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材 第一章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13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1、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自考《中国现代学史》资料(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号:00537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文学革命的背景:(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诗界革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5、白话谴责小说(二)新文化运动:1、口号: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2、阵地:《新青年》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胡适:1、《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二)陈独秀: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六)易卜生: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七)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还只有部分的引进和介绍三、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1、林纾(琴南):《致蔡鹤卿书》《荆生》《妖梦》、蔡元培《答林君琴南函》“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精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材 第一章--资料
六、台湾的文学革命
1.阵地、倡导者: 《台湾青年》1920.7创刊,1922年更名《台湾》 杂志,1923《台湾》杂志增刊《台湾民报》半月刊
第二节 鲁迅
一、概述 少年:从小康堕入困顿 求学:弃医从文 1909年归国,对辛亥革命:从热情呐喊到失望彷徨 1918-1927,倡导新文学,以实绩奠定地位。
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雨丝》《莽原》《未名》 1927.10,上海,最后十年最为辉煌的战斗生活,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
二、文学团体涌现
7.湖畔诗社:湖畔诗社是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成员为 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 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 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鲁迅曾 评价汪静之的爱情诗为“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 出来的”,评价湖畔诗社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朱自清 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8.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 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 团,前期以《晨报副刊》作为阵地。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创 办《新月》月刊,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 实秋等。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莽原社:1925.4-1927.12,北京,鲁迅,高长虹,杂文 未名社:1925.8-1930.4,北京,鲁迅发起,台静农,以译介外国文学 为主,兼及文学创作
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 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自称 “自由人”的胡秋原谈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 由的,民主的,在左翼文学与国民党民族主义文 学之间左右开弓。瞿秋白、冯雪峰著文批判。苏 汶自称代表作家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 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苏汶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强调文学真实性的独 立地位。左翼的反批评对于文艺与政治关系有所 阐发,却又片面的趋向另一极端。
2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识记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 导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 。课本P.87
•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 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3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识记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课本P.88
• 革命文学的倡导者明确以农工大众为我们的对象、使我 们的媒质接近农工大众的用语,但倡导者把文学的功能、 作用归结为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实践作用。把批判矛 头对准了鲁迅、茅盾、叶绍钧、郁达夫等。鲁迅在与创 造社的论争中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他对倡导 无产阶级文学的意见是,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 达,不必忙于挂招牌,针对创造社忽视艺术特性的错误, 他指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 艺”。茅盾批评了创造社有革命热情却忽视艺术性,形 成标语口号化,既不能正确表现无产阶级意识,又不为 工农大众所接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 三十年代文学
(1928-1937)
1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识记1、以“五四”文学革命为 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1928年发生的重要 转折。课本P.87
• 其转折点就是1928年新文学队伍发生的新 的组合以及随之开始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的倡导和论争。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注意与专科阶段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联系和区别。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内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因此,必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但《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比《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内容要丰富广泛,对作品的学习要求也有其不同点,是把作品放在史和作家的创作道路中,分析评价其特点、成就和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史。
现将本课程内容的章节安排以及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1920 )“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了解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黄遵宪等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识记《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创刊时间(年)、主编姓名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了解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
识记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917——1927年 “20 年代文学 /五四时期的文学” 1928——1937年 ‘30年代文学” 1937 ——1949年 “40年代文学 ”
