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CT表现
股骨头坏死早期 CT 表现分析
f i l ms o f 23 c a s e s o f e a r l y f e mo r l a he a d n e c r o s i s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a n d f o l l o we d up f o r 6 mo nt h s t o 1 y e a r .
Re s u l t s Of a l l t h e 2 3 e a s e s ,1 0 c a s e s we r e b i l a t e r a l f e mo r a ll ma d n e c r o s i s .I 3 c a s e s w e r e u n i l a t e r a l f e mo r a l h e a d
现 为局部骨 纹理 改变及骨密度改变 。结论
[ 关键词 ] 股骨 头坏 死 ; 早期 ; 体层摄影
[ 中图分类号 ] R 4 4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8 0 6 ( 2 0 1 4 ) 1 1 —1 0 5 3— 0 3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定义:ONFH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ONFH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引起,后者在我国的主要原因为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及酗酒。
诊断标准专家建议综合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IC)和Mont提出的诊断标准,制定我国的诊断标准。
一、主要标准1、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为主关节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应用史、酗酒史。
2、X线片改变: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软骨下骨有透X线带(新月征,软骨下骨折)。
3、核素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4、股骨头MRI的T1加权相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2加权相有双线征。
5、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有骨髓坏死。
二、次要标准1、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2、核素骨扫描示冷区或热区。
3、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而无T1相的带状类型。
符合两条或两条以上主要标准可确诊。
符合一条主要标准,或次要标准阳性数≥4(至少包括一种X 线片阳性改变),则可能诊断。
各诊断方法要点可通过询问病史、临床查体、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等方法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
一、临床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包括髋部外伤、应用皮质类固醇、饮酒或贫血史等。
对临床症状要明确疼痛部位、性质、与负重的关系等。
查体应包括髋关节旋转活动情况。
股骨头坏死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内旋髋关节引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股骨头塌陷后,可出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体征:局部深压痛,内收肌止点压痛,部分病人轴叩痛可呈阳性。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版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摘要引言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多发生在年轻人中,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及早的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目前,影像学诊断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影像学诊断方法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在早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中,X线检查可能无法显示明显的异常。
在疾病进展的后期,X线检查可以展现出一系列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骨质疏松、骨部坏死、骨骺塌陷、囊变形成和股骨头变形等。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学诊断中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通过对软组织和骨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MRI能够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便于观察股骨头的病变情况。
在早期缺血坏死中,MRI可以显示出股骨头的低信号区域,代表着骨骼缺血和坏死。
MRI还可以评估骨骺塌陷和囊变形成等并发症。
CT扫描CT扫描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较于X线检查,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详细的骨组织结构信息。
通过CT图像,可以观察到骨组织的密度、形态和骨骼缺损等特征,辅助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程度和病变范围。
影像学诊断评估影像学诊断评估可结合以上所述的X线、MRI和CT等检查方法,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骨骼缺血表现:通过观察X线、MRI或CT图像,可以发现股骨头出现骨骼缺血的特征,如局部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等。
2. 病变范围和程度:鉴于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病变,影像学诊断可以评估病变的程度和受累范围,进而指导治疗方案。
3. 并发症的检测: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并发症,如股骨头骨骺塌陷和囊变形成等。
结论影像学诊断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发现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X线检查、MRI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显示出股骨头的病变特征、受累范围和并发症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及CT诊断分析
现异常 ; 期股骨头有囊变和/ Ⅱ 或硬化 ; m期有软骨 下透亮 区和 软骨下 骨折 , 现为新 月征 ; 期软 骨下 表 I V
骨塌 陷 , 股骨头 变扁 ; v期在 Ⅳ期 的基础 上髋关 节间 隙变窄 。 I~Ⅲ期 可行 手 术 治疗 , 防止 股 骨 头进 一
步破坏 ; v期 需行全 髋关 节置换 [ i v ¨。对 中 、 晚期
12 方 法 . C’ 描采 用 C I 扫 E公 司 的 C E—Hsed i e. p
可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病( 2 。 图 )
图1 C T扫 描 右 侧 股 骨 头 小 囊 状 低 密 度影 , 患者在 x线 平片未 见发 现异常 改 变。
图2 X平 片 右侧股 骨 头塌陷、 变扁 , 呈蕈状畸形 。 骨头内可见囊状透光 区, 股 髋关节隙变窄并发退行性骨关节病 。
—
部分 x线 平 片并进行 分析 。
1 对象 与方法
2 A。 0m s
2 结果
11 临床资料 .
