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研究方法 3取样技术
(整理)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附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野外调查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下面介绍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寻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仪、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 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1。
表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2 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等均通用。
即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见表2。
表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3 样地记录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3、表4、表5。
表3 乔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4 灌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 草本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三取样方法1 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
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应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只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涵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的。
①样方面积的确定在研究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
对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积为10cm×10cm;对于森林群落则至少为5m×5m。
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植物的种类。
开始,植物种类随着面积的扩大而迅速增加,尔后随着面积增加的种类数目降低,直到面积扩大时植物种类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
生态学实验——精选推荐
生态学实验惠州学院实验五、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主要指其种类组成、种类的数量特征、外貌和结构等一、目的和意义1. 学习利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野外调查。
2. 掌握对群落中物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3. 加深对调查地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4. 提高从事生态学野外调查工作的能力。
二、一般原理(一)取样方法群落调查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在进行群落调查时,由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一般只能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群落总体的特征,这个过程称为“取样(sampling)”。
为了既保证取样研究的结果能够反映群落总体的特征,又使取样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少,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 取样方法类型依据样地设置方式的不同,可将取样方法分为两大类型:(1)主观取样法即根据调查者的主观判断,认为选择能代表群落特征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
其优点是简便迅速、省时省力,对于有经验的调查者有时可获得很有价值的结果,尤其在大范围路线调查中常常被采用。
但是,该方法不能对调查得到的估计量进行显著性测验,无法确定其置信区间和预测可靠程度,因此受到统计学家的质疑。
(2)客观取样法(随机取样法)包括简单随机取样、系统取样和分层取样。
在利用本方法时,每个样地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因此可以计算估计量的置信区间,明确知道样本代表性的可靠程度。
客观取样是生态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当具体进行野外调查时,可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取样方法。
当对研究对象的性质不了解时,最好能比较几种取样方法的效果,然后确定最佳方法。
样地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在样地中获取数据的方法。
有若干技术可以用于定量研究陆生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其中样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2. 样方法样方法是依据一定的样地设置方式,在所需研究的群落类型中确定若干一定面积的样地作为整个研究区域的代表,然后对各个样地进行详细调查,以样地调查结果估算群落总体。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概括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原地观测②受控实验③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2.原地观测的内容:①野外考察②定位观测③原地实验3.生态学综合研究的研究方法:①资料的归纳和分析②生态学的数值和排序③生态学的数学模型和仿真4.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①层次观②整体论③系统学说④协同进化5.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6.名解:受控实验: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与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协同进化: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7.原地观测:指在实地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第二章野外环境生态因子的观测1.名解:环境因子:组成环境的所有要素的总和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地形因子:气候因子:溶解氧:在水中溶解分子态的氧电导率:电导反应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
色度:颜色,浊度,悬浮物等都是反应水体外观的指标2.生态因子的分类按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按性质分:(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生物因子(4)地形因子(5)人为因子按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按生态因子稳定性:(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3.地形因子包括哪些?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经纬度坡度4.气候因子包括那些数据?太阳辐射强度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大气降水风速风向降水量5.地温(土壤温度)用曲管地温表测量;大气降水用雨量器和雨量计测量;空气湿度用温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表测量。
6.水样的采集:现场测定的有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
7.色度的测量方法:①铂钴标准比色法②稀释倍数法③分光光度法8.了解GPS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发送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生态学取样方法》课件
04
生态学取样的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 机等平台上的传感器,获 取地球表面各类信息的技 术。
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植被覆 盖、土地利用变化、生态 系统健康状况等生态学重 要指标。
ABCD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 范围的环境数据,为生态 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源 。
遥感技术的缺点是精度相 对较低,难以获取详细的 环境信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生态学取样方法》ppt课 件
目录
• 生态学取样的基本概念 • 生态学取样的主要方法 • 生态学取样的实际应用 • 生态学取样的技术手段 • 生态学取样的数据分析 • 生态学取样的未来展望
01
生态学取样的基本概念
取样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取样是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 研究的过程。
目的
