我布满期待的启发下,他终于第一次比较圆满地问答了问题。
我趁机鼓励:“说得真棒,丑小鸭并不丑,它是一只漂亮的天鹅。
在老师眼中你们个个都是漂亮的小天鹅,特殊是上课爱发言、爱学习的孩子。
”从那堂课起,我发现这位小男孩变了,变得自信多了。
课堂上常见他高高地举着小手,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特殊是那双小眼睛,总是布满自信和喜悦。
我在工作中亲近学生、倾听学生、细心观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理解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里有一个男同学他年龄比别人都大,个子比别人都高,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总是不把其他同学放在眼里,经常欺负人,很多同学对他意见很大,却又因为怕他而不敢说什么。
针对他的问题,我多次找他谈心,但效果不佳。
偶然中,
我发现他很喜欢看课外书,我就在课下和他说书中有意思的事,并适时的因式利导。
他一再向我表示一定为集体争光。
积极的帮助小同学,我真为他的转变而高兴。
也更强了。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
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
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
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直接体现在教育中的,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
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
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蔚县马宝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