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绪论20世纪21世纪初的历史八大方面1.刻骨铭心的两大灾难——热战与冷战核武器——悬挂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石破天惊的两大震撼——十月革命与苏东剧变3.方兴未艾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的威胁: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武器扩散4.锐不可挡的两大潮流——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大国力量兴衰消长,世界多极化格局日渐明朗经济发展,市场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锐不可挡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其基本特征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5.反差悬殊的两大方阵——南北贫富差距6.天怒人怨的两大祸源——全球霸权主义与“三股势力”即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7.意图迥异的两大口号——美国提出由它主宰的“世界新秩序”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8.难以逾越的两大选择——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和本国特点的资本主义本课是社会科学,要把事件放在时空(条件)中,才能理解。
分析国际问题要抓住利益这条主线。
国家利益最大化是研究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外交的主线,对所有主权国家是没有问题的。
利益是变化的主线。
国际规则(背后是利益)都是大国在主导,规则变建立在实力变的基础上。
国际格局既有动态性,又有静态性。
第一章当代世界总格局二战以来宏观的发展变化过程1.政治格局的演变2.经济格局的演变体现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3.军事格局的演变随着苏联解体,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在过去,海上武装力量强大,意味着能走多远,经济实力能扩大多少。
现在主要看核力量。
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世界政治美国的外交战略非常成熟。
得益于智库。
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出谋划策,包括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
美国的民间智库研究更为客观,脱离了政治色彩。
◆世界政治是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期末考试复习参考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要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P6国际行为主体在世界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互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2.世界经济主体P11世界经济主体是指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活动中,能够独立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并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的经济实体3.跨国公司p13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国际规模的生产、销售、投资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4.国际经济组织p13国际经济组织是指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协调机构,在当今主要有国际货币进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WTO)5.国际货币体系p16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6.经济全球化p25经济全球化是指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主体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各种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这样一种历史过程7.区域经济一体化p27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连成一片或相邻近的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民族经济实体,由参与国家或地区出面,以协议、组织机构、定期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丰富和深化相互间经济联系的国际经济实体的具体表现8.知识经济p34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9.世界政治p49世界政治是相对于国内政治而言的国际社会的政治。
它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及其他国际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政治关系10.国际行为主体p50国际行为主体是指独立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有一定形式和内容的国际行为实体。
它是构成世界政治最主要的内容11.雅尔塔体系p55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得名于1945年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
以下是对一些政治学常用术语的简要解释:1.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2.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3.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4.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5.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6.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7.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8.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9.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10.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11.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体系。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12.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以上是政治学中一些常见术语的简要解释。
这些概念是了解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研究政治学领域。
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1、国际行为主体释: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影响国际关系能力的政治经济实体2、世界格局释: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3、雅尔塔体制释:所谓雅尔塔体系(或称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4、杜鲁门主义释: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5、马歇尔计划释: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尼克松主义释:1970年,尼克松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原则,从而形成了所谓“尼克松主义”。
7、经济外交释:经济外交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表示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特别强调的侧重面,另一种则表示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所使用的特殊手段。
8、三合路线释:三和路线即“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这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的主要内容。
9、第三世界释:此名词最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第三阶级。
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
10、亚非会议释:万隆会议是指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
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
11、不结盟运动释:是指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
12、七十七国集团释: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
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平、强权、民主合作和对话等政治现象。
2、格局:就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3、跨国公司:是指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经营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子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的非国家主体。
4、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5、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6、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那些在工业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又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所区别,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国家和地区。
7、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致最终完全消除国家见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8、初级产品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某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出口这些自然资源来获得外汇收入和进口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进而为经济的起步发展创造条件。
9、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
10、新东方政策:放弃主张东西方对立的哈尔斯坦主义,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基础上达成和东方的谅解,承认战后欧洲的边界现状,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关系,正视存在两个德国的现实,力图实现两个德国关系正常化,并表示希望以和平关系实现两个德国的统一。
1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近些年来,人们对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感兴趣。
