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油分类标准
api基础油质量标准
API(美国石油协会)基础油质量标准是用于评估和分类润滑基础油质量的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润滑油的生产和应用非常重要,因为基础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润滑油产品的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API基础油质量标准:1. **API基础油组别**:API将基础油分为五个主要组别,分别是Gr I、Gr II、Gr III、Gr IV和Gr V,其中Gr I是最低级别,Gr V是最高级别。
这些组别基于基础油的物化性质,如粘度指数、硫含量、硅含量等进行分类。
2. **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是衡量基础油在不同温度下粘度变化的指标。
高粘度指数的基础油在温度变化时粘度变化较小,对于高温高压应用非常重要。
3. **硫含量**:硫含量是一个关键的基础油质量指标。
低硫基础油通常更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因为它们有助于减少沉积物和氧化产物的形成。
4. **硅含量**:硅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
过多的硅可能会导致润滑油在使用时产生泥浆状沉积物,损害机器部件。
5. **酸值**:酸值是基础油中酸性物质的浓度,高酸值可能导致腐蚀和沉积物的形成,因此需要进行控制。
6. **色度**:色度是基础油的颜色指标,它通常与油品的纯度和清洁度有关。
7. **折射率**:折射率是一种用于确定基础油中杂质含量的方法,高质量的基础油通常具有较低的折射率。
8. **残炭含量**:残炭含量是指在高温下基础油分解后残留的残炭量,高残炭含量可能会引发机器部件的磨损。
这些标准和质量指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和要求进行调整和选择,以生产出适合特定润滑油产品的高质量基础油。
API基础油质量标准有助于确保润滑油在不同工业和机械应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基础油的规格划分
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
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石蜡基基础油以俄罗斯和韩国产品质量最佳,国内来源主要由贸易进口后分销,进口此产品的企业有青岛森拓贸易有限公司、天津SK代理等。
此产品适合用作高档润滑油原料。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
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VI-120BS、HVI-150BS光亮油。
MVI为中粘度指数中性油。
粘度指数不小于60。
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MVI-60、MVI-75、MVI-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MVI-750、MVI-900以及MVI-90BS、MVI125/140BS和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LVI为低粘度指数中性油。
未规定最低粘度指数。
适用于配制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低凝点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LVI-60、LVI-75、LVI-100、LVI-150、LVI-300、LVI-500、LVI-900、LVI-1200以及LVI-90BS、LVI-230/250BS两个光亮油。
润滑油分类标准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
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oil),以98.9(210℉)赛氏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等。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例如:75SN、100SN、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和150BS。
但是,SN油的粘度以40℃的运动粘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
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石蜡基基础油以俄罗斯和韩国产品质量最佳,国内来源主要由贸易进口后分销,进口此产品的企业有青岛森拓贸易有限公司、天津SK代理等。
此产品适合用作高档润滑油原料。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
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VI-120BS、HVI-150BS 光亮油。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分类标准
类别含量/% 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类 (MVI) <90% 80--<120 >0.03%
II类 (HVI) ≥90% 80--<120 <0.03%
III类(VHVI) ≥90% ≥120 <0.03%
I类通常是由传统的“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含量小于10%),含量高,热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的,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便宜得多。
从外观上来说,精制程度越高的看上去就越纯净,所以三类颜色浅,一类颜色深
超高粘度指数:≥140 划分‘SN’油的粘度以 40℃运动粘度
很高粘度指数: 120--140 ‘BS’油的粘度以100℃运动粘度
高粘度指数: 90--120
中粘度指数: 40--90
低粘度指数:﹤40。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类别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 类(MVI)V 90% 80Y20 >0.03%
II 类(HVI) > 90% 80Y20 <0.03%
III 类(VHVI) > 90% > 120 <0.03%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咼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山类油的性能可与聚a -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从外观上来说,精制程度越高的看上去就越纯净,所以三类颜色浅,一类颜色深
超高粘度指数:> 140 划分‘ SN油的粘度以40 C运动粘度
很高粘度指数:120--140 ‘BS油的粘度以100 C运动粘度
高粘度指数:90--120
中粘度指数:40--90
低粘度指数:< 40
