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集下载

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安全用药十大原则安全用药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为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合理、准确、适宜地应用药物的原则。

以下是安全用药的十大原则:1.个体化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精确选择药物和剂量,个体化地给予患者用药。

2.优先选择非药物疗法原则:对于一些轻微疾病或自限性疾病,应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整、物理治疗等,从而减少药物应用。

3.合理评估药物风险和效益原则: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权衡药物的预期疗效与潜在风险,确保用药的效益大于风险。

4.集思广益原则:在用药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以及医生、药师、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建议和意见,确保综合考虑。

5.遵从证据药理学原则:根据临床实践指南和药品说明书,参考大量的临床试验和药物评价结果,选择证据支持的用药方案。

6.合理选择药物原则:选择时应考虑药物的使用安全性、效果、价格以及患者的用药史等因素,任务选择合适的药物。

7.监测和调整用药原则:在患者使用药物期间,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疗效,根据结果对用药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8.药物相互作用原则: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与食物、饮料的相互作用,避免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组合。

9.防止滥用和误用原则: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不盲目自行调整剂量或使用时间。

10.药品信息共享和教育宣传原则:医生、药师等医疗团队成员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药品信息,包括药物的适应症、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总之,安全用药是保障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医疗团队成员共同努力,遵守以上十大原则,在用药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负责任的医疗服务。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等三则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等三则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等三则作者:来源:《当代党员》2014年第07期合理用药“十大原则”2013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一是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二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三是购买药品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四是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五是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六是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七是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藥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八是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

九是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十是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摘编自《大众卫生报》)健忘的自我训练方法人们通常会忘记一些琐事或者无需牢记的事,但是随着年龄渐长,开始比平常遗忘得更多。

我们的记忆开始衰退了,我们会怀疑自己“是得了老年痴呆还是健忘”。

专家建议,出现健忘现象的人不妨做一些自我训练,以加强记忆,减缓记忆下降的过程。

自我训练依据的是人的“记忆—遗忘”规律。

其中一个规律是:与以前学到的东西相比,刚学会的东西遗忘得快,以前所学的内容反而后忘记。

另一个规律是:对刚学的东西,遗忘的速度特别快。

因此,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学习,使记忆得到强化,也就相对难以忘记。

以下是一些非常有用的自我训练方法——加强注意力训练:如重复几遍你要做的事,或者大声说出要做的事。

随时记笔记、常用备忘录:把要做的事记在笔记本上,随时提醒自己。

多动脑:如阅读、猜谜、智力游戏、朗诵、玩纸牌等。

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安全用药十大原则安全用药的原则是什么?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3.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4.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5.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6.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7.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有效、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9.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10.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如何安全合理选择药物?安全用药还体现在药品的药效上,服用过期药品,也容易导致对身体的损害。

随着家庭日常用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习惯在家中常备药箱,因此家庭药品的保存也就成了保证家庭用药安全很重要的一点。

1. 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药物应在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避免温热环境;少数药品需要冷藏保存,如培菲康、胰岛素等,注意不要将药物放入冷冻层中。

2. 保留原包装和药品说明书药品应保存在原始包装中,防止混淆;药品储存必须保留说明书,并与药品放在一起。

3. 保存药瓶外标签因为药瓶外标签上标有药品名称、服用方法、有效期等重要信息。

4. 备药量适当家庭备药,除个别需要长期服用的品种外,不需大量储备,一般够三五日用量即可,以免造成失效浪费。

5. 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和质量家庭常备药品应该定期清理,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和药品质量,建议至少三个月清理一次,以防药品过期或变质。

6. 应当分门别类储存家庭常备药品应分门别类储存,如:内服药和外用药应分开存放,急用药和常用药分开,老人用药和儿童用药分开。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合理安全用药是指在医疗实践中,按照一定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措施,合理地选择、使用和监测药物,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他风险。

以下是十大合理安全用药原则:1.个体化用药: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

个体化用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2.权衡益处与风险:药物治疗往往带来益处和风险,应在充分考虑这两者的基础上决定是否使用药物。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决策,权衡治疗效果和药物风险,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3.了解药物特点:医生和患者应了解药物的特点,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判断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应用。

4.低剂量用药:大多数药物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最小有效剂量进行治疗。

低剂量用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降低了药物成本。

5.遵循治疗指南:医生应遵循国家或国际上制定的治疗指南,根据指南推荐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

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制定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6.合理药物组合:在多药治疗时,应合理选择药物组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有明确相互作用风险的药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调整剂量、监测药物浓度等。

7.监测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对于使用的药物,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药物浓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这样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8.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增加等。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

9.药物教育和监测: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关于药物的信息和建议,如用药方式、剂量、不良反应等。