教案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 年》(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 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 1917年 迁至北京。 )为主要阵地,兴起 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 思想启蒙运动。 这场文学革命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 学,提倡新文学。
小 结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破旧 立新
如何 “破旧”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 从“八事”入手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 明确提出“三大主义” 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1918年3月 假借“王敬轩”之名来扩大事态 …… ……
如何“立新”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
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 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 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 然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它反对文言, 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在中国 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 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胡适
胡适(1891——1962), 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开创性的重要人物,具 有深远的影响。 1910—1917年留学美国, 1915年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 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随杜威 研究哲学,深受其影响。 1916年10月,在致陈独秀 信中胡适首次用了“文学革 命”一词。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考纲重点
语丝社【名词解释】(1)“语丝社”创办于 1924 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学衡派【名词解释】(1)1922 年,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2)“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3)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创造社【名词解释】(1)1921 年 7 月成立手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2)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3)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1)1921 年 1 月 4 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2)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十二人发起。
(3)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简答】(1)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2)《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3)《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又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了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小抄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串讲
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样本 完整版共8页)笔记依据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宏聪、范伯群主编 武汉大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及其论争第五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第六节 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影响 第二章 鲁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第三节 杂文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第三章 郭沫若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女神》等诗集第三节 《屈原》等历史剧 第四章 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胡适周作人 第三节 叶绍钧 许地山 王统照第四节 冰心朱自清庐隐 第五节 郁达夫 第六节 闻一多徐志摩第七节 冯文炳冯至李金发 第五章 茅盾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蚀》 第三节 《子夜》 第四节 短篇小说及散文 第六章 老舍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骆驼样子》 第三节 《四世同堂》 第七章 巴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家》 第三节 《寒夜》第八章 沈从文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边城》、《长河》第三节 短篇小说与散文 第九章 曹禺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雷雨》,《日出》第三节 《北京人》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蒋光慈 柔石 殷夫 第三节 了玲 第四节 张天翼 沙汀 艾芜 第五节 田汉 洪深第六节 林语堂 何其芳 第七节 叶紫 吴组缃 萧军 萧红第八节 戴望舒 臧克家 第九节 张恨水第十一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艾青 第三节 田间 穆旦 第四节 夏衍 陈白尘 李健吾第五节 路翎 钱钟书 第六节 张爱玲第七节 徐訏 无名氏 第十二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赵树理第三节 孙犁 周立波 第四节 《白毛女》第五节 《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梁启超的贡献: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倡导者有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等.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文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文体的特点:”务求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 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裘廷梁.梁启超开创了写议论文、政论文.1911年辛亥革命发起和倡导了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热情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激烈批判封建道德,批驳遗老们欲把孔教定为国教、列入宪法的荒谬主张.一场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的思想革命运动,如狂飚突起,迅猛展开.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三大主义: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思想内容:周作人于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①提出”我们现在应当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非人的文学.”他解释”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所谓”肉”,是”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所谓”灵”,是指”逐渐向上,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的人的”内面生活”.②”人的文学,当以人的道德为本”.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平民文学》的思想内容:周作人在1918年还写有《平民文学》、《思想革命》、《新文学的要求》.《平民文学》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强调平民文学应以普遍的真挚的文体,写普遍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艺术派的主张.