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附选择题解题思路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来源于网络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
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
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0: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0: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
首联中“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017年—2021年诗歌鉴赏高考全国卷真题
2017年—2021年诗歌鉴赏高考全国卷真题【2021年高考】一、【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译文:在狭窄的山路上,曾巩乘坐着竹轿,眼前一片光明,带着一身清爽。
白云和流水也像是有了人的情态,白云笑我出山是多事之举,而流水却对我情谊颇深,一路随着送我出山。
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然而,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
( 6 分)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执行细则:(1)关键词(2分)。
答出关键词“兼容”、“不对立”、“不矛盾”、“不突”“共存”等词语的,给2分。
(2)分析说明(4分)。
圍绕题意论述,层次分明,语句通顺,内容完整,根据达到程度酌情給3—4分;圍绕题意论述,有层欠,语句比较通顺,内容有合理性,根据达到程度酌情给1-2分;与题意或诗歌无关的论述,给0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歌鉴赏选择题解法探究ppt(1)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 )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 意象意境概括 花,只有游丝飘荡,写景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 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 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 诗句理解有误 情感分析 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 炫耀的资本。
汨罗遇风
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贬为永州司马(今湖 年,十年后,朝廷诏其回京听用。此诗大概作于此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 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 意象意境概 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 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 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 表达技巧张 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 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 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 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 相似。 E.五、六句,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诗人运用比喻手法 逸恬淡。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 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主题情感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XX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解析】松竹梅,历来为人喜爱,称为“岁寒三友”。
竹的品性也为人称道。
历来咏竹之作,十分丰富。
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
诗的开篇即写竹的新嫩和勃发的生机。
竹的一半还包着笋壳,枝梢才伸出墙头,寥寥几字,写出了“新竹”的特点。
接着在颔联突出竹的“色”和“阴”,转换了描写的角度。
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渐渐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而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桌上的酒樽也觉得清凉宜人!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陆游写竹:“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新竹》)杜甫这两句,与陆游异曲同工。
如果说,前两联,从视觉的角度写竹,那么颈联诗人转而写竹的清香之气,又是从嗅觉的角度描摹了。
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
以上三联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竹的品性,气完意足。
最后一联,作者顺势一点:“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竹品,即人格。
诗人反复状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
2017北京高考诗歌鉴赏
翻译: 在这个暮春的黎明我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清 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人们习惯在舟中做 买卖,山间的木栈道就像架在树顶。登上高处看得见千泉万涓, 极目远眺看得清两条支流。人们说着异乡的方言,莺啼却还是 故乡的声音。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我的离别 之情。 赏析: 本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诗句清丽,景象雄伟。
参考答案
• 意象:本诗选取浣女、鸡鸣、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 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而另两首诗歌选取的猿鸣、枫树林 等意象多为自然景物。 • 抒情:本诗作者陶醉于山水之趣,宽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另两首诗歌都有沉郁惆怅凄凉之感,离家远去思乡之意 。 • 答案
《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 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显示了巴峡 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 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
抒情方法
•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 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 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 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 仲良春晚即事》)
感情把握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 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 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 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读诗
《晓行巴峡》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清江 ”“浣衣的少女” “鸡鸣”“江面上舟船”“江岸远山”“山桥”等,这些 美丽的景象。因为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 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幸得 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 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 相撞击,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 。“泪沾裳”,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 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选用“玉露”“ 枫树林”等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 一片萧条。“巫山巫峡”,诗人所在。用“凋伤”、“ 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与技巧手法”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与技巧手法”练习(附答案解析)【典例解析】1、【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分)(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解析】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
