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010101)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长,并立志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学和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作风正派,遵纪守法,有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2.能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具有独立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较强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相关外文资料,翻译外文资料。
3.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广泛阅读中外哲学史,特别是现代外国哲学文献,比较全面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当前动态和发展趋势,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独立提出并承担本专业的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本学科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形成了以下三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史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特别优秀硕士生可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23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总学分为33学分。
中期考核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和论文开题后,对硕士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考核,经过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具体操作按照《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执行。
学位论文工作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是硕士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必要准备。
要求每位硕士生在开题前提交一份与论文选题有关的不少于4000字的书面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组评定成绩,文献综述不合格或未完成者,不得进行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前,必须做开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总体上依托南京大学“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全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四三三”的“四”指四个培养阶段,即预锁定、硕士生、博士生和弹性延长四个阶段;第一个“三”是指三个层次的质量指标体系,即全过程质量指标体系、培养条件质量指标体系和模式改革质量指标体系;第二个“三”是指分阶段、分类型、分层次的激励机制。为此,南京大学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要点》、《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管理办法》、《南京大学关于在部分学科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研究生)的意见》、《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抽查盲审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方案》等,这些措施为我系构建“四三三”培养体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在新培养模式下,我系相关博士改革措施均已到位,包括: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度,博士生招生名额分配上动态的管理机制、过程管理和择优分流相结合的博士生资格考核制度、博士学位论文“抽捡盲审”制度,选拔优秀拔尖博士在读生采取弹性学制延长在读年限加大资金支持。上述培养制度改革旨在优化生源,分层考核,过程管理,论文盲审,加大激励,健全监督,为提高哲学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硕士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硕博连读,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博士资格考核:资格考核以考察博士生对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对专业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的鉴别和把握能力、完成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为重心,同时考察其学风和学术道德。考核通过方可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从博士二年级上学期开始,首先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进行预考核,然后是二级学科的正式考核和全系考核。预考核内容以资格论文(或研究综述)为主,要求体现出对所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核心范畴、主要观点、经典研究、前沿动向等的理解和把握。正式考核皆以面试为主,或结合笔试。考核内容及比例为:学位课程的完成情况占%;开题综合报告占%;完成的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占%。最终以全系为单位,做出暂缓通过率不低于%、优秀率不高于%的考核结果,并予以公示。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详细细节参看《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10101)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专门哲学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觉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具有较高的哲学专业素养、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3.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哲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领域的思想理论工作。
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3.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三、修业年限博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
生源为3年制硕士生的全日制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条件为:博士生在读博期间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成绩优异,且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在答辩之前完成了不少于2次的学位论文进展报告;至少在SSCI检索源或国家级刊物上接收发表了1篇或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因学习、工作或身体等原因,申请延长学习年限者,须经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同意并上报学院、学校批准。
四、培养方式1.博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博士生入学后二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3.必修课程的学习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进入具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为博士论文开题打好基础。
课程实施方式以专题研讨为主。
4.博士生应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准备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时间为第三学期初。
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要加强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的全程指导。
5.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重要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在校内学院范围以上公开做学术报告2次;提倡联合培养,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博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Philosophy of Marxism一、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要内容是历史的辨证的唯物主义。
它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结晶,是对各门具体科学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它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科研实践为基础,不断总结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吸收理论思维的新成果,使自己的内容和理论形态不断得到发展。
列宁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本学科已成为多层次、多分支的学科联系。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点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0年批准建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中外哲学、科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学科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和学风,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学、宣传和实际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历史知识,能独立担负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专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五、学习形式与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第一和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为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年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撰写和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注:各类课程开设门数、学时、学分允许在规定的基础上调整,但不能超过)七、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应写出有新意、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观点正确、资料翔实、有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
撰写论文的全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南大学”,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010101哲学专业

哲学专业专业简介学科:哲学门类:哲学类专业名称:哲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历史,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受到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线索的系统教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哲学。
主要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等。
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逻辑学、社会学。
原专业名:哲学、伦理学。
就业数据综合介绍哲学一词在英语中是“philosophy”,是从古希腊文、拉丁文一直延续下来的。
“philo”意为“爱”,“sophy”即古希腊文中的“sophia”,意为“智慧”,“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哲学是一门爱智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1)一、培养目标思想道德方面: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团结敬业,立志把自己的理论研究献给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1、硕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在专业研究领域应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具备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研究的能力。