医生还应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

10.积极管理不良反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是难以避免的。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一、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二、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三、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五、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六、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七、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八、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九、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十、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

用药原则的十大原则

用药原则的十大原则

用药原则的十大原则
用药原则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以下是十个常用的用药原则:
1. 个体化原则: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因此用药方案也应该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用药方案。

2. 病因治疗原则:在治疗疾病时,应该根据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治疗细菌感染时需要选择相应的抗生素。

3. 剂量小、频次少原则: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剂量和频次,以避免药物过量或频繁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

4. 按时服药原则: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服药,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 联合用药原则: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产生不良反应。

6. 预防性用药原则: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用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7. 停药原则:在达到治疗目标后,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逐步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8. 合理使用药物原则: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使用说明来合理使用药物,例如避免重复用药、超量用药或长期用药等。

9. 关注不良反应原则: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自
身的身体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10. 健康生活方式原则: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以促进身体健康。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在准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正确使用药物、合理用量、合理疗程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科学的药物治疗。

合理用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浪费,对患者和医疗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用药的原则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保护患者的健康。

以下是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1.确定准确的诊断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准确的诊断。

只有在明确了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之后,才能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如果诊断不准确,可能导致药物选择错误,延误治疗或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在开展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如果诊断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用药不当,甚至加重疾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2.个体化用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药物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合理用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个体化用药包括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药物过敏等因素,以及患者的用药史和基因型等因素。

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其个体特点的药物和用药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例如,老年人和儿童的药物代谢能力通常较低,需要减少药物剂量或者延长给药间隔。

同时,患者的肝肾功能、其他合并症以及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也会对药物的选择和用量产生影响。

3.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合理用药的核心是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药物的选择应基于科学的证据和临床经验。

医生应根据药物的疗效、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在选择药物时,应尽量选择药物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

对于一些新药物或非处方药物,医生应仔细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谨慎应用。

4.合理用量合理用量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药物中毒或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剂量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合理安全用药是指合理选择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合理监测药效和不良反应、合理解决用药问题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最小的药物不良反应,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用药错误和用药风险。

以下是合理安全用药的十大原则。

1. 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的特点以及药物的适应症、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选择最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2. 控制药物剂量: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可以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

3. 合理组合药物:在需要联合用药时,应根据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和药效等方面的考虑,选择合理的药物组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4.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和安全性。

5. 合理用药时间:药物的治疗时间应根据疾病的病程和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疾病,应长期服药,但也要定期进行药物评估和调整。

6. 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疗效监测可以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进行评估,不良反应监测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评估。

7. 关注用药安全问题:用药过程中,应关注药物的安全性,避免过度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和滥用,避免药物误用和用药错误等问题。

8. 合理解决用药问题: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用药错误等问题,应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解决,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9. 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也应提高自身的合理用药意识,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擅自增减药物剂量,如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10. 药物教育和咨询: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药物教育和咨询,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药物,从而提高用药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原则的十大原则

用药原则的十大原则

用药原则的十大原则
用药原则指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遵守以下十大原则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
1. 咨询医生:选择和使用药物前,请咨询医生的建议。

了解药物的详细信息,包括用法、剂量、副作用和禁忌症等,避免使用不当或产生不良反应。

2. 遵守剂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但患者不要随意改变用药剂量,以免影响治疗
效果。

3. 按时用药:患者需要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书的用药时间、剂量和频率使用药物,以避免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

4. 避免滥用:药物具有药理作用和副作用,患者应该避免自行购买、服用或使用非处方药,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药物依赖。

5. 监测症状: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己的症状和体征,如体重、血压、血糖等,以便医生及时调整药物或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6. 避免联合用药:有些药物具有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医生会尽量避免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7. 了解药物副作用:患者应该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不
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并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8. 避免自行停药: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停药指导,避免因自行停药而复发或出现不良反应。

9. 遵守用药规则:有些药物需要遵循特殊的用药规则,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患者需要了解并遵守用药规则。

10. 遵循医嘱: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医嘱和用药指导,如更改用药时间、剂量、频率等,以保持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

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

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

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

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

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合理用药的原则

合理用药的原则

合理用药的原则----0a3dfe4c-792c-11ec-9fab-7cb59b590d7d导读: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2021年12月13日发布公告称,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的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主要内容如下: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用药应遵循能不用的就不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言人姚红文2022年12月13日宣布,中国城乡居民普遍缺乏用药知识,非标准用药行为普遍存在。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合理用药十项原则,主要内容如下: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用药应遵循能用的不使用、能少用的不使用、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输液的原则。

3.买药要去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购买。

4.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注意药品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说明书。

5.处方药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切勿擅自变更。

特别是抗菌类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

长期大规模使用非处方药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特别注意禁忌。

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疾病的患者,用药应更加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的从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的储存应当科学合理,防止儿童和精神障碍者服用和误用。