通过对这部分个体的研究,推断出总 体的特征、性质和规律。
生态学取样的数据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总结词
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提供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详细描述
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用于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方差分析
总结词
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变异程度,判断各因 素对数据的变异是否具有显著影响。
VS
详细描述
方差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组数据的方差,判 断各组数据是否来自同一总体,有助于确 定不同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水域生态取样
1 2 3
水质取样
通过对水体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水 质状况和污染程度,为水域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 理提供依据。
水生生物取样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的研究, 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水域生态保 护和治理提供支持。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附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野外调查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下面介绍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寻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仪、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 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1。
表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2 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等均通用。
即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见表2。
表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3 样地记录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3、表4、表5。
表3 乔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4 灌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 草本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三取样方法1 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
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应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只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涵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的。
①样方面积的确定在研究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
对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积为10cm×10cm;对于森林群落则至少为5m×5m。
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植物的种类。
开始,植物种类随着面积的扩大而迅速增加,尔后随着面积增加的种类数目降低,直到面积扩大时植物种类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
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是对野生植物及其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观察和分析的方法体系。
通过研究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境,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一、样地调查法样地调查法是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特定区域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对植物种类、数量、分布格局等进行全面观察和记录。
样地调查法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样地,也可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样地。
一般来说,样方的设置应尽量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以提高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标本采集法标本采集法是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植物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和保存,可以对野生植物的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
标本采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遵循合理的采集方法和操作规范,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定点观测法定点观测法是通过长期、连续地对野生植物及其生境进行观测和记录,以获取其生态学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的方法。
定点观测法可以设置在特定地点的固定样地内,也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点位观测。
通过对植物群落的生长、繁殖、生态位、种间互作等方面的长期观测,可以更好地理解野生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生态过程。
四、生态实验法生态实验法是通过人为干预和控制,模拟和重现自然条件下野生植物生长和生态过程的方法。
生态实验可以通过人工设置不同的环境因子、处理措施和对照组,来评估野生植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生态实验法可以为野生植物生态学研究提供可控的条件和重复性的数据,有助于揭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感知设备获取地表信息,并对野生植物及其生境进行宏观观测和分析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多源和多时相的数据,用于探测植被类型、面积、分布和变化等信息。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可以更深入地研究野生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建模和比较研究。
1. 实验方法:实验是一种控制性强的手段,通过构建人工生态系统或者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生态学问题。
生态学实验可以分为人工实验和野外实验两种。
人工实验通常在实验室或者人工生态系统中进行,可以控制环境因素,以便研究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和过程。
野外实验则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可以更好地模拟自然环境,研究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规律。
2. 观察方法:观察是生态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记录,来了解生态系统中生态学过程和生态学特征。
生态学观察可以直接观察野外生态系统,也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如气象站、水质监测站等。
观察方法也可以与实验方法相结合,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来分析生态学问题。
3. 建模方法:建模是一种通过数学或计算机模拟的手段来研究生态系统的方法。
建模可以帮助生态学家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建模方法可以分为质量平衡模型、动力学模型、空间模型等类型。
建模方法可以预测生态系统的未来发展,也可以用来验证实验结果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4.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和过程,来探究生态学问题的方法。
比较研究可以从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等角度进行。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差异,也可以为不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总之,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交叉,相互印证,从而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生态学问题。
生态学实验03-04+生态学研究的取样方法和技...