翻译文学剧作家: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刘半农、沈雁冰(茅盾)等,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1、《什么是新文学》一文,针对文学革命中的改良主义倾向,指出”光是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光是介绍点新学说、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2、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要求新文学应建筑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1917年~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双簧戏: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他痛击田其美、金心异、狄莫(影射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人. 1、倡导者在对待古代文学方面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多加肯定.2、倡导者的观点,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多少有些消极影响.1、”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深刻的文化革命.2、作为新文化运动一个重要方面的文学革命,也是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3、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信”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4、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命,特别是以白话代替文言,使白话文学立于正宗地位.5、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开革命批判旧传统的革命精神,面向世界文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识,冲破旧框框的自由创造精神,对新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他们有刊物《小说月报》,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如果是文学研究会的简答+(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穆木天,当时都是留日学生,出版有《创造季刊》.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崇天才,讲神会,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新月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开始时是聚餐会性质,1925年10月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4月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同人刊物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章川岛等.其主张和态度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以刊登”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鲁迅说《语丝》有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散文和杂文的刊物.文学革命时期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还有莽原社、未名社、狂飚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鲁迅最早的散文诗集:《野草》,他创办的社团有:莽草社、未名社、语丝社.先叫浅草社后叫沉钟社.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李金发是象征诗派.中国话剧运动开始于1907年,一批爱好戏剧的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吴春柳社. 容庸俗低劣,迎合小市民趣味;二是演出的都是幕表戏,即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没有完整的剧本,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这使话剧艺术和演技很难提高.“爱美的”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二阶段.1921年3月,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出版《戏剧》月刊.田汉的南国社成立于1923年.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对新文学发生重大影响.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茅盾、郑振铎这时期写了许多论文,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比起文学革命倡导者来,他们是更自觉、更有意识、更系统、更理论化地宣传了现实主义.在创作方面,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尤其是主干人物叶绍钧、冰心、庐隐等,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由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实现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第三,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很大的语丝社和鲁迅领导的莽原社、未名社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这一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成为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泱泱大潮. 第一,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表了一批文学论文,阐述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论见解.第二,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虽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但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介绍进来.第四,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封建复古派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扑,”青年的知识分子不出于绝望逃避,便是反抗斗争.”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正适合这些青年的要求. 李金发和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出版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诗集,穆木天《旅心》,冯乃超《红纱灯》,王独清《圣母像前》.早在1919年就发生过”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第一次公开论争.是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随即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徐枕亚有《玉梨魂》,李涵秋有《广陵潮》.1、鸳鸯蝴蝶派重视文学的娱乐作用,有其合理一面,但把”游戏”、”消遣”作为文学的唯一目的是错误的.鸳蝴派中一些较好的作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不能一概否定.2、今天,也不能把这一流派完全看成是新文学的对立面,或称之为现代文学中的逆流.这一流派的出现有其社会和文学自身的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这一流派的小说在形式、技巧等方面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学衡派: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于南京创刊,主要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骕等,主张”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白话文. 复古主义思潮:国粹派、学衡派、甲寅派.章士钊于1925年复刊《甲寅》周刊,称为甲寅派.章士钊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他维护封建性教育,压迫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运动,提倡读经.在《甲寅》上公然声称:”文字务求雅驯,白话恕不刊布”.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第一,国民党破坏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第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蓬勃发展.1927年和1930年,世界革命作家大会先后在莫斯科和哈尔科夫召开,在后一次的会上成立了国际革命作家联盟,这使中国革命作家受到很大的鼓舞.第三,自早期共产党人倡导革命文学后,已经过四五年的酝酿,由于北伐战争期间许多作家参加到各种实际的革命工作中去,所以那时未能造成革命文学运动.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去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他们愤慨国民党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不满文学的不适应于现实斗争,于是,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蒋光慈.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倾向。