9.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为需要接种疫苗者提供一类疫苗,有关人员应按时接种。

10.健康食品不能替代药物。

药物具有两面性,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在用药治病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药物对于治愈疾病和保证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为此,国家在药品管理上制订了详细的规定,对药品的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目的就是避免药物的不当使用给人们造成伤害。

值此全国安全用药月之际,本版组织专版与大家共同探讨安全用药的话题,让我们一起“安全用药,共享健康”。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模版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模版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模版合理安全用药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下面分别从医生、患者、药品监管等多个角度,总结出合理安全用药的十大原则。

一、尽量选用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药物医生在确定用药方案时应尽量选择副作用小且疗效确切的药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医生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和副作用,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权衡利弊,选择对患者最有益的药物。

二、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特点定制方案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都有所不同,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个体化用药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合理选用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吸收和释放速度,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以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四、掌握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服药时间、服药剂量、饮食禁忌、不良反应等。

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五、避免多药相互作用的危险多药相互作用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

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注意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或者在用药期间进行监测和调整。

六、避免药物滥用和过量用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得滥用药物或者进行过量用药。

医生在用药方案制定时要切实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确定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

七、保护靶器官不受药物伤害某些药物可能对体内的特定器官产生伤害作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对器官影响较小的药物。

患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进行相关器官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器官损伤问题。

八、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患者要积极主动地向医生反馈药物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024年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2024年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2024年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很抱歉,我不能为您提供具体的文件内容。

但是,我可以向您介绍一些关于合理安全用药的原则。

以下是十个常见的合理安全用药原则:
1. 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其指示使用药物。

2. 遵守药物的剂量:对于药物的剂量要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准确计量,并遵循指示准确地使用。

3. 遵循用药时间表:有些药物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按时服用,应该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时服用。

4. 不随意更改用药方式:不要随意更改或停止用药方式,如果需要更改用药方式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5. 不滥用药物: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使用处方药或非处方药,要按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合理使用。

6. 不混用药物:不要混用药物,特别是使用多种处方药或非处方药,以免产生药物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

7.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在使用药物时,要关注是否有过敏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咨询医生。

8. 注意蛋白结合:一些药物会与人体中的蛋白结合,从而对药物的作用和剂量产生影响,应该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9. 注意药物的过期日期:不要使用已过期的药物,应该按照药物标签上的过期日期进行使用。

10. 储存药物正确:药物应该储存在干燥、避光、阴凉的地方,避免孩子接触。

合理用药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

合理用药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

合理用药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
合理用药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

有十大原则:
一是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二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三是购买药品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四是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五是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六是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七是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八是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

九是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
费提供一类疫苗。

十是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其实很多医院里常常偶尔存在着不合理用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什么目的,都应该及时停止。

不要给患者增加负担,不要给医生蒙羞。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作者:张瑾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4年第03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保证合理用药知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结合公众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主要误区,发布了合理用药核心信息,便于大家理解记忆。

早在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开处方者和患者的合理用药》报告中就曾估计,全球约有一半患者不能正确使用药物。

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收到了120万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这都说明,不能合理用药是威胁健康的重要原因。

优先选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的品种。

新版基本药物目录中,药物种类从307种增长到520种,增加了抗肿瘤和血液病等大病用药,扩大了保障范围。

用药应循序渐进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优缺点,不要盲目输液。

输液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度高于口服,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肌内注射吸收速度在口服和输液之间,可能引起局部疼痛。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不过也存在着起效相对较慢,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问题。

用药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分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出现感冒、原因明确的腹泻等问题,可自己买非处方药治疗,但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店。

非处方药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

所有的注射剂、抗生素、毒麻药品都是处方药,应凭医生处方购买。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抗生素,如无医生明确要求,不建议大家作为常备药。

仔细阅读说明书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拿到说明书,首先应看自己的情况是否在“适应症”中,然后要关注“禁忌”。

处方药减量、停药都应遵医嘱抗生素完全杀灭或抑制细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没有按疗程服用,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疾病难以治愈。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合理用药是指在医学、药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药物特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用量和用时,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式。

以下是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一、明确诊断,科学用药明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条件。

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和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史,确诊后再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个体化治疗不同人对同一种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根据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安全有效是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的两大关键因素。

医师应该选择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并且证实安全有效的药物。

四、选择最简单的疗法在治疗时应尽量选择最简单的疗法,避免复杂的治疗方案和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五、控制用量和用时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控制用量和用时,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也不能随意延长或缩短用药时间。

六、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目前医学上最常见的一类药物。

但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七、避免滥用止痛药止痛药也是常见的一类药物。

但是滥用止痛药会导致依赖性和毒性反应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止痛药时必须注意剂量和频率,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止痛药。

