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原生动物的采集和观察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原生动物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古老的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土壤中。
虽然它们的体型微小,但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和生理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原生动物的觅食行为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草履虫。
我们将草履虫放置在一块玻璃底板上,并在底板上滴加一滴融化的糖水。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草履虫会迅速游动并聚集在糖水滴的周围。
它们用自己的纤毛将糖水吸入口中,这是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原生动物的觅食行为与其生存和繁殖密切相关。
实验二: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为了探究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草履虫。
我们观察到,草履虫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二分裂和有性繁殖。
在二分裂过程中,草履虫会先将自己的核分裂成两个,然后分别形成两个新的个体。
而在有性繁殖中,两个不同的草履虫会通过接触并交换部分染色体,然后分别形成两个新的个体。
这些观察结果揭示了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实验三:原生动物的生态功能为了了解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原生动物对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处理实验。
我们在一桶水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污染物,并将原生动物放入其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原生动物能够有效地降解和吸附污染物,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显著降低。
这表明原生动物在水体净化和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四: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了研究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我们将草履虫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草履虫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在较高温度下,草履虫的活动明显减弱,而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草履虫的生长速度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进一步说明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原生动物的生态和生理特征。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多样化的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特征和行为习性,我们进行了一次原生动物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1.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2.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策略;3.探究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1.显微镜:用于观察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和运动方式;2.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原生动物标本;3.显微镜载玻片:用于观察原生动物的活体;4.显微镜盖玻片夹:用于固定原生动物活体;5.显微镜封片蜡:用于封装原生动物标本;6.显微镜封片刀:用于切割封片蜡。
实验过程:1.采集样本:从水体或土壤中采集原生动物样本,并将其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中;2.观察活体: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整放大倍数,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3.制作标本:将原生动物样本固定在显微镜玻片上,加入适量的封片蜡,并用封片刀切割成合适大小的标本;4.观察标本:将制作好的原生动物标本放入显微镜中,观察其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1.形态特征:我们观察到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呈扁平形。
它们的大小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其中有些种类的原生动物体内还含有膜泡、纤毛等结构;2.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也多样,有的通过伸缩细胞体来蠕动,有的通过纤毛的摆动来前进,还有的通过假足的伸缩来移动;3.生活环境: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通过摄食细菌、藻类等来获取营养;4.生存策略: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原生动物发展出了多样的生存策略,如共生、寄生、捕食等。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观察,我们对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生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 掌握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其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