这两个领域的关系非常紧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国家、政府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而国际关系则研究的是国际事务、国际合作和国际冲突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之间的联系。
首先,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全球化现象来解释。
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的主要趋势,其基本特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全球互联互通。
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在于研究市场和政治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全球化时代,国家和政治体系之间的边界已经趋于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关系的研究便愈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
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政治经济学家们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富足,是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产业体系。
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经济成本高昂、缺乏科学技术和知识等诸多问题。
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也在日益增强。
多国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也在这些不平等状态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于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现象非常重要。
最后,国际关系的活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这些领域中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对于整个政治经济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1994年GATT(全球关税贸易谈判)后的WTO(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提供了一个普遍、透明和稳定的框架。
而由此而来的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后果,也增强了国家雇佣的能力。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全球化现象、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差距和政治互动、以及国际关系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国家凝聚力和对抗国际压力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思考题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经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2. 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和状态。
世界经济格局是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一定的世界经济格局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经济关系相联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4.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削减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致使世界经济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5.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是当代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它反映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里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的外力的总能力。
在综合国力的各要素中,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先导。
6.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复兴欧洲计划”,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到1952年6月,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西欧拨款131.5亿美元,其中贷款约十分之一,其余部分为赠与。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盟国的控制。
7.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历史中出现的第一个全球性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和以美国提出的“联合国复兴开发银行计划”为基础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议》,即“布雷顿森林协议”。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思考题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X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经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2. 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以与世界经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和状态。
世界经济格局是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一定的世界经济格局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经济关系相联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4.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削减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致使世界经济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5.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与其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是当代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它反映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里以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的外力的总能力。
在综合国力的各要素中,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先导。
6.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复兴欧洲计划”,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到1952年6月,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西欧拨款131.5亿美元,其中贷款约十分之一,其余部分为赠与。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盟国的控制。
7.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历史中出现的第一个全球性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和以美国提出的“联合国复兴开发银行计划”为基础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议》,即“布雷顿森林协议”。
名词解释经济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1.世界格局: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及有关的组织机构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或局面。
2.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通、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3.世界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
4.新经济:又叫做知识经济,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5.泡沫经济:在不切实际的盈利预期和投机狂热的驱动下,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超常规猛涨为特征的虚假繁荣。
22.休克疗法: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市场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又被称为“大爆炸”的改革理论,或“一揽子过渡”的政策主张。
6.种族主义:是一种对不同种族或民族采取敌视、迫害和不平等对待的思想、政策、行为或理论。
它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
南非的种族主义是指南非的白人统治者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实行敌视、迫害和不平等对待的思想、7.国际战略: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根据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自己综合国力的客观估量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对外谋略或对外总政策。
世界格局的意义:①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②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角色。
③有助于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④有助于清醒的认识自己在这个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
8.雅尔塔体系的积极作用:①它为战后世界逐步过渡到以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创造了条件;②体制所遵循的对话、协商、大国一致原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民主精神;③它所形成的美苏势力范围划分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成果;④它所带来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经济复苏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指各国及某些特殊主体(特别行政区、区域国家集团)经济在各自发展基础上通过各种经济关系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运动的有机整体。
主要表现形式:世界市场、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2、世界经济的主体(1)国际社会行为体:在国际社会有着自己特殊的利益,能够独立地参与世界事务,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政治经济实体。