18 中 , 18例 , 3 , 3例 男 0 女 0例 年龄
2 1 x线表现 .
早 期 股骨 头 缺血 性 坏 死作 x线 摄
2 ~6 岁 , 均年 龄 4 . 。其 中 8 有 服激 素 0 3 平 06岁 7例 史 ,9例有外 伤 史 ,2例 有 酗酒 史 。一 般 表现 为 一 3 l
常州实用医学 2 1 00年第 2 卷第 3期 6
・
19 ・ 6
成 人 股 骨头缺 血性坏 死 的 X线及 C T诊 断分析
何 长林 张琼 张静 文勇 , , ,
(. 1 广元 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 四川 6 80 ;. 200 2 广元 市第三人 民 医院 B超室 , 四川 68 0 ) 20 1
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梗死、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剥脱性骨软骨炎
Ø X线:常见发病部位为股骨内外侧髁、距骨上关节面、肱骨
小头、髌骨后方关节面等。表现为关节软骨下骨局灶性碎裂, 或伴软骨钙化特征性表现为自关节面剥脱的小骨块,密度较 高,边缘锐利,周围环绕透亮线,其下为容纳骨片的骨床,有明 显的硬化环形成。完全剥脱并移位者表现为关节面下透亮缺 损区,周边明显硬化,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早期有的仅为 关节软骨局灶剥脱而又无钙化,X线平片不能显示。
骨梗死
Ø MRI:可较早发现病变。骨梗死病灶大小不一,呈典型地
图样表现,在T2WI上病灶外缘呈高信号,蜿蜒如地图上某区 域的边界,向内可有或没有不完整的低信号边,再向内可 以是不均匀高信号,也可以是低信号。也有的边缘呈三层 结构,即高-低-高信号,边缘粗细不均,形态各异,颇似 地图,具有特征性。T1WI上都有低信号边缘,与T2WI的高 信号边相-致。再向内为不规则略高信号或低信号。骨外 形不变,周围软组织一般不肿胀。
股骨头缺血坏死
Ø 高密度硬化周围和边缘部出现条带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区。
Ø 另一例
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缺血坏死
Ø 同一患者经多种方式重建
股骨头缺血坏死
Ø MRI:大多表现为股骨头前上部边缘的异常条带影,T1WI上为
低信号、T2WI亦为低信号或内高外低两条并行信号带,与CT 上的硬化带或并行的透光及硬化带相对应,此即为“双线 征”( double line sign) ,为较特异的诊断征象。“双线 征中,外侧低信号带为增生硬化骨质所致,内侧高信号带为肉 芽纤维组织修复的结果。条带影所包绕的股骨头前上部可呈 三种信号特点:①正常骨髓信号;②长T1、长T2,组织信号;③ 长T1,短T2,组织信号。早期病变除周边低信号环外呈正常骨 髓信号,晚期病变则呈低信号,提示骨髓脂肪被纤维增生组 织或骨质增生硬化替代。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1、简介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指股骨头局部缺血导致骨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
该疾病常见于中、青年人群,并且具有潜在的严重后果。
影像学是股骨头坏死诊断的重要手段,以下将详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2、X线检查2.1 首次阳性影像表现股骨头坏死在X线检查中的首次阳性表现通常为病变区的硬化。
这种硬化表现可能是自限性的,也可能是进一步恶化的先兆。
2.2 进展期影像表现随着病变的进展,X线检查上可见到股骨头的变形、囊变和骨质疏松。
股骨头表面可出现凹陷,并出现裂纹或骨折。
2.3 后期影像表现股骨头坏死晚期的X线检查表现主要为骨质坏死和骨塌陷。
股骨头可完全塌陷,并且周围骨皮质变薄,骨质变得非常脆弱。
3、CT检查CT检查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
CT能够显示骨坏死区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此外,CT还可以评估病变区的骨质疏松程度和关节面的损伤程度。
4、MRI检查MRI检查是股骨头坏死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MRI可以清晰显示股骨头的骨髓水肿、骨骺溶解、骨髓脂肪替代和结构破坏等病变。
5、其他影像学检查除了X线、CT和MRI之外,还可以通过正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评估。
6、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细的影像学图像及解释请参考附件。
7、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股骨头坏死:一种骨骼疾病,由股骨头的局部缺血导致骨组织坏死。
- 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利用X射线、CT、MRI等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并诊断疾病的学科。
- 骨质疏松:骨组织的密度降低和骨量减少的病理状态,使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
