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课程类型专业基础所属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时/学54/4机时10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使用教材:《实用操作系统概念 APPLIED OPERATINGSYSTEM CONCEPTS》ABRAHAM SILBERSCHATZ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汤子瀛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任课教师:齐勇,赵季中,贾晓琳一、课程基本目的1、本课程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具有初步分析、设计操作系统的能力。
3、本课程使用英语和汉语双语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外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
掌握国际最新学科知识,进一步锻炼英文的阅读能力和专业知识理解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UNIX(LINUX)操作系统的工作机理,学习系统设计和实现的策略,通过阅读原代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为《操作系统课程实践》课程打下良好的知识。
二、学习收获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可握操作系统的主要概念和方法。
在进程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UNIX (或LINUX)操作系统的具体实现等方面学到必要的知识。
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具有初步分析操作系统的能力。
三、内容提要1、绪论1.1操作系统的概念1.2操作系统与硬件及其他软件的关系1.3操作系统的类型1.4操作系统功能1.5 操作系统要研究的问题2、操作系统的工作环境和结构2.1 I/O结构2.2中断2.3 存储结构2.4 硬件保护2.5 系统结构2.4 系统调用3、进程调度3.1进程的基本概念3.2进程的描述3.3进程状态及其转换3.4进程控制3.5进程互斥和同步3.6进程通信3.7 死锁的问题4、处理机调度4.1分级调度4.2作业调度4.3进程调度4.4调度算法5、存储管理5.1分区管理5.2页式管理5.3段式管理5.4段页式管理5.5虚存管理6、UNIX(LINUX)进程和存储管理6.1 进程和存储管理简介6.2 进程结构6.3进程控制7、文件系统7.1文件系统的概念7.2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存储方法7.3文件的物理结构与存储设备7.4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7.5文件目录的管理7.6文件存取控制7.7文件使用7.8文件系统的层次模型8、设备管理8.1数据传送控制方式8.2中断技术8.3缓冲技术8.4设备分配8.5I/O进程控制8.6设备驱动程序9、UNIX(LINUX)文件和设备管理9.1文件系统的管理9.2设备管理10、作业管理与操作系统接口10.1作业的基本概念10.2作业的建立过程10.3 用户接口10.4 作业管理四、上课学时安排(共54学时)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结构 5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与作业管理 3第三章进程管理10 第四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8第五章存储管理10 第六章UNIX(LINUX) 6 第七章文件系统 6第八章设备管理 6 五、实验(上机)名称、学时安排和目的(共10学时)上机一UNIX(LINUX)的使用。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H28305(201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 4 学时:48(理论40,实验8)学期: 4 归属单位: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汇编语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简介《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的CPU、存储器、I/O、文件、作业等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深入理解计算机运行机制,提高开发复杂应用系统的能力。
为学生今后从事系统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和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对培养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为我国计算机核心技术之一的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努力的信念。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设计和操作等环节,使学生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微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等课程知识,掌握分析计算机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方法和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矩阵”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价值、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如下: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专业知识钻研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将来学生从事软件开发要从用户需求入手、功能实现性能保证是核心、用户使用是终点。
课程目标3:激发学生树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技术之一的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努力的信念。
课程目标4:使学生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课程目标5:使学生掌握CPU、存储器、I/O、文件、用户界面管理等技术和方法。
课程目标6:使学生学会模拟实现操作系统各类经典算法功能,并按要求可以对操作系统功能进行更改、增加。
课程目标7:通过实际操作、观摩等方式,增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实际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课程总学时:60 (其中理论课48 学时,实验12 学时)学分: 4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03105、Java语言程序设计03201-03202、数据结构03203面向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开课单位:软件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
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
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操作系统引论: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进程管理:理解进程、线程、PCB概念,熟练掌握进程的同步,灵活运用信号量机制描述类似生产者与消费者、读者与写者等实际问题。
3.处理机调度与死锁:理解三级调度、调度方式及调度准则概念,熟练掌握FCFS和SJF调度算法,理解高优先权调度、时间片轮转和实时调度算法;理解死锁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熟练掌握避免死锁的方法-银行家算法。
4.存储器管理:理解连续分配的思想与方式,掌握基本分页/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理解虚拟存储概念,理解请求分页/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熟练掌握常见的页面置换算法(如最佳、先进先出、最近最久未使用、最少使用等置换算法)。
5.设备管理:了解设备控制器及I/O通道概念,理解单缓冲、双缓冲、循环缓冲和缓冲池方式,掌握设备分配方法,掌握SPOOLing技术。
6.文件管理:了解文件类型及文件系统模型,理解文件的逻辑结构类型及特点,理解文件外存的分配方式,掌握文件的目录管理及存储空间管理,理解文件的安全性和数据一致性。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操作系统》是信息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
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
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如UNIX、xinux)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先修课要求,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操作系统发展过程、新技术的应用。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及它们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为今后的进修、应用实务作好技术准备。
掌握:基本概念包括:多道程序设计、并发、分时、作业、进程、互斥与同步、周转时间、吞吐量、重定位、连接、虚拟存储、虚拟设备、死锁、线程。
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资源(处理机、存储器、设备、文件)的管理策略。
基本技能:管理系统资源的常用命令、系统配置与维护的方法和技术。
理解重点:进程概念、存储管理(尤其虚拟存储)的各种策略、文件系统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和配置。