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2017年全国卷二诗歌鉴赏题解析
(2017全国卷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D(2)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1)B选项内容与尾联赏析无关,D选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是告诫、提醒要以国家为重。
(2)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考查方向(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1)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和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而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辱使命。
(完整版)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解析】14.BE【试题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型解题分析——以《早上五盘岭》为例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型解题分析——以《早上五盘岭》为例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炼字题是高考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既是重点更是难点。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类题型有规律可循。
首先,以2017山东卷诗歌鉴赏真题《早上五盘岭》为例,原文如下。
《早上五盘岭》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提问:“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熟读诗歌,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
在理解诗歌以后,将“斗”“攒”两字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分析,分析这两字对描写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联系学生的答案,分析学生解答欠缺之处。
接着展示参考答案并依据参考答案总结答题思路,“斗”字有“争斗”之意,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用拟人的手法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有“攒聚”之意,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形象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梳理答题思路:①释词义。
②摹情态。
③达情意。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
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高考炼字题常用答题术语:该字本意是……这里运用了……的手法,生动/精当/形象/准确地营造了/描绘了/刻画了/表现了/塑造了……意境/情境/画面/场景/状态/情态/形象/情感。
常用设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鉴赏
• 【试题答案】①诗人戏谑有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 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 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去年是对比鉴赏,今年是定向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这 道题同去年相比难度降低了。 • 思维拓展:这道题目的本身并不难,但容易在写答案的 时候忘记了定向——规定的切入角度“戏赠”,故而, 答案必须围绕“戏”来组织。重点在于准确理解诗歌的 内容和思想感情。
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意思对即可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 (新课标Ⅲ)
相较2016年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的新变化体 现在:
诗歌鉴赏与2016年的曹翰的《内宴奉诏作》 ——古代诗歌阅读 相比,阅读难度小了很多。但由于多了双 项选择题,可能得分的差距将更加大。主 观题仍然考查思想情感的分析,继续回避 考查表达技巧的分析。
第三步:分析作答
• 原题再现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 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 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艺术手法)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 绅诗歌创作的意思。(对诗句理解,解读)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 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表达的思想感情)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 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对诗句理解,解读)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方向与备考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方向与备考策略一、诗歌鉴赏考什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语文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阅读鉴赏诗歌一般要完成以下鉴赏过程:从诗词的标题和字词句入手,联系生活,发挥联想与想象,了解诗歌主要内容,或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
要在立足诗词内容基础上,再联系作者的生平与时代,揣摩作者感情或观点,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维度。
要从用词、句式、语气等方面品味诗中语言特点或诗歌风格,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维度。
真可谓,一首短诗,考尽语文素养!从设题角度看,诗歌鉴赏题涉及的考点有形象分析、语言特色、表达技巧、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观点态度,考查的形式为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题,加上一道主观题。
对于客观题,我们以2021年全国Ⅱ卷的原题为例: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选择题的A项从形象角度设题,B项从表达技巧与情感角度设题,C项从内容角度设题,D项从情感角度设题。
主观题从内容角度设题。
可以看出,依据诗歌的特点,命题人针对一首诗歌的设题,一般都要涉及诗歌鉴赏的大部分考点,纵观历年真题也都如此,这里不一一罗列。
通过分析,我们有如下结论:第一,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融阅读、理解和鉴赏、评价一体的综合语言素养;第二,两道题涉及的考点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大部分考点。
诗歌鉴赏客观题错因归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 A. “强整乌纱”“秋”“归雁”共同传达出功 名未就、仕途失意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是 虚写,诗人由写眼前之景转为对昔日官场生活的 回忆。 C.“人老去”二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 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 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作者先由 眼前之景生“思”,最后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 对官场生活的不舍。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2017届衡阳 市第一次联考题第14题)