- 骨塌陷:骨组织的部分或完全坍塌或塌陷的病变,常见于股骨头坏死晚期。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对比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对比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简称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其骨细胞死亡和骨骺继发性塌陷的一种疾病。
由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病变较微小,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对其进行影像学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与CT影像诊断进行分析与对比。
我们先来讨论股骨头坏死的X线表现。
在早期股骨头坏死中,X线影像显示的骨骺呈弥散性骨质减少,即密度减低,可呈斑片状、斑点状或线状。
股骨头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骨骺增厚。
骨骺增厚往往与病变区域的微小骨折有关。
股骨头骨皮质线条模糊,并且伴有局限性囊性透亮区,常见于髋关节的上内象限。
这些表现在X线影像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而在CT影像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表现比X线更加明确。
CT在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可以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骨小梁结构和骨皮质的情况,常见的表现是骨小梁的疏松和变细。
CT还能观察到股骨头表面的骨骺增生和骨骺增厚。
在CT影像中,还能清晰地观察到病变区域的囊样透亮区和小片状坏死区,进一步确认股骨头的缺血坏死。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对比,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股骨头坏死,为患者提供更早、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股骨头缺血坏死等PPT课件
将死骨部分吸收,又可在死骨表面形成新骨。死骨还
可发生节裂、塌陷。死骨邻近的软骨也可发生皱缩和
裂缝。关节滑膜增厚和关节腔积液。晚期坏死区修复,
也可并发关节退变。
●临床:部分有外伤史,病程慢。患部疼痛,
肿胀,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和萎缩。
●影像学表现 →X线:早期坏死骨密度相对增高、结构
大关节可有滑膜囊肿,以膝关节腘窝部多见。 晚期:关节肿胀消退,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进一步加重,但关节面可有明显骨硬化,关 节面融合,可出现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以及并 发关节畸形或脱位。手关节脱位常向尺侧偏 斜。
CT表现:各个阶段
基本与X线相一致
MRI表现:可发现
软组织类风湿结节 及滑膜囊肿。
男孩多见。常单侧发病。表现为髋痛、乏力 和跛行等。病程1~3年。
(三)影像学表现 1、X线 ●早期:①骨质硬化和骨发育迟缓为主。股
骨头骨化中心较小,密度高,结构不清,向前 外移位,关节囊肿胀。②进而、髋关节间隙增 宽,股骨头骺前上方变扁,节裂,边缘新月形 透光区;骺板不规则增宽;股骨骨质疏松。
模糊或消失,周围骨质疏松。进展期坏死骨出 现囊变、节裂、压缩及新骨形成,故坏死骨密 度绝对增高;坏死骨周围密度减低。坏死区附 近正常骨质密度增高和囊变。晚期坏死骨逐渐 修复、重建为正常骨。骨变形恢复或终身存在。 有时并发退行性骨关节病。
右髋进展期
●CT:死骨为高密度,肉芽组织及囊
变为低密度,周围正常骨组织硬化为 高密度。
男性,多数双侧受累。症状有髋痛,活动受 限,跛行,肌肉萎缩,肢体短和畸形等。体 征有“4”字征阳性。
(三)影像学表现
与骨缺血性坏死总论影像学表现叙述一致。
骨缺血坏死
病变修复后,胫骨结节骨质可恢复正常。撕 下的软骨块可因软骨化骨而继续长大,并与胫骨 结节愈合而形成骨性隆起,亦可长期游离于髌韧 带内或下方。
【诊断与鉴别诊断】
青少年期出现胫骨结节髌韧带附着处肿 痛。X 线显示髌韧带及附着处软组织肿胀, 胫骨结节骨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节 裂或部分缺失,即可做出诊断。正常发育 的胫骨结节骨化中心可表现为数个骨块, 但排列规整,胫骨结节前软组织无肿胀。
股骨头内的新月征和裂隙征,即邻皮质新月 状透光影和内部裂隙样透亮线,主要见于早期 和中期。皮质成角以及台阶征和双边征,即股 骨头皮质台阶样断开和基底部外侧缘平行的双 皮质影,均为股骨头塌陷征象,多出现于中期。 股骨头碎裂、边缘增生和基底部病理骨折并颈 部外上移位发生于中晚期。股骨颈下方皮质增 厚,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内侧间隙增宽 和沈通(Shenton )线不连等均在中期以后出现 并随病变进展而加重。
股骨头和髋臼边缘增生肥大,关节面增生 硬化,关节间隙变窄见于本病晚期。
【诊断与鉴别诊断】
普通 X 线检查是本病诊断和分期的主要方法,但难以显示早 期病变。CT检查可显示 X线可疑或难以显示的坏死骨修复早期 改变。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弥散或局限于承重区,边缘模糊, 早期关节间隙正常,中晚期股骨头塌陷,不难诊断。但应于以 下疾病或正常变异鉴别: (1)退变性囊肿:局限于骨性关节面下,形态规整,无明显股 骨头塌陷。 (2)暂时性骨质疏松: MRI虽可出现长T1、长T2信号区,与股 骨头缺血坏死早期改变相似,但本病短期随访信号可恢复正常, 不出现典型的双边征。 (3)骨岛:多为孤立的圆形硬化区,密度较高,边缘较光整。
