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 科学 水和空气

合集下载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和空气》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和空气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实验和实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水和空气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水和空气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水和空气的深层次特性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和空气的特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水的天然循环过程、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和空气的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水和空气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空气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水的天然循环过程、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等方法,探究水和空气的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和空气的特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自然界中水和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水和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新课导入:介绍水的天然循环过程、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究水和空气的特性。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总结水和空气的特性。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和技能。

6.作业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课题《水和空气》、水的天然循环过程、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等内容。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水和空气的特性。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与水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认识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2. 了解空气和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能够提出保护空气和水资源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具:插图、实物模型等。

2. 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喝水?- 空气和水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开始思考空气和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探究空气的重要性:1. 展示插图或实物模型,介绍空气的概念。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空气的特点和存在形式。

2. 向学生提问:“我们为什么需要呼吸?”帮助学生认识到呼吸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3.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比如风的作用、火的燃烧等。

4. 通过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了解一些空气污染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资源,比如减少机动车的使用、节约能源等。

探究水的重要性:1. 展示插图或实物模型,介绍水的概念。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水的来源和存在形式。

2. 向学生提问:“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喝水?”帮助学生认识到水是人类身体所需的重要物质。

3.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比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等。

4. 通过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了解一些水资源遭受到污染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比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

巩固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的知识点,强调空气和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2. 通过讨论或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提出更多的保护空气和水资源的方法,并进行分享。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将保护空气和水的方法写在纸上,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空气和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保护空气和水资源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3认识水和空气课件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3认识水和空气课件
教 2.分组动手做课本45页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结 学 果。 过 3.让学生想想还可以怎样利用瓶子和气球证明自
海绵→有气泡出现 砖块→有气泡出现 粉笔→有气泡出现 玻璃球→没有气泡出现
设计理念:让学生靠眼、耳、鼻、舌、手感
觉空气的存在,亲自动手做做把一些物体放入水 中,再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最后归纳总结地球表 面到处有空气, 空气是确实存在的,人是可以感 觉到的。
小组讨论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可以找到空气?
欢迎来到科学课堂
说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认识空气》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空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空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认识空气的 基本物理性质,并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 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本课通过 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 和基本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
? 形状、透明的液体。
空气的特征
颜色 气味 味道 形状 透明 状态
水: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没有 固定形状
透明
液体
空气: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没有 固定形状
透明
气体
活动三、空气占据空间吗?
1.通过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兴 趣, 明白石子进入瓶子以后,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所以水位上升,乌鸦喝到了水。
每个人闭紧嘴巴,捏紧鼻子,两分钟 后看有什么感受?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体会到空气的重要 性。
3、实验探究 ,指导交流。
教 活动一:“找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水和空气》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水和空气》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和空⽓》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和空⽓》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科学概念: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态)。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定的体积。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其他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空⽓能占据空间,空⽓有重量。

3、(量筒)是⼀种标准⼯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第⼀课⽔(书p66 练习册58)⼀、填空:1、(⽔)是⼀种重要的物质,在(⽣产⽣活)的许多⽅⾯,⽔都有⼗分重要的作⽤。

2、我们可以把物体分为(固体)、(液体)、(⽓体)三类。

3、⽔是⽣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都离不开⽔。

⼆、判断1、植物和动物的⽣存都离不开⽔。

(√)2、⽔可以⽤于⽣产⽣活的各个⽅⾯,⽐如在⽣活中可以洗⾐服,在⽣产中可以发电。

(√)3、树叶时固体,⽔是⽓体。

(×)三、分类题①桌⼦②⽜奶③可乐④空⽓⑤氢⽓⑥⽯头⑦海⽔⑧氧⽓⑨课本⑩⽇历?眼镜?⾬⽔?⼆氧化碳?煤炭固体有:()液体有:()⽓体有:()四、把有关⽔的知识表⽰在⽹状图上:第⼆课⽔和⾷⽤油的⽐较(书p68 练习册p60)⼀、填空:1、⽔是⼀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2、在科学观察中,我们⼀般不⽤(尝)的⽅法⽐较物体。

