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准备:学生实验用品:烧杯、玻璃片、蒸发皿、坩埚钳、滤纸、镊子、酚酞、蒸馏水、CuSO4溶液、钠。
教师演示用品:小烧杯、玻璃片、滤纸、酚酞、CuSO4溶液、蒸馏水、钠、酒精灯、镊子、试管夹、硬质玻璃管、火柴、小矿泉水瓶。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教学过程:【魔术】学生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两滴水)。
【引言】在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现象的产生就是金属钠的功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活泼的金属—钠。
【板书】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 (课题)一、金属钠【学生探究】写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推测其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讨论结果)【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化学小魔术中,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呢?在小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来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探究实验1】观察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
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观察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导电导热性良好。
【设问】切开后的金属钠表面很快变暗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与讨论。
【师生归纳】常温下,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钠(Na2O)覆盖在银白色的钠表面,使金属失去光泽,看起来变暗。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⑵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⑶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研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四、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通过课前学案指导等过程,诱导学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测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学生研究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1.学生完成基础过关部分钠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说明有金属光泽)。
质地柔软,可以用刀切割(说明硬度小)。
熔点较低(97.81℃,鲁科版第9页),沸点为882.9℃。
钠虽为金属,密度(0.97g/cm3,鲁科版第9页),却比水小。
当然身为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先变暗;生成的是(写化学式,下同) ,再变白;生成的是。
然后表面逐渐潮湿并形成溶液,这是NaOH潮解的缘故。
(此时溶液中在默默地进行着:CO2 + 2NaOH = Na2CO3 + H2O)这一反应。
再后来又结块;生成的是,最后变成粉末;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风化,写出风化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师生探讨提高部分01.钠与足量的O2反应,无论反应生成的是Na2O2还是Na2O,只要参与反应的Na的质量相等,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填“前者多”或“相等”或“后者多”,下同)。
得到的Na2O2固体的质量与Na2O固体的质量一定是。
02. 一定条件下,取钠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7.8g溶于水。
若所得溶液恰好能被100mL浓度为1.00mol/L的稀H2SO4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B.Na2O2C.Na2O和Na2O2D.都正确03. (2016上海虹口高三一模题)如图,倒置的坩埚盖子上放入硫粉,在硫粉中央放一小块钠,用胶头滴管向金属钠滴加一滴水,立即倒扣上大烧杯,发现坩埚盖子内火星四溅,烧杯内出现大量白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是钠与硫反应的催化剂B. 酚酞的水溶液变红色C. 钠与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 滤纸逐渐变黑03. 将23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水中得到溶液①,将24g镁投入到与水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得溶液②。
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一、教材分析《活泼的金属单质—钠》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本节课为《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以钠的性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钠元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性作用。
这不仅与本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课时可以进行金属与非金属上性质上的对比学习,而且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并且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
同时学生在获取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研究技能的同时,可以将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相关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钠的原子结构,知道当元素最外层电子小于4时,容易失去电子,同时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使学生对钠的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在上一章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也为学生推测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实验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仍存在不足。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沿着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顺序展开,并有效地利用了实验等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依据这些规律性知识,进一步对钠的性质作出推断和预测。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钠的性质,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从宏观上建立金属钠是一种强还原性金属单质的基本概念,从微观上明确金属钠的强还原性是其易失电子的重要表现。
2.通过完成金属钠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身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复习导⼊教学中先展⽰近⼏年的⾼考题,让学⽣从⾼考中领会常见的考查形式和常见考点。
进⼀步来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应⽤。
并指出这节课的学习⽬标【意图】这样创设情境,让学⽣明确复习的⽬的及这节课重点,激发学⽣复习的兴趣。
让学⽣带着⽬标学习。
⼆、教学过程1、⾃主复习,知识再现。
⾸先,课下通过学案表格的完成复习基础知识,课上循着图⽰想⼀想,物质之间的转化,为性质的应⽤打基础2、利⽤已有知识来解决这节课的四类问题。
第⼀类问题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
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案操作判断A 分别加⼊澄清⽯灰⽔产⽣沉淀的为Na2CO3B 分别加⼊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C 分别加⼊CaCl2溶液产⽣沉淀的为Na2CO3D 逐渐加⼊等浓度的盐酸⽴即产⽣⽓泡的为Na2CO3【思考讨论】如何鉴别Na2CO3、NaHCO3【意图】应⽤例题引⼊让学⽣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然后通学⽣回答完善答案并留有时间整理,从⽽也巩固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
第⼆类问题是有关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程式(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写出反应过程的离⼦⽅程式(2)稀盐酸中逐滴加⼊Na2CO 3溶液,写出反应离⼦⽅程式(3)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离⼦⽅程式为:【能⼒提升】(1)放出CO2的速率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快的是.(2)Na2CO3溶液与盐酸互滴的现象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盐酸,开始⽓泡产⽣,⽽向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开始就⽓泡产⽣.(填“有”或“⽆”)(3)CO2⽣成量的⽐较①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量的盐酸反应,产⽣的CO2.②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量的酸反应,产⽣的CO2多.③等量的盐酸与⾜量的Na2CO3、NaHCO3分别反应,产⽣的CO2多.④⼀定量的NaHCO3受热分解产⽣CO2的量与受热分解后的残留物与酸反应产⽣的CO2量【意图】通过复习掌握⽅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鉴别以及⼀类题的解法,并能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问题。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用偏硼酸钠(NaBO2)、石英砂(SiO2)、金属钠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
2.用无水硼砂Na2B4O7和石英砂在高温熔融下反应,后与金属钠和氢气,在450~500℃温度和(3.04~5.07)×105Pa压力下反应,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3、叠氮化钠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贯彻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理念,强调了课程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强调了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强调了多种学习方式和多元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树立学生终生发展的意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课程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理念,不仅反映在教学内容上、教学观念和手段上,也反映在教育的诸环节。让学生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把学生置于世界发展的背景下,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化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复习掌握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新型钠的化合物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这节课即注重基础又注重了能力的培养。
