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

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二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1太阳辐射能量的核聚变反应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考试是中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2024年高考地理科目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气层结构与功能:大气的成分、结构、各层的特点和功能,如对地球的保温、阻挡宇宙射线等。
2.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如温度、湿度、降水、气压等;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循环过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4.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5. 岩石和地貌:地壳构造、岩石类型、地貌类型及其形成。
6.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评价与调控。
7.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证据和意义;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变化与规律、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等;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和影响。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与结构、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3. 工业化与工业区域: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区域的特点和区域分布。
4. 交通发展与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交通网络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5. 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要素、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6.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与联系:城乡发展差异、城市与农村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影响。
三、地理方法与技巧知识点:1. 地图的绘制与使用:地图的分类、地图元素和地图投影的选择和使用。
2. 地理统计与图表分析: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3. 实地考察与调查:地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实地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4. 借助现代技术的地理研究: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5. 地理问题的解决与评价: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地理现象的评价和应对。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16篇)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16篇)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1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一、东亚: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二、南亚: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三、中亚: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四、西亚: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五、非洲: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六、大洋洲: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2(1)水土流失问题(2)荒漠化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3)干旱缺水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②华北地区春旱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春季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b: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人为原因:小麦返青,需水量大。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3(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蕴含生命的蓝色星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
地球呈略扁球形,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等构成。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周期为365.25天。
3.地球的层次结构与板块构造地球可分为大气圈、水圈、陆地圈和内部层次。
地壳是最外围的固体岩石层,被分为板块,它们在地球表面上以不断移动的方式相互碰撞、挤压、拉伸,形成了板块构造。
4.地理环境与景观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地球的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山地、高原、平原、河流、湖泊、地形地貌等;人文景观包括城市、农田、工矿区、交通运输设施等。
5.地球的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主要由温度、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要素构成。
根据不同的气候类型、气象要素组合的差异,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居住的人的总数。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聚集点,相比农村拥有更高的人口密度和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
2.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都会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影响。
3.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群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城市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密集连续分布的城市集合体,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联系。
4.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环境是人类生存空间的物质基础,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障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
5.城市化与农村发展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农村发展则是指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上特定点与东经0度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纬度是指特定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时区与时间:为了统一各地时间,全球根据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即一小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内部层。
2.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指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模:城市体系是指由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网络,城市规模一般用人口数量来衡量。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城市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压力。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在地表上空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统称为对流-平流系统,其它两个是中间层和外层。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气象是研究气候现象的科学。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是指供人类使用的水的总量。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利用土地和水培养植物、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产品的活动,农村发展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经济活动,工业区位是指工业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是指人员、物品和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交通运输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等在空间中的运输活动。
4.经济地理:-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区域发展指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和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考察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与实际地面的距离关系,地图符号和颜色用于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地图可以获取方向、比例、地形、气候等信息,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解读方法。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3. 地貌学:地壳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山脉、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与特征。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植被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
5. 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可持续利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2. 农业与工业:农业的分类与分布,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贸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
4. 文化与旅游:文化景观的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5. 区域发展与合作: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地考察的方法与技巧,地理实验的设计。
2. 地理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地理竞赛与研究:参与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六、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1. 地理学的科学方法:观察、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三、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的注意点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
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图的制作与使用;(2)自然灾害与防治:如地震、火山、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3)气候与气象:气候带分布、气象要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等;(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水循环的过程与影响;(5)土壤与植被:土壤的类型、形成与利用、植被的分布与影响;(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
2.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人口问题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经济;(3)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4)资源与能源:资源类型与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源问题与发展;(5)区域地理:不同地域的特点、地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3.地理观念和地理方法:(1)地理思维: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地理思维方式;(2)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观察、实验、调查、推理等方法;(3)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4)地理视野拓展:全球化与地方化、城乡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在准备高中地理的高考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上的必考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地理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和了解。
此外,还可以通过做试题、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练习和考察自己的掌握情况。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略表示。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4.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识别图例,了解地图所表达的信息。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类型与分布:寒流、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等。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4.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