八、避免滥用激素激素是一类常用的药物,但是滥用激素会导致许多副作用,如皮肤萎缩、易感染等。

因此,在使用激素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素。

九、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到已经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十、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时,医师应该密切关注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指导下,将药物用于治疗疾病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定,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是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1.依症治疗:根据病因和病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2.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响应和药物副作用进行调整。

3.选择合适的剂型: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以提高疗效和便利性。

4.合理用药连续性:按照医生的嘱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用药,切勿自行减少或停止药物的使用。

5.遵守用药剂量: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准确地使用药物,不随意增减剂量。

6.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谨慎,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7.避免滥用止痛药:止痛药的滥用会导致依赖性和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止痛药时要注意剂量和频率,并尽量减少使用时间。

8.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和安全性,因此要告知医生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

9.注意药物过敏:一些人对一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要告知医生过敏史,并密切观察药物使用后是否出现过敏症状。

10.定期复查:使用药物治疗后,要定期复查,观察病情的变化和药物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

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

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

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

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

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

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

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

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

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

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药店。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目前,大部分药品都属于处方药,如所有的注射剂、抗菌药物、毒麻药品等。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

非处方药根据其安全性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

甲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配有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专业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购买。

乙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绿色,除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以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零售。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药品说明书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指导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依据,是具有医学和法律意义的文书。

药品说明书主要包括警示语、药品名称、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保存条件等,这些与患者用药有关的内容,在用药前都应该认真阅读。

否则,就会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

对其中不明白的内容应该及时咨询药师或医师。

“禁忌”一般是指禁止使用。

说明书中列出的禁止使用该药品的人群、生理状态、疾病状态、伴随的其他治疗、合并用药等提示,均应严格遵守。

“慎用”是指该药品不一定不能使用,而应该在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患者用药后应注意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五、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处方药只有遵照医嘱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不可擅自使用、停用或增减剂量,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作用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如大环内脂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以及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咪唑类、喹诺酮类等)。

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医嘱用药。

首先必须按时、按量使用。

因为抗菌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浓度才能杀菌、抑菌,不规律的服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细菌带来喘息和繁殖的机会。

其次一定要按照处方规定的疗程服用。

因为抗菌药物完全杀灭或抑制细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没有按疗程服用,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疾病难以治愈。

激素类药物包括天然激素,以及结构和功能与天然激素类似的人工合成品,具有多重药理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

激素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如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

长期用药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并在门诊定期复诊。

当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调整剂量,有些病人可改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

六、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任何药物(中、西药等)都有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既不是药品质量问题,也不属于医疗事故。

非处方药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但长期、大量使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的不良反应可能有很大差别。

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使用,并需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七、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妊娠期的妇女服用有些药物后不但对自己有影响,而且还可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因为胎盘屏障并不能阻挡所有的药物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

原则上,孕妇在整个妊娠期间应当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为好,包括中药及外用药物。

有些在孕前或孕期罹患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擅自停止治疗,会对母婴造成严重危害。

哺乳期妇女用药后,某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

因此,在用药前一定要征求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

因此,儿童用药的选择从品种、剂型和剂量都需考虑不同年龄段人体发育的特点,不能随意参照成人用药。

处方药必须遵医嘱使用,非处方药应用前,家长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各项内容,必要时咨询医师或药师。

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同时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疾病,用药品种多。

因此,要针对病情优化治疗方案(包括品种选择和剂量调整),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规避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

老年人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和家人沟通,让家人了解自己的用药情况,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肝脏和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

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师,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师、药师咨询,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适当减少用药剂量,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师或药师。

在从事驾驶、操纵机器和高空作业前避免使用抗感冒药、抗过敏药和镇静催眠药等药物。

因为服用这类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危害人身安全。

从事上述工作的人员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师。

八、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药品保管不当会导致变质失效,甚至增加毒性,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妥善存放。

一般应注意:空气中易变质的药品应装在干燥密闭容器中保存;易氧化的药品应密闭在棕色玻璃瓶中置阴凉避光处;易吸潮的药品应装在密封容器中储于干燥处;易风化的药品应装在封口的容器内置阴凉处;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储存。

家中的药品要防止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

一旦发生误服或过量服用药物,突然出现不同寻常的症状,都应携带药品及包装第一时间就医。

九、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疫苗一般是指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相对于患病后的治疗和护理,接种疫苗所花费的钱是很少的。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 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对第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并不是第二类疫苗就不需要接种,实际上有些第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患病后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公众可以根据经济状况、个体的身体素质,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

接种疫苗后,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倦怠、乏力等全身反应。

一般无需就医,只要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可自行消失。

但是,如果出现较严重的反应如高热、过敏等,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接种情况。

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卫生行政部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保健食品标志。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