① 记录样方中见到的动物实体(活动痕迹),再通过频 率分析动物种群数量。样方多设置为方形、矩形或 圆形等。
② 样方面积不小于500×500㎡。每条样带中设定2-5 个样方。
③ 当统计动物活动痕迹时(如粪便、卧迹、足 迹链、尿迹等),样方面积不小于50×50㎡。 每条样带中设定10-15个样方。
定距离来确定点。如森林群落可以每隔 25m或 30m 取一个点。
(2)划分象限 把围绕中心点周围的面积分为四个象限。
(3)调查记录
在每个象限内标出与中心点最靠近的一个个 体。分别测定其名称、胸径、点到植物的距 离等指标。
四、动物群落常用的取样方法和技术
常以样带法为主。 对分布范围狭窄而集中、习性特殊、数量稀少、
4、昆虫群落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先设定样方,再采集、固定、分类鉴定、
计数、数据处理。
五、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时,长度的单位用m,面积单位用 k㎡,密
度单位用 只/k㎡。 1、固定样带宽度数据处理(样带法) (1)样带内绝对密度的计算 D=Ni/2LW 其中:L─样带长度;W─样带单侧宽度;Ni ─样
二、种群数量统计方法 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统计。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 相对密度:调查范围内种群数量高低的相对
指标。
1、绝对密度统计方法 (1)总体计数法(直接计数法)
指直接点数统计其全部数量。多借助航空摄影、 卫星定位仪。
适用于植物;生活在开阔地段或狭小地区的白昼 活动的大、中型兽类。
2、水鸟数量调查方法 (2)样方法(样点法) 通过随机取样来估计鸟类种群的数量。 在群体繁殖密度很高或难于进行直接计数的地区采
用此方法。 样方大小一般不小于20m×20m;每一调查区域的
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生物生态学是对生命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它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体系十分广泛和复杂。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对于揭示物种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帮助研究生态学的学者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实验方法1. 田间或野外实验田间或野外实验是生态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
田间实验比室内实验更接近真实的环境,在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影响环境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人工模拟实验人工模拟实验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模拟某些生态环境的特征,创造一个虚拟的实验条件,以便研究生态效应。
人工模拟实验可以精密控制各种参数,使研究者得以更好的控制实验条件,更精确的得到统计结果。
3.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研究生态学问题最为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
实验室实验通常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对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对于研究短时间内的生态变化,具有较为方便快捷的优点。
第二部分:调查方法1. 样方选择样方选择是调查的前面基础步骤,选择适当的样方,可以使研究者更加准确的得出研究结果,这里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的样方。
2. 抽样技术抽样技术是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指通过对一部分样品的检测,推广得出更广泛的结论。
抽样技术常用的方法有:无偏样本、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等。
3. 记录和检查记录和检查是调查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得到更准确、更详细的数据信息。
例如,记录一个生物物种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需要时常观察记录该物种在天气变化和草地上洒水的情况等。
第三部分:统计方法1. 计算统计量计算统计量是将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量化,计算例如标准差等的统计数字,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和关联性。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提出假设,并从数据中检验其真伪性。
假设检验常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法、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以获取有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的信息,包括:
1. 观察法:这种方法涉及对生态系统中特定生物或环境因素的即时观察和记录。
2. 测量法:这种方法涉及对生态系统中特定生物或环境因素的数量、质量和动态进行测量和描述。
3. 模型法:这种方法涉及创建和模拟生态系统中特定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以预测未来的变化。
4. 实验法:这种方法涉及在生态系统中进行人工干预,以观察其影响。
5. 遥感法:这种方法涉及使用卫星图像或其他技术来获取关于生态系统的全球信息。
6. 数据分析法:这种方法涉及对生态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发掘生态系统中的规律和模式。
这些方法相互交织,可以共同用于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性和变化趋势等。
森林中群落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概述
森林群落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概述摘要森林群落研究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