原生动物具有多种运动方式,如伪足运动、纤毛运动等。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可以了解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原生动物;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生理盐水、酒精、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取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原生动物,分别置于载玻片上;2. 用生理盐水滴加在载玻片上,使原生动物悬浮在液体中;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4. 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记录其运动特点;5. 观察原生动物与食物的关系,记录其摄食方式;6. 观察原生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其繁殖方式;7.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草履虫呈卵圆形,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草履虫具有纤毛,能通过纤毛运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草履虫摄食方式为渗透和胞饮。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通过二分裂繁殖。
2. 变形虫:变形虫呈不规则形状,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
变形虫具有伪足,能通过伪足运动在固体表面爬行。
变形虫摄食方式为吞噬。
变形虫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通过二分裂繁殖。
3. 疟原虫:疟原虫呈椭圆形,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疟原虫具有鞭毛,能通过鞭毛运动在水中游动。
疟原虫摄食方式为渗透。
疟原虫的繁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相结合,经过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等阶段。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实验4-环毛蚓
目的
学习环节动物的解剖方法
了解环毛蚓一般特征 了解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内容
环毛蚓的解剖
环毛蚓外形和运动的观察 环毛蚓内部结构观察 环毛蚓横切玻片的观察
用品
实验材料:采集到的活体蚯蚓,环毛蚓横切玻片 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械、蜡盘、大
头针、开水(或福尔马林、乙醚)、滴管、蒸馏水
✓ 前列腺:1对,17-20节内,为大形腺体, 状如菊花,有细管通出与输精管合并。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观察
• 生殖系统——雌性
✓ 卵巢:1对,13节的前端,膜腹经索的两侧, 呈薄片状。
✓ 卵漏斗:1对,14节后端,腹神经索的两侧, 呈喇叭状,后接输卵管。
✓ 输卵管:1对,极短,开孔雌孔通出。 ✓ 纳(受)精囊:2-4对,在7-9隔膜的前或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循环系统 观察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观察
• 生殖系统——雄性
✓ 精巢囊:2对,10-11节, 白色囊状物(精巢 +精漏斗)。
✓ 储精囊:2 对,11-12节的腹方,大而明显 ,从两侧向上包围胃。
✓ 输精管:1对,很细,贴体壁后行至 18 节 接前列腺管的基部,开口于雄性生殖孔。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观察
• 体腔 ✓ 真体腔,被薄膜状
的隔膜分隔成许多 小室,隔膜的上有 小孔,节间体腔液 可流通。 ✓ 内容各系统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观察
球状, 9-10 节:砂囊 细长管,l1-14节:胃
口腔 口后, l-3 节 咽 呈梨状,4-5 节 食道 细管状,6-8 节
肠:胃后从 15 节至肛 门,较粗大
原生动物的系列实验
三、实验方案
(一)原生动物的采集和分离培养 1、原生动物的采集 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原生动物的采集, 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验室显微镜下 进行初步分类鉴定。 进行初步分类鉴定。 2、草履虫的分离和培养 每个小组选用一种方法进行草履虫分离( 每个小组选用一种方法进行草履虫分离(每个小组不 并选择一种培养基(每个小组不同), ),自 同), 并选择一种培养基(每个小组不同),自 主设计合理的草履虫分离培养方案( 主设计合理的草履虫分离培养方案(学生自主选择 设计)。根据每个小组的结果, )。根据每个小组的结果 设计)。根据每个小组的结果,比较草履虫在不同 培养基中的生长和增殖状况, 培养基中的生长和增殖状况,筛选最合适的培养方 并对结果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写出实验报告。 案,并对结果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写出实验报告。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代表动物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充分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代表动物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充分展现了单细胞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物有机展现了单细胞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物有机展现了单细胞原生动物作为展现了单细胞原生动物作为体所具有的各种特征而且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说体所具有的各种特征而且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说明应激性是其普遍特性因此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明应激性是其普遍特性因此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在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尤其具有科理想材料在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尤其具有科学价值