通用基础油粘度牌号。
合成基础油分类
合成基础油分类
合成基础油是一种由多种化学品混合而成的高级润滑油。
按照不
同的化学成分和制造工艺,可以将合成基础油分为以下几类:
1. 聚α烯烃(PAO):是一种烷基化合物,具有极高的粘度指数
和优异的低温性能;
2. 多元醇醚(PAG):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极佳的抗氧化性能;
3. 酯类(POE、Dibasic ester等):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和甚
佳的高低温性能,适用于高速及高温环境;
4. 氟聚合物(PFPE):表现出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极窄的沸点
分布,可承受极端条件;
5. 高烯基高聚物(CO),是高共轭度和高度分支化的化合物,
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极佳的抗磨性能。
以上是合成基础油的几种分类,不同种类的合成基础油在不同的
应用环境下具有不同的优劣势,应选择适用于特定应用的合成基础油。
基础油标准
基础油国标是指对基础油进行分类和标准化的一种系统,是润滑油行业的重要标准。
基础油是石油加工中的重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润滑油、工业油、汽油和柴油等领域。
基础油国标的制定过程包括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国内外比对和专家论证等环节。
通过对各种基础油样品的性能测试和分析,确定了基础油的质量指标和分类标准。
这些标准不仅对基础油的生产和使用起到了指导作用,还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基础油的贸易和合作.基础油国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指标:粘度指数、闪点、凝点、氧化安定性、抗腐蚀性、溶剂可溶性等。
其中,粘度指数是衡量基础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闪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基础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凝点是指基础油在低温下开始凝固的温度。
氧化安定性和抗腐蚀性则是衡量基础油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
关键指标。
此外,基础油国标还包括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等。
这些国际标准主要针对润滑油基础油进行了分类和规范,以确保润滑油在不同的工况下具备所需的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基础油国标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基础油的标准和要求可能存在差异,这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此外,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现有的基础油国标可能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指标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指标一、什么是基础油(Base oil)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大约 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二、基础油的性能(技术指标)在观察基础油的好坏,主要看的是基础油的性能,也就是常说的技术指标。
主要抓住以下几点:一般理化性能(1)外观(色度)(2)密度(3)粘度(4)粘度指数(5)闪点(6)凝点和倾点(7)酸值、碱值和中和值(8)水分(9)机械杂质(10)灰分和硫酸灰分(11)残炭特殊理化性能(1)氧化安定性(2)热安定性(3)油性和极压性(4)腐蚀和锈蚀(5)抗泡性(6)水解安定性(7)抗乳化性(8)空气释放值(9)橡胶密封性(10)剪切安定性(11)溶解能力(12)挥发性(13)防锈性能(14)电气性能(15)润滑脂的特殊理化性能(16)其它特殊理化性能以上是测试基础油的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准。
但一般情况下,技术指标往往都是一般理化性能,知道基础油的理化性能,就很容易判断基础油如何。
三、基础油的分类通常来说,基础油主要有以下5大类(1)I类基础油,主要是通过原油萃取得来,较高的硫含量,粘度指数比较低,目前已经很少采用。
(2)II类基础油,通过对原油进行脱腊、脱硫,清除基础油里面的不利物质,从而得到更加稳定的基础油,目前许多润滑油公司采用此类润滑油。
基础油的分类-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的分类-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
1、I类基础油—溶剂精制基础油
溶剂精制基础油是通过选择性的溶剂对各组分的溶剂性不同,进行现选择性的去除非理想组分,保留理想组分,以改善润滑油的粘温性能和氧化安定性。
2、II类基础油—加氢基础油
加氢基础油是通过加氢工艺(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加氢精制、催化脱蜡),改变基础油化学组成,这样带来很多优点,其颜色、安定性和气味得到改善,粘温性能得到提高,对抗氧剂的感受性显著提高。
加氢基础油的特性:
①粘度指数高、低温性好、粘温性好;
②热稳定性、氧化安定性好;
③挥发性低;
④毒性低;
⑤与合成的PAO(α-烯烃合成油)相似。
3、III类基础油—YUBASE基础油
YUBASE基础油占世界三类基础油60%以上的市场,客户分布在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全球许多国家。
YUBASE基础油的特点:
1)具有很高的粘度指数和氧化稳定性;。
基础油分类
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
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 oil),以98.9(210℉)赛氏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等。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例如:75SN、100SN、150 SN、200SN、350SN、500SN、650SN和150BS。
但是,SN油的粘度以40℃的运动粘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
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 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
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 VI-120BS、HVI-150BS光亮油。
MVI为中粘度指数中性油。
粘度指数不小于60。