高教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讲义
现代文学史讲义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文学革命1917年晚清文学改良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能够成功的条件是:(历史背景)(1)晚清“诗界革命”提倡“我手写我口”。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我手写我口”“小说界革命”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新文体”平易畅达(2)清末民初经济的发展。
(3)科举制的废除和新学堂的兴起。
1915年9月《新青年》《敬告青年》《吾人之最后觉悟》《再论孔教问题》李大钊《青春》《孔子与宪法》(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思想革命文学革命1919年《文学改良刍议》2月《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史称“八不主义”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提出“八不主义”。
(2)采用进化论的文学观念,提倡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3)提倡“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活的文学”。
(1、工具2、方法3、创造)(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对文学革命初期摆脱旧诗格律起来重要作用。
(5)提倡“易卜生主义”,提倡现实主义和个性主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作《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的开端。
同时,戏剧《终身大事》影响也很大。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1)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钱玄同:“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标点符号周作人“人的文学”对新文学的理论贡献:(1)提倡灵肉一致的生活的文学,(2)“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3)反对“非人的文学”。
“活的文学”“人的文学”形式、内容《新文学的理论建设》胡适文学革命:理论引入西方文学1918年5月“易卜生专号”1919年5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旧思潮的斗争:林纾1919年《纸蔡鹤卿书》“覆孔孟、铲伦常”《荆生》《妖梦》伟丈夫田其美金心异狄莫(陈独秀钱玄同胡适)文学革命的缺失和贡献:(1)对传统文学否定过多,对外国文学缺少批判分析。
1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曾支持过资产阶级革命。1925年《甲寅》 (周刊)复刊,封面上印有黄斑老虎标志, 这个杂志成了章士钊的“半官报”,是专 门用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 污蔑学生的爱国运动是被阴谋家所利用, 鼓吹读经救国,主张科举制度。
第二节
同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鲁迅的《十四年读经》就是针对章士钊的
读经救国而发,鲁迅指出读经和救国是毫 不相干的,只不过是学而优则仕的人,想 把它当作把戏罢了,在《再来一次》用子 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讽刺章士钊号称古 文大家,结果连“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也 不懂,最后大家齐上阵,终于把这只新文 学运动中的拦路虎批得体无完肤。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其二,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和否定了整个封
建制度极其陈腐的文化思想体系,建设反 映现实生活,探索各种社会问题,宣传个 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民主主义与爱国主 义为主要内容,从农民,平民劳动者,知 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中的帝王 将相、才子佳人 。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文学社团及文学流派
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陈炜漠、陈翔
鹤、冯至。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地点北京,其主要成员 有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陈源、胡适等人。 多系英美留学生,并以《新月》杂志得名,在 艺术上他们倡导新诗的格律,闻一多的“音乐 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 展曾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批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先进知识分
子,为唤起民众,挽救民族危难,发起了一场 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揭开了新文化和新文学 的序幕。 《新青年》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 综合性的文化批评刊物,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期间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进攻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于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流派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资料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资料第一单元精读小说《阿Q正传》(一)识记: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于1921年底在《晨报副刊》上连载。
(二)理解:从鲁迅对阿Q的态度中看鲁迅小说创作思想。
鲁迅对阿Q的态度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哀怜他不幸的遭遇、卑下的地位,又恼怒他精神的麻木与愚昧。
鲁迅想通过小说的形式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种‚病苦‛既是物质的贫困,也是精神的病态。
可见鲁迅之所以做小说的创作思想,是为启蒙主义,为人生,为改造国民性。
(三)简析:小说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通过侧面透露的方法加以描写的。
首先,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激起的波澜和反响。
不同阶级的人物,对待这次革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阔人老爷、地主豪绅本能地对革命感到害怕和不安,而象阿Q这样的被压迫者,却从统治者的惊慌和不安中感到‚快意‛,并由此而‚神往‛革命。
其次,作品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极不彻底性质。
革命并未改变封建统治的现状,没有损害那些统治者和压迫者什么,‚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地主豪绅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党‛,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
第三,作品总结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历史教训。
革命前没有发动群众,革命起来后,又不依靠群众、不发扬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不满足群众的革命要求。
相反地,革命在中途与反革命势力妥协了,阿Q这样受苦无辜的农民反被当作抢劫犯枪毙了。
(四)论述:1、分析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贫苦而未觉悟的落后农民形象,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语)。
