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蝉山记》 (复习PPT)(公开课)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十一
十分之一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学者
治学的人
表结果
所以 ……的原因
用来……的(表凭借)
回上层
于的用法 始舍于其址

于人为可讥

于 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
对于 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求救于孙将军

君幸于赵王

回上层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些人出来,以致没能尽享那出游的乐趣。
•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 ——问到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没能走到尽头。
• ⑤指示代词,作定语,相当于“其中”“其中的”
•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才能赶不上孔子。
• ②用作第三人称,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 语。相当于“他、她、它(们)”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 ——秦王怕他撞破宝玉,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撞璧)。
• ③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的)”、“自己 (的)”
余弟安
字 名
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
姓 籍贯
记。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STEP1
STEP2
STEP3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 现在正文里,而是记 在这段文字中,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 ppt课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 ppt课件

后(1070年)拜相。
作。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9 ,
解题
•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 记。
•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10
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褒bāo禅chán山 卒zú 庐冢 zhǒng 谬miù 窈yǎo然 怠dài 咎jiù 瑰guī怪 无物以相xiàng 之 慎shèn取 深父fǔ 今言“华(huā )”如“华(huá ) 实”之“华(huá )”者
34
整体感知
中心句——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 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慎取之
35
游山而有顿悟。先明古人观物,思之恒
在,往往有所得。借此将议论层层披露:人
生践行都必须有“志”,有“力”,有“物”
的帮助,做到“尽志无悔”;研究学问要
“深思慎取”。 感慨既发,瞬间纵横古今,
所悟哲理也就和盘托出。
(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 当 于“我”、“我们”、“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乐也”
43
2 语气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 例:“吾其还也”
44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名→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 3、有泉侧出 名→状,从侧面 4、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名,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走到尽头 6、则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7、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问:这样说来,这观点是 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 “花山”被误传为“华山” 这两件事说的呢?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PPT23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PPT23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精PPT19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精PPT19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精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游褒禅山记》ppt优秀课件(36页)

《游褒禅山记》ppt优秀课件(36页)

问题探究:
1.第二段为记游的主干部分,作者游了那些地 方?感受怎样(用一个字概括)?
前洞
记游洞经过 后洞 追记后洞中所见 → 并表示遗憾心情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结构

古人求思 余之 所得
无不在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奇观常在险远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补叙经过、 详 写心情

第二部分 议论
详 略

借仆碑抒发感慨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 •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古今异义词:
古:到达
至于
今:表到达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不同寻常、不平凡
非常
今:表程度的副词 古:求学的人
学者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 1 代词
• (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 •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 讲 •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3)第一人称,我、自己 •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4)指示代词,那、那些 •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有志有力而无物



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议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仆 碑
其文漫灭 音 谬
古书之不存 谬 其 传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褒禅山历史文化背景
褒禅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建有寺庙。
山中留有古塔、碑刻等历史遗迹,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 内涵。
宋代王安石曾游历此山,并写下了著名的《游褒禅山记 》。
褒禅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相互融合,使其成为旅游 胜地。
04
游褒禅山的旅游攻略
旅游路线规划
经典路线
游客可以选择从后山进入,沿着 山路攀登至山顶,欣赏美丽的风
01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 县,距离合肥市约100公里。
02
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丘陵地带, 地势起伏,景色优美。
褒禅山风景特点
褒禅山以其山水之美和历史文化底蕴 而著名。
山下有水库,山间有溪流,山水相映 成趣。
山上的花盛开,秋季红叶满山,四季 景色各有特色。
历史文化的传承
褒禅山作为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和文化传承。王安石在游记中通过描述自己的游历经历, 传递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禅宗文化的体现
褒禅山与禅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王安石在游记中多次 提到禅宗的寺庙和僧侣,反映了当时禅宗文化的影响和特 点。
《游褒禅山记》中的人生哲理
01
研读《游褒禅山记》原文,了 解王安石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
色。
分析《游褒禅山记》中所引用 的典故、成语和历史事件,探 究其文化内涵和思想寓意。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 游褒禅山记》与其他古代游记
散文的异同之处。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探讨《游褒禅山记》对现代人
的启示和意义。
02
游褒禅山记原文欣赏
保持安全
在攀登过程中,游客应该注意 脚下的路况,避免摔倒或迷路