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两大类。
(2)世界经济行为体: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着自己特殊的利益,能够独立地参与世界经济事务,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实体。
3、世界格局: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和态势。
4、世界经济格局: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阶段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演变:(1)战后初期到60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性经济组织加快发展;新兴工业化国家奋起直追;世界经济重心东移。
5、布雷顿森林体系:指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6、当今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在日内瓦成立,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①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②透明度原则③自由贸易原则;④公平竞争原则⑤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2)八国集团(G8),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题106
名词解释1.南北关系:是指地处南半部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处地球北半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它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南北关系问题是全球性和根本性问题。
2.科技革命:是指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产生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突破性变化。
它使整个世界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科技因素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来源。
3.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政治力量结构和相对稳定的形态。
4.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在平等互利.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合理与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
它的出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对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有着重要意义。
5.国际组织:指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团体和个人为特定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而设立的机构。
目前世界上各类国际组织数万个,国际组织已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行为主体。
6.主权是指国家所固有的、在国内的统治权和国际上的独立权。
其基本特征是不可分割性、不可让渡性以及排它性。
7.发展问题:也叫南北问题,是指处于“南方”的发展中国家和处于“北方”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8.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政治力量结构和相对稳定的形态。
9.国际新秩序:是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政治上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经济上要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求南北共同发展的国际秩序。
10格局:是指在总体国际关系中各主要战略力量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与态势。
11 发展中国家泛指政治上已经独立,但经济上比较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的国家。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针对当前世界出现的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状提出的一种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滞胀”:即停滞和膨胀,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通病,表现为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并发,贯穿于经济危机的各个阶段。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底,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协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基金汇兑本位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另一个是美元及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制。
世界政治格局名词解释
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构造,由国家权力和关系、
地缘政治、安全政治、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组成。
在历史上,世界政
治格局变更频繁,表现为两个最为突出的时期:一是1945年以后双超
力量划分全球的冷战时期,二是1991年以后美国单边霸权主导下的现
代世界。
第一次世界政治格局是在二战后形成了双超格局,由苏联和美国组成
的对立双雄,他们分别在国际上争夺影响力,全球范围内形成两个势
力圈,彼此监督干预,极具相对性。
1991年以后,双超格局逐渐被美国单边主导的多极化全球格局所取代,主要特点是政治经济格局的缩减,支持自由市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大潮涌动,以及政治安全一体化加强的趋势。
政治斗争以各种形式
出现:关系单边主导、弱联盟与强盟对立,能力拉动地缘和利益,国
际多部门参与不断重构。
今天,世界政治格局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控制,维持国
际安全秩序因此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更多的国家开始重视
发展全球政治合作,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加强国际
社会的良性互动,降低国家之间的活动成本,提升全球政治稳定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冷战时代双超敌对体
系结束,多极化的世界愈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目标不断前进,全球性的合作合作模式格局正在形成,世界政治格
局的未来将越来越自由多元开放。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
单选 10 名词 4 简答4 论述2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针对当前世界出现的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状提出的一种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滞胀”:即停滞和膨胀,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通病,表现为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并发,贯穿于经济危机的各个阶段。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底,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协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基金汇兑本位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另一个是美元及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制。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
当代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和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的一般规律。
2、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第二、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第三、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第四、正确学习和借鉴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研究方法。
3、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概念⏹(1)、国家主权简单地说,国家主权是指民族国家固有的管辖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凭借这种权力,以最高的权威、独立自主地行使其职能。
⏹国家主权包括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两个方面。
⏹国家主权决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
主权被分割的现象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也是常见的。
这种现象大致有三种:一是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二是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三是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
(2)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就是由一定居民、领土、最高统治权组成的,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为一定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有机体,经过生产关系为主的种种社会关系的作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
简单地说,国家需要就是国家利益。
它是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3)格局和世界格局格局即结构和格式,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世界格局,是指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国家、国家集团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在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某种结构与态势。
格局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动性则是不断发生的。
(4)均势指的是各个力量中心在某一特定时空内总体实力大致均衡的状态。