⼆、判断1、将⽔滴在蜡光纸上,⽔会渗透下去。

(×)2、因为把⽔和油同时放在⼀个容器中,⽔沉在下⾯,油浮在上⾯,所以说⽔⽐油重。

(√)三、简答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般采⽤什么⽅法⽐较物体呢?答:摸、闻、看,⼀般不⽤尝的⽅法。

2. 我们如何⽐较⽔和油的重量呢?答:①将油和⽔混在⼀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上层是油,下层是⽔。

②将⼀⽊条放⼊装有⽔和油的试管中,观察⽊条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条沉下去的试管中装的是油,⽊条浮着的试管中装的是⽔。

3、将⽔和⾷⽤油分别倒⼊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答:油和⽔都不能保持固定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改变⽽改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水和空气-无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水和空气-无反思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一课水【备课时间】:【教材分析】:水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的已有知识的分类、梳理和把对水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大号地基的作用。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接触到用到的东西,所以虽然是小学生,但是他们对水都不陌生,都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是因为水是司空见惯的东西,所以学生们并没有很深刻的意识去进一步的想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特别是在我们这并不缺水的地方,学生就更加意识不到水的重要性了。

对于物体的分类学生也甚少接触过,这节课可以利用学生对水的感性熟悉,抓住学生喜欢游戏、动手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对水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和空⽓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和空⽓第四单元⽔和空⽓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态。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固体: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不能流动、有重量。

⽓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2.科学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步骤⼯作的3.认识物体常⽤的⽅法有:⽤眼睛看、⽤⿐⼦闻、⽤⾆头尝、⽤⼿摸等。

4.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查资料。

2.⾃⼰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6.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7.爱提问是⼈类好奇性的⼀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8.⾃制信息卡就是⼀种(记录)和(呈现信息)的好形式。

9.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10意⼤利科学家伽利略做实验证明空⽓是有重量的11.英国牧师普⾥斯特利发现了氧⽓12.1772年,苏格兰医⽣和化学家卢瑟福发现了氮⽓液体量筒1.液体具有⼀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2.量筒是⼀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5.使⽤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的最低处保持(⽔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6.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速度与液体的黏度有关,黏度越⼤,流动速度越慢。

7.液体和固体的不同点是:①固体不会流动。

液体会流动。

②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③固体不会形成滴状。

液体会形成滴状。

④固体不⼀定有黏度。

(有的固体有黏度,有的固体没有黏度。

)液体都有黏度。

(有的液体黏度⼩,有的液体黏度⼤。

)8.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是:有重量、有形状。

1.⽔:⽔是⼀种没有(颜⾊)、没有(⽓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来源,甚至现在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

水对气候的影响
•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 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 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 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 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 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 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季风性气 候中,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 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2.课后观察统计:自己一昼夜24小时大 约排出多少尿液?
1、2、3组讨论右 侧的网状图
4、5、6组讨论左 侧的网状图
பைடு நூலகம்

淡水
存在
水是什么样的
洗衣

用途
和生物的关系
植物离不开水
冰 雪 淡水
海水
无色 存在
无味
液体
水是什么样的
洗衣

用途
发电
和生物的关系
做饭
植物离不开水
动物离不开水
人离不开水
资料一:
人在饥饿或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只要提供 足够的水就可以勉强维持生命。但如果体 内水分损失超过20%,生命就无法维持。
思考讨论:
我们每天都在喝 水,那我们喝下 去的水到哪里去 了呢?
我们身体里哪 些地方有水?
资料二:
水不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且是
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就人类而言,构成
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大致如下:蛋白质占 17%,脂肪14%,碳水化合物1.5%,钙等矿 物质6%,剩下的61.5%为水,也就是说水占 我们身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2/3。人体的各个 器官组织也大都由水来支持,人体器官组织 的含水量大致如下:血液90%左右,肌肉 70%,肺、心脏80%,肾83%,肝68%,脑 75%~85%,消化液90%,就连骨骼也含水 10%~25%。

小学科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水和空气很重要2离不开的空气

小学科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水和空气很重要2离不开的空气

4.2离不开的空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学情分析“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概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

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呢?这种物体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