文章介绍了生态学中森林群落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其中调查研究方法包括设立永久标准地法、有样地抽样法、无样地抽样法等, 3S技术在森林群落调查中的应用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在进行森林群落调查中,具体选用哪种研究方法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森林群落研究方法取样方法3S技术Abstract Research methods of forest community have a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research results. These research methods of forest community include plot sampling method, plotless sampling method, 3Smethod and permanent standard plot sampling method. The paper introduc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forest community investigation in detail.Key words forest community, research methods, application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很大部分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的1/4,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1]。
森林被破坏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骤减,从而进一步影响构建适宜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研究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生态学研究方法是指为了理解和解释生物群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而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观测的科学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可以通过对生物群体的密度、分布、数量等生态学参数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有关生物群体特征和其环境因素的信息。
野外调查可以使用传统的方法,如网捕、标本采集,也可以使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如红外相机、无人机等。
2. 室内实验:室内实验是通过对自然界中不同生态因子的控制,来研究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的方法。
室内实验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来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室内实验可以进行长期的监测,以获得数据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3. 样本分析:样本分析是对采集的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样本结构和功能的解剖、标本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有关生物形态结构、生化成分和功能的信息。
样本分析可以通过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等进行。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生态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通过对采集到的生态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获得有关生物群体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的信息。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机模拟等技术进行,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
5.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生物群体和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建立方程组或模型来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能量转化和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等过程。
数学建模可以使用数理统计学、微分方程等数学方法进行,以获取生物群体和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定量描述。
综上所述,生态学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无论是野外调查、室内实验、样本分析、数据分析还是数学建模,都可以为我们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群落生态学 野外植物群落取样和调查和方法
适用范围:总体容量大或者不能确定其大小,样本容量也较大,总 体中的个体分布式样随机排列。
? 如右图表示,将研究地 段规则地分成9个面积相
等的小区,在每一个小 区内随机地设置一个样 方,xi和yi代表第 个随机 取样点的坐标。
4)分层取样
定义:当总体的个体数较多且个体分布成间断或聚集排列,这时可 依自然的界线或生态学的标准将总体分为确定的层(类),然后从每一 层中抽取若干个个体,得到所需要样本的取样方法。
特点:总体中个体分布成间断或聚集排列,方法上是先分层(类), 然后再根据每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比例抽样。
适用范围:总体容量大且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个体间差异小且 分布样式随机。
? 分层抽样流程
5)集群取样
是一种二水平取样,即首先随机选取样点,在每一个样点取一些样 方(而不是1个样方),这在特殊调查(如森林群落不同植被层调查,动 物群落大型脊椎动物和小型昆虫的联合调查等)中更有效。
集群取样可有多种设计方案,根据所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而有差异。
如:假定一位调查者在一块面积大约 为30km×50km的森林中用10m×10m的 样方计数蕨类植物,因为森林面积大, 需要较长的时间走到随机设的样方地 点
但是在每一样方中计数蕨类植物所需 的时间较短。
如果在每一个样方点取一些样方—— 比如可能计数一个40m×40m的网格中 的每一个10m×10m样方,这样可能工 作效率更高
图2 巢式样方法
不同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经验值
群落类型
地衣群落 苔藓群落 沙丘草原 干草原 草甸 高草地 灌丛 温带森林 热带雨林
群落最小面积
0.1~0.4 m2 1~4 m2 1~10 m2 1~25 m2 1~50 m2 5~50 m2 10~50 m2 200~500 m2 500~4000 m2
生态学实验报告
第一次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8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生物气候图的绘制(2)以两条均分为12段(代表12个月)的平行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从左至右依次标出1月、2月、3 月、…、12月。
