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XXX
摘要:可持续发展研究是跨世纪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重大学科领域。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简要历史过程,在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国外可持续发展观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刘内涵;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概括总结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四个主要学科方向及其特点;概述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客及其趋向。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理论框架;学科方向;研究内容
目录
1.引言 (3)
2.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内涵 (4)
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4)
国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观 (5)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 (6)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 (7)
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8)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9)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1)
4.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学科方向和内容 (12)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学科方向 (12)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殛其趋向 (14)
1.引言
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迎来英国产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传统手工劳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是,那种“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了“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灾难性后果工业化以来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使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纷纷采取环保措施,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但最初的环境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打破了区域和国家界限而演变成全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耗减与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酸雨等。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对环境问题的关往、对发展道路的反思和探索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生态学时代”的开端;1972年,以美国Meadows 为首的研究小组出版《增长的极限》,指出了地球的有限性,得出了“零增长”的悲观结论;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和《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唤起了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的觉醒l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Brown出版《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必须从速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SustainableSociety)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负责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并于1987年在第42届联大通过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人类在探寻台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今天,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念,但如何实现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理论和实践上尚需开展长期深人研究和探索。
2.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则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理解不尽一致、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数十种之多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的深人理解,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给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该定义体现以下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公平分配有限资源②持续性原则,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⑧共同性原则,意指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某个
国家不可能独立实现其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这一定义的文字表述具有浓厚的感情{学色彩和伦理色彩,可对其作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推论.内涵丰富,可持续发展的其它许多定义基本上都是由此演义而来。
国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①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可持续发展问题专题研讨会,INTECOI,IUBS,1991),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②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2)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①在生存于不超越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环境;②人口规模处于稳定、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集约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得到保护和改善、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新的工业和新的工作、经济从增长到持续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井然的一种社会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这类观点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①可持续发展旨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Barbier,1985);②自然贤本不变前提下的经济发展,或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人(Pearee等,1989);③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
济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观。①可持续发展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Spath,1989);
②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⑨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各个参数的约束下,人均财富不能实现负增长(Solow,199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有别于发达国家,代表着发展中社会的普遍要求和利益,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要求。
(1)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也应是既符合本国利益、又不损害他国利益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公平和国际公平,这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DP)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89)所强调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落后和贫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济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奉保障。
(2)江泽民同志(1995)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