- 气象灾害:洪水、干旱、台风。
- 灾害预防与减灾措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
- 交通运输地理:交通网络、物流分布。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
- 可持续发展策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功能与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与在地理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1. 地理实验:- 气象观测、土壤分析等。
2. 地理调查:- 社区调查、环境评估等。
3. 地理研究:- 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与解释。
六、地理学科思想方法1. 地理空间思维:- 空间分析、地理模式识别。
2. 地理综合分析:- 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考量。
3. 地理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一、自然地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高考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略为扁球状的椭球体,分别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公转决定了地球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3. 大气环境: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磁层等,其中对流层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带。
4. 水文地理: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5. 冰川地理:冰川是地球表面积雪和冰块的堆积体,主要分为冰帽和冰川两种类型。
冰川运动会导致地貌的改变,也是重要的水资源来源。
二、人文地理地理既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状况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地理的主要趋势。
2. 城市地理: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各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也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4. 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农业地理研究土地质量、气候等因素对不同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以及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
5. 文化地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文化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包括宗教、语言和风俗等方面。
三、地理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理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方法。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地理技术与应用的知识点:1.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地球表面的不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领域。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一、全球气候特征地理的气候学研究着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和变化规律。
了解全球气候特征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和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1. 地球气候区划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寒冷区、温带区和热带区三个大的带状气候区。
寒冷区主要位于北极和南极,温带区分布在寒冷区和热带区之间,热带区则位于赤道两侧。
每个气候区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主导气候系统。
2. 主导气候系统全球的气候受到主导气候系统的影响。
主导气候系统指的是在气候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气候系统。
例如,亚洲大部分地区受到季风气候系统的主导,北美受到温带西风带主导。
了解不同地区的主导气候系统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气候变化。
3. 气候因素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海洋暖池、地球自转和风等。
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
海陆分布和地形地貌也影响气候分布,例如山脉会形成雨影和地形气候差异。
海洋暖池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地理环境与发展地理环境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对于理解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和高考地理题目的解答至关重要。
1. 自然资源与经济开发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程度不同,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石油工业,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可以发展农业经济。
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地经济的特点和差异。
2. 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地理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港口城市通常位于河口或海湾,便于海上交通和贸易发展。
山区城市则以旅游和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柱。
了解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
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自然灾害、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例如,地震、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人口迁移则受到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高三地理总复习 高三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高三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7篇)升上高中,你知道高考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必背吗?有什么地理答题技巧呢?为了让您对于高三地理总复习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7篇高三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高三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篇一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较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⑴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⑴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⑴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⑴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
4.农业发展方向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⑴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⑴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地理高考考点知识总汇

地理高考考点知识总汇1.经济(1.输入地:改善能源资源短缺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输出地: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发展)2.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治理三废,提高煤的利用技术3.硅谷:1.环境优美2.气候温暖湿润3.接近人才机构4.交通便捷5.军事订货4.地上河:水流缓,大量泥沙淤积,造成下游河道高出两岸平地5.热带雨林:1.纬度低2.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3.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4.暖流增温加湿6.多沼泽: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形(地势低洼,流水不畅)冻土(永久冻土,水分不易下渗)凌汛(洪水泛滥,积水成沼)7.冲积平原(农业)8.多火山,多地震,地热能(消亡)裂谷(生长)9.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国际市场广阔,工业多沿岸)10.冷暖流交汇处(渔业)11.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12.粮食(需求:人口数量供给:进口,生产:品种,耕地面积,机械,化肥)13.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14.地形组成(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15.地势特点地势及地势起伏(高低+方位)16.主要地形区分布17.山地常形成放射形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陡崖处时有瀑布,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18.在降水集中的河谷(山谷)地区,地段容易堵塞,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段容易形成滑坡危害,地处河谷或山谷的城市易出现大气污染19.判断河流流向(A上游--下游:用箭头表示,地势高向地势低)确定方向:指北针,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线表示南北,纬线表示东西)20.河流流向(高往低)多位于山地,有陆有海,有河(陆地流向海洋)流量变化(上游变化大,支流无交汇,干流和支流有交汇)21.北半球昼长夜暖---夏,昼短夜长--冬22.气压中心(陆地--热低压---夏,冷高压--冬)23.河流汛期(洋流,季风环流:北印度洋海区,冬逆夏顺)24.太阳能(强--青藏高原,弱--四川盆地)纬度越低,辐射越强,海拔越高,大气削弱作用小,辐射强25.影响线速度:纬度(赤道向两极减)地形(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26.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7.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地转偏向力28.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太阳日出日落分别为东北西北,直射南半球时,东南西南,赤道,东升西落29.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岩石圈不属于外圈层30.卫星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可节省燃料和成本,气象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睛天多,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交通条件: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区)31.侵入岩代表花岗岩,沉积岩有大量化石燃料32.南亚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33.断层处加大地震程度34.风向与风带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方向一致35.雨带推移与夏季风有关,夏季风越强,越容易产生北涝南旱,夏季风越弱,越容易产生北旱南涝36.发源地流向及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等37.河流的水文特征大多与补给有关,径流量1000*mm38.汛期(雨水补给:取决于雨季长短,冰川融水:短)39.径流量的季节年变化:季节变化小(以冰川融水为主)年变化小(热带雨林气候)季节变化大,年变化大(夏雨型,冬雨型的雨水补给)40.含沙量:植被覆盖率,结冰期:气温是否低于0℃,长短:取决于纬度高低41.凌汛:河流流向,低纬向高纬,有结冰期42.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年较差大小,降水与热量的组合43.气温用词:炎热/高温,温和,低温/寒冷降水丰富/稀少(总量),集中/均匀(分配状况),光照:充足/不足44.水热组合(降水热量不足:亚寒带,寒带降水充足,热量不足: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不足,热量充足: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降水热量充足:热带雨林气候)45.年径流总量(大/小),汛期(长/短),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径变化(大/小),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水能状况等46.光热组合(光照热量都不足: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不足,热量充足:四川盆地光照热量都充足: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不足:低纬高山)47.发展核电区位条件(1.能源需求量大但缺乏常规能源2.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3.水源充足)48.太阳能能市场广阔原因(1.我国能源需求量大2.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3.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49.河谷农业区位条件(1.高寒2.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助于有机物积累4.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5.土壤肥沃)50.干旱半干旱--以畜牧业为主,风力作用,荒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种植业,流水作用,水土流失51.茶叶(1.地形起伏大2.降水多3.水源充足4.多雾5.酸性土壤)52.春分日(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日落时间大多数地方为6:00和18:00)53.等值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共性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2.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3.凸低为高,凸高为低4.