结合具体现代操作系统加深理解。
了解难点:进程的概念及其与程序的区别、进程间同步与互斥的正确实现、虚拟设备与虚拟存储。
Unix,Windows NT的系统结构、功能特点。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概念多、较抽象、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约佔80%。
实验与自学约佔20%。
教师应该提供自学提纲并适当辅导。
030731007《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030731007《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731007课程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0 实验:8 上机: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21.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操作系统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策略和实现原理。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等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建立起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对计算机系统整体性和系统级的认识;2.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掌握操作系统中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中的关键技术;4.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新发展,跟上现代操作系统发展的速度和步伐。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硬件支撑环境、常采用的结构模式以及分类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处理机管理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各种作业调度算法、各种进程调度算法、实时处理与实时调度算法等;掌握基本存储管理和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策略,分页式、分段式、段页式、请求分页式、请求分段式存储管理以及请求页式虚拟存储管理、请求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掌握文件管理,文件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目录结构、磁盘存储空间的管理、按名存取的实现过程等;掌握设备管理,I/O的组织结构、实现方式、缓冲技术、虚拟设备与SPOOLing技术以及磁盘的移臂调度策略;掌握并发进程的设计技术,用信号量实现互斥、同步、资源分配的方法;掌握死锁的概念、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与恢复、各种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等。
3.基本技能:掌握系统分析、软件开发与设计、实验验证、编程技术等技能。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4学分:4适用对象: 全校本(专)科计算机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二、课程简介《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新名词、术语及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掌握一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简单维护。
课程基本要求:(1)熟悉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命令、图形、系统调用等);(2)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功能、结构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4)具有初步的操作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内容:1.操作系统的概念2.操作系统的历史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4.操作系统的功能5.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熟练掌握:1、几种有代表性OS的特点。
2、OS五大管理功能。
3、从资源管理、进程管理、用户界面及结构等几个角度来定义 OS,从而得出什么是操作系统的概念。
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操作系统基本类型和、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第二章作业管理内容:1.作业的基本概念2.作业的建立过程(重点SPOOLING系统).3. 用户接口4. 分时作业管理熟练掌握:1、作业概念.2、OS用户接口:程序级、作业控制级.3、作业的建立过程,SPOOLING系统基本思想及其实现.4、UNIX shell功能及系统调用、并结合Windows,Windows 95/98特点 . 掌握:命令控制界面接口、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30学时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115Z0适用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2一、课程定位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和涉及面广。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和数据结构,后续课程为网络基础,数据库,Linux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编程能力。
1.知识目标(1)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2)基本掌握常用算法;(3)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以及基本配置;(4)了解API函数的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1)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技巧;3.素质目标(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从业能力。
(2.设计思路(1)以“够用、适用、实用"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考虑后续课程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专业应用。
(3)注重课堂教学互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学设计。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英文名称: Operation System课程编号: 2413218开课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学期: 第4学期课程学分/周学时: 5/5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必修课2.课程性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先导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资源管理的角度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 是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 但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 较抽象, 使得该门课程的教与学一直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难点。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系统软件, 是计算科学、信息学、软件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过程。
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概述操作系统的形成、类型和功能;阐述进程管理, 包括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进程的同步和通信、调度和死锁;详细介绍存储器管理和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以及对虚拟存储器性能的分析;讨论设备管理、文件系统以及磁盘存储器的管理以及操作系统的保护与安全;最后, 对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做扼要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操作系统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初步掌握设计系统的基本思想, 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程序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启发学生将该课程的知识引入到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先行课程: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关联课程: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且复杂的系统软件, 它是许多人共同合作编制而成。