3、草履虫对盐度变化的反应 配置系列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系列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配置系列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每个小组一种浓度自 主选择) 分别置于试管内,做好标记,不得混用。 主选择) ,分别置于试管内,做好标记,不得混用。 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刺激草履虫。 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刺激草履虫。做一个蒸馏水 空白对照装片,其它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空白对照装片,其它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 毛细滴管( 毛细滴管(用毛细滴管只滴加极少量密集草履虫培养 液于各玻片上的盐溶液中,以免稀释了氯化钠溶液) 液于各玻片上的盐溶液中,以免稀释了氯化钠溶液) 吸取密集草履虫培养液,分别滴入各载玻片溶液中。 吸取密集草履虫培养液,分别滴入各载玻片溶液中。 混匀,加纤维和盖玻片,五分钟后显微镜下观察。 混匀,加纤维和盖玻片,五分钟后显微镜下观察。 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伸缩泡的伸缩。 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伸缩泡的伸缩。用秒表记录 记录伸缩泡收缩周期时,注意跟踪观察) (记录伸缩泡收缩周期时,注意跟踪观察)伸缩泡的 伸缩周期,重复3次计数取平均值, 伸缩周期,重复3次计数取平均值,并推算每分钟伸缩 泡的伸缩频率。 泡的伸缩频率。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比较草履虫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氯化钠 溶液中伸缩泡的收缩频率, 溶液中伸缩泡的收缩频率,分析伸缩泡的调节水分平 衡的机制。 衡的机制。
原生动物的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的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探索自然奥秘》
在这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世界中,原生动物们一直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角色。
他们的生存方式、行为习性以及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活和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观察和研究。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些常见的原生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树懒、袋鼠和犀鸟等。
通过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性,我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树懒的慢动作生活方式、袋鼠的跳跃能力和犀鸟的飞行特点等,都让我们对它们的生存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们对原生动物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我们发现,原生动物们生活的环境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原生动物依赖特定的植被和气候条件,而一些则需要特定的猎物和食物来源。
这些发现对我们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我们还对原生动物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原生动物的DNA进行分析和比对,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特征。
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原生动物的进化历程,还有助于我们对其保护和繁衍的工作。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实验观察和研究,我们对原生动物的生活和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原生动物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的平衡做出贡献。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动物实验(小鼠)的一般操作技术一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包括动物的抓去和固定、编号被毛的去除给药途径麻醉采血和处死等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动物的抓取2 实验动物性别、发情和配种的鉴定3 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4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术5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6 实验动物的麻醉7实验动物的采血8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9 雄性不育小鼠的制备三实验的方法1 小鼠的抓取:抓取时先用手将鼠尾提起,放在实验台上,轻轻拉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和头颈部皮肤,将鼠置于左手中心,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按住尾巴和后肢,即可做其他实验操作作用。
2 实验动物性别、发情和配种的鉴定:1抓取小鼠后,观察动物肛门与生殖器之间的距离。
距离远的为雄性,距离性别鉴定:○近的为雌性。
成熟的雄性小鼠可看到小鼠睾丸的轮廓, 雌性肛门与生殖器之间有一无毛2 动物仰卧保定,观察乳头。
雄性乳头不能明显,雌性乳头明显。
小沟。
○发情鉴定(阴道分泌物检查)材料:生理盐水,蒸馏水,显微镜,载玻片,细棉签,性成熟小鼠原理:哺乳类雌性动物性成熟后出现情动周期,啮齿类动物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膜发生典型的变化。
操作: .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小鼠的颈部,将小鼠倒放在手掌上,用左手小指固定小鼠尾巴,然后用适宜大小的移液器吸取20至30ul生理盐水于小鼠阴道内反复抽吸5次。
2. 将抽吸得到的液体滴在用多聚赖氨酸预先处理过(防止脱片)的载玻片上,用移液器吸头将其均匀涂抹开。
3. 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分钟。
4. 待其干燥后,先用瑞氏染液染色5至8分钟,冲洗后立即吉姆萨染液染色5至8分钟,用水漂洗后自然干燥,待检。
5. 显微镜下观察阴道涂片的变化,见下图。
附:小鼠发情周期阴道细胞的变化小白鼠性周期4~5天,发情持续时间大约9~12小时或20小时,排卵是在发情开始后2~3小时。
配种鉴定:○1 阴道栓法○2 涂片检查法。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多样化的生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包括淡水、海洋、土壤和动物体内等。
本次观察实验旨在了解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微小生物的奥秘。
实验方法: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些来自淡水和土壤样本中的原生动物。