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并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在具体的专业研究方向上具有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内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学科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是在良好的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60年代,刘林元教授的《唯物辩证法与社会调查》一文就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
70年代,胡福明教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对当时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的核心学科,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骨干学科。
现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7名。
主要研究方向有: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5.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学本学科的鲜明特点是,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学解读,致力于对马哲史作原创性的研究;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作原创性的研究;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剖析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中出现的最新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10101 )一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具有高深哲学理论素养,热爱祖国文化,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际工作者。
2、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广博、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和现代学术方法,对复杂课题进行独立地原创性研究。
3、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
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2.马克思哲学观研究3.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4. 制度理论5.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达到正常毕业要求可提前1年毕业。
学习年限为3-7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由导师自行安排,学分记入总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 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计2学分。
专业外语,计2学分学位专业课,3学分第二外国语(英),计2学分。
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学生必修。
前沿讲座5学分(1)形式:本专业的前沿讲座主要就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使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趋势有清楚的了解,以便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前沿问题或重大课题的研究。
前沿讲座采取主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即主讲人提出问题,阐明观点,随之进行讨论。
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9次,其中个人主讲不得少于2次。
(2)考核方式:每参加三次前沿讲座计1学分,主讲一次计1学分。
2 选修课可选修1至2门课程,计入总学分。
第二外国语,2学分。
博士研究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哲学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代码:010101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本学科情况介绍作为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
它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结晶,是对各门具体科学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它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学科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博士5人,博士生导师1人,哲学教研队伍整齐。
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市课题6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国家级权威刊物论文15篇;获省级科研奖5项,学术水平显著提高。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广州市名牌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改革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哲学教学质量得到了专家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本学科为我院重点发展的学科,现正以良好的势头,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胡潇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造诣深厚,主要致力于历史唯物主义与文化哲学方向研究,近年来出版7部专著,发表论文45篇,其中国家级刊物论文8篇,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获省级成果奖4项,指导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8人,对思想哲学、文化哲学的研究,在国内居先进行列。
学科方向带头人高家方教授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真理观和价值观方向研究;学科方向带头人张双喜教授主要致力于辩证法与方法论方向研究。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成为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培养方式绍参见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七、课程教学大纲见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八、学位论文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10101
(所属一级学科:0101 哲学)
一、培养目标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要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原理、原著以及哲学其他二级学科和相关三级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培养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2.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三、学习年限:2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位授予基本要求一、学科概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与发展、内容与体系、地位与作用;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其在产生之后的一百多年来,经历了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再到制度形态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和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发展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等,服务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于2005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申报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授“法学”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整体性、基础性、有重点、有特色”原则,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整体性和基础性研究,全面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并加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等领域进行有重点的研究。
本学科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科代码:010101一、学科概况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其主要内容是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名门具体科学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对各门具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本学科已成为多层次、多分支的学科体系。
它与自然科学、中外哲学、科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的学风,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学、宣传和实际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整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历史知识,能独立担负起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理论工作的实际工作;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研究方向本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史和运用三个方面。
坚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或应用等方面加强本学科的理论建设,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二)辩证法(三)法哲学四、学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硕士课程的学习和科研时间为两年,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为一年。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研究生根据本人的研究方向选修,但总学分不得超过36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程第一外国语204学时5学分(二)专业必修课程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80学时4学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研究70学时3学分3.法哲学原理80学时4学分4.中国哲学史研究50学时3学分5.西方哲学史研究50学时3学分6.中西方法哲学比较研究70学时4学分(三)选修课程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30学时2学分2.现代西方哲学评价30学时2学分3.社会学研究30学时2学分4.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原著研究30学时2学分5.现代西方法哲学30学时2学分6.第二外国语120学时2学分7.伦理学研究30学时2学分8.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30学时2学分9.当代西方经济学评析30学时2学分(四)非哲学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课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伦理学六、检查方式对硕士生学习的检查采取定期检查执行情况与考核鞭策相结合的方法,实行中期筛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010101)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思想道德方面: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团结敬业,立志把自己的理论研究献给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1、硕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在专业研究领域应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具备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研究的能力。