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MVI-60、MVI-75、MVI -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MVI-750、MVI-9 00以及MVI-90BS、MVI125/140BS和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基础油知识
基础油可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油,第Ⅰ类、第Ⅱ类和第Ⅲ类是矿物油;第IV类和第V类是合成基础油,合成基础油又可以分为:1、合成烃:如聚a-烯烃(PAO),烷基苯,聚异丁烯等。
2、酯类油:如季戊四醇酯,复酯等。
3、聚醚油:聚乙二醇醚等。
4、硅油:甲基硅油,乙基硅油等。
5、含氟油:全氟聚醚,氟硅油等6、磷酸酯合成润滑油最早用以满足军事需要,但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合成润滑油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民用领域。
合成润滑油不仅可以保证设备部件在更苛刻的场合工作,而且满足长寿命、环保、生物降解等方面更严格的要求。
合成基础油品种不同,表现不同的性能特点,以下为最常用的合成基础油的简介。
聚α-烯烃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最常见的一种合成烃,由α-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综合性能优良。
与同粘度的矿物油相比,粘度指数高,闪点高、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蒸发损失小,高温稳定性好,氧化稳定性好,抗水解能力强,积炭少,无毒。
而且与矿物油与良好的相容性。
由于聚α-烯烃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车用润滑油:汽油发动机机油、手动变速箱油、车桥油、自动变速箱油工业润滑油:齿轮油、蜗轮蜗杆油、空压机油、燃气涡轮发动机油、低温液压油、食品级润滑油合成酯酯类油最早用作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由脂肪酸和脂肪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酯化反应脱水制得。
因反应的脂肪酸和脂肪醇的种类不同,合成酯可分为:多元醇酯、双酯、单酯等,而常用的合成酯基础油为:多元醇酯、双酯.通常来说,合成酯具有以下优异的性能:粘度指数高,闪点高、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蒸发损失小,高温稳定性好,氧化稳定性好,残炭少,润滑性能优异,毒性极低,环保、生物降解性能好。
缺点是抗水解性能差,对橡胶件的相容性一般。
总体来说,酯类油的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以下场合:车用润滑油:合成发动机油(聚α-烯烃中加合成酯),半合成发动机油(矿物油加合成酯)工业润滑油:空压机油、环保型制冷压缩机油、燃气涡轮发动机油、高温链条油、生物降解液压油、生物降解齿轮油、生物降解变压器油、轧制油以及金属加工液组分等。
基础油sn250标准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基础油sn250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作为化工领域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基础油SN250在各个行业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的基础,而基础油SN250标准也是为了规范其生产和应用而制定的一套准则。
本文将对基础油SN250标准进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讨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概述、结构以及目的。
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基础油SN250标准,包括定义和背景、物理性质要求以及化学性质要求。
第三部分将对基础油SN250进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主要包括该基础油分类标准、应用领域以及市场地位和前景。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总结了基础油SN250标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改进或完善标准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基础油SN250标准,帮助读者了解该标准的定义、背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求等方面。
同时,将详细探讨基础油SN250的分类标准、应用领域以及市场地位和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本文还将提出对基础油SN250标准改进或完善的建议,以促进行业发展。
这篇文章将通过系统化和全面的研究整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关于基础油SN250标准的详尽信息,并为相关行业在原材料选择和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基础油SN250标准的定义和背景。
2. 基础油SN250标准2.1 定义和背景基础油是石油炼制过程中提取的不含添加剂的原始油,通常用于制造润滑油和润滑脂等产品。
SN250是基础油的一种等级标准,它指的是具有特定物理和化学性质要求的基础油。
2.2 物理性质要求SN250基础油需要符合一系列物理性质要求,包括粘度、闪点、凝固点、机械杂质含量等。
粘度一般来说,衡量了润滑剂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流动性能。
闪点则指液体在特定条件下发生闪燃现象所需的最低温度。
凝固点表示液体开始结晶并变为固体状态时的温度。
机械杂质含量是衡量基础油纯净程度的重要指标。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矿物基础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为适应润滑油基础油加工工艺和高档润滑油品种发展要的需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在2002年颁布了基础油正式标准,并于2009年进行修订。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新版《通用润滑油基础油》(Q/SY 44-2009)企业标准中,按HVIS(高黏度指数深度精制I类基础油)HVIW(高黏度指数低凝I 类基础油)MVI(中黏度指数低凝I类基础油)HVI(高黏度指数I类基础油)四个品种,II类村基础油分HVIH(高黏度指数加氢II类基础油)HVIP(高黏度指数优质加氢II类基础油)两个品种,III类基础油分VHVI(很高黏度指数加氢III类基础油)一个品种。
项目I II IIIMVI HVIHVISHVIWHVIH HVIP VHVI饱和烃/% <90 <90 ≥90≥90≥90黏度指数80≤VI<9595≤VI<12080≤VI<11110≤VI<120≥120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Ultra High Viscosity Index)(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基础油是炼制润滑油产品的重要原料,根据其化学组成和性能特点,可以将基础油分为不同的分类。