注意天气
如果天气不佳,如暴雨、雷电 等,游客应该推迟行程,确保

游褒禅山记优质课件52页PPT【图文版】

游褒禅山记优质课件52页PPT【图文版】

背景知识
初读课文
1、庐冢( zhǒnɡ ) 2、今言“华( huā)”如“华( huá ) 实”之“华( huá )”者 3、盖音谬( miù)也
4、有穴窈( yǎo )然 5、则或咎( jiù )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xiànɡ)之 7、何可胜( shēnɡ)道也哉 8、王回深父( fǔ )
思考:
想一想?
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
作的游记?其共同点是什么?
想一想?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共同点: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 表现山水景物之美,抒发作者感 情,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游记《游 褒禅山记》,想一想:它在写法 上有何不同?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 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词“一洗五代 旧习”,风格豪放.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 金陵 怀古》颇有名。 著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 公元1051——1054年, 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 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 (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 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 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 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 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 此文。
三、(5):记叙——补叙同游者 以及作记的时间及作者。
解析课文
空间方位图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 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 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 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 後洞。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 而记游者甚众,──所谓 可识曰“花山”。 前洞也。

《游褒禅山记》复习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复习ppt课件

10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
[谬,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传,动作名,流传文字。名,名作动,称说, 说出]
11
(三)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1 .得
此余之所得也 心得,收获 古人之于天地、……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能够 可以 2 .道 有碑仆道 路 何可胜道也哉 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6
复习一:文章脉络
记叙
褒禅山命名的由来
游 (议论的基础)

游洞的经过


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论
(记叙的深化)借仆碑抒发感慨


无尽 悔吾 矣志
而 不 能 至 者 ,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取 之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7
复习二:归纳主题
本文把______和_游__山___两个不同治的学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 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__ ”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复习
1
点击高考
(一)名句默写
1.(2012年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至焉,

,而人之所罕
2.(2011年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
,亦不能至也。
3. (08年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_______。
4 . (08年湖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古:不同寻常、不平凡 今: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

对比
悔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疏通文意
这时
感慨 语气助词 观察
对于
在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
动作名,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心得
表原因 因为 他们 探求 思考 深入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平坦 表并列,而
险阻
表转折 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景,则至者少。而
奇丽 雄伟 珍贵奇特 不同寻常 古今异 象 形作名 险阻偏远的地方
探究文本
三个条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个?
思考
“志”是最重要的条件,起决定作用。 1、作者在阐述“力”与“物”两个条件时,分别把
“有志”作为前提,再次强调了“志”。这就揭示了
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先有志再有力还要有物,把
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一定的物质条件的重
要性依次排列,逻辑缜密。
2、“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作者通过对比“力足以至”
明确字音
华山 (huā) 春华秋实 (huá) 咎其欲出者(jiù) 于人为可讥(wéi) 庐冢 (zhǒng) 王回深父 (fǔ)
舍于其址(shè) 好游者 (hào) 瑰怪 (guī) 谬其传(miù)(chuán)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 无物以相之(xiàng)
疏通文意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
者尽 ,吾 可志 以而 无不 悔能 矣至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借仆碑抒发感慨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文章主旨
本文把_游__山_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 起来,借__游__山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 要“__尽__吾__志__”和“深__思___慎__取_ ”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54张PPT)

游褒禅山记(54张PPT)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 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有奏记、游记、杂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 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 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 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 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 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 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 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 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 位,退居江宁(南京)
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1 代词 (1)代词 他 他们 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代词 他的 他们的 它的 例“问其深” (3)代词 那 那些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代词 活用为第一人称,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代词 其中的 例“不能名其一处”
1、“古书之不存”跟第一段哪句话相照应? 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第一段的哪句 话相照应? 3、作者 针对“花山”被误传为“华山” 这件事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引发、铺垫 升华、照应


前 平旷

(特点)

后 窈然

作者为什么不写褒禅山的美丽风光 和怡人的感受?

(动词,筑屋居住) 1、唐浮土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客舍青青柳色新 (名词,房舍,房屋)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动词,停止,止息) 4、退避三舍 (量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5、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动词,放弃,舍弃)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
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3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4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
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 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自然段结构
古人求思之深
余 之