玉 楼 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 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 容易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E) A.首句“尊前”,表示对友人的尊重,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但出语很 轻,告诉朋友别后归来的期限。 B.第二句着一“欲”字,照应首句“拟”字,心态毕现,欲语未语,而对方 已是春容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C.“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与前人所写的“古歌旧曲君莫听, 听取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既异曲同工又推陈出新。 D.末二句虚写,设想把满城的牡丹看尽,才会少一些离别的伤感而容易与归 去的春风一起,向朋友道别。 E.全词写离愁,以实开笔,以虚作结,做到首尾关合,以乐观之虚设冲淡苦 别之现实,这正是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
实战演练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 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 寄余生。
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之客观题解题思路+八大挖掘点+错误选项设误类型+冷暖色调法判断客观题
古代诗歌阅读解题要求1.通读诗歌。
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如果有注释),要务求全面。
看清诗歌的体裁、题材,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
2.看准要求。
这类题目往往是从“理解”“分析”“鉴赏”的角度设题。
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选正确还是选错误,是一项还是几项,是不是有“最恰当”之类的词语。
3.细品选项。
诗歌鉴赏选择项的设置,往往按照诗歌内容上的先后,逐联设题。
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对应的语句,留意命题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
4.学会排除。
诗歌选择项的错误设置也存在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置、断章取义等问题,以及选项之间比较而言孰优孰劣的问题。
这些都要在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带入原诗中,结合上下语句检验。
错误选项的设误方式(上)方式一错解词语意思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项示例: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错用分析:“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判别技法: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方式二错解诗句意思错项示例:《沙丘城下寄杜甫》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错用分析: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
判别技法: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方式三艺术手法辨析错误池上早秋①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
【注】①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年迈体衰。
③过潘二十岁:潘安32岁鬓生白发,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错项示例: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2017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解析
其卓 越的识人之 明 ,为北宋 朝廷及整个 文学史做 了一份 突出 的贡献。在追求公 平正义 的今 天 ,欧阳修 的这一 做法 ,正体 现 了国家选拔任用人才的潮流。
【 考题评价与解析】
这首诗作为 2 0 1 7 年的诗歌鉴赏的考题,极符合考生的实际. 与考生的考场体验如出一辙 ,因此 ,诗歌在内容上没有设置难度 。 这也与全国卷Ⅲ的高考作文 “ 高考 四十年”遥相呼应。诗句也写 出了考生的临场体验,艺术手法上考生亦可心领神会。 第 十 四题 ,选 项上相 较往 年简捷 许 多 ,都 不超过 一行 ,
内容 的表 面 ,选取 与时代相吻合 的诗歌 ;这样 ,鉴 赏诗歌才 不会盲 目。 思想感情 方面 ,选 取一些健康 向上 、愉悦 人心 、志趣高
紫 案 焚香 暖 吹 轻 ,广 庭 清 晓 席群 叶声。 乡里献 贤先德行 ,朝廷列 爵待公 卿。 自惭 衰病 心 神 耗 ,赖 有 群 公 鉴 裁精 。 1 4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 当的两项是 ( 5分) A . 诗 的第一 句写 出了考场肃穆 而怡人 的环境 ,衬托 出作 者的喜悦心情 B . 第三句重点在 表现考生们奋 勇争 先 、一往无前 ,所 以
人看到群英们如此表现而 内心充满希望的喜悦之 隋。
【 备考建议 】
通过梳理 、概述与分析 2 0 1 7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的命题特 点 ,下面对 2 0 1 8年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备考,提 如下建议 :
夯 实 基 础 .立足 读 懂 。 高 考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不 偏 不 怪 ,试 题 虽 然 所 选 文 本 是 存 课 本 以外 ,但 它 总 以这 样 那 样 的方 式 与 课 本 建 立 联 系 此, 复 习备考 阶段 ,应高度 重视 中学语 文课本 中的古代诗 歌篇 日
诗歌鉴赏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九个角度
诗歌鉴赏||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九个角度角度一鉴赏诗歌的意象(2017·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问题】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解析】意象方面,应注重分析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
王维的诗使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郦道元的诗使用了三峡、猿鸣等意象,杜甫的诗使用了玉露、枫树、巫山、巫峡等意象。
情感方面,王维的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写山水之趣,来宽解诗人的离愁别绪;郦道元和杜甫的诗歌,主要通过描写悲凉的景色,表达诗人的惆怅、悲苦之情。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温馨提示]“意象”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载体,熟知诗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含义是理解诗歌感情、走进诗人心灵的“钥匙”。
概括意象的内涵须联系该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普遍含义,而后再结合原文诗句作具体分析概括,切忌以偏概全。
角度二鉴赏诗歌的意境(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技法分析ppt课件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杜荀鹤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 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 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16.后人认为“学成贫亦胜他贫”一句意味深长,请说说这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6分)
答案:①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学习有成,即使缺少衣食也好过其他困 苦状况。 ②这既是对堂弟刻苦求学的劝勉(别人的维度),也是对自我的宽慰 与勉励(自己的维度), ③同时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做官,更是为了追求 充盈的精神世界。(社会的维度)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人说“坼”、 “浮”两字很有表现力,请探究这两个字的表现力体现在哪里?