基础油的分类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以确保基础油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特定的要求。
1.按照石蜡含量分类1.1 非蜡基基础油非蜡基基础油是指在炼油过程中去除了绝大部分或全部蜡质的基础油。
非蜡基基础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高的低温性能,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润滑要求,如北方寒冷地区的机械设备。
1.2 蜡基基础油蜡基基础油是指保留了较高含量蜡质的基础油。
蜡基基础油由于蜡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润滑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润滑要求,如发动机和工业齿轮箱等。
2.按照硫含量分类2.1 低硫基础油低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低于0.03%的基础油。
低硫基础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适用于长期使用和高负荷润滑的设备,如航空发动机。
2.2 中硫基础油中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在0.03%至0.5%之间的基础油。
中硫基础油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润滑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设备的润滑系统中。
2.3 高硫基础油高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在0.5%以上的基础油。
高硫基础油在润滑性能方面较差,主要用于特殊工艺要求或特定工业领域,如军工设备或特种机械。
3.按照粘度指数分类3.1 低粘度指数基础油低粘度指数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一般在80以下。
低粘度指数基础油具有较大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小的场合。
3.2 中粘度指数基础油中粘度指数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一般在80至120之间。
中粘度指数基础油具有较好的黏滑性,适用于一般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
3.3 高粘度指数基础油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一般在120以上。
高粘度指数基础油具有较小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场合。
综上所述,基础油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非蜡基基础油和蜡基基础油、低硫基础油、中硫基础油和高硫基础油、低粘度指数基础油、中粘度指数基础油和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等。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基础油是指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润滑油原料,它是制造各类润滑油产品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基础油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基础油分类标准。
1. 根据粘度等级分类根据粘度等级的不同,基础油可以分为多个等级,常见的有SAE粘度等级和ISO粘度等级。
SAE粘度等级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用于标识发动机油的粘度。
常见的SAE粘度等级有0W、5W、10W、15W、20W、25W等冬季起动等级,以及20、30、40、50、60等运行温度等级。
ISO粘度等级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用于标识工业润滑油的粘度。
ISO粘度等级以数字表示,如ISO 32、ISO 46、ISO 68等。
2. 根据炼制工艺分类根据炼制工艺的不同,基础油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有溶剂抽提基础油、精炼基础油和加氢基础油。
溶剂抽提基础油是通过溶剂抽取石脂油或重质馏分得到的,其含有较高的杂质和不饱和烃,适用于一些要求不高的润滑油产品。
精炼基础油是通过精炼工艺对溶剂抽提基础油进行加工得到的,其杂质和不饱和烃含量较低,适用于一些对质量要求较高的润滑油产品。
加氢基础油是通过加氢处理精炼基础油得到的,其不饱和烃含量更低,质量更稳定,适用于高性能润滑油产品。
3. 根据石脂油含量分类根据石脂油含量的不同,基础油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重质馏分基础油、轻质馏分基础油和混合基础油。
重质馏分基础油是由原始原料经过蒸馏得到的,其石脂油含量较高,适用于一些对质量要求不高的润滑油产品。
轻质馏分基础油是由原始原料经过蒸馏得到的,其石脂油含量较低,适用于一些要求较高的润滑油产品。
混合基础油是将重质馏分基础油和轻质馏分基础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其性能介于两者之间。
4. 根据硫含量分类根据硫含量的不同,基础油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常见的有低硫基础油和高硫基础油。
低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较低的基础油,其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对环境影响小。
API基础油分类
美国石油学会和欧洲润滑油工业技术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共同提出新的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法.API基础油分类标准将基础油的主要化学组成(饱和烃、硫含量)和反映基础油综合特性的粘度指数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根据基础油的碳氢链组分、粘度指数和硫含量的多少,将基础油分5类,这个分类得到广泛承认和实际应用.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API Ⅰ类基础油API Ⅰ类基础油即常规基础油,采用传统的溶剂精制、脱蜡工艺生产,目前在基础油市场占居主导地位。
但API Ⅰ类基础油热氧化安定性不好,挥发损失大,粘度指数低,硫含量高。
在未来,这类基础油的生产和应用中将大大减少,在高性能润滑油产品中将完全不同.(68号基础油、46号基础油、32号基础油、10号基础油)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API Ⅱ类和Ⅲ类基础油API Ⅱ类基础油是常规减压瓦斯油加氢裂化尾油脱蜡以后的产品.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API Ⅲ类基础油因加氢裂化的原料不同,性质和组成也不一样,粘度指数可以从120到150,挥发度也不尽相同。