得 奇观常 有
在险远 力
尽吾志 无 悔矣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有志有力而无物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 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 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 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 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 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
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庆历二年
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
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
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弱贫
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
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
在神宗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措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游 褒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悔:不得 乐少 极游之乐
禅 山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作者游山似并不沉醉于山水风光而更 留意于事物原委先为华山正名顺势引出华 山洞是埋一伏笔考证花山看似多余却自有 一番用意是再着一点底墨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其文漫灭”。 “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1
不悲伤,定会快乐。不犹豫,定会坚持。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须经受的准备工作。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 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目标再远大,终离不开信念去支撑。 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孤单寂寞与被遗弃感是最可怕的贫穷。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将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整体感知
本文所写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
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 观的景色,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辛, “尽意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二 是由于古代文献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 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字介甫,号 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 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 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 强调“权时之变”,反对 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 家”。
(谥shì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 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 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 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十六年后(1070 年),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 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 点是一致的。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 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 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 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坡刚 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对出,大家不妨 一试。
此余之所得也 动词,得到 古人…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 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能够 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宜,正确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 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 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於险远,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以其乃华山之阳 副词,表判断,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副词,竟然,居然 乃 良乃入,具告沛公 连词,于是 质于齐,兵乃出 连词,才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你的
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表原因,因为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动词,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副词,大概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道 于是废先王之道 名词,学说,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独其为文犹可识 名词,文字

文属文理予过有作饰疏文非密以记动之词名,词掩名,饰词纹,路文章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然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 连词,但,但是。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
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
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 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 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 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而慎取之也。
“其”字的用法
17、亦各言其志也 代词,自己的 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代词,这种 20、安陵君其许寡人 副词,表祈使,一定 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祈使,一定 22、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恐怕,大概 23、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 表假设,如果 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代词,你的,指赵太后
“其”字的用法
他(们),它(们)(的)
人称代词 你(们),你(们)的
代词
我(们),自己(的)Fra bibliotek指 代 对
指示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名→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 3、有泉侧出 名→状,从侧面 4、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名,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走到尽头 6、则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7、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他们,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其”字的用法
8、而余亦悔其之 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 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 代词,它,指洞壁 11、谬其传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2、咎其欲出者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3、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14、其可怪也欤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5、路曼曼其修远兮 助词,调节音节,无义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其中
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 那见到(的景象)(就)越奇特。
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 把(也) 还足够(继续)照明。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有一天,苏轼到王安石那里 拜会,恰好他不在,苏轼在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安石一首 还未有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就想,菊花开在秋里,其性属火,敢傲秋霜,最能耐 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就在后写到,‘秋花 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 王安石回来后看到,并 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暗地里告诉皇上,直接把苏轼贬 到黄州,苏轼只以为王安石记恨更改他的题诗。待到菊花 开的时候,一日,苏轼到花园看菊,一阵秋风吹过,菊花 落了一地,苏轼方明白被贬黄州的意义。
在警世通言中提到,首先看到此句,王安石心里还 是有点不高兴的。(引原文:荆公心下踌躇:“苏轼这 个小畜生,虽遭挫折,轻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学疏才 浅,敢来讥讪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官里,将他削职为 民。”)但后来一想,苏轼应该是没看过菊花落地,于 是翻湖广缺官册籍来看,只看黄州府。(引原文:单看 黄州府,余官俱在,只缺少个团练副使,荆公暗记在 心。)因为他想让苏轼去实地看看,这在后来苏轼自己 也领悟到了(引原文:苏轼说,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 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其实王 安石早就原谅他了,所以才会在苏轼上任之前宴请他, 并托以重任。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 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 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 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 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 九 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8、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9、常在于险远 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 10、至于幽暗昏惑 形→名,幽暗的地方
令人迷乱的地方 11、后世之谬其传 使动,弄错,使…错 12、后世之谬其传 动→名,流传的文字 13、莫能名者 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1、非常之观 古:不同寻常 今:程度副词,很、十分
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 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本朝(宋)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 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作者为什么不写褒禅山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感受?
借 见闻 感受
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 志向和顽强的毅力
治学不可以不深思慎取
记游为辅
议论为主
写作手法
1、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3、文笔简洁 语言凝炼
注释:恤 xù 忧虑
王安石
(1021~1068)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作。 4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 上万言书,力主改革政治;16 年后(1070年)拜相。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 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 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 应“有补于世”。散文遒 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 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 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 习”,风格豪放。
王安石逸事:改 诗 。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喜欢改诗。他为同时代 的诗人改诗,而且还为古人改诗。 有一次 王安石看见一首诗中的 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 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改成 “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 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 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而他给人家改错 了。谢贞的《春日闲居诗》:“风定花犹舞”,王安石改“舞”字 作“落”字,其语顿工。(《彦同诗话》)。对于自己的诗,王安 石更是斟酌了再斟酌。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 诗人在试过“到”、“过”、“入”、“满”之后才敲定的。春风 本是看不见的,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绿”,把感觉切换成视觉形 象,使留在读者心里的印象更加鲜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