首先,我们将样本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上,并加入适量的水或培养液,以保持原生动物的活性。
然后,我们使用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进行观察,并记录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实验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种形态各异的原生动物。
其中,最常见的是纤毛虫和鞭毛虫。
纤毛虫身体呈长条状,表面覆盖着许多细长的纤毛,通过纤毛的运动来推动身体前进。
而鞭毛虫则具有一个或多个鞭毛,通过鞭毛的摆动来移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原生动物具有伪足,通过伪足的伸缩来捕食和移动。
除了形态特征外,我们还观察到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习性。
有些原生动物会在水中游动,而另一些则会附着在水生植物或其他固体表面。
我们还观察到一些原生动物在觅食时会释放出黏液,以吸附周围的有机物质。
这些行为习性显示了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参与了物质循环,还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观察实验,我们对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只观察了一小部分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因此,我们的观察结果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原生动物群体的整体情况。
此外,原生动物的微小体型和复杂形态使得其研究和观察相对困难。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细节。
然而,显微镜观察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分辨率和深度的限制。
因此,我们只能观察到一些表面特征,对于原生动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了解较少。
结论:总体而言,本次原生动物观察实验使我们对这一微小生物群体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了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活动,探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草屑、水样、显微镜切片、原生动物标本。
实验步骤:1.观察草屑中的微生物取一小块草屑,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果:在草屑中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有的呈螺旋形。
2.观察水样中的微生物取一滴水样,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果:在水样中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有的呈螺旋形。
3.观察原生动物标本取一块原生动物标本,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果:在原生动物标本中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有的呈螺旋形。
其中,有些生物具有纤毛或鞭毛,可以通过它们的运动方式来判断它们的种类。
4.观察显微镜切片取一块显微镜切片,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果:在显微镜切片中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有的呈螺旋形。
其中,有些生物具有纤毛或鞭毛,可以通过它们的运动方式来判断它们的种类。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物,是食物链的起点,也是分解有机物的重要生物。
同时,它们的形态各异,生活习性也不同,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活动,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原生动物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原生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它们具有多种形态和生活方式。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可以了解其细胞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以及运动方式等基本生物学特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酒精灯、镊子、剪刀、蒸馏水、生理盐水、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草履虫观察(1)将草履虫放入载玻片中央,加入适量生理盐水。
(2)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等。
(3)记录观察结果。
2. 变形虫观察(1)将变形虫放入载玻片中央,加入适量生理盐水。
(2)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等。
(3)记录观察结果。
3. 眼虫观察(1)将眼虫放入载玻片中央,加入适量蒸馏水。
(2)用显微镜观察眼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等。
(3)记录观察结果。
4. 原生动物实验操作(1)用镊子将原生动物取出,放入培养皿中。
(2)观察原生动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运动、摄食、繁殖等现象。
(3)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观察结果草履虫呈椭圆形,前端有口沟,后端有伸缩泡。
草履虫通过纤毛运动,摄取食物颗粒。
2. 变形虫观察结果变形虫呈不规则形状,通过伪足运动,摄取食物颗粒。
3. 眼虫观察结果眼虫呈卵圆形,前端有眼点,后端有伸缩泡。
眼虫通过纤毛运动,摄取食物颗粒。
4. 原生动物实验操作结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原生动物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现象。
例如,在富含营养的环境中,原生动物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在营养不足的环境中,原生动物生长缓慢,繁殖能力降低。
六、实验结论1.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和生活方式。
2.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可以了解其细胞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以及运动方式等基本生物学特征。