临床上,发病及进展缓慢,可有外伤史。局部多 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跛行、活动受限以及肌痉 挛和萎缩。部分病人亦可无任何症状。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指导价值。
方法本组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均经x线(dr)ct及mri检查,对其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就其临床指导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35例中x线检查阳性24例,阴性11例,ct阳性28例,阴性7例,mri检查全部为阳性。
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著优于ct及x线检查,临床高度怀疑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首选mri。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dr);ct;mri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远远超过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5例已证实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x线、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本组35例患者中男28例,女7例,年龄19~65岁,平均365岁。
共计47个股骨头发病,右侧股骨头12例,左侧股骨头11例,双侧股骨头12例。
病程1个月至8年。
有明确外伤史9例,有应用激素史12例,有酗酒史7例,原因不明的7例。
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抬腿受限及下肢酸痛不适,间歇性跛行并进行性加重。
所有病例均经x线、ct及mri检查,ct及mri均为平扫,层厚5 mm,必要时再行2~4 mm薄层扫描。
x线(dr)均为髋关节正位片,ct 均为横断面扫描,mri为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2脂肪抑制像。
2结果21x线表现本组35例中11例无阳性发现,12例股骨头变形变扁,伴有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狭窄;5例除见关节面硬化外还可见股骨头皮质呈新月状透亮影;5例股骨头密度减低,表现为囊状透亮区;7例囊状透亮区与散在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同时存在;1例合并髋臼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
Ⅱ期 : 1 (3个关 节 ) 骨 头 塌 陷 , 垂 直 塌 陷 3例 4 股 其 Ⅲ期 :9例 ( 3 8 1 3个 关 节 ) 骨 头 垂 直 塌 陷 高 度 > 股 Ⅳ期 :6例 (2个 关 节 ) 骨 头 塌 陷 更 重 , 出现 1 2 股 并
紧贴 骨 面 , 一般 不会 引起 重要 并 发 症 , 组 病例 无 一 例 进 入 对侧 中有 足够 长 度 。 本
严 重并 发 症 发 生 。针 尾 折 弯 后 留于 皮 内 时 , 被 部 肌 5 4 针 进 人 对 侧 时 , 下 感 到 有 一 定 阻 力 时 停 止 进 肩 . 手
关 节 间隙变 窄 。 股 骨头 密度 改 变分 为 如下 三类 :
率 明显增 高 , 发 生率 远 远 超过 儿 童 股 骨 头 骨 骺 缺 血 高 度≤2 5 其 .mm, 节 间 隙正 常 。 关
描对 照 , 进一 步 探 讨 对 股 骨 头 缺 血 坏 死 理基 础 、 态改 变及 一 些特 殊 征象 。 动 改 变 的病 2 5 m , 节 间 隙正 常 。 .m 关
备 , 伤轻 微 , 要 熟 悉 局部 解 剖 , 知 锁 骨 下 有 重 要 5 3 逆穿 时针 尖 要 尽量 与髓 腔 保 持水 平 , 创 只 熟 . 必要 时 可刮 血 管神 经 , 离 骨膜 和 引导 钢丝 时 , 离 器 和粗 园针 应 除或 咬除 骨折 端 髓 腔 内 的骨 性 突起 , 样 才 能 保 证 针 剥 剥 这
l 曾行 股 骨 头 穿 刺 测 压 , 中 l 5饼 其 2例 髓 内 压 升
表 现
骨质 密度 改 变的 病 理 基 础 和 睃骨 头塌 陷 的 临 床 意 叉 。 高 , 其余 3例 加强 试 验 阳性 。 并观 察 了殷 骨 头 密度 在 各 期 的动 态 改 变 , 我 们 在 以 2 ’ 使 后 的工 作 中遇 到此 类 患者 , 能够 了解 其 演 变过 程 , ’ 以便
股骨头病变的影像诊断
男37岁,1年前扭伤,左髋不敢 活动半个月,检查:左臀肿块 直径7 cm。不波动。
左髋关节骨质破坏,髋臼顶有 一死骨块(箭头)
手术:关节囊内干酪坏死及肉 芽组织,髋臼深,取出一死骨, 股骨头关节面破坏。
病理:结核性肉芽组织及干酪 物。
女,25岁。脊柱后突畸形4年多, 伴右髋关节酸痛1年,
股骨头前上部周围长T1长T2信号带、长 T1短T2信号带,或T2WI内外并行的高低 信号带,即“线样征”
成人股骨头无菌坏死
T1WI:股骨头内“V”字形低信号条 带及上下方斑片状略长T1信号区。
脂肪抑制FSE T2WI:股骨头内 “V”字形长T1低信号带呈明显高 信号,其上下方斑片状高信号, 远侧斑片状高信号,延伸至股骨 上段髓腔
股骨头滑膜疝
(herniation pit of femoral head)
股骨头滑膜疝
系关节滑膜侵蚀股骨头前部皮质后, 滑膜或滑液疝入松质骨内形成。多无明 显临床症状,偶有轻微的髋部不适。
