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与评课稿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4b5bd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0.png)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泊船瓜洲》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
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
(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716b6e71fe910ef02df803.png)
【篇一】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2課《古詩兩首》原文chíshàng池上xiǎowáchēngxiǎotǐng,tōucǎibáiliánhuí。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bùjiěcángzōngjī,fúpíngyīdàokāi。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譯文:兩個僧人坐著下圍棋,竹樹樹陰遮蓋了棋盤。
再無他人能在竹林外見到他們,人們在竹林外的話可以聽到兩位僧人微小的落子聲。
xiǎo小chí池sòng宋•yáng楊wàn萬lǐ裏quán泉yǎn眼wú無shēng聲xī惜xì細liú流,shù樹yīn陰zhào照shuǐ水ài愛qíng晴róu柔。
xiǎo小hé荷cái才lù露jiān尖jiān尖jiǎo角,zǎo早yǒu有qīng蜻tíng蜓lì立shàng上tóu頭。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裏。
晴柔:晴天裏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
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篇二】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2課《古詩兩首》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首、蹤、跡、浮、萍、泉、流、愛、柔、荷、露、角”等12個生字,會寫田字格裏的“首、采、無、樹、愛、尖、角”7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內容,想像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_1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1b585bb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6.png)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观书有感》,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我的教学设计是,待学生已经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他们从诗的内容(描写方塘)与题目(《观书有感》)表面的不相关提出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诗歌所要说明的道理。
我估计学生都能说到“一个人的聪明来自于他不断学习”这一层意思。
然后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领会“开豁”这一层意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我的预设提出了上述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并通过讨论明确了这首诗是要我们“多读书学习”,可“清如许”对应的意思——心智开豁、敏锐却怎么也说不上来了。
于是,我问学生曾经在哪里看见过或者听到过这句诗,是跟什么人、什么事情关联起来的?哪知道全班近50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很模糊地讲了与诗句只有些许关联的一点意思,其他学生都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
哈!看来学生就是“没有源头活水”啊!但这意思是我现在写反思的时候感悟出来的。
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利用好这一生成的“资源”,而是习惯性地采取了“填鸭式”教学法,把“标准答案”一股脑儿地“塞”给了学生。
当时只是感到有些遗憾,没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要说明的道理。
现在想来,只要把当时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现象与诗句联系起来,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
我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课堂上出现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没有敏锐的反应,只是想着赶快把知识“给”学生,将来能够应付考试。
由此我想到,我也缺少“源头活水”。
《冬夜读书示子聿》可称之为说理诗,文字意思浅显,但蕴涵如何读书、做学问的深刻道理,真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
本课教学难点应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则“少”“老”对比、“知”“行”对比所阐发的道理。
教学中,以关键词句为生发点,激活孩子已有的大量能够佐证这一哲思的知识储备,丰富诗境,加深理解和体验。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4c2662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e.png)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学生学习古诗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分别是《咏鹅》和《静夜思》。
这两首诗都是著名的古代诗歌,既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和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教学古诗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语言转换,因为古诗与现代汉语在词汇、用语、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这个二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古诗的词汇理解程度有限,这导致了他们在理解古诗的内容时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第一首诗《咏鹅》中,有一些词汇对学生来说很陌生,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用语需要经过教师的解释才能被理解。
另外,在这首诗中还有一些古词汇的应用,如“破”、“号”、“咯”,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也需要讲师进行逐一的解释和举例说明。
第二首诗《静夜思》中,词汇和语言难度更大一些,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学生对这些语言极为不熟悉,因此在这方面的理解难度比《咏鹅》更大。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面对以上这些难点,在教学中我会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和改进:1、夯实词汇基础老师必须细心耐心地教授学生需要的词汇和古义词,推广古诗、文言文学习中的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的内容。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明确的单词表,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掌握和记忆。
2、借助多媒体进行呈现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的音韵和曲调。
比如可以让学生观看古诗的经典演绎,以此来帮助学生对其中的韵律和节奏、意境有更深刻的理解。
3、强化口头朗读通过口头朗读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和语音韵律。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阅读原文在《古诗二首》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直接阅读原文,从原文中感受古代诗人的思考与表达。
同时,在理解、翻译和解读古诗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调试。
一年级下册1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1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ab6fd57a6c30c2258019e04.png)
一年级下册1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
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
教学古诗,应该运用多种形式,如形象生动的语言、鲜明逼真的画面、优美和谐的音乐……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境,使自己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果学生只是抓住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最多只能算是抓住了一些表象的东西,算不上读懂了诗歌,更算不上入其境、悟其神了。
教学本首诗的时候,我在播放《小牧牛》的笛声后,再有声有色地描述:在一条林间小路上,树木枝繁叶茂,遮住了似火的骄阳,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野花飘来醉人的香味。
咦,哪儿有歌声传来?声音越来越响,清脆悦耳,震荡在林间。
噢,原来是放牛的小孩儿,正自由自在地骑在牛背上,摇头晃脑、眉飞色舞……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仿佛看到小牧童正朝自己走来。
忽然,他紧紧地闭住了嘴巴,原来他发现了一位歌手正在和他较量呢……学生通过想象,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
后来,学生在吟诵中,完全融入到诗境中,觉得自己就是这一位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牧童了。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本节课教学我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
上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
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本节课的背诵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5abad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1.png)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教师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教师教学反思 1本课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时都是五言绝句。
诗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告诉人们应该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这两首诗浅显易懂,感情真挚,深受儿童的喜爱。
教学中,我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其中。