3. 原生动物实验操作有助于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古老的生物,它们存在于水中、土壤中以及其他各种环境中。
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原生动物的行为和特征对于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繁殖和食物摄取等行为,揭示它们的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
实验目的:1. 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速度。
2. 观察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和速率。
3. 观察原生动物的食物摄取方式和偏好。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皿、原生动物样本。
2. 实验方法:a. 准备工作:将原生动物样本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液。
b. 运动观察:将一滴培养液取出,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速度。
c. 繁殖观察:观察原生动物样本在培养皿中的繁殖情况,记录新生个体的数量和速率。
d. 食物摄取观察:添加不同种类的食物颗粒到培养皿中,观察原生动物对不同食物的摄取情况。
实验结果:1. 运动方式和速度:经观察发现,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多样,有的通过顺流游动,有的通过摆动纤毛前进,还有的通过伸缩变形的身体来移动。
运动速度也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迅速移动,有的缓慢前进。
2. 繁殖方式和速率:在培养皿中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繁殖情况,发现它们主要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在一段时间内,原生动物的数量呈指数增长,说明其繁殖速率较快。
3. 食物摄取方式和偏好:实验中添加了不同种类的食物颗粒,观察到原生动物对不同食物的摄取情况。
有些原生动物对特定类型的食物有偏好,更多地摄取某些食物颗粒。
然而,也有些原生动物对各种食物都表现出相似的摄取程度。
讨论与结论: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繁殖和食物摄取等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
原生动物的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速度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寻找食物和逃避捕食者。
快速的繁殖速率使得原生动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数量,适应环境的变化。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初中生物实验讲义 实验四 原生动物的系列实验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初中生物实验讲义实验四原生动物的系列实验原生动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一个原生动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不同于多细胞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们能以其细胞质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器来行使多细胞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物有机体。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充分地展现了原生动物的这些特征,并且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说明应激性是原生质的普遍特性。
草履虫个体较大,结构典型,观察方便,繁殖快速,易采集培养,是我们认识原生动物的理想材料,同时也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
一目的与内容一目的1.学习对活泼运动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
3.认识原生质的应激性,了解草履虫的科学研究价值。
4.认识原生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
二内容1.草履虫形态结构与运动的观察。
2.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与变化。
3.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
4.草履虫水平衡调节实验。
5.草履虫生殖装片的观察。
6.原生动物主要类群示范。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大草履虫培养液,刚果红酵母菌液,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锥虫、团藻、变形虫、喇叭虫、钟虫、棘尾虫、人红细胞内不同时期疟原虫等装片。
二器具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秒表,镊子,漏斗架,试管架,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滴管,毛细滴管,玻棒,烧杯,量筒, m移液管吸管,小指管,滴瓶,漏斗,滤纸,精密in后,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虫体中部被染成绿色、呈肾形的大核;转高倍镜观察大核凹处有一圆形小核,但不易见到,为什么二食物泡的形成及变化方法一:取滴草履虫培养液于载玻片中央,用牙签蘸取少许洋红粉末掺人草履虫液滴中,混匀,再加少量棉花纤维并加盖玻片。
立即在低倍镜下寻找1个被棉花纤维阻拦而不易游动,但口沟未受压迫的草履虫,转高倍镜仔细观察食物泡的形成,其大小的变化及在虫体内环流的过程。
原生动物的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的实验报告原生动物的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古老的生物,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环境的生物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特征和生理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方法和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原生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是草履虫和鞭毛虫。
实验包括两个部分:观察原生动物的行为和繁殖特征以及研究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方法1. 观察行为和繁殖特征:我们在实验室中建立了一组原生动物培养箱,为它们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原生动物的游动方式、摄食行为以及繁殖方式。