炼字题:①释义-②翻译、描画面-③手法+效果-④感情
①“坼”:分裂、划分,“浮”:漂浮。(释字) ②洞庭湖浩瀚无边仿佛把吴楚东南划分开,日夜 星辰昼夜好像都漂浮在湖面上。(翻译、描画面) ③运用想象、夸张手法,借景抒情,写出了洞庭 湖的磅礴气势,具有鲜明的动态感,描绘了一幅浩瀚 壮阔、气势宏大的洞庭湖景图。(手法+效果) ④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孤独漂泊之感。(情感)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明特色: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②列例证:词
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句比 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③析作用: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抒发了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 态度。
句的精妙之处。(6分)
(步骤一)1、释句意。理解诗句含义,描述诗句内容。
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语言风格(应用文稿)-
7.清新明丽
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 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 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 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 粉饰,有新意。
【例7】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参考答案】《宫词》语言风格含蓄。诗中宫女含情不
吐,欲说还羞。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 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 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 心理。把主旨表达得委婉含蓄。
(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 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 重在勾勒环境,用“寒蝉凄切”“骤雨初 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渲染离别前 的气氛;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体现了离 别时的缠绵;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借“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别后的凄凉。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 情别绪。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 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 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 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 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 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 “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
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 ( 思想内容 ) 、艺术
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
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
风格,难免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答案】
•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否定) •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Hale Waihona Puke •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 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的景象,表达了无奈于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归隐之情。
• 早上五盘岭① • 岑参
•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 ① 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然景物。
• 抒情:本诗作者陶醉于山水之趣,宽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另两首诗歌都有沉郁惆怅凄凉之感,离家远去思乡之意。
1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 风斜月钓舟归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颈联)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感情) •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 ②攒字意为聚集。太阳未出时群峰聚集。攒将山峰人格化,写出了群峰密集的特点。 • (2)①全诗中诗人笔下的五盘岭,江流回转,层峦叠翠松疏花密,景色优美。诗人沿途欣赏,心情舒畅,如此优美的景色给诗人以慰
藉,所以不觉蜀道难。
• ②诗人访友心切,思念知己,迫切地渴望与友人相见,所以也忘记蜀道艰难。
谢谢
• 14.CD • 15.(1)对自己的文学才华的自信。(2)对自己有才无任的遭遇的不平、无奈。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 注释:【1】树杪:树梢。
• 晓行巴峡 王维
•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 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 14.(1)①斗、攒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意为争斗对峙。江流回转曲折,两岸相互交错,山崖遥望对峙。斗字将山崖人格 化,写出了山崖高耸遥望对峙的特点。
•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答案】 • 19.采地黄 卖地黄 • 20.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
•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 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 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 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借景抒情,借 意象抒情)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 15、C 16、B • 17、意象:本诗选取浣女、鸡鸣、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而另两首诗歌选取的猿鸣、枫树林等意象多为自
• 10. (1)因醉后独倚高阁,天地狭小、国家残败、偏安一隅而愁。诗人酒后独倚高楼,感叹无奈愁苦于国家在战争中的节节败退,领 土不断丧失。
• (2)因年迈多病而愁。中年多病,时光易逝,迫近晚年。 • (3)因报国无门,无人赏识而愁。诗人虽深经百战,却不得重用。 • (4)因国家战火不断而愁。诗人深夜无眠,战争中的画角声声不断,不禁无奈悲苦。 • 11.尾联运用虚写、想象、以景结情的手法。作者想象未来江岸边梧桐烟雨,自己只能坐拥丹枫孤舟垂钓。借想象烟雨梧桐、丹枫垂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 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 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 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附选择题解 题思路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颈联)
•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内容理解) •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内容理解) •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内容理解) •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思想感情)
• 14.BD • 15. 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 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 采地黄者 白居易 •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 。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 • 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