空气的存在,需要学生用相关的证据来证实,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学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

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

在本课,让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这将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戌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性的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教学过程一、我们知道的空气1、师谈话: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科学课,我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个谜语,这个谜语可是有难度的,大写要仔细想想,然后告诉我这是什么东西,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出示幻灯片):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空气)学生猜,很容易猜出谜底。

学生一并说出:怎么猜出是空气的?(学生说明理由,主要是“宝贵”“到处有”“离不了”……)师:空气在哪?(学生回答,引出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课题)2、同学们说了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大家对它都有一些了解吧?(是)。

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

小学三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比较空气和水

小学三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比较空气和水
东边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
比较空气和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比较空气和水,看看二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实验器材
玻璃杯、盘子、托盘、塑料袋、扇子
实验步骤
1.一个玻璃杯乘上水,另一个玻璃杯装空气,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把玻璃杯中的水倒入盘子,感受水的流动性;3.拿一张纸,用扇子扇动,感受空气的流动性;4.把托盘乘上水,塑料袋装满空气,把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放入有水的托盘中,比较谁轻谁重。
名称
可能使用的料
玻璃杯
盘子
托盘
塑料袋
扇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果
空气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的,都具有流动性,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水看得见,摸得到,水比空气重。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水和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水和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水和空气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固体: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不能流动、有重量。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2.科学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步骤工作的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4.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6.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7.爱提问是人类好奇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8.自制信息卡就是一种(记录)和(呈现信息)的好形式。

9.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1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做实验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11.英国牧师普里斯特利发现了氧气12.1772年,苏格兰医生和化学家卢瑟福发现了氮气液体量筒1.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2.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5.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6.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速度与液体的黏度有关,黏度越大,流动速度越慢。

7.液体和固体的不同点是:①固体不会流动。

液体会流动。

②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③固体不会形成滴状。

液体会形成滴状。

④固体不一定有黏度。

(有的固体有黏度,有的固体没有黏度。

)液体都有黏度。

(有的液体黏度小,有的液体黏度大。

)8.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是:有重量、有形状。

水1.水: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水和空气》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水和空气》测试题及答案

水和空气测试卷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2、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汽)。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液体体积常用(毫升)、(升)来表示。

5、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摸不到)、会(流动)的气体。

6、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

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判断题。

1、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2、水和石头都有重量,空气没有重量。

(×)3、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却可以感知到。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 √)5、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6、空气不能占据物体的空间。

(×)7、沙子会流动所以是液体。

(×)8、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空气,但水中的鱼不需要空气。

(×)9、在热水中把扁的乒乓球放进去,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

(√)10、有些动物是不需要空气的,如蚂蚁、蚯蚓、蜗牛等。

(×)11、任何一种液体我们在观察时都可以用嘴去尝。

(×)7、5毫升水相当于大雪碧瓶一瓶。

(×)三、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C )A、瓶子B、风扇C、轮胎2、(B )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A、滴管B、量筒C、烧杯3、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B )。

A、液体B、气体C、固体4、当你制造肥皂泡时,在肥皂泡内的是( A )。

A、空气B、肥皂C、水D、没有什么东西5、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里,水的( A )会改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水和空气PPT教学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水和空气PPT教学课件

5
水在哪个袋中
在这些物体中,哪些是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来的? 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哪些比较难辨别,原因是什么?
硬、重 硬、轻 软、轻
2020/11/08
6
水在哪个袋中
Hale Waihona Puke 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我们能 找出水在哪个袋中吗?
无气味、无味道
刺鼻气味、酸
香甜
2020/11/08
7
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2020/11/08
1
我们知道的水 水在哪个袋中 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2020/11/08
2
我们知道的水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水都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水,我们知道些什么?
2020/11/08
3
我们知道的水
把我们了解的有关水的知识表示在网状图上。
冰 淡水 海水 水蒸气
2020/11/08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9
无色
无气味 无味道
洗衣
水是什么样的
存在

和生物的关系
生活 用途
生产
洗澡 饮用
发电
植物离不 开水
动物离不 开水
微生物离 不开水
灌溉
4
水在哪个袋中
有几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 水、醋、牛奶、空气等。
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 们能不能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的物 体一一分辨出来呢?
2020/11/08
我们将袋中的物体都一一分辨出来后,将它们分类。如 何分类呢?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石头 木块 树叶 水