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无房无地,无固定职业,靠打短工度日,受尽压迫与剥削。
作为一个农民,阿Q具有一般劳动者吃苦、耐劳、能干的品质,并有着对压迫者的对立意识和自发的革命要求。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自考
(识记)“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识记)新月社: 成立时间:1923 年 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 主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月刊 新月诗派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 新月派小说家:沈从文、凌叔华等 简评新月派关于新格律诗的提倡对新诗发展的作用: 对提高新诗艺术性和新诗形式的探索,有积极意义。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对纠 正新诗发展的这种偏向和提高新诗艺术性是有积极作用的,是对新诗形式的一种有意义 的探索。 语丝社: 成立时间:1924 年 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冯文炳(废名)、孙伏园等 主要刊物:《语丝》周刊 简评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1、《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 2、《语丝》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 迅、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 色,又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及”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 了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下社团的主要特点: 1、 未名社: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成员:鲁迅、韦素园、台静农) 2、 莽原社:与《语丝》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成员: 鲁迅、高长虹) 3、 浅草社:致力于创作(陈翔鹤、冯至) 4、 沉钟社:致力于创作(陈翔鹤、冯至) 5、 弥洒社:强调艺术无目的论和灵感作用(胡山源) 6、 狂飚社:“虚无的反抗”(高长虹) 7、 湖畔诗社:“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识记)辛亥革命前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留日学生组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考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案“现代文学”部分绪论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一)中国的历史分期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近代:1840年—1919年现代:1919年-1949年当代:1949年后(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古代(古典)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是文学现代性的累积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
也有的将1917年后的文学统称为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编教材。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一)内容思想: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沈从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艾青、戴望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四)主要作品: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野草》;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沈从文的《边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赵树理的小说;艾青、穆旦的诗歌;张爱玲的小说等。
五、学习和研究方法:历史的美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为此,要加强:(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树立历史观念和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旧文学之争
1.林纾:《论古文之不当废》《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 书》,反对胡适的白话文主张。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咒骂 文学革命人物。 -----“吾辈已老,不能为正其非,悠悠百年,自有能 辩之者”。 2.学衡派:东南大学梅光迪、吴宓、胡先骕,创办《学衡》杂志,自称 “寝馈西洋文学”,又满脑子“国粹”,复古思潮。鲁迅《估“学衡” 》,揭破他们所谓“学贯中西”的伪装。 3.甲寅派:1925年之后,章士钊时任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 ,创办《甲寅》杂志。胡适《老章又反叛了!》
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的统一
四、杂文
1.概况:650多篇,130多万,16部杂文集,数量最多,贯穿始终。深 邃犀利,内容丰富。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前期杂文:5集。 创作的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主要内容: 3.后期杂文:11部集子----《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创作的指导思想:匕首与投枪。 主要内容: 4.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成就: (1)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 (2)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点;--------
《出关》:老子
《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起死》:庄子
1.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古今交融
2.将古人写活,侧重于对古人性格、精神和心理状态的开掘 3.运用“油滑”手段
三、《野草》《朝花夕拾》
《野草》
1.写作背景:1924-1926年,24篇 2.主要思想内容: (1)勇敢面对黑暗,韧性的战斗精神 (2)内心斗争和自我剖析 (3)对病态社会和黑暗现实进行无情的真边和批判 3.艺术上的探索和主要艺术成就: (1)诗与散文的结合
二、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狂人日记》:
1.时间、地位:1918.5《新青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2.《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 (1)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 本质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小环境→大环境; 现实、历史的具体“吃人”→封建礼教吃人 个别→所有中国人 (2)强烈的反抗和变革的精神 “从来如此,便对么?”“救救孩子” 3.《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
二、文学团体涌现
7.湖畔诗社:湖畔诗社是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成员为 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 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 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鲁迅曾 评价汪静之的爱情诗为“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 出来的”,评价湖畔诗社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朱自清 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8.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 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 团,前期以《晨报副刊》作为阵地。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创 办《新月》月刊,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 实秋等。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莽原社:1925.4-1927.12,北京,鲁迅,高长虹,杂文 未名社:1925.8-1930.4,北京,鲁迅发起,台静农,以译介外国文学 为主,兼及文学创作