直击高考
1.氢化钠(NaH)是一种还原性极强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1)氢化钠(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3)NaAlH4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甲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同学认为:用惰性气体赶尽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将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再与金属钠反应,得到固体物质即为纯净的甲;取该固体物质与水反应,若能产生H2,即可证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纯净的。判断该同学设想的制备和验纯方法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高中化学_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钠)解读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高一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能力较弱,因此要体现高一化学的学习特点,通过实验与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能从中爱上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把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熟练的运用.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协作精神;教学设计过程【引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物质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怎样才能更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性质?通常我们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钠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钠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钠元素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掌握钠与水、氧气的反应规律;
3. 理解钠的应用领域;
4.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钠元素的性质及存在形式;
2. 钠与水、氧气的反应规律。
三、教学难点:
1.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解释;
2. 钠的应用领域及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钠元素的性质及存在形式(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钠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让学生看图,形象地展示钠元素的状态和性质。
2. 钠与水的反应(20分钟)
a. 实验操作: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b. 实验现象和解释: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了解钠与水的反应规律,并向学生解释反应过程;
c. 问题探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为什么钠与水反应会如此激烈。
3. 钠的应用领域(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钠的应用领域,包括制取金属钠、制取氢氧化钠等领域。
4. 实验探究(2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用小块钠与水反应,并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钠与水反应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10分钟)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相关的问题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钠元素的性质和存在形式,掌握钠与水、氧气的反应规律,理解钠的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教学设计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题2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标准中就钠单质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性质及应用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
【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金属单质的物质类别及其物理性质(通性)、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金属单质性质的分析方法和广泛应用价值还缺乏系统理解。
典型的活泼金属单质——钠作为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篇,既可为前面学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提供丰富的事实材料,又可为后面继续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建构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在知识内容属性上,钠与氧气反应、钠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蕴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科学探究”三个维度的素养发展素材,钠与水反应现象分析、产物的预测推理过程渗透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维度发展,钠的合理存储、重要用途和化学实验安全也可作为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维度的有效途径。
【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观察及数据分析,列举、描述钠的主要物理性质,从原子结构出发预测钠的化学性质,并根据实验结论准确表示钠与其化合物间的转化;(2)通过参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反应产物,分析、解释、归纳有关实验现象;(3)以典型金属单质——钠的知识学习为线索,了解并逐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历程;(4)通过对钠的性质的综合分析,说明钠妥善保存、合理灭火的有效方法;(5)通过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实验安全、药品存储安全的意义,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应用价值。
2. 评价目标(1)在围绕钠的性质进行学习(感受分析物理性质、预测分析钠的强还原性)的过程中,初步诊断并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微粒观”、“结构观”“变化观”)。
高中化学_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系统研究元素化合物的起始课。
本课时的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也能为以后卤素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建立金属钠是一种强还原性金属单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表现出还原性的化学反应,从微观上明确金属钠的强还原性是其易失电子的重要表现。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金属钠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金属钠的性质的研究,理解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视以定性、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钠着火的处理,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的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重点理解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是分析、描述实验现象【教学过程】[引入]上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分类,第一节我们将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以实验为基础系统研究钠及其化合物,顺序为单质、氧化物、碱、盐。
今天我们一块认识单质钠。
[板书]一、活泼金属单质---钠[投影]一、活泼金属单质---钠[讲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同学们能不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一下,钠可能有那些性质?(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投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过渡]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钠应该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金属单质,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金属钠的性质。
高中化学_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设计思路:(1)注重构建结构学科基本结构(2)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设置问题链(3)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4)从小课堂到大社会,将知识迁移、将学习延伸2.思维导图如下所示:3.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看吹气生火魔术表演,了解生火过程。
环节二:温故知新复习氧化钠化学性质对比推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得到的物质。
环节三:实验探究,学习新知分组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环节四:迁移运用对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解释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吹气生火原因、小组同学间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环节五:知识升华展示生活中过氧化钠用做呼吸面具、核潜艇图片。
环节六:过渡引入、实验探索钠盐性质环节七:学以致用,生活中的化学---焰色反应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对元素化和物性质刚刚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学习元素化和物知识还没有系统的逻辑思维。