牛奶
空气
2020/11/08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资料

一、水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4、水是生命的源泉。

(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的用途很多。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

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8、研究水是什么样的物质时,我们用了(看)、(摸)、(闻)等方法。

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水和油相比,(油)较轻。

3、把水和油分别滴在玻璃和蜡光纸上,可以观察到:①水滴较圆,油滴较扁②水在蜡光纸上不渗透,油在蜡光纸上渗透。

4、像水和油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像(酱油)、(醋)和(墨水)等都是液体5、水和油的轻重怎样比较?①把同样大小的一杯水和一杯油放在天平上称②将油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油会浮在水面上③将木条分别放入水和油中,然后进行观察6、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谁流得更快一些1、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其他的液体也会(流动)。

2、在比较不同液体流动快慢的实验中,(液体的量)是相同的。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怎样才能做到流动比赛是公平的?①从同样高度流下②同样多的液体③同时流动5、流动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水、食用油、洗洁精6、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相同点:都是液体,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都有点透明,都有重量,都会形成滴状。

不同点:颜色不同、气味不同、黏度不同,流动快慢不同。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水和空气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水和空气

别,并说说你的分类理由是什么?
水、白醋、墨水、 空气、石头、木头、 树叶
根据形状和特点分 一 分
水、白醋、墨水、 空气、石头、木头、 树叶
小组汇报:我们是这样分的
水、白醋、墨水、 空气、石头、木头、 树叶

如水、白醋、牛奶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如木头、石头、树叶
猜猜看
• • • • • 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 动物植物都需要。 ——空气
认识空气
比较水和空气的特点
颜色
没有 颜色
气味
没有 气味
味道
没有 味道
形状
没有
透明
状态
水:
固定形状
透明
液体
空气: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没有 固定形状 透明 气体
水和空气的相同点: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透明 水和空气的不相同点:水是液体 空气是气体
空 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空气占据空间 吗?
空气占据空气
空气和人、植物、动物的关系
扩展
沙尘暴
雾霾
雾霾
雾霾
汽车尾气
工业污染
吸烟
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
保护空气 保护大自然
愿蓝天白云常在!
谢谢大家!

水是生命的源泉
小组讨论:你了解的关于水的知识。
1.水是什么样子的 是否透明?颜色、味道怎样?
2.水的存在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
3.水的用途
人们都把水用来做些什么?
4.水和生物的关系 生物的生活和生长能离开水吗?

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年级科学

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年级科学

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年级科学
水和空气都是地球上的自然元素,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一起来看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吧!
相同点:
1. 都存在于地球上:水和空气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不可或缺。

2. 都具有重要的生命作用:水是所有生命的基础,空气中的氧气则是人类呼吸的必要条件。

3. 都能够被改变:水可以从液态变为固态或气态,而空气的温度和压力也能够改变它的状态。

不同点:
1. 物态不同:水在常温下为液态,而空气则为气态。

2. 组成不同:水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而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3. 用途不同:水被用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中,而空气主要被用于呼吸和运输等方面。

综上所述,水和空气之间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们,保护它们。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水和空气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水和空气
2.给植物喷药水的喷壶,利用了压
缩空气有弹性的原理( )√
课堂作业:
精挑细选 1.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
这说明空气………… ( ) B A.有重量 B.占据空间 C.没
有一定体积 2.右图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
是……… ( )A A.空气占据空间 B.纸把水往下压
C.水有一定体积
作业:
入水中,预测一下,纸团会
湿吗?为什么?
2
3
1. 纸塞底部,杯口向下。 2. 倒立竖直,扣入水中。 3. 竖直移出,擦干杯口。
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
●除了刚才的实验,你们还有什么方法 能 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吗?
活动二 1
怎样使水从吸管流出来?
22
3
要求:
1、不能倾斜杯子 2、不能压杯子 3、不能用嘴吸
3
1. 准备两只针筒,分别抽入相同体积(10ml)的水 和空气。
2. 堵住管口,用相同的力推活塞,记录两只针筒活塞 的位置。
● 实验关键 :
抽入水和空气的体积要相同(10毫升) 。 推或拉活塞的记录。
“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情况对比
占据 空间 比较