APIⅢ类基础油需要用氢含量较高的原料脱蜡,因此,API Ⅲ类基础油生产成本较高.(500SN进口基础油、400SN进口基础油、250SN进口基础油、150SN进口基础油)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API基础油分类
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分类
超高粘度指数VI≥140
很高粘度指数120≤VI<140
高粘度指数90≤VI<120
中粘度指数40≤VI<90
低粘度指数VI<40
通用基础油
专用基础油
低凝
深度精制
UHVI
UHVI W
UHVI S
VHVI
VHVI W
VHVI S
HVI
HVI W
HVI S
MVI
MVI W
MVI S
LVI
/
/
三、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分类及命名
分类
很高粘度指数120≤VI<140
高粘度指数90≤VI<120
中粘度指数40≤VI<90
低粘度指数VI<40
通用加氢基础油
低凝加氢基础油
VHVI H
VHVIH W
HVIH
HVIH W
MVIH
MVIH W
LVIH
/
基础油分类
一、API基础油分类
分类
S %
饱合烃%
粘;90
80-120
II
≤0.03
≤90
80-120
III
≤0.03
≥90
>120
IV
聚α烯烃
V
I-IV以外的其它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的粘度等级按赛氏通用秒粘度划分,其数值为某粘度等级基础油运动粘度所对应的赛氏通用粘度整数近似值。低粘度组分称作中性油,粘度等级以40℃赛氏通用粘度(秒)表示;高粘度组份称作光亮油,粘度等级以100℃赛氏通用粘度(秒)表示。
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分类超高粘度指数vi140uhvi很高粘度指数120vi140vhvivhviwvhvis高粘度指数90vi120hvihviwhvis中粘度指数40vi90mvimviwmvis低粘度指数vi40lvi通用基础油专用基础油低凝深度精制uhviwuhvis三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分类及命名分类很高粘度指数120vi140高粘度指数90vi120中粘度指数40vi90低粘度指数vi40通用加氢基础油低凝加氢基础油vhvihvhvihwhvihhvihwmvihmvihwlvih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国石油学会)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如下表。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但PAO边界润滑性差。
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油分类标准
美国API基础油分类标准
中国润滑油动态网 ( 日期:2007-1-6 15:21:18)
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I类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量;II类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III类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粘度指数很高;IV类为聚a-烯烃(PAO)合成油基础油;V类则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
类别I:硫含量>%,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类别II:硫含量<%,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类别III:硫含量<%,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120;
类别IV:聚a-烯烃(PAO)合成油;
类别V:不包括在I-IV类的其他基础油。
因为含量占绝大部分,因此,基础油的性能对成品润滑油的性能至关重要。
依据习惯,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氢基础油也应称为矿物油),合成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基础油(其成份多数并不直接存在于石油中)。
合成油与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俗称的说法。
API(美国
石油协会)对基础油共分五类,通常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称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为:PAO类,XHVI类,酯类。
此外VHVI类基础油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有人称其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XHVI和酯类有较大差距。
PAO和XHVI 是最广泛用作发动机油的基础油,其中,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美孚的合成机油主要以PAO为原料,嘉实多的合成油多以酯类为基础油。
XHVI与PAO性能相近,但酯类发动机润滑油在抗氧化性上性能与前两种有一定差距。
现在我国工业紧跟西方新技术,很多使用美国、日本、欧洲的油品,因此逐渐开始引用这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SAE、日本JIS、欧共体CCMC、德国DIN等),我国现行润滑油标准(SY、SH、GB)也逐步向这些标准靠拢,尤其是参照美国SAE标准。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各国润滑油行业采用标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国也不例外,首先分类与ISO(国标标准化组织)一致:共十三大类,主要的几大类油品如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均采用了国标最新的标准分类,就标准而去,我国的水平与国标同步。
从1983年执行中性油指标,制定了石蜡基SN、中间基ZN、环烷基DN三种中性油标准。
该标准对润滑油基础油质量升级起到很大作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油品调和需要,现修改为五档三类。
类别超高粘度指数很高粘度指数高粘度指数中高粘度指数低高
粘
度指数
VI 》140 》120 》90 》40 〈40
普通油 UHVI VHVI HVI MVI LVI
深脱油 UHVIW VHVIW HVIW MVIW LVI
深精制 UHVIS VHVIS HVIS MVIS LVIS
----国外石蜡基基础油一般占总产量的80-90%,而国内石蜡基基础
油只占总产量的55%以上,中间基基础油占总产量的40%,应建设加
氢处理装置改变基础油结构,生产高质量润滑油基础油。
从石蜡基基础油质量质量上分析,有些企业还存在150SN基础油蒸发损失不合格,500SN氧化安定性合格率较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