⏹一般说来,均势通过四种途径实现:第一是在军备竞赛和领土争夺时,增强自己的实力;第二是采取联盟政策,以他国实力为补充;第三是组织和联合一些国家牵制有可能取得优势地位的其它任何国家;第四是政权的更迭。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期末考试复习参考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要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P6国际行为主体在世界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互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2.世界经济主体P11世界经济主体是指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活动中,能够独立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并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的经济实体3.跨国公司p13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国际规模的生产、销售、投资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4.国际经济组织p13国际经济组织是指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协调机构,在当今主要有国际货币进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WTO)5.国际货币体系p16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6.经济全球化p25经济全球化是指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主体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各种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这样一种历史过程7.区域经济一体化p27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连成一片或相邻近的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民族经济实体,由参与国家或地区出面,以协议、组织机构、定期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丰富和深化相互间经济联系的国际经济实体的具体表现8.知识经济p34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9.世界政治p49世界政治是相对于国内政治而言的国际社会的政治。
它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及其他国际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政治关系10.国际行为主体p50国际行为主体是指独立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有一定形式和内容的国际行为实体。
它是构成世界政治最主要的内容11.雅尔塔体系p55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得名于1945年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国争霸的产物,在雅尔塔会议上,作为战胜国的几大国就世界利益重新进行了划分。
在这次会议上,以美苏两强将天下可以说是一分为二,在全球,划分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多极化一超多强单边主义世界政治二、简答和论述题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①两极格局的形成②两极格局的发展和演变③两级格局解体,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当今世界政治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
②社会主义阵营分裂③资本主义阵营分化④第三世界崛起3.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①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③倡导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④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⑤当今世界在深刻复杂变化中变革、调整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p24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②局部动荡频繁发生③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④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第二章一、名词解释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
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名词解释国际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它涉及到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利益争夺与权力博弈、和平与冲突等方面,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
下面是对一些国际关系中常见的术语的解释:1. 主权: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可以自主决定和行使权力的能力。
主权使国家拥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要与其他国家的主权相互尊重。
2. 多边主义:指国家之间通过合作、协商和协调来解决问题和追求共同利益的原则和做法。
多边主义强调各国平等参与和互不歧视,反对单边主义和利用武力来解决争端。
3. 大国关系:指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地区领导地位的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国关系通常决定着国际体系的格局和稳定性,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也对世界和地区的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4. 一带一路:指中国提出的经济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互联互通,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互利共赢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
5. 区域一体化:指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通过建立共同的合作框架和机制,加强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联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
区域一体化可在区域内创造更加稳定和繁荣的环境,为各国创造机会和利益。
6. 跨国公司:指在多个国家经营业务和拥有资本和生产要素的公司。
跨国公司通过投资、贸易和技术转移等方式,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跨国公司的增长和运作方式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7. 人权:指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生命权等。
人权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国通过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等形式来保障和推行人权。
以上仅为对一些国际关系名词的简要解释,实际上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国际法、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
国际关系的研究旨在理解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为构建和谐、稳定和发展的国际秩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一、 名词解释1、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且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的时期内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经济力量对比结构态势。
2、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主权国家与国家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它是各政治力量实力对比的反映,是主要政治力量对外战略、政策相互作用与影响的一种结果。
3、 地缘政治:是一种强调地理与空间位置对国家安全与国家政策目标的决定作用,以及国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的国际政治理论。
4、 冷战:1947-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了直接交战之外,进行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各个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
5、 马歇尔计划:1947年7月正式启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被战后破坏的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与重建的计划,是美国扩大其资本主义阵营的主要手段之一。
6、 雅尔塔体制:是指在二战结束后,战胜国(主要国家美国、苏联、英国)先后召开一系列会议,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就处理战败国问题,以及战后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最大的成果是成立联合国。
实质是美苏两国对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体制。
7、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监督、制约。
8、 超越遏制战略: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其政府制定的新的对苏计划,布什称之为超遏制战略。
主要内容包括,不放弃对苏联的军事遏制,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使苏联,实脱离东欧影响,削弱苏联的军事实力,使苏联国内政治“多元化”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与私有化。
9、 单边主义:是指重要的大国,单独或者带头退出或者挑战已经制定或者商议好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与制度,并对全局或者局部的和平、发展与进步有破坏性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世界经济格局: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这些中心力量主要是指一些国家与国家集团,它们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并能够对世界经济事务进行主导或施加重大影响,这些中心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
随着这些中心力量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关系互动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下,中心力量的经济实力对比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态系统。
2、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这是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的背景下,为建立一个围绕美国经济和黄金运转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一种尝试。