股骨头滑漠疝
左股骨头基底部前方皮质下类圆形 低密度区,伴高密度硬化边。
股骨头滑漠疝
T1WI 及T2WI:左股骨头基底部前方皮质下类圆 形长T1、长T2信号区。
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的病因
特发性 外伤 化脓性关节炎 放疗 血红蛋白病变
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的病理改变
骨骺缺血 骨骺骨质坏死吸收 骨骺受力压缩骨折 股头扁平畸形 早发关节退变
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临床表现
好发3-14岁男孩 多单侧受累 髋部疼痛、乏力、跛行 晚期肌肉萎缩
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平片表现
早期股骨头内斑片状、条带状硬化区, 少数夹杂囊状透光区。
中期股骨头碎裂、塌陷,关节间隙正常 晚期股骨头塌陷加重,承重区关节间隙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的比较分析
临床医学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Pe r t hes 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临床上出现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典型的症状时已大多到了中晚期,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因此对该病若能及早明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
本组36例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相关的文献,提高对该病早期的影像学诊断的认识及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共36例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Per t he s 病),均经临床治疗和影像学检查随访证实。
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14岁,病程2~18月,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侧髋关节区及大腿内侧疼痛,部分病人有髋外伤、手术史,而大部分是病因不明的髋部疼痛来就诊。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摄标准前后位或蛙氏位平片及M RI 扫描,另有部分病例做了CT 扫描检查。
使用AGF A 公司的CR 仪及Phi l ps 公司的D R 机摄片,G E 的CT 扫描仪,M RI 是Si m m e ns 0.35T 扫描仪,M R I 扫描技术和参数,采用横断面和冠状面SE 序列T 1W I T R 560m s ,TE 20m s ,T 2W I T R 2000m s,TE 120m s 。
STI R 序列TR 2500m s ,TE 1600m s 。
层厚3m m ,层距3m m ;视野28~32,扫描范围包括双髋部。
扫描矩阵256×256,成像矩阵256×512,检查时使患者摆成标准仰卧位。
1.3 分期标准 根据Fi c at 分期法,0~Ⅱa 期可视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 结果2.1 X 线平片 8例显示关节间隙增宽或股骨头骨骺成熟迟缓,骨骺中心相对偏小,密度增高、骨小梁模糊;28例无X 线阳性征象,但有明显的临床指征。
2.2 CT 检查 18例有阳性征,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宽、关节囊积液或股骨头骨骺星芒结构增粗、变形,可见斑片状、条索状骨硬化、骨质疏松,为0~Ⅱa 期病变,2.3 M RI 扫描检查 28个股骨头坏死部位于T1W I 及T2W I 均为低信号,STI R 序列仅见小斑片状稍高信号;13个股骨头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的比较分析岑裕铭李建全陈琼芬周泽攀欧东[摘要]目的总结X 线平片、CT 及M RI 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 r t h e s 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韩永岗(夏县人民医院,山西夏县044300)[摘 要]近年来由于输液过程中大量使用激素和交通工具的发展,造成意外伤害骨股颈,使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较为多见。
本文通过对155例有典型CT改变和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的研究,其中3例做了病理、CT对照观察,讨论了股骨头缺血坏死时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理基础和股骨头塌陷的临床意义,并观察了股骨头密度在各期的动态改变,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此类患者能够了解其演变过程,以便于区别其他疾病达到诊断的目的。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成年人;CT横断扫描仪[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0921118202 股骨头缺血坏死近年来日趋常见,且成年人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生率远远超过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我们通过155例的CT扫描和3例病理、CT扫描对照,进一步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CT改变的病理基础、动态改变及一些特殊征象。