3、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和逐月年平均温度,在坐标纸上绘制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并标定图示(1)将降水曲线与温度曲线相交的区域填充不同的标志符。
如果温度曲线在上,降水曲线在下,两者间的区域表示干旱期,将此区域用小黑点填充;如果温度曲线在下,降水曲线在上,两者间的区域表示湿润期,将此区域用细黑竖线填充。
(2)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的区域用黑色填充。
(3)在降水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年均温度和总降水量。
(4)在温度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并在温度轴上方的外侧,标出绝对最高温度。
(5)在双线横轴上将月平均温度低于0℃的月份用黑色填充;将极端最低温度低于0℃的月份用斜线条填充。
(6)在气候图解的左上方注明站点的名称。
各地气候的气候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分析:根据实验内容部分所提供的四张各个地区的气象数据,制作出四张气候图解,其分别是位于新疆的三个城市乌鲁木齐,和田,阿勒泰和位于海洋边的城市新加坡1、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温差大。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最热的时候是7、9月份。
最寒冷的时候是12、1月份。
最热的时候的平均气温为23.7℃,最冷的时候的平均温度是-7.6℃。
降雨量并不丰富,气候干燥。
根据其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降雨量及年的每月平均温度来看,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地性类型多为荒漠、林地、草原等2、和田: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冷而干旱,属于干旱荒漠型的气候。
春季升温快而第二次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25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种群内分布型的测定和生命表的编制至出现均匀分布;如果资源呈斑块分布,就可能导致动物种群集群分布。
多样性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分析
多样性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分析多样性生态学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是生态学领域内的重要分支。
其主要目的是探究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物种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生态过程等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物种的生态学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有新的多样性生态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涌现出来。
1.生态学调查法生态学调查法是多样性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主要依靠实地进行试验或观察来收集数据,从而推断在不同情况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不同群落进行采样、分析和比较,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物种组成的异同,从而得出不同土壤、气候和生境下物种组成与丰度、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2.分子生态学方法分子生态学方法是多样性生态学中比较新的研究手段之一。
它主要应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学方法,通过对物种遗传信息的分析,达到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目的。
使用此种方法进行原生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可以得出长期使用化学药品的农田群落结构和草原群落结构的差异,进而反映了环境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功能性多样性研究方法功能性多样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功能特性,来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趋势。
比如,研究中小型动物对系综稳定性的贡献,可以通过生物功能研究技术得出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功能角色,进而分析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联。
4.生态模型方法生态模型会移动这种方法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不同生态系统条件下物种丰富度、物种间的互动关系和生态过程等环境变化,从而模拟不同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情况。
这种方法通过反复调整和优化模型参数,从而找到最优化模型,从预测未来生态健康状况、模拟对各种生态系统管理方案的评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生态遥感技术生态遥感技术是一种比较前沿的多样性生态学研究方法,它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激光雷达数据等飞行器获取的数据,来对大范围区域内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
生态学取样方法
生态学取样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样品的风干
样品采回来后, 不能及时化验或 未能送到化验室 化验的样品,应 及时摊开于塑料 上,在通风、干 躁、避免阳光照 射和不靠近肥料 农药处自然凉干。
粉碎过筛:
1927年国际土壤学会规定: 通过1mm孔径的土样作为化学分析用。 (1)有些项目如交换性能、pH值、某些速效养分 可通过1mm或2mm孔径筛。因为磨的太细易使 单个矿物晶粒磨碎,给分析带来误差。 (2)有些项目如测定土壤全N、有机质、矿质全量 Si、Fe、Al等,一般过0.15mm或0.25mm筛即可。 因为它们的测定不受磨碎程度的影响,且土粒愈 细与试剂反应愈充分。
主要采样工具
•铁铲、锄头
•土刀 •塑料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塑料袋、绳子、 铅笔、标签纸
取土工具
样品重量:样品最终重量要求0.5-1公斤。在采