1944年,由美国发起与组织的联合国家与联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最后协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2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这种体系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利于美国对外扩张和掠夺,利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和维持。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
美、苏、英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的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划分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其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
雅尔塔体系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合理利益与诉求,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
4、发展中国家:狭义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后来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国家。
广义上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立,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是后发国家,发展起步晚;历史上曾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压迫和剥削;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强,但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市场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无论在经济贸易上还是政治军事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5、世界政治格局: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
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主要指一些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些政治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政治格局,随着这些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动态系统。
根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世界政治格局可分为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四种形式。
6、休克疗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 萨克斯为解决玻利维亚的经济危机而提出的一套激进的经济转型方式,并广泛应用于东欧中亚一些国家,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
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稳定化为必要条件。
由于这种经济转型方式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把它称为“休克疗法”。
实践证明,“休克疗法”作为一种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国家可以取得成功,但作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途径却是不可取的。
7、独联体:即独立国家联合体,是原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国家间联合组织形式。
其协调机构包括国家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前者为最高机构,决定有关独联体的共同利益及相互关系的原则性问题,后者负责协调解决各国间共同的经济问题。
目前,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乌克兰已宣布退出独联体。
8、经济全球化: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各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不断增强,经济日益融合成一个系统,使得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9、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是在1955年由缅甸、锡兰、印尼、巴基斯坦、印度5国发起的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以及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万隆精神”。
这是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大规模国际会议,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为亚非国家和平相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指明了方向。
10、南北关系:由于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大都位于北半球,习惯上被称为“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大都位于南半球,被称为“南方国家”,因此,南北关系即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南北关系的实质为北方发达国家控制和剥削南方发展中国家,核心是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源在于国际经济旧秩序。
南北关系既充满矛盾与对立,又存在依赖于合作,南北对话是解决南北关系问题的主要形式。
1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其职责范围除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组织实施多边贸易协定、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和作为一个论坛之外,还定期审议其成员的贸易政策、统一处理成员之间产生的贸易争端,负责加强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作以实现全球经济的一致性。
世界贸易组织,在法律上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处于平等地位。
它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的诞生。
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成立的各国政府间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1947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该组织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3、经济外交:经济外交是指由一国政府或代表本国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或以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经济外交的主体为国家和国家联合体,目的是执行特定的外交政策,以和平的手段处理经济领域的纷争与摩擦。
经济外交的种类有:经济制裁、经济援助和经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经济外交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4、杜鲁门主义: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总称。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以援助希腊、土耳其为名,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并要在全世界反苏反共。
5月正式实施,历史长达20年之久。
杜鲁门主义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国遏制战略的全面出笼以及冷战的全面展开,也为此后几十年的美国外交奠定了基础。
15、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
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提出,1948年通过《美国对外援助法》,其主要内容:美国拨款130多亿美元给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
16个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的援助,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复兴,同时也为美国提供了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核心,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是保证,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是必然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7、尼克松主义:1969年7月尼克松在关岛上就美国的亚洲政策而提出的战略收缩政策。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加剧,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第三世界崛起,“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
尼克松主义中把“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作为美国外交的三大支柱,以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为基础,以实力为后盾,谈判为手段。
这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尼克松政府在美国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力图继续保持其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收缩战略。
18、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
会谈于2003年8月开始到2007年9月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这有利于大国关系的协调,但由于国家间缺乏互信、对长期合作利益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六方会谈目前陷于僵局。
19、欧洲一体化:广义上是各国为实现和平、消除战争和发展经济而提出的欧洲联合、欧洲统一的思想及其进行的实践运动。
狭义上讲是二战后欧洲由于经济重建的需要和冷战爆发的原因,西欧部分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从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到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和欧盟的历史进程。
经济上的联合,带动着欧洲的社会与政治有条件地走向联合,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影响力,并逐步摆脱美国的束缚。
20、第三世界:泛指取得政治独立的原帝国主义殖民地或附属国,这些国家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这一词最初是由法国的阿尔弗雷德 索维提出,指法国大革命中的第三阶级,1974年毛泽东同赞比亚总统谈话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其中的第三世界是指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