1 临床表现155例中男113例,女42例,单侧发病91例,双侧发病64例,年龄18岁~84岁,其中30岁~60岁119例,占77%,症状出现时间7d~20a。
就诊前69例曾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4.5%),17例有酗酒史(11%),10例股骨颈骨折(6. 6%),3例有髋臼骨折(2%)。
主要症状和体征为髋关节疼痛(80%)、压痛(92%)及放射痛(55%)、关节活动受限(80%)和跛行(85%)。
15例曾行股骨头穿刺测压,其中12例髓内压升高,其余3例加强试验阳性。
2 CT表现根据股骨头和关节间隙的改变,将本组病例划分为四期。
Ⅰ期:18例(20个关节),股骨头外形和关节间隙正常。
Ⅱ期:31例(43个关节),股骨头塌陷,其垂直塌陷高度≤2.5 mm,关节间隙正常。
Ⅲ期:89例(135个关节),股骨头垂直塌陷高度>2.5mm,关节间隙正常。
Ⅳ期:17例(21个关节),股骨头塌陷更重,并出现关节间隙变窄。
骨骶部影像诊断
长骨
– 初期,骨干或干骺端髓腔内形成斑点破坏 – 后期增大融合,形成圆形或多房形,破坏皮质的
同时,形成多层骨膜增生。 – 破坏区长径和骨干长径一致。
肋骨:和长骨相似的骨破坏 脊柱
– 扁平椎,间隙正常 – 有与椎体相似大小的局限软组织影 – 愈合期有时可恢复到正常椎体形态
二、韩-薛-柯氏病(Xanthomatosis )
进展期:进一步变扁,碎裂,股骨颈变短。 晚期(修复阶段):头扁,呈蕈状,颈短。
髋内翻畸形。 后期可形成骨关节病,少数可恢复正常形态。
愈合期
第十五章 代谢和营养障碍性骨疾病
一、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 Vitamin D deficiency ( Rickets)
病因 由于食物中VD缺乏 日光照射不足->VD形成障碍 VD吸收障碍 未成熟儿对VD需要量增加
最早期:MRI正常。 早期:骨髓水肿(在T1WI呈低信号,T2WI信号升高,此期无
特异性)。 中期:在股骨头持重面前上部出现死骨异常信号,信号可为
长T1,长T2,或为短T1长T2,或为混杂信号。但其周围均可见 一低信号带所围绕。T2WI时,在此低信号带的内侧又出现 一高信号带,此谓“双线证”,是ANFH的特殊征像。 晚期,此坏死区增大,可达颈上部。关节内常合并积液。
骨化演变过程
婴幼儿V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导致骨生长中 的骨样组织钙盐沉积障碍引起的佝偻病,是全身 性疾病
在骨骺板,软骨细胞不断分裂,排列成纵形的平行行列或细胞柱。 细胞与细胞之间、柱与柱之间均为基质分隔。在骨骺板细胞分裂、 向干骺端移行的过程中,根据其一系列形态学的变化差异可分为5个 带区:
①软骨细胞增殖带 细胞呈扁形或梭形,细胞分裂不断进行 ②软骨细胞成熟带 细胞增大,位于圆形或卵圆形的小窝内 ③软骨细胞肥大带 细胞不断增大,软骨基质钙化,软骨细胞退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早期软骨内显示条状或不规则低信号带,软骨局部变薄,表面 不光整;继而外缘出现骨质增生,关节面软骨下出现骨硬化带;进一 步发展出现软骨下假囊肿,关节腔游离体,关节腔狭窄,甚或半脱位。
左侧股骨头稍变扁,股 骨颈缩短,股骨头关节 面欠光滑,软骨面塌陷, 左侧股骨头、左侧髋臼 关节面下见多发囊状异 常信号, T1WI呈低信号, T2WI及T2WI压脂上呈 不均匀高信号。 左侧髋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腔内轻度积液。
Ⅳ期: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变窄、髋臼出现坏死变化、 囊性变、囊肿和骨刺。
Ⅳ A期:塌陷股骨头范围小于15%~30%。 Ⅳ A期:塌陷股骨头范围15%~30%。 Ⅳ A期:塌陷股骨头范围大于30%。
Ⅲ A:新月征小于15%关节面长度,或塌陷<2 mm。 Ⅲ B:新月征占关节面,或塌陷2~4 lilm。 Ⅲ C:新月征大于30%的关节面长度,或塌陷4 mm以上。
0期:活检结果符合坏死,其余检查正常。 I期:骨扫描和(或)MRI阳性。 Ⅱ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硬化与囊肿形成,平片与CT 没有塌陷表现,磁共振与骨扫描阳性,髋臼无变化 Ⅲ期:正侧位照片上出现新月征。
Ⅱ A:MRI检查,病变范围小于股骨头15%。 Ⅱ B:MRI检查,病变范围占股骨头15%~30%。 Ⅱ c:MRI检查,病变范围大于股骨头30%。 I A:MRI检查,病变范围小于股骨头15%。 I B:MRI检查,病变范围占股骨头15%~30%。 I C:MRI检查,病变范围大于股骨头30%。
左股骨头及左侧髋臼关节面下见不规则形斑片状、线状异 常信号,T1WI呈环状及带状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 号,T2WI压脂上呈不均匀高信号。
①退行性骨关节病
又称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髋关节软骨退变和其边缘骨质增生为特征的非炎症 性疾病,可继发于其它疾病。 病理:髋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尤以承重部为著。关节软骨逐渐消失,骨端部硬 化、骨赘形成,骨质疏松,关节面囊性变,晚期关节内游离体,关节间隙狭窄。 临床表现:多在50岁后,女性多于男性,起病隐匿,缓慢渐进性发展,关节痛 疼,承重时酸胀加重,休息后缓解。