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0411290课程名称(中/英文):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5总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8适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教学环境:多媒体开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操作系统》是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偏重于操作系统功能与结构的理论分析,对其中的重要算法辅以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概论;进程的概念、进程的描述与控制、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以及进程管理的常用算法;处理机调度的策略和处理死锁的方法;存储器管理的方案和分配算法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文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关键的数据结构;设备与系统的结合方式,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及加载机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分析、比较操作系统实现方法优劣的基本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提高深入编程和借鉴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同步和互斥等;操作系统的各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原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2.课程教学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主要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主要内容:阐述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基本特性;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2.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理解操作系统目标、作用和功能;。
3.重点: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操作系统实验实验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学时:24学时(12次课程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操作系统实验,学生将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2.学生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术。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内容:1.实验一: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实验介绍: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或参考书籍,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给出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功能列表。
2.实验二:进程管理-实验介绍:通过实验来学习进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编写程序,实现进程的创建、销毁和调度。
-实验过程:学生根据给定的问题,设计进程模型并实现相应的程序。
3.实验三:内存管理-实验介绍:了解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学习虚拟内存技术的原理。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内存分配和回收的算法。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模拟内存分配和回收的过程,理解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
4.实验四:文件系统-实验介绍:了解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学习文件管理的基本原理。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文件的创建、删除和查找。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模拟文件的创建、删除和查找的过程,理解文件管理的基本原理。
5.实验五:设备管理-实验介绍:通过实验学习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原理。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编写程序,模拟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模拟设备的请求、分配和释放的过程,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
6.实验六:作业调度-实验介绍:通过实验学习作业调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作业的调度。
-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输入作业和作业调度算法,模拟作业调度的过程。
实验评定:-实验报告:60%-实验成果:20%-实验操作:20%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Linux、Windows实验要求:-学生需认真完成实验任务,编写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方便、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操作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
2、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化和资源管理策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操作系统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一)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
(二)进程管理1、进程的概念、状态和转换。
2、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和作用。
3、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4、线程的概念和实现。
(三)内存管理1、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内存分配算法和策略。
3、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
4、页面置换算法。
(四)文件系统1、文件和文件系统的概念。
2、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3、文件目录的组织和管理。
4、文件的访问控制和保护。
(五)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设备的分类和特性。
3、设备驱动程序的原理和实现。
4、设备分配和回收策略。
(六)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和策略。
2、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保障措施。
3、容错技术和故障恢复。
(七)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化1、性能评估指标和方法。
2、操作系统的优化策略和技术。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让学生建立起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
2、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操作系统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Operating Systems)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201313
学分:3学分
总学时:51学时(其中实验 9 学时)
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操作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开发方法和操作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参与系统软件分析和开发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使用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5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2学时,上机实践教学9学时。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5 hours, Lab 0 hour)
Main Points: Short history,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Objectives, Functions, Multiprogramming, Real-Time System, Batch system, Time-sharing system,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Chapter 2 Computer-System Structures ( 1.5 hours , Lab 0 hour)
Main Points: Computer-System Operation, I/O Structure, Storage Structure, Hardware Protection, including Interrupts, DMA, User and Monitor mode.