实验
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比较

占据空间不会变化
共同点
都能占 据空间
空气
占据空间可以变化 (易压缩或扩张)
这节课我们研究认识了空气哪些 新的特性?
1. 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2.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 。3. 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
课堂作业:
■明辨是非 1.蜡烛之所以能在水面之下继续燃
烧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 )√
瓶子里有一些水,你们能不能利用今
天学的知识(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1、水1、(水)和(空气),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

2、水的样子: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的存在方式:冰、雪、淡水、云、海洋等形式。

4、水的用途:洗衣、做饭、饮用等。

5、水和生物的关系:植物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微生物离不开水。

6、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

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8、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答: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比如:洗洁精,饮料,食用油,醋等。

2、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3、水重食用油轻。

4、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说明水和食用油都没有固定形状。

5、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不黏,比油重,水滴是圆的。

油是淡黄色,有气味,有味道,半透明,有点黏,比水轻,油滴是扁平的。

相同点: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液体、透明、都有重量、都会形成滴状、都有一定的黏度。

3、谁流的更快一些1、按流动速度从快到慢排列:水>食用油>洗洁精(水最快,油较快,洗洁精最慢)2、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

3、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有点透明;都会形成滴状;有黏度。

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有些透明有些不透明;不会形成滴状。

相同点:都有重量,有形状。

4、比较水的多少1、你有什么方法来比较不同瓶中水的多少?答:(1)倒在同一个大杯子。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水和空气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水和空气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水和空气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章节中的“水和空气”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空气中水的存在形式以及水与空气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了解空气中水的存在形式,认识到水与空气的密切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空气中水的存在形式。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与空气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片、热水、冰块等)。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雪、雾等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水与空气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结、融化等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

4. 讲解:通过PPT课件,讲解水的循环过程,使学生了解水在全球范围内的运动。

5.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空气中水的存在形式,如湿度、云雾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2.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3. 空气中水的存在形式:水蒸气、云、雾、露、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的三态变化。

(2)请举例说明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谈谈你对水与空气关系的认识。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2)示例:夏天,冰块融化成水;冬天,水结成冰。

原因:温度变化导致水的三态变化。

(3)水与空气关系:水蒸气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水与空气中的气体相互转化,影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空气中水的存在形式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单元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水和空气”单元共7课。

第1课,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

通过让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质,初步学习对周围物质进行分类。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质进行初步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对水和其他液体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

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

第4课,让学生解决一个常见问题——比较水的多少。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明白液体的多少可以用多种不同方式和工具进行比较,但标准工具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不同测量工具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即使用同一种工具,测量单位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也会带来较大的差异,无法进行比较。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也会认识到,液体的体积在测量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

从第5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

在空气内容的第1课,需要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这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

在第6课和第7课中,学生将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占据空间和有重量。

这将是学生关于水和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也将深化前面一系列探究水的各种属性的活动。

这两节课开展的仍是水和空气的比较活动,不过比较的重心已从性质的差异转向相同特征的抽象。

在第7课中,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石头、水和空气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

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3.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

4.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过程与方法1.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

2.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3.借助其他媒介和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观察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4.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5.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2.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3.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认识测量需要标准工具。

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

单元教学重点:1.将学生对水和空气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

2.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3.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什么又是气体的基本特征呢?单元教学难点: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不断地对比观察和从实验中获取证据。

学情分析: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两种物质,也是液体和气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和空气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刮风是空气快速地流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课时安排:1.水 1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3.谁流得更快一些 14.比较水的多少 15.我们周围的空气 16.空气占据空间吗 17.空气有重量吗 11.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一、我们知道的水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

(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5.生实践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一、观察水和食用油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

(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

(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

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五、总结提升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3.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一张维恩图。

教学过程:一、设计流动比赛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

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

(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3.有什么办法证明?师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二、实验、思考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

(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三、液体、固体比较1.师让学生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