样过程中,采取的混合样一般都大于该重量,所以要 去掉部分样品,将所有采样点的样品摊在塑料布上, 除去动植物残体、石砾等杂质,将大块的样品整碎, 混匀,摊成园形,中间划十字分成四份,然后对角线 去掉两份,若样品还多,将样品再混合均匀,再反复 进行四分法,直至样品最终重量要求0.5-1公斤(试验 用的样品2公斤)为止。如下示意图。
样地形状
a.传统形状——方 形
故称样方(quadrat)
b.圆形
也称样圆
c.矩形
也称样带(belt)或样条 (transect)
野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野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植物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物种的分布、生态习性以及生态功能,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野生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方法。
1. 野外调查方法野外调查是野生植物资源研究的基础,可以通过记录物种分布、数量和栖息地等信息来了解植物物种的生态学特征。
常用的野外调查方法包括样方调查、逐级分布调查和多样性指数调查等。
样方调查通常选择一定面积的样方进行采样,记录样方内的植物物种组成和数量信息。
逐级分布调查则通过在不同地理区域或垂直高度区域进行调查来了解植物物种的分布规律。
多样性指数调查则通过统计样方内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如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来评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GIS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植被信息,是野生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信息来研究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GIS技术能够将遥感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了解植物物种的生境选择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构建植物物种分布模型,可以预测植物物种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为植物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3. 遗传学方法遗传学方法在野生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分析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来了解物种的遗传背景和适应性。
常用的遗传学方法包括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单序列重复(SSR)和DNA测序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以及种群遗传结构等信息,为保护濒危植物和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4. 生态系统模型生态系统模型是一种通过数学模拟来研究植物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方法。
生态系统模型可以通过构建植物的生长模型和环境因素的交互模型来预测植物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态功能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图 1.7 无样地取样法图示 最近个体法;(b) 最近邻体法;(c) 随机对法;(d) 中点四分法
(引自Greig-Smith 1983)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森林群落无样地取样方法的改进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样点和样线是在一些特殊研究中使用,前者用 于草地的研究中,后者用于灌丛和森林群落中。 但在生态学文献中,它们的使用频率非常低
样带则常常与系统取样结合使用,研究者可先 设置样带,然后再沿样带规则地取样。在格局 分析中,样带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中的样带是 由连续的样方组成。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4、中点四分法(Point—centred quarter method)
距离定义为随机样点与每一象限中最近一株间距离的平 均值。对于一个样点要测定四个距离(图1.7(d)), 该法要求事先确定好坐标系的方向。
中点四分法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方法,在每个样点可测得 4个距离,这样总的取样点数可以减少,比较省时。 Cottam和Curtis(1956)经过与样方取样法比较研 究认为,中点四分法的结果与实际吻合,而其它三种方 法一般都有偏差。Cottam(1955)提出前三个方法 的结果需要进行矫正;即测得的距离须乘以矫正系数, 他提出的矫正系数分别为:最近个体法为2,最近邻体 法为1.67,图随1机.7 对无样法地为取0样.8法,图这示些都是经验值。
2.4 分层取样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优缺点 简便易做,也是应用最多的方法。缺点是小地段的大小 一般是很难知道的,所以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客观取样
分地段 二者合 定规则 随机难
分层取样 限定随机取样 系统取样 随机取样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6)环境因子取样(sampling for environment)
该法要求先通过随机样点划分界线,使得该线 与最近个体和随机样点间的连线垂直。距离定 义为最近个体图(1.同7 无方样法地取1)样法与图位示 于分界线另一 侧最近最个近体法一;株(b间) 最(的引近自邻距G体离r法eig。;-S(mc()it随h图机191对8.37法) (;c(d)) 中)点四分法
比如说从山麓到山顶 沿西北方向,每隔海 拔50m设置一个样方。 在大多数情况下,系 统取样是先用地形等 因素确定第一个样方 位置,比如山顶等。
优点
取样简分标单题,一 样 品分布普遍, 代表性强,在 植被变差较小 的情况下,效 果很好。
缺点
取样效果的好 坏不能客观地 评价,只能凭 经验判断,其 数据也不能进 行统计分析
朱之 张金屯
2008
上述各种无样地取样方法中,中点四分法虽然
最为理想,但仍有一点不足:它是用样点到植株的距 离来估算植株的平均间距,而样点是人为规定的, 并非真实的植株。用真实的植株间距离来估算 平均间距应该更为合理。所以,本文提出以下改 进方法,旨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提高无样地 取样的精度。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图1.6 样方数与每个样方中平均个体数的关系曲线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以上三种方法一般认为是决定取样数的客观方 法,前两种方法由于都基于随机分布假设之上, 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少困难,研究中用得较少。