第三节 小说创作
一、概述
1.新潮作家群: “五四”时期,在《新潮》月刊( 1919年元月创刊)上
发表小说的作家群。主要作家有:汪敬熙、杨振声、叶绍钧、俞平伯、 罗家伦、欧阳予倩等。“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倾向。
2.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年形成的一种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五四”文学革命
1.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
2.主要内容: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3.倡导者: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八事”(1917.1《新青年》)正式揭 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帷幕,提出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1917.2《新青年》) 刘半农、钱玄同:“双簧信”,通过“辩论” 扩大影响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分段,使 用标点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张我军《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
《糟糕的台湾文学界》 《为台湾的文学界一哭》
第二节 鲁迅
一、概述 少年:从小康堕入困顿 求学:弃医从文 1909年归国,对辛亥革命:从热情呐喊到失望彷徨 1918-1927,倡导新文学,以实绩奠定地位。 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雨丝》《莽原》《未名》 1927.10,上海,最后十年最为辉煌的战斗生活,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 编辑《萌芽》《前哨》《十字街头》 培养青年革命作家:叶紫、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 、艾芜 思想上:进化论、个性主义 贡献、地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 毛泽东:“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反封建 1.封建科举制度“吃人”:《孔乙己》《白光》(陈士成,屡次落榜精神 异常失足落水) 2.封建礼教“吃人”:《祝福》《明天》(单四嫂子,死守妇道,迷信, 宝儿死去) 3.封建思想意识、愚民政策“吃人”:《药》(华老栓)《阿Q正传》 4.“看客”的“吃人”:《示众》(群像描写,穷极无聊,国民劣根性) 5.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虚伪“吃人”: 《高老夫子》:原名高干亭,改字“尔础”,从里到外全都被一层虚假 包围着,打牌、看戏、喝酒 《肥皂》:四铭,对街上的女乞丐起邪念
二、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呐喊》:1923年,14篇:《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 《 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 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题意: 《彷徨》:1926年,11篇:《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 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 》《离婚》 题意:
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1917-1927)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鲁迅 第三节 小说创作 第四节 诗歌创作 第五节 散文创作 第六节 戏剧创作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五四”文学革命 二、文学社团涌现 三、新旧文学之争 四、“五四”文学的发展阶段 五、“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六、台湾的文学革命
2.《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1)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教训 (2)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的悲剧:没有真正唤醒民众 (3)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 3.《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 (1)外冷内热 (2)以讽抒情 (3)形喜实悲
《呐喊》《彷徨》的总主题:
文体形式:全面革新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 4.视野的开放性
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面向世界,又不脱离传统
六、台湾的文学革命
1.阵地、倡导者: 《台湾青年》1920.7创刊,1922年更名《台湾》 杂志,1923《台湾》杂志增刊《台湾民报》半月刊 最早三篇:陈炘《文学与职务》:旧文学是“死文学”,提倡白话文 甘文芳《现实社会の文学》:已不需要“有闲文学” 陈瑞明《日用文鼓吹论》“日用文宜以简便为宜” 《台湾民报》:“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摇篮” 2.推进:黄呈聪《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 黄朝琴《汉文改革论》
二、文学团体涌现
5.弥洒社: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成立于上海,由胡山源等 创办。1923年3月开始出版《弥洒》月刊(共出六期),后又出《弥洒 创作集》,1927年春停止活动。弥洒社推崇创作灵感,提倡“无目的 无艺术观”,不规定统一的文学观,强调文学作品只是作家情绪之流、 灵感的表现,创作上从自我心灵世界出发,偏重于内心世界的剖白,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6.浅草-沉钟社:一般都认为浅草社是沉钟社的前身。两个团体的旨趣和 追求,也是一致的。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 主要成员是冯至、陈鹤翔。刊物《浅草》季刊、《沉钟》周刊,致力 于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特点朴实而带点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鲁迅 曾誉之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学》
二、文学团体涌现
1.文学研究会:1921.1,北京 2.创造社:1921.7,东京 3.语丝社:鲁迅曾领导和支持过的文学社团。成立于1924年 11月,办 有《语丝》 (多载杂文、散文)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主 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他们没有独立的政治主张,主要 从事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以散文为主,形成了一种泼辣幽默的语丝文 体,又称“语丝文体”。 4.南国社:中国现代早期综合性文艺团体。前身为南国电影剧社,领导 人田汉。设有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五部,以戏剧活动为 主。主要成员有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1924 年,田汉与其妻易漱瑜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创办文艺刊物《南国半月 刊》,“南国”的名称从此流传下来。1927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 为南国社。
四、“五四”文学的发展阶段
1.萌芽期:1917-1920年 2.创作活跃期:1921-1926年 3.沉寂期:1926春-1927年冬
五、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内容的批判性、主题的启蒙性、人物的平凡性
内容:彻底批判、否定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
主题: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 人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农民、平民、新型知识分子 2.文学观念的颠覆性 文以载道——人的文学、文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3.形式手法的多样性、创新性 文学语言:
《阿Q正传》 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署名巴人,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 共九章。 1.阿Q的思想性格特征: 不觉悟的落后农民
不敢正视现实:夸耀先前的阔,设想儿子的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