说到动情处,我配乐范读,出示画面,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也入情入境,充分地体会诗句的意思,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诗人的感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应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读,并且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这样做既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也就能熟读成诵了。
《锄禾》和《悯农》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脍炙人口的感叹诗。
前者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后者则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抨击。
这两首古诗在《好书伴我成长》上有过,利用晨读的时间也教孩子们读过,背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是真的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一年级的学生可能无法做到,尤其是第二首《悯农》。
课上我充分的利用了课文的.插图,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图画:在烈日炎炎的天气下,农民们在忙着干什么?他们种的地多不多?从而理解了无闲田一词。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87e40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9.png)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教学前,觉得两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
等到走进课堂,才发现一首诗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整整花了一课时教《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课前,我布置预习作业: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上一检测,学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言”“深”“不知处”等词的意思,每句诗的意思也说得很清楚。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站在“鉴赏”的角度,引领学生深入学习:1.通过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
课上,让学生讲讲诗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内容(完成补充习题三),从而明确“一问一答,藏问于答”的`独特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主要写谁?通过比较“诗人、童子、隐者”,学生明确了歌咏的对象是隐者。
原来书写的对象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体现出构思的精妙。
3.进一步思考:隐者有什么特点?从字里行间推敲推敲。
学生抓住“云深不知处”“言师采药去”概括出“学问高深、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的特点。
教师接着从“隐者”这个社会现象谈起(联系学生熟悉的“陶渊明”等人物故事),了解隐者的性格特征。
4.从课题入手,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寻隐者”?从而领悟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隐者不遇”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隐者的赞誉,通过“不遇”之行,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
练习朗读、背诵。
5.拓展阅读《补充习题》四中宋朝诗人魏野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与书上的诗互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贾岛一路上的所见,为课后编写这个故事服务。
总结这堂课的经验教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拓展同类同题诗歌,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这首古诗同学们已经会背诵了,所以一上课我的问题时:你读懂了这首诗歌的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学生只能解释注释里面的词语。
于是教学进入我为学生解疑的环节,我引导学生看图明白“一树高”意思是“高高的柳树”启发学生思考:春天来了,柳树上应该有什么?让学生弄明白,“碧玉”意识是青绿色玉,这里比喻成嫩绿的柳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0d3e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2.png)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课前思考: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
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
(一爱一愁)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
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
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6118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d.png)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本节教研课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了组内集体备课、教案再设计以及课堂实践。
在整个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为更好的探索出一条古诗教学的基本模式,现对优缺点进行细致的剖析:一、指导识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节课也不例外,教学目标中,要求本节课认识“诗、首、烟、童、散、早、忙、纸”八个字,会写“村、春、童、学、早、东、放、纸、”八个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识字,然后抽卡片测试学生识字情况。
指名读和小组读想结合,并且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
记字形这一部分主要放在了后面的古诗内容分析中进行,一方面觉得这样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方面也好好的把字与篇结合起来,并不孤立。
使整个课堂结构浑然一体。
二、指导朗读一首好的古诗就是一幅鲜明的图画,一首优美的歌曲,一个动人的故事,需要我们反复吟咏,深刻体味诗中那深邃的意境美,古代汉语的简约美。
正是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变换了多种朗读方式:默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等。
不但要读,还要带着目的读,每一次读都要实现不同的目标,这样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读出韵味读出效果。
另外,我在在指导朗读上下了功夫,比如先请学生听老师有感情的范读,然后问学生:老师读的怎么样?评价一下。
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对,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然后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在这个环节中,重音的指导不够到位,从而导致学生读的并不理想,这是我今后再进行古诗教学中要注意的。
三、指导理解古诗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本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交流,不过深挖掘诗句意思的原则进行。
通过图文结合,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感受春天之美,课外活动的快乐。
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字词,例如:“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355e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4.png)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
□教学设计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c7682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7.png)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
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
”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
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
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
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磨砺中总结经验,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和学生携手共进。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觉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诗人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但这首五言绝句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bf823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d.png)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以供参阅。
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6篇)
![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72a51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c.png)
一年级下册古诗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6篇)一年级下册古诗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为古诗教学,主要任务为朗读、识字和背诵。
识字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回忆上单元新学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法与换偏旁法。
然后提出学习要求,让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相互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强调合作与互助。
汇报时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齐读、男女生赛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及读词语的方法反馈学习情况。
在学写生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描红,初步体会生字的间架结构。
老师再进行范写,引导学生掌握生字书写结构。