从能力层面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分析简单实验、预测性质、知识迁移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提高:1、以生活中生火现象引入教学,提高了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求知欲;2、在本节课中,留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假设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后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新的结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又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3、通过钠盐性质探索、焰色反应现象,进一步联系生活中化学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育的目的——立德树人。
教材分析钠的重要化合物安排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放在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是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开端,与下一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元素化和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二介绍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钠教学设计
钠教学设计钠教学设计钠教学设计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惊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然后是实验探究,以准确的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归纳出钠的性质。
1、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碱金属编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也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丰富的典型金属元素的感性认识,本章实质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
钠是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金属,学好钠的性质可为后面学习其它碱金属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
1.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目标分析2.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第一次在高中阶段遇到一族元素,要指导学生去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为以后学习其它族元素作一个铺垫。
2.2在能力方面,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创造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过程分析(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直接放入空气中会变成什么呢?把钠投入水中有什么现象?会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演示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实物钠归纳出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演示钠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产物;再演示钠和水的反应,让学生总结,最后我归纳其反应现象:“浮”、“球”、“游”、“消”、“红”。
(课本上对生成气体的检验方法效果不好,我对此进行了改进:用一装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黄豆大的钠的大头针,瓶倒置使钠和水充分反应,取下塞子、点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锐的爆鸣声,效果得到大大改进。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钠及其化合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内容的回顾,更重要的是针对这节课学生出现的问
题再次进行复习提问等,以达到让学生课上掌握的目
的,同时可以对下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铺垫,以体现出 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及应用。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相互转化。
力分析 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
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 择与设计
1、讲练结合 2、多媒体使用 3、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
金属投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呢?那这节课我们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来学习一下钠以及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二)知识讲解
教学过程
1、(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钠是活泼的
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和方法;
(2)掌握常见的含有铁元素的物质及其具有的主 教学目标
要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分析——预测设计实验方
案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
论——知识总结、拓展,得出一般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生学习能
使学生学会预测物理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
金属,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形式。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注意铁的价态)
②高温与水反应:
③与某些盐反应:
【解析】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
(特别是色、态)和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
等),找出具有特征条件的物质,再由相互转化关系逐
课例研究综 步推断。
述
课堂小结: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钠1(1(2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需要老师引导。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需要老师指导。
(3)动手操作经验少,信心不足,需要老师的鼓励。
效果分析1. 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迅速地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
2.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体验了获取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认可,提高了自信心。
3. 本节课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完成“钠与水的反应”并“检验产物”。
学生完成效果很好,提高了动手能力,学习与生活联系的能力。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及理论基础。
评测练习1、下列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是( A )A.氧化钠 B.碳酸盐 C.氯化物 D.硝酸盐2、下列对钠的物理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质软 B.比同体积水的质量小 C.有传热导电性 D.熔点低于水的熔点3、下列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钠是活泼的金属,将钠放入FeCl3溶液中可将铁置换出来B.钠与Cl2的熔点都很低,故由它们化合生成的NaCl晶体,熔点也很低C.钠的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钠离子半径也小于钾离子半径D.钠是一种易燃物质,它只有在氧气的条件下才可燃烧4、下列物质中,与水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 C )A.Na B.Na2O C.Na2O2 D.CO25、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 C )A.钠密度小,熔沸点低 B.钠常温下不易氧化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 D.钠的核电荷数较小6、下列原子和离子中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D )A.S B.K C.Cl- D.Na+7、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钠原子半径比钠离子大 D.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8、将金属钠于硫粉迅速混合,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C )A.黄色固体混合物 B.硫与硫化钠 C.过氧化钠和硫化钠 D.氧化钠和硫化钠9、钠着火燃烧时,下列方法可用于灭火的是①泡沫灭火器②水③黄沙( D )A.① B.①② C.②- D.③10、将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析出的是( C )A.BaCl2 B.(NH4)2SO4 C.Fe2(SO4)3- D.NH4HSO4课后反思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金属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保存方法,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交流、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水反应、滴水点灯)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描述和归纳。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药品。
四、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高中化学前两章又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等知识,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层面:在初中学生做过一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高一新生虽然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层面: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过金属钠,使得学生对金属钠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望。
五、教法与学法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事先编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课堂上采用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能力。
所以,我采用:教法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教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归纳、交流合作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
始终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时事新闻,引入新课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爆炸点上空被火光染红,火焰四溅。