2. 环境因素的响应:我们分别将草履虫和鞭毛虫暴露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包括不同温度、光照和盐度。
观察它们的行为变化和生理反应,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1. 行为和繁殖特征观察:我们发现草履虫以伸缩的伪足进行游动,摄食方式为吞噬细菌和有机颗粒。
而鞭毛虫则通过鞭毛的摆动进行游动,捕食其他微生物。
在繁殖方面,草履虫通过二分裂繁殖,而鞭毛虫则通过纵裂繁殖。
2. 环境因素的响应:我们发现草履虫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在较高温度下,其游动速度加快,而在高盐度环境下,其活动减弱。
而鞭毛虫则对光照变化更为敏感,在强光照射下,其摆动频率增加。
讨论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对原生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草履虫和鞭毛虫的不同游动方式和摄食方式反映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角色。
草履虫以吞噬细菌和有机颗粒为食,对细菌数量和有机物分解具有重要影响;而鞭毛虫则是微生物的捕食者,对维持微生物群落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我们的实验还揭示了原生动物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
草履虫对温度和盐度变化的响应表明了它们对水体环境的适应性。
而鞭毛虫对光照的敏感性则可能与其摄取光合细菌有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原生动物的行为特征、繁殖方式以及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有了初步认识。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引言观察原生动物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常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和生活环境,深入了解这一类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显微镜•活体原生动物样本•干片玻璃片•移液管和滴管•生理盐水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上,并调整光源亮度适宜。
2.准备干片玻璃片:取一块干净的玻璃片,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使其表面无灰尘和污渍。
3.准备活体原生动物样本:将活体原生动物样本放入一个小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使其保持湿润,并用显微镜观察其活动状态。
4.取样:用移液管或滴管,将适量的原生动物样本吸取到干片玻璃片上。
5.封盖:将另一块干净的玻璃片放在样本上方,使样本被夹在两片玻璃片之间,并轻轻按压使样本扁平。
6.观察:将制备好的玻璃片样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功能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了多种原生动物,包括藻类、鞭毛虫和滑动虫等。
它们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各不相同。
藻类藻类是一类原生动物,通常以光合作用为主要方式获取能量。
观察到的藻类样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有些是绿色的球状,而有些则是长条状。
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藻类细胞内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这是其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构。
鞭毛虫鞭毛虫是一类具有鞭毛结构的原生动物,它们通过鞭毛的运动进行游动。
观察到的鞭毛虫样本呈现出细长的形态,通常呈现出蠕动的运动方式。
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鞭毛虫体表覆盖着许多鞭毛,这些鞭毛能够协调运动并提供推进力。
滑动虫滑动虫是一类原生动物,它们没有鞭毛结构,主要依靠滑动的方式进行运动。
观察到的滑动虫样本呈现出多样的形态,有些是扁平的,而有些则呈现圆形。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滑动虫体表光滑,没有鞭毛结构,它们通过体表分泌的黏液产生摩擦力进行滑动。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食性等,以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意义。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草屑、水蚤、草履虫、原螺、珊瑚虫等。
方法:1、取少量草屑放在盖玻片上,加入适量水,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生物。
2、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水蚤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食性等。
3、取一只草履虫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食性等。
4、取一只原螺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原螺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食性等。
5、取一只珊瑚虫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珊瑚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食性等。
实验结果:1、观察草屑水中的生物,发现水中有一些细小的、透明的生物,它们在水中自由游动,大小约为几个微米至十多个微米不等,属于原生动物。
2、观察水蚤,发现它们在水中跳跃游动,身体呈椭圆形,有一对长达数毫米的触角,能够吞噬水中的浮游生物。
3、观察草履虫,发现它们身体呈细长形,能够在水中自由游动,其身体表面有着许多细小的纤毛,用于运动和捕食细菌、浮游生物等。
4、观察原螺,发现它的身体呈螺旋形,能够在水中游动,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眼睛,能够感知周围环境。
5、观察珊瑚虫,发现它们的身体呈多边形或圆柱形,能够在水中自由游动,其身体表面有着许多细小的纤毛,用于捕食浮游生物。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发现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够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同时,本实验也深化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加深了我们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原生生物的观察实验流程