面积比法对研究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实际工 作中也很少有人完全用面积比法决定样方数。 在决定样方数时,研究者的经验往往起着重要 作用。
以上讲的取样主要是样方位置的设置,在样方位置确定 后,种的观测值可以直接测量记录。但对环境因素,某 些因子的值只与样方位置有关,比如海拔高度、坡度、 坡向、小地形变化等,可以直接测量记录。有些因子由 于变化甚大,还需在样方内进行再取样,才能有较强的 代表性,比如土壤样品。样方内再取样可以用随机取样 法,也可以根据某一规则进行系统取样,后者用得较多。 比如,在土壤取样时可以取5个点,即样方的中心点和 中心点到样方每个角连线的中点,得到5个样品,我们 可以对这5个样品充分地混合,然后再从中取一部分作 为所在样方土壤类型的代表样品而进行化学分析;也可 以将5个样品作为5个重复都进行化学分析,对其结果去 平均值,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检验。
缺
非统计学方法, 不能进行显著 性检验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客观取样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客观取样
每一样品单位被抽样的 机会是相等的。
是根据某一规则系统地设置样方,也 叫规则取样(regular sampling)。
随机取样 系统取样 限定随机取样 分层取样
环境因 子取样
是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 的结合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3限定随机取样
Y1
·
X1
Y4
·
X4
Y2
·
X2
·
Y5
X5
Y3
·Hale Waihona Puke X3Y6·
X6
Y7
·
X7
Y8
·
X8
Y9
·
X9
图3.2 限定随机取样图示
这种方法每个区组 内每个样品被抽取 的机会更大,而且 这样抽取的数据可
以进行统计分析
但是该方法在野外 可能更费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在小格局和微局分析中,样方更小,其中的取样称作微取 样(micro—sampling)。微取样法作为小格局分析方法 的组成部分,将在各自的方法中讲述.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图 1.5 样方大小与调查结果关系图示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三、样方的数目 在样方大小确定后,就要考虑样方的数目。理 论上讲样方数目“越多越好”,但样方太多, 费时费工;样方太少,可能代表性较差,会导 致错误的研究结果,一般需要客观的标准来确 定取样的数目。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样方的选取方法 取样方法
1.主观取样
人为地选择 取样地段
2.客观取样
通过某种统 计学方法来
设置样方
福建农Co林mp大an学y林Lo学go院
1.主观取样
选代表性样地(selective sampling): 样地的选择是凭主观判断,使它能够代表所 研究的植物群落。
优
这一方法在植被研 究实践中曾广泛地 使用,它迅速、简 便,对有经验的工 作者能够取得较好 的结果
生态
第二章 取样技术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陈灿
第一章 群落的取样
重点
各取样方法及优缺点
难点
无样地取样方法
1.有样地取样
取样需设置一定数量的样地
2.无样地取样
取样无需设置特定形状的样地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第一节 有样地取样 一、样方的选取方法 二、样方的形状和大小的确定 三、样方的数目的确定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样方数——平均数曲线法
从统计学知识,我们知道每个样方中的平均个体数 是随样方数目而变化的,当样方数较少时,平均数 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样方数目的增加,它的变化幅 度逐渐减小,当达到某一样方数目时,它的变化幅 度小于允许的范围(比如说5%变化幅度),此时 对应的样方数目可以认为是我们所需要取的样方数。 图1.6是一个样方数——平均数曲线的例子,从图 中可知当样方数为25时,平均值基本稳定,因此, 应该取25个样方。
表1.1 不同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经验值
群落类型 地衣群落 苔藓群落 沙丘草原 干草原
草甸 高草地 灌丛 温带森林 热带雨林
群落最小面积 0.1~0.4 m2 1~4 m2 1~10 m2 1~25 m2 1~50 m2 5~50 m2 10~50 m2 200~500 m2
500~4000 m2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样方的大小
决定样方的大小时,首先要考虑研究的群落类型、优势 种的生活型及植被的均匀性等。从统计学上讲,使用面 积小而数目多或者面积大数目少的样方可以达到同样的 精确度,但样方小,取样工作量增加,计算也麻烦,同 时许多样方的观测值可能很接近,给数量分析带来一定 困难。所以,样方大小要适当,一般用群落的最小面积 作为样方的大小。群落最小面积定义为群落中大多数种 类都能出现的最小样方面积,通常用种数面积曲线来确 定,即种数面积曲线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样方面积。表 1.1是一些植被类型群落最小面积的经验值,由群落最 小面积决定的样方大小适合于多元分析方法,但不适合 于格局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二、样方的形状和大小
1、样方的形状
植物群落学中的取样单位有多种形式,包括样方、 样圆、样点、样线、样带等。最常用的是方形样 方,因为方形样方易于应用。从统计学角度讲, 方形的边和面积的比较小,因而边际影响的误差 较小;圆形的周长与面积比更小,但是应用圆形 必须使用特制的样圆,在森林和灌丛研究中困难 很大。长方形一般长与宽的比越大,边长就越长, 边际影响误差也愈大,在设置长方形样方时,还 需考虑环境梯度的方向,如长边是否与坡向保持 一致等。使用不同形状的样方所引起的差异一般 是不显著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图1.4 种群分布的三种类型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在格局分析研究中,样方要适当小,使得所研究的种在样 方内不形成格局规模。在低矮草地研究中一般用 25~100cm2的样方,高草地用100~625 cm2,灌丛0.5~4㎡, 森林 2~25㎡,这些都是经验值。图1.4是三种主要的种群 分布类型,图1.5可以说明样方大小与调查结果的关系, 用样方A和样方B所测得频度结果显然是不同的,说明样 方大小对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有重要影响,如果样方大小 选择不当,研究结果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就分 辨不出来,结果它们可能都是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所以 样方大小在格局分析中非常重要。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