钠及其化合物的说课稿
钠及其化合物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钠及其化合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重要内容。
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为后续学习其他金属元素奠定基础。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依次讲解了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这些内容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也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金属的部分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钠这种活泼金属的性质和反应还比较陌生。
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化学概念和反应原理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反应的本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理解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
(3)学会书写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钠与水的反应。
(2)过氧化钠的性质。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及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1)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钠)解读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高一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能力较弱,因此要体现高一化学的学习特点,通过实验与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能从中爱上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把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熟练的运用.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协作精神;教学设计过程【引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物质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怎样才能更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性质?通常我们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
(例:金属,非金属;酸碱盐)4.比较法: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的方法。
(主要是站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板书】钠试验探究1:【观察】1、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比煤油的密度大固体2、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切面: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要求】观察操作及现象记录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0填表)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固体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比煤油的密度大试验探究2:[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块黄豆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
【要求】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做记录(课本P10填表,补充上表):现象:浮、熔、游、嘶、红现象原因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钠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而且钠的熔点较低,从而熔化成小球小圆球到处游动反应生成了气体,使得钠小球迅速游动嘶嘶作响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反应后溶液使酚酞变红生成溶液显碱性【分析得结论】【板书】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思考】1、钠着火是否能用水灭火?不能,如果用水灭火,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燃烧更加剧烈。
2、能否用手直接取钠?为什么?不能因为手上有汗液。
钠与水反应生成强碱NaOH会把手灼伤。
【讨论】在探究钠与水的化学性质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过渡】如果我们把钠放入一些盐的水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呢?2、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CuSO4、FeCl3 、NaCl)【演示实验】CuSO4溶液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产生蓝色沉淀这些过程包括两步:(1)与水的反应。
(2)反应后的产物与盐的反应。
如:2Na + 2H2O === 2NaOH + H2↑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总反应方程式:CuSO4 + 2Na + 2H2O === Na2SO4 + Cu(OH)2↓+ H2↑【板书】(2)CuSO4 + 2Na + 2H2O === Na2SO4 + Cu(OH)2↓+ H2↑试验探究3:(3)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演示实验】1、用小刀切开钠的表面,观察到光亮的表面2、将金属放在钠在蒸发皿中加热,燃烧的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反应按要求填下表:【板书】 常温下:4Na + O 2 === 2Na 2O (白色)加热:2Na + O 2 === Na 2O 2 (淡黄色)【思考】如果将一块钠放在空气中,钠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分析】用刀切开金属钠,呈银白色(钠的真实面目)→变暗(生成Na 2O)→变成白色固体(生成NaOH )→形成液体(NaOH 潮解)→结成白色固体(吸收CO 2生成Na 2CO 3·10H 2O )→最后变成白色粉末(Na 2CO 3·10H 2O 晶体风化成Na 2CO 3)【思考】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条件。
2、金属钠通常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 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 表面很快变暗,失去金属光泽钠在空气中,很快与氧气反应,生成Na 2O ,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 钠迅速熔化,变成光亮的银白色小球,最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钠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a 2O 2 △钠保存在煤油中,取用时用镊子夹取,剩余的钠块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
3.钠的用途及存在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以单质的形态存在;化合态: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主要以NaCl 形式存在)钠的用途(1)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钾合金常温下为液态。
(2)制过氧化物: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3)制取某些金属单质:从钛、锆、铌、钽等金属的氯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4)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照明。
【板书】钠的存在及用途课堂总结:课后作业; 1.思考.一块钠露置在空气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成白色固体→出现液滴→白色晶体→白色粉末写出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2.学案2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化学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化学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探究和试验相结合,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从知识内容上本课分为三部分,即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和钠的制取、存在及主要用途。
教材内容通过实验探究重点阐述了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钠与水反应等化学性质,对于过氧化钠的性质也作了描述。
根据性质介绍了钠的制法及用途。
本课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
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学习本课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本节课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知识做进一步的巩固。
分析本班学生,已经学习过氯、溴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初步了解了研究物质的方法,并思维敏捷,可以与教师形成很好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对钠与水反应现象解释模糊,知识迁移能力欠佳等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可以较为全面地解释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
通过演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由表及里,利于学生学习钠与盐溶液反应及钠与酸反应的本质不同。
实验探究活动的进行,有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养成,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效果分析本节内容,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
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本节教材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叙述钠的活泼性后,再根据性质介绍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法,最后介绍钠的用途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
本节重点讨论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去分析钠的活泼性,为此,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将实验现象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再经实验验证。
这种可惜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元素周期律中的其他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