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翻译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文化与翻译

教学内容:

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文化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英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是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在翻译实践中注意到英汉文化差异在译文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

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及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手段:

讲解、讨论、翻译。

3.1文化的概念

3.1.1文化的定义

我们现在通常所用的文化一词是19世纪末从日文中转译过来的,最早源于拉丁文cultura一词。该词在拉丁文中的原义是“耕作、种植、作物”。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在世界各国的正式出版物中,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目前大约有160多种。由于文化的丰富内涵,世界各国的学者尝试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文化。例如,人类学者认为文化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文化学者则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艺术、政治、经济、教育、修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交流。不过目前对“文化”一词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还是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e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Primitive Cuture)一书中所提出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后来有学者认为这一定义强调了精神方面的文化,忽略了物质文化。为此,对泰勒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补充了“实物”的文化现象。这样文化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

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时间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解释覆盖了精神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由此可见,文化概念的范围极为广泛,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总之,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一切成果均为文化

的组成部分,其中也包括语言。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3.1.2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录了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它是一个民族历代智慧的积累,是文化的结晶。语言中储存了人类的劳动成果和生活经验。人们既通过学习语言掌握和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又通过使用语言将这些文明成果加以延续、发展和改进,人类社会也因此才不断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因此,语言同生存环境、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宗教修养、历史背景等等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渔业和航海业在历史上和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航海和海产的习语。这些习语对于世世代代在大陆生活繁衍的汉民族而言无疑是陌生的,如果将这些习语翻译成汉语,我们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对应表达式,如: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All at sea(不知所措)

又比如,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少地名、人名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赋予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外国人很可能知道泰山是中国的名山,但是对于泰山在汉语中的深刻喻义恐怕就很少真正地了解。泰山为五岳之首,群山之长。古人常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比喻令人敬仰的人物和极为重要的事物。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渊源,汉语中才会有诸如“重如泰山”、“泰山压顶”、“有眼不识泰山”等习语。

同样,英语中也有许多具有特定历史国情意义的人名和地名,这些词常常被用来代替普通词汇,起到特殊的修辞借代作用,如,Uncle Sam(山姆大叔)指美国政府或美国人,Uncle Tom(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人物),指逆来顺受的美国黑人,Romeo(罗密欧)指情郎,英语中还有一些谚语也时常出现极具民族性和地方色彩的词语,如,carry coal to

Newcastle(运煤去纽卡索),carry owls to Athens(运猫头鹰去雅典)。这两个谚语中的地名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

3.1.3文化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从语言的功能来看有三:认知表达功能( cognitive and expressive function);文化功能( culture function)和艺术功能( aesthetic function) 。这三个语言功能是层层递进的,因而也就寓意了翻译过程中要跨越的三道坎。通常认为,认知表达功能是可译的( general translatability) 。因为它是一种可以指代的社会符号,一个民族的语言中存在的事物、人类的共同情感,另一个民族语言中必定有它所对应的对等语。人类的遗传方面、历史方面、情感方面、社会经济方面是共通的,这些普遍存在的对等语在哪一种语言当中都有其相对应的对等语。承认这一点是翻译之所以存在、语言之间存在可译性的理论基础。例如,我们来看一下Robert Burns 写的那首荡气回肠的 A Red, Red Rose的其中一段:As fair art thou 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a. the seas gang dry.

我漂亮的姑娘如此美丽,

我深深地爱着你,

我将永远爱你, 亲爱的,

直到海水干竭。

这其中的意像具有高度的可译性,在翻译语中,我们也可以完全的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那种不渝的爱情,其可译性可以归结为诗中所用的海水枯竭的形象,具有人类普遍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在讲不同语言人们的意识中有一个关于认知的同一系统,这一系统被称为同构。它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基础。语言的第二个功能:文化功能对于翻译来讲,就存在着相对可译性( relative translatability)这一障碍了。著名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 年曾给文化下了个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这一复杂整体中的各个因素中有的是各文化圈所共通的,有的则是某一文化圈内所特有的,还有的虽为两种文化所共同,但引申的内涵却不完全相同,并由此导致的置身于该文化圈中的人带来不同感受或使人联想到不同事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原文的可译程度就受到局限。译文读者很难真正体味原文读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