Chapter 3 Operating-System Structures ( 5 hours, Lab 3 hours )
Main Points: System Components (including Processes, Mem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security, Scheduling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Operating-System
Services, System Calls, System Programs.
Chapter 4 Processes ( 6 hours, Lab 3 hours )
Main Points: Process Concept (including States and its transitions, PCB.), Operations on Processes, Cooperating Processes,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Chapter 5 Threads ( 1 hours, Lab 0 hour)
Main Points: Thread definition, creation, manipulation, User and Kernel Thread.
Chapter 6 CPU Scheduling ( 5 hours , Lab 0 hour)
Main Points: Basic Concepts (including Long-term scheduling, Medium-term scheduling, Short-term scheduling.), Scheduling Criteria, Scheduling Algorithms (including
First-Come-First-Served (FCFS), Priority, Round-Robin (RR), Short Job First,
Multilevel Queue, Multilevel Feedback Queue, Highest Response Ratio Next
(HRRN).).
Chapter 7 Process Synchronization ( 6 hours, Lab 0 hour )
Main Points: The Critical-Section Problem, Synchronization Hardware, Semaphores, Classic Problems of Synchronization, Monitors.
Chapter 8 Deadlocks ( 5 hours , Lab 0 hour)
Main Points: Deadlock Characterization, Conditions for Deadlock, Methods for Handling Deadlocks, Safe State, Banker’s algorithm, Resources allocation graph algorithm. Chapter 9 Memory Management ( 4.5 hours, Lab 0 hour )
Main Points: Relocation, Protection, Sharing, Logical Organization, Physical Organization, Swapping, Contiguous Memory Allocation, Paging, Segmentation, Segmentation
with Paging, Fragmentation, First Fit, Best Fit and Worst Fit Policy.
Chapter 10 Virtual Memory ( 4.5 hours, Lab 0 hour )
Main Points: Hardware sup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in a Paging System, Demand Paging, Thrashing, Page Replacement Policy.
Chapter 11 File-System Interface ( 5 hours, Lab 3 hours )
Main Points: File Concept, Access Methods, Directory Structure, File Sharing and Protection. Chapter 12 File-System Implementation ( 2 hours , Lab 0 hour)
Main Points: File-System Structure, File-System Implementation, Directory Implementation, Allocation Methods, Free-Space Management.
Chapter 13 I/O Systems ( 2 hours , Lab 0 hour)
Main Points: I/O Hardware, Polling, Interrupts, DMA, I/O Scheduling, Buffering, Caching, Spooling.
Chapter 14 Mass-Storage Structure ( 2 hours, Lab 0 hour)
Main Points: Disk Structure, Disk Scheduling Algorithms, Disk Management, Swap-Space Management, RAID Structure.
四、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学时
(一)实验目的、方式及环境
目的: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使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基本开发思想。
方式:由教师提示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环境:采用UNIX/LINUX操作系统平台来进行实验。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标准:采用笔试与上机实践、作业相结合。
总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70% +课内实验成绩*10% + 平时成绩*20% ;成绩评定为百分制。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Abraham Silberschatz, Peter Galvin, and Greg Gagne, John Wiley and Sons, Operating Systems Concept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Ed. 6th, 2002.
参考书目:[1]、William Stallings, Operating Systems, Fourth Edition, 2001.
[2]、汤子瀛等,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0
年2月。
执笔人: 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