MRI\CT\DR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检查和诊断
MRI\CT\DR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检查和诊断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MRI、CT、DR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MRI、CT、DR检查,对三种诊断方法诊断的准确率进行评价。
结果:该组患者经诊断均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0髋,MRI、CT、DR三种诊断方式对ANFH分期Ⅰ~Ⅳ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1%(68/70)、84.3%(59/70)、74.4%(52/70),三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DR难以显示ANFH的早期表现,MRI是早期诊断ANFH最准确、最敏感的检查方法,CT能较好的反应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
标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数字化成像技术;磁共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中多数足由于大量应用激素、酒精中毒、外伤、脂肪栓子等引起[1]。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约25%可恢复功能。
ANFH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维持关节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关于ANFH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为寻找更好的诊断ANFH的影像学方法,现对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经MRI、CT、DR诊断的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43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60~86岁,平均66岁,病程3个月~15年,临床表现:髋关节活动后肿胀、疼痛、跛行,甚至不能行走。
发病原因:激素引起27例,外伤性6例,酒精性3例,其他不明原因7例。
病变部位:单侧患病12例,双侧29例,共70髋病变。
1.2 诊断方法本组患者均经MRI(核磁共振)、CT(计算机断层扫描)、DR(数字化成像技术)检查,MRI检查设备使用西门子公司的1.5T MR Scanner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行双髂常规横轴位T1WI、T2WI、冠状位T2WI及脂肪抑制。
综述: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综述: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摘要] X线平片、CT及MRI能够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种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以MRI最为敏感,可发现0期及Ⅰ期病变,并能预测股骨头的晚期塌陷情况。
CT较MRI次之,亦能发现部分0期及Ⅰ期病变。
X线平片较差,仅能发现部分Ⅱ期病变。
对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致病原因且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行MRI 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即无菌性坏死,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且每年的发病率正呈增长趋势。
疾病的发生多与过度使用激素、长期酗酒、外伤或脂肪栓子等多种因素有关[1]。
早期病理生理改变是以骨和骨髓细胞成分因股骨头部分性、完全性缺血出现坏死为发病机制,因股骨头韧带和关节囊周围血管对股骨头和股骨颈提供血液供应,血管形态较细,缺乏侧支循环,一旦有血管障碍发生或被损伤累及极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最先缺血坏死的为骨髓细胞,后为骨细胞和其它细胞出现坏死,最终松质骨塌陷。
本文就目前开展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做一综述。
1.临床病因及病理特点ANFH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2],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外伤、酗酒和大剂量使用激素是其主要原因,普遍认为股骨头血液供应障碍、骨内压增高、成骨细胞受压坏死是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病理。
另外,大量使用激素后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和脂肪细胞超常增生,导致骨细胞死亡[3]。