原生生物的观察实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原生生物的观察实验流程一、实验准备阶段。
在开展原生生物观察实验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实验四 原生动物疾病(一)
(三)单孢子虫----匹里虫
极囊1个(较大)、液泡
五、实验要求
实验报告: 绘出孢子虫病病原的生物图(任选三种).
实验四 原生动物疾病(一)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掌握球虫病与孢子虫病病原的形态
特征与结构。 掌握球虫病与孢子虫病主要症状。
二、实验材料
孢子虫玻片染色标本或固定标本 球虫 粘孢子虫
碘孢虫、粘体虫、单极虫、尾孢虫 单孢子虫
匹里虫
三、实验方法
先用低倍镜观察 然后再转高倍镜观察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卵囊残余体
艾美虫结构
卵囊膜
孢子与孢子膜 极体
孢子体 孢子残余体
胞核
艾美虫生活史图解
(二)粘孢子虫----碘泡虫
囊间突
前端 极囊孔
孢子
极丝
极囊与极囊核
正面观(壳面观)
胚核
胞质 嗜碘泡 后褶皱
(二)粘孢子虫----碘)
顶面观
鲢碘泡虫 极囊2个,梨形,大极囊常倾斜位于孢子前方。
(一)球 虫 (二) 粘孢子虫 碘孢虫 粘体虫 单极虫 尾孢虫 (三)单孢子虫 匹里虫
(一) 艾美虫(球虫)
卵囊主要特征:
球、椭圆形;
卵囊膜;
孢子4个(卵形) 孢子膜; 孢子体2个,各1 胞核 孢子残余体1 个
卵囊残余体1个;
极体1-2个
生活史 无性生殖:
裂殖生殖; 孢子生殖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 卵囊直接传播。
饼形碘泡虫 2个极囊,大小相等,呈八字排列; 纵轴小于横轴。
(二)粘孢子虫----粘体虫
无嗜碘泡 其它构造与碘泡虫相似
(二)粘孢子虫----单极虫
一个大极囊。 鞘状胞膜(如鲮单极虫、吉陶单极虫) 其它构造与碘泡虫相似。
最新实验2-原生动物演示教学
操作 2.活体观察
例:眼虫观察
从瓶内绿色较浓 的一边用吸管吸 取,滴加一滴
低倍观察绿色游 动的眼虫,注意 其形态及运动
具体结构:眼点、 色素体、鞭毛、 储蓄泡、伸缩泡、 细胞核,等
眼虫模式图
变形虫模式图
草履虫模式图
操作 3. 装片观察
眼虫纵分裂装片观察 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装片观察 阿米巴变形虫装片观察
实验2-原生动物
目的
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方法
通过眼虫、变形虫、草履虫活体和装片 的观察,了解鞭毛纲、肉足纲、纤毛刚 的主要特点
内容
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的采集与培养
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的活体观察 眼虫纵分裂装片观察 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装片的观察 阿米巴变形虫装片观察
用品
实验材料:采集的活原生动物(眼虫等);眼虫
变形虫:常在较为洁净、缓流的小河或池塘的静水中,通 常集中在水底泥渣烂叶中或水生植物水下部分的茎叶上。
草履虫:常在有机质丰富且不大流动的污水和沟或池塘里 ,细菌丰富的水体中,草履虫密度大时水呈灰白色。
操作 1.原生动物的采集与培养
(2)原生动物采集方法 一般方法:浮游生物网。 眼虫、草履虫:直接取其丰富的水,密度若小可以
浓缩。 变形虫:采集时捞取水底物质(碎屑)、剪水下植
物的茎叶、连根挖取水边植物(带土)。
操作 1.原生动物的采集与培养
(3)原生动物(眼虫)培养方法
分离
微吸管在 解剖镜下 将其移出
培养
将分离出的眼虫,接种于有培养液的试 管中,置向阳处,但又不被阳光直射的 窗口。25 ℃温度下,培养10 天左右。
操作 1.原生动物的采集与培养
(3)原生动物(眼虫)培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 (一) 以变形虫、草履虫和眼虫为代表,了解肉足纲、 纤毛虫纲和鞭毛纲的一般形态特征及生活情况。
• (二) 通过对常见原生动物的识别,了解原生动物在形 态上的多样性。
• (三) 通过观察草履虫装片,加强对草履虫生殖方式的 认识
三、实验材料
• (一) 实验材料:原生动物培养液、载玻片、盖 玻片、棉花、光学显微镜、亚甲基蓝。
角鞭虫
六、作业
(一) 绘制变形虫、草履虫、绿眼虫的形态结构 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二) 通过原生动物的观察,总结出原生动物的 主要特征。
草履虫受蓝墨水刺激后释放出刺丝
3、绿眼虫
• 取一滴绿眼虫培养液于铺有少量丝绵的载玻片 上,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光线不要 太强)。
4、观察草履虫装片
• 无性生殖:观察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装片,注意 观察大小核的分裂情况。
• 有性生殖:观察草履虫接合生殖的装片,注意 观察二虫在何处接合。
草履虫 横二分裂
草履虫接合生殖图解
5、其他类型的原生动物
棘尾虫:
生活于淡水或咸水中、体椭圆形,腹面平, 背面凸,有许多边缘棘毛,三根尾棘毛。生活时 可用棘毛在底层爬行。
喇叭虫
生活于淡水池沼中,体形较大,能伸缩,伸展 时虫体呈喇叭形,口缘小膜带的纤毛发达,伸缩 泡在前端的左侧。
钟形虫
生活于淡水或咸水中,体形似钟,纤毛只限于 口缘小膜带上,虫体其他部分无纤毛,大核呈带 状,虫体的后端,有一不分枝的而能伸缩的柄, 可固定在其它物体上。
2、草履虫的采集
• 草履虫多生活在湖沼、池塘、水田以及城市生活用水 的下水沟中,以细菌、藻类和其他腐败的有机物为食。 在水底沉渣表面浮有灰白色絮状物、有机物质丰富的 水中,有大量草履虫生活。
• 采集方法是将广口瓶系上绳,沉入水底连同沉渣一块 捞起。
3、绿眼虫的采集
眼虫生活在池沼或和缓的流水中。在不流动的、腐殖 质较多或排有生活污水的小河沟、池塘或临时积有污水 的水坑中,尤其是带有臭味、发绿色的水中常可采到眼 虫。眼虫在春夏大量繁殖,而使它们所栖息的水呈绿色。 采集时把绿色池水用玻璃瓶带回,从中可以找到眼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原生动物的观察
1、变形虫观察
• 吸一滴变形虫培养液,置于铺有少量丝绵的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先在低倍镜下寻找,此时,可将光线调暗 些,如发现如下图透明体,而体形又缓缓改变的,即 确定为变形虫。
2、草履虫观察
吸草履虫培养液一小滴于铺有少量丝绵的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后,移至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虫体正常运 动和遇到障碍物以后的运动情况。
• (二) 示范材料:草履虫装片。
四、原生动物的采集
1、变形虫的采集
• 变形虫常常生活在较为洁净、缓流的小河或池塘的静水 中,通常集中在水底泥渣烂叶中或水生植物水下部分的 茎叶上,主要取食硅藻等藻类,也取食腐败的水生植物 叶片等。
• 采集时可捞取水底物质如呈黄褐色的碎屑(硅藻较多), 或剪下水生植物水下部分带有粘稠物的茎叶带回实验室。 还可在水边或潮湿处挖取带根的禾本科植物(不要去除 根上的土)带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