阅读与背诵环节中,教师以第一行诗句的学习为路,指导学生理解诗句。
引导学生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并向学生讲授:古诗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把词语的理解,用通顺的话说出来,就可以理解诗意了。
在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之后,尝试背诵。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有实效,且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
我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
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
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写字环节中若是能够到学生身边单独指导的话会更好。
一年级下册古诗教学反思2古诗的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每个人都明白,如果古诗教学得好,那将会给孩子带来多大文化的体味与快感,但是处理起来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古诗教学“五步法”——:①课前查询知诗人。
②介绍背景解诗题。
③质疑讨论明诗意。
④想像诵读悟诗情。
⑤迁移应用背诗文。
许多老师都了然于胸,但是操作起来,并不是很轻松,特别是第四步悟诗情入诗境,总觉得怎么做都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步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当中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7f635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72.png)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于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在简单讲解孩子们明白诗的大意和完成识字教学之后,就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体会那种歌声想彻树林的感觉,要想逮住知了,必须轻轻的,小心意义,多读几遍之后我感觉孩子们的兴趣有增无减,一比一读的要好.一节课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于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在简单讲解孩子们明白诗的大意和完成识字教学之后,就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体会那种歌声想彻树林的感觉,要想逮住知了,必须轻轻的,小心意义,多读几遍之后我感觉孩子们的兴趣有增无减,一比一读的要好.一节课上下来心理舒畅啊!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有的孩子们早已经背的滚挂烂熟了..这首诗本着孩子们自己在读中体会的原则开始了教学.突然我想请孩子们闭上眼睛有我来范读,让孩子体会诗的意境.意外的是我看到了大部分孩子的那种欣喜,仿佛真的身临其境.由此我想到我和孩子们互换角色,让孩子们读给我听,真的好感动,因为他们的那种努力,他们也想把我带到那么美的情景中去.《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365!85191。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da92f78a8956bec0975e38e.png)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附反思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1、自由读题。
(区分春村的读音)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二、试读课文、读出诗韵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三、认读、识记生字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自由记生字。
2)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四、巩固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五、指导写字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1、指导朗诵。
(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师范读。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a61b1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8.png)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中国人历来是喜欢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迹。
本单元的课文可谓是多彩的春天。
在《古诗两首》中也安排了这两首关于春天的诗,展现了春的多姿多彩。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致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
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发现。
在指导学生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通过看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读透诗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春日的美丽。
再品读诗歌的三、四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看看诗人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的,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诗眼“乐”,也就能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了,也就能够有感情地背诵了。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展示古诗:朱熹所作的《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简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与评课稿
本课两首五言绝句《锄禾》、《悯农》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我分以下三步走: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图上画的农民劳动的情景,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
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
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第一首是写农民伯伯种粮食的劳动场面,从“日当午、汗滴、辛苦”等词看出,第二首诗也写了农民伯伯的劳动,从“春种、秋收”等词看出。
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
我出示了古诗,然后
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
我对孩子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
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
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激情。
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游戏,还是照老规矩,六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班上总共也只有34个孩子,所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不是难题。
最后,又让同桌进行了过关,每个孩子都完整地将诗意说一遍。
光理解了诗意,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孩子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让他们体会到尽管农民们一年忙到头,但是换来的还是悲惨的命运。
接着,我问孩子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们都说农民伯伯太辛苦,太可怜了。
我又问:我们平时该如何做呢?孩子们表达了要爱惜粮食的决心。
最后,我让孩子们再次朗读这两首古诗,再次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本课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时都是五言绝句。
诗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告诉人们应该懂得
粮食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这两首诗浅显易懂,感情真挚,深受儿童的喜爱。
教学中,我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其中。
说到动情处,我配乐范读,出示画面,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也入情入境,充分地体会诗句的意思,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诗人的感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应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读,并且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这样做既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也就能熟读成诵了。
《锄禾》和《悯农》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脍炙人口的感叹诗。
前者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后者则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抨击。
这两首古诗在《好书伴我成长》上有过,利用晨读的时间也教孩子们读过,背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是真的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一年级的学生可能无法做到,尤其是
第二首《悯农》。
课上我充分的利用了课文的插图,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图画:在烈日炎炎的天气下,农民们在忙着干什么?他们种的地多不多?从而理解了“无闲田”一词。
农民们种了那么多的地,按说应该收到很多的粮食,可在图上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老农却躺在了地里,旁边的孩子在哭泣,小朋友们一看,就说,那个老农是饿死的。
那他们的粮食都到哪儿去了呢?很自然的,学生就明白了,粮食都被那些贪婪污吏、地主收走了。
“农民真是太可怜了/那些做官的太可恶了。
”孩子们说。
而《锄禾》则为小朋友上了生动的一课。
读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句,更是提醒着他们中午在食堂里吃饭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边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
看着课文插图,学生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古诗两首》真的很有教育意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