黄振国,张雪哲,任安等[4]根据38个缺血坏死股骨头大体标本切片及组织病理所见,大体标本剖面上坏死的股骨头分为四层: 软骨、坏死区、增生反应区、周围正常区。
软骨色泽正常或变白,软骨表面可光滑或有不同程度磨损;增生反应区呈不规则棕褐色带包绕坏死区,将坏死区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分隔开;坏死区呈黄色,形态不规则,软骨下骨折发生于坏死区,每一切面上坏死区大小、形态不同;病灶外正常区为增生反应区外侧的淡黄色区域。
股骨头坏死CT表现
股骨头坏死CT表现
*导读:股骨头坏死的CT检查,是从横断分层观察死骨块的大小,而且可以明确显示囊状改变的大小,股骨头软骨下断裂骨折,股骨头塌陷的部位和塌陷的程度。
……
股骨头坏死CT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CT检查,X射线片检查还不能确诊时,CT检查就可以看出病理变化。
这一时期,股骨头内可以看到多处片状低密度影像,在片状低密度影像中,骨小梁缺少或部分骨小梁被吸收而消失,关节间隙无改变。
股骨头坏死的中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
同时可见股骨头内,有高密度硬化性死骨。
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关节间隙宽窄等。
股骨头坏死的晚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面积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不清,股骨头内大面积高密度硬化性死骨。
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或软骨消失,股骨头塌陷变形,髋臼外缘增生,髋臼骨质硬化或囊状改变,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第1 页。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对比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对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是指股骨头供血不足或中断,导致其组织缺氧、坏死和塌陷的疾病。
由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常需运用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本文将从X线和CT两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
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影像诊断,其最主要的表现是骨骼改变。
典型的X线表现是股骨头髌形变,常呈梨形或雁头形,且常伴有骨质硬化。
还可见到股骨头边缘模糊、皱褶、骨样骨质、囊状改变等。
鉴于X线检查无创、简便、低成本,对于初筛和初步诊断有一定帮助。
由于X线只能提供二维影像,对于早期缺血坏死的细微改变可能不易发现,且对于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鉴别不够明确。
与X线相比,CT影像诊断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更具优势。
CT能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时空分辨率较高。
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测量梨形骨缺损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CT检查可帮助鉴别骨骼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可通过密度和CT值的测量,评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CT还能观察到股骨头下方的塌陷程度、关节面的改变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性和病程。
CT影像诊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CT辐射剂量较大,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等)使用有一定限制。
CT检查无法提供血供情况的直接信息,只能通过观察骨骼变化间接反映缺血坏死的程度。
由于股骨头内有骨髓脂肪含量较高,CT影像中骨骺与骨髓脂肪的对比度较低,可能影响病变的检出。
X线和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各有优势。
X线简便、经济,适用于初步筛查和判定骨骼改变的范围和程度;CT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切面的特点,能够直观地确定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程度和位置。
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提高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但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并结合临床症状、病程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