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并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在具体的专业研究方向上具有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内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学科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是在良好的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60年代,刘林元教授的《唯物辩证法与社会调查》一文就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
70年代,胡福明教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对当时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的核心学科,“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骨干学科,同时也是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7名。
主要研究方向有: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5.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6.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科学逻辑。
本学科的鲜明特点是,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学解读,致力于对马哲史作原创性的研究;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作原创性的研究;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剖析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中出现的最新理论问题。
本学科治学严谨,研究视域开阔,且在学术资料的掌握方面处于学界领先水平。
出版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专著,如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卷)、张异宾教授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和《回到马克思》、刘林元、姚润皋教授的《跨越世纪的征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侯惠勤教授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唐正东教授的《斯密到马克思》等。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本学科点已经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镇”。
“九五”期间,本学科点(与北大合作)获得了国家社科唯一的一个重大委托项目“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邓小平哲学思想”。
近五年来,本学科点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成果奖20次,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50多篇,本学科点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共发表论文300多篇。
在教学方面,近五年内,本学科点有两位教师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两本教材分别获得“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和“江苏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
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点培养的博士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就获得过包括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在今后几年中,本专业将通过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推动本学科点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迈向新台阶。
预期成果是,在马哲史的研究方面,以《马恩全集》新国际版为基础,出版一套关于马恩哲学思想的系列研究专著,并运用最新的学术资料,出版一套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研究丛书;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出版一套国内最早的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运用方面,出版一套当代意识形态理论、法哲学、经济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专著,并结合江苏省区域性的改革开放实践,出版一套以江苏“两个文明”建设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
三、招生对象1. 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2. 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 硕士研究生:两年半2.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学分)马列原著选读 (3学分)英语 (4学分)B类:哲学动态与评论 (3学分)C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 (3学分)马恩早期哲学著作选读 (3学分)列宁毛泽东哲学著作选读 (3学分)D类:辩证唯物主度专题研究 (3学分)历史唯物主义专题研究 (3学分)毛泽东哲学思想专题研究 (3学分)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 (3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3学分)国外毛泽东学 (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专题研究 (3学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 (3学分)文化研究 (3学分)当代意识形态热点问题研究 (3学分)马哲史专题研究 (3学分)跨学科选课 (3学分)(二)博士阶段:必修课:博士外语(英、德、俄等)专业外语第二外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精读指选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文献研究与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专题研究毛泽东邓小平著作精读当代意识形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逻辑与辩证法六、培养方式1. 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 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确定培养计划,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
可根据需要聘请校外知名教授担任指导小组成员。
3. 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
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4. 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七、考核方式1.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
2. 专业课采取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为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提前攻博,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
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
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
该计划在导师审阅后经系学位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
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学校确定的重要期刊发表1篇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3篇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十、质量监测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与研究档案,并对毕业后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的调查。
十一、主要参考书目(仅列出中文书目)经典著作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另见《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新译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马克思:《致安年柯夫》(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76页;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册;列宁:《哲学笔记》(1914-1916年),《列宁全集》第55卷(中文第2版)。
《毛泽东选集》(1-4卷),1991年人民出版社(中文第2版)。
《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研究论著: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孙伯鍨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1-3卷)。
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转换》,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张一兵:《张一兵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张一兵:《无调的辩证想像》,三联书店2002年版。
刘林元:《毛泽东哲学思想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姚润皋、刘林元:《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刘林元等主编:《跨越世纪的征途》,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刘林元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郭广银:《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唐正东:《斯密到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传平:《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胡大平:《弹性生产时代的解放议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尚庆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张亮:《“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其它参考书目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葛兰西:《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柯尔施:《马克思主义与哲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胡克:《理解卡尔·马克思》,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弗罗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弗罗姆:《生存还是占有》,三联书店,1988年版;萨特:《辩证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全译本(上下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列菲伏尔:《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三联书店,1966年版;列菲伏尔:《辩证唯物主义基础》,《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普兰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德拉-沃尔佩;《卢梭与马克思》,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霍克海默、阿尔多诺:《启蒙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阿尔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施米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戈德曼:《隐蔽的上帝》,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杰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