密集变化大,稀疏变化小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运用于一个局部的闭合曲线)54.水系特征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B.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D.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55.水文特征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C.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56.判断南北半球,自南向北等温线数值递减为北半球57.判断季节与海陆(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58.判断地势:气温越高,地势越低59.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概(气温总是低纬向高纬递减,自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自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60.判断洋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暖流,反之为寒流)61.风向风力大小判断(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62.闭合等压线判断天气状况(俯聚合为高压,扩散为低压)63.三进一出为岩浆,三进一出为岩浆岩64.北美洲的洛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而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成,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65.南水北调的意义(对输入地的影响: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可能带来的影响:航运,土壤盐碱化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环境保护)一、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高考地理知识点的重点整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的重点整理高考地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重点知识的清晰把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了解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熟悉八大行星的顺序、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以及各自的特点。
3、地球的特殊性重点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等。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1、内部圈层了解地球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划分依据,以及各圈层的特点。
比如,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坚硬外壳,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要清楚。
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则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三、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气温的影响。
比如,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气温不会过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使气温不会过低。
2、热力环流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现象。
3、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是重点。
同时,要明白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比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4、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天气变化要牢记。
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分布、气流运动方向以及对应的天气状况也需要清楚。
四、地球上的水1、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以及水循环的意义都要掌握。
2、洋流洋流的分类(暖流和寒流)、分布规律(如北半球中低纬环流呈顺时针方向)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和海洋污染等方面)是重点。
五、地表形态的塑造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三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复习方法

高三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复习方法高三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1、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一般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
2、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人类汹动。
4、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
5、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
6、正午太阳方位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以南,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南方,北回归线以北全年,赤道与北回归线间超过半年,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以北,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全年,赤道与南回归线间超过半年,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上,正午太阳方位在正上方。
7、点、线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由于地球的自转,点(日出点、日落点、地方时为0和为12点的点)线(晨昏线与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高考地理复习的方法1、注重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复习高三文科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善于归纳地理的基本原理、规律等,并且还要熟练运用。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等温线的判读题,做题的第一步是根据图上的数据判断出南北半球,数值由南向北递减那就是北半球,反之就是南半球;判断出南北半球以后,在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冷暖,再分析原因,如果是因为海陆差异就要考虑季节,如果是因为洋流的影响的那就得考虑寒暖流。
2、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地理课本,掌握课本上的所有知识。
在阅读教科书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课文的标题,了解地理的主要知识,在心里建立最基本的框架,然后仔细阅读,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阅读笔记和地图,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我们可以在课前和背诵期间做这件事。
3、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高考题往往以地图为起点。
地理必考知识点高考

地理必考知识点高考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考考生而言,掌握地理的必考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理必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与地球坐标:了解地球的分布情况,包括纬度、经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概念。
2. 大洲与洲际水体:掌握地球上的主要大洲,并了解洲际水体如大西洋、太平洋等的位置与特点。
3. 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等部分的组成与特点。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了解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注意重点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
2. 城市与城市化:掌握主要城市的位置与特点,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原因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地理:重点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主要产业、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等。
三、地理地貌与气候知识点1. 地貌类型与特征:掌握不同地球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2. 气候与气候带:了解不同气候带的分布情况,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气候、寒地气候等,并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四、资源与环境知识点1. 能源资源:了解各种能源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利用方式,如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2. 水资源与水环境:关注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水的循环以及对水质和水环境的保护。
3. 城市污染与环境保护: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五、地理实践与技能1. 地图阅读与制图:学习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符号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地图分析问题。
2. 田野调查与数据收集: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真实的地理数据,并能够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3. 组织地理实验操作:具备基本的地理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实验并得出合理结论。
这些地理必考知识点覆盖了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希望考生可以系统学习、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以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考试,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4.自转、公转的特点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
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
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的三大类(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u型)、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冰川地貌(冰碛地貌)3.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3)大气垂直运动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直接原因)(4)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示意图),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
5.气压带和风带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干湿冷热),地图册)(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7)北半球受影响的气压中心冬季一月,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七月,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6.常见的天气系统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
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反气旋,中心高,四周低。
多晴朗干燥天气。
7.水循环(循环示意图)(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维持全球热量平衡;更新陆地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8.常见的自然灾害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环境治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2.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1) 环境污染:水、大气(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酸雨、气候变化)、土、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海洋污染(2) 生态破坏: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湿地)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3)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遥感: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资源普查:矿产、生物、水资源。
环境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2.在定位导航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作用3.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信息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环境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规划。
4.数字地球的基